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章新公共管理
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的转变 (1)政府的角色由”划桨手”变为”舵手” (1)政府务的产生由垄断变为竞争 (3)用社区的自我管理代替官僚式的管理 (3)用社区的自我管理代替官僚式的管理 (4)由组织的使命代替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 (4)由组织的使命代替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 (5)变官僚驱使的政府为顾客驱使的政府 (5)变官僚驱使的政府为顾客驱使的政府 (6)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 (6)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
第三讲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主讲人:胡税根
目录
一、新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 二、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三、新公共管理的特征 四、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五、新公共管理的实践 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七、总结 八、思考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西方各国政 府致力于技术变革,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其公 共部门已经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近年来所发生 的变革比20世纪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广泛得多.有人 认为,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典范转移,在20世纪 大多数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公共行政的传统模式开 始转换为”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与政府 有关的官僚制理论正在被各种经济理论和市场规 则所取代. ____欧文•休斯
2.后工业社会的发展 2.后工业社会的发展
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 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建立起灵 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 (1)网络化使政府人员大幅精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 (1)网络化使政府人员大幅精简, 行政效率 (2)政府公共职能转变和重新定位 (2)政府公共职能转变和重新定位 (3)政府与公民交流的方式更为直接 (3)政府与公民交流的方式更为直接 (4)地方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 (4)地方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 (5)政府在改善经济方面负有更强大的责任 (5)政府在改善经济方面负有更强大的责任 (6)政府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 (6)政府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
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
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批判和改革。
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以及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公共管理的概念新公共管理,简称NPM,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思潮。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1. 简化行政程序:新公共管理强调简单、高效的行政流程,减少冗长繁琐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2. 强调结果导向:新公共管理注重工作成果,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机制,激励公共机构的绩效改进。
3. 强调市场化运作:新公共管理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原理来管理公共事务,引入竞争机制、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手段,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4. 重视市场信息: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强调服务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要以市民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三、新公共管理的原则1. 市场原则: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绩效原则:以绩效为导向,强调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
3. 去中心化原则:通过下沉决策权,推动更多的决策权下放到基层,提高行政效率。
4. 去除重复原则:减少公共机构之间的重复工作,提高效率。
5. 市民参与原则:强调市民的参与和合作,提高公共事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新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 影响公共管理的指导思想: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机制和市场导向的管理方式,影响了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
2. 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新公共管理倡导简化程序、结果导向和绩效管理,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3. 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新公共管理注重市民参与和服务导向,推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
4. 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mpa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公共行政领域兴起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改革思潮。
它的发展背景主要源于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效率低下、机构僵化、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的反思,试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管理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能和绩效。
以下是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核心理念的解释:### **1. 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ation):**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市场导向,即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包括引入竞争机制、契约管理、外包和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灵活性。
### **2. 绩效导向(Performance Orientation):**新公共管理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强调公共部门应该根据实现明确的目标和成果来评估绩效。
通过设立绩效指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手段,激发公共部门的工作动力,提高服务质量。
### **3.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传统公共行政通常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管理结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去中心化,将权力下放到更接近服务对象的层级。
这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适应性和服务响应速度。
### **4. 用户导向(User Orientation):**强调公共服务的用户需求,注重市场中的“用户”角色。
通过引入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倡导公共服务部门更加关注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公共参与。
### **5. 契约关系(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新公共管理运动鼓励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即通过合同和协议明确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或其他公共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合作伙伴之间的责任和透明度。
### **6. 精简机构(Downsizing):**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倡精简和优化机构,通过减少冗余、简化层级、改进流程等方式,使公共机构更加灵活、高效。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行政思想史—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摘要:面对着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机,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在政府管理中引进新思想,新技术,对缓解与解决政府自身面临的困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推动了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在公共管理理论界与实务中都引起了较大反响。
本门希望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背景、动因、内容、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国内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动向等进行一些梳理与总结,期望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自身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实践总结借鉴行政学大师胡赫认为新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改革的协调一致的项目, 它致力于用管理替代行政,尽可能地用市场和承包合同替代官僚体制,并精简公共部门的幅度和规模。
