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诊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梗死护理PPT课件

脑梗死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脑梗死的概述
02
入脑前动脉栓塞 的护理要点
03
脑梗死患者的康 复指导
04
脑梗死患者的心 理护理
脑梗死的概述
病因
01. 高血压
01. 糖尿病
01. 高血脂
01. 吸烟
01. 肥胖
01. 缺乏运动
01. 遗传因素
01. 年龄因素
01. 性别因素
01. 饮食习惯
01. 心理因素
E
B 解释:向患者解释病情,消 除疑虑和恐惧
D 引导: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调 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效果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价值感
谢谢
药物治疗
溶栓药物:如阿 替普酶、尿激酶 等,用于溶解血 栓,恢复血流
01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03
神经保护药物: 如依达拉奉、胞 磷胆碱等,用于 保护脑细胞,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05
02
抗凝药物:如华 法林、肝素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复发
04
孤独和寂寞:患者可能因行动不便、社交活动减 少而感到孤独和寂寞,影响心理健康
自卑和自责:患者可能因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影响康复信心和治疗效果
心理干预方法
倾听: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 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A
鼓励: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
C
病,树立信心
陪伴:陪伴患者度过难关, 给予关爱和温暖
降压药物:如硝 普钠、乌拉地尔 等,用于降低血 压,减轻脑水肿
x
目录
01
脑梗死的概述
02
入脑前动脉栓塞 的护理要点
03
脑梗死患者的康 复指导
04
脑梗死患者的心 理护理
脑梗死的概述
病因
01. 高血压
01. 糖尿病
01. 高血脂
01. 吸烟
01. 肥胖
01. 缺乏运动
01. 遗传因素
01. 年龄因素
01. 性别因素
01. 饮食习惯
01. 心理因素
E
B 解释:向患者解释病情,消 除疑虑和恐惧
D 引导: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调 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效果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价值感
谢谢
药物治疗
溶栓药物:如阿 替普酶、尿激酶 等,用于溶解血 栓,恢复血流
01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03
神经保护药物: 如依达拉奉、胞 磷胆碱等,用于 保护脑细胞,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05
02
抗凝药物:如华 法林、肝素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复发
04
孤独和寂寞:患者可能因行动不便、社交活动减 少而感到孤独和寂寞,影响心理健康
自卑和自责:患者可能因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影响康复信心和治疗效果
心理干预方法
倾听: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 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A
鼓励: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
C
病,树立信心
陪伴:陪伴患者度过难关, 给予关爱和温暖
降压药物:如硝 普钠、乌拉地尔 等,用于降低血 压,减轻脑水肿
脑梗死护理PPT课件

2.脑动脉炎:细菌、病毒、药物等导致。 3.其他:
如结缔组织病、 血液系统疾病、 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
12
(二)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
脑血管血流中断
脑缺血、缺氧
脑坏死或软化
功能障碍
13
(三)脑血栓形成病灶
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影区(缺血 半暗带)组成。
经积极治疗、康复,缺血半影区的损伤是 可逆。但较长时间(超过6h)不恢复脑血 流供应,缺血半影区内细胞也将死亡。
血情况。 病情变化——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临床表现。 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护理。 55
提问
1、脑梗死主要护理诊断 2、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56
【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与瘫痪或平衡障碍有关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发病24h内CT显示正常(可排除 脑出血);24h后显示低密度病灶,
提示脑组织已变性、坏死
1.CT★ :最常用的检查。 2.MRI:能在发病数小时内确定病灶。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判断颅
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等有帮助。 4.其他: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
等检查,可提示目前存在的危险因素。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正确姿势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 品放在易取的地方, 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43
【护理措施 一 】
---躯体活动障碍
肢体康复:康复应尽早进行,调动患者积极 性,康复应与治疗并进,告知患者康复是一 个持续的过程,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安全护理:行走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床栏, 留陪护;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约束带下垫 毛巾,松紧适宜,观察血运情况,定时松解, 记录约束部位、时间,并严格交接班。
如结缔组织病、 血液系统疾病、 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
12
(二)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
脑血管血流中断
脑缺血、缺氧
脑坏死或软化
功能障碍
13
(三)脑血栓形成病灶
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影区(缺血 半暗带)组成。
经积极治疗、康复,缺血半影区的损伤是 可逆。但较长时间(超过6h)不恢复脑血 流供应,缺血半影区内细胞也将死亡。
血情况。 病情变化——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临床表现。 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护理。 55
提问
1、脑梗死主要护理诊断 2、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56
【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与瘫痪或平衡障碍有关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发病24h内CT显示正常(可排除 脑出血);24h后显示低密度病灶,
提示脑组织已变性、坏死
1.CT★ :最常用的检查。 2.MRI:能在发病数小时内确定病灶。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判断颅
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等有帮助。 4.其他: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
等检查,可提示目前存在的危险因素。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正确姿势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 品放在易取的地方, 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43
【护理措施 一 】
---躯体活动障碍
肢体康复:康复应尽早进行,调动患者积极 性,康复应与治疗并进,告知患者康复是一 个持续的过程,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安全护理:行走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床栏, 留陪护;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约束带下垫 毛巾,松紧适宜,观察血运情况,定时松解, 记录约束部位、时间,并严格交接班。
脑梗塞的护理ppt课件

