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范文之金属材料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NH2-MIL-53(Al)晶体形貌和尺寸的调控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NH2-MIL-53(Al)晶体形貌和尺寸的调控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NH2-MIL-53(Al)晶体形貌和尺寸的调控及应用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吸附、催化、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NH2-MIL-53(Al)是一种典型的MOFs材料,由于具有大孔径、高表面积和可控的骨架孔径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气体分离、储能设备、药物传递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发
挥其应用价值,在材料合成和形貌控制方面,均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

二、研究内容及计划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热合成方法,探究NH2-MIL-53(Al)晶体形貌和尺
寸的调控及其在催化和吸附领域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NH2-MIL-53(Al)晶体形貌和尺寸的调控
通过调控合成条件和添加剂,在水热合成反应中控制NH2-MIL-
53(Al)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实现NH2-MIL-53(Al)的晶体形貌和尺寸调控。

2. NH2-MIL-53(Al)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将所合成的NH2-MIL-53(Al)用作催化剂,研究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催
化作用,并比较不同形貌和尺寸的NH2-MIL-53(Al)的催化效果差异。

3. NH2-MIL-53(Al)在吸附领域的应用
利用所合成的NH2-MIL-53(Al)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其在分离、去除
污染物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形貌和尺寸的NH2-MIL-53(Al)的
吸附性能差异。

本研究计划于2022年开始,预计在3年内完成上述研究内容。

材料工程的开题报告范文(精编版)

材料工程的开题报告范文(精编版)

材料工程的开题报告范文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对现在的建筑行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题目:高聚物对水泥抗蚀性能的影响1、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一种新型化学建材正悄悄的却又以飞快的速度在中国建筑界得到应用和发展,这就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通常按其化学构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聚合物为基、水泥作为填充料组合成的,最常见的如目前大量应用于工程防水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另一类是以水泥为基,以聚合物单体或数种聚合物对水泥进行改性而组合成的材料,如各种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及各种聚合物水泥砂浆等[1]。

原则上讲,聚合物水泥是聚合物改性水泥,它保持了水泥水化物的一系列优点,并用聚合物的优点弥补了水泥制品的不足。

因此,聚合物水泥显示出了较大的抗压、抗冲击、抗穿刺能力及耐磨性,优良的抗渗性、抗腐蚀性及抗老化性,适当的弹性模量,而不需要刻意追求高的断裂延伸率[2]。

1923 年克莱森(Cresson)首次申请了有关聚合物硬化水泥体系的专利。

他把天然橡胶乳液作为填料加入道路路面建筑材料中。

1924年,Lefebure申请了用天然橡胶乳液使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凝土改性的专利,第一次提出了用聚合物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的概念。

从此,拉开了混凝土中添加聚合物的历史性序幕。

1932年,Band第一个提出了利用人造橡胶改性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凝土,也获得了专利。

20世纪40 年代,人们先后尝试了用合成聚合物乳胶改性,以及把聚乙烯乙酸酯也用于改性的方法。

50年代,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尝试开始受到各国材料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获得了很多项研究成果,许多成果在工程上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0-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用液态和固态的聚合物,诸如聚合物单体、树脂、聚合物乳胶粉等对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凝土进行改性。

80年代,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混凝土改性进行了研究,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这一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研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材料范文之材料硕士开题报告

材料范文之材料硕士开题报告

材料硕士开题报告【篇一:材料专业——开题报告】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医用mg-li-ca合金组织与腐蚀性能研究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金属材料07-2班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130233 指导教师曾荣昌填表时间: 2011年04月 10 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篇二:材料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物理班级:材物041 学号:2004011234 学生姓名:张红岩指导教师:王琦论文题目:高聚物对水泥抗蚀性能的影响年月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物理姓名张红岩学号2004011234 论文题目:高聚物对水泥抗蚀性能的影响一、开题报告内容:(本页可另加页)1234【篇三:硕士开题报告写法】怎样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一、开题报告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

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国家对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硕士学位人员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先进合金材料应用及进展开题报告

先进合金材料应用及进展开题报告

先进合金材料应用及进展开题报告1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学号:专专业:金属材料工程论文题目:先进合金材料的应用及进展指导教师:马兴法(教授) 2022 年 3 月 15 日2 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开展趋势铂具有较高的熔点,以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对多种强酸、强碱、熔融氧化物、玻璃及硅酸盐熔体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

由于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条件下,纯铂和铂合金的晶粒会出现严重的长大现象形成竹节状晶粒,从而影响其高温强度和力学性能稳定性。

