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简答题
翻译概论复习题
1. 试述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的几点原则1、去字梏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意义的简单相加。
所以要想让翻译得到再生从原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去除字存在的情况下,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细心揣摩作者意图,全面把握上下文的关系。
2、重组句除去了原文的字梏,就必然涉及原文的句子,在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再根据不同的语言规律,破除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
3、建空间从理论上讲,建空间,是要在去除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与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同时在阅读这个新的文本时,原文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尽可能保持不变。
1索绪尔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他指出了价值与意义的区别,并揭示价值取决于系统这一深刻道理,索绪尔的木笔旨在摧毁词的任务是在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这一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意义观。
首先,索绪尔的语言意义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的翻译观,不再把翻译当成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而是要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词的任务并不在于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
其次,要在系统中去识别差别,确定词或语言其他要素的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梳理语境和整体观念,将语义的传达当做一个动态的行为,要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在具体语境中去识别语义。
再次,索绪尔将意义与价值做了区分,认为不同语言中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索绪尔对意义和价值的区分,可以说是对语言意义观理论的一大贡献,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探索语言与意义打开了一扇大门。
2在世界化进程的今天,语言文化多元,翻译能起到什么作用翻译有助于发展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多元化,而文化多元化和语言多元化可加强世界和平和文化的建设,弗努蒂认为在翻译所起的作用中最主要的是文化身份的塑造,一是翻译及其对异域文化的再现、改造,使异域文本脱离赋予其意义的文学传统。
二是翻译以文本和策略的选择为切入点,对异域文本加以改造,甚至改写,使其符合目的语的文化的大潮,三是通过对异域文本的改造,使目的语文化形成一种对异域文化的基本态度:基于我族中心主义,种族歧视或爱国主义之上的尊重或藐视,北京大学的孟华认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翻译具有传递相异性的功能,即翻译可以在一国的文化传统中,亦即在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中植入中植入相异性的因素。
翻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翻译概论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翻译活动最基本的性质是语言转换()。
A:对 B:错答案:A2.文学翻译是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审美再现()。
A:对 B:错答案:A3.翻译活动不需要考虑所在的社会交际环境而独立的发生和进行()。
A:错 B:对答案:A4.当代职业翻译已从传统的人工翻译发展到以翻译服务为核心,涉及到本地化、机器(辅助)翻译、翻译教育和培训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综合性语言服务行业()。
A:错 B:对答案:B5.对翻译活动基本性质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翻译的目的也是对翻译行为的一种限制或要求,运用宏观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引导翻译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翻译的目的一定会实现。
()A:对 B:错答案:B2.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霍桑的《红字》等都受到《圣经》及其故事题材、格言、用典的影响。
()A:错 B:对答案:B3.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中提出,佛典在语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A:多覆牒前文语。
B:其诗歌之译本为压韵。
C: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
D:倒装句法极多。
答案:ACD4.奈达针对翻译的文化语境,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
A:物质文化 B: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C:生态文化 D:社会文化答案:ABCD5.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涌入中国沿海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客观上伴随传教活动进入中国的,还有近代西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技术成果和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由传教士们独立翻译而成。
()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狭义的翻译过程就是指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
A:错 B:对答案:B2.除了包括语言转换过程,广义的翻译过程还包括对原语文本的选择和研究,以及译语文本的接受和影响等()。
A:对 B:错答案:A3.翻译研究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理解和描述翻译的进行,从而形成了对翻译过程的理性认识()。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精修订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定义?A.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 将一种语言口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C.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D.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意译和转换答案:B2. 翻译的目的是什么?A. 传达信息B. 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C. 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D. 推广翻译行业的发展答案:A、C3.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类型?A. 文学翻译B. 口译翻译C. 法律翻译D. 机器翻译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案: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忠实传达原意。
准确性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流畅性指翻译要顺畅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直译和生硬的翻译;忠实传达原意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解释语言转换和意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转换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实现。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原文句法和词汇的结构。
例如,将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直译为英文句子“I like to eat fruits”。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和意义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转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将英文句子“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译为中文句子“事实胜于雄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在学习《翻译概论》课程中的所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的重要性及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1. 桥梁作用:翻译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跨越语言边界和文化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
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2. 促进文化传播:翻译能够将一国的文化表达转化为其他语言并传播出去,使得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二、
1.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
三、
1.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2.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
1.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2.简述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与传统语言意义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给翻译活动带来的启示。
3.试述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的几点原则。
五、
1.如何认识译者的传统身份?为何同样的“透明”翻译策略在不同的翻译家那里会导致“异化”与“归化”两种背道而驰的结果?
