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幼儿小故事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简短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388d48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简短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以下是几个适合幼儿听的端午节故事。
一、屈原投江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忠心耿耿,但是被其它大臣污蔑。
国王听信了污蔑,将屈原流放到湖南省的乌江。
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爱国心,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民众为了纪念屈原,就将米粽子扔到江里,以供屈原的灵魂吃。
此后,这个节日就叫做端午节了。
二、屈原儿子的故事
屈原的儿子屈原浮生是一个孝子。
当他得知他的父亲投江身亡后,非常难过。
他决定用饭团替代米粽子,投到江里以供给父亲。
为了让鱼虾们不吃掉他的饭团,他就用了一些草叶和艾叶包裹着。
后来,民众也效仿屈原浮生的做法,吃粽子和将其扔到江里,以供给伟大的屈原。
三、龙舟竞渡的故事
端午节是龙舟竞渡的日子。
这个传统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故事说,一个著名的诗人名叫屈原,这一天他投到江里自杀。
当地居民非常难过,他们决定划船到江里,以寻找屈原的身体。
一些人用刀把米饭切成三角形,然后扔到江里,以
吸引鱼儿和虾子,使他们远离屈原的身体。
竞渡成为了一个好方法,可以确保米饭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投入江中。
以上三个故事都是端午节不陌生的,幼儿在听到故事之后,对端午节由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何刻不容缓的爱国之心。
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亦要发扬屈原的精神,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2d28d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8.png)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大家来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
后来楚国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
2、伍子胥尸体投河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
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
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
<<<返回目录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1be9e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e.png)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端午节,一个在古老传统文化中无比重要的节日,被人们传承了几千年。
每到这个节日,人们总会忆起那些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分享端午节食品,庆祝这个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讲一些有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与传统文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吧。
故事一:屈原的23年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志士。
他一生中一直忧国忧民,为了救国不断奔走呼吁,但是却遭到不少人的打击和排斥。
后来,屈原终于被流放到了汨罗江畔的一座山上,整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23年后,在第五个农历月的初五这一天,他将自己投入到了汨罗江中,用生命告慰他那深情的故乡。
当年,在屈原投江的那天,人们欣赏龙舟,鸣鼓而舞,用酒浸泡的粽子抛入江中,以避恶气,祭奠屈原,以此纪念这位爱国志士。
因此,这个日期即成为了端午节。
故事二:鲤鱼跃龙门相传,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鱼——鲤鱼,如果鲤鱼能够跃过龙门,就能变成有审美品味的龙。
在端午节的第五天,有些人会到江边吃粽子,看龙舟比赛和鲤鱼跃龙门。
而那些成功跃过龙门的鲤鱼,就会变成华美而威严的龙,享受着与众不同的待遇。
故事三:求官带蒲鞭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年轻的曾子,他十分聪明,但是却由于缺乏门路而找不到任何官方职位。
在一次端午节期间,他准备了粽子和蒲鞭,带着自己的愿望去寻找官员,并祈求他们能够帮助他找到一个工作。
最终,在一位高官的帮助下,曾子终于找到了一份官方工作。
从此之后,端午节便成为了人们追求新职位的特殊日子,他们会带上蒲鞭和粽子,来寻求好运。
总之,端午节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向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把其黄金的精粹传承下去,与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传承中华文化,让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
讲端午节的幼儿故事
![讲端午节的幼儿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4aa9a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a.png)
讲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重五、龙舟节等。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庆祝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
这个节日和爱国民族英雄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通常会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以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这个节日。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几个适合幼儿的端午节故事。
一、屈原投江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屈原。
他为国家出谋划策,帮助国家打败了敌人。
但是有一天,朝廷中有人诽谤他,他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屈原非常伤心,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了,于是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当屈原的爱国行为传遍全国时,人们纷纷在江边赛龙舟,将他喜爱的米饭投进江中,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热爱。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像屈原一样,爱国爱家,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即使遇到了其他方面的挫折,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屈原和粽子还有一个与屈原有关的端午节故事。
