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解题方法思路汇总
高中物理运动学规律及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运动学规律及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的运动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是最基础的运动学规律,涉及到的概念有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解题方法主要是利用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根据题目条件列方程求解。
2. 牛顿运动定律:这是运动学的基础,涉及到的概念有作用力、反作用力、惯性等。
解题方法主要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或者用惯性定律分析运动过程。
3. 曲线运动:涉及到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解题方法主要是利用向心力的公式和定理,分析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轨迹。
4. 相对运动: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题方法主要是画运动示意图,运用运动学规律进行分析。
5. 振动和波动:分析物体的振动和波动情况,解题方法主要是利用振动和波动的规律,如振动方程、波动方程等。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求解的问题。
2. 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运动学规律,选择合适的公式和定理进行求解。
3.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轨迹,注意分析过程的细节和物理意义。
4. 对于复杂的运动过程,需要分段或者分步骤进行分析,画运动示意图有助于理解问题。
5. 对于多过程的问题,需要注意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转折点。
巧解物理题——几种常见解题思维方法
巧解物理题——几种常见解题思维方法运动学问题常见思维转化。
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一、逆向思维法【例1】 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自一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到达b 点,c 是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质点从a至c 需要的时间为t 0,问它从c 经b 再回到c ,需要多少时间?解析:可将质点看做由b 点开始下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通过第二段相等位移ca 的时间,求经过位移bc 所需时间的2倍.则由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公式:t bc ∶t ca =1∶(2-1)得:00)12(22,)12(12t t t t t bc cabc +=+=-= 答案:2(2+1)t 0点评:此题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可用初速度为零时,连续相同位移的时间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另外将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减为零的问题,通过正逆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运动学规律可以使问题巧解.二、物理情景与图象结合思维法【例3】 汽车由甲地从静止开始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汽车先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地恰好停止.已知甲、乙两地相距为s ,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时间和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解析:由题意作汽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不同的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都等于甲、乙两地的距离s .由图可见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越长,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汽车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中间无匀速运动时,行驶的时间最短.设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t 1),最大速度为v max ,则有v max =a 1t 1=a 2(t -t 1), 解得t 1==212a a t a + ,则v max =2121a a t a a + ,据图象得)(2221221max a a t a a t v s +==解得t =2121)(2a a sa a ++,故v max =21212a a s a a + 答案: 2121)(2a a s a a ++,21212a a s a a +【变式题】:甲乙丙三人均以10km/h 的初速度通过一座长100m 的桥,三人分别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到达终点的速度仍为10km/h 。
高中物理运动学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运动学题解题技巧一、直线运动题直线运动题是高中物理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通常涉及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解答直线运动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掌握基本公式,并注意单位转换。
例如,有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0秒,求汽车的位移。
解答思路:1.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确定已知量:速度v = 20 m/s,时间t = 10 s。
2. 根据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s = vt,代入已知量计算位移s = 20 m/s × 10 s = 200 m。
3. 答案为200米。
这道题的考点在于应用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s = vt,并注意单位的转换。
二、自由落体题自由落体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题型,通常涉及重力加速度、时间、速度等概念。
解答自由落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由落体的特点,掌握相关公式,并注意单位转换。
例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经过2秒后的速度是20 m/s,求物体下落的高度。
解答思路:1.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确定已知量:时间t = 2 s,速度v = 20 m/s。
2. 根据自由落体的基本公式v = gt,代入已知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 = v/t = 20 m/s ÷ 2 s = 10 m/s²。
3. 根据自由落体的高度公式h = 1/2gt²,代入已知量计算高度h = 1/2 × 10 m/s² ×(2 s)² = 20 m。
4. 答案为20米。
这道题的考点在于应用自由落体的基本公式v = gt和h = 1/2gt²,并注意单位的转换。
三、斜抛运动题斜抛运动题是高中物理中较为复杂的题型,通常涉及初速度、角度、时间、位移等概念。
解答斜抛运动题的关键在于分解速度、运用平抛和竖直上抛的知识,掌握相关公式,并注意单位转换。
例如,一个物体以30 m/s的速度和45°的角度斜抛,求物体的最大高度和飞行的水平距离。
高中物理运动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关键,下面将对高中物理运动解题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物理学习中的运动问题。
一、理清问题在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时,首先要理清问题,明确所给定的条件、要求以及所求的物理量。
有时候,问题中还可能会给出一些附加条件,我们需要判断它们是否对问题的解答有影响。
只有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题。
二、建立逻辑关系在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所给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方程或者等式。
这些方程或等式代表了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时间、加速度等。
建立逻辑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对物理运动原理和公式进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三、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在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当物理问题涉及到匀速运动时,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匀速运动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当问题涉及到变速运动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图形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
