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分层及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讲解
1、“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
层是( )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D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下列不属于散射现象的是
A、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B、阴天教室里依然蒙蒙亮
C、晨起朝霞幕临晚霞D、多云的夏日气温低于晴朗的夏日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没有月球的大气
大气 上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大 气面Biblioteka 辐吸射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收
大气逆辐射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射向宇宙大气辐射 射向宇宙地面辐射
A 太阳辐射
对 流 层
光吸收得很少,大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光
部分可见光能够透 过大气到地面)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波长越小越易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
特点:具有选择性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气象因素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 气削弱多;且光照分散
大 气 上 界
地球
阅读课文,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地面辐射强度?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对流层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增温的同时向辐射 红外线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几乎全部被对流层中汽和CO2吸收。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 接热源。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其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面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A . 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0
-50
-100
50
100
温度(℃)
气温的垂直分布图
12
50
A
B
C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下
上
对流
A
B
天气晴朗
大气平稳
B
C
削弱作用 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
保温作用 了
夜间的最低气温。
昼 夜
温差小
有利于生物
生存和发展
降低
提高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太阳辐射
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宇宙空间
保温效应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B .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C. 大气逆辐射又使地面增温,起到保温作用
复习提问:
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名称 A B C ⑵A层 部热, 部 冷,气流以 运动为主。 ⑶在A、B、C三层中: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现代飞机多在 层 飞行,因为该层 ; 。 层中有人类生存的天然 屏障; 层中的电离层 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影响地面辐射作用的因素: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对流层厚度的时空变化 对流层厚度的时空变化 对流层厚度 气温高,对流层厚度大 厚度大。 气温高 厚度大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削弱作用的形式: 、削弱作用的形式: 吸收(二氧化碳、水、臭氧) 吸收 反射(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 散射(空气分子、较小尘埃)。 散射 2、解释: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解释: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高度): 、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
(1)海陆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陆地吸热、放热都快。) 海陆因素: 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海洋; 冬季——海洋﹥陆地 (2)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海拔高低——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坡向——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洋流因素 洋流因素: 洋流因素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高压控制,多晴天,气温高。迎风海岸多雨。
2、年较差: 、年较差:
(1)概念 概念:一年内,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反映气温年变化的大小。 概念 (2)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1月均温最低,7月月均温最高. 海洋性气候:2月均温最低,8月月均温最高. 海洋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低纬度 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 低纬度 高纬度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课文档
6.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七十九页。
6.B 7.C [第 6 题,B 对,A 错: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C、D 错:③④曲线表示的温度较低, 为膜外温度。第 7 题,C 对:根据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以看出,积雪的多少 影响了膜内温度的日变化。A 错: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 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B 错:图中曲线③④基本平行,说明 积雪的多少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膜外气温的日变化。D 错:对比曲线①②和 ③④,其变化明显不同。
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冷空 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使室内热空气会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会 使室内温度均衡。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七十九页。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水__平_气__压__梯__度_力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七十九页。
4.C 5.C [第 4 题,根据材料,“ 水寒效应” 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 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A 错。“ 水 寒效应” 与“ 温室效应” 都是关注大气温度,但结果是相反,并不一样,B 错。 “ 风寒效应” 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C 对。 “ 风寒效应” 人的体温不一定降低,D 错。第 5 题,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 干燥时多,是因为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 错。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 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B 错。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 为水寒效应,C 对。印尼坦博拉火山 1816 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 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D 错。]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流层大气是指地球大气圈中的最底层,从地球表面到大约15千米高度。
这一层的温度分布和受热过程是影响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流层大气主要是通过辐射和传导两种方式来受热。
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地球大气层,它以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形式到达地球。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大部分是可见光,占据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左右。
其中,紫外线被地球大气的臭氧层吸收,而可见光则主要是被地球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和云层吸收和散射。
辐射进一步分为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和地球辐射的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的形式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面,而地球辐射则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从地面向大气层传播。
对流层大气来说,地面的辐射是一个重要的热源,它主要由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作为能量输入。
传导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能量传递方式,它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导热量。
由于流层大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会导致温度的传导。
当地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时,地表会升温,而空气分子也会受到热量的传导而升温。
此时,由于密度的差异,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则下沉,形成对流循环。
这种对流循环不仅影响地球大气的温度分布,还对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也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影响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例如,水蒸气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它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
当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层时,释放的潜热会增加大气的温度。
而当云层通过降水或蒸发释放潜热时,则会对大气的温度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影响,又受到传导和水蒸气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地球自转和周围大陆和海洋的热导也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产生了影响。
