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的中亚和南亚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答案:D
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课前篇自主预习国家概况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在邓子龙和李舜臣的领导下联合抗击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课前篇自主预习知识拓展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日本的大化年间和朝鲜的新罗高丽王朝均仿效唐朝制度文化进行了改革至今唐朝的服饰建筑文字儒学佛教等文化对其仍有深刻影响它们与中国大陆共同形成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华文化圈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帝国兴起: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 国的首都。 (2)疆域扩大: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 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和全国土 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 捐杂税。
③危机:17 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 影响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国家 概况 新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罗 国家 高 ①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丽 ②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
朝王 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 鲜朝 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济 ①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知识拓展旧商路的曲折发展 奥斯曼帝国因对亚欧旧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而导致的 商业危机,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诱因。新航路 开辟之初,旧商路贸易虽然遭到较大打击,但并没有自此一蹶不振。 事实上,旧商路沿线国家采取外交、军事等措施积极应对新航路 的挑战,努力维护旧商路上的贸易和国家利益。正是由于旧商路 沿线国家的努力以及葡萄牙的衰弱,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 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 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②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 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 政治时期。 ③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 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④锁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 抵制外来影响。
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 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势家,自己成为他 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 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A. 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B. 阶级矛盾的激化 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地方豪强的扩张
第4课 中古时期 的亚洲
-.
一、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 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 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大帝国。
3.帝国的统治 (1)政治: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最高统治者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 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从 事着广泛的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 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 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A. 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 B. 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D. 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一下册中古时期的亚洲精品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南亚和东亚
建立 统治 兴起 统治
南亚
东亚
伊斯兰教的建立 政权的建立和帝国的扩张 政治 经济 文化 帝国的兴起 疆域的扩大 政治 经济
1.奥斯曼的兴起与扩张: ①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 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②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 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 东南欧部分地区。 ③灭亡拜占庭: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 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 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其为首 都。 ④扩张: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先 后征服西亚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随堂练习
1.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 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 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B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特别长
1.南亚
(1)笈多帝国
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 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 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 一。
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 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 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世纪,突厥人 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 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 丹。地方划分行省,行省 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 位由穆斯林担任。 ③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
《我的南亚中亚》课件
区域合作
该地区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将进一 步加强,特别是在安全、反恐和
打击毒品走私等领域。
国际关系
南亚中亚地区的国家将继续加强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更远的市
场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关系。
社会展望
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南亚中亚地区的教育水平将得到 提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
文化活动
中国与南亚中亚国家举办 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 览、音乐会等,增进相互 了解与友谊。
旅游合作
中国与南亚中亚国家在旅 游领域展开合作,推动双 方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05
南亚中亚未来展望
经济展望
经济增长
南亚中亚地区的经济在未来几年内有 望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在服务业和 制造业方面。
投资机会
贸易合作
人口
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等国,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中亚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人口相对稀疏。
历史背景与文化
历史背景
南亚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佛教、 印度教和耆那教均起源于此;中亚在 古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东西 方文化的交汇点。
文化
