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4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2e1c431b765ce04081475.png)
案例一1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基本原理: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座位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的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3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频数匹配、个体匹配○3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4 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检验病因假说案例二(续1)1 ○1研究对象可及性好○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1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2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以社区为基础的。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案例二(续2)1 不能代表患有肺癌的全部人群,只能代表源人群。
2 可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的暴露水平。
3 前者会使结果增大偏倚,后者会减少偏倚案例三1 增加可比性,减少偏倚2 192.86 21.25 9.073 吸烟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患肺癌的概率大9倍4 0.11 0.80 1.09 1.871。
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
![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488904fad6195f312ba6d2.png)
・869・
.短篇论著.
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
冯云路吴东 张晟瑜吴晰舒慧君杨爱明 钱家呜
【提要】加深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RD)合并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
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9例IgG。一R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并根据性别和年龄匹配27例未 合并恶性肿瘤IgG。一RD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IgG。一R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 3.3%,高于同年龄组一般人群。恶性肿瘤组9例患者均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9比16/27, P<0.05),两组之间受累器官数目、饮酒史、血清IgG。水平、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和原发病复发率的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组中,诊断IgG。一RD后1年内发现恶性肿瘤者占6/9;肿瘤按发生率 高低依次为结直肠癌、胆系肿瘤和甲状腺癌。吸烟史是IgG。一RD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在诊断 IgG4一RD后,应保持警惕并注意筛查和随访,及时发现恶性肿瘤。
【关键词】
IgG。相关疾病;恶性肿瘤;诊断;危险因素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 combined with mMignancy Feng Yunlu,Wu Dong,Zhang Shengyu,Wu Xt,Shu Huijun,Ynng Aiming,Qian flami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Reijing 10073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been pro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cy.The 【Summary】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alignancy development in IgG4一RD were not clear.Nine IgG4-RD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 and 27 IgG.一RD control cases were analyzed for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features.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cy in IgGd—RD was 3.3%,higher than age—controlled general population.Smoking history was significantly
第四章:3病例对照研究
![第四章:3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6d802c2f60ddccda38a049.png)
研究实例
Herbst对阴道腺癌危险因素进行探索
7例患者加上另一个医院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 每个病人配4个对照,共32个对照 调查员用调查表对病例、对照与她们的母亲进行 了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后的主要结果见下表
研究实例
阴道腺癌病例与对照的母亲主要暴露因素的比较
病 例 号 1 2 3 4 5 6 7 8 合计 平均 2 Χ P OR 母亲年龄 病 例 25 30 22 33 22 21 30 26 四个 对照 平均 32 30 31 30 27 29 27 28 母亲吸烟 此次怀孕出血 以往流产史 此次怀孕时使 用过雌激素 病例 有 有 有 有 否 有 有 有 7/8 对照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32 母亲哺乳 此次怀孕时照 射过 x 线 病例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有 1/8 0 (不显著) 3.0 对照 1/4 0/4 0/4 0/4 0/4 1/4 1/4 1/4 4/32
基本原理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
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
复查病史,搜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 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 别有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 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 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可能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 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
目标人群
病例与对照匹配 1:R个体匹配 (individual matching) 患病人群 某些 特征 未患病人群 1:2, 1:3 …1:R 目标人群
匹配目的
提高研究(统计)效率
控制混杂因素
4.病例对照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3c5aefa98271fe910ef9bb.png)
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
比较 人数
暴露
a
+
a(a c)
c
-
疾病
病例
b
+
b(b d)
d
-
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
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是验证 病因假说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 顾性研究方式。
研究简史
1843年Guy向统计学会报告-最早病例对照 研究分析职业暴露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 1844年Louis的著作
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病例组来自暴露比值 OR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a/c b/d
ad bc
(4)计算OR 的可信限 若OR值上下限区间跨1,则暴露与疾病
无关联
ORL ,ORU OR1z / 2
OR数值的意义:
患病率小于5%时,0R是RR的极好近似值
OR=1: 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 OR>1: 暴露与疾病“正”关联,是疾病 的
(二)用公式计算样本量 1、非匹配和成组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人
数相等的样本含量估计法
n
2 pq(z ( p1
z p0 )2
)2
p1
1
OR p0 p0 (OR
1)
2、非匹配设计病例组和对照组人数不相等 的样本含量估计法
设:病例数:对照数=1:c,则需要的病例数为
n
(11/ c) pq(z ( p1 p0 )2
P< 0.01,
OR = ad/ bc = 2.20.
