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
抓关键语句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抓关键语句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4351f5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0.png)
抓关键语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在教育界的地位日益凸显。
而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抓关键语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抓关键语句的定义、意义和方法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关键语句的定义抓关键语句是指在阅读文章时,通过筛选和归纳,找出文章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或短语。
这些关键语句通常包括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重要论据和论点等,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抓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1. 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抓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通过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读者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线索,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2. 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抓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读懂一篇文章,提高阅读的效率。
抓关键语句也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抓关键语句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抓关键语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1. 理清文章的结构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大意。
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和开头结尾等部分,可以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有针对性地抓取关键语句。
2. 关注文章的重点部分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重点部分,包括论点论据、例证分析等。
这些部分通常包含了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抓关键语句的重要来源。
3. 重点标注关键语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标注法或摘抄法来重点标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这样可以在阅读时快速找到关键语句,也方便后期复习和整理。
4. 总结归纳关键语句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抓关键语句的培训。
浅谈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方法的探究刘敏霞
![浅谈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方法的探究刘敏霞](https://img.taocdn.com/s3/m/9d3b17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2.png)
浅谈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方法的探究刘敏霞发布时间:2021-11-14T12:00:09.801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期作者:刘敏霞[导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
南宁市龙腾路小学刘敏霞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是由于,阅读是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要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阅读是其中重要的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是基于此,所以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基于巧抓重点词句的方式用以提升学会说呢过阅读能力作出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词句;阅读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找一找最能体现中意思的词语、句子,这样便于提纲挈领,整体感知课文。
然后顺藤摸瓜,勾画文中阐释或解说中心的相关词语、句子,接下来逐一品读句子,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关键句,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继而理解全文。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1.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支点。
扎实细致的词语教学,既能深化阅读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能品味言语之奥妙,具有点石成金之功效,从而促进学生言语系统中积极语汇的生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透过一些关键字词去仔细感受和比较,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严肃还是亲切,是祈求还是命令,是坚定还是犹豫;情感是热爱还是憎恨,是悲哀还是喜悦,是焦急还是冷漠。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c4af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e.png)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然而,让学生真正喜欢并能够有效地阅读,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阅读的文本。
一、先阅读问题再阅读文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再开始阅读文本。
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注重和关注相关信息,降低阅读理解难度。
另外,这种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文运用能力。
二、理解关键词和语言环境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学生应该注意关键词和语言环境的理解。
比如,在阅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生词、成语、俗语或方言,这些词汇都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
此外,在阅读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语言环境,需要了解不同文本的不同语言特点和风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
三、区别重点和次要内容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区别文本中的重点和次要内容。
重点内容通常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点,而次要内容则是补充信息或者细节内容。
只有深刻理解和区分文本中的重点和次要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所阅读的文本。
四、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例如,在阅读长篇文章时,可以只阅读首尾和重点部分,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深入阅读。
另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字词识别方法和速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阅读的文本。
五、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语文阅读体验不必仅限于纸质阅读。
现代技术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例如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阅读的文本,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全方位认知。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尽可能地灵活应对和降低阅读难度,同时提供多元的阅读体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阅读的文本。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8f13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0.png)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一、选读教学策略1.预测读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下标题,通过简单了解掌握文章的大致情况,然后请学生通过思考、猜测等方式预测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速读、精读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们进行有一定阅读基础的情况下,先要求学生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
然后,再进行精读,读懂所有文字和细节,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方法可以创设一个有效的阅读场景,增强教学效果。
3.情感化教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易被文章内容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技巧性地讲解,调动学生情感上的参与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准确掌握文章中的情感内涵。
4.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设置阅读指导目标学生的阅读水平、自信程度、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阅读指导目标,以达到针对性教学的目的。
逐段阅读法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段落设定阅读目标,快速筛查出文章的中心、重点问题,以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提问教学法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提出一些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阅读者,并且推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更加深刻。
3.配合图片阅读教学法配合图片阅读教学法可以形成一种视觉化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掌握文章主旨,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记忆效果。
