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登革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原则,准备及内容
登革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原则,准备及内容一、现场调查的原则要求做好登革热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则要求为:(一)首先要核实疫情。
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核实登革热疫情的真实存在性,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
(二)对患者要及时进行个案调查,查找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三)对疫点范围内的可疑发热患者进行及时、主动和全方位的搜索,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对疑似患者要采集血标本,及时送检和进行核实诊断。
(五)需对疫点或疫区登革热的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进行快速且客观的评估。
二、现场调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一)疫情处理交通工具的准备 应配备专门的疫情处理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出现登革热疫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集结出发到达疫情现场。
(二)疫情处理箱常备物品的准备 应配备专门的登革热疫情处理箱,箱内应包括以下物品: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的相关表格(包括《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中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等表格),宣传小折页,纸,笔,蚊幼采集容器,塑料吸管,防蚊油,手电筒以及盛装蚊幼的容器等。
(三)现场采样箱的准备 登革热疫情调查现场调查时,必要时会对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或疫点(疫区)内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因此需要准备现场采样箱,配备必要的调查用具、采样器材等。
采样箱内应包括一次性针筒,一次性手套,干燥试管,消毒棉签,橡胶带等,所有物品可按50~100人份准备。
(四)个人一般物品和防护物品的准备 登革热的调查现场环境一般较复杂,同时还要避免被疫点(疫区)的蚊虫叮咬等,因此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要求尽量穿戴长袖衣服,带上防蚊油或防蚊霜,工作服,工作证,雨伞或遮阳帽等。
中缅边境地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 228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年2月第16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P a th o g e n B i o l o g y Feb. 2021,Vol. 16, No. 2DQI:10. 13350; j. cjpb. 210220 •“一带一路”专题研究•中緬边境地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分析>杨锐1 .罗燕冯志刚i-,周红宁1,鱼爱水•(1.云南t虫媒传染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云南普洱6 6 5000;2.云南省孟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________目的分析2019年中缅边境地K孟连县•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9年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流行因素;采集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川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登革病毒N S1抗原,R T-P C R鉴定登革病毒血清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及其双层叠帐捕蚊法检测蚊媒密度.综合评价防控效果。
结果本次疫情是境外疫情引起的本地疫情暴发•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5 例,其中本地病例15例,缅甸输入病例25例,景洪输入病例5例。
发病年龄以20〜59岁青壮年居多(占95. 6%),男女比例1.5:1 •职业均为农民。
白纹伊蚊平均成蚊密度36只人•h,未捕获埃及伊蚊。
病例以轻型为主,均有发热、畏寒、头痛、令身乏力、肌肉关节痛及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特征。
登革病毒血清塑均为D E N V-〗。
结论本次登革疫情病原的血清型为D E N V-1型,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与云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要流行区有所不同,结果提示当地相关部门须重点关注境外疫情对当地疫情防控的影响,建议加强双边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提高境外防控机构防控能力。
登革热;白纹伊蚊;暴发疫情特征;中缅边境地区【关键词】【中图分类号】R512.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234(2021)02-0228-03[_]ournal o f Pathogen B io lo g y.2021F e b;16(2):228— 230.]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one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PR China with MyanmarYANG Rui1•LUO Yan , FENG Zhi-gang' , ZHOU Hong-ning , YU Ai-shui" (1. Yunnan Provincial Center o f A rborvirus Research •Y u n n a n P rovincial K e y Laboratory o f Vector-borne Diseases Control&Research o f Yunnan Institute o f P arasitic Diseases ,S im ao •Yiuma7i665000•C/ii7ia i2. The Centre o f Disease Control o f M engliun County ,Yutinari Provitice *M englian66589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 n e d e n g u e fever o u t b r e a k in the border