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石窟工程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石窟工程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袁达(福建省邵武地质大队,福建邵武354000)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12-0304-02摘要:本文以福建合掌岩万佛石窟及东三大佛石窟建设项目为例,对其场地稳定性以及适宜性方面进行相应评价,为该项目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工程场地;稳定性;适宜性1 工程概况福建合掌岩万佛石窟及东三大佛石窟建设项目地处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城西郊,项目属新开发用地,拟建合掌岩石窟洞室上部不存在其它已建构筑物,仅拟建东三大佛石窟洞室上部存在小庙亭及在建龙泉院建。
合掌岩万佛石窟平面形态呈“回”字形,石窟占地约0.3万m2,石窟内外雕塑总面积超10000m2。
该窟由前厅、大厅、后通道、念佛堂、闭关洞等相连而成,大小佛像超过万尊,洞室长约43.0~235.0m,其中大厅长43m,宽35m,通高14.0m,最高处18.0m,正厅中央留有11.0m×8.0m的擎天柱;拟建合掌岩石窟最小洞径4.0m,最大洞径43.0m;顶板覆盖层最小厚度10.0m,最大厚度55.8m,洞室底部设计标高470.0~480.0m。
拟建东三大佛石窟平面形态呈“E”字形,石窟设计为“一窟三佛”方案,主洞窟南北向长约260m,东西向宽约100m,洞室高32.0~92.0m,洞室廊道高10.0~15.0m,跨径一般在10.0~32.0m,最大跨径260.0m(三佛处)。
石窟后壁雕凿佛像,初步设计洞室佛像高在70.0~100.0m,设计洞室地面标高为288.0m;洞室廊道高分上、中、下3个段,上段廊道高10.0m,设计洞室地面标高356.0m;中段廊道高12.0m,设计洞室地面标高325.0m,下段廊道高15.0~20.0m,设计洞室地面标高280.0~283.50m。
2 工程区域地质、水文概况以及地震效应评价2.1地质构造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现场野外地质调查点、物探、钻孔、孔内声波测试及孔内摄像等地质资料,工程区场地内未见新构造活动迹象;但在正施工的万佛石窟后洞室岩柱见断层一条(F1),宽1.0~3.50m,可见延伸长约15.0m,F1断层走向北东向35°,倾向305°,倾角59°,带内岩体很破碎,高岭土化很强烈,见渗水现象,附近伴生多组走向近一致的裂隙。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分析曾继坤; 彭强; 陈熠; 王振红【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年(卷),期】2019(045)011【总页数】6页(P62-66,88)【关键词】地下洞室群; 围岩稳定性; 支护措施; 弹塑性有限元法【作者】曾继坤; 彭强; 陈熠; 王振红【作者单位】华电福新周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100;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257)0 引言由于受到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少水电枢纽工程采用地下厂房布置形式,因而需要建设地下厂房洞室群。
大型地下洞室群一般都是洞室布置复杂,多条断层与洞室交叉,多条断层和洞室相互交叉的随意性严重影响着地下洞室群的安全与稳定[1-4]。
在地下洞室群施工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洞室开挖对围岩产生强烈扰动,造成巨大卸荷效应,对围压稳定有巨大影响。
断层、节理等软弱地质结构面和高地应力是主导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5-7]。
首先,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存在的软弱夹层、断层、裂隙及层间错动带等,必将造成围岩空间上的非均质性和不连续性。
其次,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开挖卸荷问题将更加突出,不可避免形成开挖塑性区,甚至损伤区,严重影响洞室群围岩稳定[8-13]。
最后,围岩强度参数和变形特征复杂多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问题关系到工程建设安全,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围岩稳定分析主要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解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等手段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高效率、成本低,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1 工程概况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福建省周宁县境内,装机容量1 200 MW。
地下厂房洞室群为主要建筑物,以主副厂房洞、主变洞、尾闸洞为主体,3大洞室平行布置,上下分层,相互连通。
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及支护方案建议
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及支护方案建议一、引言洞室围岩稳定性一直是地下工程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支护方案建议。
二、背景地下洞室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以及水利、矿山等领域。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师们。
处理好围岩的稳定性问题,将为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三、研究现状目前,对于洞室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者们通过实地观测、数值模拟以及室内试验等手段,深入探究了围岩的力学性质、变形特征以及破坏机理。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四、围岩力学性质分析围岩的力学性质是洞室稳定性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滑移特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此外,还需考虑岩石的节理、岩石的裂缝和破碎程度等因素。
