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2 西工大版

合集下载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2版)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2版)

第1章习题答案1-1 解: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的总体;被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扰动:除给定值之外,引起被控制量变化的各种外界因素;给定值:作用于控制系统输入端,并作为控制依据的物理量;反馈:将输出量直接或间接的送到输入端,并与之相比较,使系统按其差值进行调节,使偏差减小或消除。

1-2 解:开环控制有洗衣机的洗衣过程,闭环控制有抽水马桶的蓄水控制、电冰箱制冷系统等。

1-3 解:1-4 解:a与d相连,b与c相连即可;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1-5 解: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1-6 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准确性反映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越好;快速性是要求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过渡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

1-7 解:该系统的任务是使工作机械(被控对象)的转角θc(被控量)自动跟踪手柄给定角度θr(给定量)的变化。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检测电位计与给定电位计的电气特性相同,工作机械的转角θc经检测电位计转换成电压u c,手柄给定角度θr经给定电位计转换成给定电压u r,u c与u r接入放大器前端的电桥。

当工作机械转角θc没有跟踪手柄给定角度θr时,u c与u r两者不相等而产生偏差Δu=u r-u c,Δu经过放大器放大,使电动机转动,通过减速器使得负载产生减小偏差的转动。

当检测电位计检测并转换的u c与u r相等,此时Δu=u r-u c=0,电动机不转,工作机械停在当前位置。

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1-8 解:谷物湿度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该系统的被控量是谷物湿度,给定量是希望的谷物湿度。

谷物加湿后的实时湿度经湿度检测后送到调节器,若与希望的湿度产生偏差,则通过调节器控制给水阀门的开大或关小,以减小两者的偏差。

谷物在入口端的湿度由前馈通道输入到调节器。

这样若入口处谷物湿度较大,则会使得偏差减小,从而减小阀门的开度;若谷物干燥,会增大偏差,从而加大阀门的开度。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根轨迹如图解 4-5 所示。
4-6 直升机静稳定性不好,需要加控制装置改善性能。如图 4-23 所示是加入镇定控制 回路的直升机俯仰控制系统结构图。直升机的动态特性可用传递函数
G0 (s)
=
1(0 s + 0.5) (s + 1)(s − 0.4)2
表示。
70
图 4-23 直升机俯仰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若点 s1 在根轨迹上,则点 s1 应满足相角条 件 ∠G(s)H (s) = ±(2k + 1)π ,如图解 4-1 所示。
对于 s = −1 + j 3 ,由相角条件
∠G(s1)H (s1) =
0 − ∠(−1 + j 3 + 1) − ∠(−1 + j 3 + 2) − ∠(−1 + j 3 + 4) = 0 − π − π − π = −π
essn
=
lim
s→0
s
⋅Φ
en
(
s)

E
(s)
=
lim
s→0
s

−G0 ⋅ 1+ G0
K1(s +1)
s+9 ⋅ K1(s +1)
s+9
⋅1 s
=
lim
−10K1 ⋅ (s + 0.5)
K1 =1.9
= − 0.868
s→0 (s + 9)(s − 0.4)2 +10K1(s + 0.5)
71
4-7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俯仰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2)当 K1 = 1.9 时,确定对阵风扰动 Td (s) = 1 s 的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西北工业大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西北工业大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G ( s) =
4 ⎤ ⎡ −1 k (t ) = L−1 [G ( s )] = L−1 ⎢ + = 4e − 2 t − e − t ⎥ s + 1 s + 2 ⎣ ⎦
- 16 -2-10 Nhomakorabea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C ( s) 2 &(0) = 0 , , 且初始条件为 c(0) = −1 ,c = 2 R ( s ) s + 3s + 2
(1) (3) 原式 =
−1 1 3 1 1 + − + + 3 2 2( s + 2) 4( s + 2) 8( s + 2) 24s 3( s + 3)
− t 2 − 2 t t − 2 t 3 − 2 t 1 −3t 1 ∴ x(t)= e + e − e + e + 4 4 8 3 24
1 s 1 1 s +1 1 1 1 2 − 2 = − ⋅ + ⋅ (4) 原式 = 2 2 s s + 2 s + 2 2 s 2 ( s + 1) + 1 2 ( s + 1) 2 + 1
化,试推导 id = f (ud ) 的线性化方程。 解 解得 将 i d = 10 −14 (e 将 i (0) = 2.19 × 10 A 代入 i d = 10 −14 (e
−3
ud
u d / 0.026
− 1)
ud 0 = 0.679V
u d / 0.026
− 1) 在( u d 0 , i0 )处展开为泰勒级数,
∴ X (s) = ∴ X ( s) =
e− s 1 e −3s 1 ( s ) − 2 (2 s + ) + 2 s 2 s 2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习题解答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习题解答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习题及解答2-1 已知质量-弹簧系统如题2-1图所示,图中标明了质量和弹簧的弹性系数。