1.词语解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性方式教导学生认识生词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意思。
2.注释阅读法注释阅读法是在文本中加入注释,并配以注释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动态的理解。
通过注释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主题句理解主题句理解法是通过寻找文章中重点句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语意和思想。
语文阅读教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语文阅读教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解题技巧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e3d67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1.png)
语文阅读教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解题技巧与策略一、引言语文阅读教案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教学指导和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阅读材料。
本文将从解题技巧和策略两方面介绍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解题技巧1. 预读材料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快速浏览文章,并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注意细节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应该注意细节,并将其与问题联系起来。
细节包括文章中的具体数字、人物、地点等,学生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3.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信息的衔接关系,包括词语的对应、逻辑关系等,通过推理和理解来找到答案。
4. 运用推理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和情节,从而推断出作者的意图、事件的发展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含义。
5. 善用排除法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使用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
通过排除明显错误和不相关的选项,逐步缩小选项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三、策略运用1. 多样化阅读材料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同领域的理解能力。
2. 练习题量适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巩固和检测。
题量不宜过多,以免学生产生厌倦和焦虑情绪,同时也要保证练习的质量,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策略运用。
3. 引导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景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
五、总结通过解题技巧和策略的运用,语文阅读教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追寻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胡大平
![小学语文追寻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胡大平](https://img.taocdn.com/s3/m/76dded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8.png)
小学语文追寻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胡大平发布时间:2021-11-14T07:09:48.577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期作者:胡大平[导读] 文本解读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角度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半扇门镇小学胡大平 626300摘要:文本解读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角度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而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担负着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高效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一重要任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变过去以解答阅读题目为目的的文本解读方法,通过讲授文本解读技巧来帮助学生厘清文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效策略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能够在高效的阅读过程中得到提高也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
本文力求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小学语文阅读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情况分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以阅读题目为出发点,按照文章大意、段落层次、重点句子讲解等步骤进行讲解,这些讲解内容有时会超出小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和套用模板的方式来完成阅读部分的学习任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也使得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小学语文追寻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一)讲授方法,高效地进行文本解读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积累较为有限,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讲授文本解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得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在高效的阅读过程中得到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要点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要点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f868632bb4cf7ec4bfed0ae.png)
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要点的策略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把人事景物的共同特点或众多的事件材料之要意归结起来。
要点就是指文章具体的内容精要,即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
“概括要点”是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内容的一种形式。
下面谈谈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概括要点之五大常用策略。
一、摘取法。
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或中间。
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加以适当梳理,概括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这种方法就叫做摘取概括法,简称摘取法。
此法虽然简便,但需准确把握文章,如此方能选准关键的句子或词语。
有些文章中的中心句、点题句、过渡句、总起句等关键词句,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这些句子就是文眼。
可以摘录引用,连贯起来,依文解意,即紧紧依靠文章中的词句进行总结概括,力求具体准确。
当然,要摘取要点,必须通读全文,从全文的所有段落、语句及其段与段的联系、语句与语句的联系当中推究出来。
当然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文体,表现中心思想的方式不同,因此,摘取要点的方法也就不同。
二、合取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一篇文章,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面。
事实上,一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章,在中心论点下还会有几个分论点。
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不是一个。
依据阅读教学中概括要点的要求,概括时所表达的意思不能有任何遗漏。
为了准确概括具体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通过简略的修改再把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句简洁明了的话,这种方法就是合取概括法,简称合取法。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5a3f3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2.png)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技能之一,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读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们需要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
本文将探讨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常用阅读策略,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法。
一、前置知识激活前置知识激活是指在进行阅读之前,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与文章中的信息建立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前置知识:1. 提问与讨论: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情景重现:通过描述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3. 图片与图表:展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图表或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预测与推测预测与推测是指根据文章标题、段落开头句、插图等线索,帮助学生预测和推测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旨。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测与推测方法:1. 标题预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文章的标题,尝试预测文章内容和主题,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预测。
2. 段落开头句预测:让学生根据段落开头句的提示,推测该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3. 图表推测:让学生观察文章中的图表,推测图表与文章的关系,并尝试预测图表将会提供哪些信息。
