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负数这个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比方人教版《生活中的负数》就出如今六年级下册,并且和冀教版不同的是,它的编排把温度和负数结合在了一起上。
由于考虑到这一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比拟容易承受,并且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拟有兴趣的,所以我参考了人教版的教材,并把教学目的确定为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历,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详细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展简捷的表示。
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1、首先我通过一个记录的形式,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体会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为施行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
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3、本节课我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根据,学生学习起来有详细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4、在引出数轴这一概念时,我运用温度计,把温度计横过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0为分界点,并且0的右边是正数,0的左边是负数。
同时,在数轴上理解了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
但是,由于我所设计的内容比拟多,课堂密度比拟高,在时间上比拟紧,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考虑的时间和空间比拟有限,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与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能够比较负数的大小,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能够比较负数的大小,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负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概念,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并尝试比较负数的大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问题,总结出规律。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负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负数的应用,如温度计中的摄氏度、财务报表中的负债等。
2. 举例说明负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负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2. 强调负数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节认识负数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节认识负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关于温度计,你了解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1.预习例1:(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预习例2:(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二、自主学习1.自学例1(1)小组交流预习1。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2)全班交流: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什么?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自学例2(1)谈话: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2)小组交流预习2交流内容: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3)全班交流:+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
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六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和垃圾分类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3、谈话:曾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
2024年六年级数学《负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负数》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负数》教学反思1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展示了一组洪灾肆掠的图片,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警戒水位线,然后教师再呈现某市8月1日至7日的水位记录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8月2日至5日的水位都达到或者超过了警戒水位线,其余几日的水位都低于警戒水位线;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只有8月2日的水位高于历史最高水位。
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已经比较深刻,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再鼓励学生以0米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水位变化情况并标出警戒水位就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教师出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统计表,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情况,并以8月1日和2日的水位作范例尝试填一填,学生很快得出8月1日的水位是41.80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20米,8月2日的水位是42.60m 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60米,再让学生说说每个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表中的数据理解: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0.2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0.20米;+0.6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高0.60米,然后再填其他值,学生通过填和说,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
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以警戒水位为0米,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两幅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有了以上的铺垫,再让学生以历史最高水位为0米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再次体会到“0”的相对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谈谈有什么想法或者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即水位变化趋势)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点是每幅图的参照标准不一样,第一幅折线统计图是以0米为标准,第二幅是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画的折现统计图,第三幅是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作的统计图。
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还发现,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变,因此折现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的。
《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负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学生误解或困惑。
本文将对负数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一、引言概述在数学教学中,负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困惑。
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和运用。
二、概念理解1.1 简单介绍负数的概念教师应该清晰地向学生解释负数的含义,即表示比零小的数。
负数可以用来表示欠款、温度等概念。
1.2 负数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数轴、温度计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应用。
1.3 负数的运算规则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负数的加减乘除规则,让他们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
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负数的应用2.1 实际生活中的负数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欠款、温度变化等情况都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2.2 负数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进行计算。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负数的运用方法。
2.3 负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负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比如负数与绝对值、分数等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负数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反思3.1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师可以结合讲解、示范、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
通过多种途径的讲解,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深化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3.3 及时纠正学生误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误解和困惑,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纠正。
通过及时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消除困惑,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负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三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三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我在教学负数时,紧紧联系实际生活。
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
整堂课以“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
来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
例如:课始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但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利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
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认识数轴,利用数轴小组讨论如何比较负数的大小,在汇报时,孟慧敏同学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让我很欣慰。
让我感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达到了课堂效果。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了解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不错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生分别举例,畅所欲言……。
)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四篇)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我是以“负数的产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认识正、负数——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这四个环节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
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温度为切入点。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比较、回报等知识建构的过程,来感知富庶的产生。
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
不足:1、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富庶的产生是为了表示更方便。
2、没有为以后学习数轴进行有效的渗透。
改进:1、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
2、在观察温度计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为认识数轴提前渗透!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
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
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
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
