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好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令你难忘的事?……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关于朋友间的事。

相信大家学过之后,会对“朋友”有更深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她是谁的朋友?她是谁?我是谁?生2: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3:课题为什么叫《她是我的朋友》?……二、初读课文(生自由读书)师:大家读得真认真呀!生字都能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词。

师:先来看第一组。

谁来读?(生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答)那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来看看它们的含义。

(出示课件)(一生读)(齐读词)出示第二组:师:你有什么发现?是的,在输血,血管…….等词中读xue。

而在单用和口语用语中就读xie,比如:师:谁来读一下?一生读,齐读大家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字音都读准了。

2、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读懂了吗?(生自由谈)随机板书。

三、研读课文1、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读一遍课文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小姑娘为什么需要输血?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生:……出示句子。

生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师:是呀,小姑娘伤得很重,如果不立即抢救,就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去。

看来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

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说明这一点?学生异口同声:迫在眉睫。

师:谁能说说“迫在眉睫”的意思?师:是呀!如果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一定会死去。

谁能把这种紧迫的感觉通过读表达出来?2、同学们,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当医生问谁愿意献血时,阮恒是怎样做的呢?生:“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课件出示文字)师:谁来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生1:我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

生2:我体会到阮恒心里很犹豫,但最终还是勇敢地举起了手。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生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牛与鹅的形象,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简单的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牛和鹅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4. 内容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牛和鹅的形象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感受。

6.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牛和鹅,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并能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牛和鹅。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牛和鹅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牛和鹅的图片或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课文导入:利用图片或模型,介绍牛和鹅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4. 内容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牛和鹅的形象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感受。

6.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牛和鹅,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板书设计1. 《牛和鹅》2. 正文: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牛和鹅的特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词汇。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牛和鹅,并写出自己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感受。

2.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牛和鹅的海报,展示他们对牛和鹅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指生简介作者张继楼。

3.师导语: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作品《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组内互相检查伙伴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写字指导1.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些字要提醒伙伴注意?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书写“墨、爽、蘑、菇”,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拾蘑菇)2.指名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事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学习课文《牛和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出课文主题。

新课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巩固练习1. 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18 童年水墨画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扑腾打碎葫芦蘑菇2.默读水墨染色杂乱拨水拔草浪花粮食3.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第二课时1.[ C]2.(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山溪人钓竿红蜻蜓鱼儿(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同步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làng huāhú lu qīng shuǎng sōng zhēn mó gudòu()shàn()zuàn()斗扇钻dǒu ()shān()zuān()七、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浪”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五画是()。

2.“染“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五画是()。

八、阅读重点段落。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这个自然段共有()句话?本段写的是()。

2.说说诗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

九、课外阅读雨窗外,已经下起了雨。

可是,妈妈,你不要阻拦我呀,我要到雨中去。

我戴上草帽。

我跑到雨里。

我变成一把伞。

伞在风雨里飞着,给没带伞的行人遮雨。

当雨停了,我就又飞走了,飞进雨后翠绿的树林里。

妈妈,也许你不见了女儿,你很着急,你怕我淋湿了雨。

你跑到街上,问雨后的风,问天上的虹,问每个行人:我的女儿,她在哪里?你来到林中,问小鸟,问花朵,问叶子上滴落的雨滴:我的女儿,她在哪里?它们都说:那可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呀,她又在和我们捉迷藏吧,谁知道她会藏到哪儿呢!雨后。

林中。

蘑菇洒了一地。

它们最喜欢在雨后游戏。

妈妈,当你伸手刚要采下那个最白,最胖的蘑菇时,忽然,它变了,变成了你的女儿,她眨巴着眼睛,笑眯眯地望着你——妈妈,我又回来了!你看,我仍戴着草帽呀,草帽上还挂着彩色的雨滴。

2019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备课教案

2019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备课教案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教后
反思
科目: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三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审稿人
教学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科目: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三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通过描绘童年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如“水墨画”、“童年”等。

2. 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3. 描述童年的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童年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文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4.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写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共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共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难点: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

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3、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初步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圈出生字和词语。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我:阮恒指点“恒”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

(3)检查词语:医院消息确认输血迫在眉睫血型是否掩盖啜泣拳头竭力制止轻柔周围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A、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5~11)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2、交流:A、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

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

4、朗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4)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形标出关键的词语。

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溪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融入诗歌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歌曲《童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如果让你们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描述一下对童年的理解,你们觉得最合适的语句是什么呢? (板书:童年) 生: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谣,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生:童年是一首诗歌,里面记录了我们成长的快乐。

生: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回忆那快乐的点点滴滴。

师:在你们的心里,童年如此美好。

看得出来,你们的心里藏着的是对童年满满的眷念。

有一位诗人跟我们一样对童年生活充满了喜爱利怀允,在他看来,童年就是一幅幅水墨画。

补充板书:童年的水墨画,指导学生书空生字“墨”,提醒他们注意“墨”字中间的四点机宽,同时读题并简要交流对于“水墨画”的认知。

教师适时简单补充相关内容(水墨画指幼用水墨所作之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

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面的代表。

也称国画,中国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播放诗歌所描述的画面内容,让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适时小结:孩子们,图画上的孩子们生活得开心快乐吗?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边听边注意诗歌中生字词的朗读。