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地得到问题的解答。
四、注意单位换算在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
物理量通常需要使用国际单位制进行表示,而不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也需要掌握。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不一致,我们需要进行单位换算,保持一致性。
否则,单位不一致将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五、进行合理估算在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进行合理的估算来快速分析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问题中的数值范围,选取合理的近似值。
合理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答案的范围。
六、细心检查计算过程在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时,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因此,在完成计算后,需要对计算过程进行细心的检查。
运动学解题方法思路汇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和规律应用第一单元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2.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3.打点计时器与测定加速度的实验打点计时器分两种: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压是220V。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横线、重复点或点迹不清晰,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一点。
3.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若点迹不够清晰,应考虑更换复写纸。
4.纸带应捋平,减小摩擦,从而起到减小误差的作用。
5.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放开纸带。
6.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还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7.处理纸带数据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应舍去;一般以五个点为一个计数点。
8.描点作图时,应把尽量多的点连在一条直线(或曲线)上不能连在线上的点应分居在线的两侧。
误差过大的点可以舍去。
9.打点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每打完一条纸带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待装好纸带后,再次接通电源并实验。
10.在实验室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然后接通电源。
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计算物体的加速度:4.直线运动问题求解六法一、公式法:利用基本的公式进行推导,是最基本的方法。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二、图解法 v-t x-t运动图象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且图线的斜率、与t轴所围的面积等等都有明确的含义,因而利用运动图象,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与技巧,甚至可以解决一些单用解析方法在中学阶段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例1:从车站出发的每辆车都先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速度为v时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发车的时间间隔相同,相邻的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两车间距均为s,则相邻两车发车的时间间隔为_____.例2:质点沿光滑斜面无初速下滑,第一次从A至B,第二次从A至C再到D,B、D在同一水平面,AB=AC+CD,如图2所示。
运动学与力学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总结
运动学与力学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总结运动学和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两个分支,涉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在解决运动学和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以助于读者更好地应对运动学与力学题目。
一、基础概念回顾在解答运动学与力学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些基础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位移用于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其大小和方向共同构成了位移向量。
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加速度则是速度对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二、运动学题型解题方法1. 直线运动问题直线运动问题中,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通常给出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时间等信息,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位移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 = 位移 ÷时间-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2. 自由落体问题自由落体问题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情况。
常见的自由落体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物体的下落时间、下落距离等。
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下落时间公式:时间= √(2 × 下落距离 ÷重力加速度)- 下落距离公式:下落距离 = 重力加速度 ×时间² ÷ 2三、力学题型解题方法1. 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 = 力 ÷物体质量- 力的大小公式:力 = 物体质量 ×加速度2. 平衡问题平衡问题通常涉及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在解答平衡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根据平衡条件,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合力为零时的条件:ΣF = 0四、综合题型解题方法在运动学与力学问题中,往往存在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学和力学的知识进行解题。
高中物理运动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高中物理运动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常见的考点。
掌握运动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以几个常见的运动题型为例,详细分析解题思路,并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其题型也是高中物理中最简单的。
考虑到题目的多样性,这里以一个典型的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求小明行驶的距离。
解题思路: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恒定,可以使用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计算。
根据题目给出的速度和时间,可以得到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20m/s × 2h = 40km。
所以小明行驶的距离为40km。
解题技巧:在解答匀速直线运动的题目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和时间单位可能不一致,需要进行换算,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二、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形式。
它的题型相对较多,但解题思路比较固定。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自由落体运动题目。
题目:从高度为100m的高楼上有一个物体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
解题思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增加。
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h = 1/2gt²来计算。
将题目给出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代入公式,得到100m = 1/2 × 9.8m/s² × t²,解得t ≈ 4.52s。
所以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约为4.52秒。
