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与营养

透析与营养
透析与营养

血液透析与营养

1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发生率约占1/3,导致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且经常处于慢性炎症、疲劳、创伤难以愈合中。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过分的饮食限制使得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或不均衡;透析不充分,尿毒症毒素以及药物使用、精神抑郁等因素刺激使得胃排空延迟或时常腹泻,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营养物质丢失增加在透析排毒、除水的同时,一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VitB12等也可同时被透出。如血液透析5小时将丢失6-8g氨基酸,若有消化道出血存在,其100ml 全血相当于14~17g蛋白质。

蛋白质分解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加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均可引起患者蛋白质分解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与厌食、感染、代谢紊乱、透析中营养物质的丢失等有关,也与透析膜的不相容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进食量不足,达不到机体的最低需要量。临床上透析者营养不良时会发生诸多不良后果,如抵抗力下降,常合并细菌感染,甚至霉菌或结核感染,且感染后不宜控制;还有体力下降,患者常感疲乏,工作精力下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上易产生自卑及精神上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失去生活乐趣。营养状况好者可正常透析数十年,而营养状况差者,其尿毒症合并症和死亡率均增加,病人寿命明显缩短。因此,患者在做好充分透析的同时,要掌握好有关的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和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取,以防治营养不良的发生。

对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者,应尽可能寻找并纠正导致营养不良的可逆因素,治疗伴发病,强调早期透析和充分透析,并给予营养补充,包括口服和非肠道两种补充法。

经口补充口服必需氨基酸是最简便易行、且最符合生理的方法,透析患者每天要补充15~20g的必需氨基酸;其次要优质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等合理、平衡膳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利用和减少分解代谢。

(2)非肠道补充适用于不能很好进食或胃肠吸收不好,而营养状况差的透析患者或高分解状态透析患者。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高糖,并加用适当的电解质及维生素,补充左旋肉碱,使每日提供给机体的总热量在100~140kj/kg.d之间,以保证机体供能,避免出现负氮平衡。

透析患者饮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营养状况的好坏,因此,透析患者要掌握有关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及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取。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蛋白质的摄取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而血液透析后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g/kg.d,其中50%为高生物价蛋白,其每次血透前的BUN应达26.8mmol/L,体重保持在理想水平。对腹膜透析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1.5g/kg.d,血BUN应达28.6mmol/L。总能量的摄入包括蛋白质、脂肪及糖,一般透析患者热量摄入应为96.3~11.3 kj/kg.d。其中糖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量的55%~60%,且以复杂的糖类为主(如纤维、多糖等);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超过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

水、钠摄入正常人每天钠摄入约为2~6 g,透析病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残肾功能,每日尿量超过1升,可轻度限水(<2L/d),限钠(<3~4g/d),并同时应用利尿剂;无尿血透患者应限水(<1L/d),限钠(<2g/d),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低于5%干体重。腹透患者水分能持续清除,若超滤较好,应限水(<2L/d),限钠(<3~4g/d)。若超滤欠佳,则限水限钠同无尿的血透患者。

钾钙磷的摄入肾功能衰竭时由于排钾、排磷及V itD转化功能受限或消失,故血透患者应低钾、低磷、高钙饮食,并适当补充有活性的VitD;腹透患者因腹透液中不含钾,往往引起低血钾症,一旦发生要及时补钾。

维生素的摄入透析可丢失水溶性维生素,故Ronco等提出所有透析患者必须补充叶酸及B 族维生素,饮食中要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减少贫血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尽管透析患者的饮食限制较多,但仍应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经济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加以调整,尽量做到个体化。过分的饮食限制反而导致营养不良。饮食调查应在透析开始后3~6个月进行一次,而对饮食限制的依从性应每月调查。

2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疗法还应注意的问题

(1)水:血透患者水的摄入量应加以控制。每日总进液量应为尿量加500毫升,500毫升是由皮肤和呼吸道蒸散出去。这里所讲的进液量,不仅指水、饮料、也包括食物和药物中的水分。以下介绍食物中的大致含水量:

