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线虫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线虫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线虫,是一种长约1mm的小型多细胞动物,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和生物学价值。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线虫成为了研究生物医学的重要模型生物之一,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一、简述线虫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1、基因敲除技术线虫基因组规模较小,基因数量约为2.8万个,且其中约65%与人类疾病有关。
由于线虫的基因编辑技术相对容易实现,所以线虫基因敲除技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研究者通过RNA干扰技术、基因敲除片段插入等方法,成功实现对线虫基因的敲除。
2、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线虫基因编辑的范围更加广泛。
CRISPR-Cas9技术是当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它可以精准地切割目标DNA序列并实现点突变或基因精准编辑。
通过该技术,研究者成功地实现了线虫基因快速定点编辑,比如对线虫皮肤色素基因和体色基因的编辑等。
二、线虫基因编辑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因为线虫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其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等可以更加容易实现。
线虫基础的光学技术与片段进化的鉴定系统,可帮助研究者更有效地筛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点。
以线虫为模型生物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正在取得重要进展,如基因敲除技术启示了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治疗的可能性。
2、减肥药物研究线虫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例如减肥药物的筛选。
研究者分别使用RNA 干扰和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缺失钙离子调节因子的线虫,发现该类线虫拥有更强的饱食感和较弱的运动能力,进一步证明了钙离子调节因子与食欲和运动相关。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线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在线虫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技术的局限性、基因编辑造成细胞恢复代价、试验数量过少的问题、编辑对正常功能的影响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正在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希望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实现线虫基因的编辑。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王振宇学号:201207744指导教师:谢放完成日期:2014-7-16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基因敲除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基因敲除技术的概况、原理方法应用以及近年来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 RNA i生物模型基因置换基因打靶同源重组1. 基因敲除技术简介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障,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
基因敲除借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胚胎学的方法,通过胚胎干细胞这一特殊的中间环节将小鼠的正常功能基因的编码区破坏,使特定基因失活,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或者通过外源基因来替换宿主基因组中相应部分,以便测定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或将正常基因引入宿主基因组中置换突变基因以达到靶向基因治疗的目的。
基因敲除是揭示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即基因打靶),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打靶技术外,近年来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RNA干扰技术,同样也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简单的说基因敲除是指将目标基因从基因组中删除。
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小鼠,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基因敲除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
这项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后的又一革命。
尤其是条件性、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时间和空间上的操作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可靠,它的发展将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分子生物学综述论文(基因敲除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班别生物技术10-2学号 *********** 姓名陈嘉杰成绩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要摘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此后经历了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直到2007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因为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基因金星定向修饰原理方面的系列发现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技术从此得到关注和肯定,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就基因敲除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RNAi、生物模型、同源重组前言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该技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制,具有转移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
应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将灭活的基因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以取代目的基因,再筛选出已靶向灭活的细胞,微注射入小鼠囊胚。