解题技巧:在解答自由落体运动的题目时,要注意重力加速度的取值。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但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相应的取值。
三、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情况下,受到重力的作用进行抛体运动。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的解题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解决运动学问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题型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解题技巧。
一、匀速直线运动问题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它的特点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
解决匀速直线运动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速度 = 位移 ÷时间时间 = 位移 ÷速度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小明骑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20秒,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计算他的位移:位移 = 速度 ×时间 = 10 m/s × 20 s = 200 m所以小明的位移是200米。
二、自由落体问题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解决自由落体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公式:下落距离 = 初始速度 ×时间 + 1/2 ×重力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速度 = 初始速度 + 重力加速度 ×时间其中,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 m/s²。
例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过3秒钟后,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它的下落距离:下落距离 = 1/2 × 9.8 m/s² × (3 s)² = 44.1 m所以物体的下落距离是44.1米。
三、抛体运动问题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情况下,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自由运动的情况。
解决抛体运动问题时,我们需要利用以下公式:水平方向位移 = 水平方向初速度 ×时间垂直方向位移 = 垂直方向初速度 ×时间 + 1/2 ×重力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水平方向速度 = 水平方向初速度垂直方向速度 = 垂直方向初速度 + 重力加速度 ×时间其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是相互独立的。
高二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问题求解策略
高二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问题求解策略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而运动学则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的分支学科。
对于高二学生而言,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问题往往是较为基础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求解策略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策略。
一、运动图解法运动图解法是解决运动学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将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等参数都绘制在图上,通过观察图像上的变化,来推断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使用运动图解法时,首先需要绘制一个坐标系,用于表示物体的位置。
然后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和起始速度,并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出物体在各个时间点的位置和速度。
将这些数据标在坐标系中,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物体的运动图像。
通过观察运动图像,我们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类型(匀速、匀变速、匀加速或非匀加速)、物体的最大速度、加速度等信息。
在进行计算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诸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来求解。
二、向量分解法在解决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学问题时,向量分解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求解策略。
它适用于物体具有多个独立运动分量的情况,例如,一个物体在倾斜平面上沿斜面滑动时,可以将这个运动划分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两个独立的运动分量。
在使用向量分解法时,学生需要将物体的运动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运动分量,通常是沿着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两个方向。
然后可以利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和斜面上平行运动的知识,分别对这两个分量进行求解。
最后,将求解结果合成,得到最终的答案。
此外,向量分解法还适用于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比如抛体运动中的斜抛问题,将抛体的初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更容易求得所需结果。
三、微元法微元法是一种近似求解运动学问题的方法。
当问题中的物体运动过程相对复杂、无法直接求解时,可以将整个运动过程分解为许多微小的时间段,并假设每个时间段内物体的运动是匀速或匀变速的。
高一物理运动学解题技巧
高一物理运动学解题技巧
1、分析题干:
在解决物理运动学题目时,首先要将题目仔细阅读,并从物理知识体系中整理出有关的定义和公式,仔细理解题干,分析题中的未知量与
已知量,以及题中的计算要求,找出其间的联系,把相关知识点和公
式整理出来,把该题组织在一起,获取最终答案。
2、解题步骤:
(1)确定表达式:将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变量代替,并
按照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表示出来。
(2)分析题目:根据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等,从题目中思考解题
的关键步骤。
(3)数据处理:根据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计算出题目的未知量
的数值大小,并作出分析比较。
(4)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出未知量的大小和公式的分析,得出最终
结果,并对物理知识进行总结以及对结论进行分析和验证。
3、知识点拓展:
(1)物理定律:物理定律是指人们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的客观的、永恒的自然规律,我们认为它是包含在宇宙外面的,不受任何造物主
的控制。
(2)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是指物理学家们在表征物体的运动的
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定律。
例如动量定理、刚体运动定理等。
(3)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由物理学家构建、模拟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
通过该模型来研究物理知识,并在物理学实验和校正物理论调整中发挥作用。
4、总结归纳:
解决物理运动学题目,需要从物理知识体系中梳理出有关的定义和公式,分析题干,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按照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等不断计算出未知量的大小,并能够拓展结论。
除此之外,还需运用物理模型模拟现象,以辅助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解运动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2 1
0
答案:2tbc 2( 2 1)t0
【题后反思】将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正逆转化为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运动学规律
可以使为题巧解。
四、动静转化法(巧选参照物)
例7、一飞机在2000m高空匀速飞行,时隔1s先后
掉下两小球A、B,求两球在空中彼此相距的最远 距离。(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解析:取刚离开飞机的B球为参考系,A球以10m/s 速度匀速向下远离。从2000m高空自由落体的时 1 2h h gt 2 , t 20s 间为t, 2 B球刚离开飞机,A球已 g 1 下落1s,此时 A、B相距 10 12 m 5m; A相对B匀 2 速运动19s后着地,此19s内A相对B远离190m, 故A球落地时,两球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 5m+190m=195m
