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ab251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f.png)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Parkinson'XXX (2020)" Highlights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common XXX。
tremors。
and muscle rigidity。
as well as non-motor symptoms (NMS)。
Common XXX (n。
anxiety。
mental symptoms。
cognitive impairment/dementia。
apathy。
impulse control and related disorders)。
XXX。
n。
drooling。
urinary n。
sexual n。
drug-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fort。
excessive sweating。
etc.)。
sleep-wake disorders (insomnia or fragmented sleep。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and sleep attacks。
XXX disorder)。
pain。
fatigue。
olfactory and visual impairments。
etc。
NMS have a wide rangeof involvement。
signific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symptom overlap with PD itself or other comorbidities。
XXX clinicians.XXX1.n and Anxietyn is a common NMS in PD。
with an incidence of 2.7% to 90.0%。
and can occur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urse of PD。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172f0407c1cfad6185fa755.png)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2012年第一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发布,对于规范我国DBS的手术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更新,人们对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发布。
此版共识是在国家“十三五”课题支持下,由27所医院、5大领域、39位专家共同完成,与旧版相比,新版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
共识正文分为四部分:患者选择:更精准、更科学、更人性化;手术治疗:步骤描述更详细具体,增加靶点选择指导;术后管理:涉及药物、程控、康复、护理及患者教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增加对DBS相关并发症预防、处理的建议,包括手术、硬件、刺激相关并发症。
此外,第二版专家共识包含3个附录:附录1术前评估:详细介绍评估内容及应用量表,涉及左旋多巴反应性评测、头颅结构的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障碍的整体评估、Hoehn-Yahr分期、运动并发症评估、认知功能评测、神经心理评估、自主神经功能评测、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服药情况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等;附录2手术步骤和靶点精准定位:对术前准备阶段、电极植入阶段、植入延伸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及靶点坐标的影像学定位、入颅点及植入电极的角度轨迹、MER辅助靶点功能定位进行详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外科进行手术;附录3术后药物管理:包括DBS术后不同阶段的药物治疗建议、DBS术后药物治疗与程控关系、DBS术后药物调整次序和原则。
手术治疗1. 手术团队新版专家共识阐述了建立团队的必要性,在神经内外科、心理科和精神科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复科、影像科和麻醉科(必要时)。
(1)为了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
(2)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包括内科、心理科、精神科、康复科、影像科及麻醉科医生或相关技术人员等。
2020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4c7d38e009581b6bd9ebd8.png)
2020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本共识总结了对PD进行血压管理的临床处理原则及推荐建议,并对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血压异常进行了归类和推荐,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及硏究的进展,帕金森病(PD)已经从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范畴扩展为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多系统疾病,冥中以直立性低血压(OH)为代表的血压异常,作为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NMSS)f可发生在PD的整个病程任一时间点。
PD中的血压异常既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也与抗PD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密切有关,并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庾量(quality Of Iife r QOL )的关键因素。
多项硏究发现,在PD患者漫长的病程中Z约20%~50%的患者会在不同时期出现血压异常的表现,主要包括OH、卧位高血压(SH )以及餐后低血压(PPH),此外许多治疗PD运动症状的药物会加剧血压波动。
冥中,以OH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头皐、疲劳和颈痛等症状,血压波动幅度大者可出现跌倒、皐厥和缺血性卒中,甚至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
OH还与PD 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以及入院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增加有关。
PD患者中约45%存在SH,且可与OH同时发生,作为血流动力学的一对矛盾,对冥中一方的管理不当往往加重另一方的严重程度。
长期夜间睡眠时段发生的不易察觉的持续性高血压状态与心脏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且可通过増加夜间尿钠排泄Z继而加重晨间OH发作。
上述问题为临床上如何有效管理PD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在国内多位知名运动障碍疾病专家及高血压专家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及国内外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对PD 进行血压管理的临床处理原则及推荐建议,并对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血压异常进行了归类和推荐,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在国内推出PD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