当时,屈原的乡亲和其他爱他的人们都非常伤心,他们怀念他,想为他做些什么。
于是,他们就在江边放了很多的米饭,以表示对他的思念和纪念。
但是,江中的鱼虾却不让米饭靠近屈原的身体。
为了让米饭能够递到屈原那里,他们就用竹叶包着米饭,把它投进江中,鱼虾就不再阻挡。
到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包着米饭的食物叫做“粽子”。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粽子是一种寓意深刻的食物,它代表着人们对英雄的思念和怀念。
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三、龙舟比赛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
传统的龙舟是由木头做成的,有一个龙头,通常是由最强壮的舵手划动,船身很长,上面镶有彩色的龙鳞。
另外,还有一个看家本领就是拍鼓。
为龙舟节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故事中的龙舟比赛,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
人们在江中划着龙舟,喊着口号,为龙舟比赛加油助威。
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的气氛,告诉他们做事情要全力以赴,竭尽所能,而且竞争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端午节小故事注音版
![端午节小故事注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3395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4.png)
端午节小故事注音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等活动,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些端午节的小故事,并且特别注音,方便大家阅读。
一、屈原投江q ū yu án t óu ji āng据说,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曾经深受贪官污吏的排挤和迫害,最终在一年的端午节当天,绝望地投入了江中。
为了防止鱼虫吃了他的尸体,百姓们纷纷下船,打击聚拢的鱼虫,还在江中投入了粽子等食品,以供鱼虫们食用,从而保全了屈原的尸体。
二、大禹治水d à y ǔ zh ì shu ǐ大禹是中国古代的水利专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力主治理洪水,遏制水患。
在一次他的巡视途中,他发现了巨大的蛟龙,在他的命令下,人们开始打造龙舟,并准备参加比赛,用这种方式来防御水灾。
比赛当天,人们共同划着龙舟,歌颂着大禹的功绩,并且成功地避免了一次洪水。
三、吴起舞剑w ú q ǐ w ǔ ji àn吴起是一个齐国的将领,他喜欢跳舞、习剑、行医、治理民事,被誉为“万才侠”。
一年的端午节当天,他独舞一剑,舞到了黄昏时分,人们一直在看着他的剑,直到剑在空中化为了一条巨龙。
这个故事传诵了几千年,也成为了端午节的一个特别节目。
四、荆轲刺秦j īng q í c ì q ín荆轲是一个秦国的刺客,他曾经赴齐国刺杀秦王,但是被发现了身份,最终葬身火海。
在传统的端午节上,人们为了怀念他,会将狗肉绞成细丝,称之为“荆轲肉”,以此来纪念他。
这个故事有些悲壮,但也说明了端午节的传承与文化背景。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小故事注音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趣味和启发。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记得传统的习俗,更要去理解其中的涵义和文化背景,这才是对这个节日最好的纪念方式。
中国节日的童话故事
![中国节日的童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55c492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0.png)
中国节日的童话故事《端午节的奇妙冒险》嘿,咱来讲个端午节的童话故事哈。
有个叫小明的小男孩,特别调皮捣蛋。
端午节快到了,大家都在忙着包粽子、挂菖蒲。
小明可好奇了,老围着大人们转,问这问那的。
“这粽子咋包的呀?”“那菖蒲是干啥用的呀?”有一天晚上,小明正睡着觉呢,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
他睁开眼睛一看,哇,房间里出现了一只小粽子精灵。
这小粽子精灵可可爱了,浑身绿绿的,还散发着一股粽子的香味。
“嘿,小明,快跟我来,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
”小明又兴奋又害怕,“这啥情况呀?”但还是跟着小粽子精灵走了。
他们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粽子和菖蒲。
还有一条大河,河上飘着好多龙舟。
小明看得眼睛都直了。
“哇,这也太好看了吧。
”这时候,一只大恶龙出现了。
这恶龙可凶了,张着大嘴,想要破坏这个美丽的地方。
小粽子精灵说:“小明,我们得一起打败恶龙,保护端午节。
”小明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说:“好,咱一起上。
”他们找来了一些菖蒲当武器,朝恶龙扔去。
恶龙被菖蒲打得哇哇叫。
接着,他们又爬上一艘龙舟,朝恶龙冲过去。
小明在龙舟上使劲地划着桨,“嘿哟嘿哟,加油。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把恶龙给打败了。
小粽子精灵高兴地跳了起来。
“太棒了,小明,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然后小粽子精灵带着小明又参观了好多好玩的地方。
等小明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床上呢。
“哎呀,原来是个梦呀。
”从那以后,小明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也变得更懂事了,会帮着大人们一起包粽子、挂菖蒲。
“嘿嘿,端午节可真有意思。
”。
关于端午节幼儿故事简短版
![关于端午节幼儿故事简短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b3ea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9.png)
关于端午节幼儿故事简短版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纪念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屈原,并且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在幼儿园,老师们经常会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的端午节故事。
1.屈原投江(简短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在国家遭受外敌侵略的时候,他悲痛欲绝,在江边哭泣,最后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都要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
2.屈原与龙舟(简短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伟大思想家,他经常为国家的未来担忧,所以呼吁人们帮助弱小的国家。