2
t
ʋm o
t
t
例2.某物体做初速度不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设运动过程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为v1,通过位移s中点的瞬间速度为v2, 则( ) A.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 B.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 <v2 C.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v2 D.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v2
故利用其对称性做如下转换处理。
如图所示,做出甲球运动示意图,在其下段截取
SDE=5.5m,上段DC即与乙球的运动示意图完全相
同,取D-E过程研究甲、乙抛出的初速度分别为ʋ1、
ʋ2,由对称性知ʋD=ʋ2、ʋF=ʋ1经DE段时间t=0.5s,由运 动公式
S DE 1 2 v2t gt 2
C
vE vD gt v2 gt
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综述
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综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自成体系,而且与力学、电学、光学等知识联系紧密。
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v-t 图象的应用。
对本章知识的单独考查主要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命题。
虽然没有仅以本章知识单独命题的计算题,但较多的是将本章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知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所以从本章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看,可以说是学习力学,乃至电磁学的基础。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考纲中虽然不要求会用v-t 图去讨论问题,但实际上高考中图象问题却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
原因是图象问题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运动图象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首次接触到的图象,是学习其它图象的基础。
因此,不论是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还是从高考的角度看,都应对运动图象予以足够重视。
由于本章涉及的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繁多,且各公式之间又相互关联,使得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唯一,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
这就使不少学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因为找不到简捷的方法,使解题过程复杂化,白白浪费了时间,增加了难度。
本文就拟对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思路与本章涉及的许多特殊方法,象比例法、逆向转化法、平均速度法、图象法、巧选参照考系法等作一综合分析。
以便使学生达到能够根据试题特点,迅速准确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顺利解题的目的。
一、依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 v v t +=0,位移公式2021a t t v s +=,以及重要推论as v v t 220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基本的公式。
一般来说,利用这三个基本公式可以求解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以上公式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上述三个基本公式含有五个物理量中的四个,每个公式中各缺少一个物理量,解题时题目中不要求或不涉及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这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
运动学-妙用五法巧解题
运动学-妙用五法巧解题《直线运动》一章概念多,公式多,关系复杂多变,选用不同的规律、公式解题,繁简不同,若巧妙选用特殊的规律、方法,从另外的角度出发,可使解题快速简洁。
常采用以下五种妙法: 妙法一:巧用推论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aT =2是恒定的。
推论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也等于其初、末速度和的一半,也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st v v v t t ===+202。
例1.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 无初速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1所示,测得s cm s cm AB BC ==1520,,求:(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3)拍摄时s CD 的大小; (4)A 球上表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颗?解析:(1)各球在所拍照片时刻的位置可等效看作一个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相隔0.1s,利用推论1:得小球的加速度a sT=∆2a s sT m s BC AB =-=225/(2)再利用推论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 s tm s B AC==2175./ (3)利用推论1:由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即s s s s CD BC BC AB -=-,所以图(1)s s s m CD BC AB =-=2025.(4)设A 点小球的速度为v A ,由于v v at m s A B =-=125./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为t v as A A==025.,所以在A 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2颗。
推论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s s s s n n 12313521:::…::::…:=-()推论4: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t t t n n n 123121321:::…::::…:=----例2. 屋檐定时滴下水滴,当第5滴水滴滴下时,第一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和第2滴分别位于高1m 的窗的上下沿,如图2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析:(1)利用推论3:设相邻两水滴间的距离从上到下依次为x :3x :5x :7x 。
运动学五种方法
★运动学解题五种方法★(亚旭教育学校理综教研组 刘旭老师)一:公式法1. at v v t +=0 (速度--时间关系)2. 2021at t v S += (位移—时间关系) 3. aS v v t 2202=- (速度—位移关系) 4. )(210v v v t += 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v 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M v ,M t v v v ==2(2)两段相邻的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2aT S =∆,a 为加速度主要思想:知三求二(在题中找出三个运动学物理量,然后运用公式进行运动学题目的求解)切记:公式法运动较简单,但是在稍难题中,很少有能够直接看到或者找出的物理量,此时,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题目分析后才能找出正确的物理量! 例一:物体在斜坡顶端以1 m/s 的初速度和0.5 m/s 2 的加速度沿斜坡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斜坡长24米,求:(1) 物体滑到斜坡底端所用的时间。
(2) 物体到达斜坡中点速度。
例二:一辆汽车以10米/秒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面40m 有危险,他立即以a=2米/秒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问: (1)前6s 这辆汽车的位移是多少?(2)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s ,是否会发生危险?例三: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两段长为x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求物体在此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二:平均速度法 公式推导:S vt v v t v t t t ==+=02例一:一架飞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t ,则起飞的运动距离是多少?例二: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1:4(B)1:3(C)1:2(D)1:1三:比例法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T 为相等的时间间隔,则有:1、 T 末、2T 末、3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2、 7、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 ……:s n =1:4:9:……:n 23、 8、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 N =1:3:5: ……:(2N-1)4、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s 为相等的位移间隔,则有:第一个s 、第二个s 、第三个s ……所用的时间t Ⅰ、t Ⅱ、t Ⅲ ……t N 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 :……:t N =1:()():23:12--……:)1n n (--例一: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 ,64m ,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几种方法
