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广东省渔业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的重要时期。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经济发展全局,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实现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为保证广东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广东渔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粤发[2004]3号〕,从加快现代渔业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提出渔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克服对虾出口反倾销、“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事件的不利影响,实现广东省渔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主要水产品供给充足,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渔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渔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一〕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水产品供给充足2005年广东省水产品产量达695.23万吨,比2000年增长17.2%,年均递增3.23%。

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72.05万吨,比2000年减少10.1%,年均递减1.94%;淡水捕捞产量13.02万吨,比2000年减少3.8%,年均递减0.78%;海水养殖产量225.91万吨,比2000年增长33.7%,年均递增5.98%;淡水养殖284.25万吨,比2000年增长29.7%,年均递增5.34%。

广东省人均占有水产品达75.6公斤,比“九五”期末增加7公斤,水产品消费已成为人民群众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好习惯。

〔二〕渔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广东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广东渔业经济总产值1018.3亿元〔现价,下同〕,比2000年增长71.2%,年均递增11.35%,其中:水产品总产值540.9亿元,比2000年增长41.07%,年均递增7.1%,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23%,比2000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已成为大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环境 (3)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发展目标 (4)(三)总体要求 (6)三、主要任务 (7)(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7)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7)2.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8)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9)4.全面推进信息化 (10)(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1.加强重点领域和区域自主创新 (11)2.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11)3.健全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11)4.加快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 (12)5.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12)(三)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13)1.优化提升外源型经济 (13)2.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14)(四)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 (15)1.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15)2.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 (15)3.加快两翼和山区发展 (16)4.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 (17)5.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17)(五)统筹城乡发展 (17)1.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7)2.提高城镇化水平 (18)3.统筹城乡建设 (18)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8)5.深化农村改革 (19)(六)发展教育文化和人才事业 (19)1.推进教育现代化 (19)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3.壮大人才队伍 (21)(七)构建绿色广东 (21)1.加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21)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22)3.加强生态保护 (23)(八)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 (23)1.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23)2.加快能源基础设施 (24)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5)(九)深化体制改革 (25)1.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5)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6)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7)4.探索地方金融体制改革 (27)5.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27)(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8)1.促进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8)2.维护社会公平 (29)3.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工作 (29)4.保障公共安全 (30)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1)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1)四、重大工程 (32)(一)综合运输工程 (32)(二)能源保障工程 (32)(三)水利建设工程规划 (33)(四)自主创新工程规划 (33)(五)现代重化工程 (33)(六)服务业工程规划 (34)(七)农村建设工程规划 (34)(八)环保生态工程规划 (34)(九)文化发展工程规划 (35)(十)平安保障工程规划 (35)2006—2010年是我国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附件: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一、现状和问题(一)发展现状“十五”以来,我省各级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工作,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信息化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基本完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基地”的总体建设目标,信息产业、信息化指数等分项指标提前完成,我省信息化水平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继续保持全国排头兵位臵。

从2001至2004年,我省电子信息业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约32.7%。

重点产品形成了集中的生产基地。

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向高技术、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与吸引外资总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

电子大省地位得到加强。

2、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国内领先,信息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全省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1-2004年,共完成投资总额1104.45亿元。

至2004年底,全省本地交换设备总容量达到4500.08万门(其中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939.88万门),移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870.8万门,长途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53.18万路端,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49万公里, 长途光缆纤芯长度达到143.3万芯公里。

3、经济社会信息化成绩明显。

“十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目标“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基本完成。

电子政务初步步入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跨部门和公共的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已在各级政府部门广泛开展,并在与业务重组、机构改革结合方面有突破,政务公开水平逐步提高。

企业信息化全面铺开,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全省的大中型企业(营业额在1亿以上)大约50%有自己的网站,25%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应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粤府办[2007]16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02.25【实施日期】2007.02.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7〕16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推进原则(三)总体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改革标准化管理机制(二)出台地方性法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三)建立技术标准数据库和服务支撑体系(四)建立广东省技术标准评审专家库(五)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六)全面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七)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范体系(八)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订与标准化活动四、产业选择和研制方向(一)产业选择(二)研制方向五、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二)组织保障(三)人才保障(四)经费保障附件1:推进步骤、时间安排附件2:企业试点及项目安排为推动我省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实施,更好地发挥技术标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作用,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06〕46号),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83年组建广东省标准计量管理局,我省标准化工作正式纳入政府监管范畴;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实施,我省标准化工作进入依法管理阶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一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了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转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转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转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02•【字号】粤府[2007]20号•【施行日期】2007.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转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07]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劳动保障厅、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三月二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省劳动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做好这一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对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广东,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广东省“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工作,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35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2006)46号),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全省就业总量增长较快,到“十五”期末,城乡就业人员达5023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25.9%;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75万人。

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2∶38∶30,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建立了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基本解决了国有企业体制转轨过程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累计有97万人实现再就业。

广东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东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东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 2009-12-18 | 阅读次数: 265 | 来源: 能源发展科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我省国民经济最具生机与活力的产业之一。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绿色广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是“十一五”时期全省环保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包括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技术产品生产四大领域。

