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课程
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校企合作旨在促进教育和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产学融合。
它是现代教育体制与现实经济需求的结合,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展示这种合作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1. 四方电子与某大学:推动科研与产业创新的结合在这个案例中,四方电子与某大学的合作旨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创新的发展。
四方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的企业,而某大学则是一所在电子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研究实力的高校。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旨在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和产业创新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实践机会,培养了他们在产业界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 某职业学院与汽车公司: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个案例中,某职业学院与一家汽车公司合作开展职教融合项目,旨在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根据合作协议,该汽车公司为该职业学院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训设备,学院则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
通过这种合作,学院保持与行业接轨,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行业要求,为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熟悉汽车维修工作,还能够与企业员工互动交流,了解工作环境和行业文化,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某大学与科技企业: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个案例中,某大学与一家科技企业合作,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科研人员可以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合作,将其应用到产品开发中。
双方共同成立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加速技术创新的转化。
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与科研人员一同工作,了解科研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支持,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校企合作背景与意义 (3)三、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介绍 (4)3.1 案例一 (5)3.1.1 合作背景和目标 (6)3.1.2 合作内容和实施过程 (8)3.1.3 合作成效与经验总结 (9)3.2 案例二 (10)3.2.1 合作背景和目标 (12)3.2.2 合作内容和实施策略 (12)3.2.3 合作成果与启示 (13)3.3 案例三 (15)3.3.1 合作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6)3.3.2 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 (17)3.3.3 成效展示与经验分享 (19)四、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20)4.1 沟通与合作机制的建立难题与应对措施 (21)4.2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22)4.3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建议 (23)4.4 实践基地建设与资源共享的优化途径 (24)五、校企合作成效评价及影响分析 (25)5.1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评价结果及案例分析 (27)5.2 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表现与案例分析 (27)5.3 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贡献及案例分析 (29)5.4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展望 (30)六、总结与展望 (31)6.1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的主要经验总结与发展建议 (32)6.2 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 (34)一、内容描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某知名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典型案例为例,深入探讨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模式。
该案例中的企业是一家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制造企业,而高校则是拥有多学科交叉的高等学府。
双方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了深度合作。
在课程体系共建方面,企业参与设计了贴近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引入企业最新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需求。
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授课,为学生提供双师型的教学体验。
校企共建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例
校企共建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例林欣;赵立军;马菲菲;孙曜;张立新;戴艳梅【摘要】论述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由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南开大学口腔医院联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口腔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多家院校共同建设了具有六大模块的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将其中部分内容整合,出版了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现已投入使用,探索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学改革新途径,有助于共享优质、规范、前沿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7【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职业院校;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教学资源库【作者】林欣;赵立军;马菲菲;孙曜;张立新;戴艳梅【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41;南开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4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天津 300222;南开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4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天津 300222;南开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G712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口腔修复学与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两者的医学教育水平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高专的口腔修复工艺学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开发、课堂教学等教学环节上均未能与时俱进,存在一定不足。
尤其是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之一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是一大空白[1-2]。
现有实践教学素材的匮乏、单一,欠缺实用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严重影响培养质量。
究其原因,高职高专的授课教师多为校内专职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实际,提供的理论化资源层次良莠不齐,而对于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实践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也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的
案例三
总结词:该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和课程开发 项目,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了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1. 确定合作内容: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了合作的内容和 方式,包括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互派教师和 学生交流等。
培养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能够 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展望
拓展合作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校企合作可以拓展到更多 领域,如新兴产业、科技金 融等。
加强深度融合
未来,校企合作可以进一步 加强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推动人才培 养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应突出实 践操作,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课程中可以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如实地考察 、模拟演练等,以增强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引入企业元素