铂基材料由最初的纯铂开展到现在的氧化物弥散强化型铂基材料,其中历了数十年的研究和开展。

1966 年 Johnson Matthey 公司创造了以碳化物 TiC 作为弥散相弥散强化纯铂以及铂铑合金,到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Johnson Matthey 公司陆续推出了 ZGSP(Zirconia Grain Stabilized Platinum,ZGS)、ZGSPt-10%Rh、ZGSPt-5%Rh 等强化铂材料。

几乎同一时期美国 Engelhard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 Y2O3 强化的 ODS Pt(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ODS)ODSPt-10%Rh,ODS Pt-5%Au等产品。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功研制出了ZrO2 强化铂和铂铑合金。

由于上述弥散强化铂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延展性不好,导致焊接性能差,xx 年德国 Heraeus 研制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锆钇复合氧化物强化的 Pt-Rh DPH(Dispersion Hardened Platinum or Platinum Alloys,DPH),最近几年更是推出了性能更好的 Pt-10%RhDPHhs、Pt-10%Rh DPH-A。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弥散强化铂基材料得到了很大的开展,包括英国的Johnson Matthey 公司,德国的 Heraeus、Schott Glass,日中贵金属公司,美国 Owens-Corning Fiberglass Corporation、Engelhard, Supermetals 等公司都对弥散强化铂基材料的研究做了大奉献。

材料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材料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材料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该课题的可行性,以下是的材料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3Cr13钢,是一种常用的马氏体不锈钢,3Cr13钢为我国应用较多的不锈钢之一。

通过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可充分发挥该钢的内在潜力,改善性能,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耐蚀性。

近年来,该钢的热处理工艺取得明显进展,但目前应用较为先进的等离子外表技术进展外表改性研究较少,国内外也鲜有报道。

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利用等离子对3Cr13钢进展氮化处理。

对其工艺、组织、构造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进展研究。

通过控制渗氮温度、渗氮时间以及渗氮时氮气与氢气流量比等工艺参数来改变外表层的组织构造和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XRD、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试样进展显微组织、相组织、硬度以及耐腐蚀性等方面进展表征测试,因为含碳量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作刃具、喷嘴、阀座、阀门/水压机阀等不同类型的钢的渗氮报道,国内外已有报道出现。

Li 等研究了42CrMo 钢采用直流脉冲等离子体渗氮和活化屏渗氮二者的区别,说明活化屏渗氮处理可以防止边缘效应,防止了离子的直接溅射,在试样外表沉积了细小尺寸的γ′-Fe4N 和ε-Fe2~3N 的微小颗粒,但活化屏渗氮在相构造和一些性能方面(硬度、腐蚀性能)与传统的离子渗氮并无明显的区别。

谢飞等研究在 510 C 时进展离子渗氮处理对 1Cr18Ni9Ti 奥氏体不锈钢的构造和性能的影响时,检测到钢中 Cr 元素与 N 元素反响生成化合物 CrN,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现象,韧性降低,表层生成了γ′、ε 和 CrN 等相,这与氮气和氢气所占比例有关。

不锈钢的耐磨性与外表化合物相有关。

其耐蚀性下降比较严重,虽然外表产生很高的硬度1.渗氮前的热处理采用箱式电阻炉,对试验进展固溶处理。

金属材料调研报告

金属材料调研报告

金属材料调研报告第一篇:金属材料调研报告(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属材料作为一种常用而重要的材料,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种类及其应用领域进行调研与总结,以期对金属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历程金属材料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应用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金属材料逐渐演化,从最早的铜、铁、金等单质金属开始,逐渐发展出各种合金,如各种钢、铝合金、镁合金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种类及特点根据其原子结构以及性质的不同,金属材料可以分为几类,如下:1. 单质金属单质金属是指由一个单独的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如铜、铁、铝等。

这类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韧性。

2.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通过合金化可以获得更优异的性能。

例如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铬、镍等元素的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金属材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使得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和能源领域。

2. 强度和韧性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因此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和建筑领域。

3.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可以被冷、热加工成各种形状,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4. 耐腐蚀性一些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

三、应用领域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建筑和土木工程金属材料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例如钢结构、铝合金门窗等,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不同的建筑要求。

2. 交通运输金属材料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无论是汽车、船舶还是飞机,都离不开金属材料的支持。