90%—100%含水量的食物:如水、饮料、牛奶、汤、液体调味品。

75%含水量的食物:如熟莱、土豆泥、凝乳、牛奶麦片粥。

50%含水量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熟土豆、稠的牛奶麦片粥。

25%含水量的食物:如炸土豆,稍加烘烤的面食。

含水量无或微量的食物:如无汤的肉、鱼、蛋、干酪、黄油、蜂蜜、饼干。

(2)蛋白质:人体有8种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这些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故称为必需氨基酸。其它12种氨基酸体内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我们将食物含蛋白质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为高生物价蛋白质,又称优质蛋白质,能提供最完全的量和比例适当的必需氨基酸谱,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产生代谢废物少。这类食物有蛋清、牛奶、牛肉、家禽、猪肉、鱼等;另一类为低生物价蛋白质,又称非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较少,如米、面、水果、豆类、蔬菜中的植物蛋白质。血透患者选择蛋白质食物时,要求2/3以上为含必需氨基酸多的高生物价蛋白质。这些优质蛋白质比植物蛋白质利用率高,产生尿素少,而且美味可口。

(3)钾:血透患者要减少钾的摄入。含钾高的食物较多,但通过烹调的方法可以去钾。如:①土豆:切成小块,用水浸泡1日,要不断更换水,这种方法可减少钾的含量1/2—2/3。②蔬菜:切碎放入水中煮熟,弃水食菜,可减少钾1

/2—2/3。③水果:加糖水煮后弃水,食果肉,可减少钾1/2。④罐头食品中的水果、蔬菜含量低,但不能食用其汁。⑤超低温冷藏食品比新鲜食品含量少1/3。

(4)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控。有高血压、钠和水潴留者,应避免含盐食品,如加盐调味品,酱菜、腌制食品(咸菜、咸蛋、咸肉、咸鱼)、罐头食品等。

(5)磷:每100克食物中磷的含量在100毫克的有米饭、面条、面包、牛奶、酸奶、鱼饼、鱼丸、干贝、田鸡肉;磷含量在100—200毫克的食物有豆类及豆制品、鱼贝类、乌贼、章鱼、螃蟹、咸肉。磷含量在200—300毫克的食物有蚕豆、鸡蛋、沙丁鱼、青色、金枪鱼、大马哈鱼、比目鱼、虾、鸡肉、火腿、香肠、核桃。磷含量在300—400毫克的食物有鳝鱼、海胆、(猪、牛、鸡)肝、花生。磷含量在400毫克以上的食物有精制干酪、脱脂奶粉、鱼干、海带等。血透患者应选择含磷量低的食物。

3 血液透析患者如何补充营养

膳食治疗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基础,血液透析可增加营养物质的丢失,故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不同于非透析治疗患者,应按以下要求补充营养:

(1)蛋白质需要量:因血透治疗常有氨基酸和少量蛋白质的丢失,所以膳食原则应当放宽,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可升到1.O—1.2克/公斤体重。这个营养标准对于维持稳定状态的血透患者是合理的,但对于缓解透析前营养不良及透析后出现感染、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等情况时,就显得不够了,还需额外补充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素。

(2)热量和需要量:热量摄入充足,机体才能有效地利用摄入的蛋白质和保持充足的营养素储存。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坐位时通常每日需总热量约138.07—146.44千焦耳/公斤体重。

(3)限制服固醇的摄入:血透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但是限制胆固醇应有选择,因为许多含胆固醇的食物也是含优质蛋白质的主要食物,如肉、蛋等。患者可选食蛋清,既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又能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食鱼肉或禽类的白肉比红肉好。

透析患者由于进食不足,代谢改变和维生素经透析液丢失,如不及时补充,将会导致维生素的缺乏。如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A等。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疗法还应注意的问题

(1)水:血透患者水的摄入量应加以控制。每日总进液量应为尿量加500毫升,500毫升是由皮肤和呼吸道蒸散出去。这里所讲的进液量,不仅指水、饮料、也包括食物和药物中的水分。以下介绍食物中的大致含水量:

