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20卷第2期2020年2月Vol. 20 No. 2Feb. 2020文章编号:2096-3874(2020)02 -0117 -06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赵娅楠(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
其“清空” 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 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
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姜夔;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识码:A姜夔,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于美成外独树 一帜”⑷的词作名家。
其“夔”字指的是虞舜的乐官夔,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家庭是非常崇 古的,这种家庭观念对姜夔的思想有着或深或浅 的影响。
又因其词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历代刻本多以《白石词》为名,因此后人多道他为“姜白石”。
姜夔精通音律,艺文博通,诗词皆善,尤善填 词及自度新曲,备受时人推崇。
姜夔善移诗法入词,其词的创作风格能自成一格,被称之为“清空 骚雅”。
对此,夏承悉先生指出姜夔:“以江西诗硬瘦之笔救周邦彦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 救苏辛派的粗犷流弊。
”⑵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
一、“清空骚雅”之释义张炎在《词源》中首次提出姜夔词“清空骚雅” 的词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⑶《说文•水部》云:“澈,清也”,指河水清透见底。
禅宗则认为,“空”是梵我相依的一种自 在状态。
后人对“清空”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 如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曰:“清者,不染尘 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人间词话》评析转(5)
《人间词话》评析——转(5)《人间词话》评析——转(5)《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自出版后就可谓读书人的必读书,极受学术界重视。
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作者王国维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界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41卷上手定稿写情、写景之不隔【原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①,“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②,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④,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注释】①“生年”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②“服食”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③“采菊”四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天似”五句:出于北朝诗人斛律金《敕勒歌》:“敕勒川,阴川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像这样,才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像这样,才为不隔。
【评析】此则是对“隔与不隔”说的补充。
因为此前言及隔与不隔,侧重在写景或咏物方面,此则将重点转移到写情方面。
南北宋词差异论
南北宋词差异论导语:词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而北宋词与南宋词又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前者趋于豪放,后者偏向细腻。
究竟南北宋词谁优谁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南宋」与「北宋」词可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一重自然的感发,一重人巧的精思;北宋浑涵,南宋深美,各有所长。
所谓「绵密工丽有余,而高情远致微减」,正可概括南宋典雅派词的长处和缺点。
最后总结全文,以为本文在设计上,由词笔势态、词情体貌到风格类型,兼顾了形式与内容、个别家派与时代风格等层面,正扣紧了「南宋」、「姜吴」、「典雅」等概念,不但厘清了各种相关论说的理论层次,也具体反映出南宋姜吴典雅派词的风格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一、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北宋词史》写到结束的时候,南宋词人的创作已经隐约可见。
这里应该对南北宋词不同特征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以为进入《南宋词史》阅读的过渡。
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
词,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的诸多变化都与音乐的嬗变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缺乏科学的音乐曲谱记录方法,音乐的传授或教学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优美的曲调都是依赖歌妓和乐工之口耳相传。
于是,新的曲谱乐调的不断涌现,必然淹没大量的旧曲调,许多当年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南宋许多词虽然还可以合乐歌唱,但是“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国香·序》说:“沈梅娇,杭妓也。
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
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旧谱零落”,时能唱周邦彦某几首曲子者,便是凤毛麟角。
“诗歌总是先从歌中借来适当的节奏,并直接继承其抒情的性格。
在适应了这种节奏以后,诗和歌便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后变成不歌而诵的徒诗。
”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周邦彦与姜夔词的比较