其中环保产品指用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材料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资源综合利用指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的加工处理,以及利用废弃物生产的各种产品;环境保护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的相关服务活动;洁净技术产品指洁净生产技术与设备、高效能源开发与节能的技术及设备、生态产品等方面内容。

第一章发展现状和机遇挑战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环保产业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水平比较强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发展特点:1.产业初具规模,结构逐渐完善。

“十五”时期,我省环保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004年全省环保产业从事单位共943家(仅统计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年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单位),环保产业年收入达510.99亿元,2000-2004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30.47%,大大超过同期全省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年收入总额全国排名第三。

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涵盖了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技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生产等多个领域,其中环保技术服务年收入列全国第二;资源综合利用和洁净产品年收入列全国第三;环保产品生产相对落后,年收入仅列全国第七。

全省环保产业发展以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为主,珠三角地区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的88.12%,广州、东莞、深圳、佛山4个城市占珠江三角洲地区环保产业年总产值的91.47%,达411.91亿元。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6•【字号】粤府办[2007]44号•【施行日期】2007.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7〕44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五月十六日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广东的关键时期。

制订和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广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06〕46号),制订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环保工作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环保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

2005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库水质良好,在111个省控断面中水质优良率为57.6%,19个地级以上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提高。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分别于2004年9月24日和2005年11月29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和第21次会议审定并由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0•【字号】粤府办[2007]35号•【施行日期】200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7]3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四月十日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总体要求三、主要任务(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二)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三)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提升对外开放和粤港澳合作水平四、发展重点(一)平面传媒业(二)广播影视业(三)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四)演艺娱乐业(五)文化信息服务业(六)旅游文化服务业(七)广告业(八)工艺美术业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规划(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制订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四)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五)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门类。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广州市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发展潜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旨在加强广州市的城市竞争力,提升全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目标1. 经济发展目标:年均GDP增长7%,使广州成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撑点和国际交往中心;2. 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居民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协调发展。

二、主要战略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向高端、绿色、创新方向转型;2. 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优质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3. 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吸引和留住各类高端人才;4. 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三、重点任务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应用;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5.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创造;6.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质量,培养优秀人才;7. 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政策保障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重点项目的扶持资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3.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推动政策的创新和改革,促进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4. 加强规划和监督:建立健全规划和督查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25•【字号】粤府办[2006]90号•【施行日期】2006.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6]9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把握机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广东建设,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险是其核心。

“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推动我省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十五”时期,我省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两个大的扩展、三个根本性转变”:在保障对象上,实现了从国有单位职工向所有劳动者、其他非就业群体的扩展;在覆盖范围上,实现了从城镇向农村扩展;在制度体系上,实现了从单一制度向多层次保障体系的转变;在工作机制上,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法制化的转变;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的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粤府办[2007]93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10.25【实施日期】2007.10.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7〕93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和《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06〕46号)精神,为加快“十一五”时期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五”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以提高海洋经济的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核心,实施科教兴海、外向带动、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完善海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五大体系,不断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产业。

全省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继续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十五”时期提出的增长目标。

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2005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4288.39亿元,比2000年增加2774.8亿元,年均递增23.2%;海洋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比2000年增加1342亿元,年均递增23.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其中:海洋渔业产值828.36亿元,比2000年增加492.74亿元,年均递增19.8%;海洋油气业产值477.20亿元,比2000年增加202.97亿元,年均递增11.7%;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产值775.00亿元,比2000年增加501.33亿元,年均递增23.1%;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值268.76亿元,比2000年增加106.36亿元,年均递增10.6%;滨海旅游业产值958.17亿元,比2000年增加232.42亿元,年均递增17.6%。

广东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东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东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1.07.13•【字号】•【施行日期】2011.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十五”时期广东省财政工作回顾(一)“十五”时期广东财政收支总体情况1、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2001-2005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992.15亿元(2005年为快报数)。

2005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6.01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比2000年的910.56亿元增加895.45亿元,年均递增14.7%(按自然口径计算),年均增收179.09亿元。

财政收入形成了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收入为主体,包括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进一步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的能力。

随着全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广东财政对中央财政的贡献不断增大。

2001-2004年,我省上划中央“两税”收入累计达到3019.57亿元,年均递增17.1%。

2、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01-2005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8678.53亿元(2005年为快报数,下同),2005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预算数为2287.54亿元,比2000年的1070.32亿元增加1217.22亿元,年均递增16.4%,年均增支243.44亿元。

在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支出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减少了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支出,保证了农业、教育等社会重点事业支出,支持了社会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等,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九五”“十五”时期广东省财政收入变化情况表(二)“十五”时期广东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1、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增加和刺激投资需求,优化投资结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04•【字号】粤府办[2006]82号•【施行日期】2006.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6〕8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十二月四日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展望 2020年远景目标。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顺利完成两轮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得到进一步转变。

省政府推进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507项,占事项总数的一半以上。

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社会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

建立激励型财政机制,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文化市场、国土资源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顺利推进。

