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德的发展历史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完整版课件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 (1)理学: ①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 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 家训之中。 ②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
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
。
.......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朱熹《家礼》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朱柏庐《朱子家训》
(2)乡约 ①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道德教化为主,以乡约教 化乡里。北宋《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②明朝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 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 ,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 ③清朝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 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 (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 力,并与法律合流)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蔡仲之命》
2、法治思想的渊源
(1)夏商周: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
(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成文法。 3、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
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 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社会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演变过程
社会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演变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革。
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也随之变化。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由于人类社群的原始性和简单性,社会规范主要围绕着生存和繁衍展开。
人们主要通过物质生产和互助来维持社区的稳定。
这个时期的道德观念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部落准则、族规和部分神圣信仰中。
社会规范多是由当时的权威人物制定和传递,如族长、祭司等。
到了近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以及启蒙思想的兴起,给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社会规范变得更加民主和平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伴随着法治的建立,社会规范逐渐转变为法律准则,以法律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
道德观念也更具个体主义色彩,主张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自由选择和负责。
尊重人权、平等、公正、责任和尊严成为了当代的道德基础。
现代社会的规范和道德观念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普及进一步多元化和复杂化。
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和多样性,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和交流也更加频繁。
个人的道德选择和社会规范的确定性也变得更加困难。
这给当代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对话和理解来促进更加开放和包容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总之,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繁复而复杂的过程。
从早期的原始部落到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道德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变化和发展。
尽管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有所差异,但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尊严的最大化。
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完整版
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完整版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完整版__,男,19__年__月出生,__年_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现任__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
该同志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路线,用心履职尽责,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实际成效。
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政治坚定,素质潜力较强。
该同志政治思想坚定,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我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上级党委政府持续高度一致,能严格执行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议。
能勤抓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素质,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理论素质和文字写作潜力,工作适应潜力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二、作风正派,奉献意识浓厚。
该同志具有较强党性,为人厚道,诚实正派,敢作敢为,善于团结同志,搞好协调,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对待得与失,能树立一颗平常心,无论党委政府分派何种工作,从不斤斤计较,乐于奉献,总是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尽职尽责抓好落实。
在工作中从不好大喜功,力求戒骄戒躁。
对待同志谦虚和善,能为之尽力而为,不搞虚情假意,不推诿扯皮。
三、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踏实。
该同志能深入基层,勤于调研,和农民深交朋友,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情动态,为领导决策带给第一手资料。
能模范遵守乡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作执行制度的表率。
在工作中能沉下去,能结合农村实际提出必须独到的见解,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为群众办事,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
四、恪尽职守,工作效能较高。
该同志忠于职守,在分管工作方面肯下苦功夫,善于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突出工作效绩,注重抓好完善制度建设,搞好协调衔接,规范工作流程,较好地调动各方面用心性,各项分管工作规范有序,井然有条。
五、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意识强。
能自觉遵守中央有关廉洁自律方面的有关规定,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自律潜力。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4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应履行的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P59-8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PPT课件)
(二)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 德
(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性和虚伪 性
(四) 无产阶级道德开始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 第一,崇尚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第三,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革命勇气。
一、原始社会道德 二、奴隶社会道德 三、封建社会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一、原始社会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是人类道德的最初形态,也是人类文明 最原初的展示。
(一) 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二) 单纯质朴的道德形式及其绝对的道德权威 (三) 超脱于蒙昧的道德与野蛮并存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物质生活的生产 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程”。
因此,道德的起源只能从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及人们在其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思索和把握。
(一)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 不存在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创造 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道德。
二、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发展
道德自形成起就存在着善恶矛盾,不同所有制条件 下存在不同性质的善恶矛盾。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 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总趋势是进步的,但这种 进步体现为在曲折中上升和前进。
(一)辩证理解恶在道德进步中的作用 (二)善恶观念的碰撞与澄清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 (三)扬善抑恶的评价和行为推动道德行为的进步