90%—100%含水量的食物:如水、饮料、牛奶、汤、液体调味品。

75%含水量的食物:如熟莱、土豆泥、凝乳、牛奶麦片粥。

50%含水量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熟土豆、稠的牛奶麦片粥。

25%含水量的食物:如炸土豆,稍加烘烤的面食。

含水量无或微量的食物:如无汤的肉、鱼、蛋、干酪、黄油、蜂蜜、饼干。

(2)蛋白质:人体有8种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这些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故称为必需氨基酸。其它12种氨基酸体内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我们将食物含蛋白质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为高生物价蛋白质,又称优质蛋白质,能提供最完全的量和比例适当的必需氨基酸谱,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产生代谢废物少。这类食物有蛋清、牛奶、牛肉、家禽、猪肉、鱼等;另一类为低生物价蛋白质,又称非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较少,如米、面、水果、豆类、蔬菜中的植物蛋白质。血透患者选择蛋白质食物时,要求2/3以上为含必需氨基酸多的高生物价蛋白质。这些优质蛋白质比植物蛋白质利用率高,产生尿素少,而且美味可口。

(3)钾:血透患者要减少钾的摄入。含钾高的食物较多,但通过烹调的方法可以去钾。如:

①土豆:切成小块,用水浸泡1日,要不断更换水,这种方法可减少钾的含量1/2—2/3。②蔬菜:切碎放入水中煮熟,弃水食菜,可减少钾1/2—2/3。③水果:加糖水煮后弃水,食果肉,可减少钾1/2。④罐头食品中的水果、蔬菜含量低,但不能食用其汁。⑤超低温冷藏食品比新鲜食品含量少1/3。

(4)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控。有高血压、钠和水潴留者,应避免含盐食品,如加盐调味品,酱菜、腌制食品(咸菜、咸蛋、咸肉、咸鱼)、罐头食品等。

(5)磷:每100克食物中磷的含量在100毫克的有米饭、面条、面包、牛奶、酸奶、鱼饼、鱼丸、干贝、田鸡肉;磷含量在100—200毫克的食物有豆类及豆制品、鱼贝类、乌贼、章鱼、螃蟹、咸肉。磷含量在200—300毫克的食物有蚕豆、鸡蛋、沙丁鱼、青色、金枪鱼、大马哈鱼、比目鱼、虾、鸡肉、火腿、香肠、核桃。磷含量在300—400毫克的食物有鳝鱼、海胆、(猪、牛、鸡)肝、花生。磷含吭?00毫克以上的食物有精制干酪、脱脂奶粉、鱼干、海带等。血透患者应选择含磷量低的食物。

4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分析

【摘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营养物质摄入不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障碍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可从听取病人陈述、观察病人外观、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检测病人营养情况。针

对病人具体情况,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关键词】血液透析营养饮食控制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依赖透析延续生命,但是血透病人营养不良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研究表明,大约33%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轻度乃至中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导致病人抵抗力下降,易致感染、创伤难以愈合,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检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确定饮食中各种营养成份的适宜摄入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

1、营养物质摄入减少:由于患者自身病症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影响,许多患者出现食欲不佳。偏食、对某些营养物质过敏而摄入减少,许多患者出现营养结构不良。

2、营养物质丢失过多:病人恶心、呕吐或腹泻,易致营养物质丢失。血透患者每次血透平均丢失氨基酸6g,并发感染、肿瘤和肝病也会降低蛋白质合成,增加分解而使营养物质丢失过多。

3、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障碍:患者早期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即有下降,后期则白蛋白和球蛋白成比例下降。另外,大概有50%的尿毒症患者存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糖耐量低下、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摄取糖能力降低。CRF时,50%以上的患者可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透析治疗后发生率可达60%以上。

4、患者酶代谢异常、内分泌异常、尿毒症毒素也会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率。

二、病人营养状况检查

1、了解病人情况:认真评价病人的体重,仔细检查有无外周水肿。最好在透析后测量无水肿状态的体重。

因为血液透析病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必须与血液透析相适应,所以需要了解饮食情况、食欲改变、消化情况、排便习惯、喜爱食物、食物过敏史。??