金属材料开题报告范文

金属材料开题报告范文

金属材料开题报告范文金属材料开题报告范文金属材料和社会、经济以及各种科学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强大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和金属材料的获得和研发都密不可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工业发展已经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然而金属的替代品也在不断研发出,金属材料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前景需要有明确的认识.本文针对此进行精了简要的叙述和分析.一、前言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信息和材料供应.而材料供应根据其特殊的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金属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材料.从古代打铁工艺、金子、银子等的制作和推广,金属材料都占据着人们的生活.金属材料根据其特点具有韧度高、硬度强度大等特点,而且金属材料容易获得,且不少金属制作简易.随着现代金属工艺的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的发展壮大,金属材料在机械制作、国防领域、工业、农业、电子信息等行业,都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二、金属材料当前发展现状(一)钢铁材料发展现状钢铁是整个国民紧急发展的基础,各种大楼的兴建、各种器材的使用、汽车等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工业的发展.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锈钢工艺的不断提升,钢铁工业的发展,应当以不锈钢工艺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不锈钢是在常温或者其他特殊条件下,利用钢铁内部的特点能够生成钢材不生锈的情况,但当前不锈钢的发展工艺依然成本过高,可以推测不久的常来,不锈钢的工艺能取得更快的发展.此外,钢铁材料的发展也带动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能源工业等都出现更多的需求.这些需求带动着更多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当前较为流行的钢铁工艺为超纯净钢生产工艺.随着钢铁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发展.钢铁材料也从大体积生产逐渐转化成为小钢铁、微钢铁工艺的生产和开发.为了实现上述的钢铁材料的需求,钢铁材料工艺可以预见将会采用更多新兴工艺方式来发展,例如:铁水预处理、全自动转炉吹炼、二次精炼、保护浇注和无缺陷连铸等重大新工艺技术等.总而言之,高性能、高精度连轧工艺技术轧钢工艺的发展就是围绕着整个“三高”的技术发展.1.高性能:通过采用控轧控冷(又称形变热机械处理)工艺,控制钢材的组织结构,提高钢材的性能,特别是强度、韧性指标;2.高精度:除了精确控制轧材的尺寸精度外,进一步减小长型材的椭圆度和提高板材的板形控制精度及表面质量;3.高效率:包括进一步提高连轧机的轧制速度和轧机作业率,大幅度提高连轧机组的生产效率.(二)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现状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指有色金属材料,即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而随着近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巨大的发展,有限金属材料已经从高能耗逐渐发展到性能高、精度高、能耗低的发展方向.我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已经从多年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研发的品种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整体实力的工业体系.而随着电信、电力、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壮大,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无论从有色金属的强度、硬度、韧度、刚度、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指标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有色金属发展应当会遵循发展微型化、颗粒化、以及机械合金化、表面处理技术等方向进行更快的发展.从有色金属的化学属性可以知道,大量的有色金属很容易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氧化现象、和污染的空气、电化学等作用下发生破坏或者损耗,此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为金属材料的腐蚀.要降低有色金属的腐蚀程度,保证金属材料的稳定和安全,防护金属材料在特殊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等,有色金属的抗腐蚀性,将会成为研究人们的重点与核心.同时由于有色金属在其发展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递性.因此通讯、电子行业当中,有色金属应当成为电子电力工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开题报告范文]下载文档润稿写作咨询。

无铅镁锑黄铜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铅镁锑黄铜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铅镁锑黄铜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无铅合金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广泛应用于锌、铝、镁等合金的有害元素主要为铅和锑,而锑对人体无害,但在环境中会对生态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将锑所占的比重进行优化,控制锑含量,制备“无铅镁锑黄铜”,是工业界和研究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目前,无铅镁锑黄铜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1. 添加其他元素:比如添加铋、铜、铁等元素来代替铅和锑,达到降低含量的效果。

2. 改变原有成分的配比:通过对黄铜材料配比进行优化调整,降低铅和锑的含量,同时保证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制备出一种合适的无铅镁锑黄铜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热处理效果、耐腐蚀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通过优化配比控制锑含量,制备出满足要求的无铅镁锑黄铜材料。

2. 通过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

3. 对材料进行热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 研究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评估其在一定环境下的耐蚀能力。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材料制备:按照给定的配比进行原料混合、熔炼、浇铸制备样品。

2. 材料性能测试:对样品进行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等基本力学性能测试。

3. 热处理工艺: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和条件,对样品进行热处理。

4. 耐腐蚀性能测试:通过针对材料的腐蚀试验,对具体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

五、选题的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能够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 制备出一种优化配比的无铅镁锑黄铜材料,满足环保要求。

2. 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处理效果和耐腐蚀性能,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性能数据支持。

3. 研究方法和结果对无铅铜合金的研究和制备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有助于推进无铅环保型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金属材料与科学 陆福志-开题报告-终