南亚文化受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影响,具有多样性;中亚文化则受草 原游牧文化、绿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影响,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经济与政治体制
经济
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既有发达国家如印度,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孟 加拉国和不丹;中亚国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
政治体制
南亚国家政治体制多样,有共和制、议会制和君主制等;中亚国家则多为总统 制共和国,政治稳定,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较强。
巴基斯坦与印度、中国等国家保 持着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合
世界历史——中古南亚
第十章中古南亚、东亚第一节印度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种姓制度的发展。
孔雀帝国在阿育王死后瓦解,印度次大陆一片混乱,小国林立。
一世纪,大月支人的一支贵霜人建立了帝国。
三世纪三十年代,贵霜帝国在次大陆的统治开始衰落,印度又分裂为许多小国。
320年,摩揭陀地区兴起了一个强大的笈多王朝。
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了几乎整个次大陆北部。
到五世纪中叶,中亚的厌哒人(大月氏人与匈奴人的混血,又称白匈奴)入侵并攻灭了贵霜帝国使笈多王朝面临瓦解,威胁但次大陆各王国联合起来,很快击败了厌哒人。
六世纪末,德里北部的一个小国坦尼沙逐渐强大。
当戒日王(606-647年)统治时重新统一了次大陆北部,建都曲女城(恒河西岸)。
自称羯若鞠阇国,戒日王死后,他建立的帝国迅速瓦解。
从笈多王朝到戒日王帝国,即四至七世纪是印度封建社会形成和最后确立的时期。
研究这一时期印度历史的资料,主要依靠中国两位著名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自公元前后起至四世纪,次大陆的奴隶制逐渐走向解体,封建性的生产关系逐步产生、成长起来,其重要标志是奴隶劳动在生产领域被逐步排除,雇工、佃农和依附农民开始代替了奴隶劳动。
法显(五世纪)说摩揭陀有两种农民:一种是“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
”这是耕种王室土地、只交纳地租而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自由佃农;另一种是“民户”,法显说:“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
供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劵书录,后王王相承,无敢废者,至今不绝。
”这就是说,在国王、贵族、殷富之家,都有一种连同土地及其它财产一起转让给寺庙的“民户”。
这说明“民户”是失去人身自由的农民,其社会地位已被一种永久性文书所固定,土地所有者不仅可以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且有权任意处置他们的人身,这标志着新的封建关系的出现。
六至七世纪,封建制度在次大陆继续发展,早在笈多王朝时法显就记载“王之侍从左右,皆有供禄。
”即国王已分封土地给其侍从和臣下,到戒日王统治时,玄奘记载说:“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国用,祭祀粢盛(古代供祭祀的谷物);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
第九章 中古东亚南亚诸国
(二)大化革新的意义 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奴隶主政权被推 翻,新政权有利于封建关系的发展,大 化革新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幕府政治的出现 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 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 时期。由于古代将军带兵出征常以营幕为 府署,所以便把这阶段武士阶级的政权统 治称为幕府政治或武家政治。前后历时675 年。分镰仓、室町和德川(江户)幕府三个 阶段。
(三)苏丹统治时期的人民起义和苏丹衰落 1265年——1266年恒河和朱木拿河流域暴 发农民大起义 十四世纪三十年代末穆罕默德图格拉的残 暴统治使到处掀起起义的风暴 ,各地纷 纷独立。1526年,巴布尔打败德里苏丹, 王国正式灭亡。
四、莫卧尔帝国 (一)帝国的建立与阿克巴的改革 莫卧尔帝国(1526—1857年)的建 立者是巴布尔。 阿克巴统治时期(1556—1605年)达 到全盛阶段,对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民族关系上, 对土著居民采取怀柔政策;在宗教问题上, 对非伊期兰教徒实行宽容政策,以及支持 工商业,统一贷币,统一度量衡,扩大商 业的交通网,发展水利溜溉等等,同时废 除印度教的一些陋俗。
三、高句丽王朝的统治与李朝封建制度的 发展 (一)高句丽王朝的政治与农民起义 把全国分为十道,下设州郡县村,县以上 的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县以下的官员由地 方选举产生。道下有十州,各州设节度使, 负责地方军事和监察事务,郡县受其节制, 但都受命于中央,向中央负责。
(二)李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1390年焚毁公私田籍,没收一切田园, 次年重新登录全国土地,在地主阶级范围 内进行新的分配,即“科田法”。政治上, 国王是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力,兵 权全归中央,同时下令释放奴隶,推祟儒 家,排斥佛教。 四、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李舜臣
中亚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亚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中亚地区属于内陆地区,在地理环境上表现为高山、高原和沙漠等多种地貌。
其中,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库页塔格山脉等地貌景观独特,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自然地理特征。
此外,中亚地区的气候以干旱气候为主,降水不足,热量充足,气候干燥,以及寒冷的冬季气候等特点,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历史文化中亚地区历史源远流长,自古就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亚地区不仅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还有雅利安、匈奴、突厥、蒙古等各种民族的长期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使中亚地区在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呈现出多元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在宗教方面,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佛教、基督教也在这一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语言方面,中亚地区有众多的语言,其中以突厥语系和印欧语系的语言为主。
三、政治经济中亚地区在政治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强国角力的战略要地,多次成为欧亚大陆上的重要政治争夺的焦点。
在原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获得了独立地位,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战略。
在经济方面,中亚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
其中,哈萨克斯坦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国际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中亚国家也在政治上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四、地区合作中亚地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海洋的内陆地区之一,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受制于强邻,这决定了中亚国家必须依靠和平共处、利益共享的理念,与国际社会广泛开展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合作。
作为中亚地区唯一的政治组织,上海合作组织(SCO)是中亚地区在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重要合作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中亚国家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中亚地区也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五、外交关系中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保持着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密切联系。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南亚和中亚43页PPT
“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潭—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 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 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3.读短文,回答问题: 《黑风暴事件》 在“向大自然要粮”的号召下,原苏联1954年至1963年间,在中 亚等地开垦了1亿多亩处女地,大批青年响应“把红旗插上荒原” 的号召,来到中亚,他们把树根挖得干干净净,杂树野草被烧得精 光,剩下裸露的黑土,种上小麦。开初的几年,他们获得了好收成, 可是到60年代,垦荒区却频频爆发了“黑风暴”。黑风暴来临时, 天空像个倒扣的黑锅,大地一片昏暗,漆黑的狂风刮几天几夜,贪 婪地吞噬着失去森林草原保护而干旱的土地。狂风所过之处,地面 被“啃掉”十几厘米,遍地是沙砾和尘土,原来的绿油油的田野也 被染成了黄褐色。“黑风暴”造成了惨重的灾难。 (1)“黑风暴事件,使你得到什么启发?