2、病人外观:病人是否消瘦、恶液质,并注意其头发、眼睛、皮肤及牙齿。检查有无唇裂、舌炎、皮下脂肪消失、肌肉体积减小、水肿等情况。

3、人体测量:测量病人身高及体重,后者与理想体重比较,若在58%以下则为营养不良。还应测量病人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并注意皮肤、头发及粘膜情况。

4、实验室检查:检查血糖、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血中维生素C及A的水平,Na+、K+、Ca++、淋巴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5、氮代谢及平衡:尿素氮出现率及尿素产生率。

6、热量消耗:基本能量消耗。

7、热量需要:活动、发热、感染、手术、创伤所需的热量。

三、饮食指导要点

1、摄入适量的热卡。一般成年患者至少需要8400KJ/d的热量,这是维持其生命新陈代谢,防止分解亢进,利于疾病康复的必要热量。特别是高龄患者和并发感染疾病患者,如果热量供应不足,不但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而且会并发多种疾病,严重者造成死亡;但也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摄取过多的热能,又会引起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血透患者最适宜的热量供应应为125-145KJ/(kg·d)。

2、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血液透析开始后蛋白质的需要量会大大增加,因为透析过程中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有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造成负氮平衡。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应比保守疗法患者摄取更多的蛋白质。蛋白摄入量以1.2g/(kg·d) 为宜。同时,必须注意蛋白质的优质化,如瘦肉、蛋清、牛奶、鱼等动物蛋白,营养价值高,吸收利用好。

3、维持水平衡。大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肾脏水分排泄障碍,若进水过

多,会导致机体体液量增加,引起水肿、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因此,应严格控制水的摄入,维持水平衡是预防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环节。原则上每天进水量=尿量+透析超滤水量/透析间隔天数+500ml。或透析间期饮水量不超过体重4%-5%为宜。

4、限制钠的摄入:因为钠能潴留水分,盐多产生口渴感,增加饮水量。所以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限盐比限水更重要。因此,要避免食用含盐或钠过多的食物。

5、限制钾的摄入:降低食物中的钾含量,可通过浸泡、煮沸、超低温冷藏等方法除去食物中的钾。

6、控制磷的摄入:当肾衰时,肾脏排泄磷障碍,导致高磷血症。由于高磷血症导致低钙血症,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而出现肾性骨营养不良。

要注意加强对患者心理指导。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而使食欲降低,甚至厌食;而愉快的心理状态则会促进食欲,保证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中,应注意不可忽视患者心理指导,促使患者精神愉快,提高对饮食疗法的依从性。

【疾病营养】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疾病营养】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中国临床营养(lcyycc)作者简介 叶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 博士,主治医生,国家一级营养师全国首届临床营养师培训班学员。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肾内专业。2004年起于同济医院肾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熟悉各种常见及疑难肾脏疾病诊治以及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曾到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肾脏病理系做访问学者。2013年进入临床营养科,擅长肾脏疾病的营养管理与治疗,体重管理及各种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以及危重症的营养支持干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导读: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营养支持治疗对于保障血透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血透患者的营养治疗往往存在两个不同极端的错误。 一方面,多见于那些年轻的开始透析的患者,随着透析的进行,体内毒素被清除,消化道症状及食欲明显改善,饮食不加节制又缺乏专业指导。虽然血液透析治疗是模拟肾脏的生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但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一般一周2-3次,

无法像正常肾脏那样24小时持续工作。因此不适当的饮食 往往容易出现高钾、高磷、高尿酸血症、酸中毒、水及尿毒症毒素潴留等,从而导致心血管并发症、残肾功能丢失甚至威胁生命。另一方面,对于多数透析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其原因主要包括:因为尿毒症症状、食欲改变、社会经济心理等原因引起营养物质摄入降低;疾病及透析所导致的高分解代谢;透析所引起的营养物质丢失。PEM往往加快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因此,应该重视透析患者营养问题,合理营养从而改善和维持残余肾脏功能,保持患者正常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透析耐受性,降低医疗成本。 首先血透患者应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营养状况分析,包括膳食调查、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的分析。综合其现有治疗方案及其家庭社会活动情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发生原因。从而优化透析方案改善消化道症状,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所导致的食欲障碍,给予合理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01 血液透析患者总能量需要量在各指南有所不同。 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患者30Kcal/kg/d,对于老 年人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的患者25Kcal/kg/d可能比较适宜。如果患者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20%,可适当减少或增加

