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几点不足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层次组成,形成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层次性强,结构严谨,赋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非常便于实施与落实。

但由于受到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其规划本身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各级规划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规划体系不够灵活,规划协调与衔接性差等。

(一)各级规划分工不够明确我国现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地)、县(市)、乡五级,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越细,规划的适用性越低。

县、乡一级的规划应当是具体落实的规划,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应注重用途的分区,而乡级规划应注重落实。

事实上,在我们审批用地时,主要依靠的是县乡级规划。

其实,对于面广量大的用地项目,全国和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实现数量控制,而不能在图上进行具体控制。

目前,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明显存在宏观过细、中观流于形式、微观过粗的现象,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及编制内容不够明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

(二)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性较差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依赖又各有侧重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系列。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属于不同地域层次的综合性的空间规划系列,在不同地域层次的空间规划之间,也有一个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反复协调与衔接的问题。

当前,核心问题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明显不够,尤其是两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和总体规划的图件比例尺、图件现实性与用地规模指标及用地界线等,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较大。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部协调性也较差,各级总体规划与其相应的专项规划之间的定位、定量、定性、定序四个方面的协调明显不够,尤其是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之间的协调,在许多方面图、数与实地相矛盾,不便于规划的实施。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一:土地荒漠化严重子问题一: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过度利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加剧。

子问题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大规模采伐森林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乱砍滥伐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过程。

子问题三:城市扩张与农地流失•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地被占用,导致农地面积减少。

•城市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空气和水质污染。

问题二:土地资源浪费子问题一:建设用地过多•大量土地被占用于住宅和商业用途,导致建设用地浪费。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低矮密集的建筑模式导致用地浪费。

子问题二:农地规模小且分散•农地常常被细分为小块分散的土地,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资源,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子问题三:工业污染土地•工业活动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土壤。

•部分厂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土地资源的永久浪费。

解决措施措施一: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植被恢复计划,提高土壤保育水平。

2.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减轻土壤污染。

3.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的管理,控制滥砍滥伐,恢复植被。

措施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1.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鼓励城市向上发展,减少建设用地占用。

3.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高农地规模,减少农地流转。

措施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加大对工业污染土地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工业废弃物的产生。

3.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措施四: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1.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2.完善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保护农民和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结论土地利用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以及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人口的增长使得土地利用变得更加紧张,如何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浪费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大量土地被浪费。

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农田轮作休耕制度,导致了部分土地长期闲置,浪费了资源。

2. 土地承载力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农村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土地承载能力已经超载。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恶化。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土地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

过度开发村镇地区的农田,导致了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4. 农村土地规划不合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混乱,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农业生产。

一些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需求,导致了居民和土地资源的矛盾。

二、对策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同时要加强监管,严格执行规划,杜绝土地乱占乱用现象的发生。

2.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农村土地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于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土地治理和植被恢复工程,恢复土地生产力。

3. 科技支撑农业生产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提高土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4. 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恢复农村土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农村经济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土地利用问题备受关注。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重要资源,优化土地利用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原因、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土地利用的现状目前,农村土地利用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农村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大量土地被用于低效的农作物种植和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而高效经济作物如果园等的种植面积有限。

其次,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在许多地方农田与村庄的空间过于分散,土地流转不畅。

再次,资源浪费严重,废弃农田和农用土地闲置现象屡见不鲜。

最后,土地资源的持续压力不容忽视,农村人口多、用地需求大,土地资源局限导致土地利用难度增加。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产生与多重因素相关。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传统而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土地利用规划只着眼于农业生产,忽视了多元化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

由于土地所有权分散、审批流程繁琐,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致使很多土地空置或低效利用。

此外,贫富差距加剧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富裕家庭拥有较多土地,而贫困家庭缺乏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因此,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产生与土地所有权不均衡、土地流转市场不畅等因素密不可分。

三、解决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途径要解决农村土地利用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用途和功能。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对高效经济作物的培育,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集约利用。