金属材料与科学   陆福志-开题报告-终
(3)制备出硒铜化钾作为活性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并根据数据得出决定其性能好坏的因素。
4.技术关键和问题解决方式
技术关键在于控制好反应的条件,以及正确设定实验步骤,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样品的配置和操作的失误,解决的方式就是根据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严格控制好实验所需的各种条件,配置样品是要严格按照计算好的比例和顺序来进行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尽量避免误差的发生。
⑵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
技术条件:在开展课题前进行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文献查阅,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
实验条件:
仪器:烧杯、量筒、电子天平、胶头滴管、反应釜、Teflon、磁力搅拌器、马弗炉、0.02mm滤纸、真空抽滤设备。
药品:水合肼、硒粉、KOH、NaOH、CuCl2·2H2O、去离子水
三元碱金属铜硫属族化合物存在大量不同的化学式,可以通过它们的晶体结构或电子结构分类。不仅建立在铜元素上,而且还在这些三元硫族元素中呈现出混合价系统。对于铜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单一价态和混合价态两大类,重要的是大多数的混合价化合物比如CsCu4Se3,KCu4Se3,Rb3Cu8Se6和Cs3Cu8Se6展现出如同金属导电、超导或形成电荷波那样有趣的磁性或电学性。相比之下,单一价态化合物半导体如CsCuSe4,RbCuSe4,KCuS,KCuSe,NaCuSe,KCuTe和NaCuTe,这些化合物大多是由铜、碱金属碳酸盐和硫元素在高温度(800-1000℃)下反应制成的。而且,很多研究人员对于其他低温合成方法如复合氢氧媒和溶剂热法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由改良复合氢氧媒介法在较低温度(200℃)下反应生成纳米形态的三元碱金属铜的方式。化学加工方法是合成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的新方式,硒铜化钾纳米线的直径约为200纳米,长度约为30微米。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是以XRD、FE-SEM、TEM和EDS系统表征的,而且研究发现在固态超级电容器中硒铜钾制成的纳米线是石墨电极中的活性物质。超级电容器和电化学电池之间形成的桥是一种能够存储大量并且可控制在一个较高额定功率电荷的新型储能器件,典型的超级电容器通常包括电极、电解质、分离器和电流收集器四个部分,超级电容器的储能主要基于两个路线,通过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物理分离的相反电荷形成的双电层,通常被称为双电层电容器(EDLC),通过快速、可逆的化学反应参与了电荷存储/交付过程,通常命名为氧化还原电容器或赝电电容器,而且电荷的存储方式是完全取决于电极组件的性质。大多是双层电容器是基于碳材料的,而赝电电容器是基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的。然而这部论文中硒铜钾属于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这是一个微导线和部分的赝电电容器。因此有趣的是去探究用双层电容器和赝电电容器协同作用的活性材料去建立一个优秀的超级电容器。

难熔金属高熵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难熔金属高熵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难熔金属高熵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物理学(师范)年级:2010级学号:12010245509姓名:刘永强指导教师:汪燕青邮箱:874322801@开题报告几千年来,合金的发展都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的(一般都超过50%),随着添加各种不同的合金元素而产生不同的合金,以满足所需的性能要求,例如以铝为主的铝合金,以铁为主的钢铁材料,以铜为主的铜合金,以镍为主的高温合金,以钛为主的钛合金等等。

尽管如此,合金系的数量还是很有限的,目前人类已开发使用的合金系共有30余种。

一、难熔金属及高熵合金的定义、基本原理难容金属一般指熔点高于1650℃并有一定储量的金属(钨、钽、钼、铌、铪、铬、钒、锆和钛),也有将熔点高于锆熔点(1852℃)的金属称为难熔金属。

以这些金属为基体,添加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称为难熔金属合金。

制造耐1093℃(2000°F )以上高温的结构材料所使用的难熔金属主要是钨、钼、钽和铌。

在难熔金属合金中钼合金是最早用作结构材料的合金,Mo-0.5Ti-0.1Zr-0.02C 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低温塑性,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铌合金的出现迟于钼合金,但发展很快,已有30余种牌号。

航天工业中使用的主要是中强合金和低强高塑性的铌合金。

高熵合金是1995年台湾学者叶均蔚提出的一个新的合金设计理念[1-3]。

与传统合金设计理念不同的是,高熵合金是由五个主要元素(简称为主元)构成的合金体系,且每个主元的原子百分比应介于5%到35%之间,而原子百分比小于5%的元素则称之为次要元素。

根据传统合金设计观念,合金中的组元数越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倾向也就越大。

然而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出现会恶化合金的性能,如变脆等,同时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复杂,也不利于材料的组织和成分分析。