该细胞参与胚胎发育形成嵌合型小鼠,再进一步传代培育可得到纯合基因敲除小鼠。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使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得到阐明,使现代生物学及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述起源于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1]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2000年Shimizu等[2]于《Science》报道了以时间可调性和区域特异性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同样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利用四环素等诱导Cre的表达。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高宇;程潜;张梦君;朱振宇;胡婷婷;杨宇【期刊名称】《农业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7(000)008【摘要】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实现基因精确缺失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 基因敲除技术在基因功能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发展起来的基因组功能性研究高效工具,如ZFNs、TALENs和CRISPR等,为高效率基因打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些基因编辑的革命性技术,大力推动了生物学、医学研究的发展.本研究论述了基因敲除的基本原理、几种最新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了这些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发展趋势.【总页数】4页(P19-22)【作者】高宇;程潜;张梦君;朱振宇;胡婷婷;杨宇【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教育部生物冶金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 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3.1【相关文献】1.乳酸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杜胜阳;王斌斌;冯佳;侯斌晓;乔建军2.基因敲除技术应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J], 孟祥雯;张毅;李胜;3.基因敲除技术应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J], 孟祥雯;张毅;李胜4.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J], 王海宁;金珊珊;徐正中;王蕾;焦新安;陈祥5.常见细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常雅洁;丁雪燕;王思权;张晓洁;朱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辑方法。
它可以利用RNA干扰或利用DNA重组技术在细胞或生物体中敲除目标基因。
这项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生物学领域中。
它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功能和形态发育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第二章基因敲除技术概述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利用RNA干扰或DNA重组技术创造基因缺失的方法。
RNA干扰可以利用RNA分子干扰到mRNA的翻译,以达到抑制目标基因表达的效果。
DNA重组技术则可通过缺陷修复机制实现基因引入缺失。
这种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种有脊椎动物的模式动物中,包括果蝇、鼠、猕猴等。
第三章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鼠的致密性镁离子缺乏症,这种疾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镁离子通道异常。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发现没有该基因的小鼠出现了类似镁缺乏症的症状,这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第四章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系统发育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敲除基因,可以研究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在小鼠模型中敲除了酰化蛋白基因的等位基因,在这些小鼠中,神经元移动能力发生显著改变,这表明了酰基化蛋白对于神经元发育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章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系统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系统功能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小鼠模型中敲除了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基因。
结果表明,此时小鼠的记忆和学习功能出现了明显的缺陷。
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科研人员能够针对某一具体的基因进行研究,而不必涉及复杂的分子网络和细胞信号系统。
第六章基因敲除技术限制尽管基因敲除技术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应用还受到一些限制。
首先,该技术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因此需要仔细进行基因敲除操作。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有价值)

2008年第2期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技术与方法・收稿日期:2007-11-26基金项目: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科研启动项目“纳米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应用的研究”(编号06A02)作者简介:李樊(1980-),女,湖南永州人,研究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通讯作者:何钢(1965-),男,湖南湘潭人,教授,硕士,从事生物技术教学和科研;E-mail:hegong262@yahoo.com.cn引言基因敲除作为近几十年新兴的一种重要的重组DNA技术,在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中,利用λ噬菌体的Red系统在细菌中进行的基因敲除技术和PCR介导的酵母基因中断技术,广泛应用于构建具有特定突变的工程菌,改变生物代谢途径,阻断副反应的进行,防止副产物或有毒产物形成,促进目的产物积累等方面;在生物医学研究中,RNAi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操纵着许多细胞功能,如参与了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调控,稳定转座子,同时调控机体抵御外来病毒的入侵。
总之,基因敲除已成为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最热点与最前沿,并已对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革命性的研究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1原核中断系统1.1Red系统的机制Red系统是原核中断系统的代表,由λ噬菌体exo、bet、gam3个基因组成,它们分别编码Exo、Beta、Gam3种蛋白质。