areas of M e n g l i a n, Y u n n a n,P R C h i n a w ith M y a n m a r in 2019,providing local evidences for d e n g u e control m e a s u r e m e n t s.M e t h o d s A n e pidemiological case stu d y of all d e n g u e cases in a d e n g u e o u t b r e a k in 2019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S e r u m s a m p l e s of suspected cases w e r e collected.D e n g u e virus N S1antigen w a s detected b y rapid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graphic test c a r d.a n d D e n g u e virus serotype w a s identified by R T-P C R.Breteau index m e t h o d a n d double-layer net m e t ho d w e r e u sed to detect m o s q u i t o density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evaluate the prevention a n d control effect. Results T h i s o u t b r e a k is a local o u t b r e a k c a u s e d b y a foreign outbr e a k.A total of 45 cases of d e n g u e fever h a v e b e e n r e p o r t e d»including15 local c ases.25 i m p o r t e d cases f r o m M y a n m a r a n d 5 i m p o r t e d cases f r o m J i n g h o n g city of Y u n n a n province. T h e age ofonset w a s m o s t l y in y o u n g adults ag e d 2〇— 59 years (95. 6 %). the ratio of m a l e to fem a l e w a s 1. 5 : 1,an d all of t h e m w e r ef a r m e r s a v erage population density of A e d e s a lb o p ic tu s w a s very high wit h 36 individuals per h u m a n per hour, but n o A e.a e^y p t i;i\W case clinic s y m p t o m w e r e light wit h fever,chills,h e a d a c h e s,general fatigue, m u s c l e a n d joint pain, a n d l o wplatelet;all cases w e r e infected b y D E N V-1.Conclusion T h e serotype of this d e n g u e e p i d e m i c w a s D E N V-1. m a i n l y transmitted b y A e d e s albo p i c t us * w h i c h w a s different f r o m that b y AecJes a e g y p t i in Y u n n a n Province, a b o v e results h i nted that local relative d e p a r t m e n t s s h o u l d p a y m o r e attention to the d e n g u e e p i d e m i c influence f r o m the bo r d e r areas of M y a n m a r,a n d i m p r o v e their abilities of d e n g u 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 y strengthening the b oth sides joint prevention a n 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Key words】d e n g u e[gwqtx A edes;characteristic of e p i d e m i c o u t b r e a k;the b o r d e r areas of Y u n n a n.P R C h in a wit h M y a n m a r【基金项目】云南宵1大科技专项(No. 2017Z F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U1602223):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培育〉基金项目(No. 2019H C010);面向南亚东南亚热带病国际科技人员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基金项目(No. 20181A106)。
登革热疫情调查与处置
• 缺乏相应能力可送上级疾控机构
5
输入病例报告
• 输入病例
• 境外输入: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 地区
• 境内输入:发病前14天内离本县区(现住址)、 到过本县区外的登革热流行地区
• 报告方式
• 网络直报报告卡备注栏 • 境外输入/境内输入和 输出地(国家或地区)
8、汽车轮胎
伊蚊各类孳生地(工地)
家居院内各类孳生地
家居院内各类孳生地
废器容器
空置房是白纹伊蚊的根据地!!
空置屋
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皆有孑孓
各种单位、建筑工地、菜地的卫生死角?根据地!!!
自然环境和公园各类孳生地
4、竹林
自然环境和公园各类孳生地
• 人工景观池
自然环境和公园各类孳生地
植物容器
伊蚊各类孳生地(轮胎)
• (2)实验室检测。
• 急性期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抗原、核酸, 分离病毒。采集双相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 特异抗体。
• 捕捉伊蚊(成蚊)送实验室检测。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
• 1.流行病学调查。
• (3)病例搜索。
• ①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 ②对核心区的医疗机构(如社区门诊、卫生站、医院等)
3
病例报告
• 乙类传染病网络直报 • 标注: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
休克综合征(DSS))
• 标注方式:备注栏 • 需留意:后续进展
4
实验室核实诊断
• 核实对象
• 散发病例 • 暴发疫情早期不少于5例的疑似或临床病例 • 重症病例(DHF、DSS)、死亡病例 • 为查明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需要而确定的病例
登革热还会卷土重来吗?
