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东南亚》word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0e6e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4.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
(2)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讲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文化。
3.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四、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东南亚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收集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了解其特色产业和文化。
3. 思考题: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六、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3. 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 展示东南亚地形、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形、气候特点。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精选]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932bf0a856a561252d36ffd.png)
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地位〔1〕东南亚的范畴跟国家①范畴东南亚包含中南半岛跟马来群岛两年夜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西南方,有巨细岛屿2万多个,咱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②国家东南亚要紧包含 11个国家。
中南半岛上有5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
马来群岛上有6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菲律宾跟东帝汶。
缅甸的首全然上内比都,不是仰光。
2005年,缅甸当局将都城迁到仰光以北390千米处的内比都。
东南亚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越南、老挝、缅甸;唯一的本地国事老挝;面积最年夜、生齿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其国土由1万多个岛屿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是天下上最年夜的群岛国家。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平静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动,有“火山国〞之称。
〔2〕东南亚的地理地位①纬度地位:东南亚年夜部分位于10°S~25°N之间,地处寒带。
②海海洋位: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靠中国年夜陆,南连年夜洋洲,东临平静洋,西临印度洋。
③交通地位:东南亚位于亚洲跟年夜洋洲、平静洋跟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地理地位的主要性东南亚自古至今全然上货色联系的交通要道,近代东南亚开展为天下海洋运输跟航空运输的主要枢纽。
其主要性要紧表白在马六甲海峡地位的主要性上。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跟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口岸最短航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平静洋与印度洋的主要海上通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亚洲与年夜洋洲、平静洋与印度洋联系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海上性命线〞。
歌谣经历东南亚:“南洋〞东南亚,国家十一个;最年夜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江山间,分布呈纵列。
卑鄙“V〞字谷,流急水力富;卑鄙宽且缓,冲积成平原;土胖浇灌便,人稠农业兴。
人教版地理七下东南亚word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下东南亚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b6ba2df705cc175427093c.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学案设计初稿教案知识点一:位置与范围知识背景:你听过“南洋”一词吗?这是过去中国人对东南亚一带的习惯叫法。
16世纪,大西洋到印度洋航线的开辟,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欧洲到东方的航路,使得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重要。
知识形成与训练:(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用笔圈出东南亚。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位于_______洲与_______洲之间,沟通了_______洋与_______洋。
2东南亚的范围可以用“半岛+群岛”来概括,其中半岛指_______半岛(请用符合①在上图中标出该半岛),岛屿指_______群岛(请用符合②在上图中标出该群岛)。
3小红为向外国小同学问好,特意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装进一只漂流瓶中,然后丢进了澜沧江。
下列哪个城市的小同学最有可能拣到漂流瓶 ( )A.仰光 B。
曼谷 C河南 D.万象或金边4下列国家中与中国陆界相邻的是()A.越南、老挝、缅甸 B泰国、印度尼西亚C.泰国、柬埔寨 D.菲律宾、新加坡(二)请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填注马六甲海峡的名称。
(2)图中A处是著名的________海峡。
它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
(3)该海峡两岸的3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图并填表航线①能够到达_______洲的_______地区;航线②能够到达_______洲;航线③能够到达_______洲;航线④能够到达_______洲;航线⑤能够到达_______洲。
学习小结:东南亚位于____洲与____洲、________洋与_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________海峡是该路口的咽喉。
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群岛两部分。
知识点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知识形成与训练:(一)读课本P7“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b5e87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5.png)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单元七学科地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能够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3.能够售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2.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华人和华侨为东南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华人对东南亚的认识历程。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十字路口”的位置体验之旅:(一)整体感知,探寻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重要性。
体验内容:1.读东南亚位置图,找出东南亚的纬度范围。
2.读东南亚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说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3.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通过体验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总结: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自然原因:气候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的生长社会经济原因: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而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3.天然橡胶、椰子、棕榈油、蕉麻候条件与热带农作物的关系。
课堂总结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单元七学科地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知道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重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元帅的诗《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934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8.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a090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b.png)
- 东南亚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水质污染、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历程》、《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与挑战》等。
- 视频资源:《东南亚的多元文化》、《东南亚的环境保护》等。
-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旅游业发展迅速。
- 东南亚的文化特色:多元文化,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 东南亚的国家概况:十多个国家,包括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 东南亚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水质污染、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
2. 词:
-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国家概况、环境问题。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点和技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8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5.教学内容:根据新人教版教材,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完整word)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完整word)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88d5efa98271fe900ef90f.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故事导入]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通过“三人行”跨出国门远赴热带风情浓厚的泰国,一路遭遇“敌人”狙击,上演泰国冒险传奇。
你知道泰国的位置吗?自主预习单:知识点●1 “十字路口”的位置图7-2-1.范围:A__中南__半岛和B__马来__群岛两大部分。
2.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赤道__~__北回归线__。
海陆位置:地处__太平__洋和__印度__洋之间。
3.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十字路口__”。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c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f83d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6.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点;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服饰、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47c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了解东南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习俗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提高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东南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
(2)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它们的首都分别是哪些?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分析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如农业、旅游业等。
(3)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如东盟组织的作用和成果。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分析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2)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冲突与问题,如南海争端、恐怖主义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调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如农业、旅游业等,并进行简要分析。
3. 思考题:如何看待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学生对东南亚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的掌握情况。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3)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3)](https://img.taocdn.com/s3/m/a5498946a26925c52dc5bf37.png)
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
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
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
1.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
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2.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
3.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是( )
A.有明显的干湿季B.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C.终年高温多雨D.四季分明
4.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是( )
A.以水稻和温带的水果为主B.以水稻和热带的经济作物为主
C.以小麦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D.以小麦和温带水果为主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组成。
2、通过读图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河流、气候类型及特点。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
2.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站:
东南亚地区的
气候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以及“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探究东南亚的气候:
1.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主要区别。
2.了解东南亚主要物产及分布。
小组自选题目,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