Exo蛋白是一种核酸外切酶,单亚基的分子量为24kDa,这种蛋白的活性形式是一种环状三聚物分子,中间有一中空的通道,通道的一端可容纳双链DNA分子,另一端只可容纳单链DNA[2,3]。
Exo蛋白可结合在双链DNA的末端,从DNA双链的5′端向3′端降解DNA,产生3′突出端。
Beta蛋白是一种退火蛋白,单亚基的分子量为25.8kDa。
在溶液中,Beta蛋白自发地形成环状结构,紧紧地结合在单链DNA3′突出端,防止DNA被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李樊1,3刘义1,2何钢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41000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长沙410004;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实验中心,长沙410004)摘要:基因中断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实现基因的精确缺失重要手段。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代谢工程上的应用The Current Status of Gene Knockou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tabolicEngineering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二零壹六年六月摘要基因敲除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代谢工程,动植物改造以及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基因敲除的策略和在代谢工程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四种新兴的基因敲除策略:RNAi,ZFN,TALENs以及最近研究火热的CRISPR/Cas9。
并在最后展望了基因敲除技术尤其是新兴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基因敲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基因敲除代谢工程同源重组 CRISPR/Cas9ABSTRACTGene Knockout is an important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which has developed sine 1980. It has been proved efficient in microbi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transform of nimals and plant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trategies of gene knockou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tabolic four new strategies RNAi, ZFN, TALENs and CRISPR/Cas9 were highlighted in detail. At last, developing frontier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gene knockout were further discussed.KEY WORDS:gene knockout, metabolic engineer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CRISPR/Cas9目录第一章基因敲除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因敲除技术是利用RNA干扰或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敲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项技术具有精准性、高效性和可控性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RNA干扰或基因编辑技术来降低或完全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RNA干扰是指利用RNA分子在细胞内靶向特定基因mRNA的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将DNA序列通过核酸酶切割、插入、替换等方式进行修饰的技术,如ZFN、TALENS和CRISPR/Cas9等技术工具。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接触基因,通过改变DNA序列来制造生物体的具体变化。
通过RNA干扰和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敲除,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如肝癌、血友病和乳腺癌等。
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肝癌方面的研究表明,RNA干扰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中的靶向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
此外,针对肝癌治疗的实验也证明了CRISPR/Cas9技术的潜力。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从而降低肝癌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肝癌细胞的自我凋亡。
除了肝癌外,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血友病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针对血友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人体制备的凝血因子,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着长期注射和感染的风险。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实现对基因的修改和修饰,将目标基因进行敲除,从而达到治疗血友病的目的。
除此之外,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乳腺癌、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乳腺癌细胞中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治疗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方面,基因编辑技术也展现出了潜在的疗效。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

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并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一、技术介绍与研究进展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在小鼠模型构建方面日趋完善,并且如同剪切酶和抗体等常规分子生物学试剂的制备技术一样,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催生了数以百计的创新药物和数以千计的优秀文章。
尽管如此,传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步骤繁琐、周期漫长、成功率低、费用高昂等,而ZFN和TALEN等新技术的出现,或有可能将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二、同源重组技术原理基因敲除鼠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DNA同源重组的原理发展起来的,Capecchi和Smithies在1987年根据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原理,首次实现了ES的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targeted integration),这一技术称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或"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利用这种ES的显微注射就可以制作出基因敲出小鼠(KO Mice: knockout mice);由于这一工作,Capecchi和Smithies于2007年与Evans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定义: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CRISPRCas9基因敲除研究进展

