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欣赏(课件)

合集下载

《陶瓷文化赏析》PPT课件

《陶瓷文化赏析》PPT课件

中国陶瓷在发展每一个 阶段都有不同的虚实变 化的风格特点,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来鉴赏。
神人纹彩陶壶(甘肃省博 物馆藏品)
山东省博物馆藏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杯》,高 26.5厘米。大形似觚, 侈口,尖唇,足部向上在 柱形高柄中呈现粗细凸凹 的变化,展示黑陶的薄与 精的品格特色,柄上有镂 空装饰,造成质感上的疏 密效果,最上部呈喇叭形, 显示轻盈感。此杯胎质细 密,薄如蛋壳,通体漆黑 透亮,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是龙山文化黑陶典型。

通体施釉,釉色天然纯净。器外

口及足上各有两道凸起弦纹。仿 汉代铜樽,器形规整端庄,制作

精细。

瓷 器

米 色
宋,哥窑产品,高13.7厘米,口径4.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殷商青铜觯。 通体呈扁形,颈有对称贯耳。直口,高圈

足。铁色的足端和布满器身的金丝铁线,

尽显哥窑瓷器的两大特征。釉色米黄无光,
在原始社会,彩陶的使用是与部落成员的身份和等级 相关联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仰韶文化的《鹳 鱼石斧图彩陶缸》,外壁画着鹳、鱼和石斧组合的写 实彩画。鹳和鱼可能分别是部落的图腾,鹳的嘴里叼 着鱼,表明了部落之间的敌对关系。石斧代表着权力。 这件器物很可能是某个部落首领使用的礼器。在青海 柳湾墓地发掘的仰韶文化马厂类型墓地中由于墓主人 生前身份不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不同。有的墓葬陶 器只有十几件,最多的一座墓葬仅陶器就有91件, 绝大多是彩陶。 新时期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向山东龙山文 化的过渡阶段。墓葬用陶体现了较大的等级和贫富差 别,刻有图像文字的陶尊、陶质牛角号等象征身份地 位的随葬品在大墓中出土。 陶器在当时的重要性大 致相当于后期的青铜器。而青铜器是象征着王权等级 的重器——“礼器”,只有权贵们才有权作为死后的 陪葬物。

中国代陶瓷艺术鉴赏ppt课件

中国代陶瓷艺术鉴赏ppt课件

钧窑特点
色彩丰富、铜红
窑变、蚯蚓走 泥纹、多铁足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五大名窑特点
汝窑:胎体薄;满施玛瑙釉、鱼鳞状开 片、天青色。
官窑: 胎薄釉厚、网状大开片、多铁足。
性 吸水率高
敲之发出清脆的
金属声响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对陶瓷的认识
古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过 陶。
而china是古代中国特有的,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第一次 高潮。
汝窑特点
胎体薄、 满施玛瑙釉
鱼鳞状开片、 天青色
汝窑介绍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人
宋徽宗时烧造约二十年左 右。因釉内掺入玛瑙,故 釉面极为光亮。
汝窑:
现存世不到70件,在北京、 台北、上海、日本、美国 和英国。
之处
除定窑外多有开片和 窑变 官、哥、钧三窑多紫 口铁足
宋瓷开片特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人
鱼鳞片,网状裂纹大 开片、小开片. 金丝铁线,冰裂纹、 蚯蚓走泥纹等。
宋瓷对后世的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清代陶瓷欣赏 ppt课件