—、血压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同PD的治疗原则一样,血压管理的原则和最终目标是立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症状,消除诱因,提升QOL :①初诊时常规对PD患者进行血压异常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有无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家族史;②初诊及病程中对PD患者进行常规血压评估监测,对于有血压异常病史的患者可推荐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确定血压异常的类型,予以对症干预;③制定及调整抗PD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兼顾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正在服用调控血压药物(如降/升压药物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互影响;④推荐神经内科医师和心血管科/高血压科医师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协作管理PD患者的血压。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ba96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c.png)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Parkinson's disease (PD) XXX characterized by tremors。
muscle rigidity。
slow movements。
and postural balance disorders。
While early drug therapy for PD is effective。
long-term use can lead to XXX(DBS) was introduced in the 1970s and XXX was first used in China in 1998 and has since been XXX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s China'XXX grow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XXX increase.I。
Patient nA。
PD 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PD should follow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D in China's 2016 guidelines or the 2015 XXX Disorder Society (MD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rimary PD.B。
XXX1.Primary or ic PD with a good response to levodopa.2.XXX's quality of life.3.XXX.4.XXX.5.n of severe comorbidities: (1) significant cognitive impairment。
(2) severe (intractable) n。
anxiety。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33202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3.png)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西医结合诊断一、帕金森病抑郁的西医诊断1.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帕金森病抑郁的专用诊断标准。
共识主要参照《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和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标准即可诊断为帕金森病抑郁。
其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为:(1)连续2周内有5项或以上下述症状,且为原有功能的改变,其中至少包括1项为(1)或(2),不包括明显因一般躯体症状或者与心境协调的妄想或幻觉所致症状。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心境抑郁,主观感到悲伤或空虚或他人观察到流泪,儿童和青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
(2)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或愉快感明显降低(主观体验或他人观察)。
(3)未节食但体重明显下降或体重明显增加(1个月内体重变化>5%),或者几乎每天有食欲减退或增加,儿童应考虑体重未达到预期的增加。
(4)几乎每天有失眠或睡眠增多。
(5)几乎每天有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者迟滞(主观感到并他人观察到坐立不安或迟滞)。
(6)几乎每天感到疲倦乏力。
(7)几乎每天自感无用,或者有不恰当或过分的内疚(可达罪恶妄想程度,不仅仅是因患病而自责或内疚)。
(8)几乎每天有思维能力或注意集中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主观体验或他人观察)(9)反复有死亡想法(不仅仅是怕死),反复出现自杀意念但无特定计划或自杀未遂或有特定的自杀计划。
(2)症状不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标准。
(3)症状可以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或者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障碍。
(4)症状并非由物质(如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5)症状不可以丧恸反应(失去亲人的反应)进行解释,症状持续>2个月,或症状特征为明显的功能障碍、病态沉浸于自身无用感、自杀意念、精神病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滞。
其中,条目(1)为症状标准,条目(2)和(4)为排除标准,条目(3)为痛苦或功能障碍标准,条目(5)为严重程度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百度百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百度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bc0b5933b90d6c85ec3ac619.png)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病友网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分析症,是发生于中年以上帕金森病症状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老的帕金森病患者。
原发性震颤麻木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局部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内伤、甲状旁腺功效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愁剂(甲胺氧化酶强迫剂等)作用等都可惹起类似帕金森病的浮现帕金森分析征。
该病起病缓慢,呈举行性减轻,浮现有:(1)姿势与步态面容死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焦虑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昭彰,手指浮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
震颤早期常在运动时出现,作恣意运动和睡眠中消灭,心思激动时减轻,早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生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主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生硬相关,如发音肌生硬惹起发音穷困,手指肌生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穷困)。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鼓动感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消沉。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淘汰,乙酰胆碱功效绝对亢进相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消沉胆碱能功效,用法如下:(1)多巴胺替代休养选用左旋多巴,开始500毫克/天,分2次饭后口服,以还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获得最大疗效且反作用尚轻为度。