Miettnen氏卡方值法: OR95%CI = OR (1±1.96 / x2 ) = 1.26 ~ 3.84
2、分级资料的分析
实验4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4 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699aaf0508763230121245.png)
病例对照研究案例一人们在英国和威尔士的死亡登记中发现,由肺癌导致的死亡例数显著增多。
如,1922-1947年间死亡数从612例上升到9287例,增长了15倍。
45岁及以上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40-1944年,仅5年的时间与1921-1930年相比,肺癌的死亡率就增加了6倍,女性肺癌死亡率增加了3倍,且呈上升趋势。
除英国和威尔士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瑞士、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日本等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
此现象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当时提出的能够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汽车尾气的排放、焦油路表面的灰尘及煤气厂和工厂中煤的燃烧而导致的大气污染;②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依据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观察而得出的,即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的肺癌患者有很多人吸烟,为搞清楚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们于1930年到196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其中包括Richard Doll和英国的Austin Bradford Hill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患肺癌者与非肺癌者在吸烟习惯方面或其他如大气污染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1问题:1. 何谓病例对照研究?2.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类型?4.病例对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案例二(续1)Doll和Hill 在1984年4月至1952年2月间,在伦敦及附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择被确诊为肺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与病例同性别,年龄±5岁,且尽量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家医院或同期住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家庭住址、家庭取暖方式、呼吸系统病史、吸烟习惯,鉴于其他的目的,还包括饮食习惯和腹泻药的使用等。
问题:11.选择医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有何好处?2.病例和对照的来源都有哪些?案例二(续2)符合病例标准的肺癌患者超过1700例,年龄均在75岁以下,其中有15%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调查到,原因主要包括:死亡,残疾,病重或不能讲英语等。
4病例对照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30156f856a561252d36f9b.png)
OR
a c
b d
ad bc
成组匹配(或不匹配) CCS
肺癌病例与对照吸烟史比较
吸烟史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吸烟
688a
650b
不吸烟
21c
59d
合计
709m1
709m0
X2=19.13, P<0.001, OR=2.97
1338n1 80n0
1418t
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
• 必须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 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 • 不应是暴露与疾病之间因果链中的一
病例
暴露 非暴露
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模式
暴露 有 无
合计
病例组 a c
a+c
对照组 b d
b+d
比较: a/(a+c)与b/(b+d)
合计 a+b c+d N
特点
1
属观察性研究方法
2
设立对照
3
观察方向:“果→因”
4 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5
研究因素可以有多项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病例与对照匹配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1:M)
匹配的目的: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效率。 注意防止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1:M匹配
目的: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效率 R值越大,效率越高。 效率递增公式:2R/(R+1) R值不宜超过4
实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与母亲妊娠期服用已烯雌酚的 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
吴 磊 教授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复
习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流行病学4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4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6ee2bfaf1ffc4fff47ac2e.png)
福建省贲门癌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为探讨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贲门癌 新病例291例,对照291例。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 研究应用统一制订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
结果贲门癌的危险因素有: 三餐不按时(OR=1.44,1.15,1.81) 进食快(OR=1.40,1.09,1.80),食用猪油(OR=1.67,1.19,2.35) 饮用井水(OR=1.90,1.27,2.84)、 吸烟(OR=1.28,1.05,1.58),家庭肿瘤史(OR=3.15,1.97,5.04)
4
一、基本概念
5
二、基本原理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组成病例组, 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组成对照组,通 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 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 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 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 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 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 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 因假说的目的。
② 1930 ~ 1965 年 间 M assachusetts 总 医 院 和 一 个 州立医院中只有2例阴道腺癌;而Vincent医院4年 间就有7例(时间、地区分布异常集中);
③ 过 去 的 2 例 年 龄 均 大 于 25 岁 ; 而 这 7 例 全 在 15
岁~22岁之间(年龄分布异常)。这些分布的差异
此次怀孕时照 射过 x 线
病例 对照
否
1/4
否 0/4
否 0/4
否 0/4
否 0/4
否 1/4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c2ac360b4c2e3f572763d8.png)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述以现在确诊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的人作为对照,收集既往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各因素的暴露比例是否有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种要研究的疾病出发,去探讨可能的病因,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但不一定是因果联系。