【1】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盛于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一种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解决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管理问题为核心目标,最终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推动政府改革,应对竞争与挑战,实现政府自身的不断完善与社会的持续进步,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创新与革命。
一、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与动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是急剧增多的社会事务与社会问题,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显得捉襟见肘,不能适应新的公共管理的需要,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借鉴,新公共管理的产生是社会的内在需要。
(一)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许多西方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对民众的福利包揽过多,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然而, 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衰退时期,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政府税收增长乏力、债务负担日益加重、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等问题。
而面对公众的压力,又不能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为了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政策, 弥补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寻求开源节流、平衡预算的方法,其中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财政支出,便成为一个现实可行的有效手段。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
在整个80年代,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措施:发起反对浪费和低效益的运动,成立了一个效率工作组;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将包括英国石油、英国电讯、英国钢铁、英国航空等著名公司在内的4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卖给私人;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开支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所有的地方建筑和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公开竞标。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根据效率小组1988年提出的《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报告,英国政府开始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各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行局”来承担这些职能。
到1996年,英国成立了126个这样的执行局,将近75%的公共服务由这些局承担。
继英国之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着两国工党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上台执政,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公共行政改革。
其中,新西兰的改革因其力度大、富于系统性而受到举世瞩目,并被学术界称为“新西兰模式”。
新西兰几乎废弃了所有的公务条例,对核心公共部门进行重组,建立了几十个按绩效预算运行的小型部门,并将价值50亿美元的公有工业私有化,将其他公共行业变为完全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
在美国,克林顿政府也提出把建立一个“工作得更好而花费得更少”的政府作为其优先目标之一,并于1993年提出了国家绩效检评。
随后,各项行政改革措施在州、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大范围地悄然展开。
到90年代中期,有39个州实施了公共服务质量计划,29个州开展了政府部门绩效测评,30多个州简化了人事制度,28个州就公共服务向作为“顾客”的公众征求反馈意见。
与此同时,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瑞典等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都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
世界范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请思考: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都向新公共管理运动学习 借鉴了哪些实质性的内容? 学习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为什么不会 担心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第一讲
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权力分离; 管理重心下移 ; 减少管理层级 ; 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民主化; 企业化管理 ;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
这些趋势是密切联系、互为支 撑的关系。这些趋势实际也就是民 主、科学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第一讲
新公共管理“新”在何处
第一讲
公共管理与传统的行政管理不同:
第一讲
管理确立了新目的 – 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行政效率。行政管理 十分注重组织内部的运作过程、程序及顺 序; – 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共管理的关注点在最终的结果以及为达 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公共管理通过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
共利益。
第一讲
本讲总结:
作为国际潮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至今已 有30年了,这30年正好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30 年,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机会,这使我们 在改革中能够比较直接地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 革的成功经验。 行政管理——今天的公共管理是有普遍规律的 管理活动,社会制度、政治信仰的不同,并不 妨碍我们向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学习和借鉴。
第一讲:
世界范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概况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 新公共管理的“新”意解读
第一讲
治理
一站式服务
第一讲
什么是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一讲
英国率先进行政府改革
第一讲
英国政府改革的具体形式
保守党政府的改革基本上围绕三条主线: – 调整优化政府职能,力图做到管少管好; – 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弥补政府 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 – 改革政府 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机构的 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ppt课件
.
3
(3)梅杰政府的“公民宪章”(1991)和 “为 质量而竞争”(199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提 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公共部门接受市场检验;各公 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为公共物品 和服务的提供展开竞争,尤其是通过公开投标,赢
得竞争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才能生存与发展。
.
4
2.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六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二、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三、讨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 借鉴。
.
1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当代西方以“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定向的 政府改革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 (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 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它起源于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逐步扩展到其 他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代表这一股潮流、全面 推进行政改革的既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有民主共 和制国家;既有单一制国家,也有联邦制国家;在 政府制度上,既有内阁制政府,也有总统制政府; 在市场体制上,既有自由型市场经济,也有政府导 向型经济;高举改革旗帜的,既有右翼政党,也有
.