为了减少土地浪费,应加强对废弃农田和闲置农用土地的利用,鼓励农民参与绿色生态农业等新业态的发展。

此外,还应推动土地所有权改革,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四、改善土地利用环境改善土地利用环境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保护农田环境。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对土地环境的破坏。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国家,土地利用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农地荒芜和浪费的问题。

由于农民收入低、农业效益不高以及农民流失等原因,许多农地处于荒芜状态,严重浪费了可耕地资源。

存在违法建设和土地占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方面,经常违法建设和占用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存在城市扩张过快和农村土地过度集约利用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扩张过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农村集体经济受到损害,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四,存在土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乱占乱用土地、盲目开发建设等问题,导致土地生态环境严重受损,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严重后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效益。

加强对农地的保护和管理,改善农民收入待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地荒芜和浪费。

加强土地规划和执法力度。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对违法建设和土地占用的查处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加强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有效监测和预测土地利用的情况,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管理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只有加大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够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综合开发利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资源的特点、存在问题、综合开发利用的意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农村土地资源特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土地资源广阔,素有“国之肌体”之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次,农村土地多种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多种类型,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再次,由于农村区域性的特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地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而有的地区仍然存在浪费和荒废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资源的存在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部分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占用,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破坏问题亟待解决;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障碍,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农村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三、综合开发利用的意义综合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经济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是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景观质量,增强农村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方案制定的原则制定综合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合理布局农村土地资源,确保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引领作用。

五、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首先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以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耕地保护与高效利用耕地是农村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

一方面,加强耕地的管理和监控,禁止非法占地行为,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种植方式,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权流转不畅导致管理混乱、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以及土地管理监管不到位导致违法违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以及加强监管执法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综合施策并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管理问题, 生态破坏, 资源浪费, 土地管理混乱, 城乡发展不平衡, 监管不到位, 生态保护, 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制度, 土地流转, 城乡均衡发展, 监管执法, 法律法规体系1. 引言1.1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土地利用权流转不畅导致土地管理混乱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以及土地管理监管不到位导致违法违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监管执法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对策,才能实现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及对策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被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不仅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等问题。

针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量农村土地被随意开发,农田被转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非农用途。

这导致了大量农田的流失,极大地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基础。

第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农业生产模式不尽合理,缺乏农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农村土地的粗放利用造成了大量农田资源的浪费。

由于农户缺乏集约化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手段,一些农田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产量较低。

第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承包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

由于宅基地政策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受到限制,土地承包权长期不明晰。

这减弱了农户对土地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和法规,明确农村土地的保护地位。

加强对农田流失的监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

并对农田的使用权和流转进行明确规定,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需求的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土地资源,将农村土地用于最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三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田的效益。

四是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的完善。

明确宅基地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和转让,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激发农户对土地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向规模效益和效益最优的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以及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农业的综合效益。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浪费严重。

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

一些村庄地块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大量农田荒芜,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2. 土地流转难度大。

由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和土地流转政策的限制,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困难,导致了一些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3. 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地区存在一些土地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比如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田土壤的污染等,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4. 农村土地规划不科学。

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规划时,考虑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保护,导致了一些规划不合理,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对策1.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土地的整合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指导,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农田、村镇等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加大对农村土地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和修复,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地环境污染。

4. 提高农民土地利用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土地利用意识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民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地区开展高效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㈠土地利用特点⒈建设用地增加较快。

与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相比,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了12371.4亩,增长1.74倍;交通用地增加了1719.8亩,增长1.08倍。

上2类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2013亩。

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国家、省、市建设用地不少,如东深三期供水工程,广深准高速铁路、东深公路和莞惠公路改扩建等,先后征用土地约1300多亩;二是港澳台同胞及外商在本地投资办厂、置业等十分涌跃,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三是本地房地产十分红火,经批准房地产项目120多个,已建在建80多个,已销售3万多套商品房,大部分已为香港居民购买,每逢周末、节假日,大量香港人回来短住、访亲、度假等,又促进了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自身各项建设用地等。

