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与常规肥胖指标相关性及其对应值的研究解析
fat mass index 指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fat mass index 指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FAT Mass Index(FMI)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身体脂肪含量的指数。
随着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肥胖的评估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肥胖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体重指数(BMI),然而BMI无法准确反映个体的体脂水平。
FAT Mass Index的提出填补了这一空白,它通过考虑体脂含量和身体大小的关系来提供更精确的肥胖评估结果。
FAT Mass Index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个体的身高、体重和体脂含量。
与BMI相比,FAT Mass Index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脂肪质量,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使用FAT Mass Index,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体脂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预测肥胖相关的风险。
本文旨在介绍FAT Mass Index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着重讨论FAT Mass Index在肥胖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其局限性,同时也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法。
通过研究FAT Mass Index,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肥胖问题,为制定个体化的肥胖管理策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对FAT Mass Index(FMI)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
随后,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FMI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以及FMI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探讨FMI在肥胖评估中的应用,并讨论FMI的局限性与改进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FAT Mass Index(FMI)以及它与身体健康的联系。
文章的结构清晰且有条理,让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FMI 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在肥胖评估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将深入讨论FMI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可能方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FMI 的实际应用价值。
社区超重及肥胖居民内脏脂肪指数与冠心病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社区超重及肥胖居民内脏脂肪指数与冠心病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冯山玉,陈宇瑶摘要 目的:调查社区超重及肥胖居民的内脏脂肪指数(V F I)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相关风险指标的相关性㊂方法:调查鹤壁市某社区126名超重及肥胖居民的人口学资料,采用P e a r s o n 相关性分析男性与女性的V F I 与体脂指标[体质指数(B M I )㊁脂肪量(F M )㊁体脂率(B F P )]㊁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 C )㊁三酰甘油(T G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㊁冠心病风险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 I )㊁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 I P )㊁血脂综合指数(L C I )]的相关性㊂结果:不同性别居民B M I ㊁B F P ㊁T G ㊁A I ㊁A I P ㊁L C I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男性居民V F I 与B M I ㊁F M ㊁B F P ㊁T G ㊁A I P 指标呈正相关(P <0.05),女性居民V F I 与B M I ㊁F M ㊁B F P ㊁T G ㊁A I P 指标呈正相关(P <0.05)㊂结论:在肥胖及超重人群中,T G ㊁A I P 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㊁女性的V F I 与B M I ㊁F M ㊁B F P ㊁T G ㊁A I P 紧密相关㊂临床护理中应重点关注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㊁V F I 等水平变化,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冠心病发生㊂关键词 超重及肥胖居民;内脏脂肪指数;冠心病风险;健康促进社区调查K e yw o r d s o v e r w e i g h t a n do b e s e r e s i d e n t s ;V i s c e r a l F a t I n d e x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r i s k ;h e a l t h p r o m o t i o n c o mm u n i t y s u r v e y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4.08.04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㊁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超重及肥胖发生率随之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㊂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超重及肥胖率为42%,其中腹部肥胖发病率为26%,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1]㊂内脏脂肪指数(V F I)是评估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中心性肥胖病人一般比周围性肥胖病人有较高的慢性病发生风险;而肥胖作为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过多的内脏脂肪极易堆积在血管㊁心脏㊁肝脏和肾脏等相邻器官内,造成机体慢性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继而增大了糖尿病㊁非酒精性脂肪肝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2-5]㊂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社区超重及肥胖居民的V F I 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相关风险指标的相关性㊂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鹤壁市某社区126名超重及肥胖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人,女70人,年龄在20~38(29.13ʃ3.16)岁,体质指数(B M I )为(35.82ʃ5.26)k g/m 2㊂纳入标准:所调查的居民均符合超重及肥胖诊断标准[6],在当地生活超过5年,资料完整㊂排除标准:存在家族遗传病史,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㊁心功能不全,伴有认知功能障碍㊂1.2 方法1.2.1 V F I 测试V F I 又称为内脏脂肪等级,经C T 腹部影像学检查对内脏周围脂肪进行扫描,获得脂肪面积,使用内脏作者简介 冯山玉,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58030,鹤壁市人民医院;陈宇瑶单位:458030,鹤壁市人民医院㊂引用信息 冯山玉,陈宇瑶.社区超重及肥胖居民内脏脂肪指数与冠心病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全科护理,2024,22(8):1573-1575.脂肪面积(c m 2)除以10c m 2得出的结果称之为V F I㊂V F I 在1~9,内脏脂肪面积<100c m 2,属于正常范围;V F I 在10~14,内脏脂肪面积在100~<150c m 2,属于偏高;V F I 在15~29,内脏脂肪面积为150~<300c m 2,属于高水平;V F I 为30,内脏脂肪面积为ȡ300c m 2,属于很高水平㊂1.2.2 体脂指标测量在静息状态下使用深圳市宝安区健邦仪器厂生产的健邦B O D Y 型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居民B M I㊁脂肪量(F M )㊁体脂率(B F P )㊂1.2.3 血脂指标测量在居民空腹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3m L 置于促凝管内,分离血清,采用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检测总胆固醇(T C )㊁三酰甘油(T G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水平㊂1.2.4 冠心病风险指标计算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n o n -H D L -C)㊁动脉硬化指数(A I )㊁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 I P )㊁血脂综合指数(L C I )㊂(n o n -H D L -C )=T C -(H D L -C );A I =(T C -H D L -C )/H D L -C ;A I P =l o g(T G /H D L -C );L C I =T C ˑT Gˑ(L D L -C )/(H D L -C )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4.0统计软件分析126名超重及肥胖居民数据㊂定性资料用人数㊁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血脂指标㊁冠心病风险指标等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比较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V F I 与体脂指标㊁血脂指标㊁冠心病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应用P e a r s o n 相关性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不同性别居民的体脂指标㊁血脂指标㊁冠心病风险指标比较不同性别居民B M I ㊁B F P ㊁T G ㊁A I ㊁A I P ㊁L C I 水平㊃3751㊃全科护理2024年4月第22卷第8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不同性别居民的体脂指标㊁血脂指标㊁冠心病风险指标比较(xʃs)项目男性居民(n=56)女性居民(n=70)t值P V F I16.04ʃ3.3915.66ʃ3.120.6520.516 B M I(k g/m2)37.01ʃ4.5134.63ʃ4.982.7760.006 F M(k g)40.03ʃ1.3839.72ʃ9.980.1610.872 B F P(%)36.96ʃ6.0442.81ʃ6.30-5.273<0.001 T C(mm o l/L)5.33ʃ1.065.15ʃ0.931.0090.315 T G(mm o l/L)2.15ʃ0.571.42ʃ0.656.675<0.001 H D L-C(mm o l/L)1.31ʃ0.281.30ʃ0.250.1220.903 L D L-C(mm o l/L)3.10ʃ1.242.95ʃ1.020.7120.478 A I3.05ʃ0.863.99ʃ0.86-6.042<0.001 A I P0.18ʃ0.070.06ʃ0.0113.545<0.001 L C I17.58ʃ4.5525.32ʃ7.32-6.908<0.0012.2不同性别居民V F I与体脂指标㊁血脂指标㊁冠心病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 e a r s o 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V F I与B M I㊁F M㊁B F P㊁T G㊁A I P水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居民V F I与B M I㊁F M㊁B F P㊁T G㊁A I P水平呈正相关(P<0.05)㊂见表2㊂表2不同性别居民V F I与体脂指标㊁血脂指标㊁冠心病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项目男性居民V F Ir值P女性居民V F Ir值PB M I0.751<0.0010.853<0.001 F M0.911<0.0010.733<0.001 B F P0.775<0.0010.727<0.001 T C0.2170.1080.1490.217 T G0.775<0.0010.743<0.001 H D L-C0.2120.1160.1240.306 L D L-C0.2510.0620.1620.181 A I0.0680.6200.1170.334 A I P0.776<0.0010.763<0.001 LC I0.2190.1050.1620.1803讨论3.1超重及肥胖人群的V F