在课程内容中可以引入企业元素 ,如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实际 案例等,以增强学生对企业实际 运作的了解和认识。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践项目和真实案例,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 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提高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能够促进产学 研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 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和针对性。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深化“三位互融联动”模式共育山西地方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十余年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三位互融联动”校企合作模式,联动学校、行业、企业三方,把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知识学习技能实训以及行业企业需求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开展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互动机制,培养了山西地方旅游人才,体现了三位一体、互融联动的特色,走出了校行企联动、学用结合的校企发展道路。
一、导语根据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了山西省地方旅游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校企联动人才培养的模式。
以行校企三位一体、联动培养为核心,紧跟山西旅游发展前沿,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三位互融联动”教育模式。
“三位联动互融”模式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联动结合,贯穿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服务、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
通过实施课岗融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了人才培养,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以服务于山西旅游为指向,是一种三方互融、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体现了三位一体、互融联动的特色。
二、具体的做法与过程(一)“三位互融联动”模式目标指向——服务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山西旅游、挖掘地方文化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景区景点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培养及旅游企业各个岗位,更需要学院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这也对学院服务地方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分析山西旅游状况和旅游人才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内涵建设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以“养成-体验-拓展阶梯递进式“383”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了“课岗融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山西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中。
先后为山西旅游输送了毕业生1500多名,为山西省市旅游行业企业培训旅游人才1万5千余名,注重了在校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的平均一次签约率为88%以上,实现了校行企的三方共赢。
企业实践优秀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XX科技有限公司与XX职业学院于2018年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以XX科技有限公司与XX职业学院的合作为例,探讨企业实践优秀教学案例。
二、案例实施过程1. 需求调研与专业设置XX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学院专家、教师沟通,了解到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调研结果,学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了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专业,如智能设备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2. 课程体系改革学院与公司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案例和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
课程内容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智能设备应用技术课程中,引入公司实际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3.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聘请公司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
同时,鼓励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
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与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
5. 产学研合作学院与公司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例如,学院教师参与公司研发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案例成效1.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培养了一批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据统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2.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学院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共建课程成果
校企共建课程成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校企共建课程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并实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岗位需求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校企共建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具有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能力;而企业作为社会实践单位,具有实际岗位需求和行业前沿信息。
双方的合作互补优势,可以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校企共建课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方案;也可以是学校将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纳入教学计划中,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还可以是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士共同执教,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无论哪种方式,都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建设中的深度合作,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共建课程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
比如某高校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开设了《互联网营销策划与执行》课程,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和行业前沿趋势,让学生通过实操项目,提升互联网营销技能和实践能力。
又如某职业学院与当地制造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了《现代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课程,结合实际生产流程,培养学生制造工艺和创新意识。
这些校企合作的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校企共建课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根据行业变化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具有持续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使教学能够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
学校还需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校企合作课程进行评估,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而企业方面,也需要积极参与校企共建课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供实际岗位需求和行业趋势信息,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内容。
企业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指导,开展企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和经验。
加强校企实训基地共建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企合作为例
例 , 阐 述 职 业 院 校 应 与 企 业 共 建 实训 基
治 区级 首批重 点 中等 职业学校 ,20 0 6年 经 国家教 育部认 定为 国家级 重点 中等 职
地 ,培养经 济行 业急需的技能型人 才 , 促
进 地 方 区域 经 济 发展 作 贡 献 。
生 产 的零 距离 ,这种 校企合 作共 建 实训 基 地及 冠名班 的创举 成 为当时广 西远 距 离跨地域校企合作办学 的典型 。 由于学 校办 学专业 优势 突 出 、特 色 明显 ,吸弓 了国 内众 多知名 企业 前来 合 I 作 ,学校 依次 与雅戈 尔 日中纺织 印染 有
学 实 习 、晚 上 开 展 理 论 教 学 , 即 弥 补 了 企 业 生 产 旺 期 的 用 人 需 要 ,又 推 动 学 校
生产 相结合 ” 的教学形 式 ,采 用 “ 练 讲 结合 、精讲 多练 、以练 为主 ,轮换 工种 实训 与 固定 工种 强化实 训相结 合 ”的实 训模式 。 2校 内实训 基 地建 设成 效 。校企 合 .
