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是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本资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文学发展阶段。

第一部分:唐代文学的辉煌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盛唐”。

在这个时期,文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唐代文学的特点是豪放、奔放,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杜甫的诗歌以其激情和社会批判而闻名,王维则以其婉约和清新的风格受到赞誉。

在唐代,诗歌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许多文人雅士都以写诗为乐。

第二部分:宋代文学的崛起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被称为“文人之世”。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地位更加重要,文人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表达。

辛弃疾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描写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爱情的追求。

苏轼则以其豪放和辩证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宋代,文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诗歌和散文之外,小说也开始兴起,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文学形式。

第三部分:元代文学的新探索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元代,戏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被广泛演出和传播。

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受到赞誉。

元曲的题材广泛,既有历史题材,也有民间故事,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民的生活。

元代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的新探索和发展。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的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明代的文学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杨慎的散文以其细腻和感人的笔触而著称。

而清代的文学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政治批判,红楼梦是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分析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鸿篇巨制、继承发展、繁荣兴盛、走向衰落等阶段。

先秦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汉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文学家,如《楚辞》、《史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形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小说、戏曲等新的文学类型。

二、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妙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西游记》、《水浒传》等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诗歌领域,《唐诗》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被后世称为“诗仙”和“诗圣”。

三、古代文学的主题与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人生哲理、爱情、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古代文学通过对人类生活的描绘和思考,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有助于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句也经常被人引用,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

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的表达。

它承载了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古代文学,让其继续在当代文化中发挥作用,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迪。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

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

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

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

《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

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

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

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

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3、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1)宋代的科举考试(2)理学之盛行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二程、邵雍、朱熹。

(3)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四大书《太平御览》(类书)、《太平广记》(小说总集)、《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册府元龟》(类书)及《资冶通鉴》的编纂官学与私学的兴盛。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州庐山),岳麓书院(潭州岳麓山),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4、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1、宋词与唐诗并称,为宋代文学标志性成果。

宋词主要发展线索: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

主要风格流派:婉约、豪放、典雅现存宋词与作者: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

词2万余首,词人1300多家。

2、宋诗宋诗发展概况:宋初三体——欧、王、苏——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江湖派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3、散文、骈文、话本小说(1)宋代的散文创作及成就。

(2)骈体文和文赋。

赋的发展: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3)《全宋文》的编辑与出版:(4)宋代的其他文学样式:话本、诸宫调、戏剧(?)等。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诗文第一节宋初文学宋初文学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朝初期的文学。

一、北宋初期诗坛概况诗歌创作基本上承绪中、晚唐诗风,尚未形成独特面貌。

此间,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即“宋初三体”:一是推重白居易的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

二是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抒写幽远枯寂的隐逸生活,代表诗人有林逋、九僧等。

三是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雍容典雅,形式华美,多粉饰太平之作,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变,代表作家是杨亿、钱惟演、刘筠。

总的看来,此间诗坛除王禹偁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之外,总体成就并不甚高。

二、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主要诗人有九僧、潘阆、林逋等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曹雪芹2. 唐代诗人李白的字是______。

答案:太白3.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的是______。

答案:诸葛亮4. 《水浒传》中的宋江被称为______。

答案:及时雨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诗歌总集。

答案:现实主义6. 韩愈是______代的文学家。

答案:唐代7.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的______。

答案:笔记小说8.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孔尚任9.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由一块______化成。

答案:仙石10.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______的作品。

答案:屈原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A. 《琵琶行》B. 《长恨歌》C. 《夜泊牛渚怀古》D. 《乌衣巷》答案:B2.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3.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哪个时期的逸事?()A. 魏晋南北朝B. 唐代C. 宋代D. 明代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是元曲?()A. 《西厢记》B. 《桃花扇》C. 《长生殿》D. 《牡丹亭》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唐代李贺创作的?()A. 《马诗二十三首》B. 《长恨歌》C. 《夜泊牛渚怀古》D. 《乌衣巷》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答案:《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性格多情而叛逆,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才情出众,性格敏感而善良;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端庄稳重,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王熙凤则是贾府中的女管家,聪明能干,手腕强硬。

2. 简述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

答案: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有:一是诗歌创作的繁荣,诗人众多,作品丰富;二是诗歌形式多样,如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三是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咏史抒情的,也有山水田园的;四是诗歌风格各异,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即元曲。