量较多的原因是
。
(7分)
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
成因为 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l0分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哈萨克斯坦
。(3分)
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 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 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
人口超过一 亿的国家有 印度、巴基 斯坦和孟加 拉国
旱季
旱雨季分明的南亚 雨季
首都:新德里
班加罗尔:已经成 为全球第五大信息 科技中心和世界十 大“硅谷”之一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中亚PPT课件
最新课件
18
不断缩小的的湖——咸海
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增多,
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
危害:周围地区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湖
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加剧周围地区
土壤盐碱化
最新课件
19
里海
⑴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 ⑵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⑶周边国家: 哈、土库曼斯坦、俄、阿塞拜疆、伊朗. 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⑸注入里海的河流: 伏尔加河、乌拉尔河. ⑹里海“湖海”之争; ⑺里海环境问题.
15
(一)河流
1、内流河为主
(1)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2)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3)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注入 里海的还有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4)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北坡我国境内,注入巴 尔喀什湖西部。
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最新课件
8
第二亚欧大陆桥
找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和终点及沿途穿过 的自然带,并简要介绍大陆桥的重要意义。
最新课件
9
(1)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 西到荷兰鹿特 丹。
(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途经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
(3)意义 :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 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 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采矿业、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最新课件
35
最新课件
36
(三)、中亚工业
《南亚和中亚》课件
人口数量
巴基斯坦是南亚地区第二 人口大国,人口数量超过 2亿。
经济情况
巴基斯坦经济以农业为主 ,同时也有一定规模的手 工业和制造业。
文化传统
巴基斯坦文化深受伊斯兰 教影响,主要语言为乌尔 都语和英语。
孟加拉国
人口数量
孟加拉国是南亚地区第三人口大 国,人口数量超过1.6亿。
经济情况
旅游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和经济增长。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政府和旅游机构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 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旅游交流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尔代夫
人口数量
马尔代夫人口数量约50万。
经济情况
马尔代夫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同时也有一定规模 的渔业和农业。
文化传统
马尔代夫文化深受伊斯兰教影响,主要语言为迪 维希语。
03 中亚地理概述
地理位置和范围
总结词