4 鲁 军 -
( 化 学 院文 学与 传 媒学 院 绥
关键字 : 邦彦: 夔: 周 姜 词 中图分 类号: 0 1 7 2
黑 龙江 1 2 0 ) 0 0 5
摘 要 : 文 从 词 风 .题 材 艺术特 色等 方面对 周邦彦 与姜 夔的词作 了比较 ,以揭 示 两位词人 词的异 同点 。 本
文 献标识  ̄ : 5 -A
文章编号 :6 3 0 9 2 1 1 - 0 0 0 1 7 — 9 2( 0 1 0 0 ~ 1 0 2
宋 代 的词与 唐代 的诗 ,经常 相提并 论 ,它们 都是代 表一 个时 代 的文艺 形式 。北 宋后期 词坛 出现 了两 大创作 全体 ,一是 以苏 轼为领 袖 ,以黄庭坚 ,秦观等 为羽 翼 的苏门词 人群 ;二 是 以周 邦彦 为主 帅 的大 晟 词人 群 。他们 各 自开辟 出不 同创 作 方 向对 词 坛 发展 影 响 深 远 。在 后 来 的南 宋词 坛 上 也先 后 出现 了两 代 词人 ,一 是江 湖 词 人
一
骚 雅 同派 的词 作创 作 虽 与 周邦 彦 很 相似 ,但 也有 很 多差 别 之 处。以 “ 雅词 ”典 范的姜 夔 为例 ,他的词 作 内容上 大多 为记 游 及咏 物 之作 ,所表 现 的感 情也 多为 身世飘 零 和情场失 意 的感叹 。虽然 在 题 材上没 有什 么拓 展 ,仍 然是 沿着周 邦 彦的路 子写 恋情 和咏物 ,但 艺 术上颇 为精 致 。他 的词 一个 突 出的特 色是音 节谐 婉 。同时 ,也讲 究用 字 ,善于 渲染气 氛 。当然 ,最 能代 表姜夔 词特 色的就是 张炎 所 说的 “ 清空 ” ,即在情感 上 主要抒 发高 洁的 士大夫 情怀 ,艺术 表现 上 避实就 虚 ,侧重 于空灵 的境界 ,色 彩上偏 于素净 。 周 邦 彦 和姜 夔 的词 都 以 咏 物为 题 材 ,周 邦 彦所 作 咏 物词 既 丰 富 ,如 咏新月 、春 雨 、梅 花 、梨花 、杨柳 等 ,又将 身世飘 零之感 , 仕 途沦落 之悲 ,情 场失 意之 苦与所 咏之 物融 为一体 。而 姜夔 的咏物 词 ,往往 别有 寄托 。他 常常将 自我 的人 生失意 和对 国事 的感慨 与咏 物 融为一 体 ,写 的空灵蕴 藉 ,寄托 遥深 。如 《 齐天 乐 》中 “ 声声 一 更 苦” 的 “ 音 ” ,渗 透着 词人 自我凄 凉 的感 受 ,但又很 难说 哪一 哀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党霞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摘 要:姜夔是一位在南宋词坛上词风“独树一帜”的词学家。
以姜夔为代表的词派称之为“骚雅派”,也称“姜派”,其词风“清空”、“骚雅”,为后人所推崇,这种清空骚雅的格调在词的语言上充分体现出来,使词温婉典雅之外又别具一格。
本文着重于姜夔词的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以炼字、用典、音律以及以唐诗入词方面入手来理解姜夔词。
关键词:姜夔;语言风格;特点作者简介:党霞(1994-),女,汉族,陕西省汉中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58-02姜夔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且历代刻本多名以《白石词》,因此习惯称之为姜白石。
张炎《词源》对白石词推崇备至:“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野云孤飞”当指“清”,指意象之清雅;“去留无迹”当指“空”,指境界之空灵。
“骚雅”应该就是《离骚》与《小雅》的结合,即志洁行芳之词品、比兴寄托之手法与温柔敦厚之情感的结合。
读白石词如品白石人,语言中透露给人一种孤芳高洁,凄婉幽冷之感。
其词“清空”、“骚雅”体现在多个方面。
姜夔看到南宋词坛以周邦彦软媚词风为主流的弊端,姜夔学习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以拗、折、瘦、硬为追求,字句给人一种刚劲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使词温婉之外又不失清劲;针对晚唐以来恋情词的绮靡媚俗,姜夔从文字本身入手,字斟句酌、反复锤炼,以健笔写柔情,显得劲峭有力,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冷色调字的锤炼。
在姜夔的词作中,大量运用冷色调的字词,如“冷”、“清”、“寒”等多种冷色调的字词,给人一种:“烟波江上,满目浩然,徒使人愁”的感叹。
姜夔的恋情词总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感伤、清雅的特点。
将缠绵悱恻的爱情通过孤冷的笔墨表现出来,将读者带入孤独忧伤的情绪之中。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用调的比较分析
因各 家 对 柳 词 同 名 异 调 的 考 订 尚有 分 歧 , 故 所 得 总 数 仍 有 参 差 。笔 者 对 柳 永 所 用 词 调 总 数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5 — 3 1 基金项 目: 国 家哲 学社 会 科 会科 学基 金 项 目“ 以词调 为 中心 的 唐 宋语 体 与 词 史研 究” ( 1 2 B Z W0 3 5 )
展 史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的典 范 。对 三 家 词 的用 调 情 况 ,学 界 虽 已各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考 察 与 探 讨 , 但 对 三 家 词 用 调 的 比较 分 析 还 较 为 薄 弱 。本 文 即 拟对 三家词 的用调 情况进 行 初步 的 比较分 析 , 试 图 在 参 照 比 较 之 中 寻 求 三 家 词 在 用 调 层 面 上 的创 作 成 就 与 词 史 定 位 。
、
柳永 、 周邦彦 、 姜 夔用 调 的数
据统 计 与分 析
在进行 比较 之前 , 需 对柳 永 、 周 邦彦 、 姜 夔 三 家 的用 调情 况 做 全 面 的数 据统 计 和 定 量分
论周邦彦与姜夔词之异同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论周邦彦与姜夔词之异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论周邦彦与姜夔词之异同内容摘要:周邦彦与姜夔是宋代词坛婉约词派的两位杰出词人,他们都重视格律,且精通音乐,主张作词须弃俗从雅。
在创作上,姜夔一定程度上受到周邦彦的影响,但两人创作却同中有异,各有特色。
以题材内容而言,两人词作中恋情、羁旅行役及咏物之词均占据大部分内容,然而表达方式、侧重内容却各有不同;以章法结构而言,两人都重视章法结构的组织安排,但周词长于铺叙,章法严密,结构繁复多变,姜词则化实为虚,密中求疏,且精心作序;以艺术风格而言,周词浑厚和雅,姜词清空疏宕;以音律特色而言,二人均擅长自度曲,作词上追求音律和谐,但周邦彦先曲后词,姜夔则偏爱先词后曲。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格律题材内容章法结构艺术风格音律特色周邦彦与姜夔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两位杰出词人,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词论家们往往喜欢把他们相提并论。
他们作词都重视格律,精通音乐,主张作词须弃俗从雅。