➢ 生命体征监测: T、P、R、BP。
护理评估(续)
肌力的评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护理措施及依据
1.躯体活动障碍 (1)生活护理:卧位(强调急性期平卧头低位)皮
肤护理、压疮预防、个人卫生处置等 (2)安全护理: 护栏、扶手、手杖、呼叫器等,
床、地面、运动场所,衣服、鞋,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运动量等
病房走道扶手 床栏
护理措施及依据(续)
(3)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干预:重要性、开始时间、训练内容
偏瘫步态(右侧偏瘫)
护理评估(续)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 头部CT、MRI检查 ➢ SPECT检查 ➢ TCD检查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 躯体活动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 吞咽障碍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及依据(续)
✓ Bobath握手 ✓ 桥式运动 ✓ 关节被动运动 ✓ 起坐训练 ✓ 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
行、平衡及ADL训练) ✓ 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2)鼻饲方法与注意事项:
✓ 洗手,餐具的卫生与消毒 ✓ 鼻饲前回抽胃液,证实胃管在胃内后灌食 ✓ 每次200ml左右,每天5~6次,间隔2~3h,
护理评估(续)
肌力的评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护理措施及依据
1.躯体活动障碍 (1)生活护理:卧位(强调急性期平卧头低位)皮
肤护理、压疮预防、个人卫生处置等 (2)安全护理: 护栏、扶手、手杖、呼叫器等,
床、地面、运动场所,衣服、鞋,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运动量等
病房走道扶手 床栏
护理措施及依据(续)
(3)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干预:重要性、开始时间、训练内容
偏瘫步态(右侧偏瘫)
护理评估(续)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 头部CT、MRI检查 ➢ SPECT检查 ➢ TCD检查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 躯体活动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 吞咽障碍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及依据(续)
✓ Bobath握手 ✓ 桥式运动 ✓ 关节被动运动 ✓ 起坐训练 ✓ 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
行、平衡及ADL训练) ✓ 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2)鼻饲方法与注意事项:
✓ 洗手,餐具的卫生与消毒 ✓ 鼻饲前回抽胃液,证实胃管在胃内后灌食 ✓ 每次200ml左右,每天5~6次,间隔2~3h,
《脑梗死护理诊断》课件

