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中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中期报告

本课题系眉山市群文阅读专项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于2017年9月开题,自开题以来,县理论室领导多次到校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学校领导为师生阅读成长搭建平台,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本课题中期报告呈现如下:

一、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7年6月到9月)

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分析学生阅读现状,做好前测工作。

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初步实施阶段(2017年10到2017年11月)

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操作。

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三)正在实施阶段(2017年12月至今)

撰写教学设计(从17年12至今课题组教师共撰写15篇教学设计)

现场教学展示(举行了5课时的现场教学展示)

撰写经验论文(共8篇论文获市级奖励)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转变观念重视“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的确,小学语文教学光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二十几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家长、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也。

2.了解心理,顺式“读”

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学生“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学生对书产生好感。在学生阅读的初期,教师可对提供给学生的书刊进行一定的挑选,尽量给学生推荐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学生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对于学生的阅读过程开始时不用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普遍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教师不必太多的去管束。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学生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可以了。因为,这是学生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学生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美国图书馆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二)操作性成果

1. 创造条件促进“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⑴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学生,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学生,学生父辈或

是祖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在家长眼中的课外书就只有作文书和仅有的可怜巴巴的几本童话书,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是书从哪里来。作为家长,引导他们适时给学生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作为学校,开放图书馆,每个学生每个星期都到学校图书室去至少借一本书看,并让一个学生做好阅读登记。作为社会,县图书馆,提供的藏书更多,而且更新速度也很快,关键还是免费的,这样一个惠民工程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没有更好,但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摆在面前,班上的住校生怎样借还书,教师便当起了县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终于书的问题解决了。

⑵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天安排午饭后的二十分钟作为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每周安排星期三的最后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回家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

⑶推荐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但低段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会辨别。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的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阅读内容。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分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三是每逢暑期岁末,以《给家长一封信》介绍一些好的书刊

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

2.激发兴趣“我”要“读”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化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化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⑴树立榜样激发兴趣。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学校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自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⑵借助故事激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主权,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③成果展示。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3.介绍方法引导“读”

农村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