由于地形狭窄,中心区城镇建设已到了见针插缝的地步,同时高层建筑不少,已建成10层以上多层商住楼有93座,最高商住楼为43层,这对于镇级城镇建设来说是少见的。

⒉园地大量增加。

本地种果历史悠久,加上荔枝经济效益较可观,近年来农民上山种以荔枝为主的果树热情高涨,园地面积大量增加。

与1989年详查比较,新增加园地1万亩,增幅66.1%左右,新增园地基本上为荔枝园地。

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⒈耕地减少过速。

1989年土地详查耕地面积为8949亩,至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则为2971.9亩,减幅很大。

1989年人均耕地为0.6亩左右,现只为0.15亩。

80年代初耕地种植以水稻为主,粮食可自给;现在耕地以种菜为主,所需粮食大部外购,变化巨大。

1989年以来减少的耕地面积约1200亩用于挖鱼塘、耕地种果、退耕还林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约4800亩用于城乡居民点、工业、道路、房地产开发及水利水工设施建设等。

⒉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宏观管理缺乏科学依据,同时过去对外商、国内投资方等用地选址过于迁就,造成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不利土地利用与保护协调工作。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

因此,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土地利用强度过大。

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的匮乏和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一些地区甚至存在土地浪费现象。

2、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使得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进程。

3、土地违法用途比例较高。

由于部分地区对土地的管理不到位,一些土地出现了非法的用途。

比如,一些地区存在违法占地、私人批地等问题,这会导致土地的浪费和破坏。

4、土地利用规划不够科学。

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评估有待完善,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过于简单和粗略,没有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

5、土地市场不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的政策,但土地市场一直存在滞涨、假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利用的效率,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对策1、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通过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非法用地和恶性开发行为,加强对各地土地开发的监查和审核。

对滥用、恶意挪用、强占土地资源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降低违法成本,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科学利用。

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加强土地权属、流转及规划的管控,减少土地流转成本,提高资金性、流转性、创新性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

3、优化土地规划管理。

加大对土地使用计划、用地批准管理以及土地利用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土地规划更加科学、系统,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4、健全土地市场。

通过拓宽土地市场交易渠道,打击虚假交易行为,保证土地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一,资源利用不均衡。

一些地区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下,浪费了很多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但利用率高,使得土地过度开垦,造成资源短缺和土壤退化。

第二,农田质量下降。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流失严重,导致农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农村土地闲置和荒芜。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土地被闲置或者荒芜,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一些农村集体土地下岗职工安置也存在问题,导致土地无人开发利用。

第四,农村土地承载力不足。

由于工商业和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农村土地承载力不足,使得土地资源供不应求。

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土地管理。

通过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第二,加强农村土地整治。

对于农田质量下降的地区,可以通过推行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大集体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民将闲置土地转让给有意愿和能力开发利用的企业或个人,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第四,提高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建设,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承载力,实现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五,加强农村土地保护。

加大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保护好农村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过度开垦、土壤退化等问题的发生。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土地管理、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引导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加强土地保护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农业分析看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农业分析看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农业分析看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农业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断受到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特点农村土地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不可再生、有限、分散和多功能。

这些特点为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供了指导原则。

二、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目前,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被大面积用于种植一种农作物,导致土地单一化,增加了农作物的风险性。

其次,农村土地被大量用于耕种和建房,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科技含量和创新性。

三、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此外,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为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促进土地的多元利用,例如将部分农村土地用于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等,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推动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和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发展现代农业综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现代农业综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同时,农业综合利用还可以通过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六、强化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是实现合理利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农村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利用和滥用。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改革不彻底、创新不够和政策不稳定等问题。

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不够,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村土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起来。

2. 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由于承包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国家对土地流转管理不够,导致土地流转交易不规范,增加了农民的风险。

3.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由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土地闲置、荒废的现象。