登革热调查报告——登革热是否还会卷土重来吗?调查目的: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去年芳村成为广东省登革热的重灾区,今年登革热是否还会还会卷土重来?亦将面临其威胁的可能。
通过调查我们所在的自然村——芳村海南村,查找现在环境存在的隐患,进一步改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防止今年再次暴发登革热疫情。
调查过程:一、了解登革热的特点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广东多为白纹伊蚊(广东俗你:“花斑蚊”)传播,伊蚊只要与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传染期长者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二、调查去年登革热疫情1、登革热疫情去年,我国部分省份陆续发生多起登革热疫情。
其中,以广东省部分地区的疫情较为严重。
广东省以广州市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市内发现多个登革热疫点中,登革热的患病者70%~80%的病人都是来自荔湾区,荔湾区芳村更是成为重灾区中的重疫点。
2、登革热流行的原因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的台风多,雨水充足,给蚊子提供了滋生环境。
荔湾区芳村是广州市最大的花圃基地和观赏鱼养殖场,个体花农和养殖户的防蚊灭蚊意识较差,花盆和水池积水,肉眼即可看到蚊虫孑孓在游动,成为白纹伊蚊的繁衍基地。
三、芳村海南村现存情况今年出现暖冬,所以刚刚过完春节,气候稍微潮湿一点,市内的蚊子密度就有所升高。
为了防止今年再次暴发登革热疫情,我们对芳村中南街的海南村生活环境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六方面:(一)对海南村的100户住户中的排水渠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由上表可以得知,绝大多数的住户是明沟渠,这样有利于滋生白纹伊蚊等害虫,导致多数人容易被蚊子叮咬,也有可能会造成登革热泛。
难成灾房屋间的明沟渠楼层间的明沟渠沟渠的相关图片(二)海南村的河涌情况海南村的河涌污染严重,也成为白纹伊蚊滋生的温床。
河涌相关的图片:(三)花圃里的积水情况海南村中居民大多拥有自己的花圃,花圃里的花盆积水,浇花水源、水沟都成为白纹伊蚊的孳生地。
登革热防制技术指南介绍
中国登革热防控原则
以监测为重点 控制蚊媒密度 严防输入传播 提高诊治水平 加强部门协作 动员社会参与
登革热疫情防控首要任务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
危害。
行动方针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 二、全民动员,清除孳生地 三、有效监控,控制扩散 四、追踪溯源,管理传染源 五、切断传播,降低媒介密度
建议每周1次滞留喷杀 每日重点场所喷杀。
控制措施----传染源管理
救治病人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 告、早隔离、早就地在有条件机构治疗。
患者救治及隔离
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治疗、卧床休息
地点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有条件的,或重症病人 要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病例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组织协调与沟通
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 办事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 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 调拨。
开展宣传教育。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病例管理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就地治疗。 病例救治与管理:
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 工作。 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 热退。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疾病控制
现场调查,落实防控范围界定
核心区---疫点疫区;警戒区---近期疫情可能扩散到的区域
核心区 Ф 100m
警戒区
Ф 400m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基本知识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
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
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
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
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病原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
各型都能引起本病,并能激发型特异抗体。
各型间免疫保护不明显。
临床症状本病感染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发病前尽管体内有病毒存在,而前驱症状却不明显。
(一)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 (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个临床型。
1.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
病死率极低。
2.登革出血热有典型登革热表现,2~4病日内四肢、腋窝、粘膜及面部可见散在出血点,迅即融合成淤斑。
病情进展中有鼻腔、牙龈、消化道、泌尿道或子宫等任何一个以上器官的较大量出血,常见肝肿大,血球容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低于100×109 /L者。
登革热现场调查处置方案
登革热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背景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和皮疹等。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近年来,登革热疫情在我国多地出现,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威胁。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登革热现场调查处置方案,以帮助相关部门快速、有效地处理登革热疫情。
调查准备工作在进行登革热现场调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建立调查小组:包括病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环境监测专家、公共卫生专家等。
•确定调查范围及时点:一般为患者所在社区、医院、学校等地点。
•准备工具及设备:包括捕蚊器、采样容器、冰箱、运输工具等。
•了解当地登革热病情及控制情况:向当地卫生部门咨询,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流程第一步:收集病例信息调查小组应细致地调查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旅行史等,以确定病例是否符合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相关法规。
第二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关键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调查:调查患者所在地区及周围环境的蚊子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了解当地蚊子孳生点情况。
2.病媒调查:利用捕蚊器等工具,采集周围环境中的蚊子进行种类和密度调查,确定该地区蚊子是否携带登革热病毒。
3.人群调查:对周围居民进行调查,了解是否有其他类似病例,并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病毒检测和预防接种等措施。
