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pptx
![中俄关系.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916c88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7.png)
文化旅游领域互动频繁,增进了解
文化节庆活动
中俄双方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和风土 人情,吸引大量游客互访。
旅游线路开发
共同开发跨境旅游线路,推动两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加深民众间 的相互了解。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传承两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青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友谊
巩固和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途径
文化教育交流
加强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青少年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旅游合作发展
扩大旅游领域的合作,简化签证手续,吸引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促进民间交往 。
地方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
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航空航天、地方合 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协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与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
高层交往与政治互信提升
1 2 3
频繁的高层互访
中俄两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晤,就双边 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两 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民间友好往来故事分享
友好城市交往
中俄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互访、文化交流等形式 ,分享彼此发展经验,推动地方合作。
民间艺术交流
两国民间艺术家定期开展艺术交流,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展示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道主义援助
在对方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两国民间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 义援助,体现双方民众的深厚情谊。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3b55eb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0.png)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中俄两大邻国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交往关系,历史上曾有过输沙漠子和达赖喇嘛这样的人物在俄罗斯留下重要的印记。
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两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其中的历史演变令人深思。
20世纪初期,中国和俄罗斯被列强们奉为“东方命运共同体”,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这为两个国家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俄两国合作打败了沙皇俄国最后的统治者尼古拉二世,并避免了一个大片地区的战争。
然而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1930年代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降温,国共内战和苏联对外扩张政策更是使中俄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政府主动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然而此时的中苏关系仍然没有摆脱波动的影响,多次的矛盾冲突甚至使中苏关系一度降至冷战的级别。
1980年代至今,中俄两国关系的合作信心重建,间接推动了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共和国的建立。
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密切,两国之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加强了在贸易、施工、能源、农业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同时,在政治上的协调和利益上的匹配,可以说是加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政策合作和战略针对。
这意味着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已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俄两国的现实挑战在不断增多。
对于中俄两国,当前最关键的困难是,中俄之间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冲突。
具体而言,俄罗斯在近年来遭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打击,在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导向变化方面,会不会对中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值得探讨。
如果俄罗斯出现政策转向,向西转移,说实话,中俄关系将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同时,中俄两国之间的竞争在增加,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了当前的中俄关系。
目前,中俄两国在互联网安全、地缘政治问题、海上争端等方面的分歧日益凸显,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推动中俄关系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必要增强互信,扩大交流,推进共同经济和贸易合作。
【推荐下载】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世界政治
![【推荐下载】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世界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216d09e858f5f61fb73666b3.png)
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世界政治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这是一篇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
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
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
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
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
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c4f1bdbda38376baf1fae42.png)
印度并列的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但是俄罗斯
出于对中国未来军事威胁的担忧,在对华武器销售中 有很大的保留。
中俄关系展望
中俄之间将继续靠近 ,但只会合作,不会结盟。中俄结盟只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即美日
对中国本土的安全形成极大威胁,并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中国为抵抗美日,俄罗斯为趁机扩大
被北约压缩了的东欧地盘,两国可能走到一起。而能引起中国和美日直接对抗的,无非是台湾问题、 钓鱼岛问题和朝鲜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即使引起战争,也一定是局部的、有限的、小规模的。虽说朝 鲜是中国的战略屏障,唇亡齿寒,但是现代已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不会为了朝 鲜而拿自身安全作赌注。钓鱼岛和台湾问题,虽说直接关系到中日美的切身利益,但是即使爆发战争, 也主要在海上和空中作战。
中俄关系现状
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
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 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俄 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 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 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 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
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
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 源贸易在中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
大国关系之中俄关系
01
发展历程
目录
02
现状
03
展望
01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 (1991.12-1994.8)
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7919b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2.png)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对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分析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地缘政治影响。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瓜分,中俄两国都饱受压力。