社会 发 展第 十二个 五年规 划纲要》 明确 指 出要将 中 国由纺织 服装 制造业 大 国转
变 为纺织 服装 制造业 强 国。 《 中共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委 员 会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人 民政 府 关 于 做 大 做 强 做 优 我 区工 业 的 决
羊 绒制 品有 限公 司 、香港 中大实 业等 多
加 强 校 企 实 训 基 地 共 建
促 进 地 方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企合作 为例
口 广西纺织 工业 学校 王 瑶
【 摘
要 】以广 西纺 织 工业 学校 为
6 1 。 20 6 0人 0 3年 经 广 西 教 育 厅 认 定 为 自
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协同共育造价高素质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协同共育造价高素质人才一、实施背景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众多专业前列,在2010年12月确定为学院特色专业,随后在2016年9月申报为省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12月申报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以建筑行业为依托,发挥学院特色和校企合作体制的优势,以培养行业需求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工程造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实现校企共育人才。
二、主要目标1依托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合作平台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双方优势资源互补,企业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及岗位,选派人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企业元素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学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完成订单式学生培养,为企业输送适合型人才。
2 .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提升师资水平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
3 .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协同育人、三阶段能力提升”工学结合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建筑施工现场过程导向的装配式、信息化课程体系并配套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及真实工程过程的三阶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协同构建素质教育、双创教育新体系,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4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教材教材开发立足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将专业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加以整合、串联、以知识链接形式将理论知识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5 .企业参与教学实训场所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优势,解决学生自身空间想象力差,实践教学上工地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利用BIM、VR.G1S等技术手段,校企在校园内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场所,有效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修改)
突出校农合作特色不断深化校企融合校企合作办公室刘建平贾彦军张成才摘要:校农合作是所有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建设的灵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
作为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建校历史的老牌农业学校,在示范校创建以来,通过“送教下乡”,建立并创新了以“校农合作”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以国家示范校的创建为契机,建立了多元化、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摆脱困境,顺应经济发展(一)校农合作,摆脱困境的抉择原平农校从2007年大专停止招生以来,中专办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脱困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2009年,学校确立了“一体两翼、开放办活”的办学理念,率先在省内开展了“送教下乡”教学新模式,紧贴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校农合作应运而生.(二)校企融合,弥补短板的良策原平农校是一所拥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农业中等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使学校在蕴积了丰富经验和文化的同时,也积聚了许多与现代职教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负面因素。
几十年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过时的评价模式以及相当一部分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得到根本性改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校企一体办学。
(三)产教融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忻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规模健康养殖业、优质林果生产业、温室大棚蔬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五大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我校积极与相关企业交流合作,努力使五大产业对接学校的种植、养殖、果蔬、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群,围绕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使校企合作成为维系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灵魂。
(四)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不竭动力几年来,学校坚持校农合作、产学结合,构建了涉农专业“三园制”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牵头组建了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创新了办学模式;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送教下乡",创新了育人模式;建立了教育教学多元评价机制,创新了评价模式。
典型案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课程
校企合作共创优质课程联合培养共育优质员工1、实施背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在主要的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借鉴高职和技校的同类校的标准,并没有独创的经验。
教材的选用也是根据已经出版的通用教材,随着国家标准的修订,很多专业书籍已经出现了滞后,满足不了现在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重新编排课程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由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许多毕业的学生的本身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造成很多学生只能从事比较基层的工作岗位,而企业方的关键技能岗位却由于没有相应人才担当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短板。
因此如何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优质员工也成为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2、主要目标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将企业中的不同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汇总,深入分析这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分类整理,抽离其中的知识要点,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引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
最终编写出一批具有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一批优质教材。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改变以往的课堂讲述方式,形成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学教一体的模式,切实让学生掌握真正的企业所需要的技能.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入职员工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活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择优入职。