元代的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

是在蒙古灭金(元代)前后,以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也称北曲或北杂剧。

科介:科泛简称科,南戏、传奇称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四声猿》:是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

《四声猿》是《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的合称。

南戏:是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以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亦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南戏文。

发源地是温州。

副:南戏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在正戏开场前由副末登场,介绍剧情梗概和作者创作意图。

又叫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

传奇: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称为传奇,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吴江派:明代万历至明末产生的戏曲流派,代表者是江苏的沈璟,坚持以“声律第一”的理论,并跟临川派产生激烈的论争。

临江派与吴江派之争:是万历至明末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的一场派别论争。

这场论争是江西临川派的代表者汤显祖和江苏吴江派的代表者沈璟围绕戏曲创作应以“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的问题进行的一场论争。

论争的结果使许多传奇作者清醒认识到熔文辞与声律于一炉的重要性。

南洪北孔:是清代康熙年间南方浙江钱塘洪昇和北方山东曲阜的孔尚任的专称。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阜的《桃花扇》先后问世,轰动社会,使两位作家誉满文坛,故有此称。

明清章回体:是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的基本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明代四大奇书:指明代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今古奇观》:该书是明末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是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两书中精选出来并刻印出版的四十篇作品的名称。

台阁体:明代永乐以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重臣所写的诗文,特点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

童心说:明代李贽提出的,童心即真心。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宋初文学1、宋初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①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内容多写留恋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喻诗,学白进而学杜甫,代表作《对雪》《村行》等。

②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是宗法贾岛、姚合。

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成就突出)、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林和靖)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其诗风格淡远,长于五七言律。

寇准长于气焰绝句,是初宋“晚唐体”重要诗人。

③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艺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

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悠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

推崇李商隐,内容缺乏,追求形式美,杨艺为其代表诗人。

2、宋初散文①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首推柳开。

柳开,大名人,年轻时自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

主张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文被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花艳。

但其文章艰涩难读,应者寥寥。

②穆修刊刻韩、柳文集与当时风行一时的西昆派骈体文对抗。

姚铉编选《唐文粹》,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并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

③优秀代表王禹偁、范仲淹王禹偁散文虽未能摆脱骈文的影响,但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并且深切关注现实。

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

范仲淹有大量政论、文赋及散记。

代表作《岳阳楼记》。

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

3、诗词文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和靖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第四章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1、生平苏轼,子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中国古代文学史3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重点

一.填空1. 诗经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国风产生的时期是西周2. 屈原的作品写作最晚的作品是《怀沙》3. 贾谊的散文集是《新书》4. 《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内容是剖析士人在太平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状况5. 东汉最早的文人诗----班固《咏史》6. 上古神话资料保存最全面的作品是《山海经》7. 宋玉的作品有哪些?《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8. 东汉《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汉书》9. 东汉抒情小赋的名篇是张衡的《归田赋》10. 分别指出下列作品的特点,《庄子》:汪洋恣肆,《孟子》:雄辩正义凛然,赋体作品(大赋):歌功颂德,《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两汉乐府诗的特点11. 汉书的作者----班固《潜夫论》的作者----王符《楚辞》的作者----刘向《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春秋繁露》的作者----董仲舒12.《哀郢》的作者----屈原《五蠹》----韩非子《西京赋》----张衡《二京赋》----张衡《三都赋》----左思(西晋)《两都赋》----班固《鵬鸟赋》----贾谊《谏逐客书》----李斯《硕人》----《诗经·卫风》1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初年的赵晔,《洞箫赋》的作者是王褒。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东汉的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赵晔《吴越春秋》10. 两汉时期第一批写京都赋的是杨雄的《蜀都赋》11. 荀子的五篇赋:《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个小赋12. 东汉政论文散文集有名的是王充《论衡》13. “叙事之最”是对哪本书的评价:《左传》14. 韩愈“诘屈聱牙”是对《尚书》的评价15.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古诗十九首》二.名词解释屈宋----文学史上“屈宋”并称。

因为:1.尽管宋玉在抗争黑暗现实上,难以与屈原相提并论,但是他对现实不满,身遭迫害,怀才不遇,确与屈原有相似之处;2.《离骚》《九辩》这两篇代表作,艺术上各有千秋。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史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一、宋代文学: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二、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林逋,内容多写幽清净穆山林景色,枯寂淡泊隐逸生活,艺术上学习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特别注重字句声律的雕琢推敲。