【2024版】“一马当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六)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马当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六)一、单项选择题(30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A.社会关系的形成B.私有制的产生C.阶级的出现D.国家的诞生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DA.社会分工的不同B.社会关系的形成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BA.社会意识B.生产实践C.社会认可D.风俗习惯4.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DA.传统B.群居C.语言D.劳动5.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又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对孟子这两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A.人和动物非常接近,几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B.人有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有道德C.这是孟子阐发“性善论”的重要表述D.其表述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6.道德的()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规范功能D.教育功能7.道德的()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DA.认识功能B.沟通功能C.调节功能8.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AA.道德评价B.道德引领C.道德教育D.道德制裁9.下列关于道德的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错误的是()CA.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B.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C.人类道德将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D.人类道德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者倒退10.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B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B.推崇“仁爱”原则C.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D.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11.道德的()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资本论》
2、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基础)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与人之间变成了金钱关系。
4、“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 的外在表现形式
马克思揭示实质:
民主: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自由:资本家购买和剥削工人劳动力的自由; 平等: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换市场上的形式平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封建君主 的绝对权威。
2、道德要求: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 奴隶社会:奴隶对奴隶主的无条件服从。 • 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严重化。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分为三个等级:
材质 本性 职能 品德源自国王金 理性 管理国家 智慧
武士
银 意志 保卫国家 勇敢
• 道德规范: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 会公德
• 3、高度完善和普及阶段
(最新整理)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021/7/26
9
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2021/7/26
10
• 2、天赋论: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
或自然本性。 (1)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种“善端”:
• 上述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 的道德素质要高;根本原因是其1
经济决定道德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 质。
•
社会经济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
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 级属性。)
•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5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道德的形成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由少数人的意 识逐渐发展为多数人的意识,并变成普遍 的、共同的、社会要求的、漫长的历史过 程。
• 一个模拟道德起源过程的趣味实验
2021/7/26
16
2021/7/26
17
• 实验启示:
• 1、道德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个道德规 定为什么产生?怎么产生?我们现在已无从查寻 了,只知道我们必须遵守该道德规定,否则就会 受到惩罚、批判和谴责。
•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 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 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 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 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 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2021/7/26
3
•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 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 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 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 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 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 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不能欺骗。”
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演讲稿
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重要的过程,它关乎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
无数的风雨,道德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道德准则和原则,比如仁爱、诚信、宽容、公正等。
这些道德准则成为了我们行为的指南,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道德问题的存在。
比如,一些人为了
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他人感受;一些人缺乏诚信,言而无信;一些人对弱势群体漠视冷漠。
这些现象无疑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道德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那么,面对道德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从
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好公民。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道德建设中,为弘扬正能量、倡导公正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许,让道德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信仰,让道德成为我们
共同的底线和准则。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完整版)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笔记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第1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
主要表现在:(1)改变课程名称。
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
——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
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5)变革教学方式。
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
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
道德(dàodé)的起源及历史开展(kāizhǎn) 3篇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Xiān Qín)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ɡuì dé)。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qízhōng)“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开展变化的事物。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扩展资料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那么,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标准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和标准。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那么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标准的心理意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开展·2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 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道德规范:自由、平等、博爱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法国人权宣言也是资产阶级的道德 宣言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