9
尽管两国改革的总体框架、制度设计、改革进程和 管理实践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尤其是新西兰的改革 先有总体框架,而澳大利亚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形 成总体框架),但是,这两个国家与其他经合组织 成员国相比,更多、更明确地采用了管理主义的模 式。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 机制,是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几乎涉 及所有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过程、角色 和文化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结构变革、分 权化、商业化、公司化、私有化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胡德对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最为积极, 归纳出新公共管理的七项原则性要素:
(a)在公共部门实践“专业化管理” (b)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 (c)更加强调产出控制 (d)转向组织单元的分解 (e)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f)重视私人部门管理行为的风格 (g)更加关注资源使用上的纪律与节约
奥斯本:政府再造的五大战略
奥斯本对再造的概念下了这样的定义: 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 ,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 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 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 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不是要除掉花园中丛生的杂草, 而是要造就确保花园中杂草无处可生的政 体。
进入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现任公共管理学教授
2004年
《为未来作准备:美国空军战略规划》 获美国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 布朗洛图书奖”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传统公共行政 理论基础面临的 挑战
政治与行政在现 实中无法完全分 离,行政并不是 政治的工具,公 共行政人员都是 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个体
责任 顾客战略
权力控制战略文化来自文化战略破除习惯,震撼心灵,赢得心智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后官僚组织的政府型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a)从公共利益到公民视为有价值的结果 (b)从效率到质量等价值 (c)从行政到生产 (d)从控制到主动遵守规范 (e)超越职能权力和组织结构 (f)从加强问责到培养责任心 (g)从调整成本到创造价值 (h)超越规则和程序 (i)超越操作型管理制度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资料:新公共管理课件
新公共管理的 主要思想
一、政府服务理念:以顾客(Customer Orientation)或市场为导向
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 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 存在。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 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心理卫生 系统。但它们都是市场,就同金融系统、银行和 保健系统一样都是市场。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 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 伟大的成就。”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强调公共治理多元主体,大力培育第三部门
政府
第三部门
政府无法包揽所有公共事务,需要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 织参与承担。
公共服务
(四)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全面质量 管理
绩效考评
企业管理 方法
竞争机制
成本——效益分析
目标管理
(五)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治政府
--《改革政府》
三、行政权力分散化 (Decentralization)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 如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权等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 府较之以前拥有更大的权力。
✓政府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压平层级,授权一 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许多 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 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 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 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 感,更高的生产率等等 。 --《改革政府》
胡德(C.Hood)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以强调明确的 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效评估,以准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 权结构(分散化),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技术、工具,引入市 场机制以改善竞争为特征的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2011年第行政事业资产财务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针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缺陷的新的管理方法在全球席卷开来。
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大市场、小政府”,要求在公共管理部门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企业管理技术再造政府,从而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效益。
此项运动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较大的启示。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提供了公共产品市场化配置和政府资产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至今,尽管各国在改革发展阶段和具体措施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他们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质疑和对市场力量的信奉。
新西兰、澳大利亚与英国这三个国家被人们视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最为迅速、全面、系统的国家。
特别是新西兰,它因改革的深度、广度和成效而被许多西方国家奉为典范。
这些国家在政府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1.公共产品市场化配置公共产品市场化配置的理论源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价值观的创新,是新公共理念的具体表现。
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所有的公共产品,而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只提供核心公共产品,而混合公共产品则由私人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以商业化的运作手段提供。
推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国家通过减少政府职能,尽可能将现有的公共管理服务和公共部门“私有化”,改由市场指导的私营机构提供;将原来由政府监管的一些公用事业“非管制化”,开放市场;对于那些迫不得已仍需政府提供的服务和货品,也通过“准市场机制”,如“使用者付费”等原则,来调整供求关系,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如新西兰政府将大量国有资产通过拍卖、转让等方式实行私有化,大幅减少政府资产的实际占有数量,在经营领域中,除邮政等少数几个领域外,包括电力、电讯等在内的绝大多数领域的资产均实行了私有化或股份化;而非经营性领域的政府资产则比较有限,大部分政府机构办公楼都通过租赁方式取得。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
以顾客为中心 新公共管理把社会公众视为政府的 “顾客”,认为公共组织应以“顾客 满意”为宗旨。并且强调政府对顾客 的有求必应;行政的可理解性与可接 近程度;行政部门对顾客参与决策的 公开程度是否存在补救措施,而且, 整个经济效率须依赖于公共部门在提 供商品及服务时如何对顾客需求作出 反应。
新公共管理运动启示