902021年 第1期CRISPR/Cas9基因敲除研究进展白祥慧(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摘 要: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促进基因敲除技术的进步,基因敲除技术从载体的构建到细胞筛选再到动物模型都取得长足进步。
基因敲除手段种类繁多,其中CRISPR/Cas9作为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精确等优点,在农业、医学、生物学的模型构建中被广泛运用。
随着科研工作的逐渐深入,CRISPR/Cas9技术逐渐渗透到植物和微生物研究领域中。
文章综述近年来CRISPR/Cas9的应用,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CRISPR/Cas9;基因;敲除中图分类号:S 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92(2021)01-0090-03Research progress of CRISPR/Cas9 gene knockoutBai Xianghui(College of Life Scienc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Qinghai Xining 810008)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genomics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knockout technology, whic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from vector construction to cell screening to animal model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gene knockout methods, among which CRISPR/Cas9, as a common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convenience and accuracy, making it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s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biology. CRISPR/Cas9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infiltrated the field of plant and microbial research as scientific work demands. In the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CRISPR/Cas9 in recent years is briefly review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Key words: CRISPR/Cas9; Gene; Knockout收稿日期:2020-11-17作者简介:白祥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理。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基因敲除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后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 如建立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糖尿病转基因小鼠、神经缺损疾病模型等)。
这些疾病模型的建立使研究者可以在动物体内进行疾病的研究: 研究发育过程中各个基因的功能, 研究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途径。
关键字:基因敲除;Cre/LoxP系统;基因载体;生物模型1.概述:基因敲除又称为基因打靶, 是指从分子水平上将一个基因去除或替代, 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功能的实验方法,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基因敲除已成为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最热点与最前沿, 并已对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成为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基因敲除技术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在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三位科学家,70岁的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82岁的美国人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和66岁的英国人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基因敲出技术发展历史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人类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治疗中的应用

人类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基因敲除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利用特异性的核酸技术靶向特定基因,从而精确地切断该基因的活性,达到精准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人类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治疗中的应用。
一、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是基于RNA干扰技术的一种技术。
RNA干扰技术可以抑制基因表达,同时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这使这项技术成为基因敲除技术的基础。
在基因敲除技术中,先合成一种针对目标基因的DNA序列,这种序列被称为siRNA。
siRNA进入细胞后,与RISC结合,经过几个胞内酶的作用,最终形成一个RNA 复合物。
复合物将siRNA和RISC中的某些蛋白质结合,从而切断靶向基因的mRNA分子。
这些分子是编码成蛋白质所必需的mRNA,它们的被切断会导致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相关的生命现象。
二、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治疗中的应用1、治疗癌症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生物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敲除技术主要是通过敲除癌细胞分化、增殖、转移相关的基因。
在临床实验中,基因敲除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结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多种癌症。