形成学校企业一体,共同培育企业需要的优质员工的办学新模式。
3、工作过程(1)企业调研教学改革过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具体生产实践,老师们将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带到了课堂上,对那些陈旧落后的不适合实际生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了极大的促进.同时由于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改革活动,从而掌握了丰富的生产第一线的情况,充分的了解了行业的现状、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用人情况,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到企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每个岗位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这就解决了在教学中教什么、如何去教的问题,从而把教学改革变成了全体教师共同支持的课题,把在生产第一线学到的、想到的、了解到的都拿到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良好快速的发展。
校企合作协议培训联合办学5篇
校企合作协议培训联合办学5篇篇1校企合作协议甲方:XX大学乙方:XX企业集团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促进高等教育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甲方XX大学与乙方XX企业集团,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以下校企合作协议:一、合作宗旨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二、合作内容1. 人才培养合作(1)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甲方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为乙方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培训服务,包括专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等。
(3)乙方为甲方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科技创新合作(1)双方共同设立科研合作小组,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
(2)甲方利用科研优势,为乙方提供技术支持和成果转化服务。
(3)乙方为甲方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资源共享合作(1)甲方向乙方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乙方为甲方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践机会。
(2)双方共同举办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提升双方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3)双方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品质。
三、合作机制1. 定期会晤机制双方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推进合作的深入进行。
2. 项目管理机制双方共同设立项目管理小组,对合作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成果共享机制双方共同制定成果共享方案,明确成果的归属和分配方式,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4. 风险防控机制双方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明确风险防范措施和责任承担方式,确保合作的稳定进行。
四、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XX年。
期满后,双方可协商续签。
五、其他事项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路达)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路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XXX(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一、合作目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
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
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
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通过与XXX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合作过程自2009年以来,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我们先后派出机电专业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XXX进行顶岗实。
在前两级的工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与XXX(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培人才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三赢为指导思想,在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5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首届二次会议,会上本专业与XXX(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深化校企合作协议。
深化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构2011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2011级学生中,我们组建了“机电一体化路达班”,实行订单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做法包括:1.共同研讨、修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2.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3.合作开发课程、编写讲义教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4.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教学与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教学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建设集教学、培训、科研、服务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优势资源加强科研开发和科技服务,将教改和科研转化为教学工作、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
全面提高教学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开发与建设、教材编写及科研应用、社会服务能力。
一、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培育示范性精品课程。
通过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项目群”教学创新课程体系。
实施体现工学结合的“项目群”教学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对接,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对接。
开展配套教学改革与建设,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重点建设《物流运输管理》等专业核心课题,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二、校企合作共同编著实习实训为主导的示范性教材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编写出版《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指导手册》、《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训指导手册》等2本突显实训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群”实训指导手册。
三、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先进水平的“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常德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劳动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满足培养影视多媒体专业高技能人才需要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四位一体”的常德一流、省内先进的专业实训基地,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相关内涵建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成为行业企业物流师等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
(一)校企共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和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
典型案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课程
校企合作共创优质课程联合培养共育优质员工1、实施背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在主要的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借鉴高职和技校的同类校的标准,并没有独创的经验。
