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公开课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掌握中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 理解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现象。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3. 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1. 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中国的气温分布的原因。
3. 中国的降水分布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为例,分析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 以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降水分布为例,分析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现象?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及天气预报的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气候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同学们都有远途探亲的经历吧!小明在探亲途中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情。
寒假,小明一路北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厚,这说明了什么?生:随着纬度变高,气温逐渐降低。
冬季南北温差大。
然而在暑假,小明一路北上,衣服的厚度几乎没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生:虽然,随着纬度变高,气温逐渐降低。
但是,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小。
【讲授新课】通过小明的探亲经历,我们知道我国的各地的气温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的季节各地气温的差异程度不一致。
研究气温的空间与时间差异,我们需要借助气温空间分布图,通过实际数据,计算温差,挖掘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以及深入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气候之气温,来解答这些问题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借助气温空间分布图,探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但是如何读等温线分布图?生:一、读图名,依据图例,读取数值;二、观察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突变部分;三、观察等温线疏密程度;四、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自主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生1:黑龙江省漠河1月平均气温低于-28°C。
生2:海南岛,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
生3:44°C,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
自主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这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生1:黑龙江省漠河7月平均气温16℃以上。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掌握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能够分析中国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气候的复杂性。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2. 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3. 案例分析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老师展示一张中国气候分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鼓励学生回答。
步骤二: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察,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
2. 学生报告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步骤三:了解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3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报告,介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学生利用地图和气象图,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步骤四: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5分钟)1. 老师给学生分发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
2. 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讨论解决方法。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法。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老师讲述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进行一项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探究为主线,通过讨论、观察和分析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中国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2. 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3. 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2. 中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中国气候地图和图表。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个简单的气候调查问卷,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如他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教学活动:1. 使用中国气候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气候带分布情况,并讲解各个气候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带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他们了解该气候带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等,并制作一份小组报告。
3.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
4.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报告和讨论,总结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强调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或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以检验他们对中国气候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旅游、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气象专家或相关行业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2. 通过观察当地的气象数据和报告,让学生进行气象预测实践,提高他们的气象观察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评估。
2. 练习册或活动材料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评估。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质量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或视频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教案:中国气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2.学习中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3.掌握中国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中国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中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2.如何运用气候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气候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分析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
2.提问:中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二、讲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5分钟)1.讲解中国气候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讲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如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大等。
三、学习中国气候区划(20分钟)1.展示中国气候区划图,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析。
2.讲解中国气候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四、情景模拟:观察和分析气候特点(4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城市,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得该城市的气候特点。
2.实地观察:学生根据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选择相应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3.分析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该城市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五、小结(10分钟)1.学生汇报观察成果,分享所得的气候特点以及分析过程。
2.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根据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撰写一篇小结性文章。
2.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描述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原因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的气候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分析气候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使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
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地图和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2. 结合地图和地球仪,展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3.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如雨热同季、夏季风的不稳定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其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如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气候的特点是什么?2.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件、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案例分析环节,以河南省为例,让学生了解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执教人:黔西县长堰中学卢军授课班级:八(1)班授课时间:2017年10月6日一、教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本来,气候的知识就比较抽象,所以这部分教材是中国地理的难点所在。
而且季风气候又与后面学习的资源、区域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部分教材同时也是中国地理的重点所在。
笔者认为,要攻克难点,关键是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利用图片、视频和Flash动画演示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而要讲清重点,则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深入浅出,把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和实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就学习过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到了初二,他们的自尊心强、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在一些问题上有着个人独特的看法。
因此,笔者设计的“互问互答”和“招募南充旅游文化节义务导游”环节,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互问互答中善于思考,乐于“发现”,在学以致用中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季风的知识(发源地、风向、性质、成因)。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影响。
(二)能力目标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对比学习”、“以图忆文”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体会生活当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学问。
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季风的知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2、难点: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导入:在学习第一章《中国的疆域》时我们就了解到当黑龙江冰天雪地时,海南省已经春耕大忙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气候差异大而形成的自然人文景观。
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中国的气候》,首先我们学习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探讨我国的温度带。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和类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等。
b. 介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c. 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 课堂互动:a. 提问学生关于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了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
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气候类型公开课教案
气候类型公开课教案气候类型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气候类型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气候类型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教学重点: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教学难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教学方法:读、讲、议、练教具使用:挂图、投影片、录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
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
)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