后来,他发明了龙舟,并通过乘船来震慑敌人。
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会划龙舟。
3.粽子的由来(简短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嫦娥的美丽女子,她嫁给了玉皇大帝的弟弟后,由于误服了仙丹,不得不飞到月亮上,在月中
仙福之地居住。
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她会在月下采摘草药,人间唯一能看到她的时候。
她的丈夫为了怀念妻子,将糯米包成三角形,再用竹叶作为包裹,做成了粽子。
以上三种故事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端午节传说,老师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选择适合的故事进行讲解。
同时,可以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粽子、划龙舟等活动,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版
![幼儿园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8fe65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d.png)
幼儿园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版
端午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幼儿园讲了许多故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园讲的端午节故事的简短版。
故事一:屈原投江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臣,他生活在一个被分裂的国家里。
他非常爱国,但是他的国王不听他的建议,国家越来越乱。
终于,有一天,国家被攻破了,屈原失去了他所爱的国家。
他感到非常绝望,于是他来到了汨罗江边。
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离骚》,然后跳入了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开始在这个日子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故事二:吴起舞山
吴起是一个武功很高强的将军,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他非常难过,就构思一种舞蹈来悼念母亲。
他的舞蹈动作很优美,就像在山上飞舞的仙女一样。
他的舞蹈很快就被人们传开了,后来吴起开始用自己的舞蹈来训练士兵,使士气更加高昂,战斗力更加强大。
人们为了纪念吴起和他的舞蹈,也把端午节称为“舞龙节”。
故事三:钱塘江赛龙舟
在古代,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他是楚国的大臣。
他为了救国而投了江,这一天也成了人们纪念他的日子。
钱塘江的人们就在这一天举行了一场赛龙舟的比赛来纪念他。
在比赛中,两支龙舟相互追逐,每个队员都全力划船,旁边的人则敲锣打鼓,助威加油。
最后,胜者会得到一只锣和一只脑袋大的鲤鱼,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
这就是幼儿园讲的三个端午节故事的简短版。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纪念方式,也懂得了爱国的精神和孝顺的重要性。
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和团队意识。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300字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775d64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b.png)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300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众多传说和故事的节日。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端午节小故事。
故事1:屈原投江相传屈原是楚国的贤士,经常建言献策,但被谗言告害被流放到湖北的大洞山。
据说屈原对楚国深感忧虑和失望,于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
听闻消息后,许多人都冒着生命危险在江中划船打渔,希望找到屈原的遗体,以此表达对他的哀悼。
后来这个传统演变成了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
故事2:龙舟竞渡在古代,龙舟竞渡并不是为了庆祝端午节,而是出于拯救人民的需要。
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农民的收成被灾祸所侵,而且还受到外来侵略的威胁。
于是为了拯救人民,楚国的君主就请来了伏羲和舜的后人奉行纪律,管理公共事务,并在五月初五组织民众划龙舟,以祈求镇煞鬼神,平息灾难。
后来这种习俗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3:粽子的来历相传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便纷纷在江中打捞,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但由于江流湍急,他们最后决定制造一些类似于米团的食品,可以沉入江中并用来分散鱼虾的攻击,以便更方便地寻找屈原的尸体。
所以他们就开始做一种用糯米制成的三角形食品,里面加入不同的甜咸馅料,最终制成了粽子。
后来这种食品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故事4:驱邪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很多人都会在门上挂上艾草和洒一些雄黄水等符号,以驱邪避恶。
这个传统还有一个与屈原有关的故事:屈原是一位知名的诗人,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但他被楚国的胥人诽谤和陷害。
因此,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在屋里点燃些许熏香、挂上艾草等物,以纪念这位大诗人并祈求家庭幸福安宁。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人有不同的习俗和故事,但无论是粽子、龙舟竞渡还是驱邪,都反映了人们祈求和平团结、驱逐妖魔邪神、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和精神。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0c5c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9.png)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节日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和穿香囊等活动,其中赛龙舟可能是最为著名的。
而在幼儿园中,也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端午节的故事吧。
