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承载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物质和文化记忆。
但在中国城市演进过程中,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发展同质化、人文风貌流失严重、居民认同感低等问题,为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带来严峻的挑战。
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对街区特色历史文化价值的提炼,梳理和总结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提出活化策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脉属性,恢复街区人文和旅游商贸的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能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此后发展的全过程中彰显其重要的地域文脉属性,从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1]。
1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沙水村,紧邻镇区,西南距南雄城区9 km,北邻江西省大余县,国道323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唐代大庾岭新道开拓之后,沿线沙水河旁驿站逐渐发展形成沙水镇,镇内有敬宗巷,为避敬宗庙谥,更名为“珠玑巷”。
该巷由一条鹅卵石铺砌的狭长街巷构成,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约1 500 m,内有三街四巷,呈鱼骨式路网,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宋代古街巷,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
珠玑古巷作为中转地,不仅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2],还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保护与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关乎民生幸福,是彰显地域风貌和保留地方记忆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文章通过分析珠玑古巷发展现状,梳理自然山水、驿道、姓氏等特色历史文化价值,针对保护与活化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珠玑古巷;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活化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53Abstra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indelible mark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highlight regional style and retain local memory. A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Lingnan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 in Nanxi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known as “post s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oot of Guangdong region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uji Ancient Lane, sorting out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natural landscape, post roads, and family names, the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Zhuji Ancient Lan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protection; revitalization作者简介:梁毅(1996-),男。
河源市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
河源市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作者:刘仁礼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1期引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
河源市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在新的文化旅游形势下,需要大力开发河源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此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开发过程中,还要对客家文化加大保护力度,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
由于文化因素对旅游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游客对旅游中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消费需求也由过去单一的消费转变为文化需求的消费。
此外,积极响应政府生态旅游的政策,努力将河源市建成生态旅游城市,促进旅游业的升级与发展。
一、河源市文化旅游的现状河源市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城市,该市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又被称之为我国的“绿色明珠”。
河源市有许多著名旅游景点,比如佗城、丹霞山、万绿湖、小桂林以及地下龙宫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其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次。
早在2008年,河源市就已经制定了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努力将河源市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生态示范区,以实现河源市以及广东省旅游行业的升级以及发展。
河源市成立市旅游规划局,制定和管理相关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
河源市万绿湖旅游度假中心的建设,完全是依靠五星级的标准而建成的,现阶段已经建成使用。
另外,河源市五星级旅游酒店、公园以及商业中线等项目也在筹建当中。
为了吸引不同消费人群,河源市举办了自驾游节,并大力宣传当地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与建设,河源市旅游行业发展态势非常好。
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2 85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2.54%,实现旅游总收入237.96亿元,同比增长12.68%。
河源近6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业,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逾30万人。
旅游业已成河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河源已开发出以《桃花水母》和《家源》为代表的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以柠檬庄园、灯塔盆地、福源果场为代表的农业旅游产品,以太平古街、大同美食街、市商业中心为代表的商贸旅游产品,以万绿谷、桂山、九连山漂流、水上飞机、徒步活动、山地越野车赛以及自行车赛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产品,以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热龙温泉、御临门温泉为代表的保健养生旅游产品,以客家娘酒、板栗、鹰嘴桃、猕猴桃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路径研究——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路径研究——以广东
省南雄市为例
丁籽兮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导刊》
【年(卷),期】2024(4)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的特色资源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经济与文明价值。
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二者的双向互动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利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支持以及精神引领。
南雄市作为革命老区,当前面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内容形式单调、基础设施落后和宣传方法陈旧等困境。
该文提出将拓宽红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内容形式的维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宣传方法作为南雄市红色资源利用开发的现实路径,助力南雄市红色文化繁荣和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总页数】4页(P177-180)
【作者】丁籽兮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甘肃庆阳市荔园堡村为例
2.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广东省阳西县为例
3.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立体路径探索——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
4.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例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探析——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关于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多水丰,风景名胜众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提升韶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一、韶关市旅游资源概况1.山水资源:韶关市地处五岭之间,境内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如南华山、乳源瑶寨、韶关丹霞地貌等,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
2.文化遗产:韶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曲江古镇、武江潭等,这些古朴的建筑和传统文化都能吸引游客的兴趣。
