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马列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了宇宙体系 和“国家体系”的理论。
2、列宁创立了关于时代和帝国主义的理论。 (资本主义上升、绝对统治和衰落、帝国 主义时代)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先后提出了世界 上存在着两种民族、两个营垒和三类国家 的理论。
两种民族: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外交政策和策略: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
系;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以国 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建立国际新秩序;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 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受拙,决不当头,有所 作为。
第二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
第一节 国际关系行为体 一、国际关系行为体的特征与类型
凡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就是国 家利益。
1.安全利益 2.经济利益 3.政治利益
1、安全利益
集中表现在保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
威尼斯。 英国:“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
友”。 18、19世纪英、法、俄、普、奥将均势作
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5、国际法领域
1626年“国际法之父”、荷兰国际法学 家格老秀斯:《论战争与和平的法律》, 提出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国家独立的重 要原则。
1789年,伯塞姻:《立法原理和道义概 念》,第一次使用“国际关系”词汇。
2、国际关系不等于阶级关系。实质是各种 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关 系。外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 其他各方面的关系。状态:运动中。层次: 微观和宏观。
二、什么是国际关系学
研究整个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 1、研究国际关系体系中各成员(行为体)、各个
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分同整个体系
1983年,勃兰特委员会:《共同的危机— —南北合作争取世界经济回升》,呼吁南 北对话。
七、第三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 的思潮
1、尼赫鲁的中立主义。(动态概念)
瑞士等国的“中立”,意味着战争时期的不
结盟(静态概念);中立主义,意味着冷战时期
的不结盟。
第一阶段(1947—1949),初步设想。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求同存异原则。 (3)外交策略:分析客观形势,估量主观
条件;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原则性和灵 活性结合。
四、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1、时代观:和平与发展。 2、外交定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
大国,又是小国;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的一级。 3、外交目标:争取世界和平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60年代出现,主张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用于 研究国际关系。
观察——假设——收集资料——统计分析 ——证明或发现。
科学行为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修正”
1、将自然科学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原理引入国际关系分析,打破现实主义“利益” 和“权力”论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统天下。
2、认为国家不再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参与者,国家 集团、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也应视为重要的国际 关系的行为者。
新现实主义的理论:
1、国际政治经济学。 2、国际合作论(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后合
作理论;无政府状态下合作理论)。 3、国际机制论。
新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修正:
1、新现实主义在承认国际体系的同时,承认民族 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
2、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 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
的相互关系。 3、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
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 的外部环境。 4、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
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
1、政治学领域:
马基雅弗里:《君主论》、《对话》和霍 布斯:《利维坦》提出国家间的关系处于 “自然状态”,成为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主要的地位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3)主权国家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起着
重大的制约作用。
2.非主权国家行为体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 际政党组织;国际宗教组织;国际政治运动); 争取获得独立的民族;跨国公司
非国家行为体的特点:
(1)种类日益增多; (2)数量急剧增长; (3)活动范围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4)发挥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阶段(1950—1955),建立“亚洲和平 区”。
第三阶段(1956—1962),推动了不结盟运动, 朝着间接结盟并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最终自我 毁灭。
2、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 论。
A、世界经济体系是一种“中心——外 围”结构;
B、“中心——外围”结构的本质是支 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世界相互依赖程度加强,各国事务趋于 全球化;
3、彻底制止战争、维持和平的途径是建立 世界政府,在这一目标实现前,应尽力维 持核时代下的“多中心均势”。
4、新现实主义 (70年代末以来)
新现实主义:为权力和世界秩序而斗争; 现实主义:为权力而斗争 新现实主义出现的标志: 1977年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2、世界规模的积累导致外围资本主义的不发达。
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想:经济上相互援助; 集体行动,调整国际分工。包含南南合作的思想。
八、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 理论
1、苏联 勃列日涅夫 (1)、社会主义大家庭论。 (2)、有限主权论。 (3)、国际专政论。 (4)、国际分工论。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重大意义和有利 条件。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学。
一、国际关系
是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的一种特殊的 社会关系。
特点:
1、行为体主要地不是个人、家庭以及各国 内部的阶级、政党和集团,而是国家、国 际组织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组 织,其中主权国家是基本行为体。
6、列宁提出了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倾 向的理论。(武装干涉;维持和平)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关于战争根 源和性质的理论。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对外 政策与对内政策密切联系的理论。