了解这些受热过程对于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也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做出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word版)地球上的大气教案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拓展深化
1。等温面图的判读
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
3。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原因不同。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造成的;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
整合构建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
②画出实际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偏转30°~45°,高空偏转90°。
③下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
(4)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等压线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风 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整合构建
风向和风力的判断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
A.增强 a 辐射
B.增强 b 辐射
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 的辐射方向
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2/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26.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③增强 D.②增强
27.淮安市郊区农民在冬季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A.A 层 B.B 层 C.C 层 D.AB 层
10.下列关于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
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 1/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 B 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 不符合题意;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C 不符合题
意;大气层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 符合题意。故选 D。
16.B 17.C
【解析】 5/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分析】
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和平流层,故 A、B 项错误;大气污染与通信中断无关,
7.A.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 错误;
B.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错误; 3.霜冻一般都是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晚间,而 14 日、16 日晚间都是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更弱,
C.③表示地面辐射,C 正确;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晚间气温低,C 对。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 错误。故选 C。
较低,故 B 项正确。
从而保护作物,减轻冻害。故选 C。
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3章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臭氧层
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 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大气垂直分层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原因
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作用
辐射能力(J/cm2•min•μ m]) 12 10
大气反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 地面长 大气 地面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是可见光区,因此 逸出 波辐射 吸收 波辐射 吸收 逸出说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 大气(主要指CO2)只能吸收长波,故太阳辐 辐射 射能穿透大气到达地面而不是直接被大气吸收 返回地面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判断坡向
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 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图示内容
数值大小及变化
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于北半球;从气温 高低可以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等温线特征
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向 北递减——北半球,向南 递减——南半球。可判断 不同区域温差大小
图示内容
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 (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 势影响) 等温线特征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解析 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小农作物水分蒸腾,
选D。
解析答案
反思归纳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 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对流层顶,大约高度为12-15公里。
它是大气中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大气在对流层中通过热对流和湿对流等方式进行混合,形成云雾、降水、暖湿气流等现象。
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部至平流层顶,大约高度为50公里。
它是对流层和臭氧层之间的过渡区域。
平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稳定或略有增加,基本上没有热对流和湿对流现象。
平流层中的风主要是水平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顶部,大约高度为50-80公里。
臭氧层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特殊区域,它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紫外线辐射与臭氧之间的发生相互作用。
臭氧层具有过滤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系统的重要作用。
间歇层和热层:间歇层位于臭氧层上方,大约高度为80-400公里。
间歇层是大气中光学和电学现象最重要的区域,其中包括电离层、中性层和介质层等。
而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其上层是外大气中的热层,包括热层I和热层II。
热层是电离层的一部分,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磁场的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包括辐射传输、热传导和对流传输三种方式。
辐射传输:辐射传输是指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通过空气传播传递热量的过程。
太阳辐射主要是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而地球辐射主要是远红外线。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被大气中的气体、云雾和气溶胶等物质吸收、散射和反射,一部分热量被大气吸收,一部分直接进入地球的大气中。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分子或自由电子之间的互相碰撞传递的过程。
在对流层大气中,热传导主要通过固体和液体上层物质之间的接触传递热量。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质的热导率和温度梯度有关,当温度梯度较大时,热传导速率较快。
对流传输:对流传输是指大气中的热量通过对流运动传递的过程。
对流层大气中,热量主要通过热对流和湿对流进行传输。
热对流是指由于暖气体的浮力作用,使得气体上升,冷气体下沉的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编辑修改word版)
: 太阳是 辐射,地面是辐射。
对流程中的主要吸收辐射2.3.2 大气环境-大气成分和垂直分层【学习目标】1. 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2. 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知识突破】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读 P 44 表格填写下列内容) (1) 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吸收 ,臭氧吸收 , 选择性。
主要表现 反射: 对阳光具有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大气上界(2) 在右图中画出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地 面(3).白天气温晴天阴天,原因:削弱作用中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原因:削弱作用中的作用探究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概念: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2)在右图中画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思考】a.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原因大气上界地 面①a大气吸收b c地面吸收②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b. 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1)大气通过吸收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持热量; (2)通过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探究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①夜晚气温晴天阴天,是 作用形成的②“十雾九晴”、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③.人造烟雾预防霜冻原因:④.气温日较差:晴天阴天⑤.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原因⑥.温室大棚利用的原理: ,改善了 、 等自然条件【课后巩固】1.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逆辐射2.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3. 右面四图中昼夜温差(日温差)最大的是()图 3 表示的是大气的热力过程,分析回答 4—7 题。
