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8 电视艺术概论 大纲
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一章 电视艺术的特征和功用
![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一章 电视艺术的特征和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e48f1b81c758f5f71f6726.png)
诵《工厂里来了三个姑娘》、舞蹈《四小天鹅》
、《牧童与村姑》和《春江花月夜》。从当年中
国第一次电视播出的节目构成中上我们不难看出
2,021/电7/22视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
32
三、电视艺术的发展 (一)时代精神
1958年6月15日,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忆 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精神,北京电视 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出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的“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
电视艺术系统是作为一个适应环境的开放系统,
有着分明紧凑的核心和模糊宽松的边界。这样,
除电视剧、电视动画片、音乐电视外,电视综
艺节目、电视纪录片和电视广告都可在讨论的
2范021/围7/22之内。
22
电视艺术是人类运用电视这种现代传媒技 术来满足自身各种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而把 电视这一人工物理因素和符号、形式这两类人 工抽象因素交织融合起来,具体形成以电视艺 术文本,即电视艺术作品为中介的一种精神情 感形式的创造和再创造的完整活动。
2021/7/22
33
之后,北京电视台又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纪实 性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诞生之初的电视剧 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歌颂英雄、讴歌社会主义新风 尚的历史责任。
2021/7/22
34
电视剧将叙述的主体朝向了当时改革开放初 期人们的现实生活,讴歌我国改革大业,欣喜地 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春风中的中国大地。在这 些电视剧作品中,电视艺术工作者们积极塑造勇 立改革开放潮头的弄潮儿,敏锐地触及改革中的 一些敏感问题,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精神。
2021/7/22
6
因此,不管从电视艺术的创作者方面,还是 从其接受者方面来看,电视艺术的发生或存在都 缘于与形式相关的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
电视艺术概论2-精品
![电视艺术概论2-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4097f7ac281e53a5802ffc5.png)
率最高的10个节目之一,连续22年高居收视率前10名,5次成为美 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 ,也是美国电视节目获美国电视最高奖 “艾美奖”(Emmy Awards)最多的节目之一。
野外生存挑战真人秀——《幸存者》《 小人国》 剧集——《犯罪现场》《犯罪心理》
5、电视纪实艺术类——运用自然朴实的手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
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记录具有原生态
的生活内容。也就是屏幕上的非虚构的艺术形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电视纪
录片、电视专题片等。
11
四、总结:什么是电视艺术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 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 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 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睡眠习惯。《今晚》2019
1975年,综艺小品节隅《星期六晚间直播》 (Saturday Night Live),以讽刺性的幽默见长,直播
喜剧表演。——《综艺大观》1994
18
美国三大电视网——NBC
经典剧目: 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Friends) 商业真人秀——《学徒 》(Apprentice ) 政法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 ) 医务剧——《急诊室的故事》(ER )
16
美国三大电视网——NBC
全国广播公司 NBC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
创办于1926年,美国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商业广播 电视公司 隶属于美国无线电公司 创始人:大卫· 沙诺 夫
美国传媒界的多个“第一”:
《电视艺术概论》-崔刚
![《电视艺术概论》-崔刚](https://img.taocdn.com/s3/m/a1bb51b448d7c1c709a145b7.png)
二、电视成为艺术的潜能
电视艺术的界定: 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
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 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 屏幕艺术形态。
三、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艺术的特征 2、主体性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一、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艺术的特征
3、审美性 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真善美的结晶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二、电视成为艺术的潜能
有人否认电视是艺术,有人肯定电视是艺术而 且是纯艺术,两者都有偏失。 1、镜头的创造潜能 2、编辑的创造潜能 3、电子技术的创造潜能 4、对传统艺术的吸纳借鉴
广播性、口语化、亲和力
七、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
1、80年代以前的电视剧艺术 2、80年代的电视剧艺术 3、9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创作
七、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