因为病例对照研究开始时,疾病已经发生,通过回忆过去的暴露情况来确定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只能就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作出判断。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2.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病分组;3.回顾性研究;4.由果及因;5.分析的是暴露水平病例对照研究的适用情况:1.疾病较少见而暴露较常见,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2.当暴露与疾病均罕见,如暴露引起发病的可能性较高时。
如肝癌与氯乙烯关系的研究。
3.对一些潜伏期长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种类(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匹配)又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分为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①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或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②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叫个体匹配。
1:1,1:4③配比的目的: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④配比过度(over matching):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病例对照研究步骤
![病例对照研究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ebd9d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9.png)
病例对照研究步骤病例对照研究呢,就像是一场破案之旅。
一、确定研究问题。
这就好比确定要破什么案子。
比如说,想知道为啥某个地方得某种怪病的人变多了。
这时候得把问题明确得像“这个病是不是和吃某种食物有关呀”这种程度。
二、选择病例和对照。
病例就是那些已经得了病的人。
找病例的时候得小心哦,要确定诊断是准确的。
不能把没病的当成有病的,那就乱套啦。
对照呢,就是那些没有得病的人。
对照的选择很重要,要让他们在很多方面和病例相似,除了有没有得这个病。
就像找双胞胎,除了一个生病一个健康,其他都差不多。
比如说年龄、性别、生活的地方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三、收集信息。
这一步就像是在找线索。
对于病例和对照,都要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
比如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呀,是不是爱抽烟、喝酒,平时吃些啥,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之类的。
可以通过问他们问题,就像聊天一样,或者查看一些记录。
收集的信息越详细越好,说不定哪个小细节就是关键线索呢。
四、分析数据。
把收集来的信息整理好之后,就开始分析啦。
看看病例和对照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病例里抽烟的人特别多,对照里抽烟的人少,那就可能说明抽烟和这个病有点关系。
不过要小心,有时候可能只是巧合,所以要通过一些统计方法来确定这种关系是不是真的靠谱。
五、得出结论。
分析完数据就到了出结果的时候啦。
如果发现确实有一些因素在病例和对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那就可以说这个因素可能和这个病有关系。
但是呢,病例对照研究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可能会有误差。
所以得出的结论不能太绝对,就像说“这个因素很可能和这个病有关,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样。
病例对照研究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点复杂的过程,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步都很关键呢。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报告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84d9130975f46526d3e114.png)
病例对照研究一、概述〔一〕根本原理收集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拟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这是一种回忆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类型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2.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展比拟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1〕频数匹配要求对照组匹配的因素或特征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接近或一致。
〔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展匹配。
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还可以进展1:2、1:3、…、1:R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且容易匹配过头。
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2.疾病预后因素研究3.治疗效果研究二、研究设计〔一〕确定研究人群1.病例的选择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
而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
死亡病例那么主要由家属或他人提供信息,准确性较差。
因此,病例对照研究中优选新发病例。
病例应该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和诊断标准要有明确的限制,所有病人都应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
并且有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可能。
一般以社区来源的病例为优,代表性较好,但实施难度较大。
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2.对照的选择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实际来源于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③社会团体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④社区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⑤病例的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第4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4章 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f36814a417866fb94a8e3a.png)
第四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A 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B 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C 有可能确立病的真实发病率D 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2.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A 该因素和疾病可能无联系B 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C 该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造成的D 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3.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作用的主要缺点是:()A 花费昂贵,历时较长B 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C 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D 较难获得对照4.研究者欲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作研究,选择了100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同时在同一所医院选择了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研究属何种类型的研究?