在这个时期,尽管中俄之间存在争端,两国在地缘政治上寻求合作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将边界划定在中国东北地区,使得中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此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俄国也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虽然两国都面临内忧外患,但是中俄两国的接触逐渐加强,并找到了一些共同之处。
特别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上台,中共创立,中俄两国展开了第一次合作。
然而,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于双方在国内政治上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俄关系陷入了一段冰冷期。
苏联在这一时期不仅援助中共建立控制区域,还试图在中国实施干预。
同时,中国国共内战的爆发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双方从互不干涉的基础上建立起友好的平等合作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两国积极不干涉对方内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然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新兴国家地位的确立,中俄关系再次面临了挑战。
两国因经济改革的不一致和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中俄边界争端也一度引发了双方的紧张情绪。
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中俄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尤其是中俄建立了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以及经济合作组织上的合作,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是互相影响的。
中俄两国地理接壤,对彼此的地缘优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中俄关系发展史
![中俄关系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ca66d2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3.png)
中俄关系发展史中俄关系在欧亚大陆上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双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从17世纪以来,双方的国家关系开始形成,十九世纪以来双方关系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现在,中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发展迅速的宏观关系,深入不断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紧密的两个国家之一。
17世纪,中俄关系开始形成。
1689年,沙皇谢尔盖二世下令从俄罗斯扩张到中国。
1689年,沙皇与中国皇帝康熙下了《熊厂条约》,标志着满洲人向中国皇帝宣誓效忠,中俄关系正式固定。
此后,沙皇在对中国进行的交易中得到了丰厚的收益,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改善。
19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1858年,双方签署了《北京条约》,中俄关系正式进入正轨。
1860年,双方签署了《连云港条约》,在中俄边境区域划定边界线。
1900年,双方签署了《贝加尔湖条约》,将贝加尔湖以及沿湖一带,归属于中国。
同时两国关系不断改善,推动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中俄关系发展更上一层楼。
20世纪,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全新的水平上迈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1950年,俄罗斯对中国大力援助,数以百万计的技术人员、军事专家来到中国,并为中国提供大量经济技术援助,从而产生了新的关系。
21世纪,中俄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2001年,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关系已经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开始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推进中俄关系更好地发展。
2016年,中俄两国签署了30多项双边合作协议,签署了重要的能源和军事协议,双方发表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共同宣言,发展中俄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果。
从史前到现在,中俄两国的关系经历了百年的演变,呈现出更加紧密、更加战略的特点。
中俄两国在联合反恐、气候变化和核不扩散等问题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未来,中俄两国的关系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化,成为双方的共同福祉。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c298d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f.png)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的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俄关系的发展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以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俄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和使者往来。
然而近代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不少曲折。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国内政治剧变,随后苏联成立,中国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
中苏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两国之间也出现了种种分歧和矛盾,特别是在19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出现严重紧张,最终在1989年度苏联政府宣布“退出中国边界5000公里”后,两国关系几近冰点。
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
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历史节点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冲淡前期的矛盾,积极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
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友好与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二、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目前,中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政治领域,中俄两国高层频繁交往,坚定支持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正当利益。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大型能源项目。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两国一贯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依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俄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一定压力。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西方国家对中俄合作进行干涉和遏制,一些国家在安全领域进行对华或对俄打压,使得中俄关系面临不小的困难。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a75ec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1.png)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演变,至2023年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展示两国友好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合作的潜力。
一、起源和初期交往中俄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贸易交流。
早在清朝时期,中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两国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冲突和矛盾,最著名的是中俄边界争端。
二、冷战时期的紧张关系在二战之后,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紧张的时期,即冷战时期。
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中国则成为了另一个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在冷战初期,中苏关系相对友好,两国互相提供支持并共同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地缘政治上的竞争,中苏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开始发生分歧,尤其是在对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反对美国的立场上。
最终,中苏交恶,两国关系几乎陷入冷战状态。
三、中国改革开放和中俄友好关系的重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俄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俄两国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创造了机遇。
1989年,中国和苏联(后来的俄罗斯)领导人进行了重要的高层互访,为两国之间的和解和合作打下了基础。
