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ppt
合集下载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e1bdb76f46527d3240ce0fe.png)
(5)在加入草履虫后,如果研究者再加入另一种以酵母菌为食 在加入草履虫后, 物的生物, 物的生物,则三者之间最先发生的关系是 A.共生 A.共生 C.竞争 C.竞争 B.腐生 B.腐生 D.寄生 D.寄生 (
C )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侵入定居阶段 )。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 竞争平衡阶段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 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 相对稳定阶段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多。 结构复杂、层次多。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 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目的是研究一种生物种 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放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研究者检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相关问题: 答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 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 速度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C )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2e00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3.png)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个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种群和群落PPT.
![种群和群落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e9c34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c.png)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动、植物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要适应环境
生物的生存受到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的温度、 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 因素的影响?
风
阳光
图中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因素的 影响?
水分 、阳光
阳光与动物的 生活习性也有密切 的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个体会受到其他 生物的影响吗?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1.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2.种间关系
❖ 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 间协作 如:花与蝴蝶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浮流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属于群落的是( ) A、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夜行性动物
梅花鹿
红腹角雉
(6)对四肢骨折的人,要就地取材,制作临时夹板固定;抬起时要托好骨折处。 师:上节课故事中的冬冬看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一定非常高兴。他一定会兴奋的说:“我下次再到动物王国参加大会,有了这些知识, 再也不会误吃变质的食物了”。 怀疑
幽默固然有用,但应聘者在面试时应保持严肃。 二、活动过程: 二、学习新课:
每个面试者应有各自的提问范围。 3、 那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保持心血管健康、增恰巧能够机体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 在这一环节,销售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解决客户在购买环节上的一些不同的意见。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00de6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f.png)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种群和群落PPT
![种群和群落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e35113650e52ea551898b4.png)
速率
①
② 种群数量 0 K
【变式题】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 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B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比较曲线 Y 与曲线 X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 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 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 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 .若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 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 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 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 势与c~d段相似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 小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 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①“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 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 ②“ S” 型曲线形成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使种内斗 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种群 数量不再增加,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 该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 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②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 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 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
①
② 种群数量 0 K
【变式题】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 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B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比较曲线 Y 与曲线 X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 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 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 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 .若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 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 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 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 势与c~d段相似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 小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 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①“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 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 ②“ S” 型曲线形成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使种内斗 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种群 数量不再增加,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 该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 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②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 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 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_种群和群落_第1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_种群和群落_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d6de598c960590c69fc37620.png)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A越小的是( )
解析 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 密度将越来越小。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A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解析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 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 群未来的动态信息,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增 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D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应划分为100 m2左右,B 项错误;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 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返回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1.种群的其他特征
知识梳理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新内产生或死亡 的个体数该目种占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种群和群落ppt12 3
![种群和群落ppt12 3](https://img.taocdn.com/s3/m/6633f6e884254b35eefd3473.png)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9/5/21
4
群落的演替
2、类型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2)次生演替: 地方发生的演替
。
例2: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C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2019/5/21
5
•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5.1 种群和群落(34张PPT)
![5.1 种群和群落(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ce4e1e0066f5335a812142.png)
•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 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 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 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 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单独存在
个体
一个 物种
一定的空 间内集合
种群
多个组合
群落
群落的主 要类型
水生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
赤麻鸭个体 短 尾 猴 个 体
睡莲个体
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 形式存在,也可以在 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 起,形成种群。 占有 一定的地域和空间.
种群
种群: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一物 种的个体集合叫种群。(即在一定的地域或 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 1、雌雄相当型 • 2、雌多雄少型 • 3、雌少雄多型
的动物。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
•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 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 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 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 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单独存在
个体
一个 物种
一定的空 间内集合
种群
多个组合
群落
群落的主 要类型
水生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
赤麻鸭个体 短 尾 猴 个 体
睡莲个体
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 形式存在,也可以在 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 起,形成种群。 占有 一定的地域和空间.
