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服务供给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服务供给

学生姓名李亚斯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年级13秋专升本学号************

指导教师钱花花职称

学习中心辛集奥鹏学习中心成绩

2015年10月13日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是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性群体。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包括了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等多方面利益的综合性问题。本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原因、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服务供给

目录

1农民工的产生 (2)

1.1农民工的基本概念 (2)

1.2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农民工的来源 (2)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2)

2.1传统的思想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意识比较淡薄 (2)

2.2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 (3)

2.3缴费高、待遇低,农民参保积极性受到影响 (3)

2.4用工单位对劳动保险政策落实执行不到位 (4)

3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原因 (4)

3.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 (4)

3.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 (5)

3.3社会保障资金不足 (5)

4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5)

5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 (6)

6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7)

6.1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8)

6.2加强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 (9)

6.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 (9)

6.4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

7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后记 (12)

农民工,一个不同于而又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群体,具有农民身份的产业工人。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因此,迫切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的管理以此来保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以及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

1农民工的产生

1.1农民工的基本概念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农民户口,但他们又从事着非农产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众多的学者们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农民工”。

1.2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农民工的来源

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农村土地的边际生产效益递减,从而对剩余劳动力产生一种“推力”;而城镇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相对有利,从而产生一种“拉力”。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由于行政化村治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对农民产生一种“压力”,从而使农民不得不到社区以外去寻求生存,而城市是最好的选择。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2.1传统的思想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意识比较淡薄

党和政府对“三农”政策寄予的关注,使得中国农民的生活在日趋改善,中国农村的生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农民的身份出现了很大的该变。进城务工,单纯为的是养家糊口者已经不是很多,大多数青壮年进城务工,是为着追求先进的思想,改良和转变思想文化差异。将付出自己心血和汗水,赚取得来不易的薪酬,拿出一部分支付养老的保险金,思想上还处在传统观念和新型制度间的

转变中,一时容易接受。同时,也存在着自己现在缴了费,到老了能否领到养老金的顾虑。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保对象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制度建立和推行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处在一个起步较难的起点上。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传统保守的思想影响,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之一。

2.2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

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长期或者固定生活在哪一个城市,并不确定。从现实农民工就业特点看,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以后,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的自由选择,造成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很大,跨省、跨地区流动就业成为常态。

从现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看,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开展,并且是重点以城镇企业职工为主要参保对象。对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上虽然予以支持和鼓励,然而,从社保机构管理的实际能力来看,对这些处于流动状态下的参保对象的管理还处在难以适应阶段。在所难免的出现一些参保农民工,因为跨省、跨地区、跨城乡流动就业后,使得养老保险的缴费、接续、转移不能“保随人行”,参保人的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因此,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的特点,与现行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的不相适应,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顺畅实施的又一个原因。

2.3缴费高、待遇低,农民参保积极性受到影响

从现行农民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看,农民对国家不断推出的养老型保险的参保积极性不是很高。

一是被征地农民的的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令农民觉得缴费高、待遇低。农民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应该对自身的养老保障足够重视,是宣传和动员农民参保,推行养老保障制度的良机。然而,对农民而言,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对养老金的缴纳和待遇,经过粗略计算,将应缴保费额与生存年限所得的待遇相比较,对自身能取得的回报缺乏信心。觉得享受的待遇不足以保证生存期的保障,还是将自认为“额度较大”的保费,用来自己养自己更为保险。参保的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也进一步反映了农民对参加保险的意识还是没有提升到相应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