例如,在针对结肠癌的治疗中,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精确地敲除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如K-ras 和B-raf,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治疗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引起的疾病与单一基因缺陷有关。
基因敲除技术可以通过靶向敲除掉这些缺陷基因来治疗这些疾病。
例如,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的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缺陷基因的遗传缺陷引起。
现在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是这个方法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有很大的风险。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基因缺陷疾病的治疗效果。
3、治疗病毒性疾病基因敲除技术也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例如艾滋病和猝死病毒感染。
这些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性,且抵御传统药物的方法。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基因敲除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后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 如建立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糖尿病转基因小鼠、神经缺损疾病模型等)。
这些疾病模型的建立使研究者可以在动物体内进行疾病的研究: 研究发育过程中各个基因的功能, 研究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途径。
关键字:基因敲除;Cre/LoxP系统;基因载体;生物模型1.概述:基因敲除又称为基因打靶, 是指从分子水平上将一个基因去除或替代, 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功能的实验方法,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基因敲除已成为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最热点与最前沿, 并已对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成为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基因敲除技术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在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三位科学家,70岁的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82岁的美国人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和66岁的英国人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基因敲出技术发展历史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因敲除技术已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基因敲除技术是指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干预,使得目标基因失去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从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应用研究进展和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利用RNA干扰(RNAi)、CRISPR/Cas9等手段干扰或清除目标基因表达。
其中,RNAi技术是利用小RNA分子引导靶标基因的mRNA转录后在胞质内降解,进而抑制靶标基因的表达。
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更为精准的干扰技术,其通过人工设计RNA分子将Cas9核酸酶精准地引导至靶标位点,使得Cas9酶进行基因编辑。
这些技术都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选择性破坏,从而实现基因敲除效果。
二、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基因敲除技术虽然在医学研究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但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其应用最为突出。
在原理上,基因敲除可以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中的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进而达到治疗作用。
而与传统化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因敲除技术可更为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干扰和破坏,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目前,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针对较为普遍的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进行靶向下调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例如,TP53基因是一个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敲除该基因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在癌基因方面,RAS基因则是经常被涉及到的,敲除该基因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2.针对抗肿瘤药物反应较弱的肿瘤细胞进行靶向上调对于某些肿瘤细胞,虽然已经被诊断出来,但对常规抗肿瘤药物的反应较弱。
这时,基因敲除技术将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BCL-2和Survivin是两个与肿瘤细胞耐药性关系较大的因子,敲除该基因可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的细胞基础——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onic胞系,体外培养时保持了未分化状态,可以传代增值,在发育上类似于动物早起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和正常整倍体核型两大特点,是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育、胚胎分化以及性状遗传机制的理想模型。ESC是进行基因敲除研究不可替代的材料。目前,虽然体外培养乳腺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类型的技术都已相当成熟,对这些类型的细胞进行基因组修饰也是完全可能的,但ESC的另一特性是其他任何类型的细胞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当将一定数目的ESC注入囊胚期小鼠的囊胚腔后这些细胞就可以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种组织嵌合体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测和选配,筛选出基因组中正常基因被破坏的动物个体,通过行为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等手段可以揭示该基因的作用。