周词在创作上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姜夔,但二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章法结构、艺术风格和音律特色方面却同中见异,各有特色。
题材内容怀人相思、羁旅行役、咏物叹怀历来都是婉约词派的传统主题,周邦彦、姜夔二人在题材上也并无太大拓展与创新,依然延续恋情、羁旅行役及咏物等传统题材。
虽然二者在题材内容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在创作数量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尽相同。
首先是在创作数量上。
在周邦彦所处的时代,“词为艳科”的统治局面虽已被打破,词的表现力也逐渐扩大,但词体的应用范围却依然相对局限,因此,恋情、女性与羁旅行役仍占据周词绝大部分内容。
写得最好的十首宋词,排名第一的不是苏东坡词
写得最好的十首宋词,排名第一的不是苏东坡词唐宋两朝都是才子辈出佳作如云,所以文学史家把唐诗宋词相提并论。
王勃《滕王阁序》说“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好像就是在称赞唐诗宋词。
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两朝文学旗鼓相当,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宋词十强。
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并列。
四、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五、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和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六、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七、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和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八、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九、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和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十、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排名说明第一名,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在宋词的待遇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唐诗的待遇很像,长期遭到忽略却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这首词上阕渲染金陵的山川壮丽,“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下阕总结南京的王朝更替,“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前者写景之美无与伦比,后者把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融合无迹。
笔力之雄健感慨之深沉超越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我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宋词压卷之作。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的比较
Comparison between Liu Yong's and Zhou Bangyan's and Jiang Kui's Ci-Poetry 作者: 尹占华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1-9页
主题词: 柳词;周词;姜词;词调;表现手法;语言
摘要: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南北宋词之比较
南北宋词之比较摘要:宋词以靖康之变前后为过渡划分为南北两宋,北宋词与南宋词在风格、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这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文学内部的演进变化所造成的结果。
南北宋词从整体来看具有应歌与应社,主写境与主写情,率性而为与匠心巧运的差别。
即使是同类的豪放词与婉约词,南北宋之间也是存在着可观的差异。
关键词:北宋词;南宋词;比较纵观宋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宋词由一个分界点分为两个部分,即由北宋到南宋。
这里的南北宋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以靖康之变为界限而产生的确切分期,而是以十二世纪末为界,依据词的风格、写作内容与手法的转变而大致划分了南北宋词。
由于政治剧变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而导致南北宋词给读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让我们看到词向着不同方向的多样化发展。
北宋词与南宋词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的,这种差异早在南宋之时就有人已经意识到。
南宋末年政治家、学者柴望在《凉州鼓吹自序》中曰:“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作尤莫盛于宣、靖间,美成、伯可各自堂奥,惧号称作者。
近世姜白石一洗而更之,《暗香》、《疏影》等作,当别家数也。
”(《疆村丛书》)也就是说,在南宋时期的人们已经对于南北宋词的不同风貌有了一定的认识。
南北宋词在对音乐的应用,对于情境的偏重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即使是同类风格的词,南宋与北宋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应歌与应社词是一种配乐演奏的歌辞,所以自词自产生就是与音乐相伴而行的。
北宋词承袭的是五代词风,文人作词,搭配乐曲由伶人演唱,使词与音乐有一个密切的结合。
许多文人本身就懂乐理,所以做出来的词非常符合乐的节奏。
最能把词与音乐结合的诗人群体就是大晟词人,其中又以周邦彦为代表,周邦彦擅长自度曲,他的词注重的是音律与宫调音色相和谐,根据各式的宫调而产生不同的音情,使词富有音乐性。
北宋的词大多数都是配乐演唱,与音乐息息相关,而南宋词则不然。
因为古代社会缺乏比较系统的对于音乐曲谱的保存方式,因此,音乐的曲调大都是由歌伎以及乐工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的,但是因为北宋后期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所以许多曲调随着换代而消失。