2.论述意大利谚语“翻译者即反逆者”在译者主体性确立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
1.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从“翻译什么”和“怎样翻译”两方面,举例说明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对翻译构成的影响。
七、
1.请结合自己学习翻译或从事翻译实践的经历,举出翻译中的一些常见矛盾。
2.傅雷“神似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形”与“神”关系的认识。
八、
1.在世界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语言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你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翻译应该或者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九、
1.翻译活动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哪些翻译标准?它们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十、
1.何为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于翻译研究的发展有何意义?。
大二翻译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大二翻译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傅雷C. 林语堂D. 钱钟书答案:A2. 在翻译活动中,哪种翻译策略更注重原文的忠实度?A. 直译B. 意译C. 归化D. 异化答案:A3. 翻译理论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主要区别在于?A. 交际翻译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B. 语义翻译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C. 交际翻译更注重语言的流畅性D. 语义翻译更注重语言的流畅性答案:C4. 翻译理论中的“等效”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尤金·奈达B. 彼得·纽马克C. 诺曼·卡特D. 约翰·卡特福德答案:A5. 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A. 完全保留原文文化和语言特点B. 完全消除原文文化和语言特点C. 适当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文化D. 完全替换为目标语言文化元素答案:C6. 翻译理论中,“动态对等”与“形式对等”的主要区别在于?A. 动态对等更注重原文的形式B. 形式对等更注重原文的形式C. 动态对等更注重译文的功能D. 形式对等更注重译文的功能答案:C7. 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尤金·奈达B. 彼得·纽马克C. 诺曼·卡特D. 约翰·卡特福德答案:B8. 在翻译中,如何处理专业术语的翻译?A. 直接使用原文术语B. 创造新术语C. 使用目标语言中已有的对应术语D. 以上都可以,视情况而定答案:D9. 翻译理论中,“归化”与“异化”的主要区别在于?A. 归化更注重目标语言文化的适应性B. 异化更注重目标语言文化的适应性C. 归化更注重原文文化的保留D. 异化更注重原文文化的保留答案:A10. 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原文中的双关语?A. 直接翻译B. 创造新的双关语C. 忽略双关语D. 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的区别。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期末复习题《翻译概论》一、请将对应的翻译理论与对应的翻译理论家划线连接起来。
(E)1 异化理论 A 威密尔(Hans. J. Vermeer)(D)2动态对等及功能对等理论B诺德(Christiane Nord)(A)3翻译目的论 C 支谦(F)4宁信而不顺D奈达(Eugene A. Nida)(C)5弃文存质E韦努蒂(Lawrence Venuti)(B)6功能+忠诚F鲁迅(J)7音美、形美、意美G道安(I)8既需求真,又须喻俗H安世高(H)9贵本不饰I玄奘(G)10案本而传J许渊冲(K)11信达雅K严复(L)12重神似不重形似L傅雷二、根据所学内容将合适的词填写在空白处:1.从表面上看,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__________, 但在深层次上,翻译传递的是__________。
(转换,文化信息)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是文化的__________, 直接反映文化的现实和内涵。
(镜子)2.在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有着浓厚的__________色彩,从古代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嚼饭与人”,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傅雷的“__________”和钱钟书的“__________”,无不折射出我国传统翻译理论重经验、重感悟、重艺术传达的特性。
(、传神论、化境)3. 发挥译者的创造性有一个度的问题,并不是__________发挥和__________发挥,而是基于对原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__________负责的态度。
(随意、自由、艺术)P764. 非文学翻译包括_________文体的翻译、_________文体的翻译、_________文体的翻译。
(应用、科技、新闻)P995. 英语名词和介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则是_________使用较多。
即相对于汉语而言,英语倾向于_________描写,而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则多使用_________描写。
(动词、静态、动态)P396. 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因而各有其优势和价值。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翻译的定义?A)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 C)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D)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正确答案:A2.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过程中的“过程语言”?A)源语言B)目标语言C)中介语言D)工具语言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的“目的语”?A)源语言B)理解语言C)通信语言D)目标语言正确答案:D4. 文学翻译中,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A)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B)译出目标语言读者能理解的内容C)将原文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到最低D)使用逐字逐句翻译法正确答案:A5. 针对机器翻译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机器翻译可以替代人工翻译B)机器翻译永远不会出现错误C)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已经超过人工翻译 D)机器翻译需要人类的干预和修正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流畅通顺、意义准确、意境传达和适应读者需求。
忠实原文原则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原意,不添加、删减或曲解内容。
流畅通顺原则强调翻译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语法结构,使读者能够自然理解。