I现状肥胖及超重是人体脂肪组织过度堆积所造成的一种状态,不仅表现出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慢性炎症性状态,主要涉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其与脂肪组织的相互结合等一系列免疫障碍,与慢性炎症共同被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7-9]㊂相关研究显示,约70%的肥胖及超重人群会有代谢异常现象,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31%,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大2倍,而全因死亡风险增大1.5倍[10]㊂与其他肥胖指标相比,V F I是需采用专业仪器才可准确测量的指标,便于内在脂肪的测量,且其与多种新陈代谢疾病相关㊂适量的内脏脂肪会对人体各个脏器起到保护作用,过度的内脏脂肪会诱发脂肪肝㊁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11-12]㊂因此,过多的内脏脂肪堆积是机体代谢紊乱的病理基础,对其实施有效防治尤为重要㊂3.2超重及肥胖人群V F I与体脂指标的关系本研究对鹤壁市不同性别人群的V F I及体脂指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及肥胖居民的B M I明显高于女性超重及肥胖居民,B F P明显低于女性超重及肥胖居民(P<0.05)㊂可能因为女性和男性脂肪分布特征不尽相同,导致B M I㊁B F P出现明显差异㊂男性和女性机体所分泌的荷尔蒙不同,成年男性在体重增长的同时,脂肪㊁肌肉量也在增加,而成年女性体重增加主要以脂肪增加为主;男性脂肪堆积大部分为内脏脂肪的增加,女性脂肪堆积并非都是内脏脂肪,大多为皮下脂肪㊂而B M I是由体重㊁身高计算得出的,男性B M I大于正常范围并不代表脂肪含量一定超标,肌肉发达者同时也会出现B M I指数超标[13-14]㊂因此,男性V F I预测时准确性较高的并非B M I而是B F P;女性B F P虽然可预测V F I,但其皮下脂肪远多于内脏脂肪,故在女性V F I预测时B M I准确率高于B F P㊂3.3超重及肥胖人群V F I与血脂水平㊁冠心病风险指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㊁女性肥胖及超重人群V F I 与B M I㊁F M㊁B F P㊁T G㊁A I 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0.05),表明肥胖及超重人群的血脂紊乱是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㊂一般性肥胖指标B M I㊁B F P㊁F M与中心性肥胖评估指标V F I可从不同方面来反映人体的肥胖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㊂B M I升高可诱发交感神经活化,增加了外周血管收缩能力和尿钠排泄障碍,促使肥胖居民血压升高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出现㊂肥胖及超重人群脂肪含量增加会造成居民机体代谢异常以及脂肪因子失衡,增快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程,继而增大冠心病发生风险㊂T G水平异常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㊃4751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22N o.8一,传统的单项血脂指标与冠心病患病的关系已得到临床的证实,但T G㊁A I㊁A I P㊁L C I等综合性血脂指标更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15-16]㊂血脂指标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促进因素,其特征表现为L D L-C㊁T G水平上升,而A I P是由T G与H D L-C两种指标计算得出的,与单一的血脂指标相比,A I P更能反映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两脂质之间的作用[17-18]㊂A I P可间接反映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 d L D L)水平,s d L D L是L D L-C内颗粒最小的亚组,其极易穿透于血管内皮堆积在冠状动脉壁上,也会受到氧化作用修饰并被巨噬细胞所侵蚀,最终生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张树远等[19]研究结果一致㊂s d L D L与冠心病紧密相关,受到氧化作用的s d L D L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存在相关关系,继而增大了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与晏彪等[20]研究结果一致㊂3.4超重及肥胖人群防治冠心病策略肥胖及超重人群体重降低5%~10%后即可获得明显的健康收益,包括血糖㊁血压㊁L D L-C㊁T G水平下降以及H D L-C水平升高,病人冠心病发生风险降低,与宋佳慧等[21]研究结果一致㊂降低肥胖及超重人群患冠心病风险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策具体如下㊂1)生活规律:告知病人养成良好㊁规律的生活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以及午间小憩的习惯;在晚上睡觉前使用温水泡脚,消除疲劳,有助于睡眠㊂2)合理膳食:饮食原则为低脂肪㊁低热量㊁低碳水化合物以及高优质蛋白质,并确保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做好定时定量㊁少食多餐,每天进餐4次或5次,每次六七成饱;应绝对戒烟,不提倡饮酒,禁食含有酒精的饮料和食物㊂3)运动干预:根据居民个人喜好㊁生活习惯等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指导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户外活动,以散步㊁慢跑㊁打乒乓球等有氧运动为主,可结合保健操㊁太极拳等休闲运动㊂每天晨起以慢跑㊁散步㊁打太极拳等活动为主,傍晚以保健操㊁气功㊁广场健身舞等活动为主;早晨不宜空腹进行运动,应在饭后1h 左右进行活动㊂每天2次或3次,每周进行4~7次运动㊂综上所述,在肥胖及超重人群中,T G㊁A I P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㊁女性的V F I与B M I㊁F M㊁B F P㊁T G㊁A I P紧密相关㊂临床护理中应重点关注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㊁V F I等水平变化,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冠心病发生㊂肥胖及超重人群的血脂紊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综合性血脂指标可预测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为居民日后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㊂参考文献:[1]朱韶华.基于W e bo f S c i e n c e数据库的2012 2021年肥胖症研究在流行病学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J].医学信息,2022,35(24):40-45.[2]樊永旺,马骏,邱健,等.不同肥胖指标对冠心病㊁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患者患病风险的评估作用[J].山东医药,2017,57(1):11-14.[3] S A B R IH.C e n t r a l o b e s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t h r o u g hw a i s t c i r c u m f e r e n c em e a s u r e m e n tc o m p a r e d t o v i s c e r a lf a t a n a l y s i s m e a s u r e d b yb i o e l ec t r i c i m p ed a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c a de m y o fN u t r i t i o na n dD i e t e t i c s,2023,123(9):A23.[4] K A B I R M H,R A HMA NSA,K AM R U Z Z AMA N M.G e n e r a l a n da b d o m i n a l o b e s i t y a n dd i e t a r y n u t r i e n t i n t a k ea m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i nB a n g l a d e s h:a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 t a r g e t i n gp o t e n t i a l r i s k f a c t o r s[J].C l i n i c a lN u t r i t i o nE S P E N,2023,57:587-597. [5]刘旭,王文辰,马春艳.基于健康促进模型的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2,29(11):59-64.[6]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717.[7] H AMM E R M D,A N D E R S E N A J,L A R S E N S C,e ta l.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g e n e r a la n dc e n t r a lo b e s i t y a n dt h er i s k so f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d i se a s ei n w o m e n w i t h a n d w i t h o u taf a m i l i a lp r e d i s p o s i t i o nt oo b e s i t y:f i n d i n g sf r o m t h eD a n i s hn u r s ec o h o r t [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O b e s i t y(2005),2022,46(2):433-436.[8] M O Z A F A RS A A D A T I H,S A B O U RS,M A N S O U R N I A M A,e t a l.E f f e c t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 g e n e r a l a n dc e n t r a l o b e s i t y b y s e xa n da g eo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 e s:t a r g e t e d m a x i m u m l i k e l i h o o de s t i m a t i o n i nt h e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r i s ki nc o mm u n i t i e s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2021,15(2):479-485.[9]党海明,王佳丽,王莹,等.血清新型脂肪因子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在体质量正常和肥胖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J].中国综合临床,2018,34(5):394-399.[10] E N G I N A.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a n d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o b e s i t y a n d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J].A d v a n c e s 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d i c i n ea n dB i o l o g y, 2017,960:1-17.[11]曾斯琴,吴新怡,董燕飞,等.超重及肥胖成人内脏脂肪指数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21,32(12):1506-1510. [12]段绍杰,刘尊敬,陈佳良,等.脂质蓄积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数对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11-4217.[13]J A I N M,S I N G H C,A G A RWA LP.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f o o d p a t t e r n s,c e n t r a l o b e s i t y m e a s u r e s a n dm e t a b o l i c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c o r o n a r yh e a r t d i s e a s e i na d u l t m e n[J].I n d i a nJ o u r n a lo fP u b l i c H e a l t hR e s e a r c h&D e v e l o p m e n t,2018,9(9):71.[14]杨媛,周光清,李宛霖,等.不同肥胖指标在高尿酸血症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4):453-460.[15]刘少凯,张彦伟,王春晖,等.高脂血症人群预测潜在冠心病风险模型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5): 885-888.[16]石宝兰,王红,张向阳.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3,21(5):422-427.[17]胥巧云,覃倩,代术蓉,等.老年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情况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3): 276-278.[18]马珂琳,连欢,王亚柱,等.冠心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2,30(6):490-494.[19]张树远,王端乐.脂质蓄积指数联合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心病稳定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海南医学,2023,34(3):330-334.[20]晏彪,张思思,邓媛,等.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18(2):121-122.[21]宋佳慧,潘驰,李斐斐,等.青岛市成年人体质指数与冠心病发病关联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9):1357-1363.(收稿日期:2023-07-20;修回日期:2024-04-17)(本文编辑李进鹏)㊃5751㊃全科护理2024年4月第22卷第8期。