因此传统合金都是以一种元素为主,添加少量次要元素改进其性质。

但是物极必返,叶均蔚指出,当主元数尽可能的增大后,所带来的高熵效应却可以化繁为简,令合金形成一个或多个简单的固溶相,不仅便于分析,而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低合金钢的焊接及焊缝热处理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一种低合金钢的焊接及焊缝热处理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一种低合金钢的焊接及焊缝热处理工艺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合金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高合金钢相比,低合金钢具有焊接性能好,价格较低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制造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低合金钢的焊接及焊缝热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对人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影响焊接质量,从而影响低合金钢材料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因此,对低合金钢的焊接及焊缝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以提高低合金钢的使用效果和降低制造成本。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某种低合金钢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低合金钢的焊接工艺研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焊接工艺对低合金钢焊接性能的影响,包括焊接温度、焊接速度、焊接电流等因素的研究。

(2)焊缝热处理工艺研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焊缝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钢焊接性能的影响,包括焊缝温度、焊缝时效时间等因素的研究。

(3)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抗拉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从而评价焊接接头的质量。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焊接和焊缝热处理工艺方案,对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焊接工艺研究:利用焊接试验机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焊接工艺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观察焊接熔池形态、化学成分等参数,分析导致焊接质量差异的原因。

(2)焊缝热处理工艺研究:对焊接后的低合金钢进行热处理试验,比较不同焊缝热处理工艺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观察焊缝显微组织和硬度值等参数,分析导致焊缝热处理效果差异的原因。

(3)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比较不同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抗拉强度、弯曲强度等参数的差异,从而评价其质量。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焊接和焊缝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钢焊接质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成果:(1)明确低合金钢的最佳焊接工艺和焊缝热处理工艺,提高低合金钢的焊接质量和焊缝强度。

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和稳定性使其具有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荧光材料中应用的极大潜力。

同时,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和球形外层电子结构使其具有鲜艳的发光色彩,使其成为有机光电材料的理想组分。

而铱与稀土元素的双金属配合物研究也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对铱的发光性质产生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合成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研究其结构组成及发光性质,为有机光电材料的应用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合成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 本研究将选择适合的配体,经过反应、分离、纯化等步骤,合成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以便对其发光性质进行研究。

2. 物质结构和发光性质的表征: 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合成的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发光性质进行研究。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合成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并对其发光性质的研究,探索有机光电材料的新型组成和构造方式,为有机光电材料提供理论支撑和探索新的方向。

同时,预计研究结果将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SCI论文上。

四、研究时间安排:年月- 年月:文献调研和研究设计年月- 年月:合成铱-稀土双金属配合物并进行表征年月- 年月:发光性质研究和数据分析年月- 年月: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五、参考文献:1. Li, F.; Li, H.; Li, H. L.;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right Lutetium-Supported Near-Infrared Fluorophores with Aggregation-Enhance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Imaging in Agarose Gel and Liver Tissu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15587-15598.2. Jing, X.; Shi, L.; Cai, Y.; et al. High Performances of New Blue Phosphorescent Iridium(III) Complexes with Triazole-Based Cyclometalating Ligands.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31, 1901669.3. Liu, X.; Zhang, W.; Gong, X. et al. Chirality control of iridium(III) complexes for efficient circularly polarized phosphorescence. Chemical Science 2018, 9, 6223- 6231.。

钛合金棒线材轧制过程模拟分析的开题报告

钛合金棒线材轧制过程模拟分析的开题报告

钛合金棒线材轧制过程模拟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钛合金是一种高强度、低密度、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的金属
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

钛合金的
加工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

其中,棒线材的制备是
钛合金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其加工成形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极大。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钛合金棒线材轧制过程进行模拟
分析,提高其制备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为钛合金加工领域的发展做
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轧制钛合金棒线材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
1. 建立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构建模型时需要考虑棒线材的材料特性、轧机的结构参数、轧制工艺参数等因素。

2. 模拟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同
时考虑材料力学特性和温度变化等实际情况,得出轧制过程中的应力、
应变、温度等数据。

3. 结果分析:基于模拟得出的数据,分析轧制过程中的变形、应力
分布、热变形、质量变化等因素,探究轧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通过对钛合金棒线材轧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出轧制
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分析结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制备效率,为钛合
金加工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为钛合金加工领域的进一步发
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完整版)不锈钢开题报告

(完整版)不锈钢开题报告

一、课题题目和课题研究现状不锈钢钨极氩弧焊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钢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它可以看作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

钢的产量越高就代表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越高。

不锈钢是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由于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强韧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广泛的应用于宇航、海洋、军工、化工、能源等方面,以及日用家具、建筑装潢、交通车辆的装饰上,在现在的各行各业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使用。