姜夔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姜夔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嘉州布衣/辑文自姜夔吧清真与白石均为宋代婉约派之大家,和柳永一起为婉约词风的发展演变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新生体由浅入深,由粗变细,由俗变雅的过程中,从清真到白石成功的完成了婉约词体的传承与创新。
继承是必然的,发展是必须的,不可忽视前进道路上的每个环节。
怀人相思、羁旅行役、咏物叹怀历来都是婉约词派的传统主题,本文便从章法结构、艺术风格方面在二人此类词作的对比中看其继承与发展。
首先,章法结构。
周邦彦在继承了柳词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的基础上,变简为繁,变粗为细,在章法结构上呈现了严密而反复多变的特点。
正如蔡崇云《柯亭词论》所说:“自屯田出而词法立,清真出而词法密,词风为之丕变。
”一个“密”字道出了周词无论在炼字、炼句,还是在上下承接、情感契合、意象转换、描摹物象等方面的严谨与切实。
复敬观在手批《乐章集》中说:“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在周词中确实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结构表现方式。
变直线为曲线,从一元到多元,由直叙到顺叙、倒叙、插叙的完美结合。
在空间、时间、现实与虚幻中往来穿梭,形成了回环往复、跌宕顿挫的结构特点。
陈廷焯在《词坛丛话》中称“美成词,浑灏流转”,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谓之“结构精奇,金针度尽”,如其《瑞龙吟》(章台路)第一片“还见”二字点出作者故地重游,梅花残落,桃花初吐,“坊陌人家”,“定巢燕子”,从现实空间入手,绘出眼前景物。
紧跟第二片“因念”二字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在追忆的时空中将旧日知己描绘的鲜明可爱,呼之欲出。
最后第三片从今昔感伤中又回到了眼前景象。
“官柳金缕”、“池塘飞雨”、“一帘风絮”内心惆怅情绪看尽满眼泪雨愁絮。
在今与昔,真与幻间宛转写来,正如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所云:“看其由无情入,结归无情,层层脱换,笔笔往复处。
”又如《解连环》(怨怀无托)一词更侧重于情感上的层层推进而造成结构上的回环曲折。
周邦彦和姜夔词的比较论
周邦彦和姜夔词的比较论【摘要】:周邦彦、姜夔都是非常重视格律并且精通音乐的词人,他们的创作都各自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
在语言风格上,周邦彦的词色泽艳丽,而姜夔的则色调清幽;在思想内容上,周邦彦的词大多都是没有寄托的,而姜夔的词旨趣深远;在艺术特点上,周邦彦的词工丽、丰腴,姜夔的词则清空、瘦劲。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传承和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周邦彦姜夔语言风格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朴实丰腴清空瘦劲一、语言风格周邦彦和姜夔这两位,都是南宋诗词大师。
我认为姜夔的风格更开阔些、直抒胸臆,如:“淮南明月冷千山”;而周邦彦的风格更细腻些、委婉且深邃,如:“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①他的词作中多出现: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词语,如春日牡丹般华丽;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如他偏爱冷香、冷云。
冷月、冷风、暗柳、暗语等词语,似雪中寒梅般幽韵冷香。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姜词因语雅、调雅、味雅,而被宋末词人奉为雅词的典范。
清真与白石均为宋代婉约派之大家,和柳永一起为婉约词风的发展演变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新生体由浅入深,由粗变细,由俗变雅的过程中,从清真到白石成功的完成了婉约词体的传承与创新。
二、思想内容上的无所寄托和旨趣深远周邦彦和姜夔的题材相对来说都比较狭窄,内容比较单一薄弱。
但是与姜夔相比,周邦彦词的内容显得更加薄弱。
他词作题写较多的,为男女恋情、羁旅愁思、咏物咏节序三大类,另外有少量的登临怀古和闲居自适之作。
这些词以内容言,多是从一个侧面抒写个人的情怀,很少有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渗透。
其词,只有个人闲情逸趣、喜怒哀乐生活的彰显,很少有个人高远情志的抒发,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则少有关注。
在他的词中,实在看不到社会巨浪的一点影子。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词体创新:周邦彦在词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他创作了许多新的词牌,如《六丑》、《兰陵王》等,丰富了词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2.艺术技巧:周邦彦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技巧,他的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善于使用典故和化用前人的诗句,使词的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
3.情感表达:周邦彦的词作情感细腻,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变化,他的词多写恋情、离愁和咏物,题材虽然狭窄,但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4.文学影响:周邦彦的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的影响尤为显著。
他的词作在元、明、清各代都有传播和赞誉,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5.文化传承:周邦彦的词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词作在文学教育、文化研究和国际交流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周邦彦在词的创作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宋代词坛的繁荣和词体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5)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下列属于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色的是()(1分)A:平易古淡B:华丽典雅C:豪犷雄放D:清新流丽2、下列属于“元诗四家”之一杨载著作的是()(1分) A:《诗法家数》B:《论诗绝句》C:《瀛奎律髓》D:《麓堂诗话》3、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1分)A:徐渭B:李贽C:李梦阳D:王世贞4、散曲