2.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国有经济主要向重要行业、先导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得到提高。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民营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005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 8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2002年的 34.3%提高到 2005年的 39.6%。

3.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08•【字号】粤府办[2007]9号•【施行日期】2007.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7]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二月八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一、基本情况(一)“十五”回顾(二)主要问题(三)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协调集聚与扩散的关系,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二)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挥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人均享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维护城镇自然和人文环境特色,建设节约型城镇四、政策和体制保障(一)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先导和统筹作用(二)改善财政和公共领域投融资体制,保障城镇化公平推进(三)改革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开发(四)完善户籍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逐步消除“城乡二元”、“本外二元”结构(五)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提高政府驾驭城镇化发展的能力五、重大工程(一)和谐社区工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工程(三)城镇廉价住房安居试点工程(四)城镇群公交联网工程(五)区域绿地示范工程(六)治污保洁工程(七)新市镇建设工程(八)城乡空间信息平台工程《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是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2006〕46号)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粤府办〔2004〕117号)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省城镇化进程进行宏观指导的规划。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30•【字号】粤府办[2006]73号•【施行日期】2006.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6]73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十月三十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根据《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大力提高“十一五”时期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产业强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问题(一)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广东信息化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5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信息化工作,基本完成“十五”计划提出的“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基地”的总体目标,提前完成信息产业、信息化指数等专项指标,信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广东省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2005年,广东省全口径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总值达1157597亿元,占全国的33.27%;工业增加值达2221.92亿元,占全国的29.61%;出口总额达1144.5亿美元,占全国的42.7%。

广东省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

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突出,电子大省地位得到加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由大向强转变趋势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06-29 10:11:00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总体要求三、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促进工业产业升级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4.全面推进信息化(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加强重点领域和区域自主创新2.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3.健全创新支撑服务体系4.加快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5.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三)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1.优化提升外源型经济2.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四)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1.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2.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3.加快两翼和山区发展4.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5.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五)统筹城乡发展1.发展壮大县域经济2.提高城镇化水平3.统筹城乡建设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5.深化农村改革(六)发展教育文化和人才事业1.推进教育现代化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壮大人才队伍(七)构建绿色广东1.加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3.加强生态保护(八)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1.完善交通运输网络2.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九)深化体制改革1.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探索地方金融体制改革5.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促进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维护社会公平3.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工作4.保障公共安全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四、重大工程(一)综合运输工程(二)能源保障工程(三)水利建设工程(四)自主创新工程(五)现在重化工程(六)服务业工程(七)农村建设工程(八)环保生态工程(九)文化发展工程(十)平安保障工程附件1:广东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附件2: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略)2006—2010年是我国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

“十一五”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广东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对于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尤其是“十五”时期的发展,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居全国前列。

“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5年达到217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3616元。

2005年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收入达4432亿元。

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十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3%,2005年达4280亿美元。

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6.3∶49.5∶44.2.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农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9.3%,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4:56,汽车、石化、机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通信、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3.区域协调和合作发展迈出新步伐。

山区经济增长呈现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势头。

东西两翼临海优势逐步得到发挥,临港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广州、深圳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粤港澳合作在CEPA框架下全面展开。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并顺利推进。

4.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提前一年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到2005年底,全省公路密度达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140公里,“十五”期间新增约1950公里。

广州白云机场迁建工程顺利完成。

铁路、港口、航道建设步伐加快。

电源电网建设加快进行,西电东送成效显著,电力供应能力显著提高。

到2005年底,省内发电装机容量达4800万千瓦,“十五”期间新增约1610万千瓦。

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省防灾抗灾能力和安全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修建、加固江海堤围630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522宗。

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2005年光缆总长度约29万公里,为2000年的4.3倍。

5.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文化大省建设开局良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跨越,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1.4%提高到2005年的22%.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广州“申亚”成功。

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局势稳定,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分别达8.0%和4.1%;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改善,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5分;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7.02‰,期望寿命达74.8岁。

7.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

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加快,企业投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

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

粮食流通体制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文化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8.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稳定。

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

地方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扎实开展。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二)发展环境未来五年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广东省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期: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从舒适型向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改善,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制造业将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适度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进入优化升级阶段;随着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特别是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务实推进,区域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将会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社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新的发展时期,广东省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利因素。

1.发展的机遇从国内外环境看,广东省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总体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广东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广东省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广东省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国内环境;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广东省在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架构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从广东省自身发展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经济基础较好。

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

二是发展潜力较大。

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进入较长的增长周期;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化,特别是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加快发展,将为广东省长远发展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交通支撑。

三是市场化程度较高。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改革不断深化,有利于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2.面临的挑战从国内外环境看,广东省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外向度的提高,广东省经济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贸易摩擦纠纷增多,不利于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形势下,国内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广东省的先发优势逐渐弱化,继续当好排头兵面临新的挑战。

从广东省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循环、高速度低效率等问题突出。

二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部分江河水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三是发展不协调。

东西两翼和山区远落后于珠三角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内外源型经济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少;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

五是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

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部分领域的改革缓慢。

六是社会方面的问题较多。

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基本实现富裕安康,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