种群
种群: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一物 种的个体集合叫种群。(即在一定的地域或 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 1、雌雄相当型 • 2、雌多雄少型 • 3、雌少雄多型
的动物。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
•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 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 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 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 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f1e7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a.png)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
群
人
层次
落
与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价值
环
措施
境
_自__生__
生态工程 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一 、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数量特征
概念
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解题技巧 1.运用数学模型分析“J”形曲线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tλt,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和与前一年种群数 量的比值,不是增长率。 (1)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3)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C 【解析】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 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 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 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错误;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 不小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C。
年龄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 优势种群
性别比例
种间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群落的空间结构
迁入率、迁出率
群落的演替
种群密度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种群的结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c9a1f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2.png)
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中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答案 C 解析 2008~2010年,λ保持不变,但是λ>1,种群数量增加,A项错误;2010~2015 年,λ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项错误;该图直 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项错误。
2022
专题八 第1讲 种群与群落
01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密度调查
内
容
索
02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引
03 专项模块 素能培优
【网络构建 知识串联】
③迁入率和迁出率 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S”型曲线 ⑥波动
①样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⑦物种组成 ⑧竞争 ⑨垂直 ⑩水平 ⑪初生 ⑫次生 ⑬初始植被
提示 调查互花米草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否则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 确性。
⑤[2020全国卷Ⅰ,T6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 标志重捕法。( × ) 提示 应使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 ⑥[2018全国卷Ⅰ,T5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 度制约。( √ )
3.[教材必修3 P61“探究”讨论2]样方法中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提示 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 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教材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 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提示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 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 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 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因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 (2)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 (2)](https://img.taocdn.com/s3/m/7755713c43323968011c92b4.png)
种群的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性别比率
出生率 迁入率
+ +
种群数量 (密度)
— —
死亡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红色代表间接影响因素,只能起预测作用,蓝色 代表直接影响因素,起决定作用
小结: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 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单 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5.下图为按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1982年河北省人 口的年龄结构图。 右图说明: 增长型 (1)人口基本上是 型的,因而控制人口的任务是艰 巨而长期的。 (2)0~5和5~10两个年龄组的 72-82年计划 横柱较狭,说明 生育初见成效 。 (3)10~15和15~20两个年龄 组的横柱相当宽,说明 。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出生增大 (4)35~40和40~45年龄组的减少 是 37—47战争年间出生人口减少 的结果。由此可见,人口动态中各 种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将在年龄锥体中反映出来,并保持 相当持久,影响以后的发展趋势。
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包括 、出生率和死亡率 、 、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思考:不同种群 的种群密度是否一样?同一种群的 种群密度是否一成不变呢? 不同种群 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如同一池塘中的鲫鱼和草鱼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2、种群密度的一般调查方法是
4、年龄组成是指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率
稳定型 衰退型 增长型 包括------------、------------、----------三种类型,它们的特点分别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率适中 为-----------------------------------、------------------------------------、 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52884bf5335a8102d220af.png)
14.(8 分)(2010· 台州)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 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 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 由图中信息 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_% 最合 适。
专题3
种群、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考点一
种群
1.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个物种。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或体积
答案:B
3.(2009 中考变式题)青岛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 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
答案:A
4.(2010· 金华)a、b、c 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 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概念 选项 A B C D a 动物 生态系统 细胞 光能 b 植物 群落 组织 电能 c 非生物 种群 器官 化学能
答案:C
9.(2010· 宁波)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 6000 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 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A.鱼和鹳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 D.“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PPT学习教案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2c4801711cc7930b71628.png)
第9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2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 D.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
【解析】 D 本题考查种群和物种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识记 层次。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必修 3 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数量变 化的知识。属于考纲识记理解层次。由图可知,某种群死亡率如图 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 降,c 时期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 境负荷量,种群在 c 点之前呈现增长,c 点之后呈下降趋势,种群数 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时期之前,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种群密 度的影响。
第18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第19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3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 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 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20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镶嵌分布