集《江东白苎》的作者是()(1分)A:王磐B:陈铎C:梁辰鱼D:冯惟敏5、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中的女主人公是()(1分) A:赵盼儿B:宋引章C:谢天香D:杜蕊娘6、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是()(1分)A:《封神演义》B:《三遂平妖传》C:《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D:《天妃济世出身传》7、沈璟曲论的核心是()(1分)A:推崇语言本色B:强调“场上之曲”C:注重文采才情D:“宁协律而不工”8、代表清代讲唱文学最高成就的是()(1分)A:鼓词B:弹词C:大鼓D:子弟书9、浙西词派朱彝尊词的风格特点是()(1分)A:豪纵洒脱B:哀感幽绝C:雄健俊逸D:醇雅清丽10、李渔在戏剧创作中主要追求的是()(1分)A:深刻的思想底蕴和沧桑感慨B:针对现实社会人生有感而发C:戏剧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D:典丽优雅的案头阅读效果11、关汉卿性格和为人的特点是()(1分)A:理想高远,志在仕途B:倜傥风流,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12、被胡适称为“一部最丰富最详细的文化史料”的清初家庭生活小说是()(1分) A:《金瓶梅》B:《歧路灯》C:《醒世姻缘传》D:《侠义风月传》13、元杂剧作家康进之今仅存的作品是()(1分)A:《柳毅传书》B:《李逵负荆》C:《赵氏孤儿》D:《双献功》14、“王荆公体”的主要体裁是()(1分)A:古诗B:绝句C:律诗D:歌行15、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1分)A:爱情剧B:历史剧C:公案剧D:神仙道化剧16、下列属于张惠言词论的基本主张的是()(1分)A:强调寄托比兴B:崇尚豪放苍凉C:追求轻弱哀婉D:提倡醇雅清空17、戴复古所属的诗人群体是()(1分)A:江西诗派B:江湖诗派C:中兴四大诗人D:永嘉四灵18、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散文被称为()(1分) A:桐城派散文B:阳湖派散文C:文人之文D:学者之文19、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1分)A:山谷体B:易安体C:稼轩体D:诚斋体20、《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可概括为()(1分)A:“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B:“以经世致用为一篇之骨”C:“以讽刺幽默为一篇之骨”D:“以八股制艺为一篇之骨”21、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是()(1分)A:“清空”、“骚雅”B:“如七宝楼台”C:自然飘逸D:清新明快22、清中期宗法宋诗的诗歌理论是()(1分)A:格调说B:神韵说C:肌理说D:性灵说23、陆游晚年诗风主要表现为()(1分)A:雕饰藻绘B:清淡秀逸C:豪放悲壮D:清新拔俗24、在小说发展方面,《施公案》体现的是()(1分)A:公案小说与艳情小说的合流B: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C:公案小说与英雄传奇的合流D:公案小说与历史演义的合流25、周邦彦词的主要题材是()(1分)A:登临怀古B:山水田园C:儿女柔情D:羁旅行役26、清末民初的“小说界革命”中提倡最多的小说类型是()(1分) A:政治小说B:谴责小说C:科学小说D:历史小说27、陈师道的诗被称为()(1分)A:半山体B:山谷体C:后山体D:简斋体28、郑观应《易言》收集的文章主要是()(1分)A:翻译文字B:报章文体C:域外游记D:科幻小说29、刘基最出色的散文是()(1分)A:政论文B:传记文C:游记体散文D:寓言体散文30、《桃花扇》的社会历史背景是()(1分)A:安史之乱时期B:宋元易代时期C:明清易代时期D:甲午战争时期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31、下列属于辛派词人的有()(2分)A:张元幹B:朱敦儒C:张孝祥D:刘过E:陈亮32、明清文言小说创作形成了若干系列,其中诞生于清代的有()(2分) A:剪灯系列B:艳情系列C:聊斋系列D世说系列E:阅微系列33、道光前期“志士之诗”的主要内容有()(2分)A:抒发志士之感慨B:表现民生疾苦C:建策献言,呼吁革除弊政D:对社会危机的忧患之思E:对时世巨变的敏锐预感34、关于“台阁体”,正确的描述有()(2分)A:以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B:关心民瘼,揭露时弊C:粉饰太平,歌功颂德D: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E:形式上以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为主35、下列金代作家中属于“国朝文派”代表的有()(2分)A:王庭筠B:吴激C:蔡松年D:蔡珪E:党怀英三、文字题(共10题,共60分)36、名词解释:“活法”说(3分)37、名词解释:白体(3分)38、名词解释:吴中四才子(3分)39、名词解释:《董西厢》(3分)40、简述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融“江西诗法”入词
许 芳 红
内容提要
本文将姜 夔词 与其诗学理论 同黄庭 坚诗学理论 与创作 比较 , 具体 细致地 阐释姜 夔词“ 波澜开
阖” 之章法、 精辟 高妙 的句 法和 奇警传 神的字法与“ 江 西诗法” 的继承关 系, 揭 示出姜夔 以“ 江西 诗法” 入词在
姜夔 的词作多能见 出其匠心独具 的艺术 构思 与章法
安排 , 如许 昂霄评姜夔 词《 齐天 乐 ・咏蟋蟀 》 云: “ 将蟋 蟀
与 听蟋蟀者 , 层 层夹 写 , 如环无 端 , 真化 工之 笔 也。 ” @ 陈 廷焯赞美其词 “ 如 白云在 空 , 随风变 灭 , 独有 千古 ” @, 也
不可不知也 。 ” ⑨认 为一首 好 的诗 歌章 法上 要做 到 “ 首尾 匀停 , 腰腹 肥满” 。他也强调变化 曲折 , 曾说 : “ 小诗精 深 , 短章蕴藉 , 大篇有开阖乃妙”, “ 波 澜开阖 , 如在江 湖 中,
一
( 姜 夔) 乃糅 合北宋诗 风于词 中, 故 骨格挺健 。 白石词之特 点 , 即在 以江 西派诗 人 作诗 之 法作 词。 白石早年 学黄 山谷 诗 , 用心 甚苦 , 所入颇 深 , 既
榆 荚。千万缕 、 藏鸦细柳 , 为玉尊 、 起舞 回雪。想见 西
出阳 关 , 故人初别。
南宋淳熙 十六年 ( 1 1 8 9 ) , 姜 夔在吴 兴 ( 今浙 江湖州 )
与萧时父载酒 春游 时感 遇而 作 , 委婉 曲折地 诉说 其 深隐
幽微 的情感 。在 章法 上极 讲究 , 不仅 细密 , 而 且 曲折 , 真 正做到了“ 波澜开 阖, 如在 江湖 中, 一 波未平 , 一波 已作 。 ” 章法之妙 , 陈匪石《 宋词举 》 详细分析云 : “ 双 桨来时” , 从所遇说 起 , 破 空 而来, 笔 势陡健 , 与他词徐徐 引入 者 不 同。…… “ 春 渐远 ” 一转 , 不说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
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
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
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