1. 基因敲除技术简介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障,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基因敲除借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胚胎学的方法,通过胚胎干细胞这一特殊的中间环节将小鼠的正常功能基因的编码区破坏,使特定基因失活,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或者通过外源基因来替换宿主基因组中相应部分,以便测定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或将正常基因引入宿主基因组中置换突变基因以达到靶向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敲除是揭示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之一。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即基因打靶),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打靶技术外,近年来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RNA干扰技术,同样也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简单的说基因敲除是指将目标基因从基因组中删除。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小鼠,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基因敲除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这项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后的又一革命。尤其是条件性、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时间和空间上的操作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可靠,它的发展将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基因的探究也日渐深入。
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探究手段,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
一、技术原理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人造的基因片段有选择地插入到细胞或某个生物体的特定位置,从而改变这个生物体的某种性状或者产生新的性状。
所谓基因敲除,就是将某个基因的序列刻意人为删除;而基因敲入,则是将人造基因片段有选择地插入到细胞或生物体中。
这两种技术都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内的基础技术,也为其他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二、研究进展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借助于整合子(Transposon)等修饰体来达到基因敲入的目的。
然而其限制因素太多,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方法。
1996年,Nobuyoshi Shimizu和John Witthuhn在细菌中利用锂盐法将基因敲除策略应用到实践中,为基因敲除技术的研发打下了基础。
此后的20多年里,随着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最近几年,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CRISPR-Cas9技术以其高效易用和精确性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现在最主流的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之一。
除此之外,ZFN(zinc finger nuclease)和TALEN(TAL effector nuclease)等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中,不断完善。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三、应用前景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医学的多个应用领域。
在基础科学领域,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基础遗传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以生物缺陷基因的研究为例,利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缺陷基因的破坏或修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缺陷基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机制等。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_许杨

第26卷第1期2007年1月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V o l.26 N o.1Ja n. 2007 文章编号:1673-1689(2007)01-0120-07 收稿日期:2006-08-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60006)和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 T0540).作者简介:许杨(1951-),女,安徽安庆人,德国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研究.Email :x uy ang 1951@y aho o.co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许杨1,2, 涂追1,2(1.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7;2.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摘 要:丝状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近年来,对于其基因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系列转化和基因操作技术已在不同的丝状真菌中得到运用。
许多对于工业、农业和医药卫生具有重要意义的丝状真菌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作者简述了丝状真菌基因敲除的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因敲除技术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进展,并对其在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工业菌株改良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丝状真菌;基因置换;基因打靶;同源重组中图分类号:Q 949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Filamentous Fungi Gene TargetingXU Yang1,2, TU Zhui1,2(1.Sino -G ermany Joint Resea rch Institute ,Na tional K ey Labora tory of F ood Science ,N anchang U niv ersity ,N an -chang 330047,China ;2.M inistry of Educatio n ,N anchang 330047,China )Abstract :Gene targeting technolo gy w hich based o n ho molo gous recom bination is an impor tant strategy in functio nal g enomics ,and it has been wildly used in the genome specific manipulatio n ,especially applied in the genetic trait m odification of animal.Ho wever ,the efficiency of gene targeting in filamento us fung i is usually low.Recent y ears ,tremendous effor ts have been m ad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This paper intro duced the histo ry o f gene ta rg eting in filamentous fungi.T he la test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 ress have also been review ed.Key words :filamentous fungi ;gene targ eting ;gene replacement ;homo logo us recombination 丝状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工业、农业、医药、保健卫生以及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目录