中亚地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东临中国、蒙古,南接南亚,西邻西亚,北邻俄罗斯,包括五个国家:哈 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 、俄罗斯和印度等国 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关 系。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 以农业为主,同时也 在积极发展工业和服 务业。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最小的国家之 一,拥有丰富的水能和矿产资源
。
塔吉克斯坦的经济以农业为主, 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
塔吉克斯坦与中国、俄罗斯和印 度等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内陆国家 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能和矿产 资源。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三、奈良、平安时代
从班田制到庄园制; 从班田制到庄园制;由律令政治向武家政治的转 换。——律令制国家解体 律令制国家解体
1、奈良时代 (710-794年) 、 - 年
723年“三世一身法”; 743年“垦田永代私有 年 三世一身法” 年 公地废弛。 法”;公地废弛。 庄园制发展( 庄园制发展(第54-55页) : 页 自垦地系庄园 寄进地系庄园。 寄进地系庄园。
二、大化改新
1、 经济背景与国际环境 ◎ 生产进步,部民制危机。 生产进步,部民制危机。 ◎ 东亚大陆的政治变迁:隋朝的统一 东亚大陆的政治变迁: 和新罗的崛起,深刻影响日本社会。 和新罗的崛起,深刻影响日本社会。 2、圣德太子的改革(593-621) 圣德太子的改革(593-621) ◎ 冠位十二阶:废除官职世袭制,选 冠位十二阶:废除官职世袭制, 贤任能,提高皇权权威。 贤任能,提高皇权权威。 ◎ 宪法十七条:明确君主至上的政治 宪法十七条: 秩序。 秩序。 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 ◎ 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谋求与隋朝建 立对等的外交关系。 立对等的外交关系。 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 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 摄取先进文化、制度。 摄取先进文化、制度。 意义:提高了日本国际地位,输入了中 意义:提高了日本国际地位, 国先进文化,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国先进文化,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2、 平安时期(794-1192年)
“摄关政治” :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镰足 摄关政治” 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镰足669年死时,天智天皇赐姓藤原 年死时, 摄关政治 年死时 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代为外威,专擅国政权倾朝野。858年, 余年, 氏。此后 余年 藤原氏一族世代为外威,专擅国政权倾朝野。 年 清和天皇9岁即位 藤原良房出任摄政,实际上掌握了中央权力 岁即位, 实际上掌握了中央权力。 清和天皇 岁即位,藤原良房出任摄政 实际上掌握了中央权力。以后每 当天皇幼少、病弱或女帝,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长大亲政后则改任 当天皇幼少、病弱或女帝,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 天皇长大亲政后则改任 关白” 继续掌握朝廷大权。于是, “关白”,继续掌握朝廷大权。于是,摄政和关白使形成一种例行的政 治体制,历史上称为“摄关政治” 实质是是外戚把持权位。 治体制,历史上称为“摄关政治” ,实质是是外戚把持权位。 院厅政治:天皇为了摆脱摄关家的控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院厅政治:天皇为了摆脱摄关家的控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白河 天皇(1073—1086年)在位 后,皇位让给年仅 岁的皇太子 崛河天皇 , 在位13后 皇位让给年仅8岁的皇太子 崛河天皇), 岁的皇太子(崛河天皇 天皇 年 在位 自己出家为僧,称为法皇(上皇 另立院厅,继续执政40余年 上皇), 余年, 自己出家为僧,称为法皇 上皇 ,另立院厅,继续执政 余年,奠定了 院政基础。此后的天皇也如法炮制,以上皇身分行使院政权。 院政基础。此后的天皇也如法炮制,以上皇身分行使院政权。这种政治 形式称为院政。 形式称为院政。 武士的兴起: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 武士的兴起: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都把自己家族 和仆从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和仆从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它 的成员称为“武士” 的成员称为“武士”。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共23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பைடு நூலகம்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迦 腻 色 迦 ( Kanishka , 约 78~102 ) 是 贵 霜 帝 国 最 著 名 的 君王,他在西方打败了衰落中的 帕提亚(安息),向南进抵恒河 中游、德干高原,将都城迁至犍 陀罗地区的富楼沙(今巴基斯坦 白沙瓦Peshawar)笈多帝国(Gupta Empire,319-570)