故事一:屈原投江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他非常热爱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曾经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可惜,当时的王朝内乱,异族入侵,屈原深感悲愤和无助,于是一气之下投江身亡,以示自己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以及吃粽子、挂艾叶和穿香囊等活动,以表达对屈老师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故事二:屈原和粽子除了屈原投江的故事,还有一则与粽子有关的传说。
相传,屈原曾经被贬谪到湖南岳阳,感到孤寂无助。
于是他自己包了许多粽子,丢进汨罗江里,以示整治河道,呼唤乡亲归来。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忠诚勇士,也开始自己包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游水观赏,以此纪念屈原。
故事三:李清照和艾叶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歌婉约动人,至今仍是经典。
有一次,李清照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看到人们纷纷挂艾叶,便问道:“这么大的一棵叶子有什么用呢?”于是他的丈夫回答道:“挂艾叶是为了驱赶蚊虫、毒虫和瘴气,以保护身体健康。
”李清照听了之后,想到自己的词作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于是便亲自抄写了一些自己的词歌,并且让人拿到艾草上去烟熏,以驱瘴气。
而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便会在门口挂上一把艾叶,以保护家人的健康。
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还能够启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孩子们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忠诚、勇气、爱国心和母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因此,在幼儿园中讲述端午节的故事,也是培养孩子爱国、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
幼儿园端午节故事内容简短一点
![幼儿园端午节故事内容简短一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2ea3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0.png)
幼儿园端午节故事内容简短一点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故事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的端午节故事。
故事一:屈原投江这是一则端午节的经典故事。
讲述了楚国大臣屈原,因不满天下腐败的官场风气而归隐江湖。
在“太和元年”的端午节,他获悉敌国秦国入侵楚国,不得已,他投江自尽。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端午节时在江里撒下豆子、挂菖蒲,以及划龙舟,以纪念这位忠臣的事迹。
主题:爱国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二:粽子的来历这个故事讲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吴越之地出现了一种虎瘟病,能够杀死很多牲畜和家禽。
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夫发现,因为病毒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出现,因此人们应该吃不易腐败的食物,如粽子。
从此,端午节吃粽子便成了习惯。
主题:传统美食、团圆精神故事三:白蛇传说虽然白蛇传说与端午节并无太多关系,但是它的故事内容富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被引用。
故事讲述了白蛇和小青蛇为了救助人们而化身为江南妇女。
但是,白蛇的身份被人发现,她因此受到了妖封。
经过一系列的转折,她终于得到了解封,也顺利与许仙结为夫妻。
主题:爱心、勇气、传统文化以上三个故事都强调了爱国精神、传统文化以及团圆精神。
这些价值观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出正直、勇敢、有爱心、团结合作的品格。
当然,并不局限于以上三个故事,学生的兴趣与喜好也应作为选择故事的重要考量因素。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们年龄的故事,紧扣主题,精心编排,让幼儿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也得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趣味和震撼。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480ed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e.png)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1. 你知道吗,从前有个叫屈原的大诗人。
屈原啊,那可是一心为国的忠义之士呀!他看到国家日渐衰败,心急如焚,多次向楚王进谏,可楚王就是不听呢!最后楚国沦陷,屈原悲愤交加,投江自尽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吗?就像那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2. 听说过伍子胥吗?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呢!伍子胥忠心耿耿地辅佐吴王,可却遭人陷害。
在端午节这一天,他被吴王赐死。
这多让人痛心啊!这不就像被冤枉的好人,有苦说不出呀!3. 还有东汉的孝女曹娥,她的父亲溺死江中。
曹娥沿江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这是多么深厚的父女情呀!简直就像山一样高海一样深!4. 从前有个地方闹瘟疫,百姓们苦不堪言。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仙人,告诉大家用菖蒲和艾草可以驱邪避灾。
从那以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挂菖蒲和艾草。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5. 有个关于黄巢的故事呢。
黄巢起义军攻打城池,百姓们很害怕。
黄巢让大家在门上挂菖蒲和艾草做记号,就不会伤害他们。
百姓们照做了,果然躲过一劫。
这菖蒲和艾草就像是保护神呀!6. 传说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把许仙吓得不轻。
哎呀呀,这可真是个惊险的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7. 有个穷书生,在端午节这一天得到了一个神奇的锦囊,从此命运发生了改变。
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奇妙安排吗?就像中彩票一样惊喜!8. 据说在古代,有个妖怪专门在端午节出来捣乱。
但是勇敢的人们团结起来,最终战胜了妖怪。
这多了不起呀!就像大家齐心协力打败大怪兽!9. 有个小孩在端午节迷路了,幸好遇到了一个善良的老人,老人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多么温暖人心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10. 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那是为了纪念屈原呀!人们怕江里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投粽子下去。