2.2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 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单选题《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媪(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此时放火做媪(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解释,正确的是()A.烟气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B.放火增加地面温度,避免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C.烟气反射太阳光,减少晴天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的灼伤D.放火使霜快速融化,减少霜对农作物的冻害2.谚语:“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晒煞人”是因为“薄薄云”使得图中()A.①增强B.①增强C.①增强D.①增强3.图中所示环节导致对流层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A.①B.①C.①D.①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
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A.减轻暴雨冲刷B.增强大气逆辐射C.削弱太阳辐射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5.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地表径流量增多B.蒸发量减少C.降水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大6.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A.秋季、冬季B.冬季、秋季C.夏季、冬季D.冬季、夏季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
当夜晚温度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图甲为风扇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 米B.7—8 米C.6—7米D.4米以下8.关于防霜冻风扇的工作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防霜冻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①防霜冻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①防霜冻风扇的转动会增加下层暖空气上升速度①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
1.“温室效应”会使()A.A部分增大 B.B部分缩小C.C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解析:“温室效应”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则吸收的太阳红外线部分增大。
答案:C2.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并向大气排放,则会使()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部分缩小C.D 部分增大B.C.解析:温室效应增强了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C部分的范围增大。
氟氯烃破坏大气臭氧层,使臭氧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而到达大气上界的紫外线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图中A 部分范围应缩小。
答案:B下图为一种气温空间分布图(单位:℃)。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显示了()A.气温沿经线方向、纬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三个方向的空间变化B.气温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C.气温沿经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D.气温沿纬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解析:该图的纵坐标为高度,反应了气温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即气温的垂直空间变化;该图的横坐标表示不同的纬度,即沿着某条经线所作,故它反应了气温沿着经线方向(即纬度变化方向)的空间变化。
答案:C)(.读图可知4.A.气温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B.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C.气温沿纬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D.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解析:读图可知,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基本都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沿着经线方向看,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即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D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5~6题。
5.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解析: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答案:A)(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b.6.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④解析:B在高原上,地势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要少于近地面;同时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故其气温小于同纬度的平原。
答案:B“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
请参阅某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7~9题。
7.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A.7日 B.10日C.12日 D.17日解析:读图很容易看出。
A答案:8.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A.3日B.6日C.11日D.16日解析:气温日较差是一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读曲线图可知四个备选日期中16日气温日较差最大达12°C左右。
答案:D9.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云层能强烈反射太阳光,故白天多云时,气温不太高;夜晚云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故夜晚多云时,气温不太低。
故选C。
答案:C图A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B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题。
11~10读图回答,”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10.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A.东北方 B.东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解析:本题关键要看懂风向频率图,图中黑粗线表示风向频率变化,其上点的坐标反映风向,同时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又反映风出现的频率。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最大风频为东北风,最小风频为西南风。
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对大气污染较严重,为了避免对城区造成大。
C气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西南方向,故选.答案:C11.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A.50米 B.75米C.100米 D.150米解析:在对流层中,气温应该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这样有利于近地面空气的对流上升,从而使近地面的污染物质能迅速扩散到高空而减轻对地面的污染。
但从本题图中却发现,由t~t阶段气温在一定31高度内却是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这种反常现象即是逆温现象,从图中可看出,到t时逆温最强,100米以下空间都受影响,这样低层大3气中的污染物就不能顺利地向高空扩散,从而使近地面污染加剧。
故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100米,故选C。
答案:C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12~14题。
12.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时23时至17.B 分30时16时至8.A.C.16时30分至次日7时D.23时至次日5时13.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 B.100米C.350米 D.150米14.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解析:题中垂直温度梯度0是临界,大于0则表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即逆温。
垂直温度梯度为0的高度可达350米。
大气发生逆温时,会抑制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更加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案:12.C13.C14.B15.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现象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解析:A项与大气逆辐射有关,B项指大气的散射作用,C项指大气的反射作用,D项指大气的散射作用。
答案:A二、综合题(30分)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15.16.(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
(填字母)(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_______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A.-100.8℃ B.-68.8℃C.-132.8℃ D.-42.8℃(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题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5)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第依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得:32°C-(6°C/1000米)×16.8×1000米=-68.8°C。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17.(15分)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
(2)大气把②________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吸收,以③________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
(3)影响图中①________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地面增热主要来自图中的(下填代号)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
(5)下列自然现象是图中什么作用的结果(填图中序号)?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________。
________②夜间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地面又把热量向外辐射。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贴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答案:(1)削弱(2)地面大气逆保温(3)太阳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太阳辐射被削弱得越少(4)①②(5)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