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模式的最优选择(1)
我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模式

我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模式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是指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质量责任人应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工程质量责任人对工程质量的全程责任和终身责任。
在我国我国,大力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旨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控,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实施模式、主体责任、监督机制、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工程质量责任人制度:工程质量责任人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包括总工程师、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等。
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全面掌握工程质量管理知识,确保工程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2.工程质量终身考核制度:为了促使工程质量责任人更加认真负责,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终身考核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结合工程质量评估、职称晋升以及绩效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估和考察工程质量责任人的能力和绩效,确保其能够对工程质量负责到底。
3.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保险制度:在建筑工程领域,为了增强工程质量责任人的责任感和承担能力,可以引入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在工程质量责任人从事工程项目时,为其购买相应的责任险,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责任险来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需要明确各方的主体责任。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和引导,建立科学的工程质量评估和认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
其次,施工单位作为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必须明确质量目标,组织实施,落实相关责任。
此外,设计、监理等相关方也需要分别履行各自的责任,共同保障工程质量。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一方面,可以通过工程质量检查、抽查等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常态化监督。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工程质量投诉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和投诉。
同时,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工程质量的监督能力。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工程质量保险是指由专门合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依法为工程建设单位和有关建设单位承包的建筑、市政、水利、机电等工程施工过程提供保险服务,从而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减轻建设单位和社会承担的风险。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施工环境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建设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可以在工程施工前就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保险公司承担一定范围内的工程质量保险责任,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这就能够有效地刺激施工单位提高自身的施工质量,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因施工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
二、降低建设单位和社会的风险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活动,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损失将十分巨大。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为建设单位和社会共同承担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向保险公司报告并申请赔偿,从而降低风险,避免损失扩大。
对于社会各界也能够降低因工程质量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公众利益。
三、提高施工环境的质量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推动建筑施工行业改善环境质量,规范施工行为。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享受保险服务的同时,也将更加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升环境质量。
这将有利于减少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四、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发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可以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发展。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参与工程建设时,将更多地遵循规范,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
同时,保险公司也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进行监督,促使施工单位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施工质量。
这将有利于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工程建设模式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工程建设模式。
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有哪些

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有哪些一、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是中国保险市场一种新型的保险产品,它是指为了规范工程质量管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保障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对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进行投保,以工程质量管理为重点的责任保险。
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工艺、工程材料、监理与检测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障金额,并向建设主体提供相应的投保方案,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质量风险的发生。
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 保险责任: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主要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包括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监督、建筑材料质量、工程设计、监理与检测等环节的质量风险。
保险公司将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投保方的需求,确定保险责任范围和金额。
2. 保险费率: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保险费率主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类型、施工地点、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越大,保险费率越高。
3. 投保要求:为了能够成功投保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建设主体需要提交相关的投保资料,包括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施工方案、施工计划、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合同、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
4. 理赔流程:一旦工程项目发生质量风险,建设主体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来获得相应的赔偿。
建设主体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交理赔申请、交验相关证明文件,并经保险公司核实后给予理赔。
三、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的优势1. 降低风险:通过投保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减少因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2.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工程质量保证保险要求建设主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