三、主旨概括主旨概括即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信息,并将其概括出来。
主旨概括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方法。
下面是一些主旨概括的技巧:1. 关键词提取: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提取出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再根据这些关键词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2. 总结句鉴别: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文章的总结句,了解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3. 段落主题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各个段落的主题,逐步推断出文章的整体主题。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f32ac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a.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如何有效地教授和提升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阅读习惯在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现代文作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文章,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通过坚持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会逐渐培养起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注重词汇积累和语境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词汇积累和语境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学习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语境,并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词汇搭配和短语搭配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
三、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在教授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寻找文章的主题句,以及如何通过主题句帮助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推理推断技巧,如直接推断、顺推推断、逆推推断等,以提高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参观图书馆,指导他们如何查找和选择适合的现代文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模拟阅读测试等活动,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和作品分析通过写读后感和作品分析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所阅读的现代文作品。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出对作品的评价和思考,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现代文的艺术特点。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泛读与精读策略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泛读与精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037b2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d.png)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泛读与精读策略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如何教授小学生英语阅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泛读与精读策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
一、泛读策略泛读是指快速浏览和理解一篇文章的整体意思,不必过多关注细节。
泛读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
1. 预测在进行泛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章标题、图片或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 快速浏览学生可以通过快速翻阅文章,注意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关键句,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同时,鼓励学生忽略一些生词和语法结构,重点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3. 大声朗读学生可以尝试大声朗读整篇文章,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同时,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和语感。
二、精读策略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阅读一篇文章,注重理解每一个句子和词汇的含义。
精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词汇学习在进行精读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
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演绎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2. 理解句子学生可以逐句阅读文章,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可以通过划线、圈出关键词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分析段落学生可以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论点。
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每个段落的目的和逻辑关系。
4. 理解篇章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可以通过总结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结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泛读和精读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泛读策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的整体意思,培养阅读兴趣和自信心;精读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文章的每一个句子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258ca8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5.png)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籍。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童话故事等。
比如,对于小学生,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对于中学生,可以推荐《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等。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故事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例如,在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在阅读比赛中,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如抢答、猜谜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阅读积极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电影、动画、音频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刺激,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对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深入阅读。
首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能力,制定每周或每月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目标和任务。
例如,每周阅读一本书,每天阅读一定的页数或时间。
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做读书笔记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巧抓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巧抓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e8f734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9.png)
巧抓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认识文本结构,抓住重点词句,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利用多种形式和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并重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巧抓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教学也将发展出更多新的形式和方法,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巧抓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开启他们的学习之路。
【关键词】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文本结构, 重点词句, 阅读策略,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资源, 学生反馈, 评价, 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 展望.1. 引言1.1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思维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则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环节。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拓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阅读是最主要的获取途径。
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升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体层面,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题型复习策略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题型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7f57e3ef5335a8103d22037.png)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题型复习策略作者:庞巧燕来源:《师道·教研》2013年第12期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引领学生沉入文本的必由之路,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任。