在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发达国家每年消耗的钢中有70%的是不锈钢,在我国也达到了65%左右。

因此开发和使用好不锈钢对我国的工业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我国不锈钢产业发展进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锈钢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拉动了不锈钢的需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不锈钢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不锈钢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

1990年以来,全球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90年代的10年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

进入21世纪,我国不锈钢产业高速增长。

不锈钢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性能价格比最优的钢材表面处理方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农网及城市电网二网改造等项目的深入展开,我国热镀锌行业已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不锈钢行业原材料中的铬镍在国外是供大于求,而在我国是供不应求的状况;不锈钢则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盈利空间波动频繁。

随着不锈钢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不锈钢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不锈钢行业中的翘楚。

国外关于不锈钢的研究开展较早,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已制订了不锈钢材料和结构设计规范。

Ni金属界面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Ni金属界面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金属界面反应是现代金属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工程应用和性能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基础问题,其研究对金属材料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将以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反应过程的动态变化。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 界面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2. 不同工艺条件下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的差异性分析;3. 分析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的材料性能以及其对整体性能的影响;4. 探究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规律和影响因素;5. 建立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的数学模型,预测其反应规律和动态变化。

通过上述研究,将深入了解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的基本机理和反应规律,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为建立更加完善的金属材料体系提供参考和基础。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模拟、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1. 表面形貌分析技术,例如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2. 工艺条件控制技术,如真空成型、等离子熔覆、电弧焊接等;3. 反应物质表征和分析技术,如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光谱(AAS)等;4. 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如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

采用以上技术手段,建立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探究其材料性能变化规律,进而优化设计金属制品的结构与性能。

四、可行性分析以Ti/Cu、Ti/Ni金属界面反应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其反应机理和动态变化规律,具有可行性和高应用价值。

本研究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等方法,来探究Ti/Cu和Ti/Ni金属界面反应的规律和特性,从而为金属制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金属的光电化学防腐蚀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属的光电化学防腐蚀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属的光电化学防腐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金属材料的腐蚀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传统的防腐方法主要包括涂层、电镀等化学方法或者无机防腐体系的采用。

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涂层易剥落、电镀加工复杂、无机防腐基本没有生物降解等,难以实现全面防腐。

而光电化学防腐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实现金属的全面保护,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性。

因此,开展金属光电化学防腐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金属材料的应用,提升防腐性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拟以铝、铜、钢等常见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光电化学规律为主线,系统研究金属材料在光电化学条件下的腐蚀行为以及光电化学防腐机理。

其中,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光电化学优势氧化物/还原物对的条件下腐蚀的动力学过程。

2、基于电化学分析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方法分析金属材料在光电化学防腐过程中的界面反应过程和表面变化特征。

3、通过变化电压、电流密度、光源强度等参数,探究光电化学法表面防护对材料腐蚀产生的影响。

4、结合实验结果,深入探讨光电化学法防腐的机理,寻找高效的光电化学防腐体系。

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高效、可行的金属光电化学防腐技术与新材料体系,为金属材料的防腐提供有力保障。

三、研究条件及方法为了保障研究获得高质量的实验数据,本研究将建立以下的基础条件:1、设备条件:所需实验设备将包括彩色光学显微镜、相机、紫外可见吸收特性测试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

2、用品与材料:所需实验用品主要包括高纯的化学试剂、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物质等。

试验材料主要以铝,铜和不锈钢等常见金属材料为主。

3、实验方法:针对研究内容,将选取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光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等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性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金属光电化学防腐技术,解决目前防腐市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防腐方法的局限性,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的开题报告

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的开题报告

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的开题报告题目: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背景纳米粒子是一种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近年来,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因其在光、电、磁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金属纳米粒子通常具有可调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和增强荧光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生物成像、传感器等领域;半导体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被应用于光电器件、光催化等方面。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性能,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估。

方法参考文献及数据库搜索,综述分析。

内容一、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1. 溶液法2. 物理法3. 其他方法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1. 粒径、形貌、分布等2. 光谱学表征3. 磁学表征三、金属纳米粒子的性能1. 光学性质2. 催化性能3. 生物应用四、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1. 溶液法2. 物理法3. 其他方法五、半导体纳米粒子的表征1. 粒径、形貌、分布等2. 光谱学表征3. 结构表征六、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性能1. 光学性质2. 电学性质3. 光电器件应用七、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应用1. 光催化应用2. 传感器应用3. 生物成像应用八、总结和展望结论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其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然而,其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开题报告【篇一:金属材料与科学陆福志-开题报告-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论文综述)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属教研室:金属与冶金工程课题名称:硒铜化钾纳米线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质研究专业(方向):金属材料工程班级:金属```班学号: 3``````` 学生:陆福志指导教师: ```` 职称:讲师开题日期:2015年3月30日【篇二:材料专业——开题报告】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医用mg-li-ca合金组织与腐蚀性能研究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金属材料07-2班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130233 指导教师曾荣昌填表时间: 2011年04月 10 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篇三:铝合金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7xxx铝合金的盐雾腐蚀研究系别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2011年6月 21日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8090226 王冬冬权力伟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铝合金作为一种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种飞机都以铝合金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占飞机结构重量的60%~80%[1]。