透析与营养

血液透析与营养 1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发生率约占1/3,导致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且经常处于慢性炎症、疲劳、创伤难以愈合中。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过分的饮食限制使得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或不均衡;透析不充分,尿毒症毒素以及药物使用、精神抑郁等因素刺激使得胃排空延迟或时常腹泻,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营养物质丢失增加在透析排毒、除水的同时,一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VitB12等也可同时被透出。如血液透析5小时将丢失6-8g氨基酸,若有消化道出血存在,其100ml 全血相当于14~17g蛋白质。 蛋白质分解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加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均可引起患者蛋白质分解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与厌食、感染、代谢紊乱、透析中营养物质的丢失等有关,也与透析膜的不相容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进食量不足,达不到机体的最低需要量。临床上透析者营养不良时会发生诸多不良后果,如抵抗力下降,常合并细菌感染,甚至霉菌或结核感染,且感染后不宜控制;还有体力下降,患者常感疲乏,工作精力下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上易产生自卑及精神上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失去生活乐趣。营养状况好者可正常透析数十年,而营养状况差者,其尿毒症合并症和死亡率均增加,病人寿命明显缩短。因此,患者在做好充分透析的同时,要掌握好有关的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和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取,以防治营养不良的发生。 对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者,应尽可能寻找并纠正导致营养不良的可逆因素,治疗伴发病,强调早期透析和充分透析,并给予营养补充,包括口服和非肠道两种补充法。 经口补充口服必需氨基酸是最简便易行、且最符合生理的方法,透析患者每天要补充15~20g的必需氨基酸;其次要优质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等合理、平衡膳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利用和减少分解代谢。 (2)非肠道补充适用于不能很好进食或胃肠吸收不好,而营养状况差的透析患者或高分解状态透析患者。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高糖,并加用适当的电解质及维生素,补充左旋肉碱,使每日提供给机体的总热量在100~140kj/kg.d之间,以保证机体供能,避免出现负氮平衡。 透析患者饮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营养状况的好坏,因此,透析患者要掌握有关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及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取。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蛋白质的摄取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而血液透析后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g/kg.d,其中50%为高生物价蛋白,其每次血透前的BUN应达26.8mmol/L,体重保持在理想水平。对腹膜透析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1.5g/kg.d,血BUN应达28.6mmol/L。总能量的摄入包括蛋白质、脂肪及糖,一般透析患者热量摄入应为96.3~11.3 kj/kg.d。其中糖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量的55%~60%,且以复杂的糖类为主(如纤维、多糖等);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超过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 水、钠摄入正常人每天钠摄入约为2~6 g,透析病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残肾功能,每日尿量超过1升,可轻度限水(<2L/d),限钠(<3~4g/d),并同时应用利尿剂;无尿血透患者应限水(<1L/d),限钠(<2g/d),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低于5%干体重。腹透患者水分能持续清除,若超滤较好,应限水(<2L/d),限钠(<3~4g/d)。若超滤欠佳,则限水限钠同无尿的血透患者。

透析患者饮食原则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原则 营养不良的危害: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发生率约占1/3,导致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且经常处于慢性炎症、疲劳、创伤难以愈合中。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过分的饮食限制使得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或不 均衡;透析不充分,尿毒症毒素以及药物使用、精神抑郁等因素刺激使得胃排空延迟或时常腹泻,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2、营养物质丢失增加在透析排毒、除水的同时,一些小分子的营 养物质如氨基酸、VitB12等也可同时被透出。如血液透析5小时将 丢失6-8g氨基酸,若有消化道出血存在,其100ml全血相当于14~17g 蛋白质。 3、蛋白质分解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胰岛 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加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均可引起患者蛋白质分解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饮食原则: 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饮食疗法是血透病人提高存活率的关键,要 严格按饮食疗法的要求进行进食。告知病人增强营养和提高机体抵抗

力,要多食优质蛋白,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注意补充维生素,以满足机体修复的需要,限制钠、钾和磷的摄人。 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丢失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丢失,同时伴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丢失,很容易造成电解质的紊乱;另外由于体内毒素作用引起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营养摄入不足等诸多因素,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要及时补充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及足够热量的饮食。蛋白质摄入量1.2克/(公斤·日),每周透析3次者蛋白质可增至1.5克/(公斤·日),其中优质蛋白占50%~70%,多食瘦肉、蛋、牛奶、鱼等。总热量35千卡/(公斤·日),控制水、钠摄入量,使得两次透析期间体重不超过1.6±0.4公斤。忌高钾、高磷食物,如桔子、香蕉、葡萄、白菜、萝卜、坚果类食物等。减少食物中含磷的方法有两种:适用低蛋白食物和对食物进行焯水加工,有报道说,经过这种方法处理过的食物中的磷的含量可以减少约50%,同时应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如蛋黄、猪肝、各种豆类、花生、开心果、杏仁、瓜子、奶粉、乳酪、巧克力等,碳酸钙等磷结合剂,在饮食中适量服用,与饮食相结合,如碳酸钙粉可加在素汤中混合用。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避免进食过甜或油腻食物,培养患者良的生活习惯