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2. “西昆”因宋初馆阁文臣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取玉山、册府之意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题材范围狭窄,集中于咏史、咏物与流连光景。

4. 作诗宗主李义山,多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强调用典故,语言华美,风格典丽细密,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三、“三影”——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摆,堕轻絮无影”(《剪牡丹》)四、柳永词的新变(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1、杨维帧:牛鬼蛇神。

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

风格秾丽瑰奇, 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

《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 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 :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 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 :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

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

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

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

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

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 ;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

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

沈璟吕天成王骥德。

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 :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

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

忠义,诸葛亮关羽。

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 民间流传与创作 (历史与传统融合; 宗教色彩淡化, 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

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 ;三教观念; 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风格清新自然,色彩雅淡,意境淡远闲适,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2、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当时的纤巧绮靡之风,提倡刚健骨气。

他们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像他的《行路难》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任蜀川》,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初唐四杰对于唐代七言歌和五言律的成熟和发展做了奠基的桥梁作用。

3、花间词花间词是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一种词体,名称出于《花间集》,是一种轻艳香软的词风,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月下,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

落笔多在闺房,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

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韦庄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

4、宋初三体是指宋初承袭晚唐五代余风形成的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三种诗体。

白体是学白居易通俗浅显的诗风,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和王禹偁;晚唐体是学姚合贾岛,代表人物有林逋、魏野;西昆体是学李商隐的诗风,在形式用典上模仿,词采精丽,反对平淡,但又失之浮艳,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5、诗鬼是中唐著名诗人李贺的别称,以乐府诗著称。

中国古代文学三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三考试重点

1、宋代诗文革新:是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2,白体诗人:是效仿白居易作诗的诗人,代作家李昉、徐铉。

主模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3,晚唐体诗人:宋初效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

喜作五律、重白描,少用典故。

4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宗李商隐,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

5,王荆公体:王安石所创造的那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又半山体。

4,山谷体:指黄庭坚诗生新硬瘦、兀傲峭拔的风格。

6,江西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师法江西黄庭坚,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7,四灵诗派:南宋末期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因四人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该派写诗专攻近体,尤是五律,并以姚合和贾岛为宗,习晚唐体,诗歌内容狭小。

8,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代表诗人刘克庄、刘过、戴复古。

9婉约派:宋词流派,主要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代表人物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10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激情,想象力丰富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11、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12、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13、大晟词:宋徽宗崇宁中创立大晟府﹐制作新乐名曰《大晟乐》。

又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师﹐增制慢﹑引﹑近等新调﹐按调填词﹐世称《大晟词》。

14稼轩体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15、韩潮苏海:谓韩愈和苏轼的文章如潮如海,气势磅礡,波澜壮阔。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考试复习笔记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说来,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

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和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

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弹词”。

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铁崖体”:元末文坛的泰斗是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

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出现的模拟弊端。

他以古乐府见称于时,其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

元中期诗家大多效法晚唐诗体,但又因才力薄弱无法追踪前人反而堕入萎靡。

杨维桢正为此而欲振起日益卑靡的诗风而特创“铁崖体”。

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紹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只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特点是炼意与修辞兼重、用事、造句、炼字皆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腕,载体是他晚的雅丽精绝的绝句。

稼轩体:指辛弃疾的词的风格,特点是形式解放、内容广泛、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既以豪放气质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其含蓄蕴藉之长。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River整理1.肌理说:清人翁方纲的诗歌主张。

他提出诗歌"必以肌理为准"。

所谓"肌理"指义理和文理。

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语言雅丽。

企图以儒家思想的内容来补神韵派的不足。

2.荆、刘、拜、杀:指元末明初流行的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原名《刘知远》)、《拜月亭》和《杀狗记》。

3.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

以袁宏道及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

三袁为湖北公安人,以此得名。

他们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其作品多抒写闲情逸致。

4.桐城派:清代最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由康熙时的方苞首先提倡,其后由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发展。

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

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

以阴柔和阳刚来分析文章的风格。

5.“三言”:"三言"指明人冯梦龙所编著的三种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每种有40篇作品。