3. 保障权益:建设主体通过投保工程质量保证保险,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权益,减少质量风险带来的损失。
4. 规范市场秩序: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推动工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将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此来分散风险,保护建设方和投资方的利益。
该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还能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法律层面来看,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工程质量保险的法律地位、参与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保险责任的范围,是构建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基础。
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参考国际经验,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导。
在实践操作层面,工程保险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保险公司等。
因此,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例如,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需购买工程质量保险,保险公司则根据工程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保险费率。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承担的风险应当与其收益相匹配。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合理性、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材料的合格性等方面。
这不仅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专业的评估团队,也需要行业内有一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评估体系。
在理赔环节,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应当确立明确的理赔流程和标准。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建设单位或业主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保险公司则需要依据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规定时间内给出是否赔付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保险公司以及建筑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逐步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最终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工程质量保险体系。
构建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法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可以有效地将风险转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深入,工程质量保险将成为建筑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对于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别国在其质量保险模式方面的解决措施,从而来研究出适合我国的对策,进一步的加快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方面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方面国家也是越来越重视,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视的一个方面,所以本篇文章就着重针对于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
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存在的问题1.1 未能强制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施工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保险,在建筑工程方面的保险分为强制险种和其他险种两大类,强制险种主要就是在进行工程时意外受伤的保险,而其他险种则包括一些在质量以及责任方面的保险,但是其他保险都没有强制性以及明确的规定的,我国的一些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对于工程质量以及责任保险方面的意见,但是这些条例只能作为意见来实行,不能强制性地在建筑工程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对于工程工作人员没有起到非常强制的作用,从而使建筑工程在质量保险以及责任保险方面都缺少制度性的保证,从而使保险公司以及建筑单位对于这些保险都不重视,从而使其缺乏积极性,使这种险种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度进一步增大。
1.2缺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保险公司对于建筑工程在质量保险方面主要有核保和理赔两个相关的环节,但是保险公司对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方面的参与度不够,缺乏进入工程全过程从而了解质量管理的意识。
国外很多较为成熟的建筑工程在质量保险制度方面极为重视,很多的建筑工程从勘察设计这一阶段时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介入了解,让保险公司及时的了解到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过程。
但是在很多国内的建筑工程中,保险公司甚至在工程开工之前什么都不了解,只是在工程开工以后了解对于质量控制的投入有多大,但并不会经常性去整费率,只是通过一个环节,从而来确定费率,这样很难对于投保人形成质量控制激励效应,从而影响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的保险管理发展。
浅谈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随 着 全球 经 济 一体 化 的推进 .
世 界 各 国经 济 的联 系越 来 越 密切 。 我 国 的建 筑 企 业 正 在 走 向 世 界 建 筑 市场 。 提 高风 险管 理 水 平 . 立 建
润状 态 .行 业 自身 积 累严 重 不 足 。
该通 过 《 筑法 》 《 险 法》 《 地 建 、保 、房
产管 理法 》 等法 律法 规 来 制定 质 量
当发 生 责任 事故 时 . 具 备 赔偿 的 不 能力 . 使 法律 法规 所 规 定 的赔 偿 致
保 险 的强 制 措施 . 通 过 配套 的合 并
维普资讯
盛童: :
浚滚 行建缸 程质 僚. 杰 推 量
建 筑 工 程 质 量 一 直 以来 就 是 险制度 刚 刚起步 建 筑 T 程 质 量 保 险 就 建 筑 工 程 竣 l 以 后 还 存 在 着 很 多 T 程 质 T 的障碍 二 、 行 建 筑 工程 质● 推
的 强 制 性 措 施
国 外 的工 程 保 险 市 场 之 所 以
发达 . 制 性工 程 保 险制 度起 着 非 强
《 建筑 法 》 建筑 工 程 质 量管 和《
理条例》 对参 与 工程 建 设 的各 责任
主体 , 括建 设 单位 、 测 单 位 、 包 勘 施
常关键 的作 用 我 国 目前 的法 律没
、
我 国推 行 建 筑 工程 质 量 保
成 为 当前 推 行 建 筑 工 程 质 量 保 险
生 . 难 以解决 在有 关 商 品 并
l 童 !l : 曩
维普资讯
盛. 兰 . 壹
投 诉 中 ,质 量 问题 一 直居 高 不 下 19 9 8年~ 0 2年 . 20 因为 质 量 问题 投 诉 的 占总 投 诉 量 比 例 在 6 .3 21 %~ 6 .6 99 %之 间 但 是 往 往 由 于 时 间 长 、 任 认 定 难 . 至 责 任 方 已经 责 甚 不存 在 等等 许 多原 因 . 成 索 赔难 造 以实现 如果投 保 了建筑 工程 质量 保 险 . 主就 可 以在短 时 间 内得 到 业 保 险公 司的赔 付 . 由保 险公 司与 再 质 量 检 查 监 督 等 相 关 部 门分 析 确 效 地 消 除建 筑 市场 的部 门垄 断 、 地 施 工企 业 的资金 风险 和支 出
一建法规工程保险制度

一建法规工程保险制度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一建法规。
一建法规是指国家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建筑法、民法典、招标投标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确保了建筑工程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
我们来看一下一建法规下的工程保险制度。
工程保险制度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购买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质量保险:工程质量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承担保险责任,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进行赔偿。
这种保险可以有效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
2. 工程进度保险:工程进度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工程的进度承担保险责任,当工程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进度延误时,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进行赔偿。
这种保险可以有效地保障工程的进度,减少因进度延误带来的损失。
3. 工程安全保险:工程安全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工程的安全承担保险责任,当工程出现安全事故时,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进行赔偿。