飞机上的蒙皮、梁、肋、桁条、隔框和起落架都可以用铝合金制造。

航天飞机的乘员舱、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垂尾、襟翼、升降副翼和水平尾翼都是用铝合金制做的。

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的主要结构材料也都是铝合金,其中高强度铝合金的应用尤为重要。

高强度铝合金中7xxx系列铝合金有最高强度,代表型号7b04,主要含有锌元素。

al-zn-mg-cu 系超高强度铝合金是20世纪60年代以航空航天用材为背景研制并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性能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高韧和低成本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交通运输、舰艇和兵器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铝镁锌铜合金是可热处理合金,属于超硬铝合金,有良好的耐磨性也有良好的焊接性,但耐腐蚀性较差。

适当控制合金中锌和镁的比例,可添加铜、锰等元素后,将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改善塑性和耐应力腐蚀性能。

其中锌和镁含量的比值及锌、镁、铜含量的总和不同,合金的性能也不同。

锌和镁含量的比值增加,合金的热处理效果增大,强度提高,但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大。

当锌、镁、铜含量的总和大于9%(质量)时,合金的拉伸强度最高。

大气腐蚀是指暴露在空气的材料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和电化学的作用所引起的腐蚀,它是腐蚀中最普遍的一种[2]。

金属的大气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据统计全世界在大气中使用的钢材一般超过其生产总量的60%,腐蚀损失占总损失量的50%以上。

我国1995年的统计表明,因腐蚀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己高达1500亿人民币,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

高强铝合金在沿海湿热、高盐分的环境中相当敏感,容易发生点腐蚀,形成腐蚀损伤。

腐蚀损伤造成材料疲劳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飞机的疲劳寿命。

高强铝合金的大气腐蚀不仅使维护和维修的费用大大增加,而且缩短了飞机的寿命,甚至引起灾难性后果。

大气腐蚀暴露试验是一种接近使用环境的较可靠的腐蚀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也接近真实使用情况[4]。

但是, 试验周期长, 尤其对于设计寿命有几十年的飞机结构件来说, 为得到全面的腐蚀使用数据, 可能需数年或更长时间。

几十年来, 工程设计和腐蚀与防护界都在期望由实验室内的短期加速腐蚀试验结果来推测户外长期暴露试验结果, 为此提出了许多加速试验方法。

例如使用酸性盐雾环境对航空常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进行加速腐蚀试验, 并从腐蚀机理、腐蚀产物结构、试样外观表现及腐蚀动力学规律等方面与大气腐蚀试验相比较, 证明该加速方法对铝合金腐蚀试验的可靠性。

考虑到真实的结构使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如降雨、凝露、光照、大风等多样的天气以及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 真实环境中还会存在电磁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 所以加速腐蚀试验不可避的有一定的模拟偏差[5]。

通过对腐蚀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讨论试验条件对试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从腐蚀对结构件造成的损伤等效的角度对加速腐蚀进行研究。

研究典型高强铝合金试样的腐蚀行为,进而确定点腐蚀损伤对高强铝合金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对于老龄飞行器的定寿、延寿和新型飞行器的设计、改进都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6]。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目前,对于高强铝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主要局限于盐雾试验。

盐雾腐蚀试验方法可分成两大类: 天然环境暴露试验和人工加速模拟盐雾环境试验。

天然环境暴露试验是将样品放在某一典型气候区域,在贮存环境下考样品的耐盐雾腐蚀性情况。

天然环境暴露试验的周期一般很长, 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同时, 需要试验人员长期进行检查和记录, 所需人力、财力、物力较大。

其试验结果也只适用部分地区, 在另一些地区则可能不适用。

人工加速模拟环境试验是利用具有一定容积空间的试验设备盐雾试验箱, 在其容积空间内用人工方法造成盐雾环境, 对元器件的耐盐雾腐蚀性能质量进行考核。

它弥补了天然环境暴露试验的不足,通过提高盐雾环境中氯化物的浓度, 使腐蚀速度大大提高, 得出结果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

