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08第八章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但是集中型计算机控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①.集中的脆弱性:集中控制使危险也集中, 一旦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将导致生产过程 的全面瘫痪; ②.计算机的负荷:由于计算机控制回路多, 计算机的负荷过重,导致控制性能降低; ③ .系统开发周期和人才利用:由于计算机 控制的应用面越来越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大,造成开发周期增加, 人力资源难以组织。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问世,微处理器诞生,以及控制技术﹑显示 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进一步发展, 产生了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 统,它按控制功能或按区域分散配置若干个控 制站,每个控制站可控制几个﹑十几个或几十 个回路,从而实现了控制功能分散,使得危险 也得以分散。系统中使用多台屏幕显示器进行 监视﹑操作和管理,系统中各控制站通过完全 双重化的数据通信系统连接起来。
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美国Honeywell公 司的TDC2000,它是一个具有许多微处理器的 分级控制系统,以分散的控制设备来适应分散 的过程对象,并将它们通过数据高速公路与基 于CRT的操作站相连接,互相协调,实现对工 业过程的控制和监视,达到掌握全局的目的。 系统克服了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致命弱点, 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散﹑负荷分散,从而 危险也分散。这个阶段比较著名的产品还有 Bailey公司的NetWork90,Foxboro公司的 Spectrum,日本横河的CENTUM 等。
1975年,美国 Honeywell公司首次向世界 范围推出TDC2000系统,随之世界各大仪表制 造公司也推出各自的集散控制系统,从而使过 程控制进入集散控制系统时期。集散控制系统 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 重点表现如下:
第一阶段:1975~1980年, 以微处理器 为基础的过程控制单元,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算 法,并实现分散控制:采用带显示器的操作站, 与过程控制单元分离,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 作﹑信息综合管理;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 统﹑用同轴电缆做传输媒质,实现控制单元与 操作站的通信。
SOE
时间同步模块
自动化站的时钟同步模块,接受外部时钟信号,作为系 统的时钟主站,控制CPU和功能组的时钟同步。保证其 内部时钟与外部参考时钟不偏离过1ms,保证其高度实 时性。周期的向CPU和所有总线模块等设定时钟,在下 一分钟将设置时间。
信号记录输入模块
用于系统的处理数字量输入信号的DI功能模块。它能 够处理32个通道,高达1ms分辨率的隔离、无干扰和快速 采集的数字量信号。 模块中有一事件缓存区,可以存储多 达200事件。使CPU获得存储在事件缓存中的数据。
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处理采集到的状态变化:
1)单点信息:每次输入信号进来和离开,都要存储到缓 存中,并且更新过程映像区。
2)瞬时信息:跟单点信息功能不同的是,只在信号进入 时才存储到缓存更新过程映像区。
3)双点信息:设备的两点状态(开启/关闭)可以用
两个输入来描述。每次双点信息改变,存储到缓存中,并 且更新过程映像区。
外部时钟
外部时钟是能直接提供CPU工作所需的时钟信号,根 部不同的电站设备不同,有使用GPS定时的外部时间。
SOE软件描述
统一的数据管理、统一的通信和统一的组态和编程软件, 集成了强大的各种系统软件,对项目进行管理、处理、 归档和建立文件。
SOE
SOE简介
分散控制系统(DCS)均含有事件顺序记录系统(SOE)。 主要是记录的是电厂事故发生前后主辅机的运行状态、 事件发生时间、首发事件和连锁发生事件的间隔顺序, 是电厂分析运行异常、设备故障和生产事故的最重要依 据。 DCS是分散控制系统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 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 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 通讯、显示和控制等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 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集散控制系统第1章(1-3课时)课件
典型结构
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增加上层网络,加入管理功能;
2)体系结构标准化; 3)采用标准化网络; 4)组态标准化; 5)大部分产品标准化。
4.新一代DCS系统
特点:
1)采用现场总线技术;
2)设备数字化;
1.4 几种计算机控制系统与DCS的比较
PLC控制系统 功能和应 用目标 离散控制为主、兼连续 控制、批量控制 SCADA 监督控制 PC based 可实现多种功能,多应 用于低成本场合
代表产品:Honeywell公司TDGC-3000,Fisher公司PROVOX系 统等
典型结构
特点:
1)引入局域网; 2)增加了控制功能; 3)产品仍然为专有产品。
3.第三代(扩展期) 代表产品:Foxboro公司I/A series;Honeywell公司TDC3000/UCN,Yokogawa公司Centum-XL等。
包括CRT、键盘、开关、指示灯等。实现人机对话; 5)接口电路
在主机与外设之间、主机与过程通道之间实现信号的转换与 匹配,使主机、外设、过程通道之间能通过总线实现信号联系。
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 支持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工具软 件,一般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工具编写的可 执行程序,目的完成控制任务。
3.实时性强
定时事件的处理、随机事件的处理 4.通用性好 选用通用设备、技术指标留余量 5.经济效益高 性价比、投入产出比
1.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基本步骤: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 设计、系统调试 1.总体设计 1)确定系统任务与控制方案
2)确定系统的构成方式
3)选择现场设备
集散控制系统
Cnet
基本 控制单元
M 常规仪表
过程控制站
通信 接口
基本 控制单元
基本 控制单元
Cnet
基本 控制单元
Fnet
现场总线仪表
数据采集站
通信 接口
数据输入 输出单元
数据输入 输出单元
Cnet
数据输入 输出单元
常规仪表
过程控制站的系统结构
过程控制站
通信 接口
基本 控制单元
基本 控制单元
