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XXXXXXXXXXX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部)名称:XXXXXXXX学院教研室(组):XX教研室专业名称:XXXXXXXXXX 专业类别:XXX类大纲主编:XXXXX - 1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课程中文名称: :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课程代码: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时:课程学时:6464学时学时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44学分学分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支撑考取证书:初级网络工程师支撑考取证书:初级网络工程师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结构,具备熟练运用目前主流的网络设备进行网络的设计和组建局域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5)典型计算机网络)典型计算机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目的要求]①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发展、应用等基本知识;①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发展、应用等基本知识;②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与数据通信服务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分类、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

难点:难点:难点:五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五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课时分配]4学时。

学时。

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与广域网技术 [教学内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 (3)无线与卫星通信)无线与卫星通信 (4)数据编码技术)数据编码技术 (5)基带传输)基带传输 (6)频带传输)频带传输 (7)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8)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 (*) (9)差错控制方法)差错控制方法 (*) (*) [目的要求]①要求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的特性等基本知识;①要求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的特性等基本知识;②要求掌握数据编码、数据交换、多路复用和差错控制方法等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与网络(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课程代码:TELE2112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通信原理后续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核心课。

本课程采用教师知识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和相关的核心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规则。

教学目标: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及相关各层功能协议的课程,通过课程讲解和实验等环节,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功能协议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复杂系统分解和集成的分析解决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针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2.能分析和判断计算机通信网络协议中的关键环节,并获得有效结论;3.能使用专业知识描述分析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4.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协议构成,了解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相关的技术标准(如/IP,802.3等标准)。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概述(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6)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因特网概述★1.3因特网组成★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目标及要求:1)通过概述的介绍,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及分层体系结构,了解服务、协议等概念。

✧作业内容:强化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通信协议的了解和掌握,因特网两大组成部分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以及各自含义。

《计算机通信网络》教学大纲(电子信息)

《计算机通信网络》教学大纲(电子信息)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通信产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信息社会关键的基础设施,通信产业已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术,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新技术与新发展。

并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科研开发和其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实验来促进教学,以教学来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向学生介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网络设备(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工作于各层的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理解这些网络协议,使学生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体系结构和原理、各个层次的协议标准,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与TCP/IP协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分析网络协议,给出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网络的要求组建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对网络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进一步了解网络新技术和网络新动态,为进一步进行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和开发网络产品打好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技能,了解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了解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Technologies课程编号:1002111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数:32 学分:2执笔者:胡小刚编写日期:2002.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协议标准和具体实现方法,使学生具有用微机组网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业计算机控制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本章是计算机网络的综述,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等。

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4学时)本章内容是介绍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传输方式、编码技术、系统传输介质、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重点: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理解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4学时)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和其它网络体系结构。

重点:掌握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服务原语、服务参数和层交互作用。

第四章通信子网及协议(4学时)本章首先介绍通信子网的结构,然后介绍OSI七层模型中下三层,主要内容是物理层技术和典型标准、数据链路层控制及常用协议、网络层构造和协议。

重点:掌握通信子层的构成、RS-232标准、RS-485标准、异步传输和异步通信中的六控制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BSC、面向位的协议HDLC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X25协议。

. 第五章运输层协议(2学时)本章介绍运输层的模型与功能、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运输层协议。

重点:掌握运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TCP协议。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课程编号:B0301151S 学分: 3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课内学时:4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栈),数据传输与通信接口,数据链路控制,数据交换技术、局域网与广域网(LAN&WAN);因特网技术和IPv6,传输层协议控制机制,计算机网络服务和应用,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和发展,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1.知识单元一:概述 (4学时)(1)知识点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过程(2)知识点二: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本概念(3)知识点三: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4)知识点四:计算机通信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因特网的发展和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主要分类,各种类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的意义。

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体系结构的构成和功能层的基本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了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特点。

2.知识单元二:物理层(6学时)(1)知识点一:数据通信基础(2)知识点二:传输介质(3)知识点三:编码与调制(4)知识点四:多路复用技术(5)知识点五:数据交换技术(6)知识点六:物理层设备与接口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传输介质,理解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技术及信道复用技术,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和掌握通信接口的各种特性,了解常用的物理层标准,以及常见的接口标准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ique课程代码:020743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协议内容及设计原理(着重于低层协议),局域网构造技术和通信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以及Internet的TCP/IP协议、IP交换技术、路由选择和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别是局域网)工作原理和构造配置,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主要参考书:高传善等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刘志华等主编《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阮家栋等主编《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应满足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注重基础原理与基本概念的教学,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另外应能够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

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应学会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性能指标、体系结构,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数据在各层中的传递过程。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物理层理解: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物理层的标准。