1、80年代以前的电视剧艺术 起步:直播电视剧 技术发展与电视剧创作的停滞 电视剧创作的复苏
七、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
2、80年代的中国电视剧艺术 80年代初期发展概况:伤痕题材电视剧、改
1、音乐电视的界定与分类 2、音乐电视的主要特征
音乐性、直观性(可视性)、 功利性、综合性 3、音乐电视的诞生简史
二、音乐电视的镜头/蒙太奇语言
MTV的镜头/蒙太奇语言创作特 点是编导 对现实生活和音乐作 品双重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后 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构思 活动:双线式蒙太奇、比喻式 蒙太奇、叙事式蒙太奇;
1、品种集合的综合性 2、多重统一的真实性 3、有深度的通俗性 4、自由随意的观赏性 5、技术艺术兼容的科技性
电视艺术概论 1
![电视艺术概论 1](https://img.taocdn.com/s3/m/6bb795d3ad51f01dc281f1d9.png)
《电视艺术概论》一、艺术与电视艺术定义•苏珊-朗格——艺术是情感的形式•克莱沃-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电视艺术——以电视的视听语言为手段创作出来的具有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的电视作品。
电视艺术:电视是一门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艺术,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特点:荧幕小,画面小,清晰度差,在镜头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不宜太快;观赏特点,给观众以想象空间和介入机会,引人入胜;生活化特点,逼真反映生活。
电视艺术定义的源起和阐释艺术曾经需要并且永远需要丢掉实用性,创造出幻想的生活。
——(前苏联)莫·卡冈。
凡是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的客观存在物便可称之为艺术。
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把电影称为第七艺术,而自贝尔德发明电视以来,电视已愈发被世人认可为第八艺术,于是电视艺术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并被广泛认可。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二、电视语言——镜头画面与声音——蒙太奇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影视剧的制作手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镜头语言这一艺术形式,经过众多艺术家和影视剧制作者的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也延伸出了很多新的有价值的新形式,更好的推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但是,真正给观众带来视听愉悦的,推动剧情层层递进的,留在观众记忆中的,是影视艺术中的声音蒙太奇是对电影中镜头组接的一种称谓声音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恰当的运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具有超时空性和情感的参与性,它的超时空性既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时空的一个思考的空间,又可以将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放在一个时空界面上赋予它某种现实的真实感声音蒙太奇虽然同一般的镜头组接一样,具有一定的功能,但声音在组接镜头的时候,无法避免自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他对画面中的事件具有参与性,这是声音蒙太奇比一般的蒙太奇更为复杂,运用起来更要谨慎本文是通过对影视艺术声音的研究,来正确的认识影视艺术声音中是否具有蒙太奇,它和长镜头音乐、画面蒙太奇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了解声音蒙太奇有哪些特质,它与画面蒙太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而使电影电视工作者在拍摄和剪辑时,对画面和声音艺术的处理有一个科学的依据蒙太奇在声音语言上的表意功能1.蒙太奇的艺术功能蒙太奇是影视语言的语法规则,它的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影视语言连贯、顺畅,让人看得清楚、明白;二是赋予影视语言以美学的特征,使影视作品变得好看。
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传播和接受
![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传播和接受](https://img.taocdn.com/s3/m/ae436be655270722182ef73d.png)
28
各种电视节目中的文字符号,其作用主要大体
有以下几点:
1.说明,即对屏幕上出现的图像信息,如人物、
地点和场景等进行文字性描述,或以文字的方
式阐明事件的基本脉络。
2. 解释,即通过文字符号的方式,对画面中展
示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阐释,用以补充
节目内容的不足,尤其是相关知识层面的缺陷。
2021/7/22
2021/7/22
41
麦克奎恩总结了电视媒介的一些重要特征:
其一,在声音的运用上,富于电视性的传播方
式依赖声音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从而确保观
众注意力的持续集中;其二,相对于电影影像
丰富的细节表现,电视则因缺乏细节而显得单
调,其中的背景和氛围往往被忽略;其三,电
视常常给人“实况转播”与“实际交谈”的感
2021/7/22
22
音响效果配置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必须以 自然音响作为基础,艺术再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中的声音现象,才能达到烘托现场气氛、刻画人 物形象、增强戏剧效果的目的。
2021/7/22
23
三、电视艺术中的文字符号 电视屏幕中的文字符号,是指包括字幕在内 的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符号。从符号表意功能和解 读模式来看,有形的文字和有声的语言具有相当 一致性,二者都存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都以一 种抽象而非直观的方式进行意义表达。
2021/7/22
13
从表现形态来看,与图像叙事同步进行的
人物语言具有明显的特点:其一,人物语言是
事件的一部分,是电视艺术声画系统的核心元
素之一;其二,人物语言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特
点,是具体人物情感与态度的体现;其三,人
物语言具有相对完整的意义表达,“说什么”
电视艺术概论第二章 电视艺术的创作
![电视艺术概论第二章 电视艺术的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c08c659ff46527d3250ce04e.png)