Cnet
基本 控制单元
11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管理 计算机
管理 计算机
Mnet
运行员 操作站
运行员 操作站
Snet
运行员 操作站
工程师 工作站
计算站
过程控制站
通信 接口
基本 控制单元
基本 控制单元
Cnet
基本 控制单元
M 常规仪表
过程控制站
通信 接口
基本 控制单元
基本 控制单元
Cnet
基本 控制单元
Fnet
现场总线仪表
3
1.1.2 控制级
控制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构成。一般在实际 应用中,把过程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集中安装在位于主控 室后的电子设备室中。过程控制站接收由现场设备,如传 感器、变送器来的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计算出所需 的控制量,并送回到现场的执行器中去。过程控制站可以 同时完成连续控制、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功能,也可能仅 完成其中的一种控制功能。
现场级设备一般位于被控生产过程的附近。典型的现场级 设备是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它们将生产过程中 的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例如将4~20mA的电信号(一 般变送器)或符合现场总线协议的数字信号(现场总线变送 器),送往控制站或数据采集站;或者将控制站输出的控制 器信号(4~20mA的电信号或现场总线数字信号)转换成机械 位移,带动调节机构,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DCS系统简介及应用
DCS应用情况
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1#常减压装置采用SPECTRUM 系 统与FOX-300 上位机,除对全装置实现常规控制外,开 发了常压塔计算机集成优化系统,实现了基于动态内回 流的常压塔测线产品质量的在线计算、多测线产品质量 及收率的智能化协调控制与最佳回流取热分配控制,并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构造上级协调系统,开发了常压塔整 体智能决策与优化专家系统。该项目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代之以信息流、物料流和能量流为主干分解方法,充分 发挥了DCS信息采集功能、通信功能和运算功能强的优 势,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和实施了高质量的数学模型和 优化控制软件。该系统在现场长时间投用以来,性能可 靠,提高轻油收率。
二、我国石油化工工业DCS应用情况
截止到1990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范围内 用于过程控制的大小不同规模的DCS共122套, 其中已投用的90 套,在建的32套。除4套为国产 外,其余均为国外引进产品。 石化总公司的122套DCS,用于炼油专业的27 套,化工专业的47套,化纤专业的18套,化肥专 业的13套,公用工程、三剂生产等系统14套,另 有3套用于中试装置。除此3套外,其余119套 DCS分别用在25个企业的71个生产厂。
缺点(与FCS比较)
• • • • • 浪费一次性投资 浪费安装费用 浪费维护费用 控制准确度与可靠性不高 用户的选择性不多
dcs自动控制系统
典型的dcs系统架构
DCS系统简介及应用
一、DCS控制系统应用概况
集散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SC)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 的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 统。它是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 (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阴极射线管(CRT)图形显示技术和网络技术 相结合的产物。该装置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 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 控制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DCS基础知识
DCS发展史
第一阶段(初创期),1975年~1980年 技术特点表现为: 1)采用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控制单元,实现分散 控制,有各种各样的算法,通过组态独立完成回路控 制,具有自诊断功能 2)采用带CRT显示器的操作站与过程单元分离, 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作 3)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美国Honeywell公司的 TDC2000,Bvailey公司的Network90,Foxboro公司的 Spectrum,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的CENTUM等;
KK901/902 903/904 旁路开 旁路开 关 关 再生 部分复 位联锁 主风 机组紧 急停车 反应 部分复 位联锁 主风 机组安 全运行
BK902 901/902 旁路 压力旁 开关 路开关 B烟道 901 温度复 复位 位联锁 联锁 备用 机组安 全运行 K 紧急 停车
主要仪表控制回路说明----简单调节
HONEYWELL公司的DCS简介---架构图
现场巡检自动化 IntelaTrac PKS
企业级高级应用 Business FLEX Workcenter POMS, OptiVISION
工厂数据库 系统 PHD
安全只读访问过程画 面的Web 服务器 eServer
工厂业务客户端 Web 浏览器
防火墙
HONEYWELL公司的DCS简介-----报警
报警的优先级为:紧急优先级:Urgent 高优先级:High 低优先级:Low 事件杂 志:Journal
兰石化300万吨催化DCS简介
标准画面介绍及操作
兰石化300万吨催化DCS简介—操作面板
面板固顶按钮 位号名 测量单位
面板固顶
关闭按钮 位号说明 PV值 测量范围 高报警限
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工业仪表自动化)
1. 主控卡 2. 数据转发卡 3. I/O卡 ➢ 集线器Hub ➢ 接线端子板
控制站硬件总貌
电源
机笼 机笼 机笼
Hub1 Hub2
机柜
接线端子板
02
操作站(OS)
由工业PC、CRT、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组成的人机接口设备,是操作人员完成工艺过程监 视、操作、记录等管理任务的操作平台。(Operator Station,简称OS)。
01
02
02
03 JX-300XP基本构架
03
03
03
03
04
04
04
注意事项 ➢ 插拔卡件(模块)等操作前,必须正确佩戴防静电手腕带和防静电手套; ➢ 对卡件操作时,持拿边缘部分,禁止直接触碰焊点等; ➢ 禁止转动机柜; ➢ 保管好软件狗等实训物品; ➢ 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
03