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01/11/11)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中制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组成;网络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对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

1、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原理》等相应课程的基础知识。

2、 课程内容的重点、广度和深度本课程内容的重点: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网络通信协议和TCP/IP协议簇;LAN基本工作原理;高速和交换LAN;网络互联技术。

本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应用实例;无线LAN技术及应用;加强定量分析;Intranet技术。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学网’的过程。

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LAN原理、应用技术,具有初步的网络规划、设计、应用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三、教学要求1、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2、准确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基本内容。

3、熟悉通信子网、局域网、以太网、万维网的技术特点。

4、掌握网络互连技术技术5、熟悉Internet/Intranet6、了解网络管理的知识和技术。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1.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1.3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1.1.4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1.1.5Internet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1.2.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根据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1.3.2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1.4计算机网络拓朴构型1.4.1计算机网络拓朴的定义1.4.2网络拓朴分类方法1.5典型计算机网络1.5.1ARPANET1.5.2NSFNET1.5.3Internet1.6数据通信服务1.6.1未来通信子网应具备的特征1.6.2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1.6.3X.25网1.6.4帧中继1.6.5B-ISDN1.6.6异步传输模式ATM1.7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7.1计算机网络在企业、机关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7.2计算机网络在个人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8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与广域网技术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2.1.2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2.2 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2.2.2 双绞线的主要特性2.2.3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2.2.4 光缆的主要特性2.3 无线与卫星通信2.3.1 电磁波谱与移动通信2.3.2 无线通信2.3.3 微波通信2.3.4 蜂窝无线通信2.3.5 卫星通信2.4 数据编码技术2.4.1 数据编码类型2.4.2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2.4.3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2.4.4 脉冲编码调制方法2.5 基带传输2.5.1 基带传输的定义2.5.2 通信信道带宽对基带传输的影响2.5.3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2.6 频带传输2.6.1 频带传输的定义2.6.2 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6.3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与标准2.6.4 调制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2.7 多路复用技术2.7.1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2.7.2 频分多路复用FDM2.7.3 波分多路复用WDM2.7.4 时分多路复用TDM2.8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2.8.1 线路交换方式2.8.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2.8.3 数据报方式2.8.4 虚电路方式2.8.5 ATM方式2.9 差错控制方法2.9.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9.2 误码率的定义2.9.3 检错码与纠错码2.9.4 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2.9.5 差错控制机制第三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3.2 ISO/OSI 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3.2.2 OSI 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主要功能3.3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3.3.1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的发展过程3.3.2 TCP/IP参考模型与层次3.3.3 IP协议3.3.4 TCP协议3.3.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3.4 IEEE802 LAN体系结构3.4.1IEEE802标准3.4.2 IEEE802参考模型(HDLC)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4.1 LAN的要技术特点4.2 LAN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类4.2.1 Ethernet基本工作原理4.2.2 IEEE802.4标准与Token Bus4.2.3 IEEE802.5标准与Token Ring4.2.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比较 4.3 高速LAN4.3.1 高速LAN研究基本方法4.3.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4.3.3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4.3.4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4.4 交换LAN4.4.1 交换LAN的基本结构4.4.2 LAN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5 LAN组网方法4.5.1 I EEE802.3 物理层标准类型4.5.2 Ethernet 网络接口适配器4.5.3 同轴电缆Ethernet 组网方法4.5.4 符合100BASE-T标准的Ethernet组网方法4.5.5 千兆Ethernet网组网方法第五章 网络操作系统5.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5.2 典型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第六章 网络互连技术6.1 络互连的基本概念6.2 网络互连的类型6.3 网络互连的层次6.4 网络互连的要求6.5 网络互连的设备6.5.1 网桥Bridge6.5.2 路由器Router6.5.3 网关 Gateway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7.1 主机名字与域名服务7.2 域名与域名系统7.3 Internet 的基本服务功能7.3.1 E-mail服务7.3.2 Telnet服务7.3.3 文件传输服务7.3.4 WWW服务7.3.5 新闻与公告类服务7.4 Intranet技术7.4.1 企业网技术的发展7.4.2 Intranet 定义7.4.3 Intranet的主要技术特点7.4.4 Intranet的结构与开发方法第8章 网络管理技术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8.2 Internet网络管理模型8.3 OSI管理功能域8.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8.5 典型的网络管理软件[实验内容]实验一、对等网络连接与管理实验二、物理层实验实验三、数据链路层说 明:实验目的:是巩固讲课内容和实践锻炼。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第一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BT122142总学时:40(讲授32,实验8)学分:2.5 适用专业:10级通信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通信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本理论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在把握教学对象对理论知识“必要、适度、够用”的原则下,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知识;全面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各项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继的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与工程、网络运行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论述;局域网、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运行管理;网络计算及应用环境;网络安全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2、了解网络体系结构3、正确理解局域网、广域网原理;4、正确理解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5、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运行管理技术;6、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内容。