五、围岩变形特征研究围岩在受到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特征对于洞室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围岩的压缩变形、剪切变形以及破裂变形等方面。
了解围岩的变形特征可以为后续的支护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六、围岩破坏机理探究围岩破坏是围岩稳定性问题中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洞室的整体稳定性。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体的破裂方式、破裂类型、破裂力学以及围岩的支护措施等方面。
通过对围岩破坏机理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围岩的破坏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七、支护方案建议针对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支护方案来增强围岩的稳定性。
具体的支护措施包括加固围岩、注浆加固、锚杆加固等。
在选择支护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洞室的大小、围岩的性质、地质条件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八、总结通过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围岩的力学性质、变形特征以及破坏机理,为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1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工程地质学报1004-9665/2020/28(6)-1406-09廖小辉,王雅南,刘浩,等.2020.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03-0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J] •工程地质学报,28(6):1006-1010.doi:10.145/0/ki.jeg.2020-097Liao Xiaohui,Wang Ya'nan,Liu Hao,et al.2020.The engikeering scientific of the No.23-0incliked rock pillar in No.23cavern in the ancient unkergrounk rock caverns in Locgyoc[J].Jocrnai of Engineering Geology,28(6):1006-1010.dol:14.13544/k.i.jee.2020-097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0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廖小辉①王雅南①刘浩②王婷静①方建平①孙亚丽①傅燕③(①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衢州324004,中国)(②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青岛266100,中国)(③浙江省龙游石窟研究所,衢州322000,中国)摘要龙游石窟是一个大型的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科学和文物价值。
为论证古人在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的洞口设置23-0号斜坡柱的科学性,开展了稳定问题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23号洞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震等方面开展现场地质调查、三维激光扫描和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23-0号斜坡柱岩体的微观性质。
结合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和数值反分析方法,反演分析获得了23-0号斜坡柱的物理力学参数。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假想相同平均截面,同体积的直立岩柱代替原有的23-1号斜坡柱,利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岩柱的洞体力学特征。
基于有限元法的空间探测器复合材料结构安全裕度分析
基于有限元法的空间探测器复合材料结构安全裕度分析
姚骏;孔祥宏;蒋锋;张红英;王建炜;王志瑾
【期刊名称】《上海航天(中英文)》
【年(卷),期】2024(41)1
【摘要】针对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结构安全裕度(MS)分析方法。
使用ABAQUS软件和Python二次开发前后处理程序,对火星环绕器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安全裕度分析。
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安全裕度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分析结果,对火星环绕器主承力结构局部补强后,提高了结构刚度、强度和安全裕度。
【总页数】6页(P146-151)
【作者】姚骏;孔祥宏;蒋锋;张红英;王建炜;王志瑾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14.1
【相关文献】
1.基于随机有限元法空间梁板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
2.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电力通信网发展裕度测算
3.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避雷针刚性法兰螺栓安全裕度分析
4.基于支路断开安全裕度状态空间截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算法
5.电梯井道顶部空间裕度安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有限元法的浅埋无压隧洞稳定性分析