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感呀!就像我们对亲人的爱一样!。
端午节相关小故事
![端午节相关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9288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d.png)
端午节相关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重要节气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等传统活动。
那么,除了这些传统活动,还有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小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着名诗人、爱国人士,他为楚国鼎盛时期的文化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与时俱进,曾经得罪了当时的楚怀王,最终被流放到了汨罗江畔。
据说,在屈原离开楚国之后的第五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他绝望地投江自杀,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之情。
后来,人们就在每年这个日期里,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以表达悼念和纪念之意。
二、龙舟赛龙舟赛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它起源于古代百姓的护龙戏水活动。
相传,当时有一条凶猛的巨龙,在水中肆虐无比,百姓们为了保护自身和村庄平安,就采取了划龙舟来威慑龙的手段。
在经过长时间的鼓舞之后,百姓们成功地制服了这条凶猛的巨龙,并从此开始了赛龙舟的传统活动。
今天,龙舟赛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活动,不仅有利于体育锻炼,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刚毅勇敢、团结协作的精神追求。
三、挂菖蒲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在门前挂上一些菖蒲叶串,这是为了在祛邪驱瘟、辟邪禳灾的目的。
因为在中国传统的疫病防治中,常常使用草药的辟邪功效,而在草药的中医理论中,菖蒲被称为益智草。
此外,菖蒲还含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可以驱除小虫子和蚊子等各种害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在门前挂上一串菖蒲叶,以保佑自身的平安和健康。
四、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
一般来说,粽子的制作需要糯米、肉类和其他辅料等多种原料,再以叶子或竹帘包裹而成,因此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关于粽子的来源,传说中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的楚国时刻有饥荒,百姓们无法承受生活的艰辛,于是,就有一个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用粽子来寄托对祖国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关于端午节的简短小故事50字
![关于端午节的简短小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9f358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6.png)
关于端午节的简短小故事50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传统节日源于古代中国。
人们会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叶等等。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几个与端午节相关的简短小故事吧。
1. 屈原投江春秋时期,屈原是国都齐国的大臣,他心中忧愁,因为他觉得国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道德价值,他于是写下了《离骚》等诗歌,而不幸遭到了主席秦悼公的不信任,被放逐到汨罗江。
听到齐国被攻破,他在江边悲痛欲绝,最终不幸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挂菖蒲、贴符篆、祭山精等,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2. 大力士闯关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名大力士名叫屠龙勇士,他身手敏捷、力大无比,经常帮助国王击退敌人。
一次,国王为了给邻国一个警示,要求屠龙勇士在六道难关中闯过三关。
屠龙勇士坚定地接受了挑战,一路闯关成功。
从此,人们也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包揽竞赛来纪念屠龙勇士。
3. 粽子起源相传,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来的,他最爱吃的食品是一种三角形的糯米饭,里面包着肉和其他佐料。
在他投江自杀后,人们将这种食品扔到江中,以防鱼虫咬来亵渎他的尸体。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食品叫做“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吃它。
4. 五色绸带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吃粽子、喝雄黄酒、打龙舟、挂艾叶等,还会系上五色绸带。
相传五色绸带拥有极大的力量,能驱邪辟邪,保障人们平安。
人们会把五色绸带系在颈间、手腕上、门户、车前、床头等地方。
五色绸带的颜色有红、黄、黑、紫、绿等,分别代表着五行中的火、土、水、木、金。
5. 艾叶香衣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或室内挂上艾叶、菖蒲、香袋等物,这些物品放置活动中,以逐春的意义设计,祈求着福祉和平安。
特别是艾叶又称为“蒿”,古代人们认为可以避邪驱瘟,所以还将蒿叶捆成菜花状挂在门前,是标志端午节的重要元素。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华文化,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一块儿吃粽子、饮用雄黄酒、赛龙舟、挂艾叶等等,分享快乐,放松身心,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
幼儿语文:关于端午节的故事6则
![幼儿语文:关于端午节的故事6则](https://img.taocdn.com/s3/m/f099727d700abb68a882fb18.png)
幼儿语文:关于端午节的故事6则导读:本文幼儿语文:关于端午节的故事6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众所周知,端午节的形成,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三闾大夫屈原。
其实,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故纸堆中,这只是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
端午节的由来除了为了祭奠屈原,还有祭奠伍员投江、勾践灭吴、介子推死于山、曹娥投江以及纪念黄巢的说法。
吃着粽子,看着龙舟,重温历史,感受历史。
追寻着古人的脚步,用心去领悟中华传统美德,去继承中华传统文明。