➢ 高速、可靠、开放的通讯网络 SCnet II ➢ 分散、独立、功能强大的控制站 ➢ 多功能的协议转换接口 ➢ 全智能化设计 ➢ 任意冗余配置 ➢ 简单、易用的组态手段和工具 ➢ 丰富、实用、友好的实时监控界面 ➢ 事件记录功能 ➢ 安装方便,维护简单,产品多元化、正规化
CONTENTS
PLC
系统结构示意图
智能仪表
02
控制站(CS)
实现对物理位置、控制功能都相对分散的现场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主要硬件设备称为控制站。 (Control Station,简称CS)。
包 括 数 据 采 集 站 ( DAS ) 、 逻 辑 控 制 站 ( LCS ) 和 过 程 控 制 站 (PCS)三种类型。 ➢ 数据采集站:提供对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的基本监视功能。 ➢ 逻辑控制站:提供马达控制和继电器类型的离散逻辑功能。 ➢ 过程控制站:简称控制站,是传统意义上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
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特点
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DCS系统在煤、电、化工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逐渐从原来的配角角色转变为决定各工业企业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角地位。
通过各项实践证明,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DCS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冗余及自诊断技术,采用了多层分级的结构,适用现代化生产的控制与管理需求,目前已成为工业过程控制的主流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把计算机、仪表和电控技术融合在一起,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工艺画面显示、参数超限报警、设备故障报警和报表打印等功能,并对主要工艺参数形成了历史趋势记录,随时查看,并设置了安全操作级别,既方便了管理,又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目前,DCS集散控制系统在各大行业都有一定的领域了。
也许有人还真的不知道DCS集散系统到底有多好?好在哪里?有哪些特点?今天小编就想大家介绍一下DCS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控制分散,集中管理。
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DCS在控制上的最大特点是依靠各种控制、运算模块的灵活组态,可实现多样化的控制策略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使得在单元组合仪表实现起来相当繁琐与复杂的命题变得简单。
随着企业改革的高柔性、高效益的要求,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的控制方案已经不能适应,以多变量预测控制为代表的先进控制策略的提出和成功应用之后,先进过程控制受到了过程工业界的普遍关注。
需要强调的是,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是挖掘并提升DCS综合性能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具价值的发展方向。
仪表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工业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可以促使过程控制的功能进一步分散下移,实现真正意义。
计算机集散型控制系统简介
计算机集散型控制系统简介集散型控制系统(DCS)也就是所说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DCS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根据现有的,应用比较广泛的若干种DCS的结构的总结,来说明、分析和比较DCS的结构。
一、“三点一线”式结构DCS自70年代问世以来,很多公司推出了多种不同设计、风格各异的DCS,即是同一厂家,早期的产品与近期的产品也有不少的差异,但是仅管种种DCS千差万别,其核心结构却基本上一致,可将其归纳为“三点一线”式结构。
“一线”是指DCS的骨架计算机网络;“三点”是指联接在网络上的三种不同的类型的节点,分别是:面向被控过程现场的现场I/O控制站;面向操作人员的操作站;面向DCS监督管理人员的工程师站。
一般情况下,一个DCS只需配备一个工程师站,而现场I/O控制站和操作员站的数目则需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这三种节点通过系统网络进行联接并互相交换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共同完成DCS 的整体功能。
DCS的计算机网络在很多方面的要求实时性网络。
网络需要根据现场通讯实时性的要求,在确定的时限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确定的时限”是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度能在这个时限内完成,而这个时限则是根据被空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
系统的拓扑结构。
大致可分为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环网和总线网。
二、DCS的系统网络SNET各种网络解决碰撞的技术:一种是TOKEN RING(对于环型网)或TOKEN PASSING(对于总线型网)方式;另一种解决碰撞的技术是载波侦听与碰撞检测技术,即CSMA/CD 方式.DCS的基础硬件:DCS由三种节点组成:现场I/O控制站、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通过局域网络互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
对于局域网来说,所有的节点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和原则的区别,它们都是具有自己特定的网络地址,都可以通过局域网接收和发送数据。
DCS简答题
1.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其基本设计思想是什么?答: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以多台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
世界上第一台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TDC2000型集散控制系统于1975年由美国Honeywell公司推出。
设计思想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所谓集中管理,就是把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操作、显示集中在同一个操作站进行;而分散控制就是用多个微处理器来分散承担生产过程的控制,每个微处理器只控制少量回路。