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 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向结合)
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和局限性:
地位: (1)在国际关系中起到单一国家难以起到
的作用。 (2)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 局限性: (1)对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而言,行动
难以协调一致。 (2)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而言,未有
推行其政策主张的直接物质手段。
第二节 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
2、哲学领域
黑格尔的唯物史观成为现实主义的理论 基础。
3、地理学领域
A、德国学者拉策尔1897年发表的《政治 地理学》(理论:有机国家论;生存空间 论;边界可变论。),被视为近代政治地 理学的奠基之作。基伦:大陆帝国;豪斯 霍夫。 B、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海军战略论》 和英国海军将领拉尔逊提出 “海权论”。
C、打破不合理的“中心——外围”结 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阿明的世界规模理论:
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利润出现下降趋
势时,迫使资本流向外围国家以寻求高额利润。
这是导致资本积累趋向世界规模的原动力。帝国
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掠夺是世界规模积累的同义语。
1、随着中心资本主义的传入,外围“社会构成” 的特点是经济结构非同质化;阶级结构复杂化。
两个营垒: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营垒。
三类国家:
1、受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战败国 和苏维埃俄国,约有12.5亿人。
2、保持原来地位的国家,约有2.5亿人。 3、享有瓜分世界利益的国家,不到2.5亿
人。
4、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 展不平衡的理论。
5、马克思、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趋势和战争 不可避免的理论。(结盟;对立)
3、逐渐改变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混 为一谈的情况,对国际关系开展综合研究的趋势 越来越明显。
传统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现实主义:重视权力、利益; 传统现实主义:重视大国均势、国际组织
传ຫໍສະໝຸດ Baidu现实主义的观点:
1、多边作用和经济合作日益扩大,调节控 制合作和冲突的关系是建立世界秩序的关 键;
C、陆权论:
英国学者麦金德:《地缘政治论》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区;
谁统治了心脏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提出“边缘地带论”:”
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
谁统治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

4、世界史领域
“均势理论”: 鲁塞莱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均势原理”。 马基雅弗里:《王子》。佛罗伦萨、米兰、
戈尔巴乔夫:
(1)关于时代。“国际社会各国相互之间 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的时代。
(2)关于战争与和平。在核时代条件下,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已经过时了。新的世界 大战,交战双方将同归于尽。应将社会的 道德伦理标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
(3)关于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需要将 全人类利益置于时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3、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 素;
4、现实主义更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注 重第三世界问题;
5、新现实主义反对现实主义用全球遏制战略追求 美国利益的主张,强调美国利益应通过加强合作 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
四、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和流 派
1、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提出。 2、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 3、威尔逊主义。 4、现实主义。 5、科学行为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 6、新现实主义。
C、国际关系学应着重研究现状,以寻找国 际间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的规律。
实践:“遏制理论和“冷战政策”,50年 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 策”,60年代的“灵活反应战略”和“核 威慑”理论,70年代“尼克松主义”, “均势战略”和“缓和战略”。
3、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 (60年代至70年代)
2、现实主义
(1)、形成的标志:1939年7月英国威尔 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
成熟:1948年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 治》。
(2)、内容: A、人的自私本性和生存意识在政治上表现
为“权力意志”。国家权力在国际关系中 也表现出这样的权力意志。
B、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的 国家利益和权力不可调和。
概念: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 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
特征: 1.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 2.具有特殊的利益 3.具有对外施加压力的手段 4.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
类型:
1.基本行为体——主权国家
原因:(1)主权国家是现代国际关系得以形成和 发展的历史起点。
(2)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居于最
五、国际关系理论在法国的发展
阿隆 制度决定论:政治制度的相同能够战胜经
济模式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
六、国际关系理论在联邦德国的发 展
施密特:《均势战略——德国的和平政策 和超级大国》
1、将均势作为战略来考虑; 2、依托于既定的结盟关系; 3、渐进主义。
勃兰特:全球主义研究
1980年,研究报告:《北方与南方:争取 生存的纲领》,承认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 经济新秩序的合理性。
(4)关于两大社会体系之间的关系。竞赛; 合作。
(5)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独立 自主;互利、互助。
(6)关于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多极化的 发展趋势。
2、中国
毛泽东的外交理论: (1)坚持独立自主。 (2)建立统一战线。 (3)划分“三个世界”。 (4)反对霸权主义。
周恩来的外交理论:
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及西方国 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
产生:1919年5月30日。
西方国家国际理论的四个流派:
1、理想主义: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公开外
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国际邦联;“民族自
决”;“公理正义”;裁军非战;航海自由;贸
易平等。
实践表现:建立国联;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制定和平处理国际争端的日内瓦公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