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三元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合集下载

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近年来,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方式,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在太阳能电池中,有机聚合物作为可拓展、低成本的替代材料,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无机材料。

而在有机聚合物中,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体系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而备受瞩目。

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体系以其高效的电荷传输、宽带隙以及可调制的分子结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

与传统的有机受体(如富勒烯)相比,非富勒烯有机受体的分子结构更加灵活多样,这使得其在吸光特性和电荷传输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调控性。

同时,非富勒烯体系具有更大的共轭度、更低的带隙能量以及更好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在太阳能电池中展示出了更好的性能。

与非富勒烯有机受体相结合的共扼聚合物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共扼聚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能够提供更多的电子传输通道,从而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此外,共扼聚合物的添加还可以调控太阳能电池的膜形态,在形成连续的电荷传输通道的同时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

在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除了合适的材料选择外,界面性质的优化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界面性质的优化可以通过调控过程和材料结构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通过合理的溶剂选择和处理方法,可以在材料之间形成紧密的接触,提高电子传输效率。

此外,界面材料的引入还可以增加电子传输通道的数量,优化载流子的迁移。

在材料的合成和器件工艺的改进上,目前还有一些挑战与瓶颈需要克服。

例如,非富勒烯有机受体的合成方法复杂,制备成本较高,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

此外,器件的稳定性和尺寸的可扩展性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结起来,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展示出了潜在的高效能源转换性能。

在材料的选择、界面性质的优化以及合成工艺的改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需求进一步解决。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改进,相信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将在未来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综上所述,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共扼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潜力成为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

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

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

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

有机光电转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电子学等领域。

本文将简单介绍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分类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主要可分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

下面就分别介绍。

1、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材料。

它们通常由一个聚合物或小分子和一个电子受体组成。

在光照下,电子受体会吸收能量,并将其释放给材料的导电性区域。

这会形成一个电荷分离,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分为以下几类:a) 有机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分子结构和电子迁移性,适用于大面积的生产。

b) 有机小分子通常是两个或三个具有明确化学结构的有机分子。

c) 钴富勒烯类结构为富勒烯的硫属,可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

2、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主要是通过吸收外界能量转化为可见光的材料。

其中,电不均相自旋极化超过50%的有机材料也称为有机自旋极化发光材料。

下面主要介绍有机自旋极化发光材料。

有机自旋极化发光材料分为以下几类:a) 有机小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质、较高的效率和较长的寿命。

b) 共价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发光和电学性质。

c) 阴离子分子半导体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电子亲和性和良好的电学性质的材料。

二、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

其中,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得到了较为突出的进展。

1、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开始研究采用不同的有机共轭聚合物、有机小分子、钴富勒烯类等材料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材料的分子结构、电荷传输特性、制备工艺等方面,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基于P3HT_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基于P3HT_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基于P3HT_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太阳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能源,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柔性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其关键组件是聚合物和小分子的薄膜半导体。

其中,P3HT:PCBM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体系,由含杂质的聚合物P3HT和富勒烯衍生物PCBM组成。

P3HT作为主要的光敏材料,能够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子能,而PCBM作为电子受体,则负责接受光生电子并传递电荷。

因此,P3HT:PCBM的混合体系能够实现太阳光的高效转化。

在制备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时,首先需要制备P3HT和PCBM的薄膜。

P3HT的制备通常采用溶液法,将P3HT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通过旋涂等方法得到均匀的薄膜。

PCBM 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通常通过溶剂浸渍薄膜的方式制备。

制备好的P3HT和PCBM薄膜可以通过堆叠或层叠的方式组装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接下来,需要将P3HT:PCBM材料体系与电极连接,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ITO和金属。

制备好有机太阳能电池后,需要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光电流-光压特性曲线(J-V曲线)测试、光电转换效率(PCE)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电荷传输特性。

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通常在3-6%之间,这与其特殊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有关。

除了制备和性能测试,对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还包括优化材料配方、改进电极和界面结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等方面。

例如,通过调整P3HT和PCBM的配比、引入其他功能材料等方式,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电池稳定性。