剪辑节奏作为作品总体节奏的组成部分,其 依据和前提为作品的内部节奏。剪辑不能根本改 变作品的内部节奏,但也不是消极地适应内部节 奏,它在一定程度上有调整、补救内部节奏的作 用。
整理课件
2、剪辑创造运动 3、剪辑创造思想 4、剪辑创造时空
整理课件
(二)混录 混录是指画面编辑完后,把人物对白、音乐 、音响效果分别剪辑,混合录制在一条磁带上。 在制作流程中,声音的录制加工和画面拍摄是分 别进行的。 声音的录制方式主要有前期录音、后期配音 和同期录音三种。
准备好了镜头分类,在拍摄前还要进行试拍。 试拍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准备好的设备能 否正常工作,剧作人员能否按照分工各负其责。 如果设备有问题,必须抓紧解决,以免影响拍摄; 如果人员不能有效配合,可以做一些调整。
整理课件
(三)实拍 实拍也称正式拍摄阶段。在实拍阶段,除大 部分镜头是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拍摄之外,有 时还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偷拍”和“抢拍”。 “偷拍”就是让演员置身于某一现实环境中进行 拍摄,不是人为地设置出一个表演区。
整理课件
《山里的日子》剧照
整理课件
三 电视艺术作品的意境创造 (一)电视艺术作品的意境
电视艺术的意境即为电视“创作者在进行总 体艺术构思时,对他描绘的自然景观、生活场景 与他所表现的观念意识、思想感情如何相互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整理课件
这种境界已经不仅仅在一时一地的景物情事 上,而是通过所描写的境象,引入思想向更广阔 更深远的天地伸展,感受到一种高度雄伟幽深等 独造的境界。‘意境’所反映的不仅是客观景物 、事物的境界,同时也是编导者的精神境界的具 体化。
整理课件
第二节 电视艺术创作的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一)蓝本准备
大学影视鉴赏 第七章 电视艺术概论 PPT课件
![大学影视鉴赏 第七章 电视艺术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8a84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a.png)
192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研制成功机电 扫描黑白电视机。
珍珠港事件爆发,战火波及全球,电视事业发 展被迫中断。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亚历山 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发射台,定期播放 黑白电视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发端。
2பைடு நூலகம்世纪5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的电视事业重获 新生,1954年,美国开始彩色电视播放,1958 年底,电视台从6个国家发展到67个国家。
站在电影巨人的肩膀上,电视的视听语言也更好地彰显了自身的市场价值和传播范围的影响 力优势:一方面,电视作为大众传播艺术,固守以情感人的艺术创作本分,致力于在更精简 的时空内展现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另一方面,电视作 为镜鉴,更直面地映射社会现实,观照历史未来,为观众带来文明与思考。
这种划分方式是基于电视具有的三大功能: 其一是信息传播功能,对应的是知识、服务、社教类专题节目,以纪实类型为主; 其二是新闻纪实功能,对应的是新闻类节目; 其三是艺术表现功能,对应的是电视剧和电视文艺节目。 目前我国电视台的构成基本符合这种划分方式,省级星标卫视大致都有新闻部、社教 部、文艺部、体育部、经济部等职能部门。基于这些部门的内容细分,频道也被划分 清晰,以央视为例,综合频道(央视一套)、综艺频道(央视三套)、体育频道(央视五套)、 纪实频道(央视九套)、科教频道(央视十套)等频道都为广大观众耳熟能详。
感谢倾听
60年代后,电视“大跃进”的号角吹响。节庆直播、新闻片、纪录片及谈话节目逐渐涌现。1966年至1976 年间,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基本处于停滞。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也成功创办。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广播电视事业突飞猛进,国内技术手段和节目类型充分涌流,面向海外传 播步伐逐渐加快,“四级制”取消,集团化初露头角,电视产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越发明显。
第一章电视剧
![第一章电视剧](https://img.taocdn.com/s3/m/fcbda51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3.png)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电视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1178 (笔试)2016年5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偏重于对电视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包括电视剧、专题片创作、纪实风格、解说词、电视文学、音乐电视、电视综艺晚会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视艺术的艺术特性、创作观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形成对电视艺术中各种重要艺术品种的基本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的全面认识。
本课程的重点考核章节为第二、三、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并不需要有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丰富积累,但是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地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如视听元素、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影视声音艺术、电视作品分析等,进行横向联系.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电视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通俗电视剧的界定、历程、研究、特征、类型、思辨,通俗电视剧的主要特征以及短篇电视剧概况等内容。
学习本章,要求把握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三个时期的特点,通俗电视剧的特征、类型,短篇电视剧的三个发展时期及每个发展时期的创作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1.“直播电视剧”时期(1958—1966)相较于其他时期的电视剧,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1)时效性——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动态和党的方针、政策。