意义准确原则要求译文在传达原意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歧义,并保持与原文相似的语义效果。
意境传达原则强调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文学和情感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享受。
适应读者需求原则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2. 请简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读者需求,通过调整和改变源语言表达形式,以达到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功能。
该理论主张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应呈现出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词语的替换或句法结构的转换。
翻译理论简答题(DOC)
《实用翻译教程》习题库简答题第一章导论1.翻译课的目的是什么?2.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有那些?3.翻译课的性质是什么?4.为什么学习翻译理论?5.实用翻译理论主要解决那些问题?Keys: 1.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也就是把原语所表达的信息材料,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并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
2.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3.翻译是技巧有时科学,进行翻译教学应该是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紧密结合。
也就是又讲理论,掌握翻译规律;又作大量练习,获得技能技巧。
4.翻译理论就是研究和探讨翻译固有的内在规律,发现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翻译理论就是帮助翻译工作者了解翻译规律,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哪问题。
翻译理论的可贵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
为提高翻译水平而学习,这就是学习翻译理论的目的。
5.性质问题.标准问题.翻译过程中遇到大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第二章什么是翻译6.人们交流思想有哪几种情况?7.解释语内交流.语际交流?8.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9.翻译的定义?Keys: 6.语内交流.语际交流.信息传播7.语内交流是指在同一语言内部进行的交流。
语际交流是指操不同语言的人.通过翻译进行的思想交流。
8.翻译是思想交流的桥梁(使不懂原语的人,能通过译文而懂得体现在原文信息中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不懂的思想感情)和接力(使原文信息能传播的更远,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这就是翻译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9.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语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第三章翻译的性质10.写作的特点是什么?11.翻译的特点是什么?12.翻译过程中的困难有那些?13.翻译的两大通病是什么?Keys: 10.写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心中有数,自己决定”。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一.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
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替换”与“等值” 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二. 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在翻译者选择了一个要翻译的文本之后,将该文本由出发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
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1 但凡对“翻译过程”或“程序”特别关注者,一般来说都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对自身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翻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翻译程序”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他对“翻译程序”的理解和阐述从狭义的层面来说,狭义的“翻译程序”即他所说的“基本翻译过程”,包括:分析原文;将原语转换为译语;重新调整原文;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奈达的论述具体实在,对译者的实践具有(1)(2)(3)(4)较强的指导意义。
2 旅美翻译家思果在《翻译研究》一书的“总论”中,从如何翻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翻译的具体步骤及我们所关心的翻译程序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可资资借鉴的做法。
翻译概论
(1)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际翻译: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2)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语内翻译:发生在同一种语言内部)(3)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符际翻译:发生在不同符号之间)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w to handle translation:(1) Full translation (全译)(2) Partial translation (节译)(3) Excerpt-type translation (摘译)(4) Edition-type translation (编译)(5) Abbreviation-type translation (缩译)(6) Rewriting-type translation (改译)(7) Expounding-type translation (译述)(8) Pseudotranslation (伪译)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ng methods:(1) translation (笔译)(2) interpretation (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交替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同声传译),visual interpretation (可视传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 (耳语传译)and contact interpretation (联络传译)3.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1)《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吕叔湘、丁树声.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张培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五章 翻译得创意
1、 翻译得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得目得