2.简述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
答:按照DCS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分布,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过程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与这四层结构相对应的四层局部网络分别是现场网络(Field Network,Fnet)、控制网络(Control Network,Cnet)、监控网络(Supervision Network,Snet)和管理网络(Management Network,Mnet)。
(1)现场控制级的典型设备是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
现场控制级设备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是DCS的基础。
它的主要功能为三个方面。
一是完成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二是直接输出操作命令、实现分散控制;三是完成与上级设备的数据通信,实现网络数据库共享;四是完成对现场控制级智能设备的监测、诊断和组态等。
(2)过程控制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数据采集站和现场总线接口等构成。
主要功能表现在一是采集过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与处理;二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反馈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功能;三是现场设备及I/O 卡件的自诊断;四是与过程操作管理级进行数据通信。
(3)过程管理级的主要设备有操作站、工程师站和监控计算机等。
操作站是操作人员与DCS相互交换信息的人机接口设备,是DCS的核心显示、操作和管理装置。
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
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设计原则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DCS由上而下形成多级控制结构,即过程控制级、集中监控级和生产管理级,采用网络方式实现各级间的信息传递。
DCS既不同于分散的常规仪表控制系统,又不同于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而是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系统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显著地优越性。
1975年12月,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推出TDC-2000集散控制系统,成为最早提出集散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的开发商。
从而开始了DCS的初创阶段(1975-1980)这个时期的系统的特点是:比较注重控制功能的实现,系统的设计重点是现场控制站;系统的人机界面功能则相对较弱,在实际中只用CRT操作站进行现场工况的监视,使得提供的信息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功能上更接近仪表控制系统;各个厂家的系统均由专有产品构成,包括高速数据通道、现场控制站、人机界面工作站及各类功能性的工作站等,不仅系统的购买价格高,系统的维护运行成本也高。
可以说,DCS的这个时期是超利润时期,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阶段(1980-1985)是DCS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DCS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局域网作为系统骨干,按照网络节点的概念组织过程控制站、中央操作站、系统管理站及网关,使得系统的规模、容量进一步增加,系统的扩充有更大的余地,也更加方便在功能上,这个时期的DCS逐步走向完善,除回路控制外,还增加了顺序控制、逻辑控制等功能,加强了系统管理站的功能,可实现一些优化控制和生产管理。
DCS控制
DCS 概念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领域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
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DCS通常采用若干个控制器(过程站)对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控制点进行控制,各控制器间通过网络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交换。
生产控制操作采用计算机操作站,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收集生产数据,传达操作指令。
DCS 结构组成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
过程级: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
操作级: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监控和组态维护。
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或ERP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
DCS操作新手入门(以中控DCS系统为例)DCS的操作一般都很简单方便,很容易学会,对于工艺操作人员不必讲多少复杂的计算机原理和内部结构,着重教会他们实际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即可。
功能介绍计算机监控系统是集现场信号采集、动态显示、自动控制、电气设备(泵)遥控操作及联锁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在计算机操作和监视画面上可实现以下功能:DCS及其体系结构简介3.1 dcs的定义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简称,亦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由回路仪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和crt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3.2 dcs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工程的大型化和复杂化,诞生了计算机集中监视和控制的集中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方便了监视、操作和管理,同样也使危险性高度集中,系统一旦故障,对装置造成的影响和危险性都是非常大的。