一般最适宜剂量为2-4.5克/天,最大剂量不应跨越5克/天;金刚烷胺适用于较轻病例,可服100毫克,1日3次。
(2)抗胆碱能药物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东莨菪碱0.2-0.4毫克,1日3次;开马君5-10毫克,1日3次。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科中心 建设方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科中心 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010fb1eb91a37f0115c0c.png)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科中心建设方案(2020.01.05 质控专家组北京会议修改版)一、三级中心总体目标1.依据“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全程管理”的指导原则, 全面启动全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高级中心建设2.以点带面构建“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全程化分级管理”体系与格局,重点落实分级全程管理制度3.注重专科及运动障碍亚专业人才培养,推进诊疗规范化操作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二、各级中心的配置、人员及服务内容1.高级中心1.1 科室一般条件(1)独立设置专科门诊,至少设诊断室3 个,另需评估及治疗室等。
专科门诊应具备量表评估室、量表评估软件及电脑(建议使用PAD,方便患者自评),打印机(打印量表评估结果)、身高体重检测仪、血压计检测立卧位血压、疾病相关宣传手册;上传数据专用电脑(全国统一的路径上传,每个中心一个上传账号,便于资料管理)。
(2)诊疗专病中心应将患者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及集中在一个固定空间,创建帕金森病的“一站式、标准化、多学科”诊疗模式。
1.2 人员高级中心负责人应为专委会或学组委员或著名的运动障碍病专家,具有运动障碍病专业团队,包括神经内外科专科医师(包括程控医师)、康复医学、影像医学、心理或精神医学、营养及护理专业人员。
(1)专科医师:神经内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任职5 年以上)及以上职称,拥有“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培训认证单位为中国医师协会)。
(2)康复治疗师:具备帕金森病康复治疗技能,能指导患者运动康复、语言康复等相关综合治疗。
(3)专职护士(技师):具备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量表评估、病例登记能力。
拥有“帕金森病量表评估培训合格证书”(培训认证单位为中国医师协会)。
1.3 设备(1)常规诊疗设备、急救设备、信息化设备等,按三级医院规定配备。
(2)基本配置:CT/MR(3.0T)、嗅觉检测设备、经颅超声、睡眠多导分析仪。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01834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a.png)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
此疗法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至今已十余年.DBS疗法明显地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DBS疗法的适应证和流程,以及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一、DBS团队通常国外PD患者的DBS转诊由神经内科医生或内科医生实施。
我国目前大部分接受DBS疗法的PD患者是直接去有DBS手术能力的医院就诊,而不是由神经内科医生推荐。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有内科、心理科及精神科医生加入。
DBS团队的作用是针对患者个体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如果进行手术)。
二、DBS疗法的适应证1.原发性PD。
2.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3.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
4.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三、患者选择DBS团队通常采用他们认为最佳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
大多数中心都以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反应性和MRI检查作为临床评估的必要标准。
鉴于我国现状,对有DBS疗法意向的患者首先应确定诊断,符合适应证者需进行系列评估。
病程也是决定是否手术的指标之一。
由于PD早期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故不建议患者早期接受DBS疗法。
另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40%)、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0%)等在疾病早期,症状与PD相似,且对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也可良好,也是不建议过早接受DBS疗法。
1.诊断:(1)符合英国PD协会脑库(United Kingdom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原发性PD或中国原发性PD诊断标准;(2)遗传性PD或各种基因型PD,只要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也可手术。
2023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中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760f3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5.png)
2023申国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筐理专家共识(最金版)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是第二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残疾和寿命缩短,值得更多关注。
消化道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0%的帕金森病患者受消化道症状的困扰,远离于健康人群。
此外,消化道症状,包括流涎、吞咽因难、胃轻瘫、便秘,通常在帕金森病诊断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即可出现,提示真与阳金森病密切相关。
然而,帕金森病患者消化道症状的识剧和管理尚未得到系统总结、尚未达成标准化共识。
因此,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给予规范的识别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们将系统阐述帕金森病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笛床表现、评估手E娇口管理方案。