CKD透析患者的营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袁伟杰 写在课前的话 本课件系统介绍了CKD透析营养状况现状、CKD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与危害、CKD营养不良的评估以及CKD透析患者临床营养管理,内容紧密结合学科前沿进展,引用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生动丰富,有助于学员对CKD透析患者临床营养管理实践的掌握。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的指标有哪些? 一、概述 (一) CKD 透析现状 终末期肾脏疾病全球大约涉及到 230 多个国家 63 亿人群,其中有 122 个国家可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透析治疗,但仍有 110 多个国家约 5 亿人口没有透析患者的资料记录。 我国慢性肾脏疾病并不少见,估计约为 8 千万到 1.3 亿人口,但透析患者的比例非常低,资料统计仅有 10 万左右的人群可以接受透析治疗,而我国每年新增终末期肾脏疾病 10 万。 因此,透析治疗远远不能够满足日益增多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 下图为 1999~2000 年我国透析患者增长情况。

我国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透析前约有 60%~86% 的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比例在腹膜透析占8% ,见下图。 (二)营养不良 1. 概念 蛋白 - 能量营养不良( PEM ):指蛋白摄入减少、饮食蛋白质量低下、疾病状态下营养需求增加和营养丢失所导致的体内蛋白和能量不足等,因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而产生的异常病理生理现象。 2. 指标 (1)血清白蛋白下降;

(2)血清转铁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下降; (3)人体测量学和双能 X 线吸收测量学评价机体的蛋白质和营养储备降低。 CKD患者营养不良可进一步损害残余肾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营养不良与慢性肾脏疾病 (一) CKD 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 (1)食物摄入严重不足; (2)高分解代谢:慢性炎症状态; (3)营养物质丢失:蛋白尿和透析; (4)失血:胃肠出血、抽血、透析; (5)尿毒症内分泌紊乱: IGF-1 抵抗、高胰高血糖素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二) CKD 进展过程中营养素的自发摄入量 不同肾小球滤过率状态之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营养不良程度不同 ,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发生营 养不良的风险会增加。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全网发布:2011-06-23 22:00 发表者:郭兆安2124人已访问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发生率约占1/3,导致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且经常处于慢性炎症、疲劳、创伤难以愈合中。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过分的饮食限制使得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或不均衡;透析不充分,尿毒症毒素以及药物使用、精神抑郁等因素刺激使得胃排空延迟或时常腹泻,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营养物质丢失增加在透析排毒、除水的同时,一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VitB12等也可同时被透出。如血液透析5小时将丢失6-8g氨基酸,若有消化道出血存在,其100ml全血相当于14~17g蛋白质。 蛋白质分解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加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均可引起患者蛋白质分解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与厌食、感染、代谢紊乱、透析中营养物质的丢失等有关,也与透析膜的不相容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进食量不足,达不到机体的最低需要量。临床上透析者营养不良时会发生诸多不良后果,如抵抗力下降,常合并细菌感染,甚至霉菌或结核感染,且感染后不宜控制;还有体力下降,患者常感疲乏,工作精力下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上易产生自卑及精神上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失去生活乐趣。营养状况好者可正常透析数十年,而营养状况差者,其尿毒症合并症和死亡率均增加,病人寿命明显缩短。因此,患者在做好充分透析的同时,要掌握好有关的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和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取,以防治营养不良的发生。 对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者,应尽可能寻找并纠正导致营养不良的可逆因素,治疗伴发病,强调早期透析和充分透析,并给予营养补充,包括口服和非肠道两种补充法。 经口补充口服必需氨基酸是最简便易行、且最符合生理的方法,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