同时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品析型考点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考点。
然而我们发现好多学生面对现代文阅读不知如何下手,答题时乱写一气,得分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
平常教师对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点拨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各种阅读策略之后,他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个体。
所以,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些阅读和鉴赏常见的方法指导,句子在文中含义的题型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答法。
试以近年有关中考题例说如下。
(一)联系上下文,推敲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这种句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例:(广东2004中考18题《糖罐的秘密》(李晓琴)):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⑨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这个数儿”的含义。
解读:本题所选的这个句子,可以说是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求考生体味和推敲其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看出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要准确推敲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就必须联系文章的整体情节。
“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这个数”,这句话本身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一种价值的比较。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物之间的价值比较呢?读过文章就应该明白肯定不是倒进去的糖和糖罐之间的比较。
联系上文倒糖的相关情节可以看出,“我”没有宣扬秦霜偷糖的行为,为了不让别人察觉反而用自己的把秦霜偷吃了的糖补起来,“我”的这一举动感动了秦霜,也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在秦霜看来那倒进糖罐里的糖是“我”真诚、善良、宽容的心,这哪是区区五万元能相比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敲出这句话的含义是:“我”的行为对秦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行为表现出的真诚、善良、宽容的品质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教案设计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教案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af657f79563c1ec5da718f.png)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教案设计方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案考点解析“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案。
重要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涵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②在一定的语境中,有着某种新意的、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③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④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⑤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⑥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既精彩又较难理解的句子;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⑧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⑨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
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重点句子”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句子;②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句子;③内涵较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④意思较为含蓄的句子。
(一)突破方法1.句子主干浓缩法: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要善于抽出主干,明了大意,然后分析其修饰语、限制语,这样把握句意就不难了。
2.句子作用定位法: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起始句、总结句、衔接句、主旨句、情感句、矛盾句、警示句、引用句、修饰句等等。
弄清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地位、作用,对理解句子有重要意义。
3.结合语境阐发法:理解语句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考查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勾连,从而准确把握和阐发语句的含义。
4.结合事例推断法:文章中的事例引用部分虽然不像中心句那样明确地表现文段的主旨,但中心句绝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句子的思想或感情并不明朗时,就必须结合事例、引用材料等来推断了。
(二)五点注意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注意十种句子的分析:起始句、主旨句、衔接句、警示句、深化句、矛盾句、情感句、比喻句、引用句、总结句。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研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研](https://img.taocdn.com/s3/m/8f0bad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e.png)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研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而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更主动地进行文本细读。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引导学生选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组织阅读分享会、开展阅读比赛等。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文本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在进行文本细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
这包括对文章的主旨、细节、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学生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对文章理解的偏差,确保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准确理解。
三、教师示范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示范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分段理解、标注重点字句等方式,示范给学生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比如主题句定位、词语理解、段落关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本细读。
四、开展互动式的文本细读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互动式的文本细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文本细读,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共享心得等方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意义。
五、总结思考,巩固文本细读的效果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后,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思考,巩固文本细读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练习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技巧,巩固文本细读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文本细读的效果。
浅谈中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浅谈中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70b970f111f18582d05a15.png)
浅谈中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作者:洪昌梅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26期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词句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何为“关键词句”?顾名思义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核心意义的,在文本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词句。
它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最能体现文章特点,表达作者感情,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最能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品味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其蕴藏的内涵,从而读懂文本,积累语言。
关键词句究竟有哪些表达情意的作用呢?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标年段目标的解读,其课后题能给我们教学重点进行提示。
纵观中段教材,尤其是四年级教材,其课后题就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这一目标作为了训练重点。
通过对这些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其表达情意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描募事物特点,如《我家的园子》一文中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园子充满活力这一特点。
