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7bf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9.png)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30366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3.png)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初中化学教案:课题三氧气的制取
![初中化学教案:课题三氧气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eabb151281c758f5f71f6763.png)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记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记着分解反响的看法并会判断分解反响。
【讲课重难点】催化剂的看法及催化作用。
【讲课重难点打破】经过实验研究和议论的方式理解催化剂的看法。
【讲课过程】教师活动旧识回顾:依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导入:出示氧气在平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平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一、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演示实验 2-5、2-6,增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获得氧气的实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填写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2、书写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指导学生看书第 38页,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看法。
2、教师表达相关催化剂看法的注意点:①改变包含加速或减慢;②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③催化剂也可能参加化学反响;④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⑤催化剂是针对详尽的反响而言的;⑥某反响的催化剂可能不独一。
学生活动教师自主学生回答。
1、学生观察实验并填写表格1(见表后附一 )2、书写文字表达式并记忆:过氧化氢水+氧气MnO 2H2O2→ H2O+O21、看书后回答:催化剂: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自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响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2、学生听、记。
3、指导学生 2分钟内达成课堂练习3、学生做。
1~3题并及时反响。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1、演示实验 2-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杂物制取氧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并记忆。
1、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加热2、指出用高锰酸钾也能制取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并记忆。
化锰 +氧气四、分解反响1、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1、分解反响:由一种反响物生的三个反响表达式,指出其同样点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余物质的和不同样点,得出分解反响的看法。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328d32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1.png)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公开课获奖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公开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88aceda300a6c30d229fd7.png)
课题 3 制取氧气教课目的知识重点课标要求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认识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1. 催化剂、催化作用(难点)认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概括认识催化剂的观点与作用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认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 分解反响(重点)知道分解反响特色,得出分解反响的观点4. 氧气的工业制法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主假如分别液态空气教课过程情形导入“氧来乐”是养鱼伯伯的“救命药”,鱼塘内按期使用可防止鱼儿缺氧死亡。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开释出开朗的重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平和,使用方便,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 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
用量:每亩水深 1 米用本品100~ 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我们进入化学实验室研究过氧化氢是怎样分解放出氧气的?合作研究研究点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便可放出氧气,往常还放入二氧化锰,这是为何呢?议论沟通议论有关原由。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研究实验( 1)实验研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响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装置实验推测实验结论实验操作现象图①在试管中加带火无氧入 5 mL 约 5%的气放星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快速分解,放过氧化氢溶液,出或木条出氧气,且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将带火星的木只有不复中不发生变化。
条伸入试管少量燃氧气放出②向上述试管 带 火中加入少许二 有 氧 氧化锰,将带火 星 的气 放星的木条伸入 木 条 出试管复燃③待 ②中试管 内不再放出气 泡时,从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带 火 并将带火星的 有 氧星 的 木条伸入试管。
气 放 木 条 ④待试管中又 出复燃没有现象发生 时,再重复上述 操作。
讲堂议论 上述实验中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吗?二氧化锰在此反响中起什么作用?概括总结经过以上实验可知: 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 二氧化锰仿佛永久用不完, 可重复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57d3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4.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34c8b4cf84b9d529ea7a2e.png)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旧识回顾: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7a0f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41.png)
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⑴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⑵明白得分解反映的概念;⑶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理。
2.进程与能力:⑴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式,在活动中激发学习爱好,在爱好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学习运用观看、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试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维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踊跃性。
⑶慢慢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明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2.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大试管(2支)、小试管(3支)、药匙、试管架、大烧杯、小木条、棉花团、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废液缸等。
教学进程:一、设疑自探:1.激趣导入:教师:请同窗们屏住呼吸,你能坚持多久?好多坚持不了了,是啊,咱们要不断地呼吸,没有氧气怎么能行呢?课件展现:氧气用于动植物的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教师:实验顶用到的氧气是如何制取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板书:课题3制取氧气氧气的制法分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2.学生设疑:请同窗们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窗们必然有很多疑问和急于探讨的问题,你情愿说出来吗?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归纳、整理、补充板书自探题目:⑴什么叫催化剂?⑵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有哪些方式?⑶什么叫分解反映?为了便于同窗们的探讨学习,教师把同窗们提出的问题细化为自探提纲。
教师板书:制取原理?催化剂?分解反映?工业制法?4.学生自探:方式指导:学生对照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课文,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若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时刻5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现与评判分工。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9530dc195f312b3169a591.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资源环境学院07化学班杨菊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在课题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具多媒体、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等。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供给呼吸。