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篇:《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课题】中国的气候【年级科目】高二年级地理科(文科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让学生明白我国气侯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气候分布图等的分析阅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与地理思维。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例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成因,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人民实际生活、生产的影响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二)教学难点: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我国南北方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风,夏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风,冬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冬季风。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思考】夏季风对我国降水规律的影响。
分析:由于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形成高气压,陆地上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到陆地,带来了海洋上暖湿的气流,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在东南沿海登陆时,与较冷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雨带,4-5月,雨带登陆,华南地区进入雨季;6-7月,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这里进入梅雨季节;7月以后,雨带陆续来到华北、东北地区,北方雨季来临;随着9月冷空气增强,雨带被迫南移,10月,在我国大陆完全消失,第二年依旧如此。
【小结】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思考】我国的降水在空间上有何差异?分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一线以西以北,夏季风难以达,成为非季风区,以东以南,则是深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区。
中国气候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2. 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3.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二、讲授新课1.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大陆性气候特征:我国西北部地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温差大。
2. 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1)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台湾、海南等地。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地区。
(5)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三、课堂小结1.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2. 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和类型,那你们知道气候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二、讲授新课1.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受损、人类健康受损等。
三、课堂小结1.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2. 我们要关注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四、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地图和图片3. 教学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各个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图片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如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利用PPT或纸质地图,让学生判断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判断的依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7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难点理解某地的农业、动植物形态及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影响气候的因素,提出问题:夏季风能到达我国西部地区吗?结合图片说明西北部气候特征 与东
南部季风气候不同复习引入季风气候
藏高原西北部 半干旱
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中东部、青藏高原大部分活动:根据图中乌鲁木齐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分 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特点1、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特点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很大;特点3、全年降 水量稀少;特点4、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2、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 资源的利用;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科学思维:利用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 影响;了解一些气象灾害的形成、影响及预防。探究实践:利用地图分析我国东部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学会根 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态度责任: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 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多气温高(雨热同期)。(2)A、B、C、D四幅图中,与杭州气候类型最为相似的是C图(填代号),造成A 、D城市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填“纬度位置”或“地形”)o及时
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1、我国的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冬季,我国东部盛行从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盛行夏季风,气温 高,降水充沛。3、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西北地区冬寒夏热,气 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有利于植物积累营养。4、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 有寒潮、台风、干旱、洪涝、霜冻、沙尘暴、冰雹等。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类型图片。
3. 气候现象产生原因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位置和地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a.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少雨。
c.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e. 高原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地图和气候特点,分析一下这些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吗?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讲解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a.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导致气温差异。
b. 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导致气温和降水差异。
c. 地形:山脉的阻挡和海拔高度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d.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气候变化。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吗?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 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b.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茶树生长。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吗?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气候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1、了解我国气温的主要特征。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我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气温等值线图分析和判读。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旧知
1、气候的基本要素
2、气温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1)课件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
要求学生根据等温线图探究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课堂演练:
1、分别说出图中A 、B 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
(2)说出图中C 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气候 一、中国的气温分布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小;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大 二、中国温度带划分和耕作制度 教学反思:。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精选篇2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路线图的基础知识梳理。
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 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类型图片资料。
3. 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四、案例分析1. 给学生发放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案例资料。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中国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类型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2. 讲解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温度、降水、植被、动物等。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短文。
中国气候教案.doc
《中国气候(第一课时)》教案坪地民族中学王立富21号一、情景导入(略)二、创设新课(一)、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冬季等温线特征(1月):气温有南至北递减。
等温线较密集,南北温差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方纬度高, 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并且日照时间也比南方长,因而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南方少;北方接近冬季(西北季)风的源地,首当其冲受到其影响, 南方因有重重山岭阻隔,受其影响小。
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技能归纳】等温线的判读及其影响因素1、分析等温线的方法2、等温线的影响因素(1)纬度因素:这是影响我国一月东部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在它的影响下,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且由南向北递减。
(2)海陆位置因素:这是影响我国七月东部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这是由于:同一纬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温的差异。
如右图(以北半球为例):同一纬度,夏季大陆上升温较海洋上快,气温比海洋上气温高;冬季大陆上降温较海洋上快,气温比海洋上气温低。
3、特殊等温线一一0°C等温线的地理意义①南、北方(四大区)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度带)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耕地类型)分界线。
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一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干湿区)分界线4、等温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描述方法:等温线的分布规律:a.形状(弯曲、闭合、平直);b.疏密程度;c.数值变化(取值范围)影响因素分析: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等【能力迁移】读“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答: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虽然比南方小,但其日照时间却比南方长,从而弥补了因太阳高度差异而导致的热量差异。
2、中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是哪儿?为什么会位于这些地方呢?答: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原因是此处地势低洼,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增温快。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散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点和降水散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域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域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庞大不同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超级丰硕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散布图的技术,培育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令人和环境彼此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进程入境生趣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我国不同城市(海口、上饶、漠河、拉萨)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图,请同窗们猜猜为何我国南北温度不同如此之大。
学生:……从而引入新课: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启发引导〕按照等温线知识,咱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散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画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域。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差异。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1、了解我国气温的主要特征。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我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气温等值线图分析和判读。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旧知
1、气候的基本要素
2、气温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1)课件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
要求学生根据等温线图探究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课堂演练:
1、分别说出图中A 、B 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
(2)说出图中C 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气候 一、中国的气温分布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小;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大 二、中国温度带划分和耕作制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