此后,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包括经贸、文化和科技等领域。
四、21世纪的合作共赢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边经济合作稳步增长,文化和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
两国围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项目。
此外,中俄两国还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了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五、未来的展望展望未来,中俄两国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91451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5.png)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俄国的沙皇国与明朝的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在19世纪,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和俄罗斯扩张的加速,中俄关系开始恶化。
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俄国是八国联军之一,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苏联成立后,中苏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建交。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代初期中苏交恶。
中苏两国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土争端、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方面。
1969年,中苏爆发了中苏边界冲突,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
19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苏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开始逐渐趋于稳定,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在21世纪,中俄关系不断深化。
两国在经济、贸易、能源、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
2018年,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中俄两国将继续加强沟通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更具影响力和稳定性。
1/ 1。
论21世纪的中俄关系
![论21世纪的中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681d23831126edb6f1a1096.png)
’ 一、 俄罗斯的双头鹰政策
1 9 年 苏 联 解 体 后 .西 方 国 家 为 确 保 俄 罗 斯 走 资 本 主 义 道 91 路 . 叶利 钦 政 府 提 出 了庞 大 的 “ 济 援 助 ” 向 经 承诺 。 罗 斯 因此 奉 行 俄
向西 方 “ 边 倒 ” 外交 政 策 . 俄 关 系 发展 缓 慢 。但 是 , 方 对 陷 一 的 中 西 人 经 济 困境 中 的俄 罗 斯 的 援 助 “ 口惠 而 实 不 至 ” 促 使 俄 罗斯 改 变 , 策 略 . 19 于 9 2年下 半 年 提 出 了既 面 向西 方 , 面 向东 方 的 “ 头 鹰 又 双 政 策 ” 中俄 关 系得 以稳 步 向前 发 展 。 ,
俄 罗 斯 近 2 0 3 0年 来 首 次 真 正 面 临沦 为世 界 二 流 国家 . 或 三 0- 0 抑 流 国家 的危 险”
一
普 京
重 要 原 因 恐怕 在 于俄 罗 斯 对 合 作 对 象 的 态 度 有 别 。
冷 战结束后 , 国在外 交领域 拖行 “ 洋战 略” 美 两 。西 面 是 “ 欧 洲 一 大 西 洋 ” 略 。 以北 约 东 扩 为标 志 , 俄 罗 斯及 独 联 洲 一 太 平 洋 ” 东 亚 战略 , 国不 仅 在 台湾 、 藏 、 疆 美 西 新 等 问题 上 遏 制 中 国 , 且 还 通 过 在 东 亚 的坚 实 盟 友 , 中 国周 边 部 而 在
的 穆 斯林 少 数 民 族 . 以 . 国 同 俄 罗 斯 一 样 , 不 希 望 在 中亚 出 所 中 也
中俄 两 国在 建 立 多 级 世 界 方 面 有 共 同 的 利益 诉 求 。 良好 的 中
俄 关 系 , 俄 罗 斯 的重 要 意 义 在 于 : 方 阵 线 越 稳 固 , 西 方 采 取 对 东 对 行 动 时 就 越 有 信 心 ; 中 国来 说 也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 国北 部 对 中
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特点
![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01ec2bdd36a32d737581cd.png)
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特点郑羽〔编者按〕2009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刘古昌等近百名外交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我们选取其中的几篇发言刊登如下。
中俄建交60周年是我们两个伟大民族共同的节日。
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不仅有最初的10年蜜月,而且还拥有进入21世纪以来富有成效迅速发展的10年。
在这10年里,中俄关系曾显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其一,新世纪之初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处于新的发展平台。
这种战略协作关系通过2001年7月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后续文件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两国的多领域合作得到了全面规划,两国在全球问题领域,相邻地区和双边领域的合作开始更加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其二,全面解决了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2004年10月16日《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中俄边界划分问题全部解决,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并为相邻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人民交往开辟了新阶段。
其三,两国的友好协作关系开始具有更加深厚的民间基础。
从2006年开始,我们两国政府精心组织了“中国年”、“俄罗斯年”和“俄语年”,明年还将举办“汉语年”,加深了我们两大民族的相互了解,深化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其四,中俄战略协作的静态劣势和和动态劣势都发生了微妙变化。
中俄两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俄两国实力与西方集团对比的明显的静态劣势,中俄之间双边合作的加深也减弱了彼此间不能够为对方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和投资支持的动态劣势,使双方之间的战略协作更少的受到各自与第三国关系的牵制。
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中俄两国的地位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其五,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际功能,有效地改变了相关地区的战略态势。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81b02f482fb4daa58d4be2.png)
摘要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
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
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一些年内着这种关系会的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存在着矛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可能存在利益不同的地方甚至因此会产生摩擦,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双方国家可以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互信,扩大合作的领域。
这样能够使中俄的关系稳定得向前发展,达到互利双赢,今后双方的合作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型关系互信合作高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及其内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中俄之间的关系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目前国际上中苏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俄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
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
(一)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及其表现1、建国初期中苏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被划分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东西方国家处于冷战时期。
这一时期中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结盟、对立、关系正常化。
2、中苏关系表现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结盟。
这一时期的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正在此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封锁,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求助于苏联这个意识形态相同的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因为这样,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