这种保险可以有效地保障工程的安全,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4. 工程责任保险:工程责任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工程的责任承担保险责任,当工程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第三方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进行赔偿。
这种保险可以有效地保障工程的责任,减少因第三方损失带来的损失。
5. 工程保险的管理:工程保险的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保险的购买、使用、理赔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工程保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保险方案、签订保险合同、处理保险事故等。
关于建筑施工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

论建筑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和意义一、法律背景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要求建筑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员工提供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为在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提供意外伤害保险。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简称“国十条”)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发展包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内的责任保险业务。
2006年9月27日安监总局、保监会联合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意见》(安监总政法〔2006〕207号)大力推动责任保险与安全发展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责任保险的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形势。
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促进作用。
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简称“新国十条”)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
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加快发展旅行社、产品质量以及各类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和多元化的责任保险产品解决民事责任纠纷。
2014年8月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安全生产法,第48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工程管理,促进品质工程的建设,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
一、工程质量保险的概念及作用工程质量保险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业主为其工程项目投保的特殊保险,保险公司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进行审核评估,并承担一定责任范围内的工程质量保险责任。
该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频发、维权难等问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责任追溯机制,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工程质量保险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 保障业主利益。
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业主可以将工程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保障自身利益。
2. 促进施工方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方在接受质量保险责任的同时,也会更加重视工程质量,提高施工质量水平,降低质量风险。
3. 促进行业规范化。
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降低工程建设中的非法行为和违规操作,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4. 提升监理机构监督能力。
监理机构在执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时,需要对工程设计、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提高监理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水平。
二、工程质量保险试点范围及要求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和地区,主要包括建筑、市政、水利、交通等领域。
试点工程项目的选取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项目规模较大。
试点项目的规模应该较大,工程建设投资额较高,施工周期较长,质量风险相对较高。
2. 技术难度较大。
试点项目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设计标准较高,对施工方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一定要求。
3. 业主要求较高。
试点项目的业主应该具有一定的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效益。
工程质量保险的试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险责任范围明确。
工程质量保险责任应该明确规定,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范围和责任分工。
湖南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湖南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一、湖南省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意义1、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资产利益,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责任保险机制,强化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责任意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保护建设工程参与方的利益建筑工程是一个多方面参与的复杂系统工程,各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保护建设工程参与方的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筑工程是社会公共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从制度层面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湖南省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湖南省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管理办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其中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保险责任、保险金的给付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监督管理措施,对于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实施和监督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3、《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管理办法》是湖南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其中规定了工程质量保险的适用范围、保险责任、保险费率、索赔程序等,为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三、湖南省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1、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对象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对象主要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单位,包括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建设工程参与方。
2、工程质量保险的承保内容工程质量保险的承保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市政工程质量保险、机电工程质量保险等,具体的承保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3、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责任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责任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因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法律责任,包括施工单位的建设工程质量责任险、施工单位的建设工程质量高风险责任险等。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工程质量、转移质量风险、落实质量责任、化解质量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方诚实守信的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加深。