初 始地 应力 文件 的方 法 将 初 始地 应 力 作 为 一种 荷 载 进 行存 储 ,将初 始 地应 力 场 下 的 变 形进 行 清 零 ,在 开 挖 条 件下 计算 得到 的变 形是 由开挖 产 生 的净 变形 。
2 )荷 载释 放 系数 岩 体 开 挖 过 程 是 开 挖 岩 体 部 分 的 应 力 释 放 过
外 部 荷 载 的 扰 动 较 为敏 感 ,严 重 的将 危 及 隧洞 的 安 全 运 行 。该 文 以 某 无 压 供 水 隧 洞 为 例 ,采 用 有 限 元 法 分析 铁 路 修 建后 隧 洞 围岩 的 稳 定 性 及 衬 砌 结 构 的 安 全 性 。 计 算 分 析 表 明 ,在 现 有覆 盖 厚度 下 ,修 建 铁路 所 新 增 的 荷 载 对 隧 洞 围岩 及 衬 砌 结 构 的 影 响是 有 限 的 ,隧 洞 的 安 全 稳 定 性 是 有 保 证 的 。
第 6期
21 0 2年 6 月
广 东 水 利 水 电
GUANGDONG ATER W RESOURCES AND YDROPOW ER H
No 6 . Biblioteka Jn 02 u .2 1
基 于 有 限 元 法 的浅 埋 无压 隧 洞 稳定 性 分析
戴跃 华 ,李正 良 ,梁 蔚
50 3 ; 16 5
厚 约 为 1 m。 5
收 稿 日期 :2 1 0 0 2— 3—1 :修 回 日期 :2 1 0 0 9 0 2— 4— 5
3 )隧洞开 挖 、衬砌 支护及 路基 回填 的模拟 在 A S S程序 中 ,隧洞 的开 挖 、喷砼 支护及 衬 砌 NY 采 用单 元 的“ ” 死 ” 能进行 模拟 ,即通 过将 隧 洞 生 、“ 功
龙游石窟3号洞窟顶板裂缝发育机理及加固支护研究
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20/28(3) 0565 09高丙丽,张海祥,杨志法.2020.龙游石窟3号洞窟顶板裂缝发育机理及加固支护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8(3):565-573.doi:10.13544/j.cnki.jeg.2019-258GaoBingli,ZhangHaixiang,YangZhifa.2020.CrackdevelopmentmechanismandreinforcementsupportoftherockroofofNo.3caverninLongyouGrottoes[J].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28(3):565-573.doi:10.13544/j.cnki.jeg.2019-258龙游石窟3号洞窟顶板裂缝发育机理及加固支护研究高丙丽① 张海祥① 杨志法②(①西安科技大学,西安710054,中国)(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摘 要 龙游石窟3号洞顶板裂缝发育迅速,为控制裂缝的进一步发育,本文采用因素调查、力学计算、监测分析的方法,对顶板裂缝的发育机理及规律开展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在多因素交互影响下发育加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围岩的断裂韧度较低;在已支护区范围内裂缝的发育得到缓解,未支护区范围裂缝发育速度加快;已支护区范围外的顶板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原有的支护和监测措施已显不足。
针对裂缝发育区本文提出了一套支顶式加固方案,并采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对洞室和支护结构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最后提出了智能化监测方案,对支护结构和洞室进行监测,以使支护结构更好地发挥作用。
支护方案和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为古地下洞室的长期稳定提供保障。
关键词 古地下洞室;顶板裂缝;机理分析;支顶式加固;监测中图分类号:TD3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44/j.cnki.jeg.2019-258CRACKDEVELOPMENTMECHANISMANDREINFORCEMENTSUPPORTOFTHEROCKROOFOFNO 3CAVERNINLONGYOUGROTTOESGAOBingli① ZHANGHaixiang① YANGZhifa②(①Xi 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 an710054,China)(②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 InordertoslowdownthedevelopmentofcracksintherockroofofNo.3caverninLongyouGrottoes,thispaperadoptsthemethodoftheinvestigationoffactorsandthemechanicalcalculationandanalysisofthecracksdevelopmentmechanism.Thepaperanalyzesthevariationlawoftherockroofbymonitoringdate.Theresultsshowthat:(1)Thefactorscausingcracksoftherockroofarecomplicated,andmainlyareduetothelowfracturetoughnessofthesurroundingrockofmainlysandstone.(2)Thecracksintheunsupportedareaareintensifieddevelopedandtheunevensettlementofroofincreasesgradually.Accordingtothedeformationlaw,thispaperdesignsasupportingschemeandvisualizesthesupportingstructureby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Thispaperfurtherproposesanintelligentmonitoringprogramforthesupportedcaverns.Thesupportschemesandintelligentmonitoringprogramcanplayanimportantroleinthelong termprotectionoftherockcaverns.Keywords Ancientundergroundrockcavern;Roofcracks;Mechanismanalysis;Supportingreinforcement;Monitoring 收稿日期:2019-06-25;修回日期:2019-11-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号:41672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号:5127839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资助号:16JK1489).Thisresearchis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GrantNos.41672321,51278397)andShaanxiEducationDepartmentSpecialScientificResearchProject(GrantNo.16JK1489).