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
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
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
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
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
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
轮回般的近似,精妙处的相异——周邦彦词与姜夔词的比较
c o n f r o n t r e a l i t y ; w e e k o p e n e d u p t o t h i n k o f w o r d s , in g g e r i n h e i r t e d er p i p h e r a l t e c h n i q u e ; t w o a r e l o n g e r t h a n t h e m a n e i w i r t i n g , t a n g i b l e a n d i n t a n g i b l e ; t w o
[ 关键词 ] 轮 回; 以思力写词; 一实一虚 ; 精通音律 ; 雅 正。 [ 中图分类号 ]1 0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0 0 4( 2 0 1 3 )o l一0 0 7 2 —0 2
Tr a n s mi g r a t i o n . Ap p r o x i ma t e , De l i c a c y
— —
周邦彦词与姜夔词的比较
张 勤
( 商丘市梁园区技工 学校 , 河南 商丘 , 4 7 6 0 0 0 )
[ 摘
要] 周邦彦 与姜 夔两人之 间有 着太 多的相似 , 周的为人作 风疏狂、 谨慎 , 姜是清醒但又无 力对抗现 实; 周开创 了以
思力写词 , 姜继承 了周的笔法; 两人都长于慢词写作 , 一实一虚; 两人都精通音律 ; 周主张词的雅正 , 姜也是进一步倡行雅词。
… …
之、 相对平 息了, 士大 夫们 的政治热情与爱 国意气也逐渐 消退
自保 。 姜夔的生平经历 比周邦彦更为简单。 南宋朝廷偏安一 隅,
似 了, 他们在绝望 中放弃了抗争 , 国家责任感淡化 了, 开始 留恋于 无心北伐 ,士大夫们 的政治 意气到 了南宋末年 已消磨无存 , 早年也 曾有过雄心壮志 , 但终于 以布衣终老 , 过着 豪门 艺术化的生活 。 两朝末年繁华中见衰败的气象也影响到了两位 姜夔等 , 浪迹江 湖的生 活 , 没有 经历军旅生涯 , 不似 辛弃疾 、 文天 词人 , 家 国兴衰 的感 叹从词作 中淡 出 , 更 多的是对个人身世 的 清客 、 感叹。词 的艺术技巧受到极大的关注 : 北宋词到周邦彦 , 开始向 祥那样具有 民族英雄 和爱 国诗人双重身份 , 但也不与主和派合 是清醒者却又无力对抗现实 , 只是“ 黍离之悲” 未淡忘。 他虽 格律词发展 , 周邦彦集北宋词之大成 , 成为结北开南之人 ; 南宋 流 , 然过 的是清客生活 , 却清高而又珍视 个人人 品, 与仰人鼻 息的 词到南宋末年, 也到了总结 的阶段 , 姜夔等人上承周词 , 从对辛 食客有所不同。他一生 的遭遇与个人 的品格深深地影响到他的 派词人 的反拨出发 , 对词重新规范 , 尤其讲究格律 。文学史上 , 流连光景 、 咏物酬唱与抒发恋情相 这一北一南两人都被归 于格律词 派( 或 有人 把姜夔 等人称 清雅 词风 。他写下大量 自伤身世 、 思 的作 品,其 中优秀篇章不同程度地揉进 了家 国兴亡之叹 , 具 词派 ) , 周 邦彦 的创作对姜夔有直接的影 响。下面就几个方面对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婉约词南北双峰——周邦彦和姜夔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婉约词南北双峰——周邦彦和姜夔部编版2.赏析《苏幕遮》、《扬州慢》等作品。
【教学主题】【教学重点】1.周邦彦姜夔的生平 2.《苏幕遮》、《扬州慢》的赏析【课程大纲】一、周邦彦(一)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末期著名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二)生平1.少年——博涉百家,生活放浪2.青年——汴都一赋,得幸神宗3.中年——党争获罪,辗转各地4.晚年——召还京师,提举大晟(shèng)府(三)作品赏析《苏幕遮》二、姜夔(一)简介姜夔(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
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为格律词派的代表人物,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作品传世。
(二)生平1.少年丧父,屡试不第;2.浪迹天涯,以词会友;3.晚年困顿,归葬杭州。
(三)作品赏析《扬州慢》【知识点总结】一、人物生平及创作(70分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周邦彦,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词家之冠”到底他有着怎样的不凡经历,创作了什么样的词作而摘得这个桂冠的呢?1.少年——博涉百家,生活放浪周邦彦的幼年,主要是受到他们家乡和家族文化的培育。
为什么这么说呢?周邦彦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中呢?周邦彦出生钱塘,也就是古老的杭州,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既是风景名城,又是文化名邦。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的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
宋代是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那个将宋朝风流写尽的才子柳永,初到杭州时就被这繁华所震惊,欣喜若狂地写了《望海潮》,生长于这方青山绿水间的周邦彦自然而然的深受这种文化积淀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钱塘周氏是一个从五代十国后期就有名于乡邦的诗礼仕宦之家。
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
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房日晰周邦彦、姜夔都是非常重视格律并精通音乐的词人,其创作各有自己的艺术特性。
以思想内容言,周邦彦词无所寄托,姜夔词旨趣深远;以艺术特色言,周词讲理法,词风质实、丰腴,姜词重气体,词风清空、瘦劲。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承传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周邦彦、姜夔都是非常重视格律、精通音乐的词人。
他们精心斠律并能自行度曲,在词的创作上起了规范作用。
如果说周邦彦总结北宋前期词并成为艺术上的集大成者,那么,姜夔则在辛派词人统治词坛的时候,异军突起,使婉约词的创作得以承传并中兴。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承传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因此,词论家往往将两人词相提并论。
