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docx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行为和发展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过程和成就: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研究学习策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它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就。
2.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教学因素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它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征: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规律、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问题。
它探索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4. 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重环境对学生的支持、激励和社会化的影响。
它探讨如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条件。
5. 教育决策和政策: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决策和政策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业选择、职业发展和教育机会的影响。
它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个性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是学习。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机制,探索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学习的心理过程涉及注意力、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这些过程的特点、规律和发展,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记忆。
记忆是人类获取和保持信息的能力,对于学习和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研究记忆的过程、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
例如,教育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策略和记忆技巧,指导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学习任务。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思维。
思维是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过程,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研究思维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例如,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情感和动机。
情感是人类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动机是驱使人类行动的内在力量。
教育心理学研究情感和动机的特点、发展和调节,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个性。
个性是人类在心理特点、兴趣、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独特表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个性的特点和发展,探索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涵盖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和个性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对象,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意思: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第二,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三,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学与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方面。
无论是学习中的心理活动还是教学中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离开了教育过程就无从研究和无法理解它。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心理学不同与教育学,它不研究教育过程本身,而是着重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学习与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第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概括为以下几部分(一)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三)品德心理与心理健康包括:“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四)教学与教师心理包括:“教学设计” ;“课堂管理” ;“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师心理” 。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理论作用首先,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范围是由这门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研究对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然产生各种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不仅有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具有普遍规律,更有着它自身的特殊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研究内容◆◆西方教育学家们曾经提出关于学与教过程的各种不同的模式,在此,只针对其中主要的一种模式进行介绍。
◆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大要素。
并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而成。
◆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育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总结:☞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什么作用?】◆◆◆◆◆●简述教育心理学作用有哪些?●答: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实验室研究,个案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论述题】●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大题)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1.个体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同时,存在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2.人们常用“暴风骤雨”来形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极不协调,造成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是非黑白,好人坏人是有明确的界线】,而其他年龄段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则相对没有这么明显【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是非正反并不是绝对的】。
——说明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心理上存在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含义: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答: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定向性与顺序性的统一,不平衡性,差异性。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背背背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1、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包括:①学生的学习、学习的性质与类型、学习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②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心理。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规律组织教育教学;如何根据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习的本质与过程(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基本规律);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不同领域学习的规律);影响学习的因素(动机、认知与人格因素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堂教学与管理心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以及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性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一门独立学科(作为心理学的分支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意义:1、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①教育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需要天赋、灵感、直觉和创造性;科学: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而得)。
②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缩短成长过程,尽快成长。
2、对提高教育效果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①有助于教师正确组织教学工作;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途径;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⑥不仅帮助教师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干预措施)。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教育心理学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 理品质的方法。
4.调查法;通过问卷或面谈等调查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式。 常用方法有两种: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5.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 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包 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如教材内 容,结构,难度即要适合学生。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随着科学发展,教学媒体不断更新,已成 为教学心理学关注的独特课题。
第1-3周:观摩授课的内容,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 教?
第4周:由玛利亚执教,教分数。
玛利亚担心的问题: 1.亨森用了许多方法,但何时该用何种方法? 2.自己上课时,学生的动机和课堂纪律如何?学 生的表现如何?会和亨森一样? 3.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特写2:初中三年级物理课
人物:教学实习生拉金 指导教师古德曼先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诞生: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其标志是1903 年,桑代克首次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和 《心理与社会测量的理论导论》,以及他最有影 响的教育心理学三大卷(1913-1914): 《教育心理学:第一卷,人的本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卷,学习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三卷,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3.评价/反思过程
作为一个独立成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包括3方面:
(1)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预测和评判; (2)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3)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等。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学习和教育行为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以及教育环境。
一、学习者学习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学习者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三个阶段。
儿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正处于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策略、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青少年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特点,有助于制定针对青少年的教育方案。
成人学习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方向,了解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提高成人教育的效果。
二、教师教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教学策略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例如,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期望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
教育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学校文化和家庭环境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旨在改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教室环境和积极的学校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改善教育环境的建议。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和教育环境。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的心理特点和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旨在提高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不仅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教育中的学习、教学和发展等方面的心理现象,旨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善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和教育环境。
首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学习者。
学习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个体。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过程。
例如,研究者可以探讨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记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认知方面的特点,以及对知识的兴趣、自信心、成就动机等情感和动机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学业发展。
其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教师。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员,他们对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起着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例如,研究者可以探讨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师生互动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
最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涉及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指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具体场所和条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关注教育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可以研究学校的课堂氛围、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教师对学生的支持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能够指导教育实践,改进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和教育环境。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学业发展。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提供改进教育环境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与记忆: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的方式、策略、记忆力和注意力等。
通过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发展与成长: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
研究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3. 教育评估与测量: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评估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对学生的评估,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4. 教育情感与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机。
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和学习动机等方面。
通过了解学生的情感和动机,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包括教师和教育环境。
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同时也关注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
响。
通过研究教师和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提供指导和建议。