同样以富庶的摩揭陀地区为核心。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约320–335在位) 建国,军事征服结合联姻,重新统一北印度大部。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沙摩多罗·笈多(Samudragupta,335~375)和旃陀罗·笈多二世(Chandragupta II,375~415)在位期间,笈多王朝国力达到鼎盛,疆域快速扩张。
坦,控制印度河流域。 第二阶段(11~12世纪):突厥人(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占北印度。 第三阶段(13~16世纪):突厥人(德里苏丹国),东抵孟加拉,南下深入德干高
原。 拉吉普特(Rajput):印度西北部的军事封建主。抵抗入侵。本土居民和外来民族融
合而成。今天印度西北部面积最大的拉贾斯坦邦 ,字面含义即拉吉普特人居住的地 区。许多拉吉普特人自称属刹帝利种姓,实际上阶层身份、宗教信仰十分驳杂。
(二)笈多和戒日帝国
种姓制度的变化
种姓成分衍变 种姓等级细化 旃陀罗(旃荼罗) 瓦尔那制度在新时代的变形——阇提:社会职业集团的内敛和封闭
印度教。商羯罗(788-820)。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北印度——伊斯兰教诸王国
穆斯林的东进永久改变了南亚次大陆文明的面貌。 第一阶段(7~10世纪):阿拉伯人(木尔坦、曼苏拉等小国),占阿富汗、巴基斯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维查耶纳伽尔王国(Vijayanagara Empire,1336-1645)
继承了朱罗王朝在南印度领导地位。 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农业、手工业和海上贸易都十分发达,拥有300处海港,以西
海岸的卡里库特和柯钦最为著名,与中东、环印度洋地区、东南亚、东亚乃至欧洲殖 民者均有贸易往来。 伊斯兰教进入北印度后,维查耶纳伽尔的存在使得古印度文化传统在南方得以保存。 印度教(湿婆派为主),梵语,种姓制度、阇提和农村公社。 1645年,维查耶纳伽尔被德干高原的穆斯林国家比贾普尔和高康达攻灭。 17世纪末,南印度几乎全部纳入莫卧儿帝国版图。
西突厥——唐帝国——阿拉伯——纷乱期(花剌子模)——蒙古帝国——帖木儿帝 国——乌兹别克部落的布哈拉汗国(1500-1920)。 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康国最大最强,以布哈拉为中心的安国也是河中粟特人的大国。 1124年,辽朝遗族耶律大石西迁,在楚河河畔建立西辽,向西拓地。河中地区为西 辽属国花剌子模王国领地,直到蒙古人来临。 1920年通过人民革命并入苏俄。
“兵不释甲,象不卸鞍”短期内再次统一北印度。630年南征德干高原兵败,势力局 限于北印度。
依然松散的统治。直属地较小,藩国众多。靠戒日王个人的威望和实力维系。 玄奘旅印(628-631-645)。《大唐西域记》。 戒日王死后,戒日帝国解体,北印度陷入长达五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
631年玄奘来到印度佛学盛地 那烂陀寺学习。5年后周游天 竺,讲经论法,人多尊服。
粟特(Sogdia、Sogdiana,波斯语Suguda)为河中地区一古地名,后指该地区的 古代民族。伊朗人种,商业民族,能歌善舞,善战军人。
石勒、哥舒翰、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等。 河北。 昭武九姓——粟特人。
(二)政治与信仰
长期受强邻控制。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康居——月氏—贵霜——嚈哒——
古老文明。 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Kalinga后改奉佛教,实行非暴力政策,没有继续征讨南方的朱
罗Cholas、哲罗Chera、潘地亚Pandyas等国。 南部印度中古时期主要有两个王国较为重要:朱罗和维查耶纳伽尔。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朱罗王朝(Chola dynasty,300-1279)
(三)扩张和影响
三次西征:成吉思汗西征(1219-1225)、拔都西征(1236-1242)、旭烈兀西征 (1253-1260)
蒙哥汗统治时代(1251~1259 年)是蒙古帝国发展的顶峰。 蒙古征服活动的影响。正面和反面。
三、封建时代的南亚
(一)孔雀帝国之后 (二)笈多和戒日帝国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二、蒙古帝国
(一)蒙古人 (二)成吉思汗时代 (三)扩张和影响
(一)蒙古人
7世纪时,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流域蒙兀室韦部西迁至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源 头和肯特山东部一带,后发展为称雄草原的蒙古部落。
11世纪,他们曾以塔塔儿部为首结成反辽联盟,以至“鞑靼”一名一度成为蒙古高原 各部的通称。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各部又都被称为蒙古。