1、 翻译目得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得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得两大基本目得(P9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翻译得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得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得比喻 3、 翻译得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得本质
第二章 翻译得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得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得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得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得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得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得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得得与失
1、 翻译得失: 2、 翻译得得: 3、 如何瞧待翻译得得与失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章 翻译得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得变体有哪些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得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得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得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翻译理论中的“直译”指的是:A. 逐字逐句翻译B. 保持原文风格C. 完全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D. 根据目标语言习惯进行适当调整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A. 尤金·奈达B. 彼得·纽马克C.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D. 雅各布·格林3.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优先考虑的是:A. 原文作者的意图B. 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度C. 翻译的准确性D. 翻译的流畅性4. “动态对等”是以下哪位翻译理论家的观点?A. 尤金·奈达B. 彼得·纽马克C.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D. 雅各布·格林5. 翻译理论中的“等效原则”主要强调的是:A. 语言的直接对应B. 信息的传递效果C. 文化的忠实度D. 风格的相似性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翻译中的“忠实度”原则,并举例说明。
2. 解释“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的区别,并说明在实际翻译中如何选择。
3. 描述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概念。
4. 阐述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2. 分析翻译中的“创造性”原则,并讨论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题(共40分)1. 阅读以下原文和译文,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采用的策略,并评价其翻译效果。
(20分)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译文:"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 not know what year it is in the heavenly palace."2. 根据所提供的翻译理论,分析以下翻译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知识点梳理)为什么只有将翻译活动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时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定位翻译?(P6-7)答:翻译活动不是一种置身于失控之外的静态的活动,他是翻译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言转换而进行的一种目的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翻译活动在意愿,现实和道德三个层面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意愿层面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活动都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而翻译的目的影响了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立场以及所采取的翻译方法。
从现实层面看,不同的国家,民族在语言,文学,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些差异阻碍了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从道德层面看,一方面,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而译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然要受到某种道德上的约束。
另一方面,对翻译的评价活动无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道德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能将翻译活动视作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应该认识到只有将翻译活动至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通过考察影响制约它的种种内外部因素,才能更好地界定,理解这一渗透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活动。
结合实例谈谈对翻译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的认识答:哲学家贺麟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翻译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其中包含理解、解读、领会、移意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而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亦即言与意、文与道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翻译的可行性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类的经验、思维具有一致性,人类的认识形式具有普遍性,因此,人类的交流是可行的。
但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例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堡认为,哪怕最具体、最明确的的话,都远远不能激起话语发出者认定能激起的思想、情感和记忆。
新洪堡学派的加西尔认为,世界并非仅仅由人们通过语言去理解和想象;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中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语言所界定。