3.水资源:韶关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如曲江水库、南华山下的凤凰湖等,这些水体不仅可以供人们进行水上娱乐活动,还能滋养着这片土地的万物。
二、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经济拉动: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受益的行业,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韶关市的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2.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将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当地的居民,缓解就业压力。
3.文化传承: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韶关市的独特文化。
三、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目前,韶关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创新不足:韶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元素。
需要发掘和挖掘更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2.交通不便:韶关市部分景区的交通不便,道路状况不佳,缺少交通设施。
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交通便利度。
3.服务水平不高:韶关市部分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光临率。
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四、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1.创新旅游产品:韶关市可以开展更多的研学旅行项目,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开展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韶关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韶关市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南雄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4-2020年)
《南雄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4-2020年)》规划公示文本一、规划层次、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包括以下层次:市域范围:南雄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雄州街道和17个建制镇的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361.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南雄市中心城区、北部奥维斯乐园、雄州公园南部的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和瀑布水库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约189.86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范围为:东至雄州街道-湖口镇边界、西至古市镇修仁村、南至雄州街道-主田镇边界、北至全安镇荔迳村,包括雄州街道八一社区、胜利社区、幸福社区、民主社区、建国社区、新城东社区、新城西社区、河南村、水南村、郊区村、黎口村、莲塘村、铺背村,全安镇河塘村、古塘村、羊角村、陂头村,古市镇修仁村、丰源村,总面积约52.2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4-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二、市域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1、总体目标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可持续增长的城市框架;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47-49万人,城镇化水平55-57%。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中心:南雄中心城区,规划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0万,是南雄政治、经济中心,二三产业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产业发达、辐射力较强的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珠玑镇、乌迳镇,分别是市域北部、市域东部的副中心城镇,具有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
珠玑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2万人;乌迳镇城镇人口达到3-4万人。
表1:南雄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2020年)(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分为7种职能类型:综合型:南雄中心城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精细化工、造纸等现代制造业;商贸型:乌迳镇,依托现有的乌迳商贸城,继续强化商贸服务职能,成为辐射南雄市域东部及周边赣南部分地区的商贸中心,以农产品、生活日用品的流通为主,同时,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针织、服装等轻工业;旅游服务型:珠玑镇,整合珠玑古巷、梅关等旅游资源,加强镇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成为南雄乃至粤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以粤北瑶族地区为例
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以粤北瑶族地区为例【摘要】粤北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通过介绍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分析了其发展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提升地区形象,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粤北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性。
通过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瑶族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粤北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资源,潜力,文化遗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发展对策,前景,推动作用,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粤北瑶族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瑶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粤北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的瑶族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传承着瑶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粤北瑶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资源也逐渐受到重视。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体验瑶族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粤北瑶族地区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瑶族节日、传统习俗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瑶族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对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和潜力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深入分析该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评估其在文化旅游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粤北瑶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全面调研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发展瓶颈和潜在机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该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南雄拟投资7亿元开发两大红色旅游景区
龙源期刊网 南雄拟投资7亿元开发两大红色旅游景区作者:肖锋来源:《源流》2015年第03期南雄市根据《南雄市红色旅游规划》和日前出台的《南雄市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产业,打响“红色文化”品牌,近期已着手规划深度开发梅岭和“水口战役”旧址两大红色旅游景区。
梅岭是首批“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1935年3月,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革命根据地司令员兼政委项英和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率中央红军长征后留下的部队突围到达油山廖地村,与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会师。
从此,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在油山、梅岭一带开展了著名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梅岭现有北伐军出师处、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梅岭关楼南下大军会师地、红军战壕和钟鼓岩国共谈判旧址等一批红色景点。
这次规划建设的梅岭红色旅游项目,面积3平方公里,总投资29760万元,主要建设梅岭千年古道红色旅游体验区、梅岭古战壕群军事园、钟鼓岩国共两党谈判旧址、大珠玑文化创意园、梅鋗古城文化区等。
计划2020年完成,现已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口战役遗址及纪念公园是南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2年7月间,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率领的红一军团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粤军激战于南雄水口镇,史称“水口战役”。