并且两国于1950年2月,签署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其中规定缔约国顾及彼此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在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f6a1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2.png)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地缘政治的变幻,中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变化所做出的贡献。
1.历史背景中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
早在17世纪,中俄两国就建立了充满互动的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诸多起伏。
特别是在冷战时期,中苏关系非常紧张,两国陷入了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中。
2.现状然而,在21世纪初,中俄关系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政府间的合作共识以及经济上的互补性,使中俄关系开始走向亲密和务实的合作。
如今,中俄关系已经升级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
3.政治层面在政治层面上,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他们共同维护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稳定,分享了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并在国际论坛上相互支持。
此外,中俄还建立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4.经济层面中俄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双方加强了能源、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俄罗斯则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
此外,两国还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中俄欧铁路货运线”等,这些项目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5.安全层面在安全方面,中俄加强了军事合作与战略沟通。
双方经常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分享情报信息。
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两国的军事实力,也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俄关系的发展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地缘政治平衡的改变中俄关系的密切合作使得东方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两国的合作促使世界在地缘政治平衡上发生了有利于东方力量的变化,使得西方不再是唯一的决策中心。
2.国际多极化格局的构建中俄作为国际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多极化进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22cdfce9ec3d5bbfd0a7434.png)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
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中俄两国关系文件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 (199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联合声明 (1994年9月)中俄联合声明 (1996年4月)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1997年4月)中俄联合声明 (1997年11月)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关于江泽民主席访问俄联邦并与叶利钦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的联合新闻公报 (1998年11月)中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非正式会晤联合新闻公报 (199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总统关于反导问题联合声明 (2000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1年7月)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 (2001年7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2年12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3年5月)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03年5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4年10月)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5年7月)中俄联合公报 (200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2006年3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7年3月)中俄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协定 (2008年1月)中俄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2008年5月)中俄元首北京会晤联合公报 (2008年5月)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 (2009年4月)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 (2009年6月)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0年9月)中俄元首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5周年联合声明 (2010年9月)中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2011年6月)中俄两国军队总参谋长发布联合新闻公报 (2011年8月)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2年6月)中国政府对俄政策胡锦涛2010年5月9日,胡锦涛在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期间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胡锦涛就加强中俄战略协作提出4点建议。
21世纪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21世纪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5aea314650e52ea551898fd.png)
21世纪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中俄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综述许华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之际,为配合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俄罗斯国家年”的活动,加强中俄两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于2006年6月19~20日在中国北京共同举办了“中俄社会科学论坛”。
论坛由“中俄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和“全球化与中俄经济”国际会议两部分组成。
该活动为“俄罗斯年”的国家级项目之一。
“中俄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承办。
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复旦大学、辽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俄罗斯人文基金会等机构的知名汉学家及其他专家共6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次活动旨在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学术特色和优势,给中俄两国研究历史和国际关系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个相聚一堂的机会。
会议共分3个研讨单元,议题分别为:中国和俄罗斯历史;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地区合作。
一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在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受挫之后并没有出现本质性的改变,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地区争端和冲突不断升级,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为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中俄两国维护国际和平,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协作面临新的考验。
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世界和平力量在增长,国家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2585e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8.png)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概括:1. 历史演变:早期历史(20世纪初):中俄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两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采取了相似的立场,因为它们都是列强的受害者。
俄国帮助中国抵抗外国干涉,如俄日战争后的辛丑条约。
冷战时期(20世纪中期):中苏关系在冷战时期开始紧张,两国之间的冲突升级,包括中苏边界冲突。
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影响。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中苏关系得以改善,双方在许多领域展开合作。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进一步改善,两国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