虽然,他们承认了人类交流的困难性,但并没有否认最低限度的交流的可行性。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答:勒菲弗尔提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意识形态,他指出翻译必定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切反映原文的面貌。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在他背后,作为思想和解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始终在起着作用,在勒菲弗尔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译者影响翻译行为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译者认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以积极方式去拟定译本,确定翻译的策略,去解决原文语言给翻译所造成的各种障碍;第七章P195- 1 请结合自己学习翻译或从事翻译实践的经历,举出翻译中的一些状况和矛盾。
可译与不可译之矛盾:在实践的层面上,谁也无法否认,翻译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可译性〞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在人类不断翻译的同时,我们却又始终听到“翻译是不可能〞的说法。
异与同之矛盾:“异〞与“同〞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那么基于“同〞。
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那么着眼于“同〞。
形与神之矛盾:翻译中的“形〞与“神〞“形〞与“神〞在本质上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的根本任务,那么是要通过“形〞变,而到达“神〞的再生。
P195-5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之争的态度。
答:译者作为跨越两种文化的使者,他所面临的有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面对这两种文化,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译者至少可采取三种文化立场:一、站在出发语文化的立场上。
二、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三、站在沟通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第一种往往导致所谓“异化〞“归化〞“异化〞与“归化〞“交流与沟通〞P195-7翻译活动中的三对矛盾关系的理解。
答:在翻译活动中,“可译〞与“不可译〞、“异〞与“同〞以及“形〞与“神〞的矛盾分别是其在哲学、文化和诗学层面上的表达。
第九章P221-1 请结合第八章内容以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谈谈对“译何为〞的理解。
答:“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目的〞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活动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A. 古代文明时期B. 古希腊罗马时期C. 古埃及时期D. 中世纪答案:B2. 翻译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始于哪个世纪?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答案:D3. 翻译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什么?A. 源语、目标语、翻译者B. 源语、目标语、文化C. 源语、目标语、信息D. 源语、目标语、语境答案:A4. 翻译过程中,哪种类型的翻译是最为困难的?A. 直译B. 意译C. 机器翻译D. 人工翻译答案:B5. 翻译中的“信、达、雅”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鲁迅D. 傅雷答案:A6. 翻译的等效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A7. 翻译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由哪位学者区分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B8. 翻译中的“忠实性”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鲁迅D. 傅雷答案:A9. 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A10. 翻译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______活动。
答案:交际2. 翻译的三个基本步骤是理解、转换和______。
答案:表达3.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对原文的______。
答案:忠实4. 翻译的通顺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的______。
答案:通顺5. 翻译的优雅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的______。
答案:优雅6. 翻译中的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______和结构。
答案:形式7. 翻译中的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______。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翻译的定义是什么?A. 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B. 将一种语言的口语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口语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2. 翻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忠实性、通顺性、可读性B. 准确性、流畅性、优雅性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3. 翻译过程中,哪种方法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度?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4. 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是由________提出的。
5. 翻译过程中,________是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6. 翻译的三个层次包括:字面翻译、意译和________。
三、简答题7. 简述翻译的三个基本步骤。
8. 什么是翻译的“信、达、雅”原则?9. 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有何区别?四、论述题10. 论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11. 分析翻译策略在不同文体翻译中的应用。
12. 讨论翻译伦理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13. 阅读以下原文和译文,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策略,并评价其翻译质量。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翻译实践题14. 将以下句子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并解释你的翻译策略。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翻译以下英文段落到中文,并简述你的翻译过程。