清代陶瓷欣赏 ppt课件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高13.2cm,口径4.4cm,足径 5.4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 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 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 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 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 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 制”四字款。
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 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 琅,风格朴实凝重 。
粉彩镂空转心瓶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30厘米、 口径8厘米
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 始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 年),盛于雍正年间(公元 1723~l735年)。它是由五彩发 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 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 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 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 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 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 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 画面。
朝鲜青花云龙瓶
清朝时期,高51.6厘米、口 径17.5厘米、底径18厘米
清朝初年,中朝两国在边境 定期互市,进行贸易,大量的朝 鲜商品不断进入中国。这类朝 鲜生产的青花瓷,不仅通过商品 贸易流入中国,还常常作为礼品 送至中国。
青花花鸟纹盖罐
青花花鸟纹盖罐,高47cm,口径 20.6cm,足径20.4cm。
松石绿梅瓶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30.1 厘米
梅瓶的形式是小口、短颈、 丰肩、瘦底、圈足,因口小可 插梅枝而得名。梅瓶在宋元时 代甚多,元代景德镇的青花梅 瓶很有特色,以后各代所造梅 瓶种类增多,并且更为精致美 观。松石绿釉又称葵绿釉,雍 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创 烧。这件松石绿梅瓶正是在雍 正年间烧制的。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 渐收,砂底。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装 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 倒垂的变体莲纹,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 两周。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 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 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 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

陶瓷鉴赏PPT课件

陶瓷鉴赏PPT课件

新石器时代: 出现彩陶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 代晚期: 龙山文化
唐代以后: 三次飞跃
汉代以后: 二次飞跃
殷商时代: 一次飞跃
.
5
陶器出现
红 陶 双 耳 三 足 壶
彩 陶 鹳 鸟 石 斧 瓮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约8000年)。于1977年发
现,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村。出土的陶器主要以红陶
为主,烧成温度900℃左右。 .
7
龙山文化
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出现了“黑陶”。这个时期称为“龙山文化”时期, 又称“黑陶文化”。陶器形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将黑陶制品表面打磨 光滑,乌黑发亮,薄如蛋壳,最薄的厚度仅有0.5mm,人称“蛋壳陶”。
(龙
距山
今文
约化
4600 4000



出 土


.
年 )

8
殷商时期
殷商时代的陶器从无釉到有釉,是制陶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为从陶过 渡到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釉陶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的 “第一次飞跃”。
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 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乾 隆 粉 彩 多 穆 壶
五彩大缸
.
15
红陶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根据考古发 掘资料,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 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 汶口文化时期,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 赭陶为主,红陶烧成温度在900摄氏度 左右
.
16
在1000摄氏度左右。白陶基
本上都是手制,以后逐步采用
泥条盘制和轮制。白陶器出现
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
时期,商代后期白陶大量制作,
并且制作相当精致,到了西周,

瓷器鉴赏获奖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瓷器鉴赏获奖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明代宣德青花瓷胎体 • 明代宣德青花瓷造型 • 明代宣德青花瓷纹饰 • 明代宣德青花瓷款识 • 明代宣德青花瓷后语
明代宣德青花瓷简介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旳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主要旳地位。它以其古朴,典 雅旳造型,晶莹艳丽旳釉色,多姿多彩旳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旳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 技术到达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 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旳,据《大明会典》 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旳任务。其中 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但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 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旳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旳见证。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对艺术 品具有浓厚旳爱好,宣德帝本身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具有很高旳艺术才干,明代万历沈德符 《野获编》、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列朝诗集小传》等都有记载,能诗善画,且有大量作品 留世,如:《武侯高卧图卷》、《万年松图卷》、《莲蒲松荫图卷》、《苦瓜鼠图卷》等作品。明代 很大程度上增进了手工艺方面旳发展,除了瓷器,宣德朝旳铜器、珐琅、雕漆及织绣、绘画等,俱能 成就辉煌。
返回
明代宣德青花瓷胎体
宣德青花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薄厚适度。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 手抚摩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 泛青,俗称“亮青釉”。有桔皮纹,极少数有开片。釉中气泡密集,大小不一。青花用料有进口、国 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饰旳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旳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 口料描绘为主。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旳。明万 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 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与国产料有很 大旳不同,据化学分析,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尤其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烧出旳瓷 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旳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进一步胎骨一样,尤其浓 色处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摩釉面凹凸不平,成 书于清代旳《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 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用这种青料描绘旳纹饰具有中国画旳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旳特 色。同步,工匠们熟练地利用不同含量旳青料,烧制杰出调不同旳青花,令人赏心悦目,如蓝地白花、 淡描青花等。青花旳制作到达了炉火纯青旳地步。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 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 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 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 器、题款无一不精”。以上二本书均对宣德青花有很高旳赞誉。另外还有许多明、清文件对宣德青花 在造型、釉色、烧造工艺及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旳描述和评价。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未见得繁复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复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PPT课件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PPT课件
珍爱国宝
-古代陶瓷艺术
-.
China 中国 china 陶瓷
产生时间 制作原料 烧成温度 器物表面
胎质 敲击声音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
瓷器
新时期时代早期
在陶过1000℃ 没有釉或施低温釉
有较强的吸水性
在1200℃以上
施高温釉 (现代瓷器有的不施釉)
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小
彩陶几何纹盆(仰韶文化)
五彩花鸟纹瓶﹙清代﹚
故宫藏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白釉黑牡丹纹瓶(金)
粉 彩 婴 戏 图 壮 罐 ︵ 清 乾 隆 ︶
黄釉罐(明代)
祭红梅瓶(清代)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 华民族发展的历史 。
-——郭沫若
不清脆
有清越的金属声
鬼 谷 子 下 山
2005年 伦敦 2.3亿
白陶鬶﹙gui﹚ ﹙新石器时代 ﹚
彩 陶 船 形 壶 ︵ 新 石 器 时 代 ︶
汝 窑 粉 青 莲 花 式 碗 ︵ 北 宋 ︶
钧窑月白釉瓶﹙宋﹚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 新 石 器 时 代 ︶
彩陶盆﹙约公元前4000年﹚