本共识专家组依据2022年3月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笛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参考了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协会(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MOS) 2009年发布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障碍评价量表的评论与建议、2018年发布的帕金森病及真他突触核蛋白病的自主冲经功能障碍的治疗,2020年发布的阳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 , MOS在2011及2019年发布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循证指南以及中国吾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7 )、胃轻瘫管理指南英文版(2013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旱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 )、帕金森病自主禅经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回顾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发袤的文献资料,并检索国内外的主要电子数据库,包捂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 ne di s c , CBM ),检索词为M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川自主神经症状’”’流涎川吞咽因难川胃轻瘫叫更秘”及中目对应的英文检索词。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5ef54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9.png)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吞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规范临床康复实践,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4》这份共识。
本共识针对帕金森患者吞咽障碍问题就筛查、评估、康复治疗、营养形成13条共识意见。
问题1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筛查工具有哪些推荐意见1建议使用吞咽障碍问卷(swallowing disturbance questionnaire,SDQ)、帕金森病慕尼黑吞咽障碍测试(Munich dysphagia test - Parkinson’s disease,MDT - PD)、帕金森病Radboud 口腔运动量表(Radboud oral motor inventory for Parkinson’s disease,ROMP)、帕金森病吞咽临床评估评分(swallowing clinical assessment score in Parkinson’s disease,SCAS - PD)、进食评估工具- 10(eating assessment tool,EAT - 10)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筛查(B级推荐,3b级证据)。
推荐意见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SDQ与纤维内镜下吞咽功能评估(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DT - PD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吞咽问题和误吸风险,其敏感性90%,特异性86%,是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吞咽和唾液控制问题的可靠工具;SCAS - PD检测结果与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具有良好一致性;EAT - 10用于评估吞咽功能的各个方面。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b629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8.png)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运动功能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以及平衡和协调能力的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其康复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加大。
为此,中国专家们制定了《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的要点如下:1.康复治疗的目标:帕金森病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缓解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并延缓病情的进展。
2.康复治疗的策略:帕金森病康复的治疗策略应包括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以综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康复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多巴胺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药物等。
患者应根据病情和耐受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帕金森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功能锻炼和平衡训练等。
这些治疗可以通过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僵硬和协调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5.语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困难、声音低沉和吞咽困难等。
语言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吞咽功能,提高社交和沟通能力。
6.心理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焦虑和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情绪负担,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7.教育和支持: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非常重要。
这包括提供关于疾病的信息,指导患者和家人如何应对疾病,提供社区康复资源等。
8.康复评估和干预的指导原则:康复评估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病史,选择合适的康复干预方法。
康复干预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患者的变化和康复需要。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提供了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原则和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人的负担,延缓病情的进展。
路易体痴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路易体痴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d422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c.png)
路易体痴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路易体痴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临床特点二、DLB的诊断及诊断标准三、鉴别诊断四、DLB的管理五、预后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类似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患者的认知障碍常常在运动症状之前出现,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氏体(Lewy body,LB)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及脑干。