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开放性问题16. 你认为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由。
17. 在翻译实践中,你如何平衡原文的忠实度和目标语言的流畅性?八、结束语以上是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来设定。
]。
翻译概论简答题
1.形合:指从属的语言单位用关联词语与主要的语言单位相结合。
意合:指从属的语言单位不用从属连接词语而用话语意义的配合与主要语言单位相结合。
例如:“他病了, 没来” 中的“他病了”本是一个原因从句, 但这里不用表原因的从属连词“因为” ,而是由前后分句的意合而产生偏正关系简言之,“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cohesion), 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英语和汉语在发音、构词、句法、修辞以及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 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英语作为音形合一的拼音文字, 在选词造句、组织篇章等方面都表现出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 即重形合。
汉语作为音形分离的表义文字, 在造句、谋篇时较少使用或者根本不用形式词, 而是依据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连贯, 即重意合。
英语是一种非常强调外在逻辑形式的文字, 从句法到篇章都强调演绎和推理。
而逻辑性也是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大特征。
西方思维模式注重分析和实证, 在论证和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 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因而强调天人对立、物我分离。
汉语结构灵活、形式多样、组合自由, 无主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分句与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少见逻辑关系词。
总而言之, 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客观上要求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须倚赖各种连接手段, 承上启下, 脉络清晰, 因而印欧语言具有形合的特征。
而汉民族重内省体悟,不重逻辑, 因而语言简约、意义模糊, 因而汉语表现出意合的特征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揭示了英语和汉语中形合、意合的语言背景及文化根源, 了解这些有益于英汉互译操作,能够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优美顺畅, 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由于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是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中找到的一组“最本质”、“最重要”的对应关系, 因此形合与意合成为“英汉句子互译之准绳” , 乃至在翻译中, 有人简单地认为英译汉就是省略一些连接词, 汉译英就是增添一些连接词, 这样必然造成翻译及理解上的失误。
翻译理论简答题
翻译理论简答题《实用翻译教程》习题库简答题第一章导论1.翻译课的目的是什么?2.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有那些?3.翻译课的性质是什么?4.为什么学习翻译理论?5.实用翻译理论主要解决那些问题?Keys: 1.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也就是把原语所表达的信息材料,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并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
2.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3.翻译是技巧有时科学,进行翻译教学应该是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紧密结合。
也就是又讲理论,掌握翻译规律;又作大量练习,获得技能技巧。
4.翻译理论就是研究和探讨翻译固有的内在规律,发现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翻译理论就是帮助翻译工作者了解翻译规律,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哪问题。
翻译理论的可贵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
为提高翻译水平而学习,这就是学习翻译理论的目的。
5.性质问题.标准问题.翻译过程中遇到大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第二章什么是翻译6.人们交流思想有哪几种情况?7.解释语内交流.语际交流?8.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9.翻译的定义?Keys: 6.语内交流.语际交流.信息传播7.语内交流是指在同一语言内部进行的交流。
语际交流是指操不同语言的人.通过翻译进行的思想交流。
8.翻译是思想交流的桥梁(使不懂原语的人,能通过译文而懂得体现在原文信息中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不懂的思想感情)和接力(使原文信息能传播的更远,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这就是翻译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9.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语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第三章翻译的性质10.写作的特点是什么?11.翻译的特点是什么?12.翻译过程中的困难有那些?13.翻译的两大通病是什么?Keys: 10.写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心中有数,自己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合:指从属的语言单位用关联词语与主要的语言单位相结合。
意合:指从属的语言单位不用从属连接词语而用话语意义的配合与主要语言单位相结合。
例如:“他病了, 没来” 中的“他病了”本是一个原因从句, 但这里不用表原因的从属连词“因为” ,而是由前后分句的意合而产生偏正关系
简言之,“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
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
形式上的衔接(cohesion), 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英语和汉语在发音、构词、句法、修辞以及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 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英语作为音形合一的拼音文字, 在选词
造句、组织篇章等方面都表现出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 即重形合。
汉语作为音形分离的表义文字, 在造句、谋篇时较少使用或者根本不用形式词, 而是依据语义或语句间的
逻辑关系来实现连贯, 即重意合。
英语是一种非常强调外在逻辑形式的文字, 从句法到篇章都强调演绎和推理。
而逻辑性也是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大特征。
西方思维模式注重分析和实证, 在论证和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 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因而强调天人对立、物我分离。