随着微处理机的诞生,为新型控制系统的开放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1975年,随着计算机、通讯、控制和crt 4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honeywell首次向全球推出了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从第一套dcs诞生至今,dcs系统已经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集散控制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多,控制和管理的关系日趋密切。
对于大型企业生产的控制和管理,不可能只用一台计算机来完成。
于是,人们研制出以多台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DCS)。
它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自下而上可以分为若干级,如过程控制级、控制管理级、生产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等。
DCS 又称分布或集散式控制系统。
第一章第一节集散控制系统基本概念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主要特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DCS 作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1) 以回路控制为主要功能的系统。
(2) 除变送和执行单元外,各种控制功能及通信、人机界面均采用数字技术。
(3) 以计算机的CRT、键盘、鼠标,轨迹球代替仪表盘形成系统人机界面。
(4) 回路控制功能由现场控制站完成,系统可有多台现场控制站,每台控制一部分回路。
(5) 人机界面由操作员站实现,系统可有多台操作员站。
(6) 系统中所有的现场控制站、操作员站均通过数字通信网络实现连接。
二、基本结构集散控制系统是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由过程控制单元、过程接口单元、管理计算机以及高速数据通道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1) 过程控制单元(Process Control Unit,PCU),又叫现场控制站。
它是DCS 的核心部分,对生产过程进行闭环控制,可控制数个至数十个回路,还可进行顺序、逻辑和批量控制。
(2) 过程接口单元(Process Interface Unit,PIU),又叫数据采集站。
它是为生产过程中的非控制变量设置的采集装置,不但可完成数据采集和预期处理,还可以对实时数据作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 操作站显示和打印,实现开环监视。
(3) 操作员站(Operating Station,OS)是集散系统的人机接口装置。
除监视操作、打印报表外,系统的组态、编程也在操作站上进行。
FCS、DCS、PCS与PLC
FCS、DCS 、PCS、 PLCF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DCS (集散控制系统)、PCS(过程控制系统)、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集散控制系统DCS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比较1.1 概述FCS、DCS FCS 是在DC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CS顺应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潮流,它必将替代DCS。
这已是业内人士的基本共识。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在 对旧事物的扬弃中进行的,FCS与DCS的关系必然也不例外。
FCS代表潮流与发展方向,而DCS则代表传统与成熟,也是独具优势的事物。
特别是现阶段, FCS尚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而呈群雄逐鹿之势,DCS则以其成熟的发展,完备的功能及广泛的应用而占居着一个尚不可完全替代的地位。
本人认为:现场总线控 制系统FCS应该与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相互兼容。
无论是FCS或者是DCS,它们最终是为了满足整个生产过程而进行的系统控制(PCS)。
首先以工程成本与效益看,现场总线的根本优势是良好的互操作性;结构简单,从而布线费用低;控制功能分散,灵活可靠,以及现场信息丰富。
然而这些优势是 建立在 FCS系统初装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建立有完善的DCS系统,现在要向FCS过渡,则必须仔细考虑现有投资对已有投资的回报率。
充分利用已有的DCS设施、现有 DCS的布线以及成熟的DCS控制管理方式来实现FCS是我们应选择的方式。
虽然现场总线对已有的数字现场协议有优势可言,但向其过渡的代价与风险是必须分析清楚的。
再者,从技术的继承及控制手段上,也要求FCS与DCS应相兼容。
FCS实现控制功能下移至现场层,使DCS的 多层网络被扁平化,各个现场设备节点的独立功能得以加强,因此,在FCS 中有必要增加和完善现场子层设备间的数据通讯功能。
由于历史的原因,DCS 通常拥有大型控制柜用以协调各个设备,同时更强调层与层的数据传输。
可见,两种控制在策略上各具优势。
DCS 适用于较慢的数据传输速率;FCS则更适用于 较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更灵活的处理数据。
集散控制系统(DCS)复习题及答案
11,DCS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分散性和集中性、自治性和协调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先进性和继承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友好性和新颖性。
12,在DCS中,控制算法的编程是在工程师站上完成的,工作人员对现场设备的监视是在操作员站上完成的。
15,什么是报警死区?
解答:
报警死区定义模拟量报警恢复的不灵敏范围,避免模拟量的值在报 警限值附近摆动时,频繁地出现报警和报警恢复状态的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警恢复只有在恢复到报警死区外时才认定为报警确实已恢复。如报警死区为ε,对上限报警恢复,必须恢复到上限 (上上限)-ε以下;对下限报警恢复,必须恢复到下限(下下限)+ε以上。报警死区示意图如图所示。
13,DCS的数据库在服务器中。
14,通常,控制系统设计人员是通过控制算法组态工具,将存储在控制器中的各种基本控制算法,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的控制方案顺序连接起来,并填进相应的参数后下装给控制器,这种连接起来的控制方案称之为用户控制程序,在IEC 61131-3标准中统称为POUS是指程序组织单元(Program Organization Units)。
31,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功能安全、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
32,接地按其作用可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两大类。