()A 现况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临床试验研究5.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A 80%B 40%C 20%D 无法计算6.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A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B 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C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D 对照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配比,但M的取值一般:()A <2B <3C <4D <58.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A 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B 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C 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D 从病人的亲属,同事中选对照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A 未患病的人B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C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D 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A 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病的人,对照组应选择未患某病的人B 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病的人C 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病的人D 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11.混杂因素是指:()A 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 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C 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D 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1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 信息偏倚B 选择偏倚C 观察偏倚D 混杂偏倚13.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分析性研究属于流行病学实验B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包括数学模型和普查C 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时间顺序一致14.分析性研究中,暴露的确切含义是:()A 指一个发病因素B 指多个危险因素C 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因子的影响D 指接触了危险因素15.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最好选择:()A 旧病例B 可疑病例C 新发病例D 死亡病例1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A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B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C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D 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1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常用:()A 1:1B 1:2C 1:3D 1:4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统计效率,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B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相同的样本量C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一致的研究因素D 便于选择对照组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A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C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D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20.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A 匹配B 标准化C 随机化原则D 分层分析21.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若从全部目标人群中选择病例,则下列哪项特点是错误的?()A 较难进行B 要求该人群有完善的疾病登记C 选择偏倚较小D 其结论推及该人群的可信程度较低2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研究的变量的性质D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及把握度23.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选择的条件哪条是错误的?()A 对照应与病例来源于同一人群B 对照应未患所研究的疾病C 对照应在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方面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人D 对照除未患所研究的病以外,其他一切特征都与病例相似24.与前瞻性调查比较,回顾性调查缺点是:()A 确定可疑因素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B 确定疾病结果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C 对获得对照有很大困难D 对保证病例和对照可比性有很大困难25.调查100例肝癌病人,100例肺癌病人,100例健康人,检查HbsAg分析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这种调查是:()A 感染率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历史前瞻性研究26.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资料分析常用指标有:()A X2,AR,AR%B X2,OR,OR 95%可信限C RR,OR,OR 95%可信限D X2,PAR,AR%27.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易发生的偏倚有:()A 回忆偏倚B 选择偏倚C 失访偏倚D 混杂偏倚28.下列哪种研究,最适宜少见病的病因分析:()A 现况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实验性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 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率C 病例研究具有资料易得,利于迅速分析之优点D 队列研究常用于阐述与少见病相关联的因素E 病例对照研究能计算相对危险度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错误分类偏倚D 混杂偏倚E 失访偏倚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比较的是暴露与暴露两组B 时间下是回顾性的,是从果求因的C 研究结果可靠,可用于验证病因D 研究可用成组比较,亦可以采用匹配比较E 常用于对工作假设的初步验证4.