第一作者简介:高丙丽(1980-),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 mail:gbl8001@126.com0 引 言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城北3km处的凤凰山南麓,在方圆0 38km2范围内规律地分布着24个古洞室,洞室面积从1000~3000m2不等。
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 的初步研究冰
潘斌杰鲁红权蔡琼霞张林平童小宝 浙江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浙江省龙游县的龙游石窟约开挖于2000多年前,龙游石窟埋置深、跨度大,千年来保持稳定。近期 观察其柱子和顶板之间出现了弧形裂缝,对洞室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Ansys对3号洞结构的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解释了弧形裂缝出现的原因,并给出在二次重力加载下位移会出现线性增加,这将会对结构稳 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还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一些目前正在进行的对龙游石窟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龙游石窟;稳定性;弧形裂缝;有限元分析
5.29~6,3
些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如中科院杨志法领导的课题组对龙
游石窟的结构和地质进行了广泛研究m31。 如今,这一地下宏伟建筑群正在被诸如风化等环境因 素的改变造成的各种侵蚀破坏,部分洞窒出现裂缝、岩柱 裂隙等灾害,因此保护龙游石窟的任务非常紧迫。龙游石 窟洞室群以在凤凰山发现的24个独立洞室为主,有专家分 析1—5拌洞后发现,由于洞室处于地表附近,且开挖年代久 远,受风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岩体拉裂,裂缝发育并且 不断扩张,围岩稳定性降低,洞窟安全隐患日趋严重。这 些裂缝的出现,说明洞室的稳定程度在降低,尤其是岩柱 和顶板上裂缝的发育大大影响了洞室的稳定。因各种因素 的作用,许多石柱已出现大量风化或应力裂缝,其岩体强 度也显著降低。一旦裂缝发展贯通石柱发生整体破坏,势 必破坏石窟洞顶的稳定,造成洞顶坍塌。但由于对洞体的
表1 岩石类型 密度/(kg/m3)
2300
l,均属弱酸性。由此可见,龙游石窟的保护存在
不利的条件。保护这一不可移动的文物任重道远。
3
围岩力学参数 龙游石窟的岩性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
《岩土力学》2009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57篇,收录率100%)
26 —2 7 59 54
2 7 5 5— 2 8 50 2 8 —2 8 5 1 57 2 8 5 8— 2 9 54 2 9 5 5— 2 9 58 2 9 —2 0 5 9 64 2 0 —2 O 6 5 6 8 2 0 —2 5 6 9 — 61 2 6 22 61 — 6 2 22 —22 6 3 68 22 —23 6 9 62
曲线拟 合法 对路基 小变 形情形 适用性研 究
高 千 ,王 靖 ,杨志法 ,等 黄庆享 ,张
尹光 志 ,岳
2 1 —2 2 73—7 1
2 2 7 2— 2 2 7 6 2 2 —23 7 7—7 2
2 3 —23 7 3 7 6 23—24 7 7 7 0
沛 ,董爱菊
顺 ,钟 焘 ,等
张 虎元 ,冯 蕾 ,吴军荣 ,等 飞 ,等 王星运 ,陈善 雄 ,余
爆炸挤 淤筑 堤沉 降的 V rus预 测 e l h t 生石 灰处 理高含水 率疏 浚淤泥 的含水 率变 化规律 研究 桩 基负摩擦 力 的下拉荷 载与 时间关 系研究 试 验模 型位移场 中 的几种光 学测量 方法 比较 极限状态 及变 形量控 制下 自平衡试 桩承 载力分 析 钙质石 灰岩 中桩基轴 向承载 特性 的有 限元分析 洞桩法 大断 面群洞 交叉隧 道初 衬数值模 拟 锚杆对 围岩 的加 固效果和 动载 响应 的数值 分析 隧道 衬砌 空洞探地 雷达 图谱正 演模拟 研究
深厚覆 盖层坝 基防渗 墙深 度研究
2 7 —28 6 9 6 5
28 —29 6 6 6 0 29 —29 6 1—6 6
清 ,陈剑 平
王 义锋 ,章
黄 广龙 ,惠
三维结构体稳定问题的一种解法
三维结构体稳定问题的一种解法
刘志斌;刘亮
【期刊名称】《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16)001
【摘要】介绍了岩石边坡工程中三维结构体稳定问题的一种矢量分析方法,并编制了该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做了实例计算。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刘志斌;刘亮
【作者单位】露天开采与岩土工程研究所;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4.7
【相关文献】
1.随机有限元法在钢结构体系稳定问题中的应用 [J], 曲良;侯建茹;杨顺存
2.三维粘性流体内流问题的边界元研究中求解奇异积分的一种新的数值解法 [J], 余流;王铁成;等
3.不同钢结构体系的稳定问题分析思路探讨 [J], 王佩林;李博;赵迎九
4.一种求三维弹性力学基本解析解的特征方程解法 [J], 傅向荣;袁明武;岑松;田歌
5.三维涡流场的一种迭代解法 [J], 林鹤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洞室群稳定性与优化的并行进化神经网络有限元方法研究――第一部分:理论模型
确定网络结构搜索空间
B
Ⅰ
随机产生一组初始结构 神经网络初始化
确定工程方案优
化的搜索空间,
Ⅱ
参数初始化
分配任务并行求解适应值
P1,P2,…,Pm_1
...
P1,P2,…,Pm_N
接收返回值赋给每个个体给每个个体 并行模型
下一代 结构群体
复制、变异和杂交
Ng≤Ngen ?