肥胖和肌量与社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
[收稿日期]2022-03-01 [修回日期]2022-08-16[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基金项目(180****1133);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Byycx21026)[作者简介]李启玉(1996-),女,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谢 晖,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E⁃mail:hui2122@[文章编号]1000⁃2200(2024)03⁃0366⁃05㊃公共卫生㊃肥胖和肌量与社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李启玉,谢 晖,李砚玲,蔡维维,张蕊馨(蚌埠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目的:探究肥胖和肌量指标与社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㊂方法:连续收集蚌埠市东风社区同时完成人体成分分析和动脉硬化检测的1011例中老年人资料㊂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区分为正常组和硬化组,比较2组身体成分指标㊁基线资料差异,分析动脉硬化在不同人体成分类型中的发生风险㊂结果:2组病人年龄㊁脂肪量(BF)㊁体脂率(%BF)㊁四肢骨骼肌质量(ASM)㊁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㊁腰臀比(WHR)㊁腰围(WC)㊁baPWV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硬化组中的AMS 和AMSI 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1)㊂2组间肥胖㊁肌量及联合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logistic 回归分析,肥胖和肌量减少均表现对动脉硬化的风险特征(P <0.05),但在联合分类中肌量对动脉硬化不再表现为风险特征(P >0.05)㊂结论:中老年人可结合身体成分指标监测动脉硬化发生以及在干预中监测其动态变化,尤其是肥胖㊁肌量下降和肥胖合并肌量减少者更应该重视动脉硬化的筛查和预防㊂[关键词]肥胖;肌量;动脉硬化;中老年人[中图法分类号]R 59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4.03.019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muscle mas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ommunityLI Qiyu,XIE Hui,LI Yanling,CAI Weiwei,ZHANG Ruixin(School of Nursing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muscle mass index and arteriosclerosi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ommunity.Methods :The data of 1011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who completed both body compositionanalysis and atherosclerosis testing in Bengbu Dongfeng community were collected consecutively.According to the 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they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sclerotic group.The difference of body composition indexes andbaseline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risk of atherosclerosis in different body composition type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body fat (BF),body fat rate (%BF),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ASM),o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ASMI),waist hip ratio (WHR),waist circumference (WC),and baPWV of the two groups (P <0.01).The AMS and AMSI in the sclerot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P <0.0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besity,muscle mass and combined classif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1).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besity and muscle mass decline were both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P <0.05),but muscle mass was no longer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 in the combined classification (P >0.05).Conclusions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can monitor the occurrence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in the intervention by combining body composition indicators,especially those with obesity,muscle mass decline and obesity combined with muscle mass declin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of arteriosclerosis.[Key words ]obesity;muscle mass;arteriosclerosis;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同时暴露于高血压㊁高血糖㊁血脂异常㊁吸烟㊁炎症等各种应激条件下,动脉壁逐渐变硬[1-2]㊂动脉硬化可以预测各种病人以及普通人群未来的心血管事件,而不受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3-4]㊂在中老年人群肥胖比率快速上升[5]和 肌少症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其严重的独立危险因子”[6]的背景下,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这些身体成分受到了重点关注[7-8]㊂目前关于人体成分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人体成分预测动脉硬化发生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将分析人体成分与动脉硬化之间的联系,探讨肥胖和肌量指标对动脉硬化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以期为社区中老年人尤其肥胖和肌少症的特殊老年人群进行早期的健康管理,以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展和预防心血管下游事件的发生,实现健康老龄化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蚌埠市东风社区健康体检中老年人,排除数据缺失及重复值后共纳入1011例中老年人资料作为研究样本㊂纳入标准:(1)年龄≥45岁,社区居住时间半年以上;(2)依从性好,愿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完成设备检测㊂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2)有严重器质性病变不能配合者;(3)装有心脏支架和起搏器者㊂所有参与中老年人均知情同意,研究方案经蚌埠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045),已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 ChiCTR2100053306)㊂1.2 方法 1.2.1 人员准备工作 首先在调查研究之前建立研究团队,并根据正规仪器操作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㊂由蚌埠医科大学2名社区方向教授,4名社区老师,7名研究生组成课题组团队,同时配有3名科研助理,共16人㊂为了减少数据差异,正式上岗之前进行统一技能培训并制定规范守则,同时采用一定的监督和奖励手段㊂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仪器的正确操作㊁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措施㊁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技巧以及数据的正确解读等㊂1.2.2 人体数据测量 采用BX⁃BCA⁃100型电机(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身体成分㊂记录体质量㊁体质量指数(BMI)㊁脂肪量(BF)㊁体脂率(%BF)㊁四肢骨骼肌质量(ASM)㊁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身高2)㊂采用皮尺进行身高㊁腰围(WC)和臀围(HC)测量㊂1.2.3 动脉硬化测量 使用IIMAS⁃100系统(合肥智能机器研究所)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受试者休息10min后,平躺在检查床上,将四肢血压袖带按照培训标准正确佩戴后,按启动按钮,仪器自动测量2次,结束保存测量结果㊂1.3 诊断标准与分类 判断标准:baPWV<14.0m/s为动脉硬化正常组,否则为硬化组[9-10]㊂根据WHO标准:男性%BF≥25%,女性%BF≥35%为肥胖,否则为非肥胖㊂参考‘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2019年肌肉衰减症诊断和治疗的最新共识“[11]标准:男性ASMI< 7kg/m2㊁女性ASMI<5.7kg/m2为肌量减少,否则为非肌量减少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㊁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㊂2 结果2.1 2组中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1011例研究对象,年龄55~72岁,男417例,女594例㊂其中正常组214例,硬化组797例,动脉硬化发生率为78.8%㊂2组性别㊁身高㊁体质量㊁BMI㊁HC和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1)㊂2组病人年龄㊁WC㊁WHR㊁%BF㊁AMS㊁AMSI㊁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硬化组中的AMS和AMS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㊂2组肥胖分类㊁肌量分类及联合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㊂在肥胖联合肌量减少分类中,动脉硬化发生率,正常为73.0%(332/455),单纯肥胖为82.7%(235/284),单纯肌少为80.1%(148/186),肥胖合并肌少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95.3%(82/86)㊂表1 2组中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x±s)项目正常组(n=214)硬化组(n=797)t P 年龄/岁60.56±9.9967.13±7.73-8.90<0.01性别 男 女85(39.7)129(60.3)332(41.7)465(58.3)0.26*>0.05身高/cm162.71±7.05163.00±7.45-0.52>0.05体质量/kg65.59±10.8066.85±10.54-1.53>0.05 BMI/(kg/m2)24.86±4.5825.25±14.53-1.13>0.05 WC/cm88.44±8.6290.48±9.34-2.87<0.01 HC/cm97.37±9.3997.46±10.05-0.11>0.05 WHR0.91±0.070.93±0.07-3.47<0.01 BF/kg17.07±2.9817.34±2.83-1.22>0.05 %BF/%26.70±7.6628.58±7.74-3.20<0.01 ASM/kg22.04±7.1119.70±6.86 4.43<0.01 AMSI/(kg/m2)8.13±2.227.35±2.18 4.66<0.01续表1项目正常组(n =214)硬化组(n =797)tPbaPWV /(m /s)12.87±0.8817.22±2.37-12.28<0.01年龄/岁肥胖分类 正常 