其中有宋元明各朝的作品。

都经过明人的加工改编。

6.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是钟惺、谭元春。

两人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名。

他们反对拟古,主张抒发性灵。

又不满于公安派的浮浅,欲以幽深孤峭纠正之,以致于流于艰涩。

7. 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台阁重臣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

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

其风格是雍容华贵,雕琢辞藻。

内容是粉饰太平。

代表作家为杨士奇、杨荣、杨溥。

8.简述《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形象。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青年。

马二先生教育他正经做人,赞扬他孝顺父母;但是,马二先生教匡超人做八股文,却点燃了他的功名欲望。

进学当秀才是匡超人道德面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作者把这个转折点和进学联系在一起,显然包含了对科举的否定。

杭州的名士群如同一所社会学校,匡超人在那里很快就学会了自我吹嘘、撒谎骗人。

斗方名士的穷酸生涯满足不了匡超人的金钱欲望,于是他又上了潘三的贼船。

古代文学三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三复习重点

宋词宋词的流变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

从宋初到真宗朝前期的五十年左右,词坛基本处于沉寂阶段,而自真宗朝后期到仁宗朝的五十余年,词坛才重新热闹起来。

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史,可分为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历程也相应的经历了六个阶段。

(1)第一代词人群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

另有宋祁、杜安世等人。

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其中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官至宰辅,位极人臣。

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得意。

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这一代词人,可分为两个创作阵营:柳永、张先为一阵营,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宋祁等为一阵营。

这一时期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

晏欧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柳永则革新多于因循。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

创作手法:铺叙展衍。

晚唐五代,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是意象烘托传情法。

柳永解决了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

(2)第二代词人群以苏轼、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为代表的元祐词人群。

此外著名的词人还有王安石、王观、李之仪、赵令畤、晁补之、陈师道、毛滂等。

这代词人创作历时半个世纪,大约始于十一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终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初。

主要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

从社交群体划分,这一代词人大致可划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等属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杨维帧:牛鬼蛇神。

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

风格秾丽瑰奇, 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

《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 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 :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 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 :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

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

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

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

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

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 ;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

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

沈璟吕天成王骥德。

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 :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

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

忠义,诸葛亮关羽。

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
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 民间流传与创作 (历史与传统融合; 宗教色彩淡化, 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

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 ;三教观念; 人性多重
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

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
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

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 ;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 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

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

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刻画细腻。

12、顾炎武《亭林诗文集》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摹拟。

感时伤世之作,同情人民遭遇,民族情感。

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王士禛神
韵说, 幽静淡远的意境和含蓄隽永的语言。

提倡兴会神到。

沈德潜格调派,讲究格调,温柔敦厚。

13、苏州派, 李玉特色:现实精神; 教化目的; 平民色彩的伦理道德和情感倾向; 重舞台的场上剧。

李渔,理论:出发点(观众性,舞台性 ;手法(结构第一, 立主脑; 语言
贵显浅, 戒浮泛, 个性化; 题材情节奇新; 表演演员素质导演修养; 有益风教,点缀升平
14、《长生殿》艺术:构思巧妙,结果紧凑(钗盒;爱情政治两线 ;浪漫现实主义;辞去清丽流畅,糅合前人诗词。

《桃花扇》艺术:李香君形象;信史;重视戏剧结构,
桃花扇道具; 传奇剧本结构的突破, 老赞礼; 悲剧性结局, 破大团圆; 语言悲剧性。

15、《聊斋》内容:政治;生活经验;人妖爱情。

思想:虚伪人性,丑陋官场, 科举
弊端; 两情相悦婚恋观; 自由女性, 良好道德。

艺术:用传奇法 (花妖狐媚, 多具人情;
塑造人物的手法;语言 ,而以志怪。

(志怪,突破梗概粗糙;出于幻境,遁入人间的叙事;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16、《儒林》艺术:长篇短制(小故事,主线,长篇 ;讽刺艺术(戚而多谐,婉而多讽。

夸张白描对比不点破;喜剧性与真实性、悲剧性结合 ;语言特色(白话;简洁洗练,含蓄风趣,富有形象性
17、《红楼》艺术:1、结构:圆形,双线,诗词,琐碎场景。

2、情节:重大冲突与生活小事巧妙结合。

3、人物刻画:重大冲突中刻画;对比,伏笔,影子, 镜像;重要特征反复渲染;心理刻画民族风格,点染手法。

4、语言:个性化; 诗词;传神,刻画神态,精神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