大家都知道自然界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化学实验室中获得少量纯净的氧气呢?我们今天就进入课题3 制取氧气的学习,带大家一起领略化学的神奇。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三种,我们现在来了解第一种。
【板书】一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法【过渡】使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用到的药品和仪器【板书】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教师活动:展示过氧化氢溶液,写出它的化学式是H2O2,介绍它装在棕色瓶内,棕色瓶的作用是:阻光。
>二氧化锰(MnO2)<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锰,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色、态——黑色粉末。
>【板书】2.仪器:试管、酒精灯、药匙;长颈漏斗、双孔胶塞、导管、锥形瓶、橡皮管。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e545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5.png)
氧气的制取教案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的制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d30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d.png)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e5580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f.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
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75faeb0975f46527d3e1ed.png)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适用于2010版)一、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育理念:1. 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 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六、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七、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制取氧气教案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caa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 ,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 验为随堂探究实验。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 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 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案二单三、学案[名师导学]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②、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热③、高锰酸钾―加^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是生成物)3.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梯度导练]1.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B.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0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则NiFezQ在该过程中是(“) 2 2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3.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向b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能正确表示两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示是()4.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_____________ 。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https://img.taocdn.com/s3/m/04c2cd6cbb4cf7ec4bfed09f.png)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7f4f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3.png)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了解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制取氧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等。
五、教学过程。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60af3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4.png)
水洛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包学科领导签字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世界课题3:制取氧气课时第1课时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3.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理解。
【教学方法】:交流、合作、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试管、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药匙、木条、火柴、酒精灯。
教学流程课前导学:1、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方法现象结论用带火星的木条空气氧气氮气2、课本中介绍了几种在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课堂导学:一、O2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演示【实验2-5】1、实验原理:2、实验装置:如右图(1)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2)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3、主要操作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4、收集气体的方法:用收集氧气。
5、检验:方法二:用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MnO2)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颜色气味状态过氧化氢(H2O2)二次备课二氧化锰(MnO2)2、观察老师演示P38【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教学反思结论(是否有氧气放出)试管内药品况5mL5%的过氧化氢5mL5%的过氧化氢+少量二氧化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原理):。
温馨提示:1.胶头滴管使用时做到“垂直悬空”。
2.加药品时要先液后固。
因为是探究哪种催化剂最适宜制取氧气,如果是已经确定了实验用品,加药品时要先固后液。
3.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不宜过多。
思考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根据本实验能否确定二氧化锰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说出你的理由。
根据你对催化剂的理解,应该增加哪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2ef73e53a580217fcfe07.png)
【跟踪练习2】
1·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答】该反应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应选A项。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实验探究3】
【教师】呈现实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C错误;
D.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要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知识2:反应类型
【教师】呈现PPT。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4)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实验探究2】
【教师】呈现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3、催化剂
(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5)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
杨板中学黄玉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这类图片吗?
【师生互动】氧气能供给呼吸。
怎样来检验氧气呢?(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导入新课】你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演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能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演示】实验2-6
【解释与结论】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
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
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的老化,我们希望
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
所以,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
即催化剂是反应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板书】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俗称“PP 粉”,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 →A+B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
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
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板 书 设 计 课题三、制取氧气
一、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二、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三、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