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是:()A 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过的暴露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B 先确定病人,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C 必须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D 对照必须没有可疑暴露E 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的病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应符合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B 尽量从不同医院选择病例C 最好是新发生的病例D 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E 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一般人群选择对照,则:()A 对照有很好的代表性B 工作难以进行C 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D 结果易于推论到全人群E 选择偏倚较大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A 对照代表性差B 选择偏倚较小C 工作易于进行D 所患疾病的病因应与研究因素无关E 结果易于推论到全人群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病例的配偶或亲属中选择对照则:()A 工作易于进行B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的影响C 不利于研究遗传因素的作用D 应答率较高E 配偶对照对控制成年期环境的影响有利9.在病例对照组中,若从邻居或同事中选择对照则:()A 有利于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的混淆作用B 工作易于进行C 与病例有较好的可比性D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和个人嗜好的作用E 有利于研究文化和职业等的作用10.病例对照研究中信息偏倚的来源主要有:()A 回忆偏倚B 病例诊断错误C 调查者偏倚D 无应答E 仪器测量误差1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偏倚的控制一般是:()A 在设计阶段,以减少选择偏倚为主B 在收集资料阶段,以减少信息偏倚为主C 在资料整理阶段,以减少错误分类偏倚为主D 在资料分析阶段,以减少混杂偏倚为主E 混杂偏倚可采用分层,多元回归或标准化等方法加以控制12.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来源有:()A 从医院病人中选择B 从某特定人群中选择病例C 从横断面调查得到的病人中选择D 从在医院住院的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中选择E 从多个医院的住院病例中选择1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有:()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D 样本来源人群的大小E 要求的把握度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主要指标有:()A 比值比B X2值C 比值比的95%可信区间D 人年发病率E 灵敏度1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前瞻性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 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病率C 前瞻笥队列研究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可计算相对危险度E 病例对照研究费用少,出结果快1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A 样本小,获结果快B 费用少C 需长期随访D 可用于少见病的研究E 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17.在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肺气肿病人作对照,将()A 高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B 低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C 有可能产生假阴性的结果D 有可能产生假阳性的结果E 不能用病人作对照18.在研究饮酒与食管癌关系时,选择因为肝脏疾患而早已不饮酒的病人作对照则会:()A 高估疾病与被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B 低估疾病与被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C 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D 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E 不能用病人作对照三、填空题1.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https://img.taocdn.com/s3/m/b7c0fc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c.png)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会选择一组患有某种疾病的个体(病例组),并与其在某些特定因素上相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比较。
四格表(4x2表)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工具,用于总结和展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四格表的结构如下所示:疾病发生未发生。
暴露 A B.未暴露 C D.其中,A代表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数量,B代表病例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C代表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D代表对照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四格表可以用来计算各种统计指标,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指标:1. 暴露因素的比例(Prevalence),可以通过计算A/(A+B)和C/(C+D)来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比例。
2. 疾病的风险比(Risk Ratio,RR),可以通过计算(A/(A+B))/(C/(C+D))来得到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相对于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个体的风险。
3. 疾病的风险差异(Risk Difference,RD),可以通过计算(A/(A+B))-(C/(C+D))来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之间的风险差异。
4. 疾病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可以通过计算(AD)/(BC)来得到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相对于对照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个体的危险度。
除了计算这些统计指标,四格表还可以用来进行统计假设检验,例如卡方检验,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结来说,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是一种用于总结和展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统计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和解读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59848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3.png)
1844年Louis著作
最早出现病例对照研究概念
1926年Lane Claypon 汇报
生殖原因与乳腺癌关系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
第8页
1947年Schreck和Lenowitz
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关系
1947年Hartwell
输血与肝炎关系研究 1950年Doll和Hill
(三)其它相关概念
1、病例组: 患所研究疾病人群。
2、对照组: 未患有所研究疾病人群(即健康 人,或是患 有其它疾病人)。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
第11页
(二)其它相关概念
3、暴 露(exposure): 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一些原因,或具备一些特 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原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原因,也叫研究 变量。暴露原因能够是机体特征,也能够是体 外 ;能够是先天、人体固有,也能够是后天取 得。它能够是有害,也能够是有益。
数理 逻辑法
→ 数理
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
第3页
第一节 概述
概念、目标、特点、用途、种类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
第4页
一、概念