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呈现的是中国的热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情境,借助问题“零上13度与零下3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和“比海平面低155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引入对正负数意义的研究,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出正负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方法,同时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或听说过负数,从生活中学数学,又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另外,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比0小。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感熏陶获取信息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值得游览,那咱们都到哪去旅游了呢?师:看来大家去的地方还真不少,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非常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说它的特点,你来猜猜看它是哪个城市,好吗?(边说边出示信息)这个地方“(吐鲁番)是我国最热的地方,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中心)有的地方的平均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最高气温达82℃,它素有“火洲”之称,堪称中国的“热极”。
《认识负数》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负数》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负数》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负数》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一、教学设计上的成功之处1、学生认知负数的最佳起点把握准确。
负数的本真意义是什么?学生一看到负号,他的第一感觉马上联想到减号。
两者虽不能等同,但是否有着本质的联系呢?《九章算术》“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本真原型是:进是正数,出是负数;买是正数、卖是负数;收是正数、付是负数;盈余是正数、不足是负数;强是正数、弱是负数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同样的事,成为应用题,可以用加减符号和数来表示事的意义,而单独用数来表示时就用正负数表示事的意义,两者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可以看作,正负数是应用题中部分条件的截取表示,加减是学生认知负数的最佳起点,它是学生学习负数最佳的逻辑起点和心理起点,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
2、重点把握到位。
《认识负数》这个内容的重点并不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
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
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
所以,整节课中我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课中才有了学生深刻的感悟:“增加赢利可以分别用正数表示”、“减少亏损可以用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二、课堂教学上的成功之处1、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课堂是灵动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节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节教案及反思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一课时】【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材第2~4页。
【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体会运用负数的必要和简便,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法设计】讲解法、观察法、学生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
(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 )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下面,请大家看书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4页。
想一想,说一说:1、什么叫负数?2、负数的意义是什么?0是负数吗?3、怎样读、写负数?(6分钟后,检测自学效果)师:下面自学开始,比谁学的认真、效果好。
三、先学1、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自学,师督促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看书。
2、做一做师: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放下。
下面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1)抽3名同学上台板演课本第4面“做一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并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观察板演的题目,如有不同答案,请用红色粉笔订正在旁边。
2、讨论(议一议)大家肯动脑筋,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
追问:你认为这几位同学谁做的对?为什么?若错请说说错在哪里?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
5、小结:(1)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
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2)而以前所学的16,20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负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对负数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负数教学的反思。
正文内容:1. 概念的引入和理解1.1 引入负数的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引入负数的概念,例如欠债、温度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和作用。
1.2 解释负数的特点在引入负数的同时,我们需要解释负数的特点,例如负数表示相反的方向、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等。
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运算规则。
1.3 深化对负数的理解在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概念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化对负数的理解。
例如,通过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进行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负数的数学思维。
2. 运算规则的讲解和应用2.1 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详细讲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例如同号相加取符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等。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2 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例如负数相乘得正数、负数除以正数得负数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乘除法运算。
2.3 运算规则的应用在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运算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解决温度变化问题、海拔高度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解决学生困惑和错误观念3.1 学生常见的困惑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常见的困惑,例如对负数的符号理解不清、加减法运算错误等。
通过及时纠正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惑。
3.2 纠正错误观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例如误认为负数越大越小、对负数运算规则理解不准确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负数概念和运算规则。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教案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教案篇1认识负数苏州市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课时,从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
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中经常看到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
例1精心选择三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
南京的最低气温刚好是0摄氏度,上海的最低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4摄氏度,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别表示这两个温度,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不会发生混淆?由此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需要: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并区分上海与北京的不同气温。
教材把正数与负数结合在一起讲解,有利于突出负数的意义与表示方法,体会正数与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先讲零上4摄氏度与零下4摄氏度分别记作+4℃和-4℃,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使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
再讲“+4”与“-4”的读法,并通过“+4也可以写成4”初步把以前学过的那些大于0的自然数与正数联系起来。
例2用正数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虽然学生缺乏海拔高度的知识,但“高于海平面”“低于海平面”等概念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例题采用“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这样的描述表达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相对高度,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图中把海平面用一条红色虚线凸现,这样,什么是比海平面高、什么是比海平面低,以及需要不同的数来表示和区分这两种数量就显而易见了。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
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
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
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
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
“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然后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7篇

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7篇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玩游戏: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 2)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生:不能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生1:笑脸2 哭脸2生2:箭头向上2 箭头向下2生3:赢2 输2生4: +2 -2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十、一)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师板书:负数正数-2 +2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2)0呢设置悬念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生1:每格代表1℃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范文三篇

近日,本站收到了三篇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的范文,经过认真阅读分析,笔者发现这三篇教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接下来,我将分别对三篇教案进行述评,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加减正负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减正负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小组合作。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生动有趣的负数世界故事引入“负数”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什么是正负数;2、正负数的符号;3、正负数的大小关系;4、零的处理方法;5、加减正负数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互动,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他们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在地图上寻找某个位置,根据正负数的加减处理方式,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等。