当外力F (t )作用时,系统产生运动,如果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以质量m 2的位移y (t )为输出,外力F (t )为输入,试列写系统的运动方程。

解: 设 质量m 1的位移量为x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y k y x k dt yd m 21222-)(−= ①)(1221y x k F dtxd m −−= ②①式可以写作y k k x k dtyd m )(211222+−= ③由①式也可以得到y k dtyd m y x k 22221)(+=− ④③式两端同时求二阶导数,可得2221221442)(dty d k k dt x d k dt yd m +−= ⑤将②、③式代入⑤式中,整理可得F m k y m k k dty d m k m k m m dt y d m 1112122122121442)(=−++++ 2-2 求题2-2图中由质量-弹簧-阻尼器组成的机械系统,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

其中,x (t )为基底相对于惯性空间的位移,y (t )为质量相对于惯性空间的位移。

z (t )= y (t )- x (t )为基底和质量之间的相对位移,z (t )由记录得到, x (t )和z (t )分别为输入量和输出量。

解: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dtt dz f kz dt y d m )(22−−= 将z (t )= y (t )- x (t )代入上式,整理可得2222dtx d m kz dt dz f dt z d m −=++题2-2图题2-1图解:(a )引入中间变量u c (t)表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有o c c u R u R dt du C2111=+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o i c u u u −=联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描述输入量u i (t )和输出量u o (t )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为i i o o u R dt du C u R R R R dt du C121211+=++ (b )引入回路电流i (t )和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c (t)作为中间变量,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i o u u i R =+1 另有电容元件的元件约束关系方程dtdu Ci c =和i R u u o c 2−=联立求解,消去中间变量可得i i o o u R dt du C u R R R R dt du C121211+=++(c )设电容器C 2两端的电压为u c 2(t),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有dtduC u u R dt u u d C c o i o i 2211)(1)(=−+− ①求导可得22221221)(1)(dtu d C dt u u d R dt u u d C c o i o i =−+− ② 另有输出支路电压方程o c c u u dtdu C R =+2222 等式两边求导有dtdu dt du dt u d C R oc c =+222222 ③将①、②代入③式,整理可得i ii ooo u C R dt du C R C R C R dt u d C R u C R dt du C R C R C R C R dt u d C R 2121221121221212122112121122+++=++++2-4 试求题2-4图所示有源RC 电路的微分方程,其中u i (t )为输入量,u o (t )为输出量。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解 模板与原料同时固定在工作台上。X、Y 轴直流伺服马达接受控制器的指令,按输入 命令带动工作台做 X、Y 方向运动。模板随工作台移动时,触针会在模板表面滑动,跟随刀 具中的位移传感器将触针感应到的反映模板表面形状的位移信号送到跟随控制器,控制器的
7
输出驱动 Z 轴直流伺服马达带动切削刀具连同刀具架跟随触针运动,当刀具位置与触针位置 一致时,两者位置偏差为零,Z 轴伺服马达停止。系统中,刀具是被控对象,刀具位置是被 控量,给定量是由模板确定的触针位置。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9 所示。最终原料被切割加工 成模板的形状。
图 1-16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 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 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 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2 所示。
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图 1-18 导弹发射架方位角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当导弹发射架的方位角与输入轴方位角一致时,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当摇动手轮使电位器 P1的滑臂转过一个输入角 i 的瞬间,由于输出轴的转角 o i , 于是出现一个误差角 e i o , 该 误 差 角通过 电 位器 P1、 P2 转 换 成 偏 差 电 压 ue
2e2t单位阶跃输入时有rs依题意4e2t27已知系统传递函数3s2且初始条件为c01dt2ct2e2t28求图230所示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根据运算放大器虚地概念可写出cs29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31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q3303018011根据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可分别写出两级放大器的放大系数为3010210飞机俯仰角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32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q211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 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 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 则 ,35.081)(2==Φ=ωωj ο45)22arctan()2(-=-=j ϕ(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解 ss R s s s s s ss C 1)(,)9)(4(3698.048.11)(=++=+++-= 则 )9)(4(36)()()(++=Φ=s s s s R s C 频率特性为 )9)(4(36)(++=Φωωωj j j5-4 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解 ()()()12G j K j K e j ==-+ωωπ幅频特性如图解5-4(a)。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 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 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则 ,35.081)(2==Φ=ωωj 45)22arctan()2(-=-=j ϕ (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到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到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到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2-1试求下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解:(a )根据电路定律,列写出方程组:001Li R c L R C di L u u dtu R i i dt Ci i i ⋅+==⋅==+⎰消除中间变量可得微分方程:20002i d u du L L C u u dt R dt⋅⋅+⋅+=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得:2000()()()()i LL C U s s U s s U s U s R⋅⋅⋅+⋅⋅+= 传递函数为022()1()()1i U s R G s L U s R Ls LCRs s LCs R ===++++ (b )根据电路定律,列写出方程组:12011()i i u i R R idt C u u i R =++-=⎰消除中间变量可得微分方程:121012i R R Ru u idt R R C+=-⎰ 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得:2012()(1)()(1)i U s R Cs U s R Cs R Cs +=++传递函数为0212()1()()1i U s R CsG s U s R Cs R Cs+==++2-3求下图所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的传递函数。