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 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 人之风
(2)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
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完整版)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起源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
(左传)有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
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
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
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爱人,就是“仁”;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
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
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
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事物的礼落到实处,使之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的说法。
荀于说;“礼以顺民心为本……顺人心者皆札也。
”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
根据上述种种说法,可以认为,“礼”先于“仪”,有了“礼”这个道德规范,才用“仪”这种形式去表现。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
(P28阅读视野)(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
精选最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期末考核题完整版(模拟)
大学期末思修考试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和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利益是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B、个人为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是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C、评价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动机,也要看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效果D、尽管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社会为人民尽职尽责,作出应有贡献,都是有价值的2.下列说法中反映道德发展规律的是()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完全一致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完全相反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没有关系D、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3.所有权权能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占有权B.使用权C.用益权D.处分权4.某“二人转”明星请某摄影爱好者为其拍摄个人写真,摄影爱好者未经该明星同意将其照片卖给崇拜该明星的广告商,广告商未经该明星、摄影爱好者同意将该明星照片刊印在广告单上。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照片的着作权属于该明星,但由摄影爱好者行使B.广告商侵犯了该明星的肖像权C.广告商侵犯了该明星的名誉权D.摄影爱好者卖照片给广告商,不构成侵权5.下列关于人生目的正确的说法的正确的是()ABCDA.人生目的是人的理性的重要标志B.人生目的是人们所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C.人生目的的形成与人们生活的经历.知识水平.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D.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6.改革创新主要包括(ABCD)A理论创新B文化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7.“在影院观摩影片时,自觉关闭手机”,是社会公德中调节(C)之间关系层面上的具体规范之一。
A人与人B人与人造环境C人与社会D人与自然8.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突出的是()A 实践的观点B群众的观点 C 唯物的观点D 唯心的观点9.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
2024版(完整版)思修ppt课件
2024/1/24
17
树立正确人生观,追求高尚人生目的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它要求人们以人民利益为重,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 私奉献。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高尚的人生目的是指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利益的目的,如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服务人民等。这些目的能够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024/1/24
18
05 加强道德修养锤 炼道德品质
2024/1/24
19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01
道德的本质和起源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
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024/1/24
02 03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经历了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 会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五个历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道德都有其 特定的内容和特点。
• 有利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凝聚全社会 的力量,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激发人们 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提高人们 的道德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24/1/24
艰苦奋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困 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 绩。
14
04 领悟人生真谛创 造人生价值
2024/1/24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2及参考答案.docx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2及参考答案.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 第⼆套试卷⼀、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即⼈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们进⾏()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个⼈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信、意()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有:()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规律;⾃我教育规律等。
5、政治观教育的核⼼内容是()6、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标是要实现()。
⼆、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A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 、教育学基本理论C、伦理学基本理论D、政治学基本理论2、⽆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A 、马克思恩格斯B 、列宁 C、斯⼤林 D 、⽑泽东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A 、《古⽥会议决议》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作问题》D、党的“七⼤”4、社会主义精神⽂明的核⼼内容是()A 、思想道德建设B 、民主政治C、依法治国 D 、科学⽂化建设5、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层次的是()A 、⼈⽣观 B、道德观C、政治观D、世界观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法属于()A 、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C、教育介体D、教育环体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 、⼉童B 、少年 C、青年 D 、领导⼲部8、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内容是马克思主义()A 、⼈⽣观 B、世界观C、政治观D、法制观9、⼈⽣观的核⼼问题是是⼈⽣()问题A 、理想B 、⽬的 C、价值 D 、态度10、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法中属于()A 、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C、榜样教育法 D 、⾃我教育法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A 、阶级性 B、实践性C、综合性D、⼴泛性E、历史性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进⾏A 、⽬标导向 B、政策导向C、舆论导向D、⾃主导向 E、⾃由导向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 、社会性 B、实践性C、同时性D、长期性E、反复性4、青年个性发展特征是()A 、⾃尊⼼强B、好胜⼼强C、上进⼼强D、富于幻想E、思维的批判性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式有()A 、理论讲授法B、理论学习法C、理论宣传法 D 、演讲报告法E、⽰范教育法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 3 分,最后⼀个 4 分,共 10 分)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3、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五、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2、简述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历史类型,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历史类型,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历史类型,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是指与原始社会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