(2)纪实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2.“电视单本剧”时期(1978—1982)这段时期,电视剧制作的特点:由室内向室外;由演播室搭景走向实景拍摄;由三维空间走向多维空间;由时空限制走向时空自由;电视剧的制作走向了电影的模式,电影的观念开始介入电视剧。
电视剧的美学观念将“真实”二字提到了首要位置。
3.“电视连续剧”的产生(1982—1985)这一时期的电视剧观念:宜于将重大的现实生活,杰出人物的传记,著名的文学巨著,纳入自身的创作范畴;一般采用叙事结构表现人物的命运;注意悬念的设置;播出的时间越长,越能巩固观众收视率。
[电视艺术概论课件]第一讲绪论(可编辑)
![[电视艺术概论课件]第一讲绪论(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c9f5a53f284ac850ad0242d5.png)
电视艺术概论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11秋冬版讲义参考书目《电视艺术学》高鑫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学》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视艺术原理》杨世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镜头真与美》黄良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项仲平王国臣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电视文艺》何丹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电视》(英)大卫??麦克奎恩著华夏出版社《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美)罗伯特??赫利尔德华夏出版社《技术的艺术》(美)约翰s??道格拉斯格林p??哈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电视艺术概论课程知识结构第一讲、导论第二讲、电视艺术的思维方式第三讲、电视艺术语言第四讲、电视文学创作第五讲、电视艺术片第六讲、电视剧第七讲、电视综艺节目第八讲、电视纪实艺术第九讲、电视艺术美学第一讲绪论一、电视艺术的内涵 1 、关于艺术的几种定义《辞海》说;“艺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美学四讲》(李泽厚著):“艺术是各种艺术作品的总称。
”《艺术概论》(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电视艺术美学》(高鑫著):“凡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艺术。
”“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1)创造性。
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2)审美性。
艺术这种创造物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它实际功利性的用途;(3)形象性。
即都要通过塑造具体生动、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表思想感情;(4)情感性。
即任何艺术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情并向他的欣赏这传达这种感情,以情动人。
思考:(1)创造物(主体能动性和发挥的空间;作品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你的创造性或者浮现出你的主观色彩;)(2)审美需求(审美为主,创作动机指向性要强,所以在形式感上要力求获得审美的意味) 2、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主要动因或者决定性因素:最初最基本的动力,“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课程代码:01178 电视艺术概论必考知识点,精编
![课程代码:01178 电视艺术概论必考知识点,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b58a38d526fff705cc170aa9.png)
课程代码:01178电视艺术概论中国传媒大学李明一、绪论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也可以定义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苏珊说:“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上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电视剧电视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单本剧”时期、“电视连续剧”的产生、多种样式电视剧并存的时期。
我国第一个直播“电视小戏”是《一口菜饼子》。
时效性和纪时性,构成了电视剧总体观念的基础。
电视单本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电视文艺的新时代。
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
通俗剧是指:以反映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为主的电视剧。
通俗电视剧的特征:1、有浓厚的世俗精神和平民意识;2、强烈的戏剧性;3、情节、人物类型化、模式化;4、消费性;5、娱乐化;6、商业化;7、制作标准化;8、形式的通俗和幽默。
人是电视节目的主题。
世俗化成为电视的基本特征之一,其表现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表现在平民化,即专题节目主人公绝大部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常百姓,无名小卒。
2、第二个表现是生活化、日常化。
3、恢复伟人、展示名人真实面目是世俗化的第三个表现。
情感成为电视专题节目的重要主题。
电视专题片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很多。
分为:细节、空镜头画面、特写、慢动作与定格;此外情节、镜头蒙太奇组接、音乐、解说词都是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
(有可能是论述题,要有一些例子)作品的风格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
我们的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专题片和纪录片。
被称作:“时代的立体档案”、“历史的备忘录”。
文化通常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
另有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者:狭义文化(哲学、文学……)、广义文化(典章制度、生产交换……)、深义文化(民族、人类精神)思辨的表达方式:首先、创作都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其次、必须寓恩辨、哲理于形象中,让形象,让画面说话;再次、要将哲理与情感结合起来,既有哲理在思索,又有诗情在腾跃,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情感的炽热。
