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探索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目前,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提取物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表现,减轻其脑部多巴胺系统的损伤。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少线粒体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帕金森病相关病理过程的损伤。

二、中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一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方剂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颤动、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中医药也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用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其副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可以增加多巴胺受体数量,从而提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疗效。

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除了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一些中药还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他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仍处于实验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医药的治疗途径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解析。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等方面。

然而,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善其临床应用和治疗机制。

帕金森病中医偏方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

帕金森病中医偏方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

帕金森病中医偏方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传统中医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根据病情决定药物的选择。

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脑部多巴胺缺失引起。

其临床特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平衡障碍等症状。

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中医理论与帕金森病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气机不畅、痰浊内扰等导致肌肉功能异常。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是通过调理肝肾、活血化瘀、祛痰化痰等途径来改善病情。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将分别介绍。

肝肾不足型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四肢不协调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是补养肝肾,强化体质。

1.当归:具有益气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患者。

2.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痰化痰的作用,有改善肌肉功能的效果。

3.石斛:具有滋阴养肾、益精填髓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肉无力的症状。

气机不畅型气机不畅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缓慢、四肢僵硬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是疏通经络、调理气机。

常用的中药有:1.逍遥散: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机的作用,可以改善运动缓慢的症状。

2.川楝子:具有疏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四肢僵硬的症状。

3.三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僵硬感。

痰浊内扰型痰浊内扰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肢体颤动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是祛痰化痰、平肝定惊。

1.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燥湿、祛痰定惊的作用,对静止性震颤有一定疗效。

2.瓜蒌壳:具有清热祛痰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痰浊内扰引起的症状。

3.陈皮:具有燥湿理气、行气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静止性震颤。

中医偏方治疗的选择根据帕金森病的不同病情,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偏方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西药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存在许多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寻找一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案,该领域的实验性研究进展如下:
第一,基于中药汤剂的治疗。

柴胡桂枝汤是一种常用于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汤剂。

有研究表明,该汤剂可以增加患者神经递质分泌,减轻运动障碍和相关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僵硬等不适症状。

黄连素是一种中草药多酚化合物,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已有研究发现,黄连素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等典型症状,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并减轻兴奋性的不适感。

针灸经过长期的实验性研究,已被证实可以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典型症状,如肌肉僵硬和颤动。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体验非常满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人体排泄代谢的功能,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筋膜按摩可以显著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并促进患者身体的自然愈合、调节,最终获得疾病缓解和痊愈的效果。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虽然西医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一、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生地黄饮子、脑白金丸等,其中生地黄饮子具有滋阴补肾、生津润燥的功效,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针灸、艾灸和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也常被应用在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

二、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运动障碍: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运动障碍症状。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减轻肌肉僵硬,改善震颤等症状,从而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2. 保护神经细胞:中医药中的一些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抵御自由基的损害,保护神经细胞的健康。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3. 调节免疫系统:中医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这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

4. 缓解情绪变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随着情绪变化等心理问题,中医药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三、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案例一:王先生,60岁,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已有5年。

他开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案,每天服用生地黄饮子,并结合针灸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运动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肌肉僵硬和震颤减轻了50%以上。

案例二:李女士,70岁,帕金森病患者。

她尝试过多种西医药物,但副作用明显,效果不显著。

之后,她选择了中医药治疗,包括脑白金丸和推拿理疗。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属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经络阻滞等因素
引起。

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重点在于调理肝肾、补益气血、舒
经活络。

首先是调理肝肾。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因
此需要通过调节肝肾功能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续断鳖甲、川羌活等,可以起到补肾益肝的作用。

其次是补益气血。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气血不足,需要通过
补益气血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可以起到补益
气血的作用。

再次是舒经活络。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是由于经络阻滞引起的,
需要通过舒经活络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天麻等,可以起到舒
经活络的作用。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来改善病情。

推拿可以通过
按摩和推拿来舒缓肌肉紧张,改善病情。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患
者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肝肾、益气血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腐等。

同时,应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肝
肾功能和消化系统。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主要依据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
调整肝肾、补益气血、舒经活络等手段来改善病情。

中药、针灸、推拿和
合理饮食都可以作为治疗的手段,但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
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长期坚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中医的“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传统理论。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滞血瘀”、“肝风内动”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思路是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和气血。

根据中医的治疗理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两种形式。

中成药主要是以传统中药复方为基础,经过提炼和加工制成片剂、颗粒或胶囊等剂型。

中草药则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通过实验室加工制成颗粒或丸剂。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包括逍遥丸、清热消痰颗粒、益气养阴口服液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性研究进展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中,有一些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下分别介绍几项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成果。

1.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有研究表明,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如逍遥丸等,以及一些中草药如山药等,均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尽管这些临床观察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但是这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 中医药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具有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作用,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减轻病理性损伤。

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未来发展 趋势和挑战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具 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临床经验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能 够降低医疗费用,减轻
社会负担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轻患者的痛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 能够促进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推动中医药
现代化进程
汇报人:
治疗:目前主要 采用药物治疗和 手术治疗,但效 果有限,且可能 产生副作用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整体, 强调脏腑、经络、气血、阴 阳的协调平衡
多靶点治疗:中药具有多种 药效成分,可以同时作用于
多个靶点,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中药的副作用相 对较小,长期使用安全性较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 基,保护神经元
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因 子,减轻神经炎症
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神 经再生,保护神经元免
受损伤
调节免疫作用:调节 免疫平衡,减轻免疫
反应对神经的损害
中药复方中的有效 成分:如黄酮类、 皂苷类、生物碱类 等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 用:如抗氧化、抗 炎、神经保护等
中药复方对帕金森 病相关通路的影响 :如调节多巴胺能 系统、改善线粒体 功能等
细胞活性检测:采用MTT法、 CCK-8法等方法检测药物对 细胞活性的影响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Annexin V-FITC/PI双染 法、TUNEL法等方法检测 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细胞迁移和侵袭检测:采 用Transwell实验、划痕实 验等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信号通路研究:采用 Western blot、qPCR等方 法检测药物对相关信号通 路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如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常常被用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实验性研究也在探索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的概述。

一、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许多中草药被发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涉及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害等具有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提取物或化合物如白芍、丹参和黄芪等具有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减轻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和症状。

二、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炎作用研究炎症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黄芪中的黄芪苷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相关症状。

三、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如黄连和当归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病理过程。

四、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作用研究α-突触核糖核酸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异常聚集物,与病理进展和神经元损伤等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如黄芪苷和当归中的半合成萜类成分可以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的形成和聚集,有望成为帕金森病的治疗靶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仍处于实验性阶段,尚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虽然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也需要针对个体的病情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希望通过更多的实验研究,揭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由于黑色素神经元的丧失而导致多种运动障碍症状,如颤抖、僵硬、运动迟缓等。

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和深脑刺激治疗等进行缓解。

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当疾病进展时,药物治疗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减轻神经毒性和控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临床实验中,将不同草药组合成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有研究表明,牛膝加杜仲汤(NDT)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另一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期间补血生肝方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社交功能。

上述研究表明,中药方剂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

2. 针灸治疗3. 水疗治疗水疗是以水作为治疗工具,通过水的力学和物理特性对身体产生治疗效果的一种非药物治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水疗可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水疗治疗,一组进行正常的物理治疗。

结果表明,接受水疗治疗的患者显示出比普通物理治