出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以及“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5591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3.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准备】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1、学生观看视频。
2、教师引导进入正题。
二、学导达标(25分钟)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了解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3活动1。
(2)东南亚包括哪几部分?(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之间。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P23活动2。
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2、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合作展示合作展示活动一:读图7、19,图7、20和图7、21。
回答下列问题1、东南亚包括哪几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2、东南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1)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纬度位置:(23ºN—10ºS)(3)东南南亚主要包括哪些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是临海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是岛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18b2b80eb6294dc886cb9.png)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预习:
完成新学案P16基础知识梳理(6分钟)
教师巡回督促检查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难点及重点掌握情况。
教师针对重难点结合教材中的活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重点讲解
下图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第二节东南亚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东南亚的地形特点,联系东南亚人口和 城市的分布,分析影响城市和人口分布的条件和因素,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介绍东南亚是 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南亚,教材又介绍了东南亚发达的旅游业。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③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难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5f86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4.png)
地理《东南亚》教案地理《东南亚》教案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板书:㈣富饶的物产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1.矿产资源:石油、锡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七下人教版)《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1).doc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七下人教版)《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1).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0a01d5f524ccbff1218480.png)
7.2 东南亚【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新马泰”?(听过)“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塔门都位于东南亚。
二、组成部分1、中南半岛教师讲述中南半岛得名的原因,并指图说明中南半岛还包括马来半岛,再让学生从地图册P16找出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及首都。
2、马来群岛找出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及首都东南亚的国家共有11个1、完成P28活动1,可以介绍印度尼西亚:它是一个群岛国家,它的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国名“印度尼西亚”就是“海岛”的意思。
三、马六甲海峡指图7.19,讲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并完成作业P11四(过渡)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那么它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四、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完成P31活动12、活动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呢?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景色优美,往往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因而也是人口稠密区。
指图小结: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二、领土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三、马六甲海峡四、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学反思】。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精品教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548cc6c77da26924c5b008.png)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东南亚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范围3.位置(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6)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东南亚》word教案 (16)](https://img.taocdn.com/s3/m/551b5e16e2bd960591c67737.png)
1.教学重点
河流与城市分布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 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 规律。
三、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实施时间:
2014年2月日 星期
五、教学组织上节课重点知识。
6.完成当堂训练中的9、10、11题和课件中 展示的有关东南亚旅游业的习题。
【教学小结】
根 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有关东南亚的重点及易考点。
六、课后分类作业
地理学科无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中习题即可。
七、板书设计
八、安全提示
要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九、课后反思
备注
审核盖章:
东南亚
课题:东南亚(二)
第2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所在国的经济建设 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 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家乡的旅游资源。
(2)(PPT 展示栋哪呀旅游景点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前面的景区是属于东南亚那个国家的。
4.PPT展示以下问题:
5 .核对11题答案。
陈毅元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说道的“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表明了东南亚与我国是山水相连,在距离上十非常近的。 谁知道这里的“江”应该 指的是那一条江?(伊洛瓦底江)
【教学过程】
1.(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河流的流向。通过之前的学习可以知道地势高低能够影响到河流的流向,现在反过来想想,如果知道了河流的流向能不能推断地势的高低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a560f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6.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fa347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主要国家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拓展,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地理、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主要国家等内容;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主要国家等内容。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人文特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汇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东南亚国家为例,分析其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地理位置,进而引出东南亚地区。
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主要国家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下《东南亚》word教案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势与要紧的都市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势与要紧的都市
教学预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明白闻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
她的家乡确实是漂亮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
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致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
国家,从总体上来看,能够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
南部因此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
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
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
个国家组成。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
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
地处热带,因此那个地点四季
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行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
马泰地区确实是指那个地点。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认真观看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能够发觉,东南亚像是我们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
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如此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
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确实是通
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现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能够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操纵了他就能够操纵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现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板书]:东南亚的国家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要紧国家,发觉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
专门值得一提是东帝汶那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确实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独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差不多上临海国和岛屿国。
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明白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摸索]:我们发觉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缘故呢?
[活动内容]在如此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那个地点也是世界闻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现]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形差不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专门多海峡什么缘故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第二课时
[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闻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能够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势----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摸索]:如此的地势条件有如何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能够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要紧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什么缘故分布在那个地点?有如何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能够发觉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进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阻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
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进展做出自己的奉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能够发觉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那个地点,专门是那个地点专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观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漂亮景观的图片。
[多媒体展现]
[课后练习]: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行景点介绍》小报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
纬度
海陆
二、气候
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
共同特点:湿热
三、农业
水稻气候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势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六、都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缘故: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