本文将从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内涵、意义、国内外实践、我国现状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内涵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承担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赔偿责任。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投保主体: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2. 保险范围: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保温和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等。
3. 保险期限: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两年起算。
4.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因工程质量潜在缺陷导致投保建筑物损坏的,由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
5. 维修责任:验收合格两年内出现质量缺陷的,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
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意义1. 转移质量风险: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将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工程建设各方承担的质量风险。
2. 落实质量责任:工程建设各方投保工程质量保险,意味着对工程质量承担责任,有利于推动各方加强质量管理。
3. 化解质量纠纷: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为质量纠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途径,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4. 维护社会稳定: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减少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 促进诚实守信: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鼓励工程建设各方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提高工程质量。
三、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实践1. 国外实践:在国外,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已有较长时间的实践,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程质量保险已成为工程建设的一项常规制度。
法律法规知识:建筑工程质量和保险的法律规定

法律法规知识:建筑工程质量和保险的法律规定建筑工程质量和保险的法律规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同时,建筑工程的保险制度也逐渐完善,并成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建筑工程质量和保险的法律规定。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规定1.《建筑法》中的规定《建筑法》是我国建筑领域的核心法律法规,其中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法规定,建筑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保证其安全、牢固、经济、美观和适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并对建筑材料、构件、工法等进行评估、检测和验收。
同时,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物权法》中的规定《物权法》也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了规定。
该法规定,不动产权属人对其拥有的建筑物享有所有权,包括其自然附着物和改良物。
因此,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不动产权属人享有的权利。
同时,该法也规定了建筑工程的责任应当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承担。
二、建筑工程保险的法律规定作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保险已经逐渐得到法律上的支持。
但因为该领域涉及的范畴广泛,不同类型的保险也有所区别。
下面,本文将从建筑主体保险、全过程责任保险、质量保证保险等方面介绍其法律规定。
1.建筑主体保险建筑主体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以保费形式,为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提供的建筑工程损失保险。
其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保险法》中的规定《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也属于合同法的范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可以作为保险合同的一方。
另外,保险合同中还应当明确保险的类型、保险保障的范围、保险合同的期限、保险金额等关键内容。
(2)《建筑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也对建筑主体保险作出了规定。
该条例规定,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管理的安全和安宁,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购买建筑主体保险。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及建议书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及建议书资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暴露出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条款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1. 保险标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为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和后续维修保修期内的维修责任。
2. 保险责任范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主要承担以下责任范围:a) 缺陷修复费用: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导致的修复费用,包括重新施工、维修和更换等。
b) 赔偿责任:对因质量缺陷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c) 法律诉讼费用:在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中,支付涉诉费用、律师费等。
3. 保险期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通常与工程施工周期保持一致,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4. 保险费用:保险费用的计算通常以房屋建筑工程的合同价值为依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并根据工程质量的具体情况进行浮动调整。
二、建议书资料1. 工程概况:在建议书资料中,需要详细介绍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工程类型、建筑面积、施工周期等。
2. 保险需求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保险需求分析,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额。
3. 保险费用计算:根据建筑工程的合同价值和工程质量情况,进行保险费用的计算,并提供费率说明和支付方式。
4. 签单条件:列明签单的具体条件,包括审查施工合同、开工前验收、工程进度支付保证金等。
5. 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并列出免除保险责任的情况,例如自然灾害等。
6. 定损理赔流程:详细说明保险理赔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拍照取证、事故报案、评估定损等流程。
7. 保险期限和续保方式:明确保险期限和续保方式,提供续保的相关指南和注意事项。
三、建议1. 选择正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实力和信誉是选择保险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建议选择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保险公司。
建设工程评估制度

逐步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保险公司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风险进行承保,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
这种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转移和分散工程质量风险,从而降低各方的经济负担,提高工程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欧美国家在建筑工程领域普遍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即在工程竣工后的一定期限内,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必须负责无偿修复。
而在我国,这一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认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好处显而易见。
它能够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赔偿。
而有了工程质量保险,消费者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简化了赔偿流程,提高了赔偿效率。