21世纪:21世纪初期,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边界问题的解决。
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在多个领域,包括能源、军事、经济等。
两国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立了稳固的政治关系。
2. 发展趋势:政治合作:中俄关系的政治合作在继续加强,两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双边合作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他们也共同捍卫了多边主义和国际法。
经济合作:中俄经济合作逐渐扩大,尤其是在能源领域。
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天然气和石油,而中国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展开基础设施和贸易合作。
军事合作: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合作密切,包括军事技术和联合军演。
他们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展示了军事合作的力量。
多边合作: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加强了合作,共同捍卫国际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他们也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立场,如叙利亚、伊朗和朝鲜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波折,但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和加强。
两国的合作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多边领域,预计未来会继续深化,因为双方对维护稳定和发展的共同利益依然存在。
然而,也需要注意,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a5768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6.png)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中俄关系自20世纪中期建交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战略伙伴。
中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这些因素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包括双方自身的固有问题。
本文将从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自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了中苏交界冲突。
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中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转机。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中俄建交史远的两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友好合作。
通过多次高层互访和签署各种合作协议,中俄关系逐渐恢复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俄关系进入了高水平发展期。
双方利用好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促进了政治、经济、贸易等各领域的合作。
2010年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协议,推进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设。
2018年,中俄关系再次升格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俄关系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尽管中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面临了一些限制性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双方的合作进程和关系发展。
1. 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中俄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着双方的合作意愿和程度。
特别是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俄合作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影响。
一些西方国家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的重置战略,试图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存在感。
这为中俄两国的合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 经济领域的矛盾与挑战中俄两国在能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合作潜力,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例如在能源领域,由于两国对能源价格、供应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使得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
3. 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不足中俄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相对薄弱,这使得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不足,影响着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e14cb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f.png)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摘要】中俄关系自建交以来经历了起伏,但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合作关系。
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为两国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发展的过程中,中俄关系也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如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压力、外部干预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尽管如此,中俄关系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可以通过不断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等措施,扩大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未来,中俄关系有望在多边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稳定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中俄关系的前景值得期待,其战略意义和建设性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加稳定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历程、合作领域、限制性因素、未来发展方向、影响、前景、战略意义、建设性合作。
1. 引言1.1 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两国地缘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和双边合作潜力的重要性。
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优越,占据着亚洲大陆的中心和东北部,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地缘战略影响重大。
中俄两国拥有庞大的陆地边界,稳定的国际地缘政治地位是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中俄两国经济实力雄厚,经济互补性强,双边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两国在能源、军工、高科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合作基础,双方经济合作有利于提升双方国际竞争力及实现共同繁荣。
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对双方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21世纪全球战略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自17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就陆续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在19世纪,中俄两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58年的《北京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公约》,这些条约确立了两国的边界,并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20世纪初,中俄两国先后经历了革命和战争,虽然在某些时期存在分歧和摩擦,但也有过一些合作与联盟。
21世纪初的中俄关系
![21世纪初的中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e6f9d72caaedd3383c4d3fc.png)
第28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1月 Vol. 28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6────────── 收稿日期:2005-09-02作者简介:吴文华(1960-),男,河北迁安人,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系副教授。