4.检测调查:对环境中采集到的蚊子、及时隔离和处理患者的血样等进行病毒检测,以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三步:制定处置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蚊虫防制、环境卫生整治、消毒、病例隔离和治疗等,以控制登革热疫情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公众宣传,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避免病毒的传播。
结论登革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调查处置时需要注意细节,做好每一步工作,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此外,定期制定并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有效方法。
3登革热监测与处置
疫点(核心区):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 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 半径100米(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疫点(核心区) 。1例感 染者可划定多个疫点(核心区)。
疫区(警戒区):农村一般以疫点(核心区)周围自然村、屯 ,或以乡、镇为疫区(警戒区) 。城市一般以疫点(核心区)周 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为疫区(警戒区) 。
病毒分离 1-5天 检出病毒
登革IgM抗体
登革IgG抗体
5天以后
3天以后
检出IgM抗体,双份 (间隔期不少于7天) IgM阳转或抗体滴度4 倍升高
继发感染出现 高水平IgG抗 体(捕获法)
问题4
病例A的感染地?
问题4参考答案
判断感染来源应结合疾病潜伏期及 疾病传播过程,病例A发病前14日到过 柬埔寨和海南,而登革热需经过3-15天 的潜伏期才有临床表现,因此病例A是 在柬埔寨旅游期间感染的。
DS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DSS:登革休克综合征 临床表现:
DHF临床表现,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 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及血压测不到、尿 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登革热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 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重症登革热病例: • 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 尿、颅内出血等; • 2.休克; • 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IU/L)、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 病(脑炎、脑膜脑炎)等。
问题5
下一步开展哪些工作?
问题5参考答案
组织协调与沟通 疫情通报 病例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 媒介伊蚊的控制
登革热暴发流行病人个案调查表
登革热暴发流行病人个案调查表
编号:
一、一般情况调查: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户籍所在地县(市)乡(镇)村
住址县(市)乡(镇)村
发病地点县(市)乡(镇)村
发病日期年月日
初诊日期:年月日
初诊医疗单位
临床诊断:①登革热②疑似登革热③不明发热④其他
血检日期年月日
血清学诊断结果:①登革热
其他方法检查结果(请注明何种方法)
诊断为登革热的依据:①临床诊断②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脑脊液中Ig-M抗体检测等)
本次发病:①第1次感染②第2次感染并发症:①无②有(何种并发症)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1.发病前10~30天内外出史:①无②有(天前到省市县)
外出原因:,住天
住地防蚊措施:①无②有(蚊帐、纱门、纱窗) 2.近一月内家中及邻居亲友来访:①无②有(来自省市县),住宿天
3.病家防蚊设施:①无②有(蚊帐、纱门、纱窗)
患者蚊帐使用情况:①无②有
患者露宿情况:①无②有
4.病家成员一个月内发热史:①无②有
5.本次发病的感染分类
①本地人口本地感染②本地人口本省外地感染③本地人口外省感染④本省外地人口本地感染⑤外省人口本地感染⑥外省人口外地感染本地发病
三、本次治疗情况
住院治疗:①无②有
治疗手段:
转归:①痊愈②好转③死亡
调查单位(包括市、县)
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2。
登革热调查与疫情控制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与控制全世界登革热疫情概况登革热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蚊传疾病。
过去5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
每一年超过100个流行国家新增感染约5万万至1亿(WHO, 2021〕。
全世界登革热疫情概况目前,全世界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每一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Gubler DJ, Meltzer MI, 1999)。
低估与误诊不容无视(Suaya J et al., 2021; Beatty ME et al. 2021)。
中国登革热暴发记录登革热:传染源1、病人: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为病毒血症期,传染性较强2、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不发病,但可产生病毒血症3、非人灵长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蚊媒:伊蚊二、垂直传播;怀妊妇女三、输血传播四、器官移植传播五、注射器针头传播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埃及伊蚊-全世界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全世界登革热次要媒介,我国主要媒介易动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局部人发病多数为轻症病人暗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三方面因素综合判断病例概念:疑似病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疑似病例〔1〕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且具有急性起病、发烧〔24h~36h内达39oC~40oC,少数为双峰热〕,较猛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惫等一般临床病症。
可伴脸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2〕无流行病学史,但同时具有上述一般临床病症和以下病症者:1〕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
皮疹散布于四肢躯干或头脸部,多有痒感,不脱屑。
持续3~5天。
2〕出血偏向〔束臂实验阳性〕:一般在病程第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病例概念: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病症,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并具有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者。
登革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要求当地各级政府要正视疫情,明白登革热传播和控制 途径,要充分理解控制疫情的各项具体措施;
③当好领导参谋,做好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宣传资料。
三、现场处理及技术措施
(一)现场处理
