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林森浩案例-优秀word范文 (12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林森浩案例
篇一: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
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201X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
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

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
案件新闻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

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
林森浩批准逮捕。

11月27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森浩称自己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人节整人想法。

201X年2月18日上午10点半,该案在上海市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5日上午,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二中院
提起上诉。

二、关键点分析
林某用他以前写过论文研究过的毒药来下毒存在疑点,而且作为亲密无间的室友,他要是真想害黄某他有很多机会,他竟然选择了往饮水机里投毒,这样怎
么看他都会成为嫌疑最大的人。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他选了这种笨透了的谋
杀方式,他都不知道在黄某已经毒发后好好清洗一下饮水机么,还让警方事后
查出了毒药的成分。

还有那个短信,不是说专家们都束手无策不知道是什么中毒,没有那个短信就没人知道黄是什么中毒,甚至根本不会有人觉得是有人投毒,应该只是深谙这种毒的特性,怀疑室友是中了这种毒,想要救室友一命,
又怕惹祸上身才匿名发了这个短信。

又或者根本那个短信就不是他发的。

黄某不是喝完水后还怕室友喝了“过期的水”生病清洗了水桶,只有三个人住的寝室,而除了黄、林的第三个人又是不怎么住寝室的,那黄某担心“喝过期水生病”的不正是林某么,试问如果黄、林之间只是“表面上没有矛盾”,黄某用
不用做到这个份上。

三、结论
14年2月18日上午10点半,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
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月
25日上午,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二中院提起上诉。

四、反思
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被灌输的是“不输于人”的竞争意识,缺乏的是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提醒和教诲。

竞争无处不在,不管是校园还是社会,但竞争不
能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而恰恰是在竞争的问题上,社会上的一些人一些事
并没有起到正面的积极影响,同事之间、同业之间相互诋毁、突破底线甚至伤
人性命的恶性竞争并不鲜见。

实事求是地说,负面情绪的调整、竞争压力的排解、评价标准的转变、功利色彩的淡化,这些都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学生的
问题,校园里的种种现象其实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也正因此,一桩校园投毒案
留给我们太多的沉重。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学习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去
评价一个学生、一所学鞋仿佛只要成绩好,其他都可忽略不计。

诸多学校、老
师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的往往是高精尖的人才,这可能没什么大错。

但与此同时,不该忽视的是对一个普通人的培养、一种底线教育——你可以不成为英雄、不成为榜样,但你应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基本道德观念的公民。

篇二:林森浩我犯罪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林森浩:我犯罪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张蕾周琪发自上海、汕头实习记者徐玉燕杨媛陈最日期:201X-12-06
从4月案发,到11月庭审,复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森浩的心理活动和作案动机,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从法庭审理所披露的信息看,毒物来源、作案
手法、到案经过等各方面事实已清晰,但就林森浩其人,世人还是有着太多的
不解。

人们看不明白,一位意气风发前途大好的年轻医生,为什么会下毒害死
另一位跟他几乎相同角色的青年?(导语)
被告席上的林森浩面色青白,身穿迷彩马甲,看不出情绪波动,甚至有点心不
在焉。

他的话很少,少到要审判长王智刚督促他说话的地步。

法庭辩论环节,
审判长问:被告人,你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他答:“我没有什么可辩护的。

请律师发言。

”现场听审的一位女记者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

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刑事庭,今年4月引发舆论极大关
注的复旦投毒案开审。

5年前,同样震动外滩的杨佳案也是在这儿审理,审判
长也是王智刚。

被告的身份,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生。

他在回答基
本情况中的“学历”时,脱口而出“硕士”,突然顿了一下,“呃,肄业。


这天的审理共进行了8小时,没有出现人们事先预想的激烈而冗长的辩论。


判长至少3次提醒被告“说话声音大些”、“靠话筒近些”。

在公诉人举证期间,审判长还忍不住打断一次,提醒被告人:“公诉人质证及播放有关的视频中,你应当注意认真地听,法庭将来要对你进行质证。

”被告答:“哦。


愚人节
4月1日愚人节早上8点多,林森浩听到室友黄洋——同校同级耳鼻喉科硕士生——起床的声音。

像往常一样,后者拿着他的白色马克杯接了点饮水机里的水。

马克杯上面印着“X大歌手”字样,大概是这个爱唱歌的28岁男生某次比
赛的纪念品。

杯子里的铁调羹撞击陶瓷壁,黄洋喝了水,紧接着吐了出来,并伴有干呕——“像我们呛到鱼骨头那样,然后抠出来的感觉。

”黄洋拎着水去盥洗室冲洗,
动静很大。

躺在床上佯装睡觉的林森浩听着这正在发生的中毒。

他在前一天傍晚,向饮水
机中投入他从实验室偷拿出来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黄色,油状,有刺激性
气味。

两年前他用该试剂制造大鼠肝纤维化。

201X年3月11日,他的QQ签名
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属高毒类”,与科普资料上对该试剂的描述一致。

他的研究是用超声诊断肝纤维化。

他害怕黄洋问他什么,在手机响起不得不起床后,“为了避免和他讲话我就出
去了。

直到他走了我才又回到宿舍。


宿舍位于复旦大学医学部(枫林校区)西20号楼421,寝室里住了3个人,葛
林是本地人,经常回家。

201X年8月,黄洋搬来与葛、林同住。

27岁的林这样描述二人关系:“关系一般,不是特别铁。

可能互相之间会有一
点看不惯,比如说他觉得我这个人可能没什么生活情调,我可能觉得他有点自
以为是。

平时聊天也会聊到理想和个人想法。


公诉人问:你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近吗?
答:??应该不是特别相近。

问:你觉得黄洋如何?
答:他也是个很聪明很优秀的人,从个人为人上面我觉得他有点自以为是,或
者说可能有点自视(甚高)了一点。

问:你认同他的为人和处事方式吗?
答:我对这个??没什么认同不认同的。

问:你们存在直接的矛盾和冲突吗?
答:没有。

问:对黄洋牵扯到你的言行是否存在有不满的情况吗?
答:基本上也没有。

问:黄洋平时喜欢开玩笑吗?
答:偶尔。

问:他会针对你开玩笑吗?
答:也比较少。

问:对你开玩笑你能接受吗?
答:有些可能不接受。

问:比如哪些不能接受?
答:(沉默了几秒)现在让我想我也想不起来。

我这个(人)比较注重公平,
相互之间的一些开玩笑,我比较注重公平。

问:你认为他在开玩笑的过程中对你不公平?
答:不是。

我认为对人对己的标准应该是一样。

问:那你认为他对你和对自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吗?
答:(一样的时候)少。

问:有这个(标准不一样的)情况是吗?
答:对。

问:对这点不满意?
答:对。

3月30日晚,林黄二人与对门413寝室的傅立远、程磊两位同学聊天,“我的
同学黄洋就在我们几个玩游戏的时候说愚人节要到了,他要整人,而且边说还
边在那边猛拍着我同学傅立远的肩膀,当时我看着他很得意的样子,我当时就想:那我愚人节就来整你一下。

”林想到次日正好要到以前做过实验的地方去,那边的同学请他帮忙做个实验的受试。

“加上以前听到过另一位同学讲过,有
人拿毒药整同学的事情,就阴差阳错地做了这个事情。

”林供述说。

“没有想后果。

”他说。

给他“借鉴”的那个案例,后来他在看守所里看报纸,才较为仔细地了解了一下。

那次中毒事件发生在清华大学,至今“没有查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