在人、财、事三个方面都对中国产生启示。 人的问题 既然引入竞争机制,那么,在人事管理上必然会出 现一个改革。在这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可 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启示。“新管理运动”推崇弹性 人事制度,一改过去在西方也盛行的文官终身制, 加强了在人员录用、任期、管理上的灵活性,主张 采用私营部门的制度按业绩奖励考核的做法。这些 已经影响到中国的一些部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 国资委也已经采用这种办法开始录用考核高管干部, 正在逐步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这一步现 在还没有深入到行政部门。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趋 势。
新公共管理运动成效
一、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不同程度解决了发达国家 面临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提升了政府运作能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不仅在西方,也对包括东 方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了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新 模式,即市场化政府、参与型政府和多元性政府。 三、在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上,也做了 积极有效的探索。如分权和权力下放,实行组织机 构变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优质政府包括建立 “一站式政务超市”等;应对信息社会的广泛需求, 建立电子政府。
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 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 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 绩效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服务质量、 顾客满意度、效率和成本收益等。公 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3E争引入 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 政府。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 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 门机构之间展开竞争,提高公共物品 及服务供给的效率。竞争机制的引入 带来了公共部门服务的市场检验、优 胜劣汰的局面。
新公共管理运动核心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核心内容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
其主张通过私有企业化管理思维和市场化运营模式,提高政府组织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市场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组织在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社会效益和财政平衡。
因此,市场导向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之一。
政府需要采用市场机制来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例如引入竞争机制、结果导向的评价等手段。
二、管理精益化新公共管理提倡“管理精益化”,即减少政府组织中的冗余人员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减少政府支出和人员数量,节省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三、形式化机制新公共管理主张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行政、管理流程和相关机制,以规范政府组织的运作。
其中形式化机制包括:规则、制度、流程等。
新公共管理主张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使管理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
四、授权与责任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组织需要将权力清晰授权给下属组织或个人,并明确他们的相应责任和权力范围。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相关个人或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灵活性与适应性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组织需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群体的需求。
政府组织需要具有快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市场导向、管理精益化、形式化机制、授权与责任、灵活性与适应性等。
这些理念和实践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政府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中,成为公共管理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作为强烈批判传统政府模式及其官僚集团的角色而出现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原理,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官僚制国家和政府失灵的传统模式进行考察。
对传统模式的批评建立在对韦伯官僚制的“理想模式”与现实中公共行政系统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更详细的论述可以参见Minogue,1997):1.在很多系统内,政策和行政没有清晰地划分,甚至在决策过程,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的回应性角色都混淆在一起;2.很多情况下,决策过程并非遵从技术原则和经济理性,而是受到来自官僚集团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之间的冲突、妥协和交易的影响;3.科层制和集权化对正式规则及程序的服从(有时是盲从)会导致腐败、僵化、缺乏责任心、以及对公民利益和需求的漠视等过失;4.官僚机构以“自上而下”的执行过程为显著特征,而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一些不恰当的决策和不良后果;5.现代的政府行政体系中,无论是内部各部门之间还是与系统外部的组织和利益集团的事务接触都异常频繁和广泛,这超过了传统政府模式所能承载的复杂性。
当现代福利国家通过“纠正市场失灵的需要”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时候,上述特征的横行也导致批判性观点的出现:1. 僵化而强入侵性的政府对个人生活的过多干预限制了人们管理自身事务的自由,并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不是独立自主;2.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却不能及时有效地履行这些承诺。
3.在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里,政府精英和特权集团利用各种国家行为提供的机会为自己牟取暴利和隐性收入。
这些批评的综合(官僚机构的无能和传统政府本质上的无能)就产生了一种通常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假设:政府庞大的官僚机构本质上是有缺陷和无效率的,市场可以提供比政府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彻底的改革需要引入一种企业家化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1. 通过私有化方式重构和缩减公共部门。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种旨在改革和改善公共部门管理的运动。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
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原则、方法以及对公共部门管理的影响。
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面临着公共部门效率低下、财政紧缩和公众对政府效能的不满等问题。
此时,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盛行,主张减少政府干预,鼓励市场竞争和私有化。
与此同时,管理学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即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将市场原则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技巧引入公共部门,以期提高效率和绩效。
原则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原则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
市场导向意味着公共部门应该模仿市场机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和效率。
客户导向强调公共部门应该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结果导向意味着公共部门应该关注实际成果和绩效,以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