1、《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
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
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
给幼儿讲的端午节故事
![给幼儿讲的端午节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ff62a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47.png)
给幼⼉讲的端午节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重⼤传统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今天⼩编就与⼤家分享端午节故事,仅供⼤家参考! 端午节故事 很久以前,传说天上住着⽟皇⼤帝。
每年春天,雷公公打第⼀声雷的时候,⽟皇⼤帝就准许那些⼩⾍⼦到⼈间来了。
所以每年到这⼀天,⼩蚂蚁啦,⼩蜜蜂啦,这些⼩⾍⼦就飞的飞,爬的爬,开始忙碌起来了。
可是有⼀些⾍⼦还不肯下来。
它们觉得天⽓还有点冷,要等到再暖和⼀些才⾏。
这些⾍⼦⾥有蛇、有蜘蛛、有长着很多脚的蜈蚣,有带着钩⼦的⼤蝎⼦,还有⾝上疙疙瘩瘩的癞蛤蟆。
它们五个等啊等啊,⼀直等到五⽉初五天⽓完全完全暖和了,才下到⼈间来了。
它们⼀起来到了⼀个叫楚国的地⽅。
奇怪的是,它们⼀来,楚国的孩⼦们就开始⽣病了。
有的⼈拉肚⼦,有的⼈发烧,还有的⼈吃了饭⼜都吐了出来。
病倒在床上,没有⼒⽓。
原来,这五个⾍⼦⾝上都有毒,它们⼀来,把毒⽓带到楚国来了。
楚国的⼈⾮常着急。
这时,有⼀个叫屈原的男孩⼦决定去找草药给⼤家治病。
他背着⽵筐,沿着汨罗江边⼀直⾛。
⾛着⾛着,听到了⼭林⾥有⼈在唱歌:“若有⼈兮⼭之阿,被薜荔兮带⼥萝。
既含睇(d?)兮⼜宜笑,⼦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不懂是什么意思,就是觉得歌声很好听,象神仙唱的歌。
他就寻着歌声继续⾛,不⼀会看了⼀个仙⼥坐在⼀块⼤⽯头上,在边弹琴,边唱。
仙⼥看到了屈原,她停下来温和的说:“孩⼦,沿着江继续⾛吧。
你会在江边找到两种带⾹味的草,它们是艾蒿和菖蒲。
采下它们那五个毒⾍就会离开了。
再结⼀些五彩的丝线系在⼩孩⼦的⼿腕、脚腕和脖⼦上,那些⽣病的孩⼦就有救了。
”屈原按着仙⼥的指点,找到了这两种带⾹味的草,采了满满⼀⽵筐,回到了楚国。
他把这些草分给楚国的每家每户,教他们把草插在门上,那五个毒⾍⼀闻到艾蒿和菖蒲的⾹⽓吓得纷纷逃窜。
蛇钻进了洞⽳⾥,蜘蛛躲在树枝上,蜈蚣和蝎⼦爬到⽯头底下,癞蛤蟆跳进了⽔塘,再也不敢去危害楚国⼈了。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c9aca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b.png)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
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人。
屈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很爱自己的国家,也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他写了很多很好的诗歌,还向楚王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希望能够让楚国变得更强大、更富裕。
可是,楚王却不听屈原的话,还听信了一些坏人的坏话,把屈原赶走了。
屈原心里非常难过,但是他还是一直想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后来,楚国被别的国家打败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痛苦。
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为国家做什么了,于是就跳进了汨罗江。
江边的老百姓知道屈原跳江了,都非常着急,他们赶紧划船去救屈原。
可是,他们找了很久很久,都没有找到屈原。
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老百姓们就想了一个办法。
他们把米包在叶子里,做成了粽子,扔到江里喂鱼虾。
他们还在江上划着船,敲着鼓,想要吓走鱼虾。
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了吧。
那接下来,老师再给你们讲讲端午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挂菖蒲和艾叶的习俗。
菖蒲和艾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可以驱赶蚊虫和邪祟。
爸爸妈妈会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口,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还有喝雄黄酒,雄黄酒可以驱蛇虫。
大人们会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一个“王”字,希望小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长大。
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还会戴上五彩线。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编成的,很漂亮。
据说戴上五彩线可以保佑小朋友们不生病,平平安安的。
小朋友们,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呀?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很幸福的时代,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屈原爱国的精神,要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好了,今天的端午节小故事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小朋友们都能记住这个特别的节日,也祝小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内容简短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内容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29896d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6.png)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内容简短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内容简短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年一度的粽子节。
别具特色的食品、歌舞、赛龙舟、插艾草、游玩和传说等各种活动,使人们有了欢欣和共同的体验。
这种美妙的快感来源于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深度。
在儿童心中,端午节是他们心中的童话世界,是他们愉快的节日,充满着神奇色彩和童趣。
下面为大家讲述几个精彩的端午节幼儿故事。
一、《屈原的故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又叫端午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等。
这个节日是纪念中国的大诗人屈原的死亡的。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一直认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是民族的基础,而内乱和战争会导致国家的衰败。