肥胖161(75.2)53(24.8)477(59.8)320(40.2)17.15*<0.01肌量分类 正常 肌量减少174(81.3)40(18.7)569(71.4)228(28.6)8.51*<0.01肥胖联合肌量分类 正常123(57.5)332(41.7) 单纯肥胖 单纯肌量减少49(22.9)38(17.8)235(29.5)148(18.6)26.11*<0.01肥胖合并肌量减少4(1.9)82(10.3) *示χ2值2.2 logistic 回归分析 肥胖㊁肌量以及两者联合对动脉硬化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是否动脉硬化(否=0,是=1)作为因变量,以不同的人体成分分类肥胖(正常=0,肥胖=1)㊁肌量(正常=0,肌量减少=1)㊁肥胖联合肌量(正常=0,单纯肥胖=1,单纯肌量减少=2,肥胖联合肌量减少=3)为自变量㊂模型一以是否动脉硬化作为因变量,以不同的人体成分分类肥胖㊁肥胖联合肌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肥胖和肌量减少均表现对动脉硬化的风险特征(OR >1,P <0.05),但在联合分类中肌量对动脉硬化不再表现为风险特征(P >0.05)(见表2)㊂表2 人体成分类型与动脉硬化组的logistic 回归分析项目模型一 OR 95%CI P 模型二 OR 95%CI P 分类肥胖 正常11 肥胖 2.0381.449~2.866<0.011.8121.268~2.589<0.01肌量 正常11 肌量减少 1.7431.196~2.540<0.011.7121.144~2.562<0.01肥胖联合肌量 正常11 单纯肥胖1.7771.226~2.575<0.051.6321.100~2.420<0.05 单纯肌量减少1.4430.956~2.179>0.051.4920.950~2.341>0.05 肥胖合并肌量减少7.5952.726~21.161<0.016.2182.198~17.590<0.013 讨论 动脉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作为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12]㊂因此通过人体成分的变化,早期关注动脉硬化发生对预防心血管事件是非常重要的㊂本研究发现在中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为78.8%,低于贵州农村地区老年人[13]的91.0%,但高于沈阳地区[14]健康体检人群的55.7%㊂虽然中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农村老年人,但仍处于高值㊂ 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背景下,不仅要做到疾病的早期预防,也要做到人口的前移㊂在肥胖合并肌量减少的中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95.3%,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和基础卫生服务的重点关注㊂本研究证明了肥胖和肌量减少是患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发现肌量减少和肥胖同时存在时动脉硬化发生率会高于两个因素单独存在情况,这提示两因素叠加的效应增加了患动脉硬化的风险㊂肥胖和肌量减少是相互促进的恶化病理循环,肌量和体力活动的减少降低了总能量的消耗和葡萄糖的利用,会逐渐导致胰岛素抵抗升高和肥胖,而肥胖又导致肿瘤坏死因子㊁瘦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肌肉分解代谢[15],即肌量减少会使肥胖人群患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反之也成立㊂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本研究通过肥胖分类显示肥胖者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为非肥胖者的1.81倍;肥胖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外周大动脉硬化的关系更为密切,腹部堆积脂肪导致内脏脂肪增加,继发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对内皮功能造成损害㊁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这些均可能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16-18]㊂但以BMI 为代表的肥胖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是存在争议的,BMI 可以很容易地用于评估肥胖状态,然而,没有过多体脂而肌肉发达的个体BMI 可能被高估或错误地归类为肥胖[19-20]㊂这也是本研究未采用BMI 而选择%BF 作为区分肥胖标准的原因㊂肌量减少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为非肌量减少的1.71倍;随着肌量下降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越高㊂与本研究结果类似,一项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也证实了低水平的肌肉质量是动脉硬化的潜在危险的假设[21]㊂以下机制可能做出解释: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是在骨骼肌中完成的,当骨骼肌量下降时,会导致葡萄糖去除减少,增加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进而导致动脉硬化[22]㊂肌少症人群体内存在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以及低水平的胰岛素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肌量减少进展到动脉硬化[23]㊂因此,肥胖和肌量减少是患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病因价值㊂当存在肥胖或肌量减少疾病和病理情况下,要及时预防和筛查动脉硬化,以达到早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者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为非肥胖者的1.812倍(OR=1.812,95%CI: 1.268~2.589);肌量减少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为非肌量减少的1.712倍(OR=1.712,95%CI:1.144~ 2.562);两者联合分类的单纯肥胖㊁单纯肌量减少㊁肥胖合并肌量减少的OR值分别为1.632(95%CI: 1.100~2.420)㊁1.492(95%CI:0.950~2.341)㊁6.218(95%CI:2.198~17.590)㊂肥胖合并肌量减少患动脉硬化的风险是非肥胖非肌量减少的6.22倍㊂证实了肥胖合并肌量减少并不是简单两种病理的累加效应,甚至会产生更大的动脉硬化风险,它是一种炎性介质和胰岛素抵抗的为特征的独立病理状态,仅用年龄增长的衰老现象是不足够解释的,是个体患动脉硬化的高危类型㊂JUN等[24]在研究中发现在不同体成分组中,与单纯肌量减少或肥胖相比,肥胖合并肌量减少显示出冠状动脉钙化存在㊁发病率和进展的最高风险类型,与本研究结果类似㊂KIM等[25]在一项横断面调查中发现以BMI和肌量减少状态为代表的肌少性肥胖与10年CVD风险增加密切相关㊂也有研究得出肌肉脂肪比是baPWV 的独立危险因素[26]㊂肥胖合并肌量减少的中老年人更应注重防治动脉硬化㊂本研究还发现腰围和WHR在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㊂王鑫等[27]对2718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发现WC升高是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预测外周动脉硬化的发生,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54和0.483㊂一项研究[28]也发现,与L⁃WHR病人相比,H⁃WHR病人的的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CACs和IMT都更高,表明WHR的增加是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的关键决定因素㊂提示腹型肥胖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㊂本研究发现ASM和ASMI在正常组和硬化组中存在显著差异,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㊂一项横断面研究[29]分析1556名韩国成年人骨骼肌质量与动脉硬化之间关系发现SMI和ASMI与baPWV 呈负相关关系,矫正了性别㊁年龄等混杂因素,显示了相似的结果㊂我国一项对老年人群肌少症不同成分,包括ASMI㊁握力㊁步速㊁BM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的横断面研究中同样发现ASMI与社区老年人的baPWV呈负相关关系,baPWV随着骨骼肌质量的减少而增加㊂即AMS和AMSI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6]㊂因此,应该将更多有效身体成分指标结合或筛选更加精准指标预测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肌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在筛查动脉硬化同时进行肌量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㊂我们应该定期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测定,推荐高危类型人群限制能量的同时保证蛋白质的摄入,积极补充维生素,进行规律运动㊂合理的运动方式可以增加肌肉量,加速脂肪的氧化,是非药物治疗中延缓和逆转肌量减少的有效干预之一,目前最推荐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30]㊂同时结合重要的人体测量指标监测动脉硬化发生及干预中的动态变化㊂同样重要的,对于肥胖中老年人尤其腹型肥胖也应该注重动脉硬化的早期筛查,进一步防治心血管疾病㊂值得注意,对于已经诊断出动脉硬化者,在运动之前应做运动心血管风险筛查[31]㊂本研究的创新性,肥胖与肌肉量减少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将肥胖合并肌量减少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是较少见的㊂不足之处,本研究采取是横断面研究,不能很好的解释肥胖和肌量减少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建议接下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横断面调查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在诊断标准过程中区分了性别,但统计分析未划分性别人群,可能造成了一定的性别偏移㊂建议未来研究可以区分性别角度进行深入分析㊂[参考文献][1] WU S,JIN C,LI S,et al.Aging,arterial stiffness,and bloodpressure association in Chinese adults[J].Hypertension,2019,73(4):893.[2] CAVALCANTE JL,LIMA JA,REDHEUIL A,et al.Aorticstiffness: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J].J AmColl Cardiol,2011,57(14):1511.[3] CHIRINOS JA,SEGERS P,HUGHES T,et rge⁃arterystiffness in health and disease: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J].J Am Coll Cardiol,2019,74(9):1237.[4] VLACHOPOULOS C,AZNAOURIDIS K,STEFANADIS C.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witharterial stiff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mColl Cardiol,2010,55(13):1318.[5]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1.[6] RONG YD,BIAN AL,HU HY,et al.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arcopenia and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J].BMC Geriatr,2020,20(1):115.[7] MONGRAW⁃CHAFFIN M,ALLISON MA,BURKE GL,et al.CT⁃derived 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J].J Clin EndocrinolMetab,2017,102(11):4173.[8] ELKAMSHOUSHI AM,OMAR SS,ElABD AM,et al.Subclinicalatherosclerosis in psoriatic disease:relation to endocan,TNF⁃alpha,age of onset,and body fat[J].Int J Dermatol,2019,58(4):456.[9] YAMASHINA A,TOMIYAMA H,ARAI T,et al.Brachial⁃anklepulse wave velocity as a marker of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amageand cardiovascular risk[J].Hypertens Res,2003,26(8):615.[10] 中国医疗保建国际交流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专家共识起草组,同步四肢血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6):521. [11] CHEN LK,WOO J,ASSANTACHAI P,et n WorkingGroup for Sarcopenia:2019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 Am Med Dir Assoc,2020,21(3):300.[12] VLACHOPOULOS C,AZNAOURIDIS K,STEFANADIS C.