二、塑造人物性格,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三、揭示文章中心或表达作者感情。
如《牧场之国》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就是关键词。
四、概括主要内容或暗示写作思路的,如《华山的险》一文中“华山天下險。
”句中“险”是本文的关键词,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呢?一、;; 品读文本,抓重点字词。
句话中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蕴涵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
在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句子的作用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字词进行品析。
例如《牧场之国》的最后一段:“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
”要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真正”一词来理解,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前文,真正的荷兰就是牧场之国,是动物的天堂。
阅读教学阅读理解策略与文章分析技巧
![阅读教学阅读理解策略与文章分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1fbe8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6.png)
阅读教学阅读理解策略与文章分析技巧阅读教学:阅读理解策略与文章分析技巧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学习和获取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策略和文章分析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读的文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理解策略,以及文章分析技巧。
一、阅读理解策略1. 预测与推测: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根据标题、题目或开头段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
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已有的信息和上下文推测未知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2. 概括与总结: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将每一段落的主题或者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以此帮助记忆和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在阅读完成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观点或主题。
3. 利用标点和标题:文章中的标点和标题通常能够提供一些提示和线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4. 注重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关键词的出现和使用,这些关键词通常与文章中心思想密切相关。
通过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可以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5. 反思和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保持反思的习惯,不仅要求理解表面信息,还要思考其中的意义和背后的原因。
在阅读完成后,可以对文章进行提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文章分析技巧1. 了解文章类型:在阅读之前,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采用相应的分析策略。
2. 分析文体和语言:学生可以分析文章的文体和使用的语言特点,例如是否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通常与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态度有关。
3. 把握段落结构: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又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4. 寻找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注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论证要点。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eb86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9.png)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细读进行探讨。
一、文本细读的定义文本细读是指对一篇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阅读和理解,通过对文字的每一个细节、语句、段落、语言表达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主旨和其它含义,使学生具有发现文本信息、理解文本意义、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和技巧。
二、文本细读的核心步骤文本细读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以更细致、系统的方式去理解文本,并为之后的阅读提供基础。
因此,要使文本细读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贯彻以下核心步骤。
1. 文本预览:在正式阅读之前,先通过浏览、预览文本,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为接下来的文本细读奠定基础。
2. 逐段阅读:阅读时,要进行全文的逐段阅读,把握每段文字的主题、目的、性质等,分析每一段文字背后的意图和逻辑关系。
3. 语言表达分析:对文本中的词汇、短语、句式、修辞等语言表达进行逐一分析,研究文本的语言美感和艺术价值。
4. 的确文本关系: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剖析文章的结构、篇章模式等,把握文章整体和各个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5. 总结与反思:在完成文本的细读之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总结与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以后改进个人的阅读提供参考。
三、文本细读的应用场景文本细读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可适用于以下场景:1. 系统掌握文本的基本信息和结构,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内容的周期性。
2.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每一细节,思考文本含义的深层次。
3. 通过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述能力,促进其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
4. 能够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业成绩。
理解文章细节的有效策略总结
![理解文章细节的有效策略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c6d05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8.png)
理解文章细节的有效策略总结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阅读文章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仅仅是快速浏览一遍文章往往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精髓,只有深入挖掘文章的细节,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理解文章细节呢?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策略。
一、认真阅读,反复琢磨首先,要理解文章细节,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认真阅读。
阅读时要保持专注,避免分心,逐字逐句地去理解。
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或段落,可以多读几遍,直到完全明白其含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句话或这个段落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是什么。
例如,当读到一个观点时,要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来支持这个观点的;当遇到一个例子时,要思考这个例子是如何说明前面的观点的。
此外,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标记,比如圈出关键词、划出重点句子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后续的阅读中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二、理清文章结构一篇好的文章通常都有清晰的结构,比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细节。
比如,如果是总分总的结构,那么开头部分往往会提出文章的主题或观点,中间部分会通过各种细节和例子来进行阐述和论证,结尾部分则会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
了解了这个结构,我们在阅读中间部分的细节时,就能更加明确这些细节是为了支持哪个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还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这些过渡句或段落往往会提示我们文章的思路和逻辑,帮助我们更好地跟上作者的节奏,理解文章的细节。
三、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关键词和关键句是文章的核心和要点,抓住了它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细节。
关键词通常是能够体现文章主题或重点的词汇,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这些词汇,并通过它们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句子的含义,谈阅读的感受是检测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就是丰富了阅读后的感受;阅读的感受越深,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也就会越深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这就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
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很多孩子被扣分较重的地方就是在课外阅读部分,我们语文教师用了六年的时间进行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为何在考试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不能提高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六年级组老师提出了“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既是提醒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这一问题,也能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真正获益。