常说法是有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姓。唐代又称之为“九姓 胡”。 官史多有记载,《隋书》称其民为月氏后裔。 “康者……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 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 姓’,皆氏昭武。”
642年,玄奘参加曲女城无遮 大会,作为论主说法18天,众 莫能诘,获誉“大乘天”。受 戒日王之邀,骑象巡行,昭告 天下。
645年,玄奘返长安,带回经 律 论 520 夹 , 657 部 , 所 著 《大唐西域记》成为珍贵史料。
时期 —— 地域 —— 文化事件
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 —— 人类早期历史上最发达的城市体系 吠陀文明—— 印度河、恒河 —— 雅利安人带来梵文、婆罗门教、种姓制度 十六雄国时期 —— 恒河 —— 摩揭陀王国兴起、佛教产生 孔雀帝国—— 第一次基本统一 —— 佛教兴盛 贵霜帝国 —— 中亚、印度河、恒河 ——(大乘)佛教兴盛 笈多帝国 —— 第二次基本统一 —— 佛教开始让位于新兴的印度教 戒日帝国 —— 恒河 —— 佛教的最后辉煌
玄奘《大唐西域記》称之为珠利耶国。 “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土野空曠,藪澤荒蕪…城東南不遠,有窣堵
波。無憂王(阿育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城西不 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議之處。” 周去非《岭外代答》、赵汝适《诸蕃志》都有注辇国一节,即朱罗王朝。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注辇国王罗茶罗乍(Raja Raja,985-1014在位)遣 使朝贡。 朱罗不仅征服了南印度各国,还夺得锡兰、安达曼群岛,在爪哇岛设有据点,甚至一 度主导了南中国海到阿拉伯海的远洋贸易。
中世纪的中亚和南亚
世界中世纪史 第九课
目录
第 九 课
一、河中地区 二、蒙古帝国 三、封建时代的南亚
一、河中地区
(一)河中、昭武九姓和粟特人 (二)政治与信仰
(一)河中、昭武九姓和粟特人
河中(Transoxiana),地理上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丝绸之路重要通道。 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民族和国家及其来华后裔的统称,通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土地制度和文化运动
类似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哈斯”。 “伊纳姆”和“瓦克夫”。 “伊克塔”。
“柴明达尔”(Zamindar)
二元文化对立与“虔诚派运动”。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南部印度
印度历史上仅有的几个近似大一统的时期,并未完全将南方纳入版图。 由于地理阻隔、种姓敌对、近亲通婚等原因,南印度人保留了自成一脉的体貌特征和
“超日王”和法显旅印(399-412)。《佛国记》。 统治特点:统一下的多元。中央集权程度低,较松散。以北印度恒河流域中游为核心。 亡于嚈哒人入侵和内乱,6世纪晚期,北印度再次陷入诸国纷争。
(二)笈多和戒日帝国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永久赐地的出现。针对僧侣、寺院。婆罗门阶层。 一般赐赠土地税收收入,也有附赠劳役。 边远地区赐地附带行政、司法权。 赐地于俗人、行会,指定其收入用于宗教目的。
——(《新唐书·西域下》)
(一)河中、昭武九姓和粟特人
我国南北朝时,昭武九姓隶属嚈哒,隋时隶属西突厥。658年,唐平西突厥后,昭武 各国划入安西都护治下,各设大唐羁縻州、都督府,如安息州、康居都督府、大宛都 督府等。
“昭武”,始见《汉书·地理志》,载张掖郡昭武县。也有外国学者认为此名称来自 突厥文音译,又或是嚈哒姓氏。一般提及昭武九姓,多指中亚河中地区的粟特人。
婆罗门和寺院封建主阶层逐渐形成。笈多王朝后期是印度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开始,主要 形成的是宗教封建主。作为新型生产关系而言,并未发育成熟。
(二)笈多和戒日帝国
戒日帝国(Harsha Empire,606-647)
笈多帝国解体后,北印度列国林立,坦尼沙国王曷利沙·伐弹那606年登基,称“戒日 王”。612年控制恒河中上游地区,建立戒日帝国,定都曲女城(Kannauj)。
14-17世纪
莫卧儿帝国
第四次基本统一 16-19世纪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德里苏丹国(Delhi Sultanate,1206-1526)
古尔王朝分裂后,德里总督库特布·乌丁·埃贝克(Qutb-ud-din Aibak)自立为苏丹, 定都德里,开始德里苏丹国奴隶王朝(马穆鲁克)的统治。
奴隶王朝(1206-1290),亡于军人篡权。 卡尔基王朝(1290-1320),版图极盛,亡于内乱。 图格拉王朝(1320-1414),帖木儿洗劫德里。 赛义德王朝(1414-1451),军人篡权。 罗第王朝(1451-1526),阿富汗人,亡于莫卧儿帝国巴布尔。
游牧社会。氏族制度走向解体、阶级社会出现。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推动了部落间为争夺牧场和财富的残杀斗争,加上金王朝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