解:(a )由图(a ),利用等效复数阻抗的方法得22111(s)1(s)()1o i R U R Cs Cs G U s R R Cs ++==-=-+(b )由图(b ),利用等效复数阻抗的方法得222121211221211111(s)()1(s)1()1o i R U C s R R C C s R C R C s G U s R C s R C s R C s++++==-=-+2-5试简化下图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R s 。

2-6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11()()C s R s ,21()()C s R s ,12()()C s R s 及22()()C s R s 。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含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1 试建立题2-1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其中外力)(t F ,位移)(t x 和电压)(t u r 为输入量;位移)(t y 和电压)(t u c 为输出量;k (弹性系数),f (阻尼系数),R (电阻),C (电容)和m (质量)均为常数]。

解(a )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2-1(a)所示。

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22)()(dty d m dt dy f t ky t F =-- 整理得)(1)()()(22t F m t y m k dt t dy m f dtt y d =++(b )如图解2-1(b)所示,取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A 点有 )()(111dtdydt dx f x x k -=- (1) 对B 点有 y k dtdydt dx f 21)(=- (2) 联立式(1)、(2)可得:dtdx k k k y k k f k k dt dy2112121)(+=++ (c)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11)(11s U s I csR cs R s U c r ++= (3)2)()(R s Uc s I =(4) 联立式(3)、(4),可解得: CsR R R R Cs R R s U s U r c 212112)1()()(+++=微分方程为: r r c c u CR dt du u R CR R R dt du 121211+=++(d) 由图解2-1(d )可写出[]Css I s I s I R s U c R R r 1)()()()(++= (5) )()(1)(s RI s RI Css I c R c -= (6) []Css I s I R s I s U c R c c 1)()()()(++= (7)联立式(5)、(6)、(7),消去中间变量)(s I C 和)(s I R ,可得:1312)()(222222++++=RCs s C R RCs s C R s U s U r c 微分方程为 r r r c c c u RC dt du CR dt du u R C dt du CR dt du 222222221213++=++2-2 试证明题2-2图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图2-6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解:由图可得
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U1与U2,可得:
2-8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2-7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功率放大级放大系数为K3,要求:
(1) 分别求出电位器传递系数K0、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得比例系数K1与K2;
(2) 画出系统结构图;
(3) 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即 取A、B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整理可得:
经比较可以瞧出,电网络(a)与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得相似关系为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得模态。
(1)
(2)
2-7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得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6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Uc(s)/Ur(s)。
2-10试简化图2-9中得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 )与C(s)/N(s)。
图2-9 题2-10系统结构图
分析:分别假定R(s)=0与N(s)=0,画出各自得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将其化成最简单得形式,从而求解系统得传递函数。
解:(a)令N(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可求出: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所以:
(b)令N(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所以: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12 试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图2-8中各系统信号流图得传递函 数C(s)/R(s)。