三、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OSI/RM、TCP/IP、局域网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

教学难点:TCP/IP、局域网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

四、课程的教学条件与建议教学条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

教学建议:教师应该非常熟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知识,熟悉TCP/IP协议模型,熟悉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计与注意事情,在教学中应该逐步向学生讲授设计的理念以及网络通信工程中应该如何运用学的技术。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课:如何学好计算机网络通信系列课程(1课时)1、绪论(1课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常用技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以及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网络安全;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和最新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大纲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 局域网和广域网
(4)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2. 网络通信基础
(1) 通信原理和信道传输
(2) 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
(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
(4) 随机访问和多路复用3. 网络协议与安全
(1) TCP/IP协议族
(2)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3) 路由和交换技术
(4) 网络安全和防护4. 网络应用与服务
(1) 网络应用概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07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07通信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以各种典型网络协议的机理,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工具,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C++程序设计的预备知识。

课程教学总学时34学时,2学分,其中授课34学时;课程实验与设计1学分,18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3.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方法,4.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5.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6.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如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本章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功能、分类、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等基本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定义,网络层次的功能与划分,层间接口的实现等内容。

难点是:各层协议的实现方法,接口原语的理解,会话层的概念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接口标准(2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概念及物理层的一些常用接口标准。

本章的重点是:数据通信模型、信号分析、传输技术、传输媒体。

难点是:信道、信号、模拟和数字传输、信道共享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1146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课程类型: 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学分: 3.0适用对象: 计算机及与相关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计算机网络是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是四个计算机发展方向之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连网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技术,使学生具备网络操作、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以及进行简单网络设计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介绍网络的设计理论、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介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介绍网络的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能力,并能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实例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和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使其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课程编号:2413220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5/5课程类型:专业主干必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和骨干课。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规律,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网络协议与实用网络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编写网络软件、设计网络打下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基础及应用、网络互连及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这些内容;同时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高传善等编.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高传善等编. 计算机网络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南(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一)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

(二)加强实验教学。

本课程安排有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对于网络的实践与应用,要求学生课前做好相应准备,课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等。

四成绩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一学期开设,共计90学时(讲授72学时,实验18学时)。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计算机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各层网络协议、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TCP/IP与Internet、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分析、设计、组网与应用开发能力,并学会各种实用网络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数据通讯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通讯技术与组网的有关基本概念与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述(4学时)1、教学内容1.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发展1.2 计算机网络定义1.3 计算机网络分类1.4 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2、教学要求本章对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作概括性描述, 要求在了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基础上,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特点、组成、分类和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初步掌握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4、难点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8学时)1、教学内容1.1 数据通信主要指标与信道极限容量1.2多路复用技术1.3模拟数据、数字数据的传输与调制技术1.4点-点通信方式与同步1.5交换技术1.6传输介质1.7拓扑结构1.8 物理层功能及协议举例2、教学要求本章首先学习数据通信的一些基础知识, 包括基本通信理论, 数据通信术语与主要指标, 频分、时分、波分多路复用以及码分多址, 模拟数据、数字数据的传输、编码与调制技术, 点-点通信的三种方式,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技术与其他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物理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各种传输介质以及拓扑结构, 最后学习三种物理层接口标准: EIA RS232C, EIA RS449/422A/423A与CCITT X.2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教案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3. 熟悉常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技术;4. 了解网络安全和数据传输的相关技术;5. 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网络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c.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与挑战教学方法:概念讲解和案例分析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b.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与作用c. 网络互联与路由选择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3. 计算机网络协议和标准a. 基本的网络协议和标准b. 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标准c. 网络设备和协议的配置和管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4.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技术a. 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的原理和功能b. 网络拓扑结构和布线规划c. 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和课堂讲解5. 网络安全和数据传输a.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b.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c. 网络攻击和防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1. 平时作业:学生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分析;3. 期中考试:课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4. 期末考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课程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完成实际项目。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主教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导论》参考资料:1. Tanenbaum, A.S., Wetherall, D.J. (2011).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中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信息时代应用最广的一种计算机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迫切需要掌握了扎实的网络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实际组网、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通信和网络的基本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以及Internet的基本理论和网络管理。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组成;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和TCP/IP参考模型的结构;了解局域网体系结构和OSI/RM 的对照,了解IEEE 802标准;掌握局域网的常用拓扑结构;掌握常见的局域网信道分配技术;了解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10M以太网的连接种类,网络接口卡,集线器;掌握如何使用常用网络设备设计局域网结构,了解局域网技术的新发展。