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电子受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电子受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电子受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电子受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摘要: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针对此,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逐渐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电子受体材料。

本文综述了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电子性质的表征方法。

1. 引言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转换太阳能为电能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

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可塑性高、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2. 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的合成方法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常用的电子受体材料。

它具有较高的吸光度、较长的激发寿命和良好的电荷传输特性。

目前合成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 串联回应法此方法利用少量的混合物,通过多氯代苯并噻二唑与芳基溴化合物的串联回应,在碱催化下完成合成反应。

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

2.2. 布洛克反应法该法以芳香胺为底物,经过Diazo活化,并与苯并噻二唑反应得到产物。

此方法适用于产物结构中有大量置换基团存在的情况。

3. 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作为高效的电子受体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与有机聚合物作为供体材料形成有效的固溶体,从而实现电子的传输和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

此外,它的电荷传输率较高,可以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和电子传输率。

这些特性使得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的材料。

4. 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的电子性质表征方法为了研究苯并噻二唑芳杂环非富勒烯材料的电子性质,需要对其进行表征。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好的稳定性。

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富勒烯作为电子受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然而,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光吸收范围窄、电子传输速度慢、稳定性差等。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则采用了新型的电子受体材料,如PTB7-Th、PBDTTT-EFT等,这些材料具有更宽的光吸收范围和更好的电子传输性能,从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同时,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还采用了新型的电子给体材料,如ITIC、IEICO等,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寿命。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201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2.25%,比传统的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有了显著的提高。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智能手机、电子书、电子纸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将会成为未来太阳能电
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是当今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类新型有机材料。

与传统的富勒烯材料相比,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更低的光电子失配、更高的吸收系数、更好的电子迁移和互作用、更好的光化学稳定性和更好的机械强度等。

因此,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被认为是开发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方向之一。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主要是指那些不含富勒烯结构的有机分子,例如芴基、喹啉基、苯并咔啉基、噻吩基、三嗪基、吡啶基等。

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化学结构和多样化的电子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其光电属性,从而实现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通常与另一种有机分子,受体材料共同组成电池的活性层。

相比于富勒烯受体材料,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光化学稳定性,从而带来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好的长期稳定性。

到目前为止,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已经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例如,采用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作为活性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从不到1%上升到了超过17%,与传统的富勒烯受体材料相比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可以实现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机械可加工性和更好的大面积可制备性等优点,因此在工业化应用中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尽管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富勒烯受体材料相比,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合成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且还存在光稳定性和电池性能的不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改善其稳定性,以便更广泛地应用于光电器件领域。

总的来说,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类新型材料。

它们不仅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而且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可加工性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寻找新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并探索高效稳定的制备方法和优化电池性能的方式,以便将这些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

相较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可塑性,可以在各种形状和物品上应用。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

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有机太阳能电池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与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轻薄柔韧、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制造方法,我们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有机太阳能电池最初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研究者发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使用有机分子代替原始的染料。

之后,有机太阳能电池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直到21世纪初,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才有了较大的提高。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种类、结构和形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其中,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一种。

2014年以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一直停留在10%以下,但是随着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出现,转换效率得到了重大提高,从而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更加实用。

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其成本低,所以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经在众多领域有了应用。

1.智能建筑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嵌入到玻璃、塑料和纸张等材料中,从而用于智能建筑中。

有机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为智能建筑提供电能,还可以在墙壁、窗户和屋顶上实现光伏发电,并可以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连接。

2.便携式电子设备有机太阳能电池适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

相较于传统的锂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成本更低,并且可以更加灵活,因此它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

3.户外运动器材有机太阳能电池也可以用于户外运动器材,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等。

这些电子产品由于长时间使用,其电池寿命较短,而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在户外充电,从而更加实用。

Nature Energy-宽间隙非富勒烯受体实现室内高性能有机光伏电池

Nature Energy-宽间隙非富勒烯受体实现室内高性能有机光伏电池

Nature Energy:宽间隙非富勒烯受体实现室内高性能有机光伏电池研究背景1、低功耗电子设备需要大量的离网能源,能够有效地将室内环境中的低强度光转换成兆瓦级到微瓦级电力的光伏电池是驱动低功耗装置的理想能量来源方式。