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4. 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地方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导致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过度消耗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机制,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和流转的信心,推动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规范化和流转合同的明确化,提高流转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增加农民参与和获益的机会。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土地闲置和荒废现象。

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向高效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向发展。

4.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5. 支持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6. 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提供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7. 加大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投入:增加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投入,加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保障和相关政策的推动,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青海省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仅次于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四。

但由于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带,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气候干燥,优质的土地十分有限,再加上以往对土地盲目利用,造成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潜在危机日益明显。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土地的需要日益增加,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关键词:土壤;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

仅次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居全国第4位。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海拔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又因青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低、荒漠化土地多、草地多、农地少,这些自然因素形成青海省土地独有的特征: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牧草地多,但是产量低;林地面积少,森林覆被率仅为0.26%,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

再加之青海居民滥垦、乱伐森林、滥占耕地、超载放牧、过度垦伐等社会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这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与类型1.青海省土地面积大,但土地利用率低。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很少,土地发育程度低,因此,优质土地极少。

但青海也有一些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2.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的牧草地多,但适宜农林的土地少,青海省草地面积大,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草地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带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

3.青海省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青海省土地面积辽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土壤、植被类型较多,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相应的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土地垂直带。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浪费问题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着大量资源被浪费的现象。

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或者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 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发或者不合理利用,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现象尤为显著。

3. 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导致了规划的不合理性。

这种现象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尤为常见。

4. 土地资源过度集中问题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过于集中,导致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这种现象尤其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二、对策探析1.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系统分析与评价,合理规划和分配土地资源,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规模。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问题,严格控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应当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重点保护和修复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3.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应当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和布局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城市和乡村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㈠土地利用特点⒈建设用地增加较快。

与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相比,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了12371.4亩,增长1.74倍;交通用地增加了1719.8亩,增长1.08倍。

上2类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2013亩。

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国家、省、市建设用地不少,如东深三期供水工程,广深准高速铁路、东深公路和莞惠公路改扩建等,先后征用土地约1300多亩;二是港澳台同胞及外商在本地投资办厂、置业等十分涌跃,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三是本地房地产十分红火,经批准房地产项目120多个,已建在建80多个,已销售3万多套商品房,大部分已为香港居民购买,每逢周末、节假日,大量香港人回来短住、访亲、度假等,又促进了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自身各项建设用地等。

由于地形狭窄,中心区城镇建设已到了见针插缝的地步,同时高层建筑不少,已建成10层以上多层商住楼有93座,最高商住楼为43层,这对于镇级城镇建设来说是少见的。

⒉园地大量增加。

本地种果历史悠久,加上荔枝经济效益较可观,近年来农民上山种以荔枝为主的果树热情高涨,园地面积大量增加。

与1989年详查比较,新增加园地1万亩,增幅66.1%左右,新增园地基本上为荔枝园地。

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⒈耕地减少过速。

1989年土地详查耕地面积为8949亩,至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则为2971.9亩,减幅很大。

1989年人均耕地为0.6亩左右,现只为0.15亩。

80年代初耕地种植以水稻为主,粮食可自给;现在耕地以种菜为主,所需粮食大部外购,变化巨大。

1989年以来减少的耕地面积约1200亩用于挖鱼塘、耕地种果、退耕还林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约4800亩用于城乡居民点、工业、道路、房地产开发及水利水工设施建设等。

⒉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宏观管理缺乏科学依据,同时过去对外商、国内投资方等用地选址过于迁就,造成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不利土地利用与保护协调工作。

1992年前后经济过热时平整了大量土地,以及石场到处开采废石渣大量堆填形成的平整地等,至1996年底止,土地利用中,存在少征多用,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现象,全镇闲置地尚有3500多亩,有的已闲置多年,造成资金积压浪费且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

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

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

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

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

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

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

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

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

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

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

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3.土地沙化在扩展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加上自然风力对土地的侵蚀,使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据分析,目前沙化面积的95%是由各种人为活动引起的,我国三北地区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为17.6万km2,其中历史上形成的有12万km2,近年形成的有5万~6万km2。