图2-11 题2-12系统信号流图
解:
(a)存在三个回路:
存在两条前向通路:
所以:
(3)简化后可得系统得传递函数为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ui uo , ue 经放大后驱动电动机转动,在驱动导弹发射架转动的同时,通过输出轴带
动电位器 P2 的滑臂转过一定的角度 o ,直至 o i 时, ui uo ,偏差电压ue 0 ,电动 机停止转动。这时,导弹发射架停留在相应的方位角上。只要 i o ,偏差就会产生调节作
3
用,控制的结果是消除偏差 e ,使输出量 o 严格地跟随输入量 i 的变化而变化。 系统中,导弹发射架是被控对象,发射架方位角 o 是被控量,通过手轮输入的角度 i 是
大,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使发电机 G 的端电压回升,偏差电压减小,但不可能等于零,因
为当偏差电压为 0 时, i f =0,发电机就不能工作。即图(b)所示系统的稳态电压会低于 110
伏。 1-8 图 1-22 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
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 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图 1-16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 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 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 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2 所示。
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 1-3。
1-4 图 1-18 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图中电位器 P1 、 P2 并 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 E0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元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离散系统作业注明:*为选做题2-1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 (1)()E z L =();n e t a = 解:01()[()]1k k k z E z L e t a z z z aa∞-=====--∑ (2) ();at e t e -= 解:12211()[()][]1...1atakT k aT aT aTaT k z E z L e t L ee z e z e z z e e z∞----------=====+++==--∑2-2 试求下列函数的终值:(1)112();(1)Tz E z z --=-解: 11111()(1)()1lim lim lim t z z Tz f t z E z z---→∞→→=-==∞- (2)2()(0.8)(0.1)z E z z z =--。

解:211(1)()(1)()0(0.8)(0.1)lim lim limt z z z z f t z E z z z →∞→→-=-==-- 2-3* 已知()(())E z L e t =,试证明下列关系成立:(1)[()][];n z L a e t E a =证明:0()()nn E z e nT z∞-==∑00()()()()[()]n n n n n n z z E e nT e nT a z L a e t a a ∞∞--=====∑∑ (2)()[()];dE z L te t TzT dz=-为采样周期。

证明:11100[()]()()()()()()()()()nn n n n n n n n n L te t nT e nT zTz ne nT z dE z de nT z dz dz e nT n zne nT z ∞∞---==∞-=∞∞----======-=-∑∑∑∑∑所以:()[()]dE z L te t Tzdz=- 2-4 试求下图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z Φ或输出z 变换()C z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二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二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x kx ,简记为
y kx 。
若非线性函数有两个自变量,如 z f (x, y) ,则在
平衡点处可展成(忽略高次项)
f
f
z xv
|( x0 , y0 )
x y |(x0 , y0 )
y
经过上述线性化后,就把非线性关系变成了线性 关系,从而使问题大大简化。但对于如图(d)所示的 强非线性,只能采用第七章的非线性理论来分析。对于 线性系统,可采用叠加原理来分析系统。
Eb (s) Kbsm (s)
Js2 m(s) Mm fsm(s)
c
(s)
1
i
m
(s)
45
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建立的,因此,它只 是系统的零状态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有现 实意义,而且容易实现。
26
三、典型元器件的传递函数
1. 电位器
1 2
max
E
Θs
U s
K
U
K E
max
27
2. 电位器电桥
1
2
E
K1p1
K1 p 2
U
Θ 1
s
Θ
K1 p
Θ 2
s
U s
28
3.齿轮
传动比 i N2 N1
G2(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并 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
式的连接称为并联连接。
41
3. 反馈连接
R(s)