2、常用室内光源(如荧光灯和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射光谱通常在400到700nm之间,强度小于1mWcm-2,光谱范围较窄,强度低于标准太阳光谱,针对太阳光转化利用的光伏电池不适用于室内有效的光电转化。

3、有机光伏(OPV)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标准太阳能照明下效率不如晶体硅电池,但高度可调的光吸收特性使其有希望应用于室内光电转化;而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相比,OPV电池能通过溶液印刷和涂覆技术制备而降低成本,在大面积模块中居于更好的优势,从而更具商业前景。

4、虽然OPV在驱动室内使用的低功耗离网电子设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其功率转换效率仍然受到较大的开路电压的损耗以及非最佳吸收光谱的室内照明的限制。

(来源:微信公众号“学研汇”ID:i-xueyan)先思考一个问题1、如果OPV电池想要在室内光条件下获得优异的光伏性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这个问题很关键,上面的研究背景,基本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者基本都知道,都可以写出来,但是最为关键的核心便是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切入点是不同的,论文的框架思路也会千差万别,接下来看一下,这篇Nature Energy是如何进行剖析的!OPV 电池想要在室内光条件下获得优异的光伏性能,应具有以下特性:1)应具有与室内光源匹配的光响应光谱和高外部量子效率(EQE),以便有效地将入射光转换成电流以及最小化光生电荷的热化2)因为低入射光强度导致低载流子密度,其中陷阱介导的重组变得至关重要,所以必须有效地抑制陷阱介导的电荷重组3)为使VOC最大化,OPV电池的能量损失(Eloss=Eg-qVOC,其中Eg是带隙,q是基本电荷,VOC是开路电压)应该尽可能低4)在标准AM 1.5G 条件下OPV电池可以获得小于0.60 eV的能量损失,但是光强度显着降低会导致额外电压损失为~0.2V,因此对于具有1.8eV的Eg的OPV电池,其VOC应该为1.0V 才可以适用于室内装置,目前在室内光照条件下,最好的OPV电池的VOC值均低于0.8V,这限制了能量转化效率综上所述,需要开发新的OPV材料,能够提供合适的吸收光谱的同时,也具有低Eloss和最小化的陷阱介导的电荷重组本文采取的思路及效果1、低能量损失,本文设计了一种名为IO-4Cl的非富勒烯受体,并将其与一种名为PBDB-TF的聚合物供体混合,获得其吸收光谱与室内光源相匹配的光活性层,光伏特性显示其具有低于0.60eV的低能量损失2、优越的能量转换效率,在1000勒克斯(2,700K)的发光二极管照度下,使用其制备的有机光伏电池(1cm2)为开路电压为1.10V,具有26.1%的能量转换效率。

通过调节共轭聚合物侧链实现可绿色溶剂加工的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

通过调节共轭聚合物侧链实现可绿色溶剂加工的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

通过调节共轭聚合物侧链实现可绿色溶剂加工的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吴仪; 孔静宜; 秦云朋; 姚惠峰; 张少青; 侯剑辉【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2019(035)012【总页数】8页(P1391-1398)【关键词】共轭聚合物; 非富勒烯受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绿色溶剂; 分子设计【作者】吴仪; 孔静宜; 秦云朋; 姚惠峰; 张少青; 侯剑辉【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1 引言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具有可通过低成本的印刷方式制备大面积轻质、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1-10。

在本体异质结型(Bulk Heterojunction,BHJ) OSC器件中,电子给/受体材料均匀分布于整个活性层,有效增大了给/受体界面的接触面积,在活性层中形成有利于载流子传输的互穿网络结构,因此成为目前普遍应用的电池器件结构11,12。