当年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聂荣臻元帅回忆说:“水口战役是著名恶仗。
双方伤亡之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
”水口一带现有大部桥一带战斗遗址、原军委副主席张震题词的红军烈士雕塑、战役纪念亭和红军墓等一批红色景点。
这次规划建设的水口战役旧址红色旅游项目,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43054万元,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水口战役多媒体展示厅、水口战役文化长廊、水口战役指挥将领雕像、红军“农家乐”、水口战役公园战略游戏等项目。
计划2020年完成,现已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雄姓氏文化策划书3篇
南雄姓氏文化策划书3篇篇一《南雄姓氏文化策划书》一、策划背景南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姓氏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南雄的姓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我们制定了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深入挖掘南雄姓氏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2. 促进南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南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增强南雄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三、策划内容1. 姓氏文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南雄的姓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出版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为后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姓氏文化展览在南雄市举办姓氏文化展览,展示南雄各个姓氏的起源、发展、迁徙等历史脉络,以及姓氏文化在南雄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3. 姓氏文化活动举办各种与姓氏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姓氏文化研讨会、族谱对接会、宗亲联谊会等,促进姓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 姓氏文化旅游开发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南雄的历史文化景点、自然风光景点与姓氏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5. 姓氏文化传承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姓氏文化传承活动,如举办姓氏文化讲座、培训、比赛等,培养青少年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策划筹备阶段(时间:年月- 年月)成立策划团队,制定策划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2.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时间:年月- 年月)按照策划方案,逐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雄姓氏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姓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资金投入。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姓氏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对南雄姓氏文化的宣传推广,提高南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以数据为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南雄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数字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尤其在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势头。
本报告旨在对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全面掌握南雄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现状(一)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起步较早,各类数字经济企业数量较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南雄市软件行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市数字经济产业的龙头。
南雄市软件行业总产值在2009-2019年间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
(二)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的逐步发展,数字经济对其影响也逐渐显现。
未来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
二、南雄市数字经济市场规模根据2019年年度报告,南雄市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22亿元。
其中,数字娱乐类行业规模最大,达到了281亿元。
数字传媒类和电子商务类规模分别为269亿和245亿。
其他行业规模较小。
三、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南雄市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其中,诸如政策扶持、税收优惠、人才激励等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同时,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包括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都对其发展高度关注。
四、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一)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市场前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激增,南雄市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潜力。
南雄特色研究报告
南雄特色研究报告引言南雄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本报告旨在探讨南雄市的特色,并分析其发展潜力。
首先,我们将讨论南雄市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然后探究南雄市的传统文化、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会提出几个建议,以促进南雄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位置和背景南雄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13′至25°56′,东经113°18′至114°15′,东侧与深圳市、广州市相邻,西侧与汕头市接壤,南部与云浮市毗连,北部与韶关市相连。
南雄市地势东高西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暖湿润。
传统文化南雄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在南雄市,人们传承和弘扬着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南雄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客家民歌、客家戏曲、客家茶艺等。
此外,南雄市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雄剪纸、南雄竹编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南雄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自然资源南雄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水库、草原等。
南雄市地处山区,山峦起伏,被誉为“岭南山水田园”。
南雄市还拥有许多水库,这些水库不仅能提供水资源,还能用于发电和农业灌溉。
此外,南雄市的森林覆盖率也较高,这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发展方向目前,南雄市主要依靠农业、旅游业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其中,农业是南雄市的传统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产品。
旅游业是南雄市的新兴产业,南雄市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如南雄鸡鼠山、南雄天堂岛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南雄市还致力于发展地方产业,如纺织业、制衣业等,在经济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建议与展望为了促进南雄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充分利用南雄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2.发展现代农业,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南雄多措并举打造旅游农家乐品牌
南雄多措并举打造旅游农家乐品牌随着南雄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吃农家饭、赏农家景、体验农家风土人情……”这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正成为外地游客假日到南雄消费的新宠。
去年以来,南雄市依托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各类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民利用姓氏文化、田园景观、村居民舍、饮食文化及其民俗文化等资源建设“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创业致富,也乐了千家万户。
去年,南雄市确定了“打苏区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思路,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旅游旺市、民生优先、生态城乡、姓氏名都、法治南雄”六大战略。