教材的选用也是根据已经出版的通用教材,随着国家标准的修订,很多专业书籍已经出现了滞后,满足不了现在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重新编排课程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由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许多毕业的学生的本身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造成很多学生只能从事比较基层的工作岗位,而企业方的关键技能岗位却由于没有相应人才担当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短板。
因此如何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优质员工也成为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2、主要目标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将企业中的不同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汇总,深入分析这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分类整理,抽离其中的知识要点,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引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
最终编写出一批具有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一批优质教材。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改变以往的课堂讲述方式,形成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学教一体的模式,切实让学生掌握真正的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入职员工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活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择优入职。
形成学校企业一体,共同培育企业需要的优质员工的办学新模式。
3、工作过程(1)企业调研教学改革过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具体生产实践,老师们将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带到了课堂上,对那些陈旧落后的不适合实际生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了极大的促进。
地平线职业教育展示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平线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案例以地平线职业教育为例,展示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
二、地平线职业教育简介地平线职业教育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地平线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致力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地平线职业教育展示案例1. 案例一:校企合作,打造优质课程地平线职业教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适合企业需求的优质课程。
以下为一例: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平线职业教育针对此情况,与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一门针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课程。
项目实施:(1)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确定课程目标。
(2)组织专家团队,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编写课程大纲。
(3)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授课,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4)定期举办课程评估,收集学员和企业反馈,不断优化课程。
项目成果:该课程一经推出,受到学员和企业的一致好评,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网络营销人才。
2. 案例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员实践能力地平线职业教育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以下为一例:项目背景:为了提高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地平线职业教育推出了一项创新教学项目。
项目实施:(1)采用项目式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融入课程教学中。
(2)设立模拟实验室,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3)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导师,为学员提供专业指导。
(4)定期举办技能竞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项目成果: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具备实战经验的计算机人才。
校企合作案例
“圣象模式”——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企业群打造优质技能人才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圣象模式”是文化特色鲜明、贯穿中职三年教育教学、符合企业群需求的新型育人模式,是大亚科技集团旗下企业群之一圣象集团与我校机电专业双主体推进的实践成果。
企业文化和技术融入机电专业教学全过程,显著提升了毕业生质量,为大亚车轮、圣象地板、江苏超力等企业群培养了一线班组长和技术骨干队伍,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为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群的多元发展创造了机遇。
一、实施背景(一)实践需要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对就业质量有了新的要求:除了物质环境,更注重企业的人文环境;除了薪资,更注重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
2.丹阳本地上市公司大亚科技集团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产业,拥有“大亚包装”、“大亚木业”、“大亚信息”和“大亚汽配”四大企业群。
大亚科技集团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公司成立30年,企业群的班组长和生产技术骨干队伍亟待补充新生力量,企业对于培养对象既有较高的技术技能要求,又有人文素养和对企业忠诚度的要求,以期为企业长期服务。
(二)发展需求学校认识到大亚科技集团的企业群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代表性,引入企业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建设与企业群相对应的专业群,狠抓专业技能教育,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显著提高人才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为企业群服务,同时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
(三)创新需求从实践和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创新一个可复制的育人模式,面向更多学生、适应更多企业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1.创新一种模式——圣象模式。
在企业界和职教界可复制、可推广。
2.解决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入职后适应期长、企业培训成本高的问题。
3.实现三方“共赢”——培养出优秀员工长期服务,企业赢;拥有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优质平台,学生赢;校企合作,开拓专业建设,学校赢。
三、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2014年,丹阳中专机电部与国内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圣象集团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酝酿以“圣象模式”进行双主体育人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实施进行多轮调研和研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我们提出了四个创新:1.创新育人主体: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企业全程参与培养中职在校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共创优质课程
联合培养共育优质员工
1、实施背景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在主要的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借鉴高职和技校的同类校的标准,并没有独创的经验。
教材的选用也是根据已经出版的通用教材,随着国家标准的修订,很多专业书籍已经出现了滞后,满足不了现在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重新编排课程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由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许多毕业的学生的本身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造成很多学生只能从事比较基层的工作岗位,而企业方的关键技能岗位却由于没有相应人才担当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短板。
