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中期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第一篇:“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丁军梅《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自2013年2月开始酝酿,2013年5月开题。

课题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课标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提出小学生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指导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内容。

3、同类课题提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实验,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等为广大教师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经验。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语文组也进行了以“爱读乐写”为目标,构建“语文课程新形态”的课题研究,营造了较好的书香校园氛围,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课题研究要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本课题将致力于解决目前同类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以班级为实验研究的阵地,用教师工作室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

概念界定:快乐阅读:指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寓读于乐,进行非功利性的阅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研究目标:1、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进行实践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爱上阅读,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2、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引导学生快乐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研究内容:1、小学生阅读的差异性研究;2、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3、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

这三方面的内容不是割裂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研究过程:一、立足差异,找准年段研究载体进行研究阅读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所喜爱阅读的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的不同。

小语阅读研究中期报告

小语阅读研究中期报告
3.用而不活,不知道如何把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活用,而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4.积累性阅读中家长的鼓励监督作用如何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解决思路:
1.注重积累性阅读基础的指导,使学生理解积累性阅读是终生学习的基础,加强对学生积累方法的指导。
2.以多样的形式组织和加强同学之间积累性阅读的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同时,也学会在积累中学习。
3.师生互动话积累,教学相长促运用。研究如何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是要让学生学程咬金的功夫,程咬金虽然只会三斧子,但是却能屡立战功,就是因为他将这三招用的好,用的活。
4.采用召开家长会、发信息、座谈会、推荐好方法等手段,鼓励和督促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温情监督和持效积累功能。
能否按期结题
能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二,调查分析学生积累性阅读现状,寻找最佳策略
通过对各班学生家长的校讯通反馈、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谈心中了解孩子们积累性阅读心理,分析寻找小学生惧怕积累性阅读的原因。通过100份问卷调查,200条短信反馈中归纳整理出以下几点:1.欲积累而不知所措。学生普遍只是在进行课外读书时摘抄好词好句就行了。
2.积而不用。不理解积累性阅读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同时还应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导致积累性阅读内容与积累性阅读要求相距甚远。
一,理论学习为先导
在课题申报伊始,我们就注重课题组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积极召开课题组筹备会议,做好各项学习研讨工作,努力将自己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推进本课题的实施。积极组织全体课题组老师系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的积累性阅读所提出的阶段性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积累性阅读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积累性阅读。另外,课题组老师还一起学习了大量有关培养积累性阅读能力相关著作和文献。这些学习转变了课题组成员阅读教学的观念,提高了大家的理论水平。也使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课题理论的学习坚持个人学习和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收集一些相关的理论材料,写下自己阶段性的小结心得,以便在课题组活动中交流探讨,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探讨交流,我们更加明确了研究方向,提高了理论水平。课题组成员都积极撰写了课题小论文,使得课题顺利,深入开展。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范文一、课题概况本课题按照“知识体系”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的教学模式,改掉那种知识教法“见学不见人”的弊端。

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十分明白:课堂教学要以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

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独立思考等有效的参与机会。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还处于一种误区中:重“师道尊严”而轻“民主平等”,重“我授你学”而轻“自主探究”,重“分数至上”而轻“素质教育”。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两个目标层次,即学生目标、教师目标。

1、学生目标层次:本课题实施的主体是我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发展性阅读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感受、领悟能力以及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2、教师目标层次:在新一轮语文课改实践中树立阅读教学对策的新理念,切实解决以往阅读教学用时多收效微的现状。

本课题研究内容为能提高学习课堂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各种方法策略。

二、研究进展情况1、成立了课题组。

在语文教师队伍当中选择责任心较强,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老师组成课题组成员,并具体分工,责任到人。

2、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课外阅读在语文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对课题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3、用调查和问卷的方法摸清了学生的大体情况。

为了摸清我乡镇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探索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规律,从2012年5月开始,我中心校语文组组建了课题研究组,采用了多层抽样调查法,对全镇中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进而摸清了关涉学生阅读素质的阅读动机、内通选择、方式方法以及书源、环境等情况,对在中小学如何开展阅读活动提出了建议。

我组还多次开会讨论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办校文学社、校刊、阅读示范课等方法,不断尝试。

4、语文组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用理论做坚实的后盾。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研究背景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有效策略,为改进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目标1. 分析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2. 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3. 提出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一些优秀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部分工作。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者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接下来,研究将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以验证这些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问题和总结有效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参考,为小学语文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结论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验证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原创]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中期报告