33,一个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可分为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设计3个阶段。
34,模拟量信号包括模入和模出信号。此类信号应使用屏蔽双绞线电缆连接,信号电缆芯的截面应大于等于 1 mm2。
END
功能块图:
14,说明下图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a) 火灾报警系统示意图 (b) 火灾报警梯形图程序
集散控制系统(DCS)
集散控制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以多个微处理机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的调节、监视管理的控制技术。
其特点是以分散的控制适应分散的控制对象,以集中的监视和操作达到掌握全局的目的。
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集散控制系统一般有四部分组成:(1)过程输入输出装置;(2)过程控制装置;(3)操作接口;(4)数据通讯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也叫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
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
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 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
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
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集散控制系统
趋势画面包括 实时趋势 和 历史趋势 两类。
媒体存取控制指 节点 在向通信媒体 存 信息或从通信媒体 取 信息时的控制规则。 香农(Shannon)定理规定采样频率应 采样频率应不小于原系统最高频率的两倍。
软件滤波采用计算方法,常用软件滤波有 一阶低通滤波、一阶高通滤波、递推平均 (加权)滤波、程序判别滤波 等。
10简述数字滤波常用的方法109 一阶低通滤波、一阶高通滤波、两阶Butterworth滤波、递推平均滤波、 递推加权平均滤波、程序判别滤波
11 集散控制系统实现前馈控制系统时,为什么可以不设置偏置值?116 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时,如果存在积分作用,PID控制算法的初始输 出可抵消静态时前馈控制信号,因此,增量算法课不设置偏置值。
常用的冗余方式有 同步运转方式、待机运转方式、后退运转方式和多级操作方式。 现场总线可分为 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设备现场总线和全服务现场总线 。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 开放性、智能化、互操作性、环境适应性、分散控制。
保证互操作性的措施有 标准化、OPC技术、设备描述技术 等。 集散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有 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组态性、可扩展性、实时性、 环境适应性、开放性 和 经济性 等。 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有 可靠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到发生故障的平均时 间MTTF、故障率 等。
用计算机控制装置实现比值控制时,不计算 仪表比值系数 ,不进行仪表系数的转换, 也没有K > 1等问题。 与模拟控制算法比较,数字控制算法对积分算法的改进有 积分分离 和 削弱积分等。 顺序逻辑控制系统分为 时间顺序控制系统、 逻辑顺序控制系统 和 统 三种。 条件顺序控制系
现场总线设备的模块分为三种类型,即 资源模块、转换器模块 和 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参数的计算包括 设定值计算、输出计算 和 反馈回路中的输出计算 等。 功能图描述符号Δ、>、≮和I/P分别表示 差、大于、下限限幅 和 电信号转换为气信 号等。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文字符号中,TRC-210、FO-103、LIC-101、PT-104分别表 示温度记录控制功能、温度记录控制器、流量计算器、液位指示控制器、压力变 送器 功能。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 减小信息设备之间和信息设备与金属部件之间的电位差。 抗电磁干扰措施主要有 屏蔽、滤波、接地、合理布线 和 选择电线等 等。 常用的集散控制系统评估方法有 偏离表法、矩阵表法 。 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方式分为 仪表盘操作方式 和 显示屏操作方式 。 组态软件由 系统开发环境 和 系统运行环境 两大部分组成 集散控制系统对人机交互系统的要求是 实时性、易操作性、灵活性、可靠性 和安 全性等。
集散控制系统
1)机柜
现场控制单元的机柜一般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立式柜。 柜内装有多层机架,供安装电源和各种模件之用,电源
通常放在最上层或最下层,柜内的其它层可用来横向排 列所配置的各种模件。 随系统而异,柜内纵向一般分6~8层,横向可插4~12 个模件。现场控制单元的标准机柜式结构。
2)机笼
采用金属框架和母板组成,被安装在机柜内,最多安 装1个电源机笼和6个模件机笼。
I/O卡常用类型
1)模拟量输入(AI)模件 基本功能:多路输入的各种模拟电信号进行采样、滤波、放大、
隔离、输入开路检测、误差补偿及必要修正(如热电偶冷端补偿、 电路性能漂移校正等)、向工程单位转化、模拟量/数字量转换, 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字量。 2)模拟量输出(AO)模件。 主要功能:将输出的数字量信号转换成外部过程控制仪表或装置 可接受的模拟量信号,用来驱动各种执行机构控制生产过程,或 为模拟式控制器提供给定值,或为记录仪表和显示仪表提供模拟 信号。
5)脉冲量输入(PI)模件 将输入的脉冲量转换成与之对应的且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量。
操作站——人机接口设备
——人与系统互通信息、交互作用的设备,属于DCS的监 控级。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仍需要操作人员对生产过程、 设备状态进行监视、判断、分析、决策和某些干预,特 别是生产过程发生故障时更是如此。
其功能流程见下图所示。
控制层软件的组成
1.现场I/O驱动软件 主要完成I/O 模件驱动,完成过程量输入/输出,采集现场数据,输出处理 后的控制信号数据。
2.输入数据预处理软件 主要完成如滤波处理、除去不良数据、工程量转换、统一计量单位等工 作,以便用真实地数字值还原现场值,为下步计算做准备。
3.报表打印
4.人机接口
DCS控制层软件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0103 1120 1001 1011
PV跟踪+预置 无过去方式再启动 常规PID