3、学生自主借助拼音检查自己是否读准了生字和句子。

4、自主朗读检查:(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染绿、钓竿、碎了”等,引导学生带拼音自主拼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起”宁的后鼻音,三拼音节,同时注意“举”读第一声。

(3)去拼音再读生字,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适时进行拼读强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词语解析: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童年情感。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难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3. 词语解析: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4.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童年情感。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3. 词语解析: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4.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3、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童年的水墨画)(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读通顺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读生字。

mòrǎn ɡān téng suìbōlànɡhúshuǎnɡmóɡū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前鼻音“竿”,后鼻音“腾浪”等。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2)读词语。

水墨画染绿浪花溅起清爽打碎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注意读准:前鼻音“溅”,后鼻音“爽”。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

(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5、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

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1.认识本单元的3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透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在阅读中拓展想象,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18.童年的水墨画…………………………………………………………… 2~3课时19.剃头大师………………………………………………………………… 2~3课时20.肥皂泡…………………………………………………………………… 2~3课时21*.我不能失信……………………………………………………………… 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文中的同龄人进行心与心的体验和交流。

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师: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书+课文原文及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书+课文原文及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课文原文18.童年的水墨画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

林中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童年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4. 教学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4. 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1. 童年生活场景2. 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3.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3. 课下搜集关于童年的诗歌、故事等,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新人教版)《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新三下第18课)

部编版(新人教版)《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新三下第18课)

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墨、染、碎”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0个生字,会读写“水墨画、染绿、钓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3.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境,感受儿童可爱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欢乐美好,体会儿童在大自然间的天真快乐的心境。

【教学重点】1.会认“墨、染、碎”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0个生字,会读写“水墨画、染绿、钓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诗,充满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画,溢满了五彩斑斓;童年如歌,萦绕着欢快悠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儿童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图画。

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打开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快乐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和后鼻音“腾、浪”。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竿、蘑、菇、葫”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墨”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腾、碎、爽、溅”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拨、浪”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黑土地,上下立,变成水,能写字。

(谜底:墨)对比识字示例:竿(竹竿)—干(干净)—杆(笔杆)拨(拨动)—拔(拔牙)—泼(活泼)浪(波浪)—狼(狼皮)—狠(凶狠)(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第18课《童年的⽔墨画》精品教案18.《童年的⽔墨画》教学设计教学⽬标:指导学⽣按⼀定的⽅法欣赏⼉童诗,激发学⽣阅读⼉童诗的兴趣,并能进⾏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美、画⾯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墨画》的纸张,让学⽣⾃⼰预习,并进⾏⼀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童⽂学家的《童年的⽔墨画》。

⼆、交流摘录笔记,感知⼤意1、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个表⽰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1、从学⽣摘录的词句⼊⼿,引导品味⼀节诗的语⾔美,画⾯美,并进⾏朗读。

2、提炼欣赏⽅法。

3、学⽣⾃⼰按⽅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活的⼀些⽚断,再⼩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童诗。

第18课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什么?2、怎样理解“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这句话的意思?原⽂:洗澡我是⼀个顽⽪的星孩⼦,爱在银河⾥洗澡。

⼀天,妈妈不在家,我叫上三个⼩伙伴。

偷偷摸摸去洗澡,妈妈知道赶来了。

妈妈追、我们逃。

⼀脚滑出银河外,妈妈伸⼿抓不住。

赶紧也跳下,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参考答案: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星孩⼦偷偷洗澡,被妈妈发现,在红旗上安了家。

2、星妈妈带着四个星孩⼦看见了红旗在天空中飘扬,就落到了红旗上,变成了五星红旗。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想像⼀下,诗⼈可能和孩⼦谈什么内容?原⽂:风筝⾦波春天,在我敞开的窗⼦上,挂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在春风⾥飘动、飘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宇宙的另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宙的奥秘。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读写。

3. 能用完整的句子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地球家园。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宇宙的另一边》,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3.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宇宙的想象和看法。

4. 观看相关视频,拓展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 掌握生字词,正确地读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难点1. 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PPT、相关视频、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宇宙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学习: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想象和看法。

4. 观看视频:观看宇宙相关视频,拓展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宇宙的另一边2. 课文主旨:探索宇宙的奥秘3. 生字词:展示生字词卡片,标注重点词语。

作业设计1. 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写一篇关于宇宙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想象和看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确保他们能正确地读写。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难点:
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3、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圈出生字和词语。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我:阮恒指点“恒”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

(3)检查词语:
医院消息确认输血迫在眉睫血型是否掩盖啜泣拳头竭力制止轻柔周围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A、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5~11)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2、交流:
A、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

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

4、朗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4)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形标出关键的词语。

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B、输血迫在眉睫。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A、“迫”的部首是(),再查()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小姑娘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C、指导朗读。

4、小结
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

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

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A、出示生字词。

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
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

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

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

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

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

〔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