二、现状分析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怎样谈阅读的感受是阅读理解的学习和考查考试的重点之一。
据我了解所知,无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口答表现,还是在考试时的笔试作答表现,情况都不容乐观。
尤其是考试时的笔试作答。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不同主题单元有着具体的细致的要求。
语文阅读考试时,会经常考“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一类的题目,而且所占分数的比例还较重,最少有3分,多的有5分、甚至6分。
从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改卷实践中发现,相当部分学生一般情况下不太会做这类题。
具体情况常常是:一个3至6分的题目,出卷者在试卷上准备了三五行的空格让学生作答,而相当部分学生则是回答一两句话的内容(10至20个字,一行还不到)便了事。
因此,虽然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感觉良好,但是实际得分率并不高。
一般情况下,一道5分的题目,平均失分在2至3分之间。
针对这一现状,从孩子们实际出发,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我们六年级组老师本学期开展了“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策略”的专题研究,并在小组研究以及大家的教学研究中寻找到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改变现状的策略:1、在进行备课时关注文章的重点句子,在教学时进行分部讲解。
2、以教材内容为媒介,当堂进行训练,找出学生易错点。
3、扩展课外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战演练。
4、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研修历程1.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布置各位组员搜集资料。
2.集体备课时,将重点集中在重点句子的理解上。
3.将轮流课中呈现的教学策略进行整理和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进行整理。
四、研修成果通过一个学期的组内研究学习,我们探索出了一些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一些策略。
现总结如下:1.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必须先弄明白句子词语的意思。
有些句子的词语比较难懂,如果把这些词语的意思弄明白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
例如,在周廖琼老师轮流课——«理想飞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句:“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理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针对“泛”字这样进行教学:师:“泛”字原来是形容水的透出、冒出,在这里是写的是——感情,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原来听老师讲故事心情是愉快的,笑过之后呢,变得悲伤、难过了,是的,这种悲伤、难受、痛苦就是酸涩的感情,“泛”字真实的反映了学生们当时的心情变化。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对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又如,在这一课中的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周老师这样设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离地”“急速”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春夏秋冬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齐读)……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就挖掘出了文章的情感,把握住文章的情感线索,也就能更好体会句子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由许多句子有机组成的。
因此,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这样才能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例如,«最大的麦穗»一课中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要先理解这里的“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面的“颗颗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然后联系课文内容和实际体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例如,吕老师在执教轮流课——《夹竹桃》中这样设计:1.(出示学习任务:季羡林先生和夹竹桃有什么共同特征?试举一个简短的事例阐述你的观点。
)指名汇报。
2.补充资料:(出示:季羡林一生艰辛,他出生在贫苦的农家,六七岁便离开父母到济南求学。
青年时期母亲去世。
十年的德国求学期间,正处在二战时期,先生与家人音讯断绝,忍饥挨饿,潜心钻研,其间,最好的朋友离开人世。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文革中,先生被批斗,关牛棚,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3. 听了同学的发言,看了老师补充资料,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正像作家宗璞所说季羡林是夹竹桃的知己啊!同学们,这段话的春风、暴雨、清冷,仅仅是自然界的环境变化吗?(不是,这里面还有人生的苦难、挫折。
有坎坷和崎岖。
)4.小结: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而季羡林先生一直在坦然地面对啊!他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质与夹竹桃多么相似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让每一字,每一个字背后的故事印刻在我们的心间。
5.总结写法: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
(状物咏怀)6.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时这么说的:“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
”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老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板书:爱)拓展物之“韧性”你还知道哪些和夹竹桃一样具有“韧性”的事物?请罗列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既了解了人物,更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深层意思有了了解,把人物的时代背景融入到理解句子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以一个中心词辐射对整个段落的理解在高年段的课文中,很多重点段落需要学生理解品悟,那么,如何将整个段落的理解细致到位呢?以《孔子游春》一课为例,文中的第八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既要学生能理解感悟水的品质,更是要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我在执教这一课中参照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实战演练,设计如下:(1)孔子说过,“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孔子就是一位智者,他对水特别有兴趣。
他的这一番关于水的宏论,更是体现出他的智慧。
请大家细细读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2)真君子是对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敬称,而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呢?(指名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再板书。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读读这段话,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水为什么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是善施教化的?师:水的这些品性以及课文中的这段话,一定让你联想到了一些成语、名言、诗句、故事以及学过的课文等等。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4)交流A:水“有德行”(1)水默默无闻,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2)它哺育了谁?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真的要感谢水的大恩大德啊!(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怀着感激之情读好它!)(3)其实,文章有一个地方就已经把水的这种德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4)小结:正是有了水的滋润,才有了桃红柳绿、青青的草色、茂密的森林,才有美丽的大自然,有可爱的生命。
看来水的确有德行,是个真君子!过渡:为什么说水有情义呢?交流B:水“有情义”①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②理解“或方或长”:当水流进方方的池塘,它就是方的;当它流进长长的溪流,它就是长的,它改变了自己,适应了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
)③理解“流必向下”(从中读出了水的“谦虚”。
)④小结:水温和、善良、有情义,像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过渡:水不仅有德行,有情义,还有志向呢,从哪体会到的呢?交流C:水“有志向”①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②从“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水就像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真君子。
指导朗读——①水的志向是什么?(奔向大海、滋润万物、荡涤尘埃)②多次相机引读:为了实现它,水穿山岩——③小结:水胸怀大志、百折不挠,是个真君子。
过渡:水还是一个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呢,你知道为什么吗?交流D:水“善施教化”(1)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态,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2)万物入水,水能帮助洗刷污垢,这一点多么像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专心搞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无论他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去教化他。
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的君子。
所以说水是一个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5).孔子这段话从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四方面说明水是真君子。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还有哪些像君子的品性呢?请你当一回孔子,来赞一赞心目中的水。
出示:水_________________ ,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