SLOT2输出 信息来自SLOT2输出 PV
信息来自SLOT1
绝对值报警 非温度变量
线性 Xxx.x
平方根处理 反作用控制
正在用输出指示 B方式
数据监测
• 模拟量输入
模拟量输入有的来自变送器,有的直接来自检测元件。这 些信号进入系统后都要经过模数转换、特性化处理、格式 选择、源选择和报警检查等。特性化处理有四种:热电偶、 热电阻、线性和开平方。
• 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 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 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 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 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 三方面的分散 。
2 xx.xx
5
3 x.xxx
6
7
特性显示 线性
J型热电偶 K型热电偶 T型热电偶 S型热电偶
平方根 铂电阻 辐射高温计
0 1
控制方程
0
0 A方程
1
1 B方程
组态字及其功能说明
控制作用 正在用 反作用
输出指示 正在用 反作用
: • 串级控制系统流程如图
PV
O 蒸
TT x
SLOT2 01 SP
PID
集散系统的组成
• 现场控制级 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对过程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 处理,而且对实
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显示和打印机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 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及自动化设备施工作业指导书第十七册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江苏天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000年五月第一版一、DCS系统在安装前必须具备下述条件:①DCS在厂家已通过出厂测试验收并达到合同的要求;②施工现场已具备安装的条件,其内容包括:机房的内外装修已经完毕、空调设施已装好、能够达到DCS对机房的空间、温度、湿度的要求、供电系统已安装测试完毕;③对接地系统的要求由于接地系统直接关系到DCS系统的安全性及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和通讯系统的畅通,因此接地能否满足要求,这对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DCS系统,接地一般有四种,它们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必须严格区分开,对于信号接地,接地电阻R<5Ω,过程计算机接地R<1Ω,机柜接地R<5Ω,通讯网络屏蔽接地R<1Ω,以上接地要求与防雷接地间距要求大于40M,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每两接地间距要大于5M。
④对抗干扰及其防范措施一般干扰有静电感应产生的干扰,电磁感应产生的干扰,多点接地或阻抗匹配产生的干扰等几种,这些干扰一般都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严重的会影响DCS的正常运行,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这些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在施工中常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a.信号线要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要求单端接地,接地点应在仪表信号接地端子;b.信号电缆、控制电缆、动力电缆要分别敷设,不得同槽、同管或同支架敷设,不得已时可用金属隔板将其分开。
控制室要求要有良好的屏蔽,通讯网络应尽可能地单独敷设,当单独敷设有困难时可采用对电源线加屏蔽的措施或通讯信号线加屏蔽,通讯网络还要考虑到尽可能地远离变频装置和线路。
⑤系统应有防雷击措施直击雷采用避雷针,感应雷采用浪涌吸收器。
⑥冗余电源及其防范措施(DCS对电源的要求)DCS对供电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般要有冗余的供电,同时要有UPS的冗余,UPS的功能就是作为DCS的应急电源。
当电网或控制系统电源故障时,UPS要承担一段时间的供电,以便DCS 对系统的数据做保护性处理和使现场仪表、调节阀等处于安全位置,同时还要确保工艺做紧急处理,防止故障发生。
UPS的选择应根据DCS系统的耗电量来选择,一般DCS耗电量为UPS电源功率的60%~70%,切换时间越短越好,一般有10MS就足够了。
UPS的使用在于日常维护好。
正常情况下每月至少切断一次供电电源,让UPS逆变工作,要求供电时间为30分钟。
如果长期不进行逆变工作,UPS内的蓄电池必然会老化变质,或稳压不起作用,一旦电网故障而起不到应急作用。
⑦灰尘及其防范措施目前DCS的发展为高度集成化,硬件都采用接插式连接,各电子元件密集安装粉尘的侵入十分有害,因此对DCS防尘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控制室应尽量采用封闭式进入时应有一个二道门的中间缓冲间,窗户采用双层密封,进入控制室人员应穿专门的拖鞋和防静电工作服,控制室内要有强制通风空调,进风要高进低排以便将室内粉尘带走,定期清洗空调、设备的空气过滤装置等。
⑧静电及其防范静电的产生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对他的危害和严重性往往估计不足,静电产生的大小,不仅与物质种类有关,而且与空气中的湿度也有关,静电本身还有一特性,即一经产生便会自动积累,并等待时机向触物者放电,放电时的静电电压高达几百到数千伏,这个电压对电子装置危害相当大,因此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常用的措施有:⑴DCS系统设备的控制室均采用防静电地板;⑵控制室门口放置裸露的金属地板和采用金属门把手,金属部分要有良好的接地;⑶机房应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空气过于干燥而产生静电,一般空气湿度应保持在45%~55%;⑷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维护、检修时应带静电释放腕套,手不要触及电子元件。
⑨鼠害及防治这是一个经常被设计和施工疏忽的问题,进入控制室的老鼠咬坏电缆及设备的情况经常存在,严重时会影响DCS的正常运行,其防范措施是密封好,进入控制室的电缆桥架、槽盒,平时门窗要紧闭,操作人员要在控制室吃饭,吃零食,更不能把剩下的残食乱扔,必要时采用灭鼠器具或灭鼠药。
二、设备开箱验收设备开箱验收是设备具备安装条件进行安装的头道工序,目的有两个:①是检查DCS厂商是否按要求将装箱单中的所有设备都运到了(包括技术资料)。
②是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
一般参加人员要有:生产厂家派来的人员或指定代理人,用户接收负责人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施工方有关人员。