方法为了实现新公共管理的原则,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分权和去中心化。
这意味着将权力下放给较低级的组织和个人,以提高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引入市场机制,例如竞争性招标和合同管理。
这样可以引入市场竞争,促进效率和创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绩效评价和目标管理,用于评估和监督公共部门的绩效。
影响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公共部门的改革和现代化。
公共部门开始采用更灵活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效率和绩效。
其次,它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传统的垂直管理结构逐渐转变为扁平化和分权的组织结构。
第三,它促进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公共部门开始与私营企业合作,通过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最后,它引入了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如绩效评价、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用于监督和管理公共部门的绩效。
然而,新公共管理运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 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 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从而 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 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 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 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 容
• • • • • • (1)生产率 (2)市场化 (3)服务导向 (4)分权 (5)政策 (6)对政策效果的负责
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 (一)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
• 1.以1979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上台为 标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 兴起的公共改革运动,代表新公共管理实践 的开端。 • 2.改革主要特点:强调“小而美的政府”; 视民众为顾客;创造市场或准市场的竞争机 制,取代单一垄断;由市场检测绩效目标, 突出顾客满意度的作用;实行弹性薪酬,以 实际的市场和绩效水平来决定薪酬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 4.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 务员的影响
• 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 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 到制度保证的。 • 我国改革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 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 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 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新公共管理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方法引入公共行政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
“新公共 管理运动” 及其对我 国改革的 借鉴
背景
• “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1 年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性的公共管 理》的文章中提出的。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英美等 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 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在西方, 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是一场“重 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 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 管理转型的开始。
新公共管理运动
B 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
到9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对世界上最大的123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重要的政府改革正在全世界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类似的改革也发生在其他不同的国家。
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
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
1. 新公共管理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作的界定是:(1) 企业管理技术的采用;(2)服务及顾客导向的强化;(3)公共行政体系内的市场机制及竞争功能的引入。
尽管表述不同,但各种定义的基本取向是一致的,即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
2. 新公共管理运动-原因第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财政危机逼出来的。
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上台前都要许愿造福老百姓,以致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大,政府不堪重负。
20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西方经济不景气。
人们不情愿继续纳“重税”。
一方面是“投入要大”,另方面是“征税困难”,矛盾促使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第二、“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在福利和税收上的左右为难,带来社会政策上的左右摇摆,结果是失信于民。
克林顿在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报告中公开承认:美国政府不仅面临削减开支问题,而且还面临信任赤字。
就是这个“信任赤字”迫使西方政府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理论危机逼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2、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1)1979年由撒切尔内阁实施。
☐(2)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3)发展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1979-1982)☐‚对政府部门的职能和绩效进行评估‛☐‚提出3E标准‛☐‚削减政府开支‛☐第二阶段:公共服务私有化(1983-1987)☐‚压缩政府规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在公共部门就业人数迅速减少,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十年间,公共部门就业人数减少1/3,有50%的公共部门、80多万名雇员转入私人部门,1979年国有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1%,而90年代初则已下降到5.5%。
这期间完成私有化的英国产业部门包括电信、电力、航空、铁路、城市供气、供水和排污等等,这些产业的市场价值超过1千亿英镑。
☐第三阶段:公共服务代理化(1988-1996)☐‚创建半自治性质的代理机构负责政策实施管理‛☐‚代理机构‛是基于合同、通过公开竞争任命代理人负责,他并不是永久公务员,每个代理机构都有一个框架文件说明它的宗旨、绩效目标、预算和人事自主权,代理人对代理机构的绩效向所属大臣负责。
代理机构被看作是在不易私有化或私有化时机尚不成熟的公共部门替代品,或是私有化的过渡阶段。
☐在公共卫生、教育、社会服务等部门大规模推行,到1994年4月,有97家代理机构雇用了公共服务系统64%的雇员,承担着75%以上的公共服务项目。
☐公共服务代理化使得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相分离,用合同外包关系代替了传统的层级关系,这确保了公共服务的精确性、透明性、质量。
☐当然,公共服务中使用代理机构也不是没有风险。
其最大问题是治理公共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善,还存在问题。
☐1991年英国政府出版《为质量而竞争》的白皮书,强调在代理机构之间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来决定谁是最有能力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并明确规定代理机构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和重新竞标。