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witharterial stiff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mColl Cardiol,2010,55(13):1318.[13] 陈明燕,杨星,杨敬源,等.贵州农村老年人腹型肥胖及血脂水平对动脉硬化的交互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0):3678.[14] 刘壮,张悦,赵玉虹,等.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2):90. [15] CHOI KM.Sarcopenia and sarcopenic obesity[J].Korean J InternMed,2016,31(6):1054.[16] 孙恒,齐潇雁,肖新华.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27(10):829.[17] PARK SY,KIM KH,SEO KW,et al.Resistin derived fromdiabetic 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up⁃regulates vascular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via the AP⁃1signalling pathway[J].JPathol,2014,232(1):87.[18] WANG J,HANG T,CHENG XM,et al.Associations of C1q/TNF⁃related protein⁃9levels in serum and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humans[J].Biomed Res Int,2015:2015971683.[19] DESAMERICQ G,TISSOT CM,AKAKPO S,et al.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is not increased in obesity[J].Am JHypertens,2015,28(4):546.[20] TANG B,LUO F,ZHAO 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index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a health assessment Chinesepopulation[J].Medicine(Baltimore),2020,99(3):e18793.[21] YANG M,ZHANG X,DING Z,et al.Low skeletal muscle mass isassociated with arterial stiffness in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aged45years and older[J].BMC Public Health,2020,20(1):226.[22] ALEMAN⁃MATEO H,LOPEZ TEROS MT,RAMIREZ F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low relative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evidence from a cohort study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men and women participants[J].J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4,69(7):871. [23] LI CW,YU K,SHYH⁃CHANG N,et al.Circulating factorsassociated with sarcopenia during ageing and after intensivelifestyle intervention[J].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2019,10(3):586.[24] JUN JE,KANG M,JIN SM,et al.Additive effect of low skeletalmuscle mass and abdominal obesity on coronary arterycalcification[J].Eur J Endocrinol,2021,184(6):867. [25] KIM JH,CHO JJ,PARK YS.Relationship between sarcopenic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 estimated by theFramingham risk score[J].J Korean Med Sci,2015,30(3):264.[26] KIM TN,PARK MS,LIM KI,et al.Skeletal muscle mass tovisceral fat area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arterial stiffness:The Korean Sarcopenic Obesity Study(KSO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3(2):285. [27] 王鑫,王巍,张君丞.腰围㊁腰高比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7):791. [28] KIM HL,AHN DW,KIM S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fatparameters and arterial stiffness[J].Sci Rep,2021,11(1):20536.[29] YOON SK,KIM HN,SONG SW.Associations of skeletal musclemass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Koreanadult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20,90:104163. [30] 吉彤,汤哲,李耘,等.老年人少肌性肥胖预防和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7):845.[31] 陈贻珊,李俊平,孔振兴,等.动脉硬化对成年人心脏结构㊁功能及运动变化特征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26(11):1140.(本文编辑 刘畅)。
BMI和体脂百分比在判定大学生肥胖中的差异性研究
BMI和体脂百分比在判定大学生肥胖中的差异性研究作者:张学良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该文目的调查成人体脂成分现状,了解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F%)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270名河北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进行体格测量,并用BMI指标和体脂百分比指标进行比较。
对体脂正常者与经常锻炼者的判别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
其差异不超过5%。
但对于缺少锻炼者出现的差异性较大。
整体来说,对于男生差异较小,非肥胖为90.16%(BMI)对93.65%(体脂百分比),肥胖为9.84(BMI)对6.35%(体脂百分比),对于女生差异则较大,同样,在相关性比较中,与与肥胖相关的几个变量中,BMI和体质百分比也出现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BMI 体脂百分比肥胖差异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c)-0019-02有研究显示,BMI与体脂百分比高度相关,但是该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具有不同的趋势。
体脂率作为衡量和判定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已被众多学者所推崇。
国内外研究大学生群体体重状况的文献资料较多,但对大学生的体脂含量进行科学量化评价的较少。
鉴于目前国内在评价大学生适宜体重与健康时,依旧广泛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身体质量指数(BMI)法、皮脂厚度测量法的现实,该文通过更先进、更科学的生物电阻抗法测查大学生的体脂率,并研究其与BMI的优劣,制定大学生体脂率评分表,引导大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正确的健康与健身观念,而所谓的肥胖其实际就是人体脂肪含量高于正常水平,则其判定的标准应以人体的体脂水平为依据。
在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提出了体重指数(BMI),由于体重指数(BMI)操作便捷,且又与体脂有一定相关性,被我国乃至国际都广泛应用在用肥胖的判定上,但是BNI表示的是体重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人体脂肪含量本无直接关联,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体成分的各种先进仪器的研制和应用,直接以体脂百分比(F%)的标准作为判别肥胖的趋势日益畅行。
体脂率基本知识
体脂率基本知识体内脂肪占体重的百分率男性大致为15%,女性为25%,大于正常体脂水平,男性在20%以上女性在30%以上称为肥胖。
每个人体内肌肉的重量各不相同,经过训练的运动员,特别是力量型的运动员,骨骼肌的重量明显大于—般人,宜采用体脂百分率作为体脂多少的分级依据。
此外,人体内体脂含量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willams(1985)提出了男、女性青年(18~30岁)体脂分级水平评估表。
体内脂肪过多过少都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性,脂代谢紊乱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当前对人体内体脂百分率,脂肪组织的生长和代谢等课题日益受到重视。
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脂肪细胞所组成,非肥胖成人体内脂肪细胞的总数大约为(25~30)×109个。
肥胖可以由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而引起。
脂肪细胞数目多的人自然更容易产生肥胖。
从婴儿出生到成年人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体积均要增加4~5倍,但脂肪细胞的数目增加主要发生于青春期以前,其次在青春期,16岁以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就不会再增加,以后就依靠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来增加体内脂肪的贮存。
了解了这一规律对预防人体过分肥胖有极大的好处。
在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就应该防止热能过剩以免发生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儿童到成年后仍然保持肥胖的大约占45%,而且在肥胖后体内脂细胞数目较女的人减肥效果也较好。
此外,儿童肥胖也会产生轻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症,在成年后发生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概率也较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体重超过正常值1%,死亡率也增大1%。
总体上分析,人的死亡15%~20%与肥胖或肥胖病有关系。
中、老年人体脂百分率也逐渐增高,瘦体重减少,显然对健康不利。
在现代社会人的体力活动日渐减少,饮食中热量丰富,热量的正平衡的结果产生了所谓“文明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体内脂肪过多有关系。
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身体成分、骨密度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身体成分、骨密度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金家辉;李星燕;王佳晶;苏美华
【期刊名称】《体育研究与教育》
【年(卷),期】2024(39)3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成分、骨密度的剂量-效应关系,为老年人采用合理的运动剂量干预骨质疏松症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随机分层选取厦门市集美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129名,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其体力活动水平,并测定其身体形态、超声骨密度和身体成分。
结果:(1)低水平组体脂率、腰臀比明显高于中、高水平组;其肌肉含量较中高体力活动组明显降低。
(2)低水平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水平组。
(3)体力活动量与跟骨骨密度(BMD)、骨强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年龄与跟骨BMD、骨强度指数存在负相关性。
(4)体力活动量与肌肉量存在正相关性,而与体脂率呈现负相关性;年龄与肌肉量呈现负相关性,而与体脂率呈现正相关性。
结论: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骨质健康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金家辉;李星燕;王佳晶;苏美华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6
【相关文献】
1.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2.北京市女大学生体力活动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相关性研究