工程质量保险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保险公司在承保前会对建筑工程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这迫使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标准,加强质量管理。
同时,保险公司还会定期对在保工程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保险有助于缓解建筑行业的资金压力。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维修等费用往往巨大,给施工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通过购买工程质量保险,可以将这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要顺利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如何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如何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何处理保险赔付中的争议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和建筑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工程质量保险业务,同时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
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动制度的完善。
保险公司则需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方案,满足市场的需求。
建筑企业则应当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积极配合保险公司的工作,共同维护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主要内容一、保险的主体和范围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保险公司等,保险的范围涵盖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各类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应当购买工程质量保险,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质量安全。
二、保险责任和赔偿方式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工程设计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符合标准、使用劣质材料等造成的质量事故。
保险公司要对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进行赔偿,确保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三、保险费率和赔付标准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费率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风险程度和历史赔付情况等因素确定,保险公司应当合理核定费率。
赔付标准应当根据受损程度和财产价值等因素确定,保险公司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赔付。
四、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监理单位应当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保险公司应当严格执行保险合同,及时处理赔付事宜。
五、风险管理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应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和控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加强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和应对工程质量风险。
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做好统计和风险评估工作,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性。
六、维护消费者权益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应当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建立起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
消费者可以在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总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维护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减少工程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保障施工人员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落实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示范条款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示范条款摘要: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概述二、保险条款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三、保险条款对投保人和保险人的权益保障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的适用范围和意义五、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六、投保应注意的事项正文: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概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保险”)是一种针对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保险产品。
它旨在保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权益,降低因施工质量问题引发的经济纠纷和法律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质量保证保险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
二、保险条款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示范条款,明确了保险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等内容。
以下为条款的主要特点:1.保险责任明确:保险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等。
2.保险期间合理:保险期间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设定,一般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两年。
3.保险金额灵活:保险金额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施工合同金额等因素确定,确保投保人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保险条款对投保人和保险人的权益保障质量保证保险条款为投保人和保险人提供了以下权益保障:1.投保人(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获得保险公司赔偿,减轻经济损失。
同时,质量保证保险有助于提高投标单位的竞争力,获得招标加分。
2.保险人:通过承保质量保证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有利于防范风险。
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质量保证保险的适用范围和意义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基础设施等项目。
2.意义:质量保证保险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降低纠纷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保险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不断壮大,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逐年增加。
然而,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程质量问题等,这些风险给工程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防范和转移风险,我国政府鼓励工程项目投保工程保险。
本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确保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二、保险方案概述1. 保险范围本工程保险方案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工程等。
2. 保险期限保险期限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工程项目合同工期或工程完工验收后一定期限内。
3. 保险责任(1)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等。
(2)意外事故:火灾、爆炸、坍塌、触碰高压线等。
(3)工程质量问题: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质量问题。
(4)第三方责任:因工程造成的第三方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5)停工损失: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工程停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6)工程一切险:保险期间内,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工程本身损失。
