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 人类活动特点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水平
生物资源遭
以采集和狩猎 到一定的破 被动适应环境,
史前文
为主,对环境 坏,但环境 对人地关系认
极为低下
明时期
的影响极为有 问题对人类 识肤浅,崇拜、

的威胁并不 依赖自然
严重
时期
生产力 水平
人类活动特点
生产力 人类对资源和
农业文 有了较 环境开发利用
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
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3.B 4.C
知识点(二)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下列为近几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2014 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5 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16 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 属于资源开发,F 表示产业活动, G 表示产品消费,H 表示废物排放。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
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 因是开垦草地,草场过载,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为了协调 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 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 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 向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 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 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 系的思想,据此回答 内容和要求

了解人地关系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了解人地关系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了解人地关系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人地关系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个历史阶段,深入探讨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

第一个历史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生活在原始自然环境中,主要靠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完全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

在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对自然环境没有造成明显的破坏。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农业社会阶段。

约6000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开始进行定居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人地关系。

农业生产使得人类可以在特定地区长期居住,从而形成了定居的村落和城市。

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稳定的食物供应,使人类逐渐过上了丰富的物质生活。

但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利用大量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并且进行了农田整理和水利工程等开垦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工业社会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转型。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化生产和大规模工厂生产,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工业化的推进导致了资源的大量开采和能源消耗,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工业化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人口急速增长,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第四个历史阶段是可持续发展阶段。

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消耗的严重影响,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和协调,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的能力满足其需求。

这一阶段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能源、农业、城市规划等,推动社会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四)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 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 形成并得到公认。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①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 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着发 发 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展 较发达国家严重,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中 以生态破坏为主 环保意识不强; 国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 家 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 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 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 国 以环境污染为主 好转 家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 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 此完成5~6题。
表1
土地覆 被类型 沙 地 草 地 盐碱地 耕 地 沼泽地 建设用 地
面积/万 hm2 468.7 58.8 32.1 16.6 10.7 1.4
属湿润低平原, 土壤侵蚀、环 三江低 建立湿地自然保 湿地 湖泊、 海洋边缘 境污染、围湖 地、湖 护区,停止围垦, 萎缩 地区, 沉积物充 造田、引水灌 滨、 海滨 退田还湿地 满湖沼 溉、河流改道 扩大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狩猎、 生物 林区、 草 物种资源丰富, 建立生态走廊, 采 采集、环境污 多样性 原、 近海 物种都有一定 育结合,合理放 染和生态系统 锐减 海域 的寿命 牧, 实行禁渔期制 的破坏 度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人地关系概述 2、历史回顾 (1)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 此图反映出在采猎文 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平低,人们对环境既崇 拜又依赖,不能解释自 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将其归 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 作用---神
(2)农业文明时期
农业社会---利用 自然----局部出 现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 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 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 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 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 威胁很小。
P92活动 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 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 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方式 发生着变化。①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 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 会造成污染。
三、走向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原则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 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相互关系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 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 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 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 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 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 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 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 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 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 经济系统 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 应。

初一地理人地关系演变历史分析

初一地理人地关系演变历史分析

初一地理人地关系演变历史分析地理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地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人地关系的演变历史进行分析。

一、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人地关系在人类社会起源初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赐予。

原始社会的人们居住在山谷、河滩或洞穴等自然环境中。

他们通过狩猎、采集、捕鱼等方式获取食物,利用自然材料制造工具和居住用具。

人地关系处于相对简单的状态,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较小。

二、农耕时代:农业革命对人地关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农业革命成为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标志。

人们开始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家畜的饲养。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开始形成定居生活。

人们对土地的改造增加了对地球的影响,同时也依赖于地球的自然资源。

三、工业革命:人地关系的深刻转变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人地关系的模式。

工业生产的推动使得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带来了土地的剧烈开发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人类对地球的依赖加大,同时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四、现代时代: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人地关系转型的重要理念。

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地关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逐渐实现了人地关系的良性互动。

人们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五、未来展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推进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总结起来,初一地理人地关系的演变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简单互动,农业革命的转折,工业革命的深刻变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低下且 人类听天由 采集和狩猎; 发展缓 命,依赖和 人类改造小自 慢 然的能力弱, 崇拜自然
很大提 不能正确认 高 识人地关系 ,但有了科 学萌芽改造 自然 极大的 人类试图成 提高 为自然的主 宰征服自然 人类大规模的 开发利用资源 ,与环境的对 抗性明显增加
人类改造自然的 能力不断壮大, 从环境中获得越 来多同时排放大 量的废物
时期 生产力 对人地关系 水平 的认识 采集 渔猎 时代
农业 文明 时期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 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 规模的开垦耕地,使 森林和草场遭到破坏 ,农田扩展使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 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 局部扩展到全球

作业:

思考:
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生活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怎样
Company Logo
谢谢
wzh
森林破坏
气候恶化,农田干涸
石油泄漏导致海鸟大量死亡
酸雨腐蚀后的森林
工业污染导致水养鱼类的大量死亡
• 环境和人类生活和生产乊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 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地关系
•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 系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朝拜太阳神
远古居民的生活
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 特点: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生产力水平极低 •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 崇拜自然
•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耕文化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 改造自然 时期
• 特点 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但有了科学萌芽改造自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 史前文明——人类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为主。

(2) 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只是被动地 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2、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 和 技术得到发展,大规模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 性大大减弱, 增强。

(3) 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环,如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4)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 。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时期。

(1) 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成为 的主宰,人地关系 呈现,人地矛盾迅速 。

(3) 环境压力: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 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以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 的能力。

(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 要发展;发展要有 ,要协调的关系;不能危及 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强调 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即代内公平。

(3)内涵⎩⎪⎨⎪⎧⎭⎪⎬⎪⎫⑯ 持续发展是基础⑰ 持续发展是条件⑱ 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⑲ 原则⑳ 原则○21 原则(1) 原则:它包括 公平、 公平、 公平。

(2) 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很低,他们往往是被自然环境所支配的。

人们在采集、狩猎和捕鱼中过着与自然环境相依存的生活。

自然环境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以获取食物和必要的物品。

因此,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周期。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了解自然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活动。

在农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了和自然环境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赋予农业以科学技术之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拓了更多的生产区域,这些发展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商品,这些机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全球化,各国之间发生了更多的经济联系,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加激烈。

人们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冲突,并出现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当代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鼓励环保、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促进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被支配到和谐共生的历史演变,如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既激进又科学的措施,共同推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人类早期的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现代信息时代,探讨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狩猎采集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

在这个时代,人类主要通过狩猎、采集和渔猎来获得食物和生存资源。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人们根据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周期来选择合适的狩猎和采集地点,以确保自身的生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与地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上。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地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生活。

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逐渐形成了定居生活和农村社会。

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改变了人地关系。

人们开始选择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地,进行农田的开垦和灌溉工作。

此时,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人地关系开始向人为主导的方向发展,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地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时代。

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能源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起来,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采和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工业时代的人地关系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和环境破坏,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此时,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关注也日益增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被提出。

现代信息时代是人地关系进一步演变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地球环境的状况,更加精确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

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的新型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识清单人地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

这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表现为崇拜自然。

人们认为自然界具有神奇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比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他们往往感到无助和恐惧,只能祈求神灵的庇佑。

在农业社会,尽管人类开始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农业生产仍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制约。

风调雨顺时,粮食丰收,人们生活相对安定;一旦遭遇天灾,就可能面临饥荒和贫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这时,人地关系思想逐渐从崇拜自然转变为征服自然。

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被砍伐、矿产被开采、河流被污染。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种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到了现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征服自然的思想带来的严重后果,人地关系思想又有了新的转变,即谋求人地协调。

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征服和破坏自然,而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谋求人地协调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0世纪末,全球有100多万种生物被 灭绝。这并非危言耸听。联合国环境 计划署预测,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地 球上将有1/4的生物物种陷入绝境;到 2050年,约有半数动植物将从地球上 消失。这就是说,每天有50~150种、 每小时有2~6种生物离我们悄然而去。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环境问题的表现
人类任意排放生产和生活过程 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 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和发 展
其二、环境污染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弃 物
其它:放射性污染 光污染 酸雨污染
光化学污染
土壤污染 海洋污染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弱(逆温、低温) 2.无风、风力弱 3.降雨
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 和水源。“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稍神经损害,轻者手足 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 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 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为什么?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1)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下图中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分析回答7~8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尝试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 提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经历了利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2)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适应
为主.
采,只集是被动地

微乎其微
依赖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技术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人地关系:人类大规耕模作地和灌溉 自然,开发利用
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
,对抗性增强.
(3)环境问题: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如
减少等,大多源于
. 改造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土地
(的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减弱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尖时锐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数量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迅速提高
(2急) 人剧地膨胀关 系 : 人 类 试 图 成 为 自 然 界 的 主 宰 , 人 地 关 系 全 面 呈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 ).
答案 (1)B (2)C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识清单人地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崇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人们认为自然是神秘而强大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例如,在许多原始部落中,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猎物丰富。

在农业社会,人们虽然已经开始主动改造自然,但仍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

“靠天吃饭”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如根据季节变化种植农作物、根据地形和水源条件选择耕地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人类开始企图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们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例如,大规模地砍伐森林用于开垦农田和建设工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在这个阶段,人类认为自己有能力战胜自然,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和反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于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一种谋求人地协调的思想逐渐兴起。