现有15.8万km2的土地面临沙化的危险,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约1 500km2,受沙化危害的有11个省区的212个县,人口约3 500万,耕地400万hm2,草场500万hm2,2000年我国北方沙尘暴频频发生,说明土地沙化已非常严重。

4.土地次生盐渍化面积较大次生盐渍化是不合理灌溉形成的,我国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北方,面积约800万hm2。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尤为严重,在新疆、甘肃受次生盐渍化威胁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30%一40%,内蒙古河套平原耕地中,盐渍化耕地占50%左右。

5.次生潜育化水稻土面积在扩大潜育化水稻土的特点是在稻田土层的50~60cm深处形成一个清灰色还原层,通称青泥层,不利于水稻生长,由于管理不善或排灌不当产生的潜育化叫次生潜育化。

水稻土次生潜育化纯属人为造成的稻田质量退化,它是稻田提高单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次生潜育化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小丘间沟谷、河流沿岸、水库周围及渠系附近。

我国次生潜育化稻田的数量相当可观,南方约有420万hm2,湖南省洞庭湖周围潜育化水稻土为20%,江西全省稻田面积的20%为潜育化水稻土。

6.耕地肥力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和对土地重用轻养、施用有机肥过低,使土地养分减少,地力普遍下降。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403个县的资料统计显示,土壤无障碍因素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15.3%,土壤有机质低于0.6%的耕地占10.6%,耕地总面积的59%缺磷、23%缺钾、14%钾磷俱缺;耕层浅的占26%,土壤板结的占12%,东北地区的黑土开垦初期有机质含量为7%~10%,开垦不到100年降至3%~4%,严重的甚至降到了2%。

7.土地污染与破坏末得到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施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由于利用率低,大部分化肥、农药散失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直接间接地污染土壤,进而使动、植物和各种农产晶中有毒物大量积累,危害人、畜健康,影响农产晶出口。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水果、粮食、肉食出口因有害物质超标退货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开采矿产不及时复垦,尾矿不合理堆积,也会破坏大量的土地,地下矿藏如煤炭,地下水等开采,会引起地面下沉或塌陷,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8.农用土地结构调整缺少规范化管理目前,农用土地结构调整是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用地鲒植调整除了少部分属于25o以上的坡耕地,根据7ki保持的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正常调整外,绝大部分的调整是受利益的驱动,将大面积耕地改为果园或鱼塘,据1995年国家土地局《全国土地管理统计资料》的数据分析:1995年耕地减少了79.8万hm2,其构成是:国家建设用地(城镇建设、交通、水利等)占12.5%,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乡镇企业、个人建房等)占7.6%,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变园地、林地、草地、鱼塘等)占64.1%,灾害损失占15.8%,因此,急需解决对农业用地结构调整的规范化管理问题。

9.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失控近年来,一些城市发展规模失控,占用耕地面积过多问题较为突出。

有关专家利用遥感卫星资料测算结果表明,1986--1995年全国31个特大城市的主城区占地规模扩大了50.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比为1.12:1是合理的,而我国目前已高达2.29:1。

个别城市1980--1995年人均占地从76.9m2增至158.1m2,增加了一倍多,更为严重的是城市扩建占用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城郊菜地或良田沃土。

开发区建设占地失控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法建的开发区占很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3年全国有各类不同级别的开发区2 800个,其中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只有757个,只占27%,二是开发区用地严重失控,据统计,仅开发区的起步区就占用了73万多hm2的土地,而且大多数都是耕地。

村镇建设超标严重,首先是乡镇企业用地缺少指导,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占用良田沃土,其次是农村居民宅基地用地严重超标,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宅基地占用面积已达190m2,已超过规定的最高标准150m2的27%,而且宅基地几乎都选在交通方便的平原,占用的多为高产良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