(2) 广泛深入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 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 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
蚊媒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外潜伏期 8பைடு நூலகம்12 日
新个案+ 蚊媒 白纹伊蚊 新个案 埃及伊蚊
3~15 日
健康的人 健康的人
3~15 日
健康的人 健康的人 新个案 新个案
有效预防时间
一代病例
二代病例
一、流行病学概况
(四)相关定义
1.疫点:
病人、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范围。主要是根据伊 蚊活动距离,通常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工作地点等活 动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米之内的空间范围。
一、流行病学概况
(二)、流行特征 1、流行形式 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形式。东南 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 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病情较为严重。我国目前多为输入 性流行,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 2、季节性 登革热流行与伊蚊生长有关,多发生在高温多 雨季节。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7)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 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 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分析 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福州市登革热暴发流行与控制情况的调查
福州市登革热暴发流行与控制情况的调查郑能雄;王宗汉;陈黄河;张晓阳;陈敏红【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学》【年(卷),期】2001(007)001【摘要】@@ 1999年7月,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发生登革热流行,疫情迅速发展并波及城门、螺州、盖山3个镇、18个邻近村,至10月12日共发病1549例,罹患率为3.56%(1549/43555),无1人死亡.发病最多的为城门镇连坂、潘墩、福濂3村,共发病人数1199例,占总发病人数的77.4%,其余村则多系散在发生.经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迅速扑灭了疫情.现将流行和防治情况报道如下.【总页数】3页(P21-23)【作者】郑能雄;王宗汉;陈黄河;张晓阳;陈敏红【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4;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4;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4;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4;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相关文献】1.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报告 [J], 随海田;马小军;杨益昌;陈敏红;黄春文;汪攀;马会来;张彦平;吴生根2.1999年福州市暴发流行登革热1649例的临床分析 [J], 柳美华;黄恕英;潘晨3.东莞市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J], 陈平华;张萌;钟新光;袁汝钊;杨挺立;黄振宇;陈文峰;曾耀明4.一起农村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郑海威5.福州市仓山区登革热流行及防制效果的调查研究 [J], 郑能雄;许龙善;王宗汉;许长休;陈黄河;李世清;赵莉莱;徐宝海;翁剑辉;江信文;林云钦;郭旺兴;赵松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检查登革热情况汇报
检查登革热情况汇报近期我国各地出现了多起登革热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特别关注着登革热的情况,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和汇报。
以下是我对登革热情况的汇报:首先,我对登革热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我对登革热的疫情进行了调查。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登革热疫情,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疫情较为严重,病例数量较多,给当地的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同时,一些中部和东部地区也出现了散发性病例,需要高度警惕和及时处置。
再次,我对登革热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分析。
登革热的传播主要与蚊虫有关,因此,加强对蚊虫的监测和控制是防控登革热的关键。
另外,及时发现病例、隔离患者、消灭传染源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对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提出了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蚊虫的监测和控制,消除孳生地,减少蚊虫数量。
其次,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防蚊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另外,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登革热疫情。
总的来说,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希望各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努力,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为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登革热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一、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1、患者。
患者是登革热主要传染源。
在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病毒血症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传染源;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数量远大于典型患者,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病例诊断原则:依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病例分为三种类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这三种病例均作为传染源对待。
2、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流行后,当年人群中抗体水平较高,表明很多人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这些人在其病毒血症期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3、带病毒动物。
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热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
白蚊伊蚊在我国分布较广,于长江以南省区有广泛分布,在辽宁南部、陕西东部等地区也有分布。
(三)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