N
Y 并行进化神经网络模型
获得最优结构,训练此网络
(1) 由遗传算法随机产生一组初始可行方案, 每一组方案对应一个神经网络的隐含层结构,同 时,设定进化参数 Np,Nbit,Psize,Ngen,Iseed,Cr 和 Jr,分别表示待搜索参数个数、每个待搜索参数
的二进制表示位数、群体规模、最大进化代数、随 机数种子、两点逆转变异率以及突变变异率。
(2) 对这一组结构的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设 置,分成 N 组,每组分别有 m_1,m_2,…,m_N 个网络结构。每组的网络结构个体表示为 P1,P2,
搜索最小预测误差学习步数 Nsteps Step=Nsteps,再次学习 获得最优网络联结权值
产生一组初 始可行方案
Np=0,igen=0, 方案编码
评价个 体适应值
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
神经网络预测关 键点最大位移及 破损区体积大小
译码产生新个体,Np=Np+1
Y
Np≤Psize
N 最佳个体保留
产生下一代群体
但是,用神经网络代替有限元和用遗传算法代 替常规的优化算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 神经网络模拟程度的好坏是以网络训练学习的好坏 决定的,而网络的学习性能与连接权、网络结构和 学习规则都有很大关系,因此,神经网络本身需要 优化以使其预测性能达到最好;而遗传算法优化的 求解效率与种群数大小和进化代数有关,对于简单 的问题,较小的种群和进化代数就可以很快搜索到 全局最优值,但对于复杂的问题,如大型洞室群的 置换优化问题,没有一定数量的群体规模、足够的 进化代数将难以得到全局最优值。因此,从当前地 下洞室群的复杂性和大规模的要求出发,需要加快 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提高稳定性,除了对传统遗 传算法进行改进外,重要的是需要应用并行算法增 加搜索规模和速度。
龙游石窟3 #洞东区洞顶围岩稳定分析及加固措施
1工程概 况
龙 游 石 窟 位 于浙 江 省龙 游 县 城 北 3 m k 处的凤凰 山南麓 ,在 0 3k .8 i 区域内分布 n 着大 大/ / 24 个洞 窟 ,洞 室的 合理 布 JJ ,,
局 、精湛 的雕琢 工 艺和岩 石 力学 的充分 利用堪 称人 类壮 举 ,具 有极 高的 考古 和 旅 游价 值 。 3 洞处于 2 “ 与 5 洞之 间,洞室面积 ” 769I ,平 面上 呈 向东 和 向北 伸 出的 n “ ” 形 。东 区 毗 邻 2 洞 , 隔 墙 厚 约 2. 0 , 面积 为 : 南北 向 宽 1 0 ,东 西 向 m 4. m 长 1 .m,该 区洞顶重叠一 J ,小洞南 52 -/N , 北 向宽 6 ,东 西 向长 1 m ,重 叠 区 域 顶 m 0 板岩体厚度 0 3 .m,重叠面积 6 m . ~12 0 。 由于东 区洞 顶岩 体 裂缝 发 育 ,并 已 产 生掉块 ,塌顶 的可 能性 日趋严 重 ,并 已封 闭隔 离 ,禁止 游客 进入 该 区 。为保 证 洞 室 围 岩 稳 定 , 应 及 时 进 行 洞 室 加 固
因此在 洞顶 重叠 区域 ,造 成 岩体 所受应 力集 中 程 度 相 应 增 高 , 也 是 造 成 洞 顶 岩 体的 失稳变 形破坏 的主 要 因素 。 同时 , 因 围岩 表 部 形 成低 应 力带 , 岩体 松弛 ,又造 成 了岩 体 内部地 下水 向 该 区 汇集 ,地 下 水对 岩 体 浸泡 、软 化 、 溶 蚀 ,导 致 裂 隙 扩 张 ,岩 体 结 合 力 降 低 ,加 速 了岩 体 的 变形 破 坏 。 随着岩体的 自然风化、人类活动环境 的改变 及地下水 的作用 ,洞顶岩体变形加 剧 ,裂隙不断扩展 、延长 ,且 出现新的裂 隙。裂隙的切割 ,致使洞顶岩体完整性越 来越 差 , 由 完整 结 构 渐 变 成 孤 立 岩 块 的 碎 裂结构 ,同时 , 体的力学性能逐渐变差 。 岩 在重 力作用下产生掉块 ,最终导致洞顶塌 陷穿 顶 、洞 室 破 坏 。
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的云冈石窟稳定分析与安全评估
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的云冈石窟稳定分析与安全评估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的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由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以及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原因,云冈石窟的保护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云冈石窟的安全稳定,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精细有限元模型(FEM)是一种先进的工程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的结构体系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在云冈石窟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评估中,利用FEM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石窟在各种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和破坏形式,从而为石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的云冈石窟稳定性分析与安全评估方法,通过对石窟结构的精细化建模,揭示其内部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
结合实际工况,对石窟在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游客活动等因素作用下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为石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理论意义:通过建立精细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拓展了石窟稳定性分析与安全评估领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同时,对于其他类似文化遗产的结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实践意义: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云冈石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石窟的安全性能,减少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此外,还可以为其他文化遗产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1. 云冈石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