从辩 证的 观点 来看
种群和群落都是“动”与“静”的统一体。种群是在一 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种动 态平衡,这种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种群的自我调节来实
现的。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2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3. 种群和物种的比较 种群与物种既不同,又相互联系。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 形式,是物种繁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 多个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种群内 部基因通过自由交流保持基因库相对稳定。对种群的保护是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图解如下: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2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 D.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
【解析】 D 本题考查种群和物种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识记 层次。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必修 3 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数量变 化的知识。属于考纲识记理解层次。由图可知,某种群死亡率如图 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 降,c 时期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 境负荷量,种群在 c 点之前呈现增长,c 点之后呈下降趋势,种群数 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时期之前,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种群密 度的影响。
第18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第19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3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 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 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20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镶嵌分布
从辩 证的 观点 来看
种群和群落都是“动”与“静”的统一体。种群是在一 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种动 态平衡,这种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种群的自我调节来实
现的。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2页/共52页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3. 种群和物种的比较 种群与物种既不同,又相互联系。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 形式,是物种繁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 多个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种群内 部基因通过自由交流保持基因库相对稳定。对种群的保护是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图解如下:
《农田生态系统》课件
![《农田生态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da97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4.png)
捕食关系。
食物链的平衡对于维持农田生态 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一旦食物 链失衡,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生物防 治、天敌引入等,可以维护食物
链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03 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
CHAPTER
气候因素
01
02
03
光照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 长速度,进而影响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农业管理措施
如耕作、施肥、灌溉、植保等农 业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如种植作物、 草地、林地等,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 减少或消失,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性。
04 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田生 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适应气候 变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
谢谢
THANKS
温度
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发 育阶段,过高或过低的温 度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死 亡。
降水
影响土壤湿度和植物的水 分吸收,过多或过少的降 水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生 长不良。
土壤因素
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 的理化性质,如砂质土、 黏质土和壤土等,影响作 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 和微生物等成分,决定了 土壤的肥力和供应养分的 能力。
CHAPTER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实践
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共生。
食物链的平衡对于维持农田生态 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一旦食物 链失衡,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生物防 治、天敌引入等,可以维护食物
链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03 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
CHAPTER
气候因素
01
02
03
光照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 长速度,进而影响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农业管理措施
如耕作、施肥、灌溉、植保等农 业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如种植作物、 草地、林地等,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 减少或消失,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性。
04 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田生 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适应气候 变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
谢谢
THANKS
温度
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发 育阶段,过高或过低的温 度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死 亡。
降水
影响土壤湿度和植物的水 分吸收,过多或过少的降 水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生 长不良。
土壤因素
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 的理化性质,如砂质土、 黏质土和壤土等,影响作 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 和微生物等成分,决定了 土壤的肥力和供应养分的 能力。
CHAPTER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实践
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共生。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2节 种群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2节 种群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ec9e1b6c175f0e7cd1376e.png)
•种群分布型(浙江科技版) •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 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可以有不同的分布 型。小空间尺度上种群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和集群分布如图所示:
•(1)小空间尺度上生物种群的分布受到种群内 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受到物理环境的结 构影响,或者同时受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 •(2)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种群内的个体都是成 聚集分布的,如北美洲大陆上的越冬和繁殖鸟, 都集中分布在几个被称为“热点”的地区。种 群在热点地区有比非热点地区高得多的种群密 度。又如中国的大熊猫种群,就成群分布而集 中生活在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秦岭等山 脉。
• 4. “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 5. 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探究 • 6. 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 素 • 7.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 8.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 探究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
答案:
同种
数量
制订计划
标志重捕法
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
• 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 养地中海鳎鱼,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 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大同一个池塘中的地 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 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8个池塘中的鱼可看作 两个物种,八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 答案:D
•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 的是( • • )
• 1. 种群的分布型哪种类型常见? • 【提示】 集群分布是常见的分布型,如 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蛾类因趋光性、蚯蚓因趋湿性和藤壶附着在 同一块岩石上而形成集群。人类在地球表面 也呈集群分布。 • 2.种群均匀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 均匀分布是种内斗争的结果, 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 部空间所进行的斗争,以及沙漠植物争夺水 分所进行的斗争,都能导致均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