C(s) G(s)
H(s)
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 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 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2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2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习题及答案2-1 试建立图2-27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其中外力)(t F ,位移)(t x 和电压)(t u r 为输入量;位移)(t y 和电压)(t u c 为输出量;k (弹性系数),f (阻尼系数),R (电阻),C (电容)和m (质量)均为常数。

解(a )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2-1(a)所示。

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22)()(dty d m dt dy f t ky t F =-- 整理得)(1)()()(22t F m t y m k dt t dy m f dt t y d =++(b )如图解2-1(b)所示,取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A 点有 )()(111dtdydt dx f x x k -=- (1) 对B 点有 y k dtdydt dx f 21)(=- (2) 联立式(1)、(2)可得:dtdx k k k y k k f k k dt dy2112121)(+=++ (c)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11)(11s U s I cs R cs R s U c r ++= (3) 2)()(R s Uc s I = (4)联立式(3)、(4),可解得: CsR R R R Cs R R s U s U r c 212112)1()()(+++=微分方程为: r r c c u CR dt du u R CR R R dt du 121211+=++(d) 由图解2-1(d )可写出[]Css I s I s I R s U c R R r 1)()()()(++= (5) )()(1)(s RI s RI Css I c R c -= (6) []Css I s I R s I s U c R c c 1)()()()(++= (7)联立式(5)、(6)、(7),消去中间变量)(s I C 和)(s I R ,可得:1312)()(222222++++=RCs s C R RCs s C R s U s U r c 微分方程为 r r r c c c u RC dt du CR dt du u R C dt du CR dt du 222222221213++=++2-2 试证明图2-28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卢京潮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_1-185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卢京潮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_1-185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习题及答案1-1 根据题1-15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1)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a↔d,b↔c;(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所示。

1-2 题1-16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16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1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1-17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17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 c的平方成正比,u c 增高,炉温就上升,u c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 f。

u 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 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 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u a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 f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 r。

此时,u e=u r−u f=0,故u1=u a=0,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 c保持一定的数值。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2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1-2章答案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1-2章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
▪ 1-8
▪ 解:被控对象:传送装置。被控量:输出谷物湿度。给 定量:期望的谷物湿度。
▪ 工作原理:由反馈通道的湿度测量装置测量加水后出口 处的输出谷物湿度,并将这个信号反馈到到调节器。如 果输出谷物的湿度与设在调节器中的希望谷物适度不一 致,则产生偏差信号,通过调节器控制增大或减小阀门 的开度,从而改变加水量的大小,使谷物湿度向减小偏 差的方向变化。顺馈控制的湿度测量装置测量的是加水 前鼓舞的湿度。这个信号有顺馈通道输入到调节器,根 据信号反应的适度情况控制阀门的开度。如果入口处谷 物较干,可适当开启阀门,增大进水量,反之则减小进 水量。
18
16
14
12
Amplitude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Time (sec)
第二章
▪ (2) :x t 2 e0.5t sin 3 t
3
2
系统的特征根为:1,2
1 2
3 2
j
方程的模态为:e1,2t
e
1 2
3 2
j
t
,
或者e
1 2
t
sin
3
t与e-
1 2
t
cos
3 t.