美术欣赏之陶瓷19页PPT

美术欣赏之陶瓷19页PPT

陶瓷历史
• 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 展史。
• 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 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
夏朝以前
•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 朝(约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 来标志其发展的。较为典型 的仰韶文化、甘肃的马家窑 与齐家文化
汉朝
陶瓷工艺




成பைடு நூலகம்















陶瓷起源
•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 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 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 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 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 崇。
•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 年之间的汉朝,陶器受到了更 为确切的重视。这一时期, 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 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 开始出现“瓷”字。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 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 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 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 留有明显痕迹。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
• 宋代陶瓷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 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 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 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 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明朝
• 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 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青花瓷达到 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福建的德化 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 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 瓷蜚声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瓷极品 --秘色瓷
影青瓷
又称青白瓷。是宋代 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 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 风格的瓷器。 它的釉色介于青、白 二色之间,青中有白 或白中泛青,少数釉 色偏糙米黄色。故又 称“青白瓷”。
宋代“五大名窑”:
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
定窑 汝窑 河北 河北 · 定州 河南 河南 · 汝州 河南、浙江 河南 · 汴京 白瓷 青瓷
釉陶
釉陶,它不是瓷器,但 表层却有瓷器般的光洁; 釉陶工艺是古代制陶工 匠在陶器烧制之前,器 表用石英、长石、硼砂、 粘土等为原料所施的一 种低温料釉。挂釉可保 护器胎,且起装饰作用。 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 泽平滑。
成形方法 ˙手捏成形
˙土条成形
˙土板成形
˙转盘成形
2
3 1
装饰技法 ˙黏贴法
鱼尾彩陶盆
(仰韶文化)
彩陶是用赭、红、黑等 色绘饰的陶器。它是在 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 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 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 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 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 少数动物纹。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 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 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 作最为精美。 它表面磨光,朴素无 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 纹或镂孔。黑、薄、光、纽 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 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 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 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造过程,一般是 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 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从康熙开始的珐琅瓷, 一改中国传统瓷器中施彩用胶水或清水的方法,而开始用油施彩, 这是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米色地珐琅彩花卉(清乾隆年间)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 家,是最早发现瓷器的国 家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 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 器脱胎而来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 了大量的陶器碎片
•陶与瓷的区别:
☆ 使用材料不同 陶器使用的是黏土和沙土,瓷器使 用的是高岭土、长石等矿物原料 。 ☆ 质感不同 陶器敲击发出嗡嗡声,瓷器敲击发 出轻脆金属般的声音。陶器质地疏松有 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 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800℃1000℃ ,瓷器的烧制温度约在1200℃ 左右。
官窑
哥窑
体薄色青
青瓷
浙江 浙江 · 越州 河南 河南 · 禹州
钧窑
红、紫瓷
定窑
窑址在河北省。以 烧制白瓷著名。 白瓷胎土细腻,胎 质薄而有光,釉色 纯白滋润,釉为白 玻璃质釉,略带粉 质,因此称为粉定, 亦称白定。
定窑孩儿枕
哥窑
传说南宋浙江处州有两兄 弟,同在龙泉各设一窑, 哥哥所烧窑称为哥窑,弟 弟的称为弟窑,即龙泉窑。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质呈 黑色,釉面浑厚滋润,开 有大小纹片,纹片呈黑、 黄二色,俗称“金丝铁 线”。
原始瓷
釉:是瓷器表面的涂料,主要由长石、石灰
石、黏土等调配而成,经一定温度烧制后, 便于坯体结合成一体。
釉下彩:用彩料在坯体上绘出纹样,然后
挂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釉上彩:在已烧制成的瓷器釉面上描绘花
纹,然后加温烧制,是彩料烧结在釉面上。
青瓷
在坯体上施以铁元素为着色剂 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 或青黄色的瓷器,成为青瓷。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 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 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官窑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 朝廷直接控制的官 办瓷窑,专烧宫廷、 官府用瓷。北宋时 在河南开封,南宋 时在浙江杭州。
官窑花瓣式洗