01178《电视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01178《电视艺术概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c974aea551810a6f524869c.png)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电视艺术概论课程代码:120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电视艺术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编导(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内容偏重于对电视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包括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电视艺术的语言语法、各类型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观念、规律以及现状等基本问题。
本课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解释电视艺术的基础理论问题,下篇侧重对重要的电视艺术作品类型进行创作总结。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视艺术的艺术特性、创作观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形成对电视艺术中各种重要艺术品种的基本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的全面认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并不需要有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丰富积累,但是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地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如视听元素、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影视声音艺术、电视作品分析等进行横向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上篇:电视艺术基本理论第一章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对电视艺术进行基本的艺术门类定位,从中发现电视艺术同其它艺术样式在本质特性上的差异。
学习本章,要求把握电视艺术本质特性和它的媒介特性之间的必然关联,认识到运动性和视听综合性是电视艺术其它一切艺术特性得以存在的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一般)识记:影响较大的几种艺术分类法(本体论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功能论方法)领会:电视艺术在艺术门类中的归属应用:电视艺术与其它艺术样式的关联与区别(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重点)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运动性,视听综合性。
领会:技术基础、媒介方式和传播特性,是决定电视艺术存在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决定电视艺术本质特性的根本原因。
应用:深入理解运动性和视听综合性,是形成电视艺术其它艺术特性的基础。
电视艺术概论
![电视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54b9dd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5.png)
一、电视小说与电视剧的区别1电视剧是将小说进行改编,但电视小说不存在改编的问题2电视剧的着眼点在小说的“戏剧”性,电视小说的着眼点在小说“文学”性上3电视剧为文学——戏剧的转化,电视小说为文学——文学形态转换4电视剧为导演的艺术,电视小说为作家的艺术二、电视散文和电视诗歌的创作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
(二)电视散文的创作特征1、立意新颖:所谓立意,就是确立电视散文的主题或主旨。
2、联想丰富:可以这样讲,没有联想,便难有电视散文。
3、文采飞扬:文学散文的文采主要体现在文字上;而电视散文的文采,则体现为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甚至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特别是电子特技手段的有机组合上。
电视诗歌:是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集中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创造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画面清新,诗句凝练,富于想象,强调节奏,具有诗的空灵意境和抒情朦胧美的电视文学样式。
(二)电视诗歌的创作特征:1、诗化的镜头:电视诗的镜头和画面处理,应彻底放弃纪实性手法,尽量少用新闻镜头。
2、驰骋的想象:电视诗应该努力作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多轨的组合:电视诗是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多轨组合:它几乎调动所有艺术手法有机地完成这种组合。
电视小说:是通过特殊的屏幕造型手段,将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小说,转化为具有声画艺术特质的“屏幕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学氛围,保留小说创作风貌,给观众以小说审美情趣的“电视文学”样式。
(二)电视小说的创作特征:1、追求文学的审美价值电视小说,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它是一种小说的电视化,或者是电视化了的小说。
因此,它努力保持原有的文学风貌,带有鲜明的文学审美特征。
2、文学语言的屏幕再现电视小说使用的语言,其中包括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仍然是原作中文学语言的再现,也就是说,是将文学语言直接搬上屏幕。
(广告传媒)电视艺术概论
![(广告传媒)电视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30c46867ec102de2bd89cf.png)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视频辅导课件课程名称:电视艺术概论主讲教师:贾秀清授课时间:2005-2006 第二学期一、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3)二、调整心态轻松学习 (3)学习方法 (4)一、以网络课程为导学 (4)二、以教科书为主干 (4)三、以电视艺术作品和电视艺术评论为两翼 (6)四、小结 (8)重点内容串讲 (8)一、重要概念 (8)二、重点理论线条梳理 (12)三、理论综合能力训练 (17)、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完成学业,获取学分♦成为实践的指导,为创作提供新鲜的思路和必要的基础♦打造思想的平台,形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建构新的知识系统不同的学习目的,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