[原创]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中期报告

[原创]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中期报告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语文研究兴趣的培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动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可以促进他们的研究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和研究能力。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综述,了解当前对小学生语文研究兴趣培养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2. 实地观察:我们选择了若干小学作为观察点,观察学生在语文研究中的表现和兴趣表达,以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3.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向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询问关于语文研究兴趣的问题,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研究发现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几点:1. 小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环境、教材内容等。

2. 与家长的互动和支持对小学生的语文研究兴趣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对培养兴趣至关重要。

3. 游戏化教学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研究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化教学,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学校和家长应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研究,并与家长进行密切互动。

3. 教材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以增加他们对语文研究的关注度和研究动力。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是提高他们研究效果和研究动力的关键。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以及关注教材内容的实际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培养。

该报告仅为中期报告,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得出更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阅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育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简单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将得出一些培育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小学生对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更感
兴趣,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供
他们选择阅读。

2. 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例如建立阅读角、定期举办阅读活动等,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提供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和家长可
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每阅读一本书奖励一定的积分或小礼物,以
增加他们的动力。

4. 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和推荐好书,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
作和交流能力。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创造积极的阅
读环境、提供奖励机制和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是培育小学生课外
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打造一
个积极、有趣的阅读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五篇材料)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五篇材料)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五篇材料)第一篇: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中期研究实践总结取得的成果:主题阅读,促进有效阅读织里实验小学潘晓虹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鲜明,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主题目的性、指向性的高度,决定着阅读效果的深度,广度。

主题式的阅读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以抵达“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

(一)一篇引路,教给阅读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依托,通过精心研究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具体来说,一篇课文一般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阅读感悟,渗透方法,为后面的阅读实践活动提供范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开始就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充分把握《课标》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创设相关的情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到阅读状态中。

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可用语言描叙,可实物演示,可猜测推断,可用电教手段再现等方式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这一环节的时间都不宜长,最好控制在一两分钟内。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分钟)此环节遵循语文学习应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进行。

我们是中年级了就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所得所感稍加梳理,以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对全文的感知程度,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梳理阅读所得所感可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地概括和描述;可以结合课前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谈谈事情的结果;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谈谈读后的心情感受。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中期报告本课题系眉山市群文阅读专项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于2017年9月开题,自开题以来,县理论室领导多次到校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学校领导为师生阅读成长搭建平台,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现将本课题中期报告呈现如下:一、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准备阶段(2017年6月到9月)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分析学生阅读现状,做好前测工作。

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初步实施阶段(2017年10到2017年11月)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操作。

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三)正在实施阶段(2017年12月至今)撰写教学设计(从17年12至今课题组教师共撰写15篇教学设计)现场教学展示(举行了5课时的现场教学展示)撰写经验论文(共8篇论文获市级奖励)二、阶段性研究成果(一)认识性成果1.转变观念重视“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的确,小学语文教学光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二十几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家长、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也。

2.了解心理,顺式“读”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学生“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学生对书产生好感。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期总结报告第一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期总结报告《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中期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阅读,那么在他今后的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也就是说,阅读习惯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将终身教育进行到底的前提。

重视语文阅读,有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教研组就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入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致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了一些不及的现象:现象一:学生刚入学,老师总感觉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老师包办就是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课堂上往往是学生被动听的多,而自主阅读的少。

长此以往,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然不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现象二: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精彩。

可指导阅读时却不注意学生的阅读方法:(1)有的学生只是一味的唱读,甚至读错字、漏字。

(2)阅读的视野狭窄。

阅读时眼睛所看到的只是两三个字,导致对所阅读的内容没有整体概念。

(3)无目的地重复阅读。

学生往往无目的地对所读内容反复阅读,作无效劳动。

(4)阅读方法单一。

不能根据内容难易、阅读内容灵活地改变阅读方法。

(5)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

读书速度大大低于其思想集中时可能达到的程度。

目前,虽有一些教育者早已对学生进行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提升方面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阅读能力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尤其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阅读惯,阅读能力较低。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生阅读惯的培养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 研究目的(1)分析当前小学生阅读惯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探讨小学生阅读惯培养的有效策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3)验证所提出的阅读惯培养策略的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实践支持。

3.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小学生阅读惯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阅读惯的现状,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法等方面。