01 一、基因敲除技术的 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
02
二、基因敲除技术的 最新研究进展
03
三、基因敲除技术的 应用实例
04 四、未来展望
05 参考内容
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它通过删除或灭活特定基 因,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 不断发展和优化,其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将介 绍基因敲除技术
在工业领域,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利用 基因敲除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和菌种,提高微生物的工业发酵效率和 产率,为生物制药和化工生产等领域提供有效手段。
近年来,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例如, 通过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精细调控,从而达到更 高的目标基因敲除效率;此外,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科学家们还成功培育出多种 新型生物材料和工业菌种,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四、未来展望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未来其在医学、农业、生物学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如何提高基因 敲除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次,如何将基因敲除技 术应用到更多的
生物物种和细胞类型中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此外,如何在确保有效 性的同时降低基因敲除技术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一个需要和研究的问题。
1、优点
基因敲除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是一种精确的基因编辑手段,可以准 确地在特定位置敲除或替换基因。其次,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 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此外,基因敲 除技术还可以用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技术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基因敲除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将某个指定的基因进行删除或者失活,以此来观察该基因对生命体的影响。
这一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基因敲除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现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名为“CRISPR间隔性重复序列”的DNA片段,与另外一种名为Cas9的蛋白质相结合,来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然后通过激活Cas9蛋白质的“剪刀”能力,将目标基因直接切除或者重组。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易实现、高效率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CRISPR-Cas9 系统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例如,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造了一种人类内源性类似痴呆样病变的小鼠模型,研究这种小鼠怎样即使在非遗传亲缘关系中,也能产生类似于人类的认知衰退。
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在使用CRISPR-Cas9技术发现了一个叫做EID1的基因对肝功能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
这些研究的结果为基础生命学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基于RNAi的基因敲除技术与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敲除技术不同,基于RNAi(RNA干扰)的基因敲除技术是将人工设计的小分子RNA与RNAi复合物结合,以直接干扰基因的表达,实现基因敲除的目的。
由于RNAi技术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高的精度,使之成为生命科学界更为常用的基因敲除工具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
例如,来自英国戴维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利用RNAi技术干扰一种叫做PGC-1α的基因,这个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对于身体脂肪代谢、葡萄糖调节、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恢复等的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位点特异重组酶介导报告基因的剔除 1989 年 Cregg[9]等 在 报 告 基 因 和 酵 母 同 源 序 列 之 间 加 入
82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08 年第 2 期
了 2μ质 粒 中 的 位 点 特 异 重 组 酶 识 别 序 列 FRT。 缺 失 目 标 基 因 后 , 再 转 入 2μ质 粒 编 码 的 位 点 特 异 重 组 酶 基 因 FLP, FLP 基 因 的 表 达 造 成 FRT 序 列 之 间 的 重 组 并 剔 除 报 告 基 因 。1994 年 Sauer[10]在 报 告 基 因 和 酵 母 同 源 序 列 之 间 加 入 了 E.coli 噬 菌 体 P1 的 位 点 特 异 重 组 序 列 loxP, 利 用 其 位 点 特 异 重 组 酶 Cre 剔 除 报 告 基 因 。 但 这 两 种 方 法 只 是 提 高 了 剔 除 报告基因的效率, 不能解决残留序列之间重组造成 的 染 色 体 重 排 。1999 年 Storici[11]等 成 功 解 决 了 这 一 问 题 。 以 往 的 研 究 表 明 , 由 8bp 核 心 序 列 加 上 两 端 各 13bp 的 反 向 重 复 构 成 的 最 小 FRT 序 列 就 可 以 在 FLP 酶 的 作 用 下 完 成 定 点 重 组 , 而 两 个 FRT 的 8bp 核心序列中一个碱基的差异即可导致重组不能发 生 。Storici 等 用 不 同 的 突 变 FRT 构 建 中 断 盒 以 中 断 不 同 的 基 因 。由 于 各 突 变 FRT 核 心 序 列 不 一 样 , 避 免 了 残 留 FRT 之 间 的 重 组 。而 且 , 他 们 把 FLP 基 因 直接克隆在中断盒里, 而不是由另外的质粒携带, 大 大简化了操作, 减少了对报告基因种类的需求[12]。 2.2 R NAi 系 统 的 分 子 机 制