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

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和“因地制宜”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 (1)② ① ④ ③ (2)A • (3)四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均充分利用当地 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 境,提高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 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并 且遵循了持续性原则。 (4)D
• • • • •
1.A2D 3.A 4.B5C6B 答案 1.沼渣、粪肥和塘泥 2.A 3.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d、b、a、c 4.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 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 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 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 5.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 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或 宿命 “论”
举例:图腾崇拜的产生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题 的 表 现 和 分 布
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生态破坏: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 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图6.8
污染的形成
思考 环境污染是怎样形成的?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为主:
乡村地区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读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1)为什么要不断扩 大耕地面积? (2)通过什么方式扩 大耕地面积? (3)这些方法会带来
哪些负面影响?会形成
恶性循环吗?
图6.7
2.环境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 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 坏等问题
资源短缺:
B
C
3.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 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
(2)持续性原则
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持适度规模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
————人口
处理好关系
保持在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能 ——经济与环境
力之内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 超越 资源 与 环境承载力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 的 持续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 类 环 影 响 环 生产活动 境

消费活动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环 境 反 作 用 境 环 于 人 类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被动适应环境
阶 时 段 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 平 主要环境 问题 人地关系 思想
水平低下,发 展缓慢
改造环境能力 微弱 恐惧和依赖
三、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人的管理调控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含资源)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保与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代际公平: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只有 发展才能解决环境破坏与贫穷加剧之间的恶 性循环。 代内公平:全球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 的公平。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 的历史演变
高一地理组 @趁风而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则。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同地区产生 的差异 5、理解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之 路。
教学重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 史演变过 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 则。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 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国家
发达 国家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 比发达国 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 家严重, 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 以生态破 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 坏为主 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以环境污 过度消耗资源 染为主
痛痛病表现那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水 污 染
大气污染
固 体 废 弃 物
土壤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光污染
案例: 赤潮污染渤海 1亿海蜇身亡 中新网北京8月8日消息渤海湾南部海面约1亿 个海蜇尸体近日浮出水面,专家分析,死亡原因是 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引起。
据悉,7月20日,中国海监B—3808飞机曾在 黄骅市歧口东南18海里处发现赤潮,赤潮面积达 180平方公里。监测人员据此分析后认为:此次海 蜇死亡现象为赤潮引起或与歧江赤潮有关。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个超过
灾难性的崩溃
见课本P90页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4.谋求较高的水平 平 主要环境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问题 人地关系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思想 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深化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 发展速度惊人 平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主要环境 问题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 人类试图成 思想 为环境主宰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 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 壤和水源。“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 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稍神经损害,轻者 手足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 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 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 “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 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 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共同性原则
下面这些图片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看图说事
在昆仑山下,全长11.7千米的清水 河特大桥,是建筑在高原冻土地段上的 世界最长的铁路桥,是专为藏羚羊和其 他野生动物的通过而建的。
阅读材料
材料一:贫困村的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 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村麦田的土卖 给城市建筑公司作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 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这样他们两头进钱, 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钱,大 家都很高兴,衷心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 。 材料二:由于附近金矿生产废弃物尾矿砂的堆积, 孙家村的大沟里,十几年来尾矿砂就吃掉了耕地 近百亩,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村里和矿 上共同商量,共同开发复垦,由矿上出钱,村里 出劳力、机械,运来“客土”覆盖到尾矿砂填平 的沟壑上,形成耕地。10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恢 复耕地15.335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砂污染问题, 而且村里的耕地由25多公顷增加到40公顷。
天命论、图腾崇拜的产生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生产力 阶 段 时 期 水平 主要环境问 人地关系 题 思想 环境科学 萌芽
改造
自然
依附减弱,对 抗增强环境 灌溉和农耕 文明 趋于恶化
农业 生产力发展
地理环 境决定 论
人定胜 天
天人相关论 和因地制宜 思想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活动
1 、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 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你 认为这些影响在短期内能消除吗? 4、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 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穷。请你讲讲其中的道 理。
思考
为解决粮食问题,应 该在哪个环节采取何 种措施?
行为准则:维护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必须坚持 …… 3.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1.发达国家将很多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我们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要坚决说不,因为这种行为对我 们不„„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现 资源的„„利用。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问题:通过两段材料分析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解答思路: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两段材料的 对比来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异 同。 两段材料中的农民都富起来了,但其富的途 径有很大的差别。材料一中农民富得很快, 但这只是一种片面的富(经济增长),在 “富”的同时,环境破坏了,耕地没有了, 这种“富”是临时的富,而不是长久的富。 材料二中的富可能要慢一些,但这是一种 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增长。 分析】第二个材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因为 材料1用农田堆放垃圾会破坏土地肥力,影 响农业生产,又污染环境,危害村民健
材料一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城市 地区
乡村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等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土壤盐碱 化、森林减少、水 资源枯竭、物种减 少等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 动和人类居住地的 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康。这种行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没有考虑长远发展。 材料2既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又增加 了耕地面积,耕地是可再生资源,利 用得当,可为村民提供农产品,解决 温饱同时创造经济效益,达到良性
循环。所以说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 类,我们要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身 行为,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