为了更准确、更清晰地把握两人词的个性特征,恰当地评价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对周、姜词作一番比较研究。
一、无所寄托与旨趣深远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周、姜词因内容的贫弱为许多学者所诟病;直到80年代以后,这种指责才有所改变。
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也很难为他们词内容的贫弱作辩解,高度精美的艺术性与贫弱的思想内容,是周、姜词的共同特征。
与姜夔相较,周邦彦词的内容,贫弱尤甚。
纵观其词作,大部分是羁旅、恋情与咏物,表现的多是纯属个人之情愫,很难看到当时社会的影子,更谈不上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了。
在周邦彦词中,充斥着羁旅的哀愁、恋情的悲欢以及为咏物而咏物的词作,但却有着高度的艺术性,可谓艺术精品。
这些词以内容言,多是从一个侧面抒写个人的情怀,很少有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渗透。
其词,只有个人闲情逸趣、喜怒哀乐生活的彰显,很少有个人高远情志的抒发,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则罕有关注,缺少我国传统士人对国计民生的热切关注与忧患意识。
我们在他的词中,实在看不到社会巨浪的一点影子。
周邦彦词的主体是羁旅词与恋情词。
其中与妓女的恋情词,几占全部词作的一半。
在他笔65文艺研究2008年第6期下,大写特写其与歌儿舞女的悲欢离合,抒发对异性的欣赏与挚爱,没有比兴,没有寄托,没有反映较深刻的社会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房日晰周邦彦、姜夔都是非常重视格律并精通音乐的词人,其创作各有自己的艺术特性。
以思想内容言,周邦彦词无所寄托,姜夔词旨趣深远;以艺术特色言,周词讲理法,词风质实、丰腴,姜词重气体,词风清空、瘦劲。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承传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周邦彦、姜夔都是非常重视格律、精通音乐的词人。
他们精心斠律并能自行度曲,在词的创作上起了规范作用。
如果说周邦彦总结北宋前期词并成为艺术上的集大成者,那么,姜夔则在辛派词人统治词坛的时候,异军突起,使婉约词的创作得以承传并中兴。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承传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因此,词论家往往将两人词相提并论。
为了更准确、更清晰地把握两人词的个性特征,恰当地评价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对周、姜词作一番比较研究。
一、无所寄托与旨趣深远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周、姜词因内容的贫弱为许多学者所诟病;直到80年代以后,这种指责才有所改变。
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也很难为他们词内容的贫弱作辩解,高度精美的艺术性与贫弱的思想内容,是周、姜词的共同特征。
与姜夔相较,周邦彦词的内容,贫弱尤甚。
纵观其词作,大部分是羁旅、恋情与咏物,表现的多是纯属个人之情愫,很难看到当时社会的影子,更谈不上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了。
在周邦彦词中,充斥着羁旅的哀愁、恋情的悲欢以及为咏物而咏物的词作,但却有着高度的艺术性,可谓艺术精品。
这些词以内容言,多是从一个侧面抒写个人的情怀,很少有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渗透。
其词,只有个人闲情逸趣、喜怒哀乐生活的彰显,很少有个人高远情志的抒发,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则罕有关注,缺少我国传统士人对国计民生的热切关注与忧患意识。
我们在他的词中,实在看不到社会巨浪的一点影子。
周邦彦词的主体是羁旅词与恋情词。
其中与妓女的恋情词,几占全部词作的一半。
在他笔65文艺研究2008年第6期下,大写特写其与歌儿舞女的悲欢离合,抒发对异性的欣赏与挚爱,没有比兴,没有寄托,没有反映较深刻的社会内容。
有些词论家认定其词的艺术特色是沉郁顿挫,陈廷焯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
”①王国维则将其词与杜诗相提并论:“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②若从周词之格律、法度、用语之精审看,周词与杜诗犹有可比之处;若从表现的生活内容的深广程度看,周词与杜诗则有天壤之别,因为周邦彦词中表现的感情的沉郁与杜甫诗感情的沉郁有着本质的区别:老杜的沉郁,当然也有对个人生活困顿的忧虑,但他有很高的政治热情,对国计民生极为关注:诸如国家的前途命运,社稷的存亡,民生的困顿,特别是对苦难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
因此,他的沉郁是一种对社会深沉的忧患意识,是爱国爱民思想的深切反映,可谓“心事浩茫连广宇”③。
而周邦彦则一生沉于下僚,在官场殊不得意。
他除了经常忧念自己在官场的前途并发点不得志的牢骚而外,对国计民生别无关注,对人民的生活几无系念,缺乏忧患意识,其词反映社会生活之贫弱达到了极点。
总之,杜诗内蕴之博大,境界之浑涵,远非周词所能企及。
关于周邦彦词的思想内容,有的论者曾提到他的个别词作有比兴,有寄托,如《花犯・梅》、《水龙吟・梨花》、《六丑・蔷薇谢后作》等,这些说法不全是空穴来风,总有一点因由或根据,然细按作品,其根据总不是那么稳妥,有点惚兮恍兮,很难落到实处。
譬如对《六丑・蔷薇谢后作》的评价,钱鸿瑛说:“至于内容方面,很多前人认为有所寄托。
如黄蓼园评曰:‘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比兴无端,指与物比,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
’(《蓼园词选》)陈廷焯也说此词‘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白雨斋词话》)。
本词是咏落花,其中确实也打入了客里伤春、惜华年易逝之感,而‘微言大义’的‘许多不敢说处’等等,是不存在的。
”④《花犯・梅》,陈廷焯谓“以寄身世之感耳”⑤;《水龙吟・梨花》,罗忼烈以为“起句至‘残红敛避’,《离骚》初服之意”⑥。
这种比兴寄托说,因根据不充分,很难使人信服,更不能由此论定其词深广的社会意义。
姜夔一生未能入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亦毋庸过问国事。
因此,没有卷入到当时的政治漩涡。
然南宋终是半壁河山,并受金人的侵扰,时有亡国之危险。
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免怀有忧国之念与《黍离》之悲。
这种情感在姜词中的表现颇为浓郁。
姜夔的词,内容虽然贫弱,但其人品、眼力似比周高,他能关注个人以外的社会生活,他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感受似比周深,其词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现实,他的《扬州慢》、《满江红》,都有较深厚的社会内容。