(2)小学生阅读惯培养策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探讨适合小学生阅读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3)小学生阅读惯培养实践验证:选取一定数量的小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应用所提出的培养策略进行实践操作,验证其有效性。

4.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阅读惯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阅读惯现状的相关数据。

(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所提出的阅读惯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4)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小学生阅读惯培养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分析小学生阅读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第二阶段(第3-4个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探讨小学生阅读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3)第三阶段(第5-6个月):进行实践验证,对所提出的培养策略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效果。

[原创]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的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原创]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的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原创]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的研究中期成果报告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语文能力。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评估这些教学活动对学生研究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影响。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语文兴趣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教育实验: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故事阅读、诗歌欣赏、写作指导等,通过实施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和研究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1.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得到提高。

2. 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3.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将明显增加。

研究意义1. 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 为教师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3. 为学生语文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计划安排1. 完成文献综述,并撰写综述报告。

2. 设计教学活动,并开展教育实验。

3. 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撰写中期成果报告。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10). 语文兴趣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语文教育研究, 20(2), 45-60.2. 王五, 赵六. (2015). 小学生语文研究兴趣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研究, 30(4), 12-25.3. 孙七, 刘八. (2018). 语文兴趣培养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 40(3), 78-92.以上是本研究的中期成果报告,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惯培养的研究一、课题概述: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学生的终身研究和发展非常必要。

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惯,使其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研究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惯培养的研究,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是: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

大量的书写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时间。

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惯差异大。

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

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偏少、阅读惯不佳、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自主研究和集中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

这些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课题组根据调查分析的结论,认真研究解决方法,开展了如下工作。

在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却不是很清楚。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规范学生的语言,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惯,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平。

该课题于11月启动,预计将于20XX年11月完成。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进行了前期研究,并将其整理如下:一、前期研究概况:1.课题研究目的:1)通过前期研究,帮助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阅读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阅读与数学有密切关系。

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

2)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将学校打造成为研究化组织。

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2.课题研究内容:在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甚至在考试时还要问老师,思考题要不要做,答案要不要写出来。

这是因为教师在阅读时机、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指导等方面缺乏认识。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研究,使教师逐步将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深刻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在前期研究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理论研究,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密不可分。

为了提高成员的素质,我们在课题组成立之初就组织成员认真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并自学相关理论知识。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中期报告一、开展课题的初衷及设想我校是一所年轻的新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很多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之前,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我校在成立后的这两年来,利用拥有先进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及阅读指导活动。

可以说,近两年来,学生基本上都已具有了阅读的意识,家里的藏书多起来了,学生也变得更爱看书了。

但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服务,这仍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着手实施本课题,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阅读更有效。

二、课题实施情况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制作表格对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个一个班进行了抽样调查。

为了突出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在表格上要求不用署名。

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学生的阅读学生存在这样一些弊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等。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

因此,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不可小觑。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正进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新阶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所以,我选定了“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开端,我先收集了各类教育杂志上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并重点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

经过一阶段的理论强化学习,对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认识,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操作理念,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前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1、帮助学生进行课题认识,了解课题内容,认识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并及时收集自主学习的结果,激励学生将好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上介绍,达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二)具体做法:1、注意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又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的类型,学生的心理,设计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1)抓住新课的导语。

一段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立即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有了这个愿望,学生就会善学、乐学。

(2)营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教态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轻松愉快,又积极参与学习。

小学中段阅读研究报告

小学中段阅读研究报告

小学中段阅读研究报告小学中段阅读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中段阶段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小学中段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材料等情况。

2.访谈法采用访谈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也能获取学生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1.阅读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中段学生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故事类书籍的兴趣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2.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但阅读的时间不稳定,有时候会由于其他事务而忽略了阅读。

3.阅读材料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主要阅读的内容是故事书和课本,他们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四、问题分析1.阅读材料有限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主要局限在故事书和课本,缺乏更广泛和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阅读时间不稳定学生们由于学业负担和其他事务,阅读时间不稳定,缺乏规律性的阅读,影响了持久的阅读能力的养成。

五、解决方案1.丰富和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学校和家庭应提供更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制定阅读计划学校和家庭应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安排好阅读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都有时间进行阅读。

同时,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都阅读一段时间,培养持久的阅读习惯。

3.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阅读材料。

六、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中段阶段学生的阅读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阅读兴趣有待提高、阅读习惯不稳定等。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研究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23国家教育政策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理想,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小组前期相关研究为深入探讨提供了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分析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及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初步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02研究目标和内容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建立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评价体系。