了解Internet的历史;掌握IP地址、域名与路由;掌握TCP/IP协议体系结构,包括分层模型,IP协议、TCP协议在体系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理解常用的Internet应用协议。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网络认识参观校园网络,认识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的内容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参观校园网、网络认识。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补充和实践环节相关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3.熟悉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系统(单机系统)的区别4.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特点5.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6.了解一些典型网络(ARAP,SNA)的基本情况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系统(单机系统)的区别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三、重点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分类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2.熟悉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3.熟悉线路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4.掌握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特点与区别5.熟悉编码的类型6.熟悉频分多路复用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7.掌握数据交换的几种常用方法-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原理8.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了解差错控制技术二、教学内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3.传输方式和传输设备4.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5.多路复用技术6.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原理7.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8.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检测、纠错三、重点难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2.数据编码技术3.数据交换原理4.差错控制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概念2.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3.了解物理层的概念、功能、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四个基本特性4.了解数据链路层的概念、功能,了解帧与报文的概念5.了解网络层的概念、功能,了解路由选择的概念6.了解运输层的概念、功能,了解无连接服务、连接服务的概念7.了解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特点与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案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s)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1344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总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48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
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电子商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协议。

基本概念包括:网络定义、网络组成、网络协议、网络接口、网络服务、数据交换;基本原理包括:网络产生与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介质访问控制;基本技术包括:数据交换技术、组网技术、信道共享技术、路由选择技术、流量控制技术、拥塞控制技术;基本协议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域名解析协议DNS、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邮件传输协议SMTP、邮件接收协议POP3、地址分配协议DH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传输连接协议TCP、无连接协议UDP、报文控制协议ICMP、组管理协议IGMP、正向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为了加深理解与掌握,将通过实验平台的使用,使学生对本课程有本质的了解,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网络开发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
谢希仁著,《计算机网络(第6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必读书目:
[1] 吴功宜著,《计算机网络(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5
[2] 熊桂喜译著,《计算机网络(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选读书目:
[1] W.Richard Stevens著,《TCP/IP详解卷1:协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DOUGLAS ER 著,《用TCP/IP进行网际互连第1卷: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 库罗斯、陈鸣编著,《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二、课程总目标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它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课程总体目标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3) 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4) 基本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体系结构;
(5) 初步培养基于TCP/IP协议工程和LAN的实际工作能力;
(6) 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8学时,实验课时0学时。

第一章概述(6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产生及发展、网络的作用、网络分类、网络体系结构、数据交换技术和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分类,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数据交换技术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通信基础
一、数据通信系统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信道及主要特征、传输方式和传输设备
二、数据通信理论基础、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传输技术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二、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分类
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四、数据交换技术
第三节网络体系结构
一、层次模型、协议、服务、接口
二、网络体系结构
三、OSI/RM及各层的作用
四、TCP/IP协议及各层的作用
五、OSI/RM、TCP/IP协议比较
教学要求:重点讲解分层模型、网络分类、网络体系结构、数据交换技术。

重点难点:分层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章物理层(6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设置物理层的作用、物理层的五大功能,理解调制/解调器与编码/解码器的联系与区别、信道共享技术,了解物理层的主要协议。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理层作用
一、设置物理层目的
二、物理层的五大功能
第二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
一、模拟信号调制与编码
二、数字信号调制与编码
三、数/模转换原理
第三节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
一、调制/解调器作用
二、编码/解码器作用
三、调制/解调器与编码/解码器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节信道复用技术
一、信道共享的概念
二、信道共享技术分类
三、主要的信道复用技术
第五节物理层协议
一、EIA-232-E接口标准
二、RS-449接口标准
教学要求:重点讲解传输介质特性、信道共享技术
重点难点:信道共享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0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设置数据链路的目的、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HDLC的帧格式及其作用、PPP协议与HDLC 规程区别、“零比特插入技术”和“带字符填充技术”、经典的局域网技术,理解简单流量控制协议,了解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链路层作用
一、设置数据链路的目的
二、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组帧技术
一、面向字符的组帧技术
二、面向比特的组帧技术
三、面向长度计数的组帧技术
四、HDLC的帧格式及其作用
第三节简单流量控制协议
一、停止-等待协议
二、连续ARQ协议
三、选择重发ARQ协议
四、滑动窗口协议(静态)
第四节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一、有冲突协议
二、无冲突协议
三、有限冲突协议
第五节数据链路层协议
一、PPP点对点协议
二、PPP协议与HDLC规程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