的 理 论 意 义 和 实 践 意 义[1]。
1 原核中断系统 1.1 R ed 系 统 的 机 制
Red 系 统 是 原 核 中 断 系 统 的 代 表 , 由 λ噬 菌 体 exo、bet、gam3 个 基 因 组 成 , 它 们 分 别 编 码 Exo、 Beta、Gam3 种 蛋 白 质 。Exo 蛋 白 是 一 种 核 酸 外 切 酶 , 单 亚 基 的 分 子 量 为 24kDa, 这 种 蛋 白 的 活 性 形 式 是 一种环状三聚物分子, 中间有一中空的通道, 通道 的 一 端 可 容 纳 双 链 DNA 分 子 , 另 一 端 只 可 容 纳 单 链 DNA[2, 3]。Exo 蛋 白 可 结 合 在 双 链 DNA 的 末 端 , 从 DNA 双 链 的 5′端 向 3′端 降 解 DNA, 产 生 3′突 出 端 。Beta 蛋 白 是 一 种 退 火 蛋 白 , 单 亚 基 的 分 子 量 为 25.8kDa。 在 溶 液 中 , Beta 蛋 白 自 发 地 形 成 环 状 结 构 , 紧 紧 地 结 合 在 单 链 DNA3′突 出 端 , 防 止 DNA 被
2 真核中断系统 2.1 酵母中断系统
酵母中断系统是真核中断系统的代表之一。 1993 年 Baudin 等 提 出 了 一 种 后 人 称 之 为 短 侧 翼 同 源 区 PCR (short flanking homology region-PCR, SFH- PCR)介 导 基 因 中 断 的 方 法 。这 种 方 法 既 不 需 要 克 隆 目标基因, 也不需要寻找酶切位点, 整个中断盒的 构 建 只 需 一 次 PCR 即 可 完 成 。 PCR 的 引 物 由 两 部 分 构 成 , 外 侧 部 分 与 目 标 基 因 5' 或 3' 非 编 码 区 同 源, 用于与酵母内的目标基因重组, 内侧部分与报 告 基 因 互 补 , 用 于 PCR 扩 增 报 告 基 因 , 构 建 中 断 盒 。SFH-PCR 中 断 法 虽 然 更 加 简 便 , 但 受 引 物 长 度 的限制, 用于体内重组的酵母同源序列不可能很 长 , 中 断 的 效 率 往 往 较 低 。1996 年 Wach 提 出 了 长 侧 翼 同 源 区 PCR (long flanking homology region - PCR, LFH-PCR)介 导 的 基 因 中 断 法 。该 方 法 通 过 两 轮 PCR 完 成 中 断 盒 的 构 建 。 第 1 轮 PCR 扩 增 目 标 基 因 的 5' 和 3' 不 翻 译 区 , 第 2 轮 PCR 以 第 1 轮 PCR 产 物 作 为 引 物 扩 增 报 告 基 因 。这 样 构 建 的 中 断 盒 内 酵 母 同 源 部 分 可 达 数 百 bp, 大 大 提 高 了 中 断 效 率 。与 传 统 的 中 断 方 法 相 比 , PCR 介 导 的 中 断 最 大的优点是不需克隆目标基因, 只要知道该基因的 序 列 信 息 , 即 可 以 实 现 精 确 的 缺 失[7]( 图 3) 。
Ke y words : Gene knock out R ed system Yeast R NAi
引言
基因敲除作为近几十年新兴的一种重要的重 组 DNA 技 术 , 在 微 生 物 代 谢 工 程 研 究 中 , 利 用 λ 噬 菌 体 的 Red 系 统 在 细 菌 中 进 行 的 基 因 敲 除 技 术 和 PCR 介 导 的 酵 母 基 因 中 断 技 术 , 广 泛 应 用 于 构 建具有特定突变的工程菌, 改变生物代谢途径, 阻 断副反应的进行, 防止副产物或有毒产物形成, 促 进 目 的 产 物 积 累 等 方 面 ; 在 生 物 医 学 研 究 中 , RNAi 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 操纵着许多细胞功 能 , 如 参 与 了 细 胞 正 常 的 生 长 、发 育 调 控 , 稳 定 转 座 子 , 同 时 调 控 机 体 抵 御 外 来 病 毒 的 入 侵 。总 之 , 基 因 敲除已成为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最热点与最 前沿, 并已对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产生深 刻的影响, 成为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具有极其重要
收稿日期: 2007-11-26 基金项目: 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科研启动项目“纳米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应用的研究”( 编号 06A02) 作者简介: 李樊( 1980-) , 女, 湖南永州人, 研究生, 从事生物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 何钢( 1965-) , 男, 湖南湘潭人, 教授, 硕士, 从事生物技术教学和科研; E-mail:hegong262@yahoo.com.cn
图 1 Re d 重 组 机 制 示 意 图 [5]
1.2 R ed 同 源 重 组 及 报 告 基 因 的 剔 除 ( 图 2)
图 2 Re d 同 源 重 组 技 术 用 于 基 因 打 靶 [5]
Ha 位 点 ; sm: 筛 选 标 记 Red 重 组 技 术 利 用 较 短 的 同 源 序 列 , 即 可 使 外 源 DNA 片 段 与 靶 标 分 子 完 成 重 组 作 用 , 但通常在靶标分子上留下筛选标记基因, 染色体或 载 体 上 含 有 筛 选 标 记 , 有 可 能 影 响 其 生 物 功 能 。Red 重组技术与其它基因工程技术结合运用, 有效地解 决 了 以 上 问 题 。目 前 利 用 Red 重 组 技 术 进 行 基 因 工 程 研 究 的 策 略 主 要 有 以 下 4 种 [6]:( 1) 一 步 筛 选 ( 2) 筛 选+反 向 筛 选 ( 3) 筛 选+位 点 特 异 性 重 组 (4)筛 选+限制性酶切反应。其中第三种策略应用更为广 泛 , 首 先 是 , 筛 选 标 记 基 因 的 两 侧 含 有 可 被 Cre 或 FLP 位 点 特 异 性 重 组 酶 识 别 的 特 殊 位 点 , 经 过 第 一
关键词: 基因敲除 R ed 系统 酵母 R NAi 干涉
Status of Gene Knockout
Li Fan1,3 Liu Yi1,2 He Gang2
(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Technolog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 2Institu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技 术 与 方 法·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08 年第 2 期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李樊 1,3 刘义 1, 2 何钢 2
( 1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长 沙 410004; 2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生 物 环 境 科 学 与 技 术 研 究 所 , 长 沙 410004; 3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实 验 中 心 , 长 沙 410004)
次筛选的重组分子可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作 用 将 筛 选 标 记 基 因 删 除 , 但 在 重 组 分 子 上 留 下 34 (或 36) bp 的 特 殊 序 列 。 Red 同 源 重 组 技 术 同 其 它 DNA 实 验 技 术 的 组 合 使 用 , 大 大 丰 富 了 基 因 操 作 的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可灵活的运用这些实验技 术, 以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
2008 年第 2 期
李樊等: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81
单链核酸酶降解, 同时介导互补单链 DNA 的退火[4], 双 链 DNA 退 火 完 成 后 , Beta 蛋 白 从 DNA 双 链 上 解 离 下 来 。Beta 蛋 白 在 Red 同 源 重 组 过 程 中 起 着 决 定 性 的 作 且 重 组 效 率 远 高 于 RecA 重 组 ( 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