虽然还没有表现出高扬的爱国热忱,但对社会也绝非完全冷漠,而是有些热情并对国事深有感触。
如《扬州慢》,写经战乱后,曾经异常繁华的扬州,已经非常荒凉,残破不堪了,反映了人民希望安静和平、反对战争的心态。
“犹厌言兵”的草木,浸透了词人的感情,多次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词人《黍离》之悲的感情是很浓郁的。
《满江红》中的老妪,分明有着当年巾帼英雄梁红玉的影子,词人并对神妪有“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⑦的企盼。
那神女,分明闪现着一位爱国者的意象,在相当深重的民族灾难的反映中,表现了词人在国难当头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感。
姜夔晚年在与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密切交往中,受到辛词的深刻影响,其词有了较深厚的生活内容。
如《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不但词风转向豪放,且内容充实,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①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6页。
②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吴则虞校点《清真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2页。
③鲁迅:《无题》,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86页。
④钱鸿瑛:《柳周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8—349页。
⑤陈世焜:《云韶集》,王强编著《周邦彦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版,第232页。
⑥罗忼烈:《周邦彦清真集笺》,王强编著《周邦彦词新释辑评》,第239页。
⑦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
66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①感情比他以往的词激昂得多,也壮烈得多。
这种清健的词,在姜词中虽偶见,远非其创作之主流,但却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表明其词生活内容比较宽广,词人的视野也较为开阔。
谈到周、姜词时,王昶有一段颇为精彩的评价:词,三百篇之遗也,然风雅正变,王者之迹,作者多名卿士大夫、壮人正士。
而柳永、周邦彦辈不免杂于俳优。
后惟姜、张诸人以高贤志士放迹江湖,其旨远,其词文,托物比兴,因时伤事,即酒食游戏,无不有《黍离》周道之感,与诗异曲而同工。
②北宋婉约词,大都是“遣兴娱宾”或留连歌酒之作,说周词“杂于俳优”是较为符合实际的评语,并非刻薄或酷评,他的词的确无所寄托。
姜夔词由于时代的原因,自然有着《黍离》之感,有较强的时代意识,这一点是较周邦彦为强的。
但说他在其词中《黍离》之感“无不有”,则未免夸大事实了。
二、理法与气体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理法与气体。
因此,研究古典文学作品的人,也以气体与理法作为衡文品艺的重要标尺。
关于周、姜词的艺术特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有一段极为精确的评价。
他说:美成、白石,各有至处,不必过为轩轾。
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美成;而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
③他以理法之精,赞誉美成;以气体超妙,称许白石。
这的确是至理名言,评说最为切当。
理法者何?所谓理法,是指作词构思之超妙与技法运用之纯熟,诸如结构之谨严、章法布局之巧妙、字句锤炼之工等。
窥诸周邦彦词,其于词之声律、章法、钩勒、烹字特别着力,而又自然高妙,不留迹痕,不落言筌。
所谓“下字、用意,皆有法度”④,“邦彦妙解声律,为词家之冠……分刌节度,深契微芒”⑤,“律最精审”⑥,“钩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⑦。
如此等等,都是对周邦彦作词讲究理法而取得的艺术成就的赞誉,这些评语都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瑞龙吟》、《兰陵王》、《六丑》等,都是讲究理法的典范之作。
如《瑞龙吟》:章台路。
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⑧①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注》,第91页。
②王昶:《姚苣汀词雅序》,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2706页。
③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29页,第29页。
⑤《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著录宋方千里《和清真词》一卷,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11页。
⑥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0页。
⑦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页。
⑧周邦彦:《清真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67文艺研究2008年第6期此词章法非常讲究:以景起,以景结,中间则以今日与往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
笔法高妙,脉络繁复而清晰;能铺得开,收得拢,写得具体细致而又凝练厚重;篇中多有转换跳宕之处,而又勾连接榫十分严谨。
其词境浑融,格调天成;离合顺逆,自然中度;言情体物,穷极工巧。
这显现了填词运意法度的超妙。
词人填词之讲法度,犹如工匠造器物之讲规矩。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无理法无以成妙文。
过犹不及,任何事物都以适度为好,过分讲理法,则不免有损词人艺术创作之灵气,甚或有卑俗的匠气产生。
何谓气体呢?气体盖指作者感情在作品的流注与融会。
气体高妙则谓词人感情在词中流注活泼而不滞涩,大化而无迹痕,超妙而不落言筌。
我国文学创作中的气体之说,起源是很早的。
在三国时期,曹丕就称赞孔融之作“体气高妙”,“体气”即“气体”。
后来,词论家对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等人的词,转以气体高妙赞之,谓其感情流注于词中无滞无碍也。
《齐天乐》、《暗香》、《疏影》、《扬州慢》等词,都是姜夔词中气体高妙的典范之作。
如《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①此词写愁怨,词情凄婉,内涵丰厚,钻之弥坚,味之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