因此如何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优质员工也成为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2、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将企业中的不同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汇总,深入分析这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分类整理,抽离其中的知识要点,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引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
最终编写出一批具有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一批优质教材。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改变以往的课堂讲述方式,形成任务
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学教一体的模式,切实让学生掌握真正的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入职员工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活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择优入职。
形成学校企业一体,共同培育企业需要的优质员工的办学新模式。
3、工作过程
(1)企业调研教学改革过程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具体生产实践,老师们将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带到了课堂上,对那些陈旧落后的不适合实际生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了极大的促进。
同时由于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改革活动,从而掌握了丰富的生产第一线的情况,充分的了解了行业的现状、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用人情况,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到企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每个岗位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这就解决了在教学中教什么、如何去教的问题,从而把教学改革变成了全体教师共同支持的课题,把在生产第一线学到的、想到的、了解到的都拿到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良好快速的发展。
(2)实训室改扩建过程
采购相应的施工机械、实验仪器、新增3个理实一体化教室,改善实训室环境,新增测量实训室、绘图室、造价实训室,为专业课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3)教师团队建设过程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校高薪聘请宁阳公路局总工赵胜军高级工程师担任公路系主任,带领专业教师全面规划实施道路与桥梁施工专业的发展。
聘请公路局监理处李冠文主任担任实训指导专家,聘请山东交通学院董基福教授为我校特聘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等工作。
聘请山东交通学院材料学院副院长张爱勤教授为我校专业教师进行师资培训等。
另外还专门聘请企业专家以企业员工内训的形式为学生授课,例如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李光华总经理、卓秋林副总经理、高建军副总经理、商淑杰副总工、马建主任等多位专家专业讲述检测方向课程,如《公路材料》、《路基路面现场检测技术》、《桥梁检测技术》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由于都是企业专家自己工作中的案例,讲起来更能贴合企业实际需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以“师带徒”的授课形式,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也改变了原来的课程教学方式。
为了增加教师的技能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业务能力培训,开阔教师眼界。
根据两年的示范校建设现在每个专业教师都考取了相应的行业资格证书,现有一级建造师1人,二级建造师5人,检测工程师1人,检测员7人。
(4)教材编写过程
根据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公路系专门召开多次专家指导委员会,邀请高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
准、具体教材内容编写安排,为搜集素材教师们深入企业一线,获得大量施工图纸、照片,拍摄大量音视频资料,为了使有些教材真正实现全程模拟的项目化编写,学校专门开辟场地进行一段路桥的施工作业,一方面促进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积累素材,为教材的编写真正实现项目落地。
另外的检测类课程,全部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以企业提供教材为主,以教材为载体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培训与上课的全面一致。
(5)企业考核评价过程
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改革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企业学生双向了解,提前入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条件保障
首先物质条件保障,需要重新扩增实训场地的规模,实训仪器在种类和数量上进一步增加,保障实训项目能够满足课程和学生数量的需要。
根据示范校的建设任务书,重新规划了原有的实训教室,按照交通部综合乙级公路试验检测中心的标准筹建新的试验检测中心。
其次还要有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能工巧匠进校园。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进校园给予在工资津贴上优于企业的待遇。
5、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教学改革方面:全部专业课都是实行项目引领式教学模式,例如:为了上好《公路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这两
门专业课,学校专门开辟一片场地,购置相应施工机械、材料全程模拟一段道路、一座小桥施工的全过程。
教师也是施工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学生也是技术员。
通过全程模拟实现了真正的项目化教学,也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路桥建设为载体,穿插进行《材料试验》、《工程测量技术》、《桥梁构造与识图》、《路基路面现场检测技术》、《桥梁检测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多门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将课堂搬进施工现场,学生边做边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教材编写方面:按照任务引领项目化的编写模式,现已出版九门专业课程,全部应用与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3)学生综合评价方面:引入企业评价体系,平常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考核。
最后一个学期由有用人需求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给学生上课,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全部一轮的岗前培训,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培训表现,结合以前的教师的综合评定,总体考核学生,培训结束后,择优录取学生。
这样考核与招聘相结合,课堂与培训相结合,学生的表现直接决定将来的就业,很好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不走出校门就具有专业的人员素质。
6、体会与思考
在进行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考核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近两年来取得很大的成效,改变了以前只是师生之间只
是在课堂、书本之间的单项交流,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境、引入企业参与评价机制,多方面加入,有效引导学生在校内成为成功的职业技术人才。
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
特别是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由于有机械、材料,很工工序需要教师指挥学生亲自去做,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管好学生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如果很多项目穿插进行,出现了教师只关注部分学生的、忽略了其余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
(2)专业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完成教材编写,通过相关行业资格考试,假期要去企业一线参与生产实践。
增加了很多教师的工作量。
下一步综合分工,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时间,逐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水平。
(3)引入企业评价需要正确引导,企业方面为学生培训其实也是面试,但是很多学生自制力不强,往往不能坚持下来,最后企业只是择优录取,有很多学生达不到他们的标准。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更积极参与,这是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