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及问题;针对现状及问题,提出有效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根据提出的策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研究范围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03研究方法和过程03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推广优秀经验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01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小学生及其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

02采用观察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

研究过程设计问卷和观察表,并对问卷和观察表进行试测和修改。

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撰写中期报告。

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提取典型案例。

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制定研究计划。

由具有丰富小学生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研究组组长。

由具有多年从事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研究组成员。

[原创]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研究的中期进展报告

[原创]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研究的中期进展报告

[原创]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研究的中期进展报告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研究的中期进展情况。

通过对该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和初步结果的描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背景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研究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然而,由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足,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

因此,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一种简单的策略,以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参与度,从而改善他们的语文研究效果。

方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目前已有的兴趣培养方法和策略。

2. 实地观察:通过观察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对语文的兴趣程度和影响因素。

3.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问卷,收集小学生和教师对语文兴趣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4. 实验设计:根据文献综述和调查结果,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对比不同策略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初步结果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的工作,并进行了一部分问卷调查。

初步结果显示,以下因素对小学生语文兴趣具有积极影响:1.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积极、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与学生兴趣和经验相关的阅读材料,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结论通过中期进展报告,我们初步展示了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研究的工作内容和初步结果。

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实验,我们将能够发现更多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研究效果。

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请在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按照引用格式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中期报告本课题系眉山市群文阅读专项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于2017年9月开题,自开题以来,县理论室领导多次到校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学校领导为师生阅读成长搭建平台,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现将本课题中期报告呈现如下:一、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准备阶段(2017年6月到9月)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分析学生阅读现状,做好前测工作。

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初步实施阶段(2017年10到2017年11月)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操作。

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三)正在实施阶段(2017年12月至今)撰写教学设计(从17年12至今课题组教师共撰写15篇教学设计)现场教学展示(举行了5课时的现场教学展示)撰写经验论文(共8篇论文获市级奖励)二、阶段性研究成果(一)认识性成果1.转变观念重视“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的确,小学语文教学光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二十几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家长、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也。

2.了解心理,顺式“读”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学生“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学生对书产生好感。

在学生阅读的初期,教师可对提供给学生的书刊进行一定的挑选,尽量给学生推荐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学生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对于学生的阅读过程开始时不用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普遍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对此,教师不必太多的去管束。

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学生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可以了。

因为,这是学生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学生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通常,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美国图书馆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二)操作性成果1. 创造条件促进“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⑴保证读物。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学生,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学生,学生父辈或是祖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在家长眼中的课外书就只有作文书和仅有的可怜巴巴的几本童话书,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是书从哪里来。

作为家长,引导他们适时给学生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作为学校,开放图书馆,每个学生每个星期都到学校图书室去至少借一本书看,并让一个学生做好阅读登记。

作为社会,县图书馆,提供的藏书更多,而且更新速度也很快,关键还是免费的,这样一个惠民工程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没有更好,但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摆在面前,班上的住校生怎样借还书,教师便当起了县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终于书的问题解决了。

⑵保证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天安排午饭后的二十分钟作为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每周安排星期三的最后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回家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

⑶推荐读物居里说:“书,就是社会。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但低段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会辨别。

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

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的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阅读内容。

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分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三是每逢暑期岁末,以《给家长一封信》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

2.激发兴趣“我”要“读”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化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化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

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⑴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学校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自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⑵借助故事激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主权,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③成果展示。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3.介绍方法引导“读”农村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

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⑴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我曾用这种阅读方法。

⑵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

⑶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

比如对老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

⑷摘记法,即将优美的词句、片段或是有些天文、地理、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摘抄在固定的本子上,有时也让学生写读书体会。

4.开展活动强化“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

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发扬下去,我们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⑴开展读书会。

利用班队课或兴趣活动课举行一至二次“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

“佳作欣赏会”则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或教师提供音像片欣赏,或师生配乐读。

这种音像结合的方法,会让学生从佳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欲望。

而“读书心得会”与习作讲评、阅读教学相结合,则更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心得”多了,“体会”深了,阅读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而阅读的兴趣也随之进一步强化。

⑵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

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落实检查,深化“读”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⑴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进行较多。

在工作,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一张表格,让学生记录阅读中的所得所思,家长予以监督。

⑵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

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⑶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