它始建于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共有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西域、印度等地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云冈石窟的建筑技艺和雕刻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浮雕、圆雕和高浮雕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节理网络有限元法在地下洞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中图 分 类 号 :U 5 (7 ) T 4 7 2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5 9 9 4 (0 20 — 0 6 0 0 5 — 3 2 2 1 )6 0 1— 3
p o i e n e fci e a d r t n la ay i wa o te sa i t v l ain a d s p o t e in o lc y rc s e . r vd sa f t n ai a n lss y t h tb l y e au t n u p r d sg fbo k o k ma s s e v o i o
体 的变 形 破 坏 特 征 和锚 杆 对 岩 体 的锚 固作 用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节 理 网 络有 限元 分 析 计 算 模 型 与 实 际 岩 体 结 构 高 度一 致 ,对 于 一 些 常 见 的 不稳 定地 质体 的支 护 计 算 结 果 也 较 为 合 理 ,为 裂 隙 岩体 的稳 定 性 评 价 和 支 护 结 构 设 计 提 供 了 一
3C lg f c n eN vl nvrt o n i eig Wu a 3 0 3 H biC ia . oeeo i c, aa U i sy f g er , hn4 0 3 , u e, h ) l Se e i E n n n
Ab t a t T e d f r t n a d fi r h r ce sis a d t e s p o t g efc so n h rb l r td e y J it d F n t sr c : h e  ̄ i mai n al e c a a tr tc n h u p ri f t fa c o ot a e su id b on e i i o u i n e s e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岩溶区桩基础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地底 中的临 空 面 ,解决 好该 问题 对 岩溶 区施 工有 重
要 意义 。
基于地质勘察报告和理论假设 ,本岩溶区域临 空面问题主要影响因素有 :岩体上覆土层厚度、上 覆 土层 力学 特性 、结 构 面特性 、桩基 的集 合特性 和 布 局参 数 、地下 流质 特性 等 。 结合 工程 实 际,模 型 简 化 主要 基 于 以下 几 点 】 : ① 岩体存在 的细小裂隙、节理 、空穴决定 其为非连续介质 ,但岩洞整体巨大 ,忽略非均匀连
系数 的 增大 而增 大、 随临 空 面倾 角的增 大 而减 小、 随结构 面倾 角的增 大而减 小、 随桩径 的增
大 而增 大。
关键词 : 岩溶区; 桩基础 ; 稳定性 ; 有限元 中 图分类 号 : U 4 1 6 . 1 文献标 识码 : A
为 第 四系松 散沉 积土 。现 场取样 检测结 果显 示 ,溶 洞 临空 面岩体 在灰 岩 构造 中 ,该 岩体化 学上 可分 为
性 问题 研 究还 较少 。 .
1 岩 溶 区桩 基 础 稳 定 性 分 析 模 型研
究
1 . 1 工点地 质情 况描 述
型; ②上覆土层在建模 时认为是各 向同性连续均匀
介质,作为均布载荷施加在计算模型边界 ; ③ 因溶 洞 分布密 度 小 ,规 模 不 大 ,忽 略 构造 应 力 场 作用 ; ④ 略去考 虑桩 与上 覆 土层 、岩体之 间 的侧 向摩 擦 作 用; ⑤不考虑桩身的强度及刚度破坏情况。 基于上述分析 ,建立如图 1 所示模型。为使模
用A B A Q U S软件对地质工程参数、桩基础 自身参数 等进行分析 ,探 究了各 因素与溶洞临界 厚度 、临界嵌 固力之 间 的规 律 。分析 结 果认 为 :溶 洞 的 临界 厚 度 随地 质 强度 值 的 增 大 而减 小、随溶洞高度增加而增加 、当高度保持 不变时随溶洞宽度增加而减少;临界嵌 固力随摩擦
龙游石窟1~3号洞室稳定性分析及安全通道路线的选择
龙游石窟1~3号洞室稳定性分析及安全通道路线的选择高千;王靖;杨志法;张路青;祝介旺;郑舰;傅燕【期刊名称】《岩土力学》【年(卷),期】2009()9【摘要】龙游石窟是一个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但龙游石窟正面临着风化速度加快,围岩变形破坏越来越严重等问题。
在洞室群内部设置安全通道的方法是保证旅游安全和实现洞室群长期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
为制定设计安全通道的合理方案,对洞室群分布区的变形破坏现象进行了现场地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洞室群洞口区域、顶板、公共边墙和岩柱的变形破坏特征。
并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对安全通道所经过区域的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在计算过程中,利用网格单元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安全通道的不同设计方案,初步确定了龙游地下洞室群1~3号洞室安全通道的设计路线。
【总页数】9页(P2713-2721)【关键词】龙游石窟;稳定性;安全系数;安全通道【作者】高千;王靖;杨志法;张路青;祝介旺;郑舰;傅燕【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96657部队;浙江省龙游县风景旅游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相关文献】1.龙游石窟砂岩的水稳定性研究 [J], 李黎;谷本亲伯2.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J], 潘斌杰;鲁红权;蔡琼霞;张林平;童小宝3.龙游石窟洞室围岩长达8a的风化速度及风化时限研究 [J], 李丽慧;刘建立;傅燕;杨志法;张中俭4.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J], 潘斌杰; 鲁红权; 蔡琼霞; 张林平; 童小宝5.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1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 [J], 廖小辉;王雅南;刘浩;王婷静;方建平;孙亚丽;傅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下洞室群三维有限元分析中若干问题探讨