经过二十多年光伏材料分子设计与器件制备工艺的发展,基于富勒烯衍生物为电子受体的OSC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超过了10% 13-21;近年来,采用A-D-A型非富勒烯小分子作为受体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Non-Fullerene OSCs,NFOSCs)的研究使PCE进一步推进至14%-16%,基本接近于可商业化应用的范围9,22-27。

无论电子受体材料采用富勒烯衍生物或非富勒烯有机小分子,受限于共轭聚合物在绿色溶剂(本文中所阐述的绿色溶剂主要指代非卤非芳香试剂)中溶解度较低,迄今为止,能够取得高能量转换效率的OSC器件大多是采用氯苯、二氯苯、氯仿等含卤/芳香试剂来制备活性层溶液28-31。

此类溶剂毒性较高,长期来看对环境及人类健康将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因此不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调控和电子传输层优化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调控和电子传输层优化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柔韧性好及易实现大面积加工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技术之一。

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而优化活性层与界面层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

为此,本论文为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了高结晶性小分子对聚合物/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影响、萘酰亚胺类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光伏性能的关系、SnO2电子传输层厚度和形貌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高结晶性小分子调控聚合物/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本文将高结晶度的小分子(ITDCN/ITDCF)引入到PBDB-T:PC71BM活性层中,制备了三元共混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不同共混比例下(ITDCN/ITDCF相对于PBDB-T的质量比,由5%逐渐增加到30%),三元混合器件最优质量比例分别为PBDB-T:ITDCN:PC71BM=0.85:0.15:1、PBDB-T:ITDCF:PC71BM=0.80:0.20:1的器件获得了更高更平衡的电子、空穴迁移率(电子/空穴迁移率的比值分别为1.09和1.14)。

性能最优的ITDCN三元光伏器件的J SC为12.78 mA·cm-2、V OC为0.83 V、FF为63.02%、PCE为6.68%,比相应的二元器件的效率提高了24%。

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添加适量的具有高度结晶性的小分子能够有效调控聚合物/富勒烯体系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薄膜形貌,从而达到纳米级的相分离,有利于激子的解离和电荷的运输,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

(2)萘酰亚胺类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在众多的聚合物受体材料中,萘酰亚胺(NDI)类聚合物因较大的共轭骨架与强吸电子能力而具有较高的迁移率、较大的极性、较低电子云密度与较好的稳定性,因而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光伏性能。

为提高HOMO,减小其带隙,增加吸收,本文用甲氧基取代硒吩为给电子单元合成了聚合物(PNDIS-HD-OMe)。

聚合物材料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聚合物材料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聚合物材料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太阳能光伏电池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硅基光伏电池存在成本高、重量大和制造过程复杂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聚合物材料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聚合物材料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与传统的无机材料相比,聚合物材料具有许多优势,如轻量、柔性、可加工性强、低成本等。

这些优势使得聚合物材料成为光伏电池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

在聚合物材料中,共轭聚合物是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共轭聚合物通过共轭结构形成了扩展的π电子共轭体系,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电能。

此外,共轭聚合物还具有调节光电性能的能力,通过改变材料结构和化学修饰,可以调控吸收光谱范围和能带结构。

这种可调控性为光伏电池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

聚合物材料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光伏装置。

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作为这类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元件,负责光吸收、电荷传输和光电转换等功能。

聚合物材料的光电特性以及纳米结构的控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采用不同的共轭聚合物材料和非富勒烯电子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刷新纪录,并逐渐接近商业化应用的水平。

然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和制造过程的可扩展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染料吸收光子产生电荷,然后通过电解质传递电荷,最终转化为电能的光伏装置。

传统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使用钛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但具有昂贵和稳定性差的缺点。

聚合物材料作为新型电子受体,具有低成本、可调控性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

基于宽带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基于宽带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第49卷第9期2021年5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 49 No. 9May. 2021基于宽带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庄程东郭鹏智2(1兰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730070)摘 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制备过程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廉和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窄带隙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与之光谱匹配的宽带隙给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表现出较高的PCE 。

研究人员通过苯并二廛 吩(BDT)、苯并二嗟吩-4,8-二酮(BDD)、蔡并双三醴和苯并三®(BTA)等构建块,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效的宽带隙给体聚合物。