(一)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是选择 患病和未患病两组人群,调查这两组人群过 去暴露于某个或一些暴露原因情况及程度, 然后比较这两组人群之间暴露差异,以判断 该原因与疾病之间联络及联络强度一个观察 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新版
第17页
五、病例对照研究种类
2、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 ①这与病例对照研究用途“2” 相对应。 ②它提出一个或几个明确病因假设,经过对比调查,
以检验其成立或不成立。 ③它在研究设计上需要对病例或对照组作出较多要
4流行病学_病例对照研究
![4流行病学_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a0f09681c758f5f61f67f7.png)
OR数值范围对暴露与疾病关联的意义
OR 值范围
关联意义
0~0.3
0.4~0.5 0.6~0.8
0.9~1.1 1.2~1.6 1.7~2.5
≥2.6
高度有益
中度有益 微弱有益
不产生影响 微弱有害 中度有害
高度有害
OR值的可信限或可信区间:
OR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计算出来的统计量,对 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程的判断只是一个点值估计。 因此应估计其总体OR值的可信限(区间)。研究中 一般只估计OR值95%的可信限。
计算OR可信区间除了有助于估计变异大小的范 围外,有助于检验OR值的判定意义。
计算公式如下:
OR l ,OR u = OR (1±uα/ χ2 )
uα为不同可信范围所对应的正态离差值。 x2为假设检验时计算的值。
如果区间包含1,则暴露因素与疾病可能无关联。
例4-5 doll 和hill在1950年报告的病例对照
二、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是选 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 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 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暴露水 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 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要求对照组的数量等于 或多于病例组的数量,也叫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也叫配比或配对对照。 要求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某些特征上一致,目的是解 除这些特征对研究的干扰。
(1)频数匹配 (2)个体匹配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频数匹配 frequency matching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https://img.taocdn.com/s3/m/fb9679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b.png)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
摘要:
一、引言
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三、四格表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应用
四、四格表的构建与分析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配对,比较两组间的暴露因素,以探讨病因学关联。
四格表是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病例和对照组之间的关系。
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病例与对照组进行配对,比较两组间某一暴露因素的差异,以探讨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三、四格表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应用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四格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
四格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病例组中暴露人数、病例组中非暴露人数、对照组中暴露人数和对照组中非暴露人数。
通过分析四格表中的数据,研究者可以计算出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风险比(OR),从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四、四格表的构建与分析
构建四格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病例和对照组的纳入标准;
2.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配对,确保两组在年龄、性别、地区等基本信息上的一致性;
3.收集病例和对照组中暴露因素的数据;
4.将数据填入四格表中;
5.利用四格表中的数据计算OR 值,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五、结论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有效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将病例与对照组进行配对,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病例对照研究-09-11-25
![4.病例对照研究-09-11-25](https://img.taocdn.com/s3/m/f7f931d2240c844769eaee98.png)
社区人群资料:某一特定时间和地区内,通过普查、疾病统计或
医院资料汇总得到的病例。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communitybased)。
19
2. 病例的类型
新发病例:首选病例 现患病例:选择利用 死亡病例:极少利用
20
3. 疾病的规定:应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①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便
相同,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OR>1
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和疾病之间为”正” 关联; 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和疾病之 间为”负”关联。
36
OR数值范围对暴露与疾病关联的意义
OR<1为负关联; OR>1为正关联
OR值范围
0-0.3 0.4-0.5 0.6-0.8 0.9-1.1 1.2-1.6 关联意义 高度有益 中度有益 微弱有益 不产生影响 微弱有害
17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样本含量的估计
研究因素的选择
资料的收集
18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病例的选择
1. 病例的来源
医院病例资料:某一或若干所医院在一定时期内诊断的全部门诊 和住院病例。即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 录,称为以医院为基础的(hospital-based);
暴露: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备某些 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或处于某种待研究的状态,这
些因素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它可以是有害的,也可
以是有益的,也叫研究变量。 危险因素:能使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 保护因素:能使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e695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c.png)
病例对照研究摘要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探索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设计和分析方法,并讨论其优点和限制。
引言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评估某种暴露因素是否与特定疾病的发生有关。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它通过对比已经发生疾病的个体(病例组)与没有发生疾病的个体(对照组),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组的选择通常基于已经发生目标疾病的个体。
对照组的选择应与病例组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并未发生目标疾病。
对照组可以从人群中随机选择,或者根据与病例组匹配的特征进行选择(如年龄、性别等)。