4. 保险金额保险金额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额、施工周期、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确保保险金额足以覆盖工程项目的风险。
5. 保险费率保险费率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工程规模、工程地点等因素确定,具体费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制定。
6. 保险理赔(1)出险通知: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在24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现场查勘:保险公司派员现场查勘,核实事故原因、损失程度。
(3)赔付处理:保险公司根据查勘结果,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
三、保险方案具体内容1. 工程一切险(1)保险责任:本险种承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程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工程本身损失。
(2)保险金额: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额、施工周期、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
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制度

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制度一、总则1. 本工程质量保险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旨在通过保险机制,为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提供质量保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2. 体系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3. 体系的目标是通过风险管理和保险手段,减少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工程质量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该机构由行业专家、保险公司代表、建设单位代表等组成,确保其专业性和公正性。
三、保险范围1. 保险范围应涵盖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2. 包括结构安全、设备安装、材料使用等方面的质量问题。
3. 特别重大的质量事故,如建筑物倒塌等,也应纳入保险范围。
四、保险责任1. 保险公司应根据合同约定,对投保的工程项目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
2. 在保险期间内,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直接损失,保险公司应负责赔偿。
3. 保险公司应协助处理因质量问题引发的相关法律诉讼或仲裁。
五、保险费率与赔付1. 保险费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确定。
2. 赔付应根据实际损失进行,但不得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
3. 对于故意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单位或个人,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六、风险管理1. 各参与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自查自纠。
2.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工程质量。
3. 对于发现的潜在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控制。
七、监督与评价1. 工程质量保险管理机构应定期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体系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程质量保险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2.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监理工程师《理论法规》考试试题与答案

监理工程师《理论法规》考试试题与答案2016监理工程师《理论法规》考试试题与答案2016年监理工程师考试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期要加大习题的练习量,提高做题速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理论法规》考试试题与答案,欢迎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中,吸收了FIDIC合同条件的有关内容,对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提出了( )的要求。
A.维护施工单位利益B.代表政府监理C.独立、公正D.承担法律责任答案:C分析: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是专业化、社会化的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它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自于建设项目管理学。
研究的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总目标的有效控制,它包括费用(投资)目标、时间(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的控制。
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监理与国外通称的建设项目管理是一致的。
在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中也吸收了对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独立、公正的要求,以保证在维护建设单位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
2、在工程建设程序中,建设单位进行工具、器具、备品、备件等的制造或订货是( )阶段的工作。
A.建设准备B.施工安装C.生产准备D.竣工验收答案:C分析:生产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①组建管理机构,制定有关制度和规定;②招聘并培训生产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验收;③签订供货及运输协议;进行工具、器具、备品、备件等的制造或订货;④其他需要做好的有关工作。
3、按FIDIC道德准则,监理咨询工程师的正直性表现在( )。
A.在任何时候均为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行使其职责,并且正直和忠诚地进行各种职业性的服务,给予相应的衡量标准和操作方式B.在任何时候均为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行使其职责,并且正直和忠诚地进行职业服务C.在任何时候均为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履行其义务,并且正直和忠诚地进行职业服务D.在任何时候均为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履行其权利,并且正直和忠诚地进行职业服务答案:B分析:FIDIC的全体会员协会同意并且相信,要想使社会对其专业顾问具有必要的信赖,其成员行为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方面:1.对社会和职业的责任:①接受对社会的职业责任②寻求与确认的发展原则相适应的解决办法;③在任何时候,维护职业的尊严、名誉和荣誉。
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实施对比分析及建议

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实施对比分析及建议吴芷婧;李清莹;董文斌;张伟【摘要】首先明确工程质量保险基本内涵,然后分析法国与我国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历程,并从工程质量保险的运作模式、参与方、保险费率、投保范围及期限四个方面,将国内主要试点地域上海、北京、江苏、安徽、广东及浙江的实施现状分别进行对比.再依据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分析目前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保险参与方、运作模式、保险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期刊名称】《工程质量》【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7页(P10-15,20)【关键词】工程质量保险;运作模式;保险参与方;保险费率;投保范围及期限【作者】吴芷婧;李清莹;董文斌;张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湖北武汉 43006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120 引言工程质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建设工程的根本性问题[1]。
构建工程质量保险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行业管理,是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2]。
2005年8月,由原建设部牵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下,《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3](建质[2005]133号)文件出台(以下简称“建质[2005]133号文件”),标志着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的诞生。
之后,国内多个城市根据文件的意见,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4]。
201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重点阐明必须进一步有效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培养良好的质量保险市场,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为推行工程质量保险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模式的最优选择