该市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谋划,研究制定了美丽乡村农家乐生态游的任务目标,并专门出台政策,由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一批有特色村、点的农家乐,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回乡人员创办农家乐,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快构筑立足农业农村特色,开发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水上旅游乐园、农家乐示范点等乡村旅游项目。
为了加快推进农家乐生态游建设,该市还将旅游农家乐发展列入了镇域经济考核指标,形成了合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将农家乐旅游纳入该市旅游宣传计划,利用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加强宣传营销,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策划开发特色产品,指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发市场,及时为农家乐经营户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和旅游交易会,积极宣传乡村旅游线路,拓宽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扩大农家乐的知名度。
“农家乐”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农副土特产品提供了很大消费市场,促进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多种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发展。
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该市旅游部门将进一步把特色、主题、创意、理念等贯穿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策划、项目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加强引导,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元素,融入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中,并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打响南雄旅游农家乐品牌。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
论点 ARGUMENT 理论研究80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文/纪声琼广东省南雄市作为广府民系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优秀资源,具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南雄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韶关市的各项经济政策,全力整合、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经济实力的较大提升。
一、特色产业概念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特色产业概念特色产业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征和区域优势的产业。
这些产业一般都带有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是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或者具有高新技术含量。
特色产业可以是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类产业,一般都是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地理优势、人口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地方特征而形成的,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特色产业是基于特色和优势资源整合发展起来的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能够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创新型、规模化发展的产业。
[1]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1.形成优势力量实现新增长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附带一些工业和第三产业。
地方政府多依靠地方特色农业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及矿产资源等,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工制造业、特色旅游业、化工冶金等产业。
在特色农业方面,挖掘整合当地农副资源优势,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水平是基层地区的经济状况的集中体现。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地方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促进基层地区的全面进步。
本文概述了特色产业概念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分析了其特色产业类型及其利用特色产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8.30•【字号】韶府办〔2016〕63号•【施行日期】2016.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韶府办〔2016〕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改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8月30日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南雄市是我市唯一的原中央苏区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函〔2014〕3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批复》(粤府函〔2015〕38号)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发改区域〔2015〕117号)等文件精神,支持南雄市创建广东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实验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支持1.加强对南雄市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名镇名村示范村、古村落保护、村庄整治等相关规划的指导,提升南雄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通过“三师下乡”活动,充分利用省内、市内专家技术资源,协调邀请专业志愿者到南雄市指导乡村规划建设,为南雄市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2.加快完善南雄市城乡规划体系,提高城乡规划覆盖率,使各项建设有规可依。
全域旅游背景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南雄市为例
全域旅游背景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南雄市为例摘要:在全域旅游背景的背景下,以南雄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南雄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特征及驱动机制,并探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南雄市1、引言南雄市是我国的革命老区县之一,红色革命遗址丰富,有“广东的井冈山”之称。
南雄市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南雄市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
在当前全域旅游背景下,围绕红色革命遗址的红色旅游业在逐步兴起,如何保护和利用好红色革命遗址意义重大。
本文将以南雄市研究对象,分析南雄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特征及驱动机制,并探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实施策略。
2、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文物局1953年出台了《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指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面古迹及革命建筑物,应予保护”,文物保护的相关部门文化部门和文物部门要保证在基本建设工程中及时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工作。
1960年11月《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出台,明确规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关的遗址遗迹在国家保护范围内。
1982年11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区划、保护等级、保护经费来源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8年7月底,《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出台,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同意识形态建设、文化建设、攻坚脱贫等全局性工作,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对新时代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3、南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特征3.1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南雄市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时期留下的红色革命遗址众多,主要集中在南雄市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基本没有;在北部和中部区域,也呈现局部集中的特征。
北部区域以油山最为集中,中部区域以雄州街道最为集中。
南雄市旅游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南雄市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研报告——广东金融学院赴韶关南雄社会实践服务队一、前言韶关市是广东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南雄市则是韶关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古城。
如今的珠玑巷,梅关古道,三影塔,莲开净寺,瑶坑村都已经成为了吸引岭南地区游客的景点,区域内还有丰富且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当地红岩与生物化石的出土再现了晚白垩纪距今7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