3.学龄前儿童不同簇集特征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4.体力活动与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5.身体活动量与肥胖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改善的剂量-效应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态肥胖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病态肥胖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概述和解释病态肥胖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
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病态肥胖则指的是那些具有明显健康风险以及与其他慢性病相关联的极端肥胖症状。
因此,建立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并应对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为文章的开篇,展示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和目标。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病态肥胖诊断标准,包括其定义、背景以及现有的标准概述,并进一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部分将重点解释病态肥胖诊断标准中涉及到的主要指标,如BMI测量、体脂率等,并提供相应指标的详细解释。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病态肥胖诊断对个体健康以及公共卫生的影响,并对医疗保健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和管理策略进行讨论。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并展望未来在改进诊断标准方面的可能性和研究领域的扩展。
通过全面概述和解释病态肥胖诊断标准,我们希望为公众、研究人员以及决策者提供更多关于这一重要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概述和解释,以增进人们对病态肥胖诊断标准的理解。
通过揭示病态肥胖诊断的定义、现有标准、相关指标及其解释,以及该诊断对个体健康、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我们希望引起广泛关注并提供思考,从而促进科学有效地管理与应对病态肥胖问题。
2. 病态肥胖诊断标准2.1 定义和背景病态肥胖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复杂的健康问题,其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正确评估和管理肥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病态肥胖通常指身体贮存过多脂肪而导致健康风险增加的情况。
与一般的超重和肥胖相比,病态肥胖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
2.2 现有标准概述目前,国际上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病态肥胖诊断标准,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基于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分类方法。
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及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及护理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7-12T12:16:55.4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赵敬威[导读] 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及护理临床效果。
赵敬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体检科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5【摘要】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及护理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中老年高血压体检者150例(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根据人群BMI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各50例,分析BMI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并观察护理措施。
结果:三组血脂水平对比,P<0.05;三组脂肪肝检出率对比,P<0.05。
结论: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越高,患者血脂水平越高,且出现脂肪肝的概率更大,因此,需加强中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将其体重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脂肪肝发生率。
【关键词】中老年;高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脂肪肝;护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肥胖情况,不仅会加大血压控制难度,还会影响其血脂水平,同时增加脂肪肝等疾病发生风险[1]。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性。
本研究选取我院中老年高血压体检者150例,观察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选取我院中老年高血压体检者150例,根据人群BMI分为三组,各50例。
正常组男27例,女23例,45至76(62.18±4.18)岁,病程2至10(6.28±1.37)年,超重组男28例,女22例,45至75(61.37±4.41)岁,病程2至9(6.10±1.23)年,肥胖组男27例,女23例,47至76(60.15±4.27)岁,病程2至10(6.38±1.48)年。
脂肪体重指数和去脂体重指数与肥胖相关研究与进展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和 人 们 生 活方 式 、 饮 食 结 构 的改变 , 超 重和 肥 胖 已经 成 为 全 球 重要 的公 共 健
2 脂 肪体 重 ( 指数) 和 去脂 体 重 ( 指数 ) 的定 义 及 优
势
康 问题 [ 】 ] 。根 据 WHO 的诊 断 标 准[ 3 ] , 约有 1 7
3 人体成 分 的测量 方法
传统 上 , 因为 B MI 便 于 测量并 且 与肥 胖 及 其相
关疾 病 的相关 性好 , 通 常利 用 B MI 值 来界 定 是 否超
重 或者评 估群 体风 险 ] 。但 是每个 国家根 据本 国人 口具 体情 况 , 采用不 同的 B MI 值 作为 衡 量肥 胖 的标
B MI ) 、 腰 围 ( Wa i s t C i r c u mf e r a n c e , W C) 、 腰 臀 比
体 重包 含 了脂 肪体 重 ( F a t Ma s s , F M) 和去 脂体
重( F a t — F r e e Ma s s , F F M) 两部分 , 人体 中 脂 肪 组 织
准, 如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 HO) 和美 国 国立 卫 生 研 究
院对 肥胖 的定义是 B MI >3 0 k g / m2 f , 而 中 国则定
义为 B MI >2 8 k g / m2 『 7 者 即为 肥 胖 。但 是 部 分 关
限性 , 近 年来 新 的人 体 测量学 指标 , 如 脂肪 体重 指数
( f a t ma s s i n d e x , F MI ) 、 去 脂体 重指 数 ( f a t — f r e e ma s s i n d e x , F F MI ) 等 应 运 而 生 。本 文 就 F MI和
BMI与人体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
BMI与人体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丘熙廉;李佩文;黄煜【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09(015)019【摘要】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人体相关指标(血液粘度、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950例体检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BMI小同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BMI:18.5~23.9),超重组(BMI:24.0~27.9),肥胖组(BMI:≥28).结果随BMI逐渐升高,血压、血液粘度、TC、TG、LDI-C均呈上升趋势,而HDL-C呈下降趋势.同一研究指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重指数BMI升高引起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造成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定期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human-related in-dicators (blood glucose, the blood lipid, the blood viscosity and the blood pressure).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1950 cases, who participated in health examination in Dongshan Divis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Body Mass Index,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 the underweight group (BMI: <18.5), the normal group (BMI: 18.5 ~ 23.9); overweight group (BMI: 24 ~ 27.9), the obesit y group (BMI: ≥ 28).Result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the level of the viscosity of blood, blood pressure,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s(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blood glucose, showed a trend of linear increase, but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 DL) showed a trend of linear decrease. According to the same indicators inthe stud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roups.Conclusions Following the body mass index increasing, abnormal metabolism of lipids existed in obese adult, the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increase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articipate in regular health examination.【总页数】3页(P33-35)【作者】丘熙廉;李佩文;黄煜【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大学生BMI与身体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J], 吴国运;符智凯2.基于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大学生BMI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研究 [J], 刘广会;曾显波;于静静3.人体成分分析相关指标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进展 [J], 王栗娟;刘明;张玉冬;刘敏;韩孝红;战世宇4.运用人体运动能耗监测仪ActiGraph GT3X测定不同BMI分类中习惯久坐的成年人群站立、平躺和坐立的时间指标(英文) [J], Faisal A.Barwais;ThomasF.Cuddihy;Jerome N.Rachele;Tracy L.Washington5.“长三角”城市社区建成环境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及BMI的相关关系研究 [J], 谢劲;彭春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FM)评定中国老年人肥胖程度可行性研究
体脂率(PBF)作为肥胖评定的金标准,由于其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通常仅用于临床、体育科研、康复评定等,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群体性体质评定.[1]医学和科研工作者研发了一系列以身体形态为基值的替代指标,用于评价体脂含量与肥胖程度,诸如腰围(WC)、腰臀比(WHR)、腰身比(WSR)、体质指数(BMI)、人体肥胖指数(BAI)等.系列指标虽测试简便、易于计算,且已经过大量实体研究,相关机构亦制定了评定标准,但由于测试指标未考虑性别、体型、人群等因素,且各指标的侧重点不同,均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2]最新研发的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FM)以身高和腰围为基值,且考虑了性别差异,与PBF数据非常相近,优于传统的BMI.[3]本研究以安徽省老年人体质测试数据为样本,探讨RFM作为评定中国老年人肥胖程度新指标的可行性,并初步计算RFM的最佳切点.