在此对宽带隙聚合物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给体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宽带隙;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06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9677 (2021) 09-0021-07Research Progress on Wide Bandgap Polymers for Polymer Solar Cell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1903112)。

第一作者:庄程东,男,硕士,研究方向: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通讯作者:郭鹏智,男,博士,研究方向: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器件研究。

ZHUANG Cheng-dong 1, GUO Peng-zhi'(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 ,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 Gansu Lanzhou 730070 ;2 National Green Coat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Research Center ,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70, China)Abstract : Organic solar cell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advantages of easy fabrication ,light-weight , low-cost and flexibility. 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rrow-band gap small molecularacceptor materials , the wide band gap donor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spectrum matching show higher PCE. A series ofhigh efficient wide band gap donor polyme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using benzodithiophene ( BDT ), benzodithiophene -4,8 - dione ( BDD) , naphthalene bistriazole ( TZNT ) and benztriazole ( BTA ) as building blocks. Theresearch progress onnon 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wide gap donor polymers was reviewed.Key words : donorpolymers ; organic solar cell ; wide band gap ; progress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其成本低、重量轻、柔性、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

《基于Y6衍生物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研究》范文

《基于Y6衍生物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研究》范文

《基于Y6衍生物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OSC)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Non-fullerene based Organic Solar Cells)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可调谐性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Y6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其在提高电池效率和热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基于Y6衍生物的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Y6衍生物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Y6衍生物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电子性质使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具有广泛应用。

Y6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电荷传输能力和成膜性能,可以与给体材料形成有效的电荷分离和传输,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此外,Y6衍生物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

三、热稳定性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为了研究基于Y6衍生物的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 制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Y6衍生物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分析其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变化。

2. 制备基于Y6衍生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观察其电流-电压曲线、外量子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变化。

3.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Y6衍生物薄膜的形貌变化,以及电池内部结构的演变。

4.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Y6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电子性质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学和电学性能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的Y6衍生物薄膜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我们发现Y6衍生物薄膜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性能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趋势仍然稳定。

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袁峰;周丹;谌烈;徐海涛;陈义旺【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固态薄膜电池,报道的能量转化效率已接近15%,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空穴传输材料是构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目前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材料分为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和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两大类.无机空穴传输材料的可选择范围较窄,电池加工工艺相对苛刻.开发各类能级匹配、空穴迁移率高的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是目前的开发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分子结构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填充因子、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能级、空穴迁移率、添加剂的使用等进行了讨论.最后详细论述了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8(031)006【总页数】10页(P530-539)【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能级;能量转换效率【作者】袁峰;周丹;谌烈;徐海涛;陈义旺【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30063;南昌大学化学学院 ,南昌330031;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30063;南昌大学化学学院 ,南昌330031;南昌大学化学学院 ,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两个最紧迫问题,低碳经济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目前研究和开发的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半导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前几种无机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了商品化,能量转换效率介于22%~31%,但其缺点是电池制备成本高、原材料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重,这大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基于Y6衍生物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研究》范文

《基于Y6衍生物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研究》范文

《基于Y6衍生物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OSC)已成为当今绿色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NF-OSC)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可调谐的光电性能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方向。

Y6衍生物作为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热稳定性是影响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Y6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热稳定性问题,旨在为该类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材料设计和器件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甚至超过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热稳定性问题。

电池的热稳定性直接影响其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Y6衍生物在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热稳定性,对于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手段,对Y6衍生物在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制备不同温度下的Y6衍生物薄膜,观察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形貌变化和性能衰减情况。

其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分析Y6衍生物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结晶性能。

此外,结合理论计算,探讨Y6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电子能级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评估不同受体材料对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形貌与性能分析通过对Y6衍生物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形貌观察,我们发现高温环境会导致薄膜表面出现裂纹和团聚现象,进而影响其光电性能。

随着温度的升高,Y6衍生物薄膜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有所降低,表明其性能在高温环境下发生衰减。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独特光伏过程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独特光伏过程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独特光伏过程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那独特的光伏
过程。