体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脑水肿。
脑梗死护理措施
1
快速血栓溶解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以减少脑损伤。
2
康复训练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发展。
脑梗死护理诊断的评价与监测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状态、疼痛程度、药物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和并发症,确保护理质量。
护理手术干预措施的注意事项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 道通畅,控制感染,避免并发症。
脑梗死护理诊断的研究和发展 趋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新的护理诊断指标、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 以及创新的康复技术,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梗死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瘤破 裂等。发病机制包括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常见的脑梗死护理诊断
脑灌注不足
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血压和脉搏等指标,识别并纠正脑灌注不足的问题。
神经功能受损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如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脑梗死护理诊断》PPT课件
欢迎来到《脑梗死护理诊断》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以及 相关护理措施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脑梗死的护理工作!
脑梗死护理诊断的定义
脑梗死护理诊断是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和确定其护理需 求和问题的过程。这包括对患者的观察、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 室检查。
脑梗死护理措施
1
快速血栓溶解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以减少脑损伤。
2
康复训练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发展。
脑梗死护理诊断的评价与监测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状态、疼痛程度、药物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和并发症,确保护理质量。
护理手术干预措施的注意事项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 道通畅,控制感染,避免并发症。
脑梗死护理诊断的研究和发展 趋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新的护理诊断指标、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 以及创新的康复技术,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梗死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瘤破 裂等。发病机制包括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常见的脑梗死护理诊断
脑灌注不足
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血压和脉搏等指标,识别并纠正脑灌注不足的问题。
神经功能受损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如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脑梗死护理诊断》PPT课件
欢迎来到《脑梗死护理诊断》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以及 相关护理措施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脑梗死的护理工作!
脑梗死护理诊断的定义
脑梗死护理诊断是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和确定其护理需 求和问题的过程。这包括对患者的观察、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 室检查。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4
• 脑梗死概述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评估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 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 血流减少或完全中断,造成脑组 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 死。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确诊脑梗死。
02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01
02
03
04
体重与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的体重变化和营养摄 入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
良或体重下降。
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 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肢体活动能力
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判 断是否存在偏瘫或活动障碍。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 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 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 危险因素。
病理
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会出现缺血性 改变,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胶质细胞 增生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及时 更换潮湿的床单和衣物。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 洁,避免皮肤刺激。
对已经出现褥疮的患者,按 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早期预防,适当活动
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4
• 脑梗死概述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评估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 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 血流减少或完全中断,造成脑组 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 死。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确诊脑梗死。
02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01
02
03
04
体重与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的体重变化和营养摄 入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
良或体重下降。
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 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肢体活动能力
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判 断是否存在偏瘫或活动障碍。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 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 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 危险因素。
病理
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会出现缺血性 改变,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胶质细胞 增生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及时 更换潮湿的床单和衣物。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 洁,避免皮肤刺激。
对已经出现褥疮的患者,按 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早期预防,适当活动
脑梗死的诊断及措施护理课件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失明、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方法
神经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脑部梗死病
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置和大小。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 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 能等,以评估血栓形成 的风险。
脑电图
通过脑电图检查,观察 脑部电活动的变化,有 助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家庭护理指导
定期记录患者情况
包括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 知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盐、 糖、脂肪的摄入。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以 促进康复。
康复设备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 器、语言训练软件等,提高康复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 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减轻孤独感。
认知行为疗法
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改变不 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 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树立康复信心。
康复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失明、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方法
神经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脑部梗死病
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置和大小。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 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 能等,以评估血栓形成 的风险。
脑电图
通过脑电图检查,观察 脑部电活动的变化,有 助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家庭护理指导
定期记录患者情况
包括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 知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盐、 糖、脂肪的摄入。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以 促进康复。
康复设备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 器、语言训练软件等,提高康复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 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减轻孤独感。
认知行为疗法
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改变不 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 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树立康复信心。
康复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脑梗死护理诊断(课堂PPT)

38
39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40
41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 灵。 引起问题:
42
43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 组织有 氧代谢。
31
32
六、诊断要点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33
34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或
17
18
19
20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21
22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58
59
十四、保健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危因素 调节饮食 缓慢变换体位 适度体育活动 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60
61
脑栓塞
62
63
一、概 念
脑栓塞(crerbral embolism) 各种栓子(固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 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 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又称栓塞性脑梗死(enbolis infarction),占 脑梗死的15%。
39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40
41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 灵。 引起问题:
42
43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 组织有 氧代谢。
31
32
六、诊断要点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33
34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或
17
18
19
20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21
22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58
59
十四、保健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危因素 调节饮食 缓慢变换体位 适度体育活动 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60
61
脑栓塞
62
63
一、概 念
脑栓塞(crerbral embolism) 各种栓子(固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 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 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又称栓塞性脑梗死(enbolis infarction),占 脑梗死的15%。
脑梗死诊断护理课件