道德历史类型之一。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道德类型。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形成的道德特征是:以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为把无条件服从和维护共同利益视为神圣义务;全体成员之间自由平等、团结互助;道德观念简单、贫乏;道德调节范围狭隘,主要通过风俗、禁忌、传统和宗教仪式来进行。
其中风俗习惯是维系原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原始社会道德具备两重条件,既有素朴、美好、高尚的一面,又有血缘群婚、氏族复仇和食人之风等消极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道德在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历史类型。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就决定了原始社会道德。
它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其次,共同劳动、相互关心以及维护氏族内部的平等,是原始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
再次,在同自然的顽强斗争中,原始人在个人品性上也形成了诸如勇敢、刚毅、诚实等美德。
对原始社会的道德,既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粗野的、残暴的,也不能无限美好的,而应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没有剥削和压迫,形成了维护共同利益、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和平等民主的高尚美德和风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刚刚脱离动物界,文明尚未发展,在道德上也有它消极的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在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包含阶级对抗的道德类型。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牲畜、工具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生产者——奴隶及其全部劳动成果。
这就决定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是奴隶社会的道德,也决定了其道德的基本特征。
首先,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这是奴隶主道德的基本原则,因而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而不当人,买卖奴隶,处死奴隶,用奴隶殉葬等都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
其次,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男尊女卑,忠君爱国等是奴隶主阶级的重要道德规范。
另外,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奴隶主阶级道德还要求全体自由公民绝对忠诚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要他们鄙视奴隶、警惕奴隶造反,在战斗中果敢英勇等等。
奴隶主道德对原始道德,从总体上看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消除了群婚、食人、杀死俘虏等陋习;但在有些方面也是对原始公有制道德的一个退步,如自私自利,奴隶主穷奢极欲,残暴野蛮等等,而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必经的阶段和必然付出的代价。
奴隶社会道德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它相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规范、道德命题和道德观点,创立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
道德的社会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开始克服原始道德的狭隘性、简单性,日益成为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政治文化生活的广泛的行为准则和主要手段。
在奴隶社会还存在着与奴隶主道德相对立的另一种道德,即奴隶阶级的道德。
奴隶阶级的道德在奴隶社会是属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本身也缺乏系统性。
但奴隶阶级的道德也有许多可贵之处,如争取起码的做人的权利和大公无私、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等道德规范,为后来劳动人民和革命阶级创建了优良的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道德在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道德类型。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全部或绝大部分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以租税、徭役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经济和超经济的剥削。
在政治上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和一整套宗法等级制度,农民虽然比奴隶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平等人格,但他们仍处于社会底层。
这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实质是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道德,而农民阶级道德则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以忠君孝亲作为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所谓忠君就是臣对君要绝对服从,君臣关系实质就是主子和奴隶的关系。
所谓孝亲就是儿子要绝对孝顺双亲,不得违抗。
此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厌恶劳动、卑视劳动人民,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
封建社会道德是对奴隶社会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与政治神权等外在强制力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强调人们的内心修养,从而使道德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这种更加精致的伦理说教,也更加具有欺骗性。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道德虽不占统治地位,但它体现出很多优秀的品格,如要求社会平等,勤劳俭朴,同情弱者等。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按现有文字记述应起于夏禹时期,而以社会思想文化强调其作用的重要性则始于孔子的终身致力而为,然后是孟、荀、董、程、朱的发展丰富和经院形式地实践演绎。
三纲五常的意义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孔子把伦理道德的“仁”、“礼”观念看成是一种无社会现实各领域结构关系、无历史发展抽象绝对化地政治存在就是片面地社会存在观念,期望“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就不是可实践的社会指导思想,孔子一生抱负终成遗憾就理之所以了,在失去了应有可能的观念依据的人本体的现实存在,往日伦理关系中的人本体已不是应对新的、伦理形式的代表本体。
孔子理念传播的伦理仁义,在汉朝武帝即位及之后得到了重视,经董仲舒以系统化和实践形式化,他的理论以提出“三纲五常”为代表,即: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社会中实践秩序原则的分类,“五常”是实践的伦理道德的原则内容。
董仲舒从孔孟理念中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的五伦中分析认识判断应以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最为普遍重要,“君臣”甚至可以泛意为全社会成员的对皇权的服从——只是君臣具有国家形式上组织性与序列性,“父子”是血缘延续的和人类社会延续的现实体现、是社会中自然伦理与社会伦理同一的序时传播;“夫妇”是婚姻血缘父系社会的肯定,是家庭责任权利义务的绝对性和权威性的肯定。
三从四德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
(《周礼、天官、九嫔》)。
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
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也就是要妇女既顺从又能干。
男人的三从四德(新三从四德)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礼"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
虽然有如“尽孝”等积极的成分,但它们的形式却又繁杂不堪,不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父母死后,要在坟头搭个草棚守孝三年,只准吃冷饭之类。
比较典型的历史事例就是著名的清官海瑞,其声名远扬,堪称中国古代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典范。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个人。
由于自己年仅3岁的女儿,接受了一个陌生男子给的食物,他便认为自己的女儿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这一礼教规定,便下令赐死自己的女儿。
封建社会有哪些落后的地方:一、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剥夺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二、裹脚缠足。
三、求神拜佛。
四、求长生不老。
五、三纲五常。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六、存天理灭人欲。
否定人的欲望。
七、太监必须自宫。
八、上下级见面需行跪拜之礼,落后之极。
例子:产于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受中国封建儒家思想及当时程朱学说的影响,小说中无时不反映出忠君、孝父、仁政的思想倾向,那时的伦理道德无疑成为人的本质特性。
从整篇小说中所反映出的“拥刘反曹”倾向,就可窥视出作者已经在用伦理道德判断来代替了历史的客观判断,作品中反复强调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是“大汉亲系,仁义布于天下”,而曹操则是吴姓之人,“挟天子已令诸侯”这种倾向正是封建统治思想及用伦理道德来刻画人物,而事实上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此时用一个政权去代替另一个政权,改朝换代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曹操在这一历史变革中无疑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况且曹操的确为一位有才华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反之刘备就才能而言不及曹操,而作者为何把思想感情及同情心寄予刘备,这显然是伦理判断临驾于历史判断之上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德自由、民主与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