总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涉及到学习、发展、评估、情感、动机、教师和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对象,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精编WORD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
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着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
当今世界流行着各式各样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各书的作者对教育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国的社会背景不同,各书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的看法也不同,因此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这里的“学”不仅指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指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这一定义的好处在于,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不仅有学生的学,也有教师的教。
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又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是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它都研究。
学校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并非这个系统和这个系统中的要素的所有方面,都是教育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它们也是教育学、课程教学法、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去研究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拥有学校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基本心理学规律这个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再具体一点,比如,学生是否想学、爱学或是否知道学习的目的、有何种学习动机、如何促使学生学习迁移;学生是否能够识记、理解、保持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可以掌握哪些学习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通过教学或其他解决问题的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得到发展;如何有导向性地去影响学生行为、品德的发展,如何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等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doc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的身心发展、学习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记忆、动机、智力、人格等心理活动与心理特征。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进行详细阐述。
1.学习:学习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规律,探讨诸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障碍等问题。
2.记忆:记忆是人类获取、储存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记忆的形成、保持和遗忘规律,探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应对记忆障碍。
3.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
教育心理学研究动机的形成和变化,探究如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动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4.智力:智力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智力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和发展潜能。
5.人格:人格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塑造,探讨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推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1.应用性: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改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2.实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证据来验证理论假设和推理结论的正确性。
教育心理学倡导以事实为基础,提倡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4.发展性:教育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演进。
随着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教育心理学也在不断地适应和引领教育的需要。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记忆、动机、智力和人格等心理活动与特征,其研究性质主要表现为应用性、实证性、多学科性和发展性。
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学习、思维和行为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总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的本质: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学习的过程: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品德规范的学习等。
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与管理: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可以看作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看作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案例哈里斯先生教八年级的社会课程。
他在处理汤姆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时遇到了麻烦。
今天上课时,汤姆叠了个纸飞机,他趁哈里斯先生转过身的时候,把飞机仍向空中,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
哈里斯先生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哈里斯先生考虑了几种解决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不同的理论。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 ,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 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 法 ,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 ,要明确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包括自 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等。 4.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 教育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况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 ,在 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 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详细观 察和记录学生、教师在各种情境下的活动表现 ,来了解 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过程 ,分析师生交往的模式。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 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 概况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常见的调查方式 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调查和文献分析法等。
(四)设计型研究 设计型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 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 计。设计型 研究采用了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 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据 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至排除所有缺陷, 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
二、研究的步骤
1.科研选题 2.形成研究问题 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1)确定变量 (2)选择测量技术 自我报告 直接观察 测验 教师或同伴的评价
当代教育心理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chenganluoqqcom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二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
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着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期的重要人物有冯特和桑代克。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培养一批心理学人才。
其中冯特的学生莫依曼、霍尔、卡特尔等都曾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的研究的先驱。
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
桑代克于1903年着《教育心理学》。
在1913-1914年,他又将此书扩展为三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
3.就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来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每一时期都有它的特点。
初创时期,在美国、日本、德国都出现了一批与教育心理学有关的着作。
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但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还有不少缺陷。
主要是: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
成熟与完善时期,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并实现了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
具体表现为:内容日趋集中。
注意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4.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俄罗斯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前苏联的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苏联教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科学性提高。
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是:(1)忽视理论研究;(2)对西方全盘否定;(3)创造性应用马列主义理论不够,机械照搬。
60年代以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1)理论思想活跃。
(2)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
(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取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并出版了有关的着作。
5.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着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等;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深入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
(1)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2)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是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结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主要的类型。
(4)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5)个案研究法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个案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
(6)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调查者无须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被调查者也无须按备选答案对问题做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
(7)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及总结,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8)文件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积累的有关文件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当前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简述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这里主要是指其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1.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其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注意、记忆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1)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就是注意。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有优劣之分,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性和注意转移性等注意品质(或称注意的特征)上。
所谓注意稳定性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注意转移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及注意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
他们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并且常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
如听的高兴时,小脸上喜形于色,笑逐颜开。
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外部原因。
到了小学高年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成熟及教学任务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表现为他们逐步能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懂得了自觉、自动的学习。
到了中学,有意注意在学习中跃居主导地位,表现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断增强,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也在逐渐提高。
小学生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其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
他们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鲜、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
到了中学,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小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都较差,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故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很低。
到了中学,学生的书写能力不仅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而且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高,能够同时在几种活动上投入与调配注意,表现出灵活的注意分配能力。
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标志是速度。
速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快。
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慢于小学高年级的,中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高于小学生,中学高年级的又高于中学低年级的;另一方面,它还受原有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的影响。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新事物或新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就越困难。
(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记忆在人们的学习和其他一切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是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无意记忆。
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
机械记忆是指对记忆对象不知晓、不甚理解或无法理解而单靠重复背诵进行记忆的记忆方式。
理解记忆,又称意义记忆,就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再现。
抽象记忆是指对概念、公式、定律、定理等的抽象材料的记忆。
学生记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发展;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三个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都在发展。
一般来讲,一到三年小学生无意记忆占优势,即无意记忆的效果要优于有意记忆的效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记忆的发展,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记忆水平开始超过无意记忆水平。
中学以后,学生记忆的目的性、抗干扰性越来越强,而且中学生已能自己确定记忆任务,这为他们完成越来越繁重、复杂的学习任务提供了保证。
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复述)来学习,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记忆的运用增加,有意记忆的水平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水平,然而,这种有意记忆仍是被动的,中学以后,有意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有意记忆已成为学生的主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