开箱完毕后三方要共同起草一个《开箱验收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参加人员开箱日期、验收地点、开箱的设备、资料明细,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如有损坏则要标明检查结果,分析原因,提出共同认可的修复方案和解决措施,如果设备的数目或型号与《设备装箱清单》不符,则要写明原因和处理意见,然后三方共同签字认可。
三、设备的安装就位和加电测试在DCS就位前首先要检查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空间是否充足,地面是否结实,能否承担机器的重量,地下布线是否合理等。
然后将DCS的各设备(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控制站)分别就位,在就位进程中要仔细阅读厂家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核实每个站的编号(标号)和其在图中的位置,将每个站按要求的位置就位。
就位之后,卸除设备中为运输所设的紧固装置,核实各站的接地和接地点,核实各站的供电接线,然后将操作站、工程师站的外设单元按要求接口电源线,检查控制站内各内部开关是否处于“OFF”位置,仔细检查上述各电源、接地线是否连接正确,按要求联上网络通讯电缆,对上述工作再进行核实无误后可进行下面的工作:①检查各操作站主机CRT、打印机等外设电源开关和内部电源开关均处于“关”的位置。
②打开各站供电总开关,然后逐个打开设备电源,对各设备、模板加电,检查是否正常;③启动硬件测试程序系统自检,检查所有的硬件是否正常;④硬件检查正常后,启动系统软件,检查实时数据库的下装,检查操作员站的所有功能,控制站的运行、工程师站的运行是否正常。
最后起草一份《加电测试报告》,记录测试人员、时间、测试过程的详细记录及结论意见,双方签字。
四、系统接线一套DCS常常需要连接几千甚至上万乃至来自现场的信号线,这些信号线的种类性质有很大的差别,而DCS的接线是系统在现场工作的工作量最大、最麻烦,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工作,在进行正式接线之前,接线人员一定要仔细阅读《系统控制采集测点清单》和《信号端子接线图》,仔细确认每一信号的性质(AI、AO、DI、DO等),传感器或变送器的类型。
开关量的通断、负载的性质,仔细对照各机柜内端子板的位置,确认各接线端子的位置,然后开始按下列程序接线。
①确认各控制站的电源断开,确认各现场信号线均处于断电状态。
②确认各端子上的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或将与端子相连的I/O卡拨出。
③按照要求接好所有现场的信号线。
④仔细检查现场接线的正确性,具体包括:a.对照《端子接线图》和各信号线上的标签,检查信号线的正确性。
b.在与I/O断开的情况下,对各现场信号的现场仪表加电,在I/O柜核实所接信号的电气正确性,对于模拟信号要核实仪表输出最大、最小时的端子测量值,对于开关量信号要测出“开”、“关”两种状态时端子上的电压读数,将这些值与《系统控制采集测点清单》对照检查每路信号的性质、量程和开关负载是否正确,做好测试记录。
全部无误后,才算结线工作已正确完成。
在接线工作中,除了一定要保证各信号正确之外,还要注意合理布线,防止走线不规则等,要求做到柜内外走线要工整、美观,每对端子的紧固力度大小合适,防止过松造成接触不良,过紧拧坏端子螺丝的现象。
五、现场调试现场调试工作是非常复杂且涉及人员又多的一项现场工作。
复杂是因为不仅涉及到系统的所有功能调试,而且涉及到控制回路的调试,控制算法的整定,各种对接关系的调试,涉及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涉及到的人员有:控制人员、仪表人员、工艺人员、操作人员,还有诸如电气、安全等方面的人员参加。
在进行现场调试之前,各方面的人员应该和DCS专家一起仔细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现场调试计划》,其中列出所要调试的内容、调试方法、调试步骤及每一步的负责人等。
⑴现场信号与实时数据组态正确性的调试为了保证系统的各种功能,特别是控制调节功能运行正确,输入、输出关系必须是正确无误的。
因此现场调试的第一步工作应该是确认所有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接线与实时数据的组态是否正确,因为在前面接线中已提到先对现场信号在I/O模块断开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接线的正确性,特别是有无高压干扰,而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检查测量现场信号的信号源是否准确和测量实时数据组态)包括各种转换关系的设置、地址的分配等)是否正确,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如下:a.选用操作员站的测试画面,对各模板的各种信号进行测试,因为测试画面显示的结果是经过了所有的硬件输入(输出)、信号的滤波处理、物理量的转换之后,得到的最终结果。
因此它最能全面反映每点的各部分工作是否正确。
b.根据各处测试画面的测点,制定出各测点的精度测试记录表格。
c.按上表要求,用变送器或信号源逐点加入表中的指定输入量,将CRT上显示的值填入表中,同时检查各报警状态是否正确。
d.测试结果分析:在这里要求系统中的各I/O模块的精度是符合厂家产品标准中的要求,也就是说测试的精度是能够得到保证的,这样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结果:①所有显示正确,精度满足要求,报警状态也正确,那么确认此结果,进入下模块。
注意确认之后就不要再动此模块。
②该板上的所有信号均不对,而且均显示在最大或最小位置,改变输入信号,显示值不随之按比例变化,这时要先测量信号输入端的电压值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能是变送器不对或接线有问题,如果是端子上的信号正确,检查组态数据库的各转换值和方式设置是否正确,如果数据库组态没问题,可能是板子坏了,换上同样的备用板继续测试,如仍不对,检查I/O处理模板和端子板的连接电缆是否有问题,如果没问题,再检查与之有关的模块(如与之有相同总线连接的模块)是否有问题。
③模块上的大部分信号精度没问题,只有个别一路或两路信号不对,这时先用仪表测量该路信号的端子输入是否正确,或是检查该点数据库组态是否正确,该点的接线是否有问题,检查该端子板与接口板的连线或更换模块。
④板子上的信号基本上按给定的比例变化,但精度不对,而且漂移,那么检查柜内信号电缆转接上是否受到大信号的干扰,检查该板上的信号的各种接地是否正确,测量端子上的信号是否准确稳定,否则更换模板。
⑤信号反应正确,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报警不反应,这时应检查数据库组态中上、下限报警值是否正确,报警级别和方式是否正确。
总之,在这一步一定要保证每一路都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测试会一步通过的,个别的多半是接线或组态的问题。
对于开关量的测试和其他类型的信号测试参考上述测试方法分别进行,这一步信号测试工作比较费时,而且涉及的人也多,但此步工作非常重要,务必耐心做好,做好此步工作也可以较大程序地减轻控制调节和整定的工作⑵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算法整定DCS现场调试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就是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算法整定由于不同的DCS系统控制要求差别也很大,因此在这里只能根据大部分现场调试的经验提一点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