XXX于1912年首先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脑黑质细胞内发现一种胞浆内包涵体[3],这种包涵体也被其他学者所证实,并被命名为XXX年代有病理学家发现一些痴呆患者的新皮层内也存在有LB,当时认为这种痴呆患者相当少见。
直到1980年代新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出现,可以较为容易发现LB,有越来越多的痴呆患者被发现与LB有关。
1961年XXX(Okazaki)等首先对这一类痴呆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DLB这个病名,此后,还出现了其它一些与DLB相关的疾病名称,如弥漫性路易体病(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皮质路易体病(cortical Lewy body disease),老年痴呆路易体型(XXX),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变异型(XXX)。
1995年第一届Lewy包涵体痴呆国际工作会议统一了该病命名,称为Lewy包涵体痴呆,即路易体痴呆(DLB)(ICD-10和DSM-V中还未将DLB列为独立的疾病单元)。
近年来研究认为DLB占老年期痴呆的15%~20%,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占第2位。
关于DLB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很少。
根据非基于人口的研究DLB的患病率在65岁以上老年中为3~26.3%,(在所有痴呆中占的比率),与尸检的结果15~25%类似。
基于少量的人口学调查,在65岁以上人口中,DLB的患病率为0.1~2%,在75岁以上人口中为5%。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https://img.taocdn.com/s3/m/0285a71019e8b8f67c1cb9fb.png)
西药选择
不管选择哪种西药作为起始治疗,首先需要明确治疗目的,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 础上遵循个体化原则。
• 发病年龄≤70岁的患者,在不伴有智能减退的情况下,可按需选择:①非麦角类 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如:吡贝地尔(缓释剂)、普拉克索(常释剂和缓 释剂)、罗匹尼罗和罗替戈汀;②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如:司来吉 兰和雷沙吉兰;③金刚烷胺;④复方左旋多巴,如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 左旋多巴);⑤抗胆碱药,如:为苯海索。
• PD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等5种类型,而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 有效改善PD患者的睡眠状况,且安全性佳。
• (1)辨证论治:
• 1)心脾两虚者,不易入睡,梦多易醒,心悸健忘,饮食无味;治疗方药可在 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归脾丸。
• 2)心肾不交者,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 方案基础上加用交泰丸或百合知母汤。
非运动症状之便秘的治疗
• (1)辨证论治:
• 1)(肾)气虚者;无便意,或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治疗方药为在前述早期 PD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重用黄芪,加用济川煎。
• 2)阴(血)虚者,大便干燥,状如羊屎;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 上加用增液承气汤。
• 3)气滞者,腹胀明显,大便黏滞不爽;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 加用四磨汤,也可加用枳壳、枳实、厚朴之类。
• 中西医结合治疗PD-NMS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PD-NMS在减少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及帕金森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方面 优于单纯抗PD西药治疗,在减轻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评分和改 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方面同样优于单纯抗PD西药治疗 。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对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多种非运动症状 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的改善,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汇总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c3047b2be1e650e53ea9921.png)
186.《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
常见的NMS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认知障碍/痴呆、淡漠、冲动控制及相关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流涎、泌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药物相关的胃肠不适、多汗等)、睡眠-觉醒障碍(失眠或睡眠碎片化、日间过度嗜睡和睡眠发作、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疼痛、疲劳、嗅觉及视觉障碍等。
NMS涉及范围广,个体差异大,症状表现可能与PD本身或其他共病症状重叠,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对其诊治存在困难。
一、神经精神症状(一)抑郁和焦虑抑郁是PD常见的NMS,发生率为2.7%~90.0%,可贯穿PD全病程,有时可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发生,是PD的前驱症状之一。
1.治疗选择:(1)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TCAs:(2)非药物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2.推荐意见:(1)PD抑郁:首选普拉克索或文拉法辛,均为临床有效药物。
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以及西酞普兰对PD抑郁虽证据不足,因不良反应较轻,临床也可考虑使用,应该指出的是它们禁与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I)合用,需注意SSRIs可能会使多达5%的PD患者震颤加重;60岁以上的患者若服用西酞普兰每日剂量超过20mg时,有QT间期延长的风险,建议心电监护。
阿米替林临床可能有用,但需要注意抗胆碱能副作用、认知功能下降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非药物干预CBT可能有效、rTMS可能短期有效。
(2)PD伴焦虑:目前缺乏PD 伴焦虑药物治疗的循证证据,仅有经验性建议:如同时伴有抑郁者可参照抗抑郁治疗。
如中等程度焦虑,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a448ab1eb91a37f0115ca8.png)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要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损害患者本身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二、多学科治疗模式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以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更好地为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三、全程管理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药物治疗一、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可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度、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认知障碍、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运动并发症。