然而,他却被阴险的权臣株连陷害,被放逐到荒凉的地方,生活严重困难。
在最后,他深深地爱惜祖国,投河而死,以示对民族复兴的热切希望。
诗人屈原以身殉国,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和祖国忠臣。
因此,后人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里纪念他,象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二、《赛龙舟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中国,这个传说在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它就是关于赛龙舟的故事。
这是一个传统的竞争比赛,尤其流行于中国的南方沿海城市。
由于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因此要求参赛的龙舟必须象征祥瑞和幸运。
据说,这个传统源于祈求雨水的古代民族活动。
当民族遭遇干旱时,他们会托着茅草编的龙舟到河边游玩,并朝天祈祷雨神给予丰收。
当雨水来临时,人们在庆祝中体验了喜悦感和幸福感,并开始了赛龙舟的传统活动。
今天,赛龙舟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激烈的运动竞技。
这个有趣的文化活动和传统是儿童端午节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插艾草的故事》古代有一只神兽,它的名字叫“瘟神”。
每到五月初五,瘟神就会降临,用它的锐爪捉去许多辛勤劳作的农人的生命。
这让人们感到非常的痛苦和无奈。
于是,聪明的人们发明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把艾草挂在门口和地上。
幼儿端午节故事传说简短50字
![幼儿端午节故事传说简短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1ab07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d.png)
幼儿端午节故事传说简短50字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通常会吃粽子、喝雄黄酒,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的敏感期,他们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故事传说。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些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让大家了解这个节日的起源和历史。
首先是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的楚国担任过官职,出使过吴国,为国家建议过很多好的主意。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贞洁,他被祸害和流放到了汨罗江边。
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很多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不屈的意志。
在他流放的那一天,他拖着重身跳进汨罗江,以示维护自己的节操。
另一个端午节的传说是关于屈原自杀后,人们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瓜分,就在江边放了很多的粽子和雄黄酒,以祭奠和供应屈原的灵魂。
因此,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和喝雄黄酒,以示纪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于龙舟比赛的传说。
相传,屈原的死讯传来后,人们在江边放下粽子和酒后,发现江里出现了很多蜥蜴,于是人们赶跑了蜥蜴,而之后又发现了很多的鲤鱼,于是人们就去捕鱼水里面找石头,用石头敲打水的表面,制造
出水中的响声。
从此,竞渡的时候就用龙舟,来模仿弄出响声的那些敲打水的人们,以求赶跑江里的鲤鱼,以示祭奠屈原。
以上是三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我们希望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传统的节日,增进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素养。
端午节小学生表演故事简短
![端午节小学生表演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f5fa042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9.png)
端午节小学生表演故事简短
端午节,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充满色彩、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节日。
每当端午节来临,各地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就有小学生表演。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端午节小学生表演故事。
第一篇故事:屈原投江
这篇故事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典故,故事讲述了屈原投江以求天子的改革不被忽视。
在表演中,小演员们可以穿上汉朝服饰,舞剑、舞龙、舞狮等来表现出屈原求改革的决心与坚定。
当大家听到屈原最终投江自尽的结局时,必将对这位先贤表现出无尽的敬意。
第二篇故事:扶桑迎太阳
这个故事是源于民间文化,讲述了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嫦娥用桑枝为衣服,飞越人间的情节。
在表演中,小演员们可以扮演扶桑精灵,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手持彩条,像孩子般活泼地在舞台上蹦跳着,展现出神话中神秘与祥和的氛围。
第三篇故事:龙舟竞渡
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趣的群众体育活动,也是端午节时比较常见的一个节目,讲述了赛龙舟的情节。
在表演中,小演员们打扮成水手的造型,比如穿着红色的衬衫、紫色的裤子等等,
手持长头刀,模仿赛龙舟的情景。
并且可以加入一些赛前的热身运动,让观众感受到比赛的紧张气氛。
以上三篇故事都是端午节小学生表演中比较常见的节目,它们的内容丰富多彩,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忆、感受、追忆或祈福。
通过这类表演节目,小学生们可以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个锻炼表达能力、表演技巧、团队协作和自信心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篇一:端午节幼儿小故事】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小国。
其中有个楚国,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屈原。
楚国旁边有个秦国。
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把楚国当做最大的敌人。
屈原向楚王提出许多治理国家的好主张,可楚王就是不听,屈原非常伤心。
后来,楚王中了秦国的奸计,罢了屈原的官,还把他赶出了京城。
屈原离开京城,来到了汨罗江边。
他想到国家的前途,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心里难过极了。
他一边走着,一边悲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汨罗江边的一位老渔夫认出了屈原,请他住在自己的茅棚里。