RFM预测肥胖的最佳切点以ROC曲线的约登指数最大值作为肥胖指标的最佳切点值.男性老年人RFM切点为25.42(95%CI:81%~95.5%),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0%;女性老年人RFM切点为39.99(95%CI:68.5%~86.6%),灵敏度为65.08%,特异度为84.62%.
关键词:相对脂肪质量指数;老年人;肥胖
[中图分类号]G804.2 ;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elative fat mass index in assessing obesity in Chinese elderly people 1 000 aged 60-75 year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o test their obesity indices such as PBF,WC,WHR,WSR,BMI,BAI and RFM,and compare their value in assessing obe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C value of RFM was greater than 0.5,which was of value in assessing obesity in men.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 of RFM for the elderly is 25.42,and that for thefemale elderly is 39.99. RFM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obesity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利用体脂指数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
体脂指数(body fat index,简称BFI)是用来衡量一个人体内脂肪含量的指标,通过测量身体脂肪和体重的比例来评估一个人的肥胖程度。
体脂指数越高,意味着一个人的体内脂肪含量越多,这也意味着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1. 体脂指数的计算公式体脂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即:BFI = 体重(kg)/身高(m)^22. 体脂指数对营养不良的判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的体脂指数分类如下:- 体脂指数小于18.5,表示体重过轻- 体脂指数介于18.5-24.9,表示体重正常- 体脂指数介于25-29.9,表示超重- 体脂指数大于30,表示肥胖根据体脂指数的分类,我们可以对营养不良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在这其中,关注体脂指数小于18.5的人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低体重指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能会更直接,更严重。
3. 体脂指数在营养不良识别中的意义利用体脂指数来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营养不良的状况可能会被掩盖或被忽视,尤其是对于那些仅看体重或外观难以判断的人裙。
体脂指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体脂含量,帮助识别出那些虽然体重看起来正常,却存在内部营养不良问题的人裙。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体脂指数的测量,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对营养不良进行诊断和判断。
同时也帮助营养师或者健康管理人员制定更合理、更具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
4. 利用体脂指数判断营养不良的不足之处在利用体脂指数判断营养不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银发族和肌肉发达的人裙,可能在体脂指数上呈现为偏高,但并非因为脂肪过多。
而仅仅依赖体脂指数来判断营养不良的情况也是片面的,因为营养不良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体脂指数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
对于某些特殊病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水肿等情况可能影响到体脂指数的准确性。
在判断营养不良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指标,以及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体脂指数在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非绝对可靠。
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女性肥胖程度与体质状况的相关性
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女性肥胖程度与体质状况的相关性孙金秋;安江红【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24(15)4【摘要】目的调查75岁及以上不同肥胖程度高龄老年女性体质状况,探讨肥胖程度与体质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于2018年1—12月选取北京市社区高龄老人339名为研究对象,按照《WS/T 428—2013成人体重判定》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层标准分为正常组(n=112)、超重组(n=155)、肥胖组(n=72)。
调查基本情况信息,并对身高、体质量、肺活量、握力、30 s坐站、背抓、坐位体前屈、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及反应时间进行测试。
结果本研究中,高龄老年女性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5.72%和21.24%。
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肺活量、背抓均低于正常组,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反应时间均长于正常组(P <0.05)。
肥胖组坐位体前屈低于正常组(P <0.05)。
肥胖组背抓低于超重组,计时起立行走时间长于超重组(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活量(r=-0.272,P<0.01)、背抓(r=-0.434,P <0.01)、坐位体前屈(r=-0.216,P <0.01)与BMI呈负相关,计时起立行走时间(r=0.321,P <0.01)和反应时间(r=0.273,P <0.01)与BMI呈正相关。
结论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高龄老年女性的心肺功能、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明显,心肺功能、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与BMI相关。
【总页数】4页(P59-62)【作者】孙金秋;安江红【作者单位】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室;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相关文献】1.不同肥胖程度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2.中高龄老年女性生活态度与衰弱程度的相关性3.泸州市40岁及以上女性年龄、绝经情况与肥胖危险相关性4.中高龄老年人衰弱程度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5.唐山市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牙齿疾患与衰弱程度的相关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肥胖指数
医学知识-7肥胖指数一、标准体重:是反映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①标准体重的±10%为正常体重②标准体重的-(10-20%)为偏瘦③标准体重的+(10-20%)为超重④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二、体重指数(BMI):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BMI=体重(kg)÷身高(㎡)①成人正常值18.5-23.9②偏瘦<18.5③超重24-27④肥胖≥28(轻度肥胖>30;中度肥胖>35;重度肥胖>40)三、体脂率(BFR):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重量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①成年男性BFR计算公式: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28+44.74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②成年女性BFR计算公式:参数a=腰围×0.74参数b=体重×0.082+34.89 体脂肪重量=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③成年男性正常值:15-18%;成年女性正常值:20-25%。
④男性≥25%为肥胖;女性≥30%为肥胖。
四、腰围(WC):反映脂肪总量与脂肪分布的综合性指标。
测量法: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cm,体重均匀分配,腹部放松,且在呼气时,不要收腹,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十二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尺紧贴腰围,但不能压迫,精确到0.1cm。
①计算公式一成年男性腰围=身高(cm)×0.47,成年女性腰围=身高(cm)×0.34。
男性85-90超重;>90为肥胖。
女性80-85超重;>85为肥胖。
体脂率计算公式及标准
体脂率计算公式及标准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组织在整体体重中所占的比例,是评价一个人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体脂率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和饮食安排。
下面将介绍体脂率的计算公式及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体脂率计算公式。
1. 体脂率计算公式一,体脂率(%)=(1.20 × BMI)+(0.23 ×年龄)5.4 -(10.8 ×性别)。
其中,BMI为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性别男性记为1,女性记为0。
2. 体脂率计算公式二,体脂率(%)=(1.39 × BMI)+(0.16 ×年龄)9。
以上两个公式是比较常用的体脂率计算公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计算。
二、体脂率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体脂率可以分为五个等级,过低、偏低、正常、偏高和过高。
1. 过低,男性体脂率低于5%,女性体脂率低于15%。
过低的体脂率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 偏低,男性体脂率在5%-10%,女性体脂率在15%-20%之间。
偏低的体脂率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也需要注意补充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3. 正常,男性体脂率在10%-20%,女性体脂率在20%-30%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体脂率被认为是健康的,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4. 偏高,男性体脂率在20%-25%,女性体脂率在30%-35%之间。
偏高的体脂率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需要注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5. 过高,男性体脂率高于25%,女性体脂率高于35%。
过高的体脂率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减脂,避免慢性病的发生。
三、结语。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体脂率的计算公式及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正确的计算体脂率并根据标准进行评估,对于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计划非常重要。
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
知识回顾
1 相关关系
①变量之间除了函数关系之外,还有相关关系,即从总的变 化趋势来看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又不能用 函数精确表达出来.