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四)流行特征。
1、流行形式。
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形式。
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病情较为严重。
我国目前多为输入性流行,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
2、季节性。
登革热流行与伊蚊消长有关,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
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3、地区性。
2024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结业考试试题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结业一、单选题1.国家现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几种()[单选题]*A、3类38种B、3类39种C、3类40种D、3类41种√E、3类42种2.山北省江城市某乡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拟开展病例搜索调直,"病例定义"的最重要的要求为:()[单选题]*A、代表性B、及时性C、敏感性√D、特异性E、科学性3.甲乙两地年龄标化死亡率相等,而甲地粗死亡率低,原因是()[单选题]*A、两地人群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甲地诊断比乙地更准确C、甲地老年人比重高于乙地D、甲地老年人比重低于乙地VE、甲地诊断不如乙地准确4.某地高速公路交警统计,发生车祸的司机65%都是酒后驾车。
因此,认为酒后驾车是高速公路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该结论()[单选题]*A、正确;B、不正确,因为比较不是在率的基础上;√C、不正确,因为没有比较组;D、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显著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患病率代替了发病率。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前需要准备的工作不包括()[单选题]*A、指派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人员和临床医生组成现场调查组B、现场调查表的准备C、采样设备和器材D、个人防护用品E、核实诊断√6.根据《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黄色”表示: ()[单选题]*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7.猴痘被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的时间为()[单选题]*A、2023 年9 月20 日√B、2023年9月21日C、2023年9月22日D、2023年9月23日E、2023年9月24日8.下列哪个是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单选题]*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迁入C、免疫人口死亡D、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E、传染病流行V9.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最首要的原则是[单选题]*A、采集方法得当B、运送及时C、冷藏运输D、生物安全√E、专人负责10.某镇多年未发现伤寒,某年秋季发现一例伤寒后,在同一街道相继发生了3例二代伤寒病例,这可能是伤寒的一起()[单选题]*A、散发B、暴发√C、带入D、大流行E、复发11.某防疫站通过该区全年"传染病报告卡”的整理分析,可计算出传染病的()A、患病率[单选题]*A、患病率B、实际发病率C、报告发病率√D、罹患率E、续发率12.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 ,女性占15%o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
广州市某社区一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
广州市某社区一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李美霞;杨丽莉;范建文;杨智聪;刘于飞;李铁钢【期刊名称】《热带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8)6【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某社区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效果。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进行蚊媒密度调查。
结果首例发病8月21日,末例9月3日,流行时间14 d,共发病74例,罹患率为3.47%,全部病例均在同一潜伏期内发病,未出现第二代病例。
实验室检测74例患者中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73例,布雷图指数在采取大规模的综合控制措施前最高达93.4,在采取控制措施后,蚊媒密度达到要求。
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起疫情是登革热暴发流行。
采取以整治环境卫生、迅速杀灭成蚊、清除积水和隔离治疗病人等综合措施后,该社区的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总页数】3页(P617-618)【关键词】登革热;暴发;调查【作者】李美霞;杨丽莉;范建文;杨智聪;刘于飞;李铁钢【作者单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相关文献】1.广州市东山区1995年某居民住宅一起登革热暴发调查 [J], 陈小霜;潘志明;邱季春;邱小玲2.广州市某大院一起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J], 潘志明;尹君;邱季春;刘津成;廖育煌;黄源华;刘树国3.广州市白云区2002年登革热暴发流行调查分析 [J], 吴石均;陈志强;李曦然4.1991年广州市海珠区某街道Ⅰ型登革热暴发流行调查 [J], 孙蜀华;郭矩旋5.广州市一起登革热家族聚集性暴发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J], 罗雷;范健文;杨丽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 • ②若病例病毒血症期在本地,在本地发病十一天(最
短外潜伏期加最短内潜伏期)以后,对其发病期间活 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需跟踪观察一个月 (最长外潜伏期加最长内生输入性疫情
• 3.流行病学调查
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登革热传染过程时间图
传染期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 8-12 日
(发病前 1 天及后 5 天) 后再传染给健康的人
-1
57
17
-1 0
5
指示病例发病日
10
20
30
二代病例平均发病日
登革热流行预防关键
二代病例发病日(潜伏期 3-15 日31)
登革热流行过程时间图
内潜伏期
外潜伏期
时间 8~12 日 3~15 日
• “输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外地感染或发病后来到 某地,对于该地来说,也是输入病例。
• 4.本地感染病例:
– 登革热病人发病前15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 区为单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 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
• 表示病家、工作或活动地点附近已有带病毒之成蚊存
相关定义
• 5.登革热暴发:
– 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 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 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登革热
– 首次发现病例
• 县区内,年度内首例