人工模拟盐雾环境试验, 使样品的耐盐雾腐蚀质量不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从单一的氯化钠盐雾试验发展成为多种类型试验[7]。

盐雾试验可分为4 类: 中性盐雾试验, 醋酸盐雾试验, 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 交变盐雾试验。

中性盐雾试验( nss) 是最早出现的人工模拟盐雾试验, 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试验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及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产品标准大都规定中性盐雾试验为产品标准盐雾腐蚀质量项目的试验方法。

中性盐雾试验模拟的环境条件相似于沿海地区的大气环境,试验可以揭示元器件镀层存在的缺陷, 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艺处理, 对同一种镀层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质量评价也可以得出较满意的效果。

室内加速试验又可分为四类:连续盐雾试验,循环盐雾试验,周期浸润实验,室内综合加速实验。

铝合金材料构件在海洋大气环境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损伤,主要腐蚀形式有点腐蚀、应力腐蚀等。

点腐蚀会造成高强铝合金构件的疲劳性能下降,引起断裂等事故的发生。

这主要是由于腐蚀损伤加速了表面疲劳源的产生和疲劳裂纹的扩展,而缩短了飞机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及其剩余强度。

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铝合金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点腐蚀、应力腐蚀特征和规律,这些为航空等工业应用高强铝合金材料提供了设计依据。

在研究铝合金材料的腐蚀中,大量的工作是针对铝合金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介质成分等)与腐蚀规律、铝合金的腐蚀类型及机理等,而铝合金材料的面积因素对点腐蚀的影响规律研究得较少。

飞机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防护涂层不同程度的脱落、划痕及零件接合部位的磨损都会使铝合金材料产生不同面积的暴露,这会影响铝合金结构件的腐蚀行为。

因此研究高强铝合金材料在盐水环境下的暴露面积对点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腐蚀规律也是现在研究的方向之一。

绝大多数的金属设备( 设施) 使用到一定程度其性能都会因腐蚀而受到影响, 出于安全性、经济性考虑, 腐蚀寿命的预测和评估已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8]。

在铝合金构件的服役过程中, 局部腐蚀往往是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 而其中高强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 stresscorrosion cracking, scc) 问题尤为突出。

60年前, 德国齐柏林飞艇的铝合金构件发生了应力腐蚀, 甚至美国阿波罗登月舱和巨型土星火箭也出现了类似的应力腐蚀破裂。

直到如今研制生产的先进喷气飞机仍然存在这类铝合金的应力腐蚀问题。

应力腐蚀的特点是材料构件在断裂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兆, 故其破坏性和危害性极大。

因此, 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一直倍受人们关注 , 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在铝合金的scc 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成果。

盐雾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是以电化学方式进行的, 主要是导电的盐溶液渗入金属内部发生电化学反应, 形成低电位金属-电解质溶液-高电位杂质的微电池系统, 发生电子转移, 作为阳极的金属出现溶解, 形成新的化合物, 即腐蚀物。

金属保护层和篇二:铝合金等温锻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铝合金差速器等温精锻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名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学号08011605学生姓名蔡媛媛指导教师王家宣填表日期2012 年 3 月5日说明开题报告应结合自己课题而作,一般包括:课题依据及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参考文献等内容。

以下填写内容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改。

但每个专业填写内容应保持一致。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等温锻造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和苏联首先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锻造技术,等温锻造这一新技术的应用源于1920年发现了金属在低应力下的异常塑性。

科学家在1945年赋以这种特性为超塑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利用金属的超塑性能研究材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不少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开始等温锻造研究。

它是指模锻的整个成形过程中,将模具和坯料温度保持相同或相近的恒定值,并用较慢的成形速度来完成的成形方法。

在较高温度条件下,锻件以较低的应变速率变形,变形材料能够充分再结晶,从而可以大部分或全部克服加工硬化的影响。

等温锻造工艺的关键是要求坯料在一定温度点或者在一定温度段发生变形,而且对不同变形坯料来说,其最佳变形温度有所不同,所以在等温锻造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锻模的温度要控制在和毛坯加热温度大致相同的范围内,使毛坯在温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完成锻造。

等温锻造的成形速度很慢,一般在专用设备上进行,且需要特殊的模具加热装置。

采用等温锻造加工得到的锻件,组织均匀、机械性能优良,锻件无回弹、尺寸稳定、材料的利用率高、表面质量好。

等温锻造与常规锻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变形速度低,变形温度恒定,克服了模冷、局部过热和变形不均匀等不○ 足,且动态再结晶进行充分,锻件的微观组织和综合性能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