②两个变量之间产生相关关系的原因是许多不确定的随机 因素的影响.
③需要通过样本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 正关系、负相关、散点图
. 方案2、在图中选两点作直线,使直线两侧
的点的个数基本相同。
脂肪含量 40
35 30
25 20 15 10
5
年龄
0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方案3、如果多取几对点,确定多条直线,再求出这些直线的 斜率和截距的平均值作为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而得回归方 程。 如图:
从上表发现,对某个人不一定有此规律,但对很多个体放在 一起,就体现出“人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这一规律.而表中各年龄对应的脂肪数是这个年龄 人群的样本平均数.我们也可以对它们作统计图、 表,对这两个变量有一个直观上的印象和判断.
如图:
脂肪含量 40 35
30
25
20
15
10
5
年龄
O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x,
y,
x2, i
xi
y i
;
i 1
i 1
第三步:代入公式计算b,a的值;
第四步:写出直线方程。
练习:书P92A组1、3
作业:P94 A组 2
我们再观察它的图像发现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 近,像这样,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 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 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该直线叫回归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BFP cutofr values in the middle aged and old people in corresponding Based
on
cut-point the
of determination was
better predictor of body fat percentage
than WC and WHR.The
final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BFP=(一23.47—8.87×sex)+2.94×(BMI)一
0.805.Based
为P<0.05。 结 果
518名。从第3期始GBCS增加BFP检测,其中接
受BFP检测且一般人口学资料完整者共计7 751人, 本研究选择其中相对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先 前研究n0。,人组条件判定为年龄50~85岁,在过去 6个月内无住院记录,无自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 病、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精神疾病,且未服用阿司匹 林、降压药、降糖药者。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3 理学会审查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研究方法:采用电子化问卷调查获得基本资 料,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程 度、职业、个人年收入)、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及吸烟、 饮酒情况)等。问卷调查由6~8名有医学背景并受 过专门培训合格的助理护士完成。受试者按常规采 用量尺测量身高,并精确到0.1 cm;采用生物电阻抗 人体脂肪测量仪(百利达BF一350,Et本)测量体重和 BFP,体重读数精确到0.1 kg,BFP读数精确到0.1%; 取受试者髋最高点和肋下缘最低点,利用皮尺测量 万方数据
【关键词】肥胖;体质指数;体脂率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fat percentage and general ol'esity indexes in middle aged and old people in Guangzhou Hu
Qiang,Jiang
Chaoqiang,Zhang Weisen,Cheng Karkeung,Xu Lin,fin Yali,
that BFP for middle aged and old males and females in Guangzhou corresponding to overweight/
obesity(BMI≥24 kegm21 were<24.0%and<33.0%respectively. 【Key words】Obesity;Body mass index;Body fat percentage
between
BFP
and BMI,WC,WHR were
set up
with Curve fitting analysis in
one
group.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to establish predictive equations between BFP and
a
better consistency with BFP in identify
万方数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10ft第37卷第10期Chin
obesity compared wim WC and
J Epidemiol,October2016,V01.37,No.10
WHR,obtained
BFP has
30
WC;取受试者臀大肌最凸处测量臀围,读数精确到
0.1
cm。对其中348名研究对象分别测量餐前和餐
后BFP,其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28,提示使用生 物电阻抗法测量BFP稳定性良好。 3.相关指标定义:①吸烟指目前吸烟且达一年 以上或戒烟未满一年;不吸烟指目前不吸烟或吸烟 未达一年;戒烟指以前吸烟,但现在不吸烟达一年以 上。②饮酒指过去一年内至少每月饮一次白酒、啤 酒或其他酒精饮料;不饮酒指从未饮酒或过去一年 饮酒每月少于一次;戒酒指既往有饮酒但过去一年
on
0.024×(BMI)2,the coefficient
the
equation,the
BFP
corresponding to overweight/obesity(24 kg/m2≤BMI<28 kg/m2、were 24.3%≤BFP<3 1.1%in men and 33.2%≤BFP<40.0%in women.respectively,BMI had
of optimal body
population.Methods
The equations
Guangzhou Biobank Cohon Study(GBCS)。3 490 relatively
healthy Guangzhou residents aged≥50 year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肥胖是目前全球性健康问题n。2]。而临床上诊 断肥胖的关键是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体脂水平界 值。据WHO报告b],与欧洲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群 在较低的BMI水平即表现出较高的糖尿病、心血管 疾病患病风险。韩国学者对韩国成年男性的研究提 示,体脂率(BFP)较BMI是诊断心血管代谢紊乱更 男性<25%和女性<35%作为BFP适宜参考值㈨,而 此切点值是对应于BMI为30kg/m2的白种人№。71,并 不适用于中国人群,且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应的BFP 适宜参考值。为此,本研究利用“广州生物库队列研 究”基线数据,分析BFP与BMI、腰围(wc)、腰臀比 (WHR)等常规肥胖判定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适宜于 我国中老年人群的BFP切点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 研究”(GBCS)平台哺圳。GBCS选取广州市尊老康 乐协会中年龄>/50岁,能自行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第十二人民医院,并自愿参加免费体检和接受健康 问卷调查的广州市居民,2003--2008年分三期招募
WC和WHR间的相关方程,然后再引入性别、年龄、体力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 析,建立预测方程,进而推算反映肥胖程度的BMI、WC、WHR各切点值对应的BFP切点值,然后
与另一组进行验证。结果BFP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增加,与WC、WHR相比,BMI能更 好预测BFP,其回归方程为BFP=(一23.47—8.87×性别)+2.94X(BMI)一O.024×(BMI)2,决定系 数帮=O.805。根据回归方程,超重(24 kedm2、<BMI<28 kedm2)对应的BFP分别男性为24.3%≤ BFP<31.1%,女性为33.2%≤BFP<40.0%。与WC、WHR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相比, BMI所对应的BFP)EI]定肥胖的一致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男性为0.909,女性为0.919,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男性为70.3%、85.5%;女性为75.2%、93.0%。结论BFP与BMI的相关性较 好。广州市中老年人BFP对应于超重/且巴胖(BMI≥24 kg/m2)的切点值男性为24.0%,女性为33.0%。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10.005
【摘要】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
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 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拟合分析,确定BFP与BMI、
a
the
area
of ROC 0.909 in men and 0.919 iIt_women
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0.3%and 85.5%in men;and 75.2%and 93.0%in women respectively.Conclusion beRer correlation with BMI.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BMI,WC,WHR
obesity were
with stepwise model for adding gender,age,ph3rsical activity,drinking and smoking.
Then.the optimal cut.points of BFP corresponding to
肘。如cular Epidemiology Research Center,the 12th Guangzhog耽妇em
【Abstract】0bjeetive ratio(WHR)and Guangzhou.The
Email:zwsgzcn@J63.c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10ft第37卷第lO期Chin
J
Epidemiol,October2016,V01.37,No.10
・1341・
・现场流行病学・
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与常规肥胖指标 相关性及其对应值的研究
胡强 江朝强
张维森郑家强徐琳靳雅丽饶穗丽
郑海清林大庆
5106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十二人民医院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胡强、江朝强、张 维森、靳雅丽、饶穗丽、郑海清);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系(郑家强); 999077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琳、林大庆) 通信作者:张维森,Email:zwsgzcn@163.com
BMI.WC
was
a
and
WHR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BFP
calculated.The
equ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