地下洞室群三维有限元分析中若干问题探讨
王冰笛;杨柯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8)002
【摘要】概述了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超大规模的、模拟开挖过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及分析中的一些全新的处理方法.据此,对地下洞室群三维非线性FEM分析中若干具有共性的问题提出了看法、讨论与建议,包括:在地应力主方向与洞室轴线不平行时,地下洞室群进行三维非线性分析不可替代性;地应力场的获得与校核对得出合理计算结果的重要意义:有限元建模中数值误差与理论简化相适应,以保证计算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开挖步骤的模拟对非线性分析中发现破坏位置和破坏时间必要性等.此外,对部分计算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总页数】7页(P42-48)
【作者】王冰笛;杨柯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4;TV731.6
【相关文献】
1.三维地质建模在亚碧罗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J], 曾宏
2.三维地形条件下油气集输管网整体优化若干问题探讨 [J], 潘峰;陈双庆
3.三维激光切割加工中若干问题探讨 [J], 郭澄若;村井融
4.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J], 童伟;欧勇;骆超;贲能慧;李启升
5.三维GIS中建筑物的若干问题探讨 [J], 谭仁春;江文萍;杜清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游石窟3号洞第3-2号岩柱的监测与开裂机理分析
龙游石窟3号洞第3-2号岩柱的监测与开裂机理分析傅燕;田世艳【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09(17)6【摘要】龙游石窟1-5号洞室群几百年来一直处于水下,1992年首次被抽干水用于开发旅游.由于抽水前后环境的强烈改变,以及洞内干湿交替明显,所以洞室围岩风化和破坏都十分严重.其中,本文所讨论的3号洞第3-2号岩柱就是已发生严重开裂,并亟待加固.为对该岩柱的加固提供科学依据,需准确把握变形破坏发展情况和据此研究它的变形破坏机理.为此,作者采用JSYCB-73系列电感式测缝仪和钢尺等手段对岩柱开裂的宽度和长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所取得的大量数据和地质条件,对该岩柱的开裂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来加固邻区的混凝土喷层的重力部分转移到该岩柱上,从而增加了荷载;(2)由于洞内渗水严重、干湿交替、温差变化较大等使风化作用加大.结果,导致该岩柱的强度降低.(3)该岩柱强度的降低和所施加荷载的增加等两个因素最终导致了岩柱被压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并考虑文物保护和旅游的需要,提出了治水、地表卸荷、岩柱加锚、加箍等加固措施.加固后的监测数据表明,开裂已不再发展,岩柱已处于稳定.【总页数】6页(P823-828)【作者】傅燕;田世艳【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石窟研究所,龙游,324400;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相关文献】1.龙游石窟1号洞破坏成因及加固对策研究 [J], 祝介旺;常中华;刘恩聪;张路青;杨志法2.关于龙游石窟4号洞4-2号岩柱长期抗剪强度反分析问题的讨论 [J], 杨志法;李丽慧;张路青;高丙丽;曾钱帮;陆民;郑舰3.龙游石窟3#洞东区洞顶围岩稳定分析及加固措施 [J], 赵立新;肖成忠4.龙游石窟3号洞窟顶板裂缝发育机理及加固支护研究 [J], 高丙丽;张海祥;杨志法5.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1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 [J], 廖小辉;王雅南;刘浩;王婷静;方建平;孙亚丽;傅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浙江省龙游县的龙游石窟约开挖于2000多年前,龙游石窟埋置深、跨度大,千年来保持稳定。
近期观察其柱子和顶板之间出现了弧形裂缝,对洞室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Ansys对3号洞结构的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解释了弧形裂缝出现的原因,并给出在二次重力加载下位移会出现线性增加,这将会对结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还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一些目前正在进行的对龙游石窟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龙游石窟;稳定性;弧形裂缝;有限元分析
1 引言
龙游石窟是人工开凿而成的大型岩石古地下工程洞室群,不仅规模巨大,构造奇特,而且结构科学合理,洞内结构和围岩有别于其他自然石窟和现代地下工程结构。
石窟群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城北3km处的凤凰山南麓,在0.38km2 区域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4个洞窟,各洞室互不联通。
为了旅游的方便,现已经开通5个洞室。
单个洞室内部空间大,在地表留有出口,洞内分布有具有独特结构的岩柱,岩壁呈现一定倾斜,顶板倾斜度10°~40°,岩壁和顶板上均有雕刻均匀的修饰性刻痕。
相关的科学研究分析这些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如中科院杨志法领导的课题组对龙游石窟的结构和地质进行了广泛研究[1-3]。
如今,这一地下宏伟建筑群正在被诸如风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造成的各种侵蚀破坏,部分洞室出现裂缝、岩柱裂隙等灾害,因此保护龙游石窟的任务非常紧迫。
龙游石窟洞室群以在凤凰山发现的24个独立洞室为主,有专家分析1~5#洞后发现,由于洞室处于地表附近,且开挖年代久远,受风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岩体拉裂,裂缝发育并且不断扩张,围岩稳定性降低,洞窟安全隐患日趋严重。
这些裂缝的出现,说明洞室的稳定程度在降低,尤其是岩柱和顶板上裂缝的发育大大影响了洞室的稳定。
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许多石柱已出现大量风化或应力裂缝,其岩体强度也显著降低。
一旦裂缝发展贯通石柱发生整体破坏,势必破坏石窟洞顶的稳定,造成洞顶坍塌。
但由于对洞体的破坏模式调研缺乏整体的规划,并且现如今没有专业研究人员对龙游石窟的破坏程度进行细致有效的分析,其结构和围岩稳定性的研究还没有得到系统和可靠的结论。