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几种方法1.平均速度法定义式对于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中,有一类是质点在其中某段时间t内走过位移s,要求某一未知物理量的题型,如果巧用这一关系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例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某一段距离s所需时间为t1,通过下一段同样长的距离所需时间为t2,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解析如图2-1所示,物体在AB段上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v1,物体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v2。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2.巧用Δs=aT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N-s n=(N-n)aT2例2如图2-2所示,有若干个相同的小钢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每隔0.1s无初速度地释放一颗,连续释放若干个小球后,对准斜面上正在滚动的若干小球拍摄到如图的照片,可得AB=15cm、BC=20cm。
试求A球上面还有几颗正在滚动的小球?解析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小球B的速度B球已运动时间设在A球上面正在滚动的小球的颗数为n则颗取整数n=2颗,即A球上面还有2颗正在滚动的小球。
例3如图2-3所示,一块涂有碳黑的玻璃板,质量为1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一个装有指针的振动频率为5Hz的电动音叉在玻璃板上划出如图2-3所示的曲线,测得OA=1cm,OB=4cm,OC=9cm,则外力F应为N。
(g=10m/s2)解析玻璃板竖直向上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改变量相等。
由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得F=m(g+a)=1×(10+2)N=12N。
3.比例法利用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题,可使得问题变得简单,解起来快捷。
例4屋檐上每隔相等时间有一水滴落下,当第一滴落地时,第五滴正好刚离开屋檐,这时第四、第五滴水相距1m,则屋檐高为_______m。
解析水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为s1∶s2∶s3∶s4=1∶3∶5∶7,设屋檐高为H,则可得H=16m。
运动学的解题要诀
3
4.列出待求未知 5.列出適用之公式 : 平移運動 r B r A r B / A 定軸旋轉 a r P ( r P ) 一般平面運動: A,B兩點皆固定 v B v A r B / A A點固定,B點運動 v B v A r B / A (v B / A )xy
4
6. 將已知待入5.之公式並計算之 計算加速度 , 常會需要先求出速度 計算中常得一向量方程式 , 以 i , j 分別集 項後可得兩純量方程式, 可解兩未知數(通常 即為待求項目) 若未知數有三個, 則其中之一通常須由拘束 條件中尋找
5
運動學的解題要訣
1.辨認運動型態 : 平移運動 定軸旋轉 一般平面運動 A , B兩點皆固定 A點固定 , By軸及原點 原點通常為靜止點
2
3.列出已知 : 明顯給予的已知 : 大小 , 方向 拘束條件 : 由題意判定 例如 : 平移的方向 , 旋轉的方向 無滑動 , 固定點 要配合2.中所選定之座標
总结运动学部分的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
总结运动学部分的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力学分支的必备知识。
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运动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考点和解题技巧,以便能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
本文将从运动学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常见考点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在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用Δx表示;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用v表示;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用a表示。
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其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
2.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运动形式,常见的考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需要掌握速度恒定的特点,以及通过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
而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则需要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3. 曲线运动除了直线运动外,曲线运动也是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对于圆周运动,学生需要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半径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圆周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而对于抛体运动,则需要理解抛体运动的自由落体和斜抛两种情况,以及如何计算抛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等。
4.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涉及到物体在不同参照系中的运动。
学生需要掌握相对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参照系中的位移和速度进行计算。
此外,相对运动还涉及到相对加速度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其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相关题目中。
二、解题技巧1. 理清思路在解题时,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将题目所给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2. 选择适当的公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和规律应用
第一单元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
2.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
3.打点计时器与测定加速度的实验
打点计时器分两种: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
器电压是220V。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横线、重复点或
点迹不清晰,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一点。
3.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若点迹不够清晰,
应考虑更换复写纸。
4.纸带应捋平,减小摩擦,从而起到减小误差的作用。
5.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放开纸带。
6.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还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7.处理纸带数据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应舍去;一般以五个点为一
个计数点。
8.描点作图时,应把尽量多的点连在一条直线(或曲线)上不能连在线上的点应分居
在线的两侧。
误差过大的点可以舍去。
9.打点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每打完一条纸带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待装好纸带后,
再次接通电源并实验。
10.在实验室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然后接通电源。
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
计算物体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