x0

x1
f1

x0

x1
K1 x1
K1 x1
f
2

xi

x0
K2
xi x0
f1

x0

x1

自动控制原理_第二版_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_第二版_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1第2章2-1 (1)t e t ett23sin 3123cos122--+- (2)6 + 3t(3))334(322+++---t t e e t t (4)t t ωωωsin 1132-2-2 (1)2351853tt e e --+-(2)t e 2-(3)t e a b t ae n t nnn t n n ωωζωωζωζωsin cos --++(4)t a Aa t a A e b a A atωωωωωωωsin cos 222222++++⎪⎭⎫ ⎝⎛++- 2-3 (a ))()()(2110f f ms f s X s X i ++=(b )212110)()()(k k s k k f fsk s X s X i ++=2-4 (a ))()()(t u t kx t xm =+ (b ))()()(2121t u t x k k k k t x m =++ 2-5 (a ))()()()()(2212121t u R dt t du C R R t u R R dt t du CR R r r c c +=++ (b ))()()()()()(22121221t u R t u R R dt t du C R R L dt t u d LC R r c c c =++++ 2-6 252312)14(100)()(2+++=s s s s R s C 2523125231210)()(22++++⋅=s s s s s R s E 2-7 t t e e t c 2241)(--+-= 2-8 )1)(2(23)(+++=s s s s G t t e e t h ---=24)(22-9 (a )1)(1)()(32213+++⋅-=s R R C s CR R R s U s U r c (b )13221)()()(R R R s R CR s U s U r c ++-= 2-10 (a )))((1)()(432121G G G G G G s R s C -+++=(b ))(1)1()()(21221H H G G G s R s C -++=(c )331311321332123113211)()(H G H G H G G G 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2-11 (a )32211)()(G G G G s R s C ++=(b )H G H H G s R s C 111)1()()(+--=(c )121223121)()()(H G G H G G G G s R s C +++=2-12 (a )))((1)1()()(23111232123111134321H G H G H H G G G H G H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1)1(1)()(2311123212311123423H G H G H H G G G H G H G H H G G H G s R s E --++++-+⋅=(b )21212121312)()(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21212131)1(1)()(G G G G G G s R s E ++-+⋅=2-13 (a )12121211)()(H G G G G G G s R s C ++= 121211211)1(1)()(H G G G G H G G s R s E +++⋅=12121231211)1(1)()(H G G G G G G H G G s D s C ++++⋅-=12121231211)1(1)()(H G G G G G G H G G s D s E ++-+⋅= (b )434242143421)()(G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434242111)()(G G G G G G G s R s E ++-=434241)()(G G G G G s D s C ++= 434241)()(G G G G G s D s E ++-=32-14 (a )))((1)(23113343321231134321H G H G H G G H G G G H G H G G G G G G s G -+++-++=(b )3541432326543211)(H G G H G G H G G G G G G G G s G +-+=(c ) 15.1 (d )))((1)1()(ch af ehgf ch gb af gb ed abcd s G +----++=45σ % = 56.2% t p = 1.006 t s = 63-13 0 < K < 0.75 3-14 (1)0(2)1 3-16 (1)∞ ∞6分离点:d = -0.8857(4) 渐近线:σa = -1 ϕa = ± 60︒,180︒与虚轴的交点:K = 3 s = ± j1.414分离点:d = -0.423 根迹图略(5) 渐近线:σa = -2/3 ϕa = ± 60︒,180︒与虚轴的交点:K = 4 s = ± j1.414(6)渐近线:σa = -1.5 ϕa = ± 45︒,± 135︒起始角:ϕ1 = -63.4︒根迹图略 (7)(8)894-9 零度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1 (a)()()1121211212212122112+++⋅+=+++=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1)(1222111221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RCs RCs s U s U 112+=(b) ()()141112+⋅-=Cs R R R s U s U (c)()()⎪⎭⎫⎝⎛+-=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φφφπφ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260232-5 ()2.0084.01019.23-=⨯--d d u i 2-8 (a)()()()()3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b)()()()()()3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52.042.018.17.09.042.07.023++++++=s k s k s s s R s C 2-10()()42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图A-2-2 题2-11系统信号流程图()()()()2154214212654212215421421321111H H G G G G G G G H G G G G G s R s C H H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2-12 (a)()()()adgi abcdi agdef abcdef cdhs R s C +++-=11(b)()()()1221211222112++++=s C R C R C R s C R C R R s R s C 2-13 由选加原理,可得()()()()()()[]s D H G G s D G s D G s R G G G H G H s C 3121221221221111--+++=第三章3-1 分三种情况讨论 (a) 当1>ζ时()()()()()⎥⎥⎦⎤⎢⎢⎣⎡-+----+-=-+-=---=⎪⎭⎫ ⎝⎛-+-⎪⎭⎫ ⎝⎛---221221222211112121,122ζζζζωζωζωζζωζζωζζωζζt t n n nn n n e e t t c s s (b) 当10<<ζ时()()()⎪⎪⎭⎫⎝⎛-----+-=---+---=-+-=---=---22222222222121121sin 1121sin 1211cos 221,1ζζζωζωζωζωζωζζωζωζωζωζζωζζζωζωζωarctg t et t e t et t c j s j s n tnnn t nn tnnn n n n n(c) 当1=ζ时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2222nn n r s s s s R s c s R s E ωζωζω+++=-=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nn n n s sr s s s s s s im e ωζωζωζω22212220=+++⋅⋅=→ 3-2 (1) 0,0,50===a v p K K K (2) 0,,==∞=a v p K K K K(3) 10,,K K K K a v p =∞=∞= (4) 0,200,==∞=a v p K KK K 3-3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t e t t c s n t n n nn 21222,1ωωωωω()101.0)11.0()(11)()(2+++=+==Φs s s s s G s R s E s e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0)101.0()12.0(20)101.0(2lim lim 1.0)101.0()12.0(10lim lim 0101.0)11.0(lim lim 32220220222001200=+++-++=Φ==+++=Φ==+++=Φ=→→→→→→s s s s s s ds d C s s s s ds d C s s s s s C s e s s e s s e s(1) 0)(R t r =,此时有0)()(,)(0===t r t r R t r s s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0)(0==t r C t e s sr ,0≥t(2) t R R t r 10)(+=,此时有0)(,)(,)(110==+=t r R t r t R R t r s s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1101.0)()(R t rC t r C t e s s sr =+= ,0≥t (3) 221021)(t R t R R t r ++=,此时有t R R t rt R t R R t r s s 212210)(,21)(+=++= ,2)(R t r s =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1.0)(!2)()(21210t R R t r C t rC t r C t e s s s sr +=++= ,0≥t 3-4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5001.0)11.0()(11)()(2+++=+==Φs s s s s G s R s E s e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232220220222001200050098)5001.0()12.0(1000)5001.0(100lim lim 5001)5001.0()12.0(500lim lim 05001.0)11.0(lim lim =+++-++=Φ==+++=Φ==+++=Φ=→→→→→→s s s s s s ds d C s s s s ds d C s s s s s C s e s s es s e stt r t t rt t r s s s 5sin 25)(5cos 5)(5sin )(-===稳态误差级数为()[][][]tt tC t C C t e sr 5cos 1015sin 109.45cos 55sin 25224120 -⨯++⨯=-⨯+⎥⎦⎤⎢⎣⎡+⨯-=- 3-5 按技术条件(1)~(4)确定的二阶系统极点在s 平面上的区域如图A-3-1 (a) ~ (d)的阴影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f
(
dx1 dt