四、知识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归,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了解正负数的初步应用;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正负数的初步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引入“正负数”概念。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正负数的定义;2、正负数的运算法则;3、正负数的应用:例如海拔、温度、钱数等。
三、互动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游戏,例如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数行走,再让学生根据正负数的运算法则来计算他们所到达的位置。
四、知识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归,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教案三:教学目标:1.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正负数;2.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3.熟练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5.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很有必要精⼼设计⼀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家分享。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教学⽬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在熟悉的⽣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了解负数产⽣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谈话激趣,导⼊新课 (⼀)谈话激趣,导⼊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起认识负数(揭⽰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直⼊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的⽣活经验。
(⼆)结合情境,理解意义(⼆)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 (1)课件出⽰教材第2页例1。
下⾯是中央⽓象台2012年1⽉21⽇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温预报(2012年1⽉21⽇20时—2012年1⽉22⽇20时)。
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哈尔滨的最⾼⽓温是零下19℃,最低⽓温是零下27℃;海⼝最热,最⾼⽓温是23℃ ②—12℃表⽰零下⼗⼆摄⽒度(读作负⼗⼆摄⽒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预设: ①—3℃表⽰零下三度,3℃表⽰零上三度; 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 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3℃,往上数三格表⽰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负数》教学反思(一)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关注学生已有认知和已有生活经验,课前我布置学生自行去了解和收集有关温度和认识温度计,上课时,出示情境中三个城市的温度时,学生已会认读。
有的学生还能介绍温度计中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使用情况,在交流读数时互相补充,怎样正确快速读数等。
通过这样教学,我觉得学生变得主动起来,我也真正尝到一个组织者的乐在其中的甜头。
练习设计联系学生生活。
生活中关于正负数的例子很多,开课前举出的例子,这时候就被学生拿来用正负数表示,除此以外还有比如电梯的楼层、老师改卷的分数、球场的得分失分等等,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找出生活中有关相反事物的数据,并用正数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认识。
但是,负数在数学中的应用研究不够充分。
小学数学《负数》教学反思(二)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
“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
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平面比,一高一低。
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
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负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该内容的深化。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有《生活中的负数》这样的教学内容。
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教材都把负数“下放”于小学数学教学了。
这当然是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并将具体目标定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我想负数这个内容被“下放”的理由有: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了解负数。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出现的负数的具体意义,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通过对负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扩展学生对整数的认知范围。
第三,小学阶段对负数知识的了解可以非常有效地为中学时期更好地学习相关数轴等知识做好铺垫。
由此可见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相对较浅。
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情分析所带的班级两个班有学生近70名,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生之间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教学中为了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我尽量从生活中找正负数的现象和例子,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有关“负数”的生活经验,只是还未正式提出“负数”的概念,因此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只是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一些模糊的表象,对于负数的读法、写法、意义、作用等都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原有的知识表象逐渐清晰,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确负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负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材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4、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负数在生活实际应用。
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本课相关课件、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份复印的存折明细记录,引导学生观察明细记录中支出(-),存入(+)。
师问:“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表示()?‘-’表示()?这样的表示方法简洁吗?”2、汇报课前学生收集到2011年1月哈尔滨和广州的平均气温数据。
哈尔滨约为-18°C 广州约为+8°C师问:“你们知道-18°C 和+8°C表示什么意思吗?它们是以多少度为基准?”师再问:“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比较:-18°C()+8°C {填>,<或=}学生答后,师概括:从上面这些例子中我们不然发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像这种前面带“+”或“-”的数,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节课开课注意了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生活中正负数现象和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
这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零下16°C”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样表示?“16°C”又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表示?这两个温度给人的感觉怎样?学生答后,师接着问:“你们认为-16°C和+16°C”的意义相同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师借助温度计,边演示边归纳小结:像-16°C 和+16°C”,它们都是以 0°C为基准,+16°C表示零上16度;-16°C表示零下16度。
+16°C与-16°C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2、教学教材第3页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存折上的部分明细图。
师: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学生汇报+500元表示存入500元,-500元表示支出500元,它们表示的也是相反的意义。
(2)师:“由上面的一些例子,你们发现了前面带有‘+’和‘-’的数的一些不同吗?能给带有‘+’和‘-’的这些数起个名称吗?”3、小结。
师:“像“-16、-500,…”这样的数叫做负数(板书:负数)读作:负十六、负五百。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板书:-16、-500)“+”是正号。
像“+500”是一个正数,读作:正五百。
我们可以在500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500)。
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4、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出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例如:盈利与亏损;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飞机的上升与下降;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运动等。
【设计意图】新授知识过程中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课是概念教学,对概念的建构应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注意适时的引领。
因此,本节课预设从生活情景引入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接纳负数概念;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反思归纳等理性辨析活动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5、教学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 ℃~-3 ℃北京:-5 ℃~5 ℃深圳:12 ℃~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师: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师: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3)提升认识。
师: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师引导学生明白:“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
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
借助温度计的观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再介绍一下负数的历史。
(1)师: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配音播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
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
’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
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
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2)师: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四)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1、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出门向东走300米,向西走300米。
(2)某单位今年盈利50000元,去年亏损50000元。
(3)收入300元,支出200元。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3、表示海拔高度。
(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 )米。
4、表示温度。
(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2题)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 )℃,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 )℃。
补充拓展:(课件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
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反思一、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 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
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
负数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
二、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消除抽象的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在教学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气温拉开教学的序幕,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消除抽象的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感,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来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