—目的越直接、越近,学起来越吃力、效果也越不好。
因为功利性越请、压力就越大。
目标高远一些,学起来会比较舒畅、比较自觉,并且效果也最好。
因为超乎功利,精神才能解放、心灵才能自由。
这是一门理论课程,理论课程除了一些实际的效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建构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所谓形成我们思想—的方式。
思想的方式决定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也决定我们艺术创作的方式,它最终会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
—、调整心态轻松学习♦在完成学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了解熟悉电视艺术,获得审美享受,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建立研究电视艺术的起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目光越长远,学习越轻松,并且会把学习的任务变成学习的乐趣。
—所以,希望同学们调整学习心态,轻松学习,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里的学习,也许仅仅是我们接触理论、—对艺术对人生对社会进行理性思考的开端,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将课程的精华灵活掌握,这一开—端会带给你很多的可能性。
在最低层次上它能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在—高一级层面上它能带给我们思考的、审美的愉悦,从而起到陶冶精神、—把握艺术的效果;在更高一级层面上,它能够是我们比较系统的掌握一_ 门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电视、研究艺术的开端和基础。
电视艺术概论
![电视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fe9d12058fb770bf78a55ae.png)
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 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 一部分,类似我国的“章回小说” 和“长篇评书”。它最能发挥电 视在时间上具有自由性的特长, 是最具电视特征的艺术形式,因 此成为了最主流的电视剧形式。
采用开放型的情节结构:
斟酌使用叙事手法,注意线索安
排: 顺序方式 /倒叙方式 /插叙方式 单线型 /复线型 /网状型 注意设置和安排悬念:
台试验播出《女王的信使》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花言 巧语的人》
1诞生成长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
初) 电视剧和戏剧这两种艺术形式还 没有彻底分开,一方面电视剧从 戏剧那里借鉴了很多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又对戏剧过分依赖。
2发展时期(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 两个发明: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磁带
其次,观众对于电视艺术的接受一般
都是在私人空间中,可以随意选择收 看,因此电视艺术总是调动各种艺术 手段来吸引观众,尤其是电视剧,在 情节、场景、表演诸方面会根据观众 的审美心理作特殊的艺术处理,给观 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尽量 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 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再次,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
生活化的特点,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 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 又拥有轻便灵巧的技术设备,室内戏较多 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 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 来,与此同时,电视剧在剧情内容、演员 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 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 地反映生活。
录像机在英国问世 //六十年代初轻便 的手提式摄影机出现 一、电视剧摆脱了对戏剧尤其是舞台 剧的依赖,转而向电影靠拢,向电影 学习和借鉴一系列表现手法。二、在 美学追求上开始和电影中的新现实主 义看齐,崇尚纪实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电视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1178 2008年3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编导(独立本科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偏重于对电视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包括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电视艺术的语言语法、各类型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观念、规律以及现状等基本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视艺术的艺术特性、创作观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形成对电视艺术中各种重要艺术品种的基本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的全面认识。
课程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解释电视艺术的基础理论问题,下篇侧重对重要的电视艺术作品类型进行归纳总结。