头痛、头 晕、恶心、
呕吐
肢体无力、 麻木、瘫
痪
语言障碍、 吞咽困难
意识障碍、 昏迷
脑梗死的诊断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CT、 MRI等
神经功能评估:神 经功能现:头痛、 头晕、肢体无力、
言语不清等
实验室检查:血液 检查、尿液检查等
诊断标准
01
临床表现: 突发性头痛、
眩晕、肢体 无力、言语
脑梗死诊断护 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脑梗死的概述 02 脑梗死的诊断 03 脑梗死的护理
脑梗死的概述
脑梗死的定义
01
脑梗死是一种常 见的脑血管疾病, 又称为缺血性中
风
02
脑梗死是由于脑 部动脉血管堵塞, 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坏死
03
脑梗死的症状包 括肢体无力、言 语不清、意识障
碍等
04
脑梗死的治疗包 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和康复治
疗等
脑梗死的病因
01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增厚, 形成斑块,导 致血管狭窄或 闭塞
02
血栓形成:血 液中的凝血因 子异常,导致 血栓形成,堵 塞血管
03
血管痉挛:血 管收缩,导致 血流受阻,引 起脑梗死
04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中凝血因 子增多,导致 血液粘稠度增 加,容易形成 血栓
脑梗死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DSA等,用于确 定脑梗死的部位、范围、程度等
脑梗死的护理
谢谢
不清等
02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检 查发现脑部
病变
0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 化、凝血功 能等检查
04
诊断依据:临 床表现、影像 学检查、实验 室检查等综合 分析,排除其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1
的康复计划
0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
3
穿衣、进食等
0
5
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肺炎等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
0
度训练、肌力训练等
2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
0
持和疏导
4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控
0
制危险因素
6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
0
1
2
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翻身,预防压疮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病 人多活动,使用抗凝药物
临床表现: 偏瘫、失语、 认知障碍等
治疗原则: 溶栓、抗凝、 降压、降糖 等
分类和临床表现
01
分类: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
02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 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03
诊断:CT、MRI等影像学检查
04
治疗:溶栓、抗凝、降压、控制血糖 等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生活调 整等非药物治疗
02
脑梗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04
脑梗死的治疗和康复
06
脑梗死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生活方式教育
01
饮食健康:均衡 饮食,低盐低脂, 多吃蔬菜水果
02
运动锻炼:适当 运动,增强体质, 提高心肺功能
03
戒烟限酒:戒烟 有助于降低脑梗 死的风险,适量 饮酒有益健康
04
心理调适:保持 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出院时病情评估
意识状态:清醒,无 昏迷、嗜睡等异常表
现
肢体活动:无偏瘫、 肢体无力等异常表现
语言功能:无失语、 言语不清等异常表现
吞咽功能:无吞咽困 难、饮水呛咳等异常
脑梗死诊断及措施护理课件

03 脑梗死治疗
药物治疗
溶栓药物
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 部血流,减少脑组织损
伤。
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 血栓形成。
降纤药物
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水 平,改善血液黏稠度。
神经保护剂
保护脑细胞,减少缺血 缺氧引起的脑损伤。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
通过机械手段取出血栓,恢复脑部血 流。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通过手术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脑 部供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预防血栓形 成。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等手段,促进患者功能恢 复。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生活方式调整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04 脑梗死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减少病菌滋生。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 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 等。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 胖,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
保健知识
01
02
03
0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 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查
脑梗死诊断及措施护理课件
目录
• 脑梗死概述 • 脑梗死诊断 • 脑梗死治疗 • 脑梗死护理 • 脑梗死预防与保健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 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 生的坏死、软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栓塞
一、概 念
脑栓塞(crerbral embolism) 各种栓子(固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 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 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又称栓塞性脑梗死(enbolis infarction),占 脑梗死的15%。
二、病 因
心源性(最常见: 60-7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感染性 心内膜炎及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 粥样斑块、脂肪栓、气栓、菌栓、癌栓。 来源不明 约30%脑栓塞不能确定病因。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断要点 断
十三、其他护理诊
七、治疗要点
十四、保健指导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 部组
十、护理目标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致长期卧床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十四、保健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危因素 调节饮食 缓慢变换体位 适度体育活动 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 栓
↓
↑促
进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概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 灵。 引起问题: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 组织有 氧代谢。
四、临床表现
特
别
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亦异
提
最常见表现为:
示
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头颅CT 24-48h后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血糖、血脂、血流变等。
脑 血 栓 形 成 所 致 低 密 度 影 像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 非必检项目。 外观正常或血性(出血性梗死)。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梗死)。
六、诊断要点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或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等适当升血压。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白。 重者予20%甘露醇 + 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
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 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
七、治疗要点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预防性用药: 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
脑梗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 2.吞咽障碍 3.语言沟通障碍 4.焦虑
1.躯体移动障碍 与肢体瘫痪有关
措施 ( 1 ) 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
的机械性刺激。协助定时翻身、排背,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 位。每天全身温水摖拭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 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 2 ) 运动障碍的病人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床铺要有保 护性床栏;走廊、厕所要有扶手,以方便病人起坐、扶行; 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呼叫器和经 常使用的物品应置于床头随手可及处;上肢肌力下降的病人 不要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防止烫伤;行走不稳或步 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仗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护, 防止受伤。
八、护理评估
病史 病因和诱因、主要及其伴随症状、高危因 素。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和精神状态、肌力和肌张 力、 语言功能等。 辅助检查
九、常用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吞咽障碍 与肢体瘫痪和认知障碍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十、护理目标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达最 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