dy dt
)
=
k2
y
联立式(1)、(2)可得:
(2)
dy + k1k2 y = k1 dx dt f (k1 + k2 ) k1 + k2 dt
(c) 如图解 2-1(c)所示,取 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对 A 点有
F (t) − k(x − y) = m d 2 x
+2 CR
dur dt
+
1 C2R2
ur
(c) 由图解 2-2(c)可写出
Ur (s) = R1 [ I1(s) + I2 (s)] + (Ls + R2 )I2 (s) (6)
1 Cs
I1
(s)
=
(Ls
+
R2
)I
2
(s)
(7)
U c (s) = R2 I2 (s)
(8) 图解 2-2(c)
联立式(6)、(7)、(8),消去中间变量 I1 (s) 和 I 2 (s) ,可得:
Uc (s) =
R2
U r (s) R1LCs 2 + (L + R1R2C)s + (R1 + R2 )
微分方程为
duc2 dt 2
+
L
+ R1R2C R1LC
duc dt
+
R1 + R2 R1LC
uc
=
R2 R1 LC
ur
2-3 证明图 2-35 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 数学模型)。
1 C1s
+
R1

1 C1s
R1
+
1 C1s
Uc (s) Ur (s)
=
R1R2C1C2 s 2 + (R1C1 + R2C2 )s + 1 R1R2C1C2 s 2 + (R1C1 + R2C2 + R1C2 )s + 1
比较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如果设 R1 = 1 k1 , R2 = 1 k2 , C1 = f1 , C2 = f 2 ,则两系统
的传递函数相同,所以两系统是相似的。
2-4
如图
ud
2-36
所示,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 id
和电压 ud
之间的关系为
id = 10−14 (e0.026 − 1) ,假设电路在工作点 u(0) = 2.39V ,i(0) = 2.19 ×10−3 A 处做微小变
化,试推导 id = f (ud ) 的线性化方程。
解 将 i(0) = 2.19 ×10−3 A 代入 id = 10 −14 (eud / 0.026 − 1)
解得
ud 0 = 0.679V
将 id = 10 −14 (eud / 0.026 − 1) 在( ud 0 , i0 )处展开为泰勒级数,
并取一次近似,有
id
= i0
+ Δid
= i0
+ 10−14
变量 y1 ,整理后得
f1 f2 s2 + ( f1 + f2 )s +1
Y (s)
=
k1k 2
k1 k2
X (s)
f1 f2 s2 + ( f1 + f2 + f2 )s +1
k1 k 2
k1 k2 k1
(b) 由图可写出
图解 2-3(a)
整理得
Uc (s) =
U r (s)
R2
+
1 C2s
R2
+
⋅ 1 ⋅ eud 0 / 0.026 0.026
⋅ Δud
图 2-36 二极管电路
Δid
=
10−14

1 0.026

eud
0
/
0.026

Δud
= 0.085⋅ Δud
- 13 -
即在( ud 0 , i0 )附近 id = f (ud ) 的线性化方程为 Δid = 0.085 ⋅ Δud 。
图 2-35 系统原理图

(a) 取A、B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解2-2(a)所示。对A点有
k2 (x − y) + f 2 (x& − y&) = f1 ( y& − y&1 )
(1)
- 12 -
对 B 点有
f1 ( y& − y&1 ) = k1 y1
(2)
对式(1)、(2)分别取拉氏变换,消去中间
(3)
dt 2
- 10 -
对 B 点有
k(x − y) = m d 2 y dt 2
联立式(3)、(4)消去中间变量 x 可得:
(4)
d4y dt 4
+
2K m
d2y dt 2
=
K m2
F (t)
图解 2-1(c)
2-2 应用复数阻抗方法求图 2-34 所示各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a)
(b)
图 2-34 无源网络
第 2 章习题及解答
2-1 建立图 2-33 所示各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 F (t) 为外力,x(t) 、y(t) 为位移; k 为弹性系数, f 为阻尼系数, m 为质量;忽略重力影响及滑块与地面的摩擦)。
图 2-33 系统原理图
解. (a)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 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
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 2-1(a)所示。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
- 11 -
联立式(3)、(4)、(5),消去中间变量 I C (s) 和 I R (s) ,可得: U c (s) = R2C 2 s 2 + 2RCs + 1 U r (s) R2C 2 s 2 + 3RCs + 1
微分方程为
duc2 dt 2
+
3 CR
duc dt
+1 C2R2
uc
=
dur2 dt 2
uc
=
dur dt
+
1 CR1
ur
(b) 由图解 2-2(b)可写出
U
r
(s)
=
R
I
R
(s)
+
[I
R
(s)
+I
c(s)]
1 Cs
Ic (s)
1 Cs
=
RI R (s) −
RI c (s)
Uc
(s)
=
Ic
(s)R
+
[I R
(s)
+
Ic
(s)] 1
Cs
(3) (4) (5)
(c) (1) (2)
图解 2-2(b)
2-5
假设某容器的液位高度 h 与液体流入量 Qr
满足方程 dh dt
+α S
h
=
1 S
Qr ,式中 S
为液位容器的横截面积,α 为常数。若 h 与 Qr 在其工作点 (Qr0 , h0 ) 附近做微量变化,试 导出 Δh 关于 ΔQr 的线性化方程。
整理得
F (t) − ky(t) − f dy = m d 2 y
dt
dt 2
d
2 y(t) dt 2
+
f m
dy(t) dt
+
k m
y(t)
=
1 m
F (t)
(b)如图解 2-1(b)所1(x −
x1) =
f
( dx1 dt

dy ) dt
对 B 点有
(a)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
Ur
(s)
=
R1
1 cs
R1
+
1 cs
I (s)
+Uc
(s)
I (s) = Uc(s) R2
联立式(1)、(2),可解得:
U c (s) = R2 (1 + R1Cs) U r (s) R1 + R2 + R1R2Cs
微分方程为:
duc dt
+
R1 + R2 CR1 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