汉语结构灵活、形式多样、组合自由, 无主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分句与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少见逻辑关系词。
总而言之, 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客观上要求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须倚赖各种连接手段, 承上启下, 脉络清晰, 因而印欧语言具有形合的特征。
而汉民族重内省体悟,不重逻辑, 因而语言简约、意义模糊, 因而汉语表现出意合的特征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揭示了英语和汉语中形合、意合的语言背景及文化根源, 了解这些有益于英汉互译操作,能够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优美顺畅, 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
习惯。
由于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是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中找到的一组“最本质”、“最重要”的对应关系, 因此形合与意合成为“英汉句子互译之准绳” , 乃至在翻译中, 有人简单地认为英译汉就是省略一些连接词, 汉译英就是增添一些连接词, 这样必
然造成翻译及理解上的失误。
通常, 一句简单的汉语需要考虑到语境乃至字面下深层次的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给英文读者。
例如“你来, 我就走”这句话, 翻译成英语既可以
是“When you come , I' ll go .” 又可以是“If you come , I' ll go .” ,但究竟是“When” 还是“If” 就必须依据汉语的具体语境而定了。
英译汉时就要适当采取意合的方法。
例如, The room was so dark that 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ee it clearly.此句中应用了so …that …句式, 这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形合手法, 把其译成汉语时, 如果我们恪守英语的形合结构, 则得到下列的译文:“屋子是如此地黑暗, 以致他感到看不清楚。
”虽然译文传达了原句的意思,但是明显地带着翻译的痕迹。
地道的译文应是: “屋子太暗, 他觉得看不清楚。
”这种译法虽然省略了“如此...以致...” , 但却做到了得“意”忘“形” , 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又如, If you confer a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 , remember it always .译成汉语同样不必拘泥于英文的形式, 将If …if …译出, 而可以非常简洁地译为“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
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译文: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英文中的“If” 表现了从句与主句之间的“假设-判断”关系, 而在汉语译文里, “ if” 却没有转化为相应的连接词,但并不显得突兀, 反而更加顺畅自然、干净利落、耐人寻味。
2.字对字的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忠实翻译:faithful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复制”( reproduce) 出原文的意义。
归化( domesticating) 和异化( foreignizing) 都属于翻译策略。
他不会讲英语,这使他在参加国际会议时处于不利地位。
He was unable to speak English, which put him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Compare:His in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put him in a …… Focus message?
翻译学中“异化”这个概念,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学界的认识也大致还停留在“ 直译” 的定义卜。
由于异化的概念已经超越了直译的语言层面, 上升到了文化、诗学和政治的层次, 因此, 不能简单地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 foriegnness )、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所谓“归化”是“译者尽可能的不去打扰原作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
”即指译者用
与原语意义和功能基本对等的译语来翻译,使译文的语言本土化,这种方式主张使用
译语中现成的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文学形式来取悦译语的读者,由于使用的是本国人熟
悉的语言来翻译,所以译文自然会比较地道、顺口。
读者读起来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人们常说:“最好的翻译就是读起来不像是翻译。
”这就是归化翻译极致的表现。
所以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文化色彩较浓的语言素材。
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到原文与译入语之间在句式、语法、表达习
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能一味的沿用原文的表达方式,从而造成不成功的译文。
例
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英语多使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另外,英、
汉语在词序方面也有差异,这些表达习惯在翻译的时候都应归化,只有这样,翻译出
的译文人们才会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如果翻译出来的东西没
人看,或不能让人理解,如何能进行交流文化呢?如“love me,love my dog”就应译为“爱屋及乌”,而不能译成“爱我也要爱我的狗”,“To pain the lily”,就应归化为“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就应译为“anass in a lion's skin”,而不是“The fox is false,while the tiger is mighty.”,这让人读来会感觉到不知所云,更不能促进文化的交流,所以类似这些东西,都应以归化翻译为取向。
翻译上的归化也就是使来源语(source language)无论从形式、风格上都符合目的语, 从而让读者听来耳熟, 看来顺眼, 不觉得生硬、别扭。
归化译法去掉了原文的异质成分, 使译文读起来像原文, 没有语言障碍, 采用这种译法会使译文读者失去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 异化译法则保留了原文中的异质成分, 使文章读起来像译文, 采用这种译法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渗透和融合。
至于具体方法的使用, 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译文类型、和读者对象做出选择。
比如, 我们上面提到的“Pigs may fly.”(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 采用的便是归化译法。
如采用异化法译为“猪会飞”, 会使汉语读者不知所云, 是异化过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说, 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 结合起来适度运用是解决英语习语翻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3.先具体后具体
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先中心/主题后中心/主题
重形合重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