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并不需要有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丰富积累,但是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地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如视听元素、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影视声音艺术、电视作品分析等,进行横向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上篇:电视艺术基本理论第一章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第一节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第二节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第二章电视艺术思维第一节电视艺术思维本质第二节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第三节视听思维的运用第四节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第三章电视艺术语言第一节语汇元素第二节叙事段落第四章电视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关系第一节电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第二节电视艺术与戏剧艺术第三节电视艺术与平面造型艺术下篇:电视艺术作品类型第五章电视剧第一节电视剧概述第二节中国电视剧创作观念的发展第六章电视纪录片第一节电视纪录片概述第二节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发展第七章电视文艺节目第一节电视文艺节目概述第二节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观念的发展第一章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对电视艺术进行基本的艺术门类定位,从中发现电视艺术同其它艺术样式在本质特性上的差异。
学习本章,要求把握电视艺术本质特性和它的媒介特性之间的必然关联,认识到运动性和视听综合性是电视艺术其它一切艺术特性得以存在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从电视艺术的本体存在方式来看,电视艺术属于时空综合艺术,动态艺术;从电视艺术作用于人的感性知觉的方式来看,电视艺术属于视听综合艺术;从电视艺术形象的符号系统类型来看,电视艺术属于再现性艺术;从电视艺术在社会生活和审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来看,电视艺术属于单功用的审美艺术。
第二节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艺术的现实存在方式,从根本上看,是由艺术所借以生存的媒体决定的,对电视的技术基础和媒介特性的把握,是我们研究电视艺术本质特性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声音与画面的运动性存在,是电视艺术最基本的存在特性。
视听感知方式的综合,是电视艺术的另一本质特性。
运动的根本存在,和视听觉综合的感知方式,是电视艺术一切基本特性得以存在的基础。
在运动和视听综合这两种本质特性基础上,结合电视的媒体特点,电视艺术进一步发展出了许多与其它诸多传统艺术全然不同的特性。
例如,具象再现性,媒介手段的综合性等。
三、考核知识点(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四、考核要求(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1. 识记:影响较大的几种艺术分类法(本体论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功能论方法)2. 领会:电视艺术在艺术门类中的归属3. 应用:电视艺术与其它艺术样式的关联与区别(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1. 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运动性,视听综合性2. 领会:技术基础、媒介方式和传播特性,是决定电视艺术存在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决定电视艺术本质特性的根本原因3. 应用:深入理解运动性和视听综合性,是形成电视艺术其它艺术特性的基础第二章电视艺术思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前一章阐述了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本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视艺术的思维本质与思维特点。
学习本章,要求把握电视艺术的思维本质,了解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在电视艺术中的综合,认清视听思维在电视艺术活动中是如何体现、如何实现的,并深入体会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不同于其它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电视艺术思维本质思维与语言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思维和语言之间,都具有本质上的对位关系。
电视艺术的媒体技术基础,决定了电视艺术作品必须以诉诸视觉的画面与诉诸听觉的声音作为基本的艺术语言方式,通过视听语言系统来塑造直接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的视听形象。
这样,视听语言就成为电视艺术思维的直接外部体现,也是电视艺术思维得以实现的基础工具。
视觉思维、听觉思维以及综合二者的视听思维,都是建立在电视艺术的物质媒介所能提供、能呈现的视听形象的基础上的,是符合电视艺术的本质规定的,在电视艺术活动中,它们作为本质性的思维成分存在。
第二节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在电视艺术作品中,由于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是结合在一起、同时呈现的,因此,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同时进行的。
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所能产生的创造性,是电视艺术思维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在人类思维系统中的综合,体现在:思维对象上经常具有同一性;思维过程上具有同步性;各种思维方式的共同作用形成人们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在人类思维系统中的综合,影响到这两种思维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
探索合适的视听综合艺术方式,始终是人类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是电视艺术活动的基本思维规律,作为这种综合结果的视听思维,有着独特的内涵和规律。
电视艺术视听思维并不等同于电视艺术中独立存在的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的简单相加。
在电视艺术视听语言基础上进行的视听思维,既不同于传统视听艺术的视听思维,更与生活中的普通视听思维有明显区别。
