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的若干规定研究报告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规X行政案件的审判,保证案件审理质量,提高庭审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市行政审判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行政案件事实(包括行政机关适用的法律规X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客观材料。

行政诉讼的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客观材料;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内在的联系,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它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定的要求。

一、证据的种类

第三条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包括:

(一)书证,是指以文字为主的形式在纸等物品上,表达一定的意思,其内容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形式。

(二)物证,是指以物品的存在、形状、规格等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形式。

(三)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或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形式。

(四)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五)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对案件中某些专业性问题,通过鉴定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是指有权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对有争议的现场或物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勘查检验,或者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勘查检验,并将勘验的情况与结果如实记录而形成的一种证据。

二、证据的收集和提供

第四条当事人在起诉和答辩时,应当提供证据原件、原物,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证据材料的复印件。

证据的原件、原物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后,发还给当事人。证据材料的复印件与诉状、答辩状副本一并发送对方当事人。

第五条原告起诉时,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起诉条件提供诉讼成立的必要证据。

行政赔偿诉讼的原告,应当提供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合法权益损害的事实根据。

第六条为提高庭审效率,对重大、复杂、专业性强、证据数量大的案件,在开庭前可以进行证据交换。证据交换要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第七条合议庭收到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递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收据。

第八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所依据的规X性文件,主要包括:

(一)有权实施该行政行为的法定依据;

(二)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

(三)实施该行政行为的实体规X性文件;

(四)实施该行政行为的程序规X;

(五)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当事人应按下列要求出示证据:

(一)书证应当出示原件,外文书证应附有中文译本。无法出示原件的,经法庭许可,可以出示复印件或抄录件等。

(二)物证应当提供原物,无法提供原物或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经法庭许可,可以提供复制件或照片等。

(三)证人出庭时,应当回答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提问。证人出庭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证人证言。

(四)视听资料应当当庭播放。

(五)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应当当庭宣读,必要时,鉴定人、勘验人应当出庭回答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提问。

第十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证据必须是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前所取得的,否则,为无效证据。

第十一条庭审中,当事人有权要求补充证据,申请鉴定、勘验或重新鉴定、勘验。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

第十二条经法院准许,被告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补充证据:

(一)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但由于不能归责于被告的原因没有向

法院提供的证据材料;

(二)原告或第三人提出了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请求或主X;

(三)人民法院认为其它需要补证的情况。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有权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也有权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收集证据。

在下列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调取证据: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法院调取的;

(二)认为需要勘验的;

(三)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无法认定,需要进一步核实的;

(四)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的证据材料的原件或原物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必须调取的其他证据。

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应由合议庭人员在庭审时宣读或出示。

第十四条原告方以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为由,请求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由法院决定。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需要鉴定和需要保全证据的,经主管院长批准作出决定。

三、举证责任

第十六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负举证责任,但有权提出反证。反证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原告对自己实施行为的合法性不负举证责任,但有权进行证明。

第十七条对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原告对行政机关是否具有不作为的事实负举证责任。被告对不作为的行为负举证责任。

第十八条对原告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有争议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第十九条在行政赔偿诉讼中,不论是“单独提起”还是“一并提起”,原告应向法院提供XX行政行为造成实际损害的事实的根据,并证明损害事实与XX 行政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十条当事人应在开庭前提交证据。合议庭也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期限。当事人如因合理的原因,可以申请延长提供证据的期限,如不能在延长后的期限提供证据的,属举证不能,以无证据认定。

第二十一条对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公认的科学定律或定理;

(三)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所确定的事实。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在第一审程序庭审结束前完成举证,否则承担放弃证明权利或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四、证据审查

第二十三条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但当事人无需举证事实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质证可以采取“一证一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一类证据或全部证据举证完毕后一并质证的方式。

对当事人没有争议或争议不大的案件事实,可以简化举证和质证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