- 48 -21世纪初的中俄关系吴文华,钟瑞荣(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与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随着人类进入新的千年,中俄两国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达到新的深度;但是,冷静地看,中俄关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正视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使两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将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共同的利益需求和深厚的战略利益基础,将使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中俄关系;战略机遇期;共赢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1-0048-03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算起,中俄关系已有13年的平稳发展。
两国携手走进了新世纪,双方关系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近两年中俄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2004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及关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协议;俄罗斯对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给予坚决支持,中国则在北奥塞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严厉谴责恐怖主义行径,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2005年7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和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8月18日至25日中俄成功地举行了军事演习,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新的水平。
一、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基本轨迹中俄两国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中俄关系上了四个台阶。
为什么中俄关系让人舒服
![为什么中俄关系让人舒服](https://img.taocdn.com/s3/m/e8b91220eefdc8d376ee32b4.png)
为何中俄关系让人舒服与人交往,不论是志同道合还是惺惺相惜,但凡要处得融洽,彼此和谐,归根结底都要以双方感到舒服为前提。
国与国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其实是相通的。
近日,一则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评价同中国打交道“很舒服”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舒服”一词不仅很接地气,而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俄关系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大邻国,中俄关系中的“舒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一,这是一对完全平等的相互关系。
21世纪的中俄两国不存在主从、高低、老大哥与小兄弟之分。
双方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互利共赢,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
双方从不凌驾于彼此,也不将自身意志强加于对方。
其二,这是一种高度信任的相互默契。
双方相互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体制,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彼此坚定支持,在交往中不相互猜疑,也不相互使绊。
其三,两国关系中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和“疙瘩”。
中俄2004年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之间化解历史遗留的边界、领土纷争树立了榜样。
不仅如此,中俄还积极探讨中方参与俄远东开发合作,把本来困扰两国关系的最敏感、复杂因素转化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双方合作的亮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当代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
双方开展合作,不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赢者通吃,而是始终注意相向而行,照顾彼此的关切,做到互惠共赢。
中俄双方达成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共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中俄这种“舒服”的双边关系,应该成为当今世界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战后70年,总体和平的国际秩序得以保持,但倘若真要论让彼此都感到舒服的国家关系,恐怕为数不多。
例如某些大国仗着自己财大气粗,“肌肉发达”,就四处煽风点火,拉帮结派,但凡不合心意,轻则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重则威胁恐吓、拳脚相加,怎一个任性、一个霸道了得。
又例如某些海上岛国,成天觊觎别国的领土,强词夺理,惹是生非,让人一刻都不自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1月 Vol. 28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6────────── 收稿日期:2005-09-02作者简介:吴文华(1960-),男,河北迁安人,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系副教授。
- 48 -21世纪初的中俄关系吴文华,钟瑞荣(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与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随着人类进入新的千年,中俄两国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达到新的深度;但是,冷静地看,中俄关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正视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使两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将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共同的利益需求和深厚的战略利益基础,将使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中俄关系;战略机遇期;共赢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1-0048-03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算起,中俄关系已有13年的平稳发展。
两国携手走进了新世纪,双方关系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近两年中俄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2004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及关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协议;俄罗斯对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给予坚决支持,中国则在北奥塞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严厉谴责恐怖主义行径,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2005年7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和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8月18日至25日中俄成功地举行了军事演习,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新的水平。
一、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基本轨迹中俄两国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中俄关系上了四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1992年叶利钦总统访华,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脑首次访华。
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两国首脑确定:中俄两国关系是“友好国家”关系,是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关系。
两国首脑还确定:意识形态上的差别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中俄两国发展关系不针对第三国。
叶利钦访华以及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俄关系已经高于正常化了的中苏关系。
第二个台阶:1994年1月叶利钦总统致函江泽民主席,建议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为“建设性伙伴关系”,中方积极响应。
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和《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等文件,宣布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如果说,1992年叶利钦访华为中俄两国关系确立了一个合作的基础和基点的话,那么,1994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为两国关系增添了新的内涵,注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因素。
第三个台阶:1996年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将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中俄联合声明》中,两国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而使中俄两国关系迈上了第三个台阶。
第四个台阶:普京任总统后,继续推动两国关系的向前发展。