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及大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一)早期帕金森病的疾病修饰疗法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MAOBI)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4e27dbf12d2af90342e683.png)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诊断的首要核心标准是明确帕金森综合征,定义为:出现运动迟缓,并且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强直这两项主征的一项。
对所有核心主征的检查必须按照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一旦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诊断:临床确诊帕金森病(PD)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至少两条支持性标准;3.没有警示征象。
诊断为很可能 PD 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如果出现警示征象需要通过支持性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1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1条支持性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2条支持性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能成立。
(二)证候诊断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心烦不安,不寐多梦,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心中懊恼,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4.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证:肢摇头颤,表情呆板,筋脉拘紧,动作笨拙,言语謇涩,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便秘盗汗,舌质红,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是其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贯穿疾病全程,该药物在PD晚期可诱发运动并发症,增加疾病的致残性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PD治疗的重点与难点。
PD运动并发症是指随着疾病进展和药物治疗而出现的临床异常表现,主要类型包括运动波动和异动症。
中西医在PD运动并发症的诊疗中各有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
为了提高PD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西医诊疗PD运动并发症的优势,更好地指导我国PD的临床实践,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系统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筹)组织国内中西医领域从事PD和脑病研究的专家,在以往中国PD治疗指南基础上,综合近年来PD运动并发症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中西医结合的常用疗法,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疗效、风险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而形成此专家共识。
此共识仅为学术性指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和医疗的具体情况,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诊疗。
1.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我国PD患者运动并发症中“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5%和10.3%。
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据目前研究现状,可将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药物使用的起始时间、种类和方式等,后者包括年龄、性别和临床亚型等。
2.临床分型2.1 运动波动运动波动指随着疾病的进展以及药物的长期治疗,患者对药物产生波动性反应,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给药周期的关系,可分为“剂末”现象、“开”期延迟或无“开”期、“开-关”现象和“冻结”步态4型。
2.1.1 “剂末”现象这是PD治疗中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运动并发症,指患者对一剂多巴胺能药物的反应在服用下一剂药物之前会减弱(通常少于4h),并出现相应的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震颤、僵硬以及起坐困难等)或非运动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抑郁、焦虑、静坐不能以及重复刻板动作等)。
再次给药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有时仅持续1-2h)。
“剂末”现象中症状的波动与给药周期相关,可以预测。
2.1.2 “开”期延迟或无“开”期指一些中晚期PD患者服用原剂量的多巴胺能药物时,出现症状改善启动时间延迟或无症状改善的现象。
“开”期延迟或无“开”期症状的波动与给药周期无关,而与药物吸收情况有关,较难预测。
2.1.3 “开-关”现象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不可预测的“开”或“关”反应,表现为在下一次服药之前,会毫无征兆地突发运动功能“关”的症状,患者在“关”时处于严重运动不能,而在“开”时常伴异动。
“开-关”现象中症状的波动与给药周期无关,不可预测。
2.1.4 “冻结”步态指患者在起步、转弯以及接近目标/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突然出现某些异常的下肢运动阻滞动作。
根据发病与服药周期的关系,可分为“开期”冻结和“关期”冻结。
根据对药物的反应,可分为多巴胺反应性冻结、多巴胺抵抗性冻结和多巴胺诱导性冻结。
2.2 异动症异动症指PD患者出现舞蹈样、投掷样和肌张力障碍等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
多起始于症状严重侧下肢远端,并逐渐影响四肢和躯干。
依据其临床表现以及与药物浓度(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的关系,可分为剂峰异动、“关期”肌张力障碍和双相性异动3型。
2.2.1 剂峰异动最常见,指在药物浓度达到高峰时,出现头颈部(头部来回摇摆)、躯干和四肢舞蹈样、投掷样以及肌张力障碍等不自主动作,偶可累及呼吸肌。
其临床表现模式为帕金森症状-症状改善-异动-症状改善-帕金森症状(Parkinsonism-improvement-dyskinesia-improvement- Parkinsonism,I-D-I),异动症状多于服药30min后出现,持续约1-3h。
2.2.2 “关期”肌张力障碍指在药物浓度降至低谷时出现受累严重一侧肢体足趾伸展或屈曲,跖屈曲内收变形,伴明显肌痉挛性疼痛,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生。
2.2.3 双相性异动指在药物浓度尚未达到高峰以及药物浓度尚未降至低谷时,出现以下肢(下半身)舞蹈样或徐动样为主的不自主运动,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奇异步态,继之发展为“关期”肌张力障碍伴足趾疼痛,其临床表现模式为帕金森症状-异动症状-改善-异动症状-帕金森症状(Parkinsonism-dyskinesia-improvement-dyskinesia-Parkinsonism ,D-I-D)的双相特征。