(1)
[摘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即强制要求建设单位投保工程质量损害保险,同时实施强制第三方质量检查制度和强制问题工程曝光制度,在赔偿消费者损失后,保险公司可以取代建设单位向负有质量责任的建造单位追偿。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险;强制保险;制度设计
Abstract:Thepaperproposesdesignplanofinherentdefect sinsurancesystemagainstbuildings(IDISAB)suitingfortheconditionofChina,whichrequiresclientst opurchasedamageinsuranceagainstinherentdefects,putt hirdpartytechnicalinspectionintoforce,andexposesthe inferiorporjectscompensatingforlossofbuilding\'sown er,theinsurercouldsubrogateclientstodemandrepayment fromresponsiblebuilders.
Keywords:inherentdefectinsuranceagainstbuilding;com pulsoryinsurance;systemdesigning
1引言我国工程质量问题较为严重。
中国消费者协会XX年对北京、天津等12个城市做的商品房满意度调查结
果显示,近1/3的消费者反映过商品房问题,其中,房屋质量问题反映的次数最多①。
XX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百姓对建筑质量有了更多的担心。
XX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目前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仅有30年,要求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工程质量②。
现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建设期间的质量控制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现行制度对建设单位质量责任的规定过于宽松[1]。
建设单位可以在通过压低造价、压缩工期、降低质量要求、购进劣质材料等方面造成工程质量问题,过于宽松的法律责任造成其只具有较低的质量控制意愿(尤其是对于建成后出售的工程)。
在建设单位不重视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各建造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然也会放松工程质量控制。
第二,缺乏独立的质量监控机构[2]。
我国工程质量监控依靠的是工程监理制度,即由工程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来监控工程质量,但是,监理单位是受建设单位委托的,其收入由建设单位支付,必定以为建设单位服务为首要原则,当建设单位出于资金、进度方面的考虑而对质量有所松动时,监理就无法起到有效的质量监控作用。
从使用期间的质量损害赔偿来看,在现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下,工程使用期间出现质量事故造成损失后,参建
单位(建设单位和建造单位)往往可以通过倒闭、无赔偿能力、转移资产、不购买责任保险等途径逃避损害赔偿责任。
在受害人无法获得损害赔偿用于修复或重建的情况下,政府经常不得不出资承担善后工作,给政府带来较大的管理和财政负担。
新的解决办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一些国家在面临上述同类问题时建立起了工程质量保险制度[3],如法国、西班牙和芬兰。
其中建立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1978年建立、1979年开始实施的工程内在缺陷保险制度,该制度主要包含三方面:强制建设单位购买内在缺陷损害保险(第一方保险),强制建造单位购买责任保险(第三方保险),和强制第三方监督(由第三方质量检查机构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质量监控)。
该制度最大特点是:在引入强制保险解决工程质量损害赔偿问题的同时,引入了代表保险人利益的第三方检查机构来有效监督工程建设,便于保险公司控制风险,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我国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原建设部和中国保监会于XX年8月发出《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后,各地开始试点,走在前列的是上海市。
上海市建交委于XX年构建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框架,要求通过保险制度加强建设期安全质量管理,通过工程质量保险落实工程寿命期的损害赔偿问题。
之后的项目试点
反映出如下主要问题[4]:(1)参建单位没有投保积极性,认为凭空多增加了支出;(2)保险公司在承保和过程风险监控上缺乏积极性且吃力,第三方检查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原因是:第一,保险公司的观念受限于通过核保和理赔两个环节来管理保险业务,缺乏“要介入项目过程风险监控”的心态;第二,保险公司缺少既懂工程又懂保险的专业技术人员。
本文的结构
试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表明,我国还没有找到合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为此,本文第二部分在理论分析和国情分析基础上,确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通过制度方案的比较,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强制保险和第三方监督相结合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方案。
第四部分对制度方案中的指标进行具体设计。
2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评价标准
工程质量保险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在完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所以,判断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好坏首先要看是否使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达到了其应该实现的目标。
其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工程质量状况和管理状况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设计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还需要兼顾中国国情。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评价标准———理论分析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国家颁布的、强制要求建设单位和建
造单位遵守的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管理以及对于质量问题承担何种后果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范。
从经济角度看,其核心是工程质量责任体系。
对于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有两种研究角度,第一是经济效率角度,第二是社会公平角度,由这两个角度建立的目标分别是经济目标和社会公平目标。
(1)经济目标
从经济效率角度看,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使工程质量风险成本(这里指社会成本,而不是指任何一方承担的成本)最小化[3]。
工程质量风险成本是指由工程质量风险的存在而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增加部分,首先,参建单位在工程建造期间需要付出质量控制成本,如施工时随时检查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对质量管理进行投资,如制作混凝土试块送检以检查施工质量,请专人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等的花费;其次,如果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在工程使用期间可能会引发工程质量事故造成损失,包括工程本身的修复费用和其它损失。
工程质量风险总成本=建造期间的质量控制成本+使用期间的质量事故导致的期望损失由于质量控制水平越高,使用期间由质量事故造成的期望损失就越小,所以,社会要求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在边际质量控制成本等于质量控制的边际收益(期望事故损失的减少)时达到,如图1所
示。
所以,工程质量风险成本最小化,具体落实下来就是要在工程建造期间达到最优质量控制水平(图1中的A点),或者说,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经济目标是为参建单位提供合理水平的质量控制激励。
(2)社会公平目标从社会公平角度看,制度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作用,即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损害补偿体系,有效配置资源,保障受害者权益。
工程质量损害后果完全是由加害人(参建单位)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显然,加害人应该承担工程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受害者(房屋工程所有人)有权得到加害人的赔偿。
另外,由于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界定往往费时费力,容易久拖不决,严重影响受害者的利益,所以,制度应该同时保证赔偿速度。
所以,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社会公平目标就是“保证受害者及时、足额获得责任方的赔偿”。
(3)争议解决成本尽可能小的目标为了简化,上述分析没有考虑工程质量损害事故出现后,为解决赔偿问题而花费的“争议解决成本”,包括责任界定费用、法律诉讼费用、法院取证审理费用、强制执行费用等。
在考虑争议解决成本的情况下,制度设计应该使争议解决成本尽可能小。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评价标准———国情分析(1)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提高工程质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