– 1周内,1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 热病例
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
8~12 日 3~15 日
境外输入个案+ 蚊媒
健康的人 新个案+
蚊媒
健康的人 新个案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健康的人
新个案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健康的人
新个案
有效预防时间
一代病例
二代病例
登革热防治总目标
•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 •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 •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
革热的危害。
防控原则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 2.病例管理 – 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早就地治疗。 – 病例救治与管理:
• 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 工作。
• 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
退。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 2.病例管理 – 防蚊隔离要求:
•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 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
• 世界卫生组织:
1.主动的疫情监测与应急控制。 2.社会和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媒介控制。 3.建立应付突发或散发流行的计划,如社区医
学教育、住院治疗、疫情管理和紧急媒介控制 等的计划。 4.能力建设与培训。 5.媒介控制研究。
防控原则
• 我国
– 以监测为重点 – 控制蚊媒密度 – 严防输入传播 – 提高诊治水平 – 加强部门协作 – 动员社会参与
2.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 (2)分布特点调查 (3)传染来源及流行因素调查 (4)媒介调查 (5)病原调查
相关定义
• 1.疫点:
– 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 染的范围。主要是根据伊蚊活动距离,通常以 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工作地点等活动 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米之内的空间范围。
1. 组织措施 (1)成立防治领导小组 (2)组织专业队伍 (3)广泛深入宣传
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
2 .技术措施 (1)疫情报告 (2)疫点、疫区的划分 (3)隔离和管理病人 (4)防蚊、灭蚊 (5)保护易感人群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 防控重点
– 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 – 落实清除孳生地 – 蚊媒密度调查 – 卫生宣教 – 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 – 做好传播风险评估
•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 情况,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
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
1. 组织措施 (1)成立防治领导小组 (2)组织专业队伍 (3)广泛深入宣传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 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时,单靠卫生、爱卫部 门控制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的是 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措施保 障。
• 2.疫区:
– 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时,由于登革热病人、 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的活动范围可能引起疫情扩 散的区域。
• 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或以乡、镇划为 疫区。
• 在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
相关定义
• 3.输入性病例:
– 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如东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 病例。
•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 • 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
清除伊蚊孳生地。
– 采样:
• 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以上分 离血清送检。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 3.流行病学调查
– (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 天的活动地点,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 诊经过等
行动方针
•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 • 二、全民总动员,清除孳生地 • 三、有效监控,控制扩散 • 四、追踪溯源,管理传染源 • 五、提高能力,科学防控
• 登革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
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 率
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
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一步)
1.核实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主要临床特征 (3)实验室检查
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 1.组织协调与沟通 • 2.病例管理 • 3.流行病学调查 • 4.媒介伊蚊的控制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 1.组织协调与沟通
– 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 办事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 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组 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 拨。
– 开展宣传教育。
– (3)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
• 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 调查疫区内50~100户居民,检查室内 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 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 4.媒介伊蚊的控制
– (1)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 隔周喷药,共喷药三次。
– (2)清除伊蚊孳生地:
• 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 伊蚊孳生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