异动症状多在服药15min后出现,持续15min 左右。
3.西医临床治疗策略PD运动并发症的西医治疗应遵循“预防为主,诊治并重”原则,治疗中应兼顾改善运动症状和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推荐“一保、双控”治疗理念。
“一保”是指在PD全程治疗中始终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双控”是指在全程治疗中双重监控运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用药方案。
对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临床选择药物及剂量均应谨慎,药物选择倾向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或小剂量左旋多巴;对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的患者,临床用药应足量,建议选择左旋多巴及其他多巴胺能药物,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已发生运动并发症的患者,西医治疗应在遵循《2014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图1)。
各分型治疗推荐意见如下阐述。
3.1 运动波动3.1.1 “剂末”现象(1)添加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及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LCE)。
(2)调整左旋多巴的给药间隔:缩短左旋多巴给药间隔,应在前一剂作用消失之前给予下一剂药物,同时药物的每日总剂量需要酌情增加。
(3)添加或更换不同类型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逐渐增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剂量至达到满意疗效且不出现副作用为止,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替戈汀、罗匹尼罗等。
(4)添加MAO-B抑制剂:雷沙吉兰可以延长“开”期,缩短“关”期,减少运动波动。
司来吉兰缺乏循证证据,但临床治疗“剂末”现象有效。
(5)改用左旋多巴控释剂:左旋多巴控释剂在出现“剂末”现象早期使用作用明显,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需增加药物剂量20%-30%。
(6)可加用金刚烷胺或苯海索。
(7)经药物调整,治疗效果仍不满意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苍白球内侧核(GPi)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和丘脑底核(STN)DBS均有效。
此外,单侧苍白球损毁术对“剂末”现象亦有疗效。
3.1.2 “开期”延迟或无“开期”(1)首先判断是否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口服铁剂、含铝/镁的抗酸剂、维生素B6和降脂药物均会降低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进而降低疗效。
(2)停用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
(3)缓解便秘,如采用高纤维饮食及服用乳果糖等泻药。
(4)减少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可尝试饭前1h或饭后2h 服用左旋多巴制剂。
(5)促进胃肠道蠕动,多潘立酮可促进胃排空,但应注意多潘立酮的不良反应。
(6)加快左旋多巴吸收,可将左旋多巴制剂溶于维生素C溶液或碳酸饮料中服用,也可嚼碎后吞服。
3.1.3 “开-关”现象(1)添加COMT抑制剂:滴定添加COMT抑制剂,避免导致异动症。
(2)添加或更换不同类型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替戈汀、罗匹尼罗。
(3)调整蛋白质摄入:通常于晚餐时摄入大部分的日常所需蛋白质。
(4)外科手术。
3.1.4 “冻结”步态(1)“关期”冻结:增加左旋多巴或其他多巴胺能药物剂量。
(2)“开期”冻结:可尝试减少左旋多巴剂量,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
此外,腓肠肌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可能会有帮助。
(3)使用感觉、视觉辅助设备:视觉提示或听觉刺激均可帮助患者起步。
(4)抗焦虑治疗:由于焦虑会使“冻结”步态加重,治疗焦虑可能会有帮助。
3.2 异动症3.2.1 剂峰异动(1)减少多巴胺能药物剂量:为避免运动波动发生,可依次减少抗胆碱能药物、MAO-B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及左旋多巴剂量。
(2)调整左旋多巴缓释剂为左旋多巴的普通剂型,尤其是异动症状出现在下午或傍晚者。
(3)添加金刚烷胺。
(4)添加氯氮平,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常规。
(5)调整左旋多巴服药次数:若左旋多巴的剂量较大,可在总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改用小剂量的左旋多巴多次给药,避免出现运动波动。
(6)外科手术:GPi-DBS和STN-DBS对剂峰异动均有效,GPi-DBS 疗效可能更佳。
此外,单侧苍白球损毁术有效。
3.2.2 “关期”肌张力障碍(1)睡前服用左旋多巴控释剂,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2)晨起时服用或嚼碎左旋多巴药物,嚼碎服用后一般10-20min 起效。
(3)添加巴氯芬。
(4)痉挛肌肉局部注射肉毒毒素。
3.2.3 双相异动(1)增加左旋多巴剂量,缩短给药时间间隔。
此方法仅在短期内有效,同时可能诱发剂峰异动。
(2)添加或更换不同类型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3)DBS手术:对于双相异动患者,STN和GPi为有效治疗靶点。
4.中医临床治疗策略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运动波动的治疗主要针对PD“风、火、痰(瘀)、虚”的病机,调整PD本身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平衡。
异动症的治疗应该标本兼治,即以PD为基本,加强平肝潜阳熄风治疗,同时给以解毒祛邪之品。
其中,对于剂峰异动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强熄风止颤;对于“关期”肌张力障碍,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强搜风剔络、熄风止痉(图1)。
迄今,PD运动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故其中医治疗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推荐策略以中医经典方剂为参照。
4.1 中药辨证施治4.1.1 肝肾阴虚(1)主症:震颤剧烈、强直、动作迟缓或剂峰异动、“关期”肌张力障碍。
(2)次症:头晕目眩,耳鸣,夜尿频多、尿失禁,或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盗汗,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红,舌苔少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或沉细。
(3)推荐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4)基本方药:大定风珠加减:白芍、地黄、麦冬、龟板、牡蛎、鳖甲、阿胶、五味子等。
(5)对症加减:剂峰异动:合镇肝熄风汤并酌加天麻、钩藤、全蝎、蜈蚣、黄芩、野菊花、丹皮等加强平肝熄风、解毒通络;“关期”肌张力障碍:合芍药甘草汤配以全蝎、蜈蚣、僵蚕、蝉蜕、蚤休等熄风止痉、解毒通络。
4.1.2 气血亏虚(1)主症:震颤较剧、强直、动作迟缓,或有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或剂峰异动、“关期”肌张力障碍。
(2)次症: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动后气促,心悸健忘,头晕,纳呆,便秘,失眠多梦,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弱。
(3)推荐治法:益气扶正,养血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