数值模拟研究石窟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即可以反演石窟结构的合理性,也为后续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提供支持。
2 水文地质条件[1]
经过实地调查,龙游石窟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简单,凤凰山不高,因此这里汇水量小,岩体完整,渗水不多,总体而言,石窟分布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龙游石窟分布群地下水受当地降水量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洞室所在的山体顶部就有地表水的存在,这些水会通过洞顶的裂缝流入洞室内。
据研究,凤凰山古洞室群分布区雨水PH小于5.0属强酸性水;而江水及洞室内的积水pH值为
5.29~
6.31,均属弱酸性。
由此可见,龙游石窟的保护存在不利的条件。
保护这一不可移动的文物任重道远。
3 围岩力学参数
龙游石窟的岩性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砂岩、泥岩。
石窟洞室的围岩主要是泥质粉砂岩。
地层结构面不发育,岩体致密,完整性良好,在岩体结构分类上,该岩体属于块状和完整性结构。
经过现场试验取样,进行室内岩石三轴试验,得出如下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表1)。
4 3号洞窟概况
龙游石窟自发现到开发以来,原有的地应力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围岩也发生卸荷松弛拉张变形。
围岩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
本文研究的是弧形裂缝的形成及发展的情况。
笔者以3号洞窟为例。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3号洞窟中,柱子和斜顶的接触位置,有明显的弧形裂缝,而且弧形裂缝环绕着柱子分布。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根据相关历史记录[7]发现,弧形裂缝沿着柱子发展,3号洞2号柱子上方的顶板裂缝有明显的扩展。
笔者大胆推测,弧形裂缝将会继续沿着柱子发展,并且会形成一个环形裂缝,将会对石窟洞室整体的稳定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 三维计算模型的建立
因龙游石窟各个洞室的分布和结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未考虑节理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柱子和顶板裂缝的弧形裂缝。
本文仅取3号洞为例分析围岩的稳定性通过Ansys划分网格(图1),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6 计算结果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这上述模型进行Z轴荷载的施压,通过两次重力加压,即分别施加地应力9.8(图2、图3)和19.6(图4、图5),出现以下的位移云图。
(1)Z向的位移云图会发展成环状,位移值越靠近中心位移的值会逐渐增大,到石窟中间处显示的最大,跟本文的假设会出现弧形裂缝并发展成环状这个假设相吻合,说明假想准确。
(2)Z向的柱子位移云图靠近洞口的柱子位移值为最大,表面所承受的拉应力为最大,所以极有可能是靠近洞口的柱子会先发生破坏。
(3)通过柱子的等效应力强度图可知,中间柱子所承受的应力带有不均匀性,所以岩柱破坏的部位可能会带有局部和不规则性。
(4)Z方向的位移在双倍重力加速度的加载下,位移呈线性增加。
从结果应力重分布图可以看出,柱子的周围形成了一圈的塑性区,和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原因就是此类裂缝在顶板长期的受拉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虽然现在弧形裂缝还没有形成环形,但是在长期的顶板拉应力的作用下,势必会有形成环形的趋势,这势必对龙游石窟洞室的稳定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龙游石窟未开发之前,是一直处于水中,开发后,由于水被抽干,石窟整体暴露于空气当中,风化对洞室围岩的影响不容忽视。
风化只会加剧裂缝的发展。
除此之外,游客的参观,也是一个活荷载。
虽然起的作用比较小,但是结构的稳定性还要考虑旅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7 龙游石窟采取的加固措施
面对顶板的此类裂缝宜采取注浆的方式,以缓减裂缝的发展,这种方法在石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采取检测技术,对裂缝的发展定时收集数据,这样可以及时地掌握裂缝的一个发展的路径和趋势。
采用支顶加固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柱子的承受压力,也可以将顶板支起,把力分到支护结构上。
目前,石窟的保护上还运用了锚喷技术,透光封盖法及地表減载和防渗技术等。
8 结论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古文化遇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保护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
经过现场工程地质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由于顶板的受拉应力,致使柱子和顶板的部位产生了弧形裂缝,不管是从历史角度,现场监测,还是数值模拟来看,裂缝应该会处在一个继续发展的阶段。
为了缓减裂缝的发展,目前龙游石窟采取注浆的方式来保护。
借助现代先进的有限元技术,分析古地下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为地下工程的保护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另外,龙游石窟还存在着多种的变形和破坏,需要引起注意,重视对龙游石窟的保护,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志法,岳中琦,李丽慧.龙游石窟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学技术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6-67.
[2] 祝介旺,常中华,傅燕,等.龙游石窟1号洞破坏成因及加固对策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3730-3736.
[3] 李丽慧,杨志法,岳中琦.洞室结构对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长期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