你知道吗?这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里面藏着令人惊叹的能量转化秘密。

想象一下,普通的太阳能电池就像是一辆老牛拉的破车,虽然也能走,但速度慢,效率低。

可这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呢?那简直是
一辆超级跑车!它的光伏过程那叫一个精彩。

先来说说它的光吸收阶段。

阳光洒下来,就像一场金色的雨,而这
非富勒烯材料就像一个个超级灵敏的小海绵,迅速而贪婪地吸收着这
些光能量。

这速度,这效率,不比普通材料强多了?
再看电荷产生的过程。

这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战斗,光子和材料分子
打得火热,一下子就碰撞出了大量的电荷。

而且这些电荷可机灵着呢,一点儿不迷糊,迅速地朝着自己该去的地方跑。

电荷传输的阶段更是神奇!就像是一条条有序的高速公路,电荷们
欢快地奔跑着,畅通无阻,没有丝毫的拥堵和阻碍。

这要是换了一般
的材料,电荷们恐怕就得像在乡村小道上一样,磕磕绊绊,走得艰难。

最后是电荷收集的过程。

这简直就是一场丰收的庆典,收集到的电
荷就像是满满的一箩筐果实,让人满心欢喜。

你说,这么独特又厉害的光伏过程,能不让人期待它的未来吗?它
不就像一颗正在崛起的新星,照亮了太阳能领域的新道路?
我觉得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
伏过程还会变得更加出色,说不定哪天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世界!咱们就等着瞧好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三元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备低成本、质量轻、可柔性、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是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

非富勒烯材料合成路径简单,分子能级可调性强,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OSCs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主流的非富勒烯普遍存在薄膜形貌难以调控、载流子迁移率低等缺陷。

三元策略能有效拓宽活性层吸收光谱范围,提升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
(J<sub>SC</sub>)和填充因子(FF)。

但是三元器件的研究中存在着光电转化效率(PCE)较低、稳定性差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基于经典的非富勒烯体系PTB7-Th:ITIC,采用三元策略来优化器件的性能,得到了高效率高稳定性的三元非富勒烯器件。

主要内容如下:1.在PTB7-Th:ITIC体系中引入了一种基于菲并咪唑的小分子材料TPPI-TPE,实现了高效率的三元非富勒烯器件。

当掺杂比例为10 wt%时,与二元器件相比,三元器件的FF从57.88%提升到65.63%,PCE从7.88%提升到9.50%,提升幅度超过20%。

研究表明,TPPI-TPE与二元主体系的吸收光谱互补,引入可以增强共混膜的光吸收,更重要的是TPPI-TPE可以促进聚合物给体的结晶,增强其π-π堆叠强度,对活性层的形貌起到了调控作用,激子解离和电荷传输同时得到了改善。

2.在此基础上,向PTB7-Th:ITIC体系中引入染料分子香豆素7(C7),实现了高性能三元非富勒烯器件,并详细研究了第三组分与主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性能造成的影响。

当C7掺杂比例为10 wt%时,三元器件J<sub>SC</sub>从14.87
mA/cm<sup>2</sup>提升为18.36 mA/cm<sup>2</sup>,获得了10.16%的PCE,较
二元器件(PCE=7.50%)提升幅度超过35%。

C7与ITIC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强了ITIC的拉电子能力,促进PTB7-Th向ITIC间形成更有效的电荷传输;此外,氢键相互作用改善了活性层的形貌和垂直相分离,极大地增强了光子吸收能力并增加有效的传输通道。

为了进一步证明氢键的关键作用,引入了另一种与C7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吸收光谱的染料分子香豆素30(C30),C30不能与ITIC形成氢键,该三元器件的性能并没有得到改进。

3.获得了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寿命都得到显著提升的三元器件,这说明三元共混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光伏性能,还可以改善器件的稳定性,这对于OSCs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两种能用于构建三元OSCs的小分子材料,进一步阐明了第三组分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为第三元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