数据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
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医疗记录、实验室检查等。
数据收集的目标是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暴露因素的情况和疾病的发生情况。
数据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是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值比(odds ratio)。
比值比是描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系强度的度量,一般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算。
此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如卡方检验等。
优点和限制优点1.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其他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来说,具有相对较小的规模和费用。
2.它能够研究罕见疾病,因为只需要选择少量的病例。
3.研究结果能够得到快速验证和推广,因为病例组已经发生疾病。
4.研究过程相对简单和快速。
限制1.病例对照研究存在回顾性的问题,可能会受到记忆偏倚或选择偏倚的影响。
2.研究结果仅能得出关联性,而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3.难以确定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4.对疾病的定义和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标准需要准确和一致。
结论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它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虽然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一定的限制,但仍然是推断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https://img.taocdn.com/s3/m/7ce9bc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c.png)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原创版)目录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意义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操作步骤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实例5.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正文一、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意义配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是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个体进行配对,比较两组个体在过去暴露于某个因素的概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
这种方法在病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某个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那么患有疾病的个体在过去暴露于该因素的概率应该高于没有患病的个体。
研究者通过比较两组个体的暴露概率,可以判断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三、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操作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者需要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匹配因素: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可能与疾病有关的暴露因素作为匹配因素。
3.收集数据:通过查阅病历、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在过去的暴露情况。
4.配对:将患有疾病的个体与没有患病的个体进行配对,确保每对个体在匹配因素上的暴露情况相似。
5.比较暴露概率:计算两组个体在匹配因素上的暴露概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6.分析结果:根据暴露概率的差异,判断匹配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
四、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实例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许多疾病研究中都有应用,例如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癌的关系等。
五、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在回顾性研究中较为准确地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2.控制了混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
缺点:1.受回忆偏倚的影响,数据收集可能存在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格的培训 ❖调查员手册 ❖监督与审查
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的整理 ➢数据的分析
3
资料的整理
1.核查原始资料 2.原始资料的分组、归纳、或编码输入
计算机
3
数据的分析
一 、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
其他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研究因 素均衡,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3
二 、计算OR
❖ OR 又称优势比,比值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
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 值
❖ 公式
病例 对照 研 究 资 料 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合计
病 例组 a c
a +c
对照组 b d
b +d
结果表明吸烟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7 倍,95%的可信范围是在2.18~3.78之间
3
OR的意义
OR=1:无关联, >1正关联,危险因素 <1 负关联,保护因素 OR在0.9~1.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OR在0.6~0.8或1.2~1.6,有弱联系 OR在0.4~0.5或1.7~2.5,有中度联系 OR在0 ~ 0.3或≥2.6,有强联系。
m1m2n1n2
OR ad bc
OR 95%C.I.= OR ( 1 1 .96 / 2)
3
例 :食管癌发病因素的研究(表3)
表 3 食管癌与对照的吸烟史比较
食管癌 对照
合计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309( a) 126( c) 435( m1 )
208( b) 243( d) 451( m2 )
4
517( n1) 369( n2) 886( N)
2 55.5
P<0.01,表明吸烟与食管癌有联系,但联系强度如何, 要计算OR
3
2.OR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及其意义
OR 309 243 2.87 208 126
Miettinen法的OR可信限:
OR(11.96/ 2) (2.18,3.78)
➢ 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 χ2 检验 ➢ OR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及其意义
成组比较法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病例组 a c
对照 组 b d
合计 a + b = n1 c + d = n2
合计
a + c = m1
b + d = m2
a + b + c + d =N
2 (ad bc)2 N
合计 a +b c+d
a + b + c +d
OR:(a/c)/(b/d)=ad/bc
3
OR特点 ✓ 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
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 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
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 RR
3
(一)不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