2001年7月16日,普京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结束了十几年来两国之间没有相互关系基本法律文件的状况,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两国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标志着中俄关系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目前,中俄两国的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1)在政治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中俄相互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2004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两国本着平等协商、互让互谅的原则,成功地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表明了中俄高度的政治互信。
(2)在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借重、相吴文华,钟瑞荣:21世纪初的中俄关系- 49 -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两国重视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完善和作用的发挥,并在该组织的框架内加强合作,维护和推动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欧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和协作更加密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越来越广泛。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上,两国的协作起了良好的作用。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国际问题上如此广泛的意见一致,表明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达到新的深度。
(3)在经济上,两国合作不断扩大,2004年两国贸易额突破了200亿美元,中俄经贸关系度过了“磨合期”,步入了“快车道”。
俄罗斯总统普京2004年10月访华期间,两国元首确定了在2010年前两国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
中国在2010年前将对俄投资120亿美元,俄罗斯也将扩大对华投资,这极大地提升了经贸合作的质量。
(4)在人文领域,加强了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了青年及社会其他阶层之间的交流,巩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
二、中俄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俄关系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某种挑战。
尽管这不是中俄关系发展的主流,但是也值得注意。
1.经贸问题。
中俄经贸关系这几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连续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是157亿美元,2004年创212亿美元的历史记录。
但作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物质基础的经贸合作发展空间巨大,两国间的经济互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中俄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规模不符合两国所拥有的潜力,同时,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不相适应;二是双方贸易结构比较单一,以初级产品为主,高新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三是双方缺少大规模投资合作项目;四是双边贸易秩序问题突出,高关税和灰色清关是我国产品进入俄市场主要障碍之一;五是双边贸易服务体系合作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展中俄经贸合作应成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优先方面。
2.“中国威胁论”问题。
“中国威胁论”是近几年中俄关系中的一个消极因素。
20世纪90年代初,在俄罗斯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移民”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以来,俄罗斯中央和远东以及西伯利亚的部分报纸刊登了上百篇指责中国向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扩张”的文章,有的文章甚至制造了这样的神话: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制定了一项向远东和西伯利亚大规模移民的计划,并为此拨款几十亿美元。
移民问题给中俄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除了继续在“移民”问题上做文章之外,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又有了一定的市场,俄罗斯有些人对中国抱有疑虑。
目前俄罗斯仍处在困难的过渡阶段,而中国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有些俄罗斯人看来,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俄罗斯的变化,也许他们在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担心这将影响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力量的平衡,使俄罗斯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关于中俄关系的几点认识1.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决定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决定因素。
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从当初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沦为一个实力只具二三流水平的国家,其生存空间受到美国全方位的不断挤压。
处境的变化使俄罗斯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发生转变。
在关于时代主题、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建立国际新秩序、树立新安全观、反对强权政治和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联合国的作用、地区安全与合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共识。
正如普京总统所说:“俄中关系的发展对国际形势至关重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国际秩序,首先要巩固俄中关系。
这是国际政治生活的重要稳定因素。
俄中在许多重要的国际问题上观点一致,双方的关系是战略性的”,“问题是我们在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上,在关系到国家利益问题上的关切和立场是一致的,俄罗斯必须与中国肩并肩地合作。
”中俄睦邻友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有深厚的战略利益基础,这将为两国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合作将是中俄关系的主要方面。
2.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尽管中俄关系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走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但是中俄必定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传统是有差异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这种利益不可能总是一致的。
维护本国利益是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俄罗斯在中俄输油管道问题上的变化充分说明这一点。
普京对此并不讳言,他说:“俄罗斯铺设石油管道首先要考虑俄罗斯东部的整体建设,远东地区的利益,当然也要考虑伙伴的利益。
”[1]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要善于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分歧和不同点。
纵观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尤其大国之间的合作,双方只有在互有得失的情况下才容易达成协议,如果单纯强调一方的利益,合作就难以成功,因此,中俄两国应在合作中寻求双方利益的汇合点,互谅互让,形成新的合作理念,实现双赢或共赢。
3.今后一个时期将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和俄罗斯正处于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期,中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形势的重大转折往往带来重大机遇。
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在21世纪的头20年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俄罗斯也将近20年视为实第28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50 -现国家复兴,重振大国雄风的关键时期,制订了10—15年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GDP 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由此可见,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俄两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最紧迫的任务,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都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可靠后方。
中国的发展将为俄罗斯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良机,有利于俄罗斯实现发展振兴所需的和平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俄罗斯的发展对中国也是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反复强调,中国希望看到一个发展、稳定、繁荣、强大的俄罗斯,这对中国有利,对发展中俄关系有利。
共同的战略利益将大大增强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