第三节视听思维的运用电视艺术的基本视听原理:视觉暂留原理与运动错觉;完形心理与自动补足倾向。
对视听思维规律的遵循,对电视艺术基本特性的把握,应该贯穿、体现在电视艺术作品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视听思维活动也正是在各个创作环节对视听语言的组织运用中得以实现。
文字底本写作、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制作等几个阶段中,创作方式、内容不同,视听思维在其中也有着不同的体现。
第四节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与现实世界、传统艺术中视听思维的关系:电视艺术视听思维是以现实世界视听思维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对视听思维涵义和规律所做的探索,也被电视艺术视听思维有选择地加以借鉴与继承,这形成了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与现实世界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一致性。
建立在电视艺术媒介技术基础上、通过电视艺术的视听语言手段得以实现的电视艺术视听思维,还具有更多不同于现实普通视听思维和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特质。
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组合产生新的思维规律: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共同形成表意系统;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的组合创造新的涵义;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共同完成电视艺术再造时空的任务。
三、考核知识点(一)电视艺术思维本质(二)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三)视听思维的运用(四)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四、考核要求(一)电视艺术思维本质1.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性思维成分2.领会:各种艺术样式中,艺术思维与艺术语言之间的对位关系、表里关系3.应用:电视艺术思维本质与电视艺术语言方式之间的关系(二)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1.识记:电视艺术思维活动中,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的2.领会: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符合人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视听思维组合进行的基本规律3.应用: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以电视艺术视听形象为基础,因此与传统艺术视听思维有明显区别(三)视听思维的运用1.识记:电视艺术的基本视听原理2.领会:电视艺术的各个环节创作,都应遵循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规律3.应用:电视作品的文字底本创作中,如何运用视听思维;前期摄录阶段对视听思维的运用;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对视听思维的运用(四)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1.识记: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与现实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不同2.领会:电视艺术视听思维对现实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借鉴3.应用:电视艺术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的组合,所产生的新的思维规律第三章电视艺术语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上一章阐述了电视艺术的思维本质,辨析了电视艺术对视听思维做出的特定阐释;接下来,本章将对电视艺术的具体视听语汇元素和段落叙事技巧进行分析。
学习本章,要求结合实例,深入体会视听思维作为电视艺术的本质思维,在电视艺术实际创作行为中的运用,牢固掌握电视艺术视听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律和应用技巧。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基础语汇(一)景别景别是电视艺术最基础的语汇元素,这一概念通常用作对画框范围的描述。
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五个基本景别分别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这样的划分只是相对概念。
景别这一概念直接指向的是观察事物的距离,在不同的视距上,我们会得到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印象,这是镜头景别选择的现实依据。
不同景别的镜头,决定了观众看到的人物和物体的数量、体积以及不同的表达重点,而这些内容与两个核心的叙事要素——情绪和节奏——是紧密相关的。
不同的景别蕴涵着不同的情绪量;景别能够影响到直接的视觉节奏和内在的情绪节奏。
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要考虑到以下内容:视觉上的识别依据。
如果被组接在一起的各镜头在表现内容上相互有重叠,如果观众能够识别出每一个镜头都是前面或后面另一个更大面积镜头的一部分,观众就会在几个镜头之间自主地建立关系,这样几个在视觉感官上有直接关联的镜头,也就能够被用来表示一个明确的空间、时间顺序。
叙事上的逻辑依据。
即使前后两个景别镜头之间并不具备直接的视觉识别性,只要两个镜头在叙事内容上存在某种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暗示或是推论,这样的不同景别镜头组接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构图上的匹配效果。
电视艺术的构图不仅体现在单幅画面的构建上,还存在于前后镜头的衔接中。
在不同景别镜头组接时,要考虑前后镜头在主体位置、动作、视线等方面的匹配,以获取尽可能合理、流畅的视觉效果。
(二)轴线轴线代表了一种随着观众视听理解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被发展、更新的创作观念。
遵守轴线规则,可以保证摄像机在不同机位所拍摄的画面形成一个固定的屏幕方向和空间,从而使拍摄某个场景的一组镜头能够被清楚明确地剪辑在一起。
确立轴线是运用轴线规则的第一步。
当不同主体之间在场景中形成一定的空间方位关系时,当主体在场景中沿一定路线运动时,当主体有观看的动作时,我们都需要为拍摄工作确立轴线,分别为关系轴线、运动轴线和视线轴线。
三角形法则是在轴线约定下的一种布设摄像机机位的简便方法,有五种基本机位可供选择。
三角形机位设置体系中的每一种机位都有特定的表现效果,任何一个机位得到的镜头都可以和另一个机位得到的镜头相互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