屈原眼巴巴地等待着来自京城的消息。
他多想再回到楚王身边,为国家尽力啊!屈原等啊,盼啊,可楚王总也没召见他,逃难的百姓却越来越多了。
一天,屈原问一个逃难的老头儿:京城怎样了? 老头儿颤巍巍地说: 哎,秦国的兵已经打进了京城。
我们我们已经亡国了!听到国家遭难的消息,屈原万念俱灰。
五月初五的晚上,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一头扎进了汨罗江。
老百姓划着船去寻找屈原。
可是,江水滚滚,屈原在哪里?人们划啊,划啊,月亮落下去了,不见屈原的影子;太阳升起来了,还是不见屈原的影子。
人们悲伤地喊着屈原的名字,用苇叶包上蒸熟的饭团,扔进江里。
鱼儿啊,要吃就来吃我们的粮食吧,不要去伤害屈原先生的身体啊。
人们悲伤地喊着屈原的名字,把雄黄酒倒进江中。
毒虫啊,喝了这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不要去咬屈原先生的身体啊。
大家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找到屈原。
男女老少,都悲伤地哭了。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他投江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用苇叶包成的粽子,喝雄黄酒。
在南方许多地方,人们还要赛龙舟。
看!江上的龙舟,一只比一只威风。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活动,都是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爱国家,爱百姓,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篇二:端午节幼儿小故事】篇一:端午节小故事端午节民间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两枝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这一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很久以前,民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
有一天,一位天上的老神仙化妆成小老头,来到一个村子里面,他走进一户人家,见一个妇女在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和馒头,老人要饭,遭到妇女的辱骂,连口水都没要到。
老人见妇女如此恶毒,便在她家墙上写了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
”然后化为一阵青烟走了。
第二天清晨,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村子上空,刚要撒药,忽然看见一条小河中,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大孩子,领着一个小孩子,慌慌张张地过河,妇女说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亲生的,要首先照顾这个大孩子。
老神仙很感动,拔了一棵艾草,告诉她插在门上便可免灾。
这位好心的妇女回到村中,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插上了艾草。
瘟药无处落,全飘进海里去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家家户户门前还要挂一把菖蒲,用以避邪,因为在大部分北方人眼中,农历五月是恶月,而五月初五更是恶日,菖蒲本是一种草药,人们认为他能避邪驱瘟,逢凶化吉。
伟德这一习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性质却完全不同。
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娶了一位貌美能干的姑娘瑞英为妻,有一年大旱,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五月初四那天,瑞英心想,端午正逢自己的生日,想办的热闹一些,她见只有公公种的菖蒲青翠碧绿,便挖了几棵洗净后挂在门上,并题了一首诗在门前,自叹命苦。
秀才傍晚回家来到门口,读了诗很是羞愧,返身而去,见田中一头牛,旁边无人,便将牛牵走准备卖掉,没想到被牛的主人发现了,把秀才送到县衙。
秀才将实情禀告知县,知县就派人把瑞英叫来,要她当堂作诗,瑞英要过笔墨,题上一首七绝,自比牛郎织女,知县大喜,免了秀才的罪,并送了秀才几十两银子,小两口谢恩,回到村中,开了一个酒店,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篇二: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一)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篇三: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
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
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
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传统之俗,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
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
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
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
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
如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
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
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
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篇四: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一)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篇五:伟德端午节的故事——六年级故事会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
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
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
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
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
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
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
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
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
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
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
“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