☐1992年梅杰内阁更是颁布了影响巨大的《公民宪章》,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出六项原则:☐(1)公布明确的标准。
这个标准必须是每个公共服务的个体消费者都能够合理期望的,而且还要公开披露与这些标准相对照的实际服务绩效。
☐(2)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公布。
要求以通俗语言表达出关于服务如何运作、成本如何、效果如何以及有关负责人的全面可靠的信息。
☐(3)用户选择和咨询。
公共部门应该给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定期为用户作系统咨询,听取用户关于服务的看法、所期望的提高服务质量的优先序,并在决策中予以考虑。
☐(4)优质服务。
公务员应该佩戴规范的名牌,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保证这些服务对所有用户都是公平的。
☐(5)有效纠偏。
当服务出现差错时,应及时道歉、全面解释,迅速有效地补偿纠正,向用户提供新的详细的易于使用的遵循程序。
☐(6)确保效率和经济。
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应在资源许可范围内保证效率和经济性,为此要进行独立绩效评价。
☐《公民宪章》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准则,被视为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自1979年开始的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测量与评估工作的高峰,位下一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1997-)☐ 1997年5月工党执政,推行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政策。
☐‚利益相关者‛概念☐政府的主要经济责任是提供一个框架,其中私人部以创造利润、创造就业机会,与公共部门结成伙伴关系来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部门由大量利益相关集团构成,每个集团在资助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上都有自己的利益。
☐3、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1)1981年由里根政府实施。
☐(2)至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3)发展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里根政府偏重意识形态重塑改革(1981-1988)☐A,里根前,在美国政府部门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凯思斯主义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计划为基础的民主主义,类似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社会动荡似乎更加迫切需要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大作为,由此产生的‚罗斯福新政‛,开始了美国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近50年的历史。
☐B,里根政府的政策框架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或新自由主义,另一部分是对内的经济和行政改革计划以及对外的军事、意识形态和经济竞争战略。
具体包括:☐‚市场至上、个人自由‛☐‚小政府,大社会‛☐‚平衡预算和减税‛☐‚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行政改革‛☐‚复兴保守主义价值观‛☐‚星球大战‛计划☐第二阶段: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改革(1993-2000)☐A,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和军事的对抗让位于全球范围的经济和技术竞争,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游戏规则。
☐B,从1983年开始,通货膨胀已经下降到3%—4%,但是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高企,根本是里根政府的减税和扩大国防支出政策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意。
☐C,克林顿政府回避意识形态和政治。
☐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运动似乎是价值中立的、无党派色彩的政府行政效率提高运动,但实际上,克林顿已经隐含地接受了里根‚意识形态重塑‛运动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强调私人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优位性,并将奥斯本和盖布勒源自私人部门‚重塑‛运动和企业家精神的《重塑政府》,作为联邦政府行政系统重塑的必读物和纲领。
☐D,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主要体现在‚国家绩效评估‛项目中。
☐该项目就是通过对联邦政府各项政策、行政运作以及包括人事和财政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评估,来重塑行政系统的文化,达到使政府‚工作得更好、成本更低‛的目标。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认为(1)在管理的激励和过程方面,联邦政府和私人部门本质上一致;(2)联邦政府机构应该被视作只有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实体;(3)政府规模是被雇佣的全职公务员数量的函数,减少公务员数量也就缩减了政府规模,(4)联邦机构管理应该受制于预算优先序列。
☐ E ,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重塑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文化,聚焦政府应该如何做而不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强调政府的运作过程改革,以信息化、准市场化、成本节约和充分授权来缩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
☐第二阶段实施大规模裁员和顾客服务导向战略,实行政府采购改革、公共部门私有化改革,将联邦项目责任移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收缩政府活动范围。
☐F,克林顿政府改革的社会评价。
☐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运动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受到联邦公务员普遍欢迎。
☐1997-1998年独立调查机构对联邦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56%的公务员对整体工作状态非常满意,38%的公务员极度满意,两个数字相加高达94%。
☐克林顿连任总统。
任期内终于走出了财政赤字的阴影,不仅预算平衡而且有了财政盈余。
☐三、重塑政府主张☐1、标志性成果。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最具影响力。
☐2、两位学者重塑政府内容(十方面)☐(1)政府的作用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这个词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操舵‛。
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可政府并不擅长于划桨。
为此,政府必须进行某些调整,而且在某些方面对传统的角色重新下定义。
‚任何要想把治理和实于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会严重削弱决策能力。
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
决策机构并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从根本上说那也不是它的事。
☐(2)政府的作用是授权而不是服务☐社区对其成员的责任关切超过了服务提供系统对其服务对象的责任关切;社区比专业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问题;专业人员和官僚机构提供服务,而社区则解决问题;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服务‛,而社区则提供‚关心‛;社区比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花费更少;社区比官僚机构或者专业服务人士更有效地实施行为规范标准;社区针对能力,服务系统针对欠缺。
☐(4)创建有使命感的政府。
☐放手让雇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该组织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组织的效率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革新精神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灵活性胜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有使命感的组织的士气高于照章办事的组织。
☐(5)政府应当按照效果而不是按结果投入。
☐‚传统的官僚主义的各级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
官僚主义的政府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
‛合理的解决之道在于按照企业精神对政府的业绩进行必要的测量。
若不进行测量,就不能辨别成功或失败,无法辨别成功或失败,就无法奖励成功或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