窑址在河南禹县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以 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 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 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 大方、线条流畅。图案自然流变, 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如同国画 艺术中的大写意,形神兼备,似 真似幻,意境无穷。


窑址在河南临汝 汝窑烧制的瓷器多作为 贡品,民间流传少。 汝窑专烧青瓷,胎为体 细腻坚致,体有厚薄。 釉为天青色,汁水莹泽, 厚若堆脂,以淡青为主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为其冠首,另外有青花玲珑瓷, 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正门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内景
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是景德镇传 统四大名瓷之一,被 誉为“人造宝石”, 有“千窑难得一宝” 之称。 古代颜色釉多以单色 釉为主,当代的颜色 釉却有了众多突破, 创出多彩的釉瓷。
珐琅彩
珐琅是覆盖于金属制品 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 12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 入我国。 中国珐琅工艺分掐丝珐 琅和画珐琅两种。
˙按压法
˙浇流法
邢陶(陶艺狂人邢良坤)
/program/zbzg/20100419/103232.shtml
中国瓷器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其在胎体上以及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 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 在唐以前,以青瓷为主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尤以 影青著名,且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五大名窑。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景德镇的青花瓷占据了瓷器 生产的主流,景德镇也由此成为中国瓷都。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 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内景
青花瓷
用钴料着色,在陶瓷坯体上 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 釉,经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 色,习惯上称“青花”。 青花瓷早在唐代就有,明代 为鼎盛期。 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 蓝色幽菁可爱。
青花玲珑瓷
Hale Waihona Puke 是一种釉下 青花加上玲 珑雕刻的综 合装饰。
粉彩瓷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 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所描绘的对象, 无论人物,山水,花卉, 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 暗清晰,层次分明。
•陶与瓷的共同点:

耐腐蚀

易碎
陶器的分类
红陶 彩陶 黑陶 灰陶 白陶 硬陶 釉陶
红陶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 早,红陶烧成温度在 900度左右,根据考古 发掘资料,黄河流域距 今8000千年的裴李岗 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时期,都以泥质红陶和 夹砂红褚陶为主。
灰陶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灰色陶 器。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 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
白陶
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 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 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 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 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 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 制和轮制。白陶器出现 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 为鼎盛时期。
硬陶
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 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 硬,烧成温度比一般 陶器高,而且在器表 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 为主的纹饰,所以统 称为“印纹硬陶”。 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 组成分析,基本接近 原始青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