南雄遍布的银杏林更是古生物的活化石,每到深秋黄叶漫天飞舞,遍地金黄,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但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南雄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她所具有的文化魅力,部分文化遗产(如濒危的龙船歌,千年古龙后继无人等)甚至正在不经意间逐渐消亡。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发出对南雄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唤,为了给南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作为三下乡的任务之一,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关于南雄市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
二、南雄经济基本情况及分析1、经济基本情况:在分析南雄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情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南雄市各产业的生产总值情况,因为薄弱的经济基础既是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和开发原因,也是它结果。
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2008年南雄市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城市(含县级市)中排名第499位,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9.14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14.17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9.41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15.56亿元,增长14.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增长28.6%;农民人均纯收入4271元,增长11%。
公路也只是正在规划中,交通十分不便。
这是限制南雄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瓶颈。
(二)、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南雄市农业产出仍然占很大比重,主要以黄烟的生产和加工,加之辣椒,西瓜,毛竹,木材等的种植。
但是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生产方式原始,大型机械化生产无法展开。
南雄策划方案
南雄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南雄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市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南雄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制定一个策划方案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市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二、目标制定此策划方案的目标是使南雄市的旅游业成为市的支柱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三、目标受众1.国内游客: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优美的度假胜地,感受南雄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
2.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希望能够了解南雄市的独特之处。
四、策略1.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提高景区的设施设备,改善周边环境卫生,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增加景区的绿化覆盖率,打造更多的休闲空间,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
•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提供更多的旅游设施,如游船、摩托艇、滑翔伞等,丰富游客的选择。
2.加强营销和推广:将南雄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宣传,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
•开展线上线下的广告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旅行社等渠道推广南雄的旅游资源。
•参加旅游展览和交流会,向海内外游客介绍南雄的旅游景点和特色,增加知名度。
•与周边城市的旅游景点合作,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吸引游客相互串联游览。
3.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支持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发展旅馆、度假村等住宿设施,提供各类房型和价格选择。
•提供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推广当地特色菜品和农产品,增加就地消费。
•发展旅游娱乐项目,如民间歌舞、戏曲、露营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具体实施计划•第一年: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
开展线上线下广告宣传,提高南雄的知名度。
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丰富旅游体验。
•第二年:修缮和保护文物古迹,打造更具历史文化魅力的景区。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广旅游资源。
粤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分析
粤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分析
黄志惠
【期刊名称】《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年(卷),期】2014(033)004
【摘要】粤北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但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总是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科学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粤北民族地区自然、人文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前提下,指出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4个具体实施战略,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黄志惠
【作者单位】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基于STP战略的粤北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以始兴县满堂大围屋为例 [J], 陈木丰
2.“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旅游开发的分析——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J], 李倩;陈亚颦;王婷
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模式探讨——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为例[J], 谭丽燕;李月兰
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粤北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r——以清远市黎埠镇为例 [J], 赵莹雪
5.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南宁市刘圩镇为例 [J], 黄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则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载体。
文化旅游内涵丰富、体验性强,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弥补纯生态自然景观旅游的不足,还可以陶冶游客情操,并能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也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文化旅游是南雄市确立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思路仍然不够清晰,迫切需要在战略层面进一步加以研究。
同时,本论文研究不仅可以为南雄市政府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并为其他资源相近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定性研究等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综合运用战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旅游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整合等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资源、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方面分析了南雄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产业环境,揭示了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论文还介绍了国内外的几个典型经验并从中提炼出有益的启示。
针对问题及其原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雄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路径及保障措施。
本研究最后得出的几点结论:一是南雄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二是南雄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旅游收入、接待人次稳步增长。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文化旅游在体验性方面还不足,产业链不长,旅游营销手段不多,旅游人才相对缺乏。
三是南雄市要采用扭转型战略发展旅游产业。
南雄发展论旅游产业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突出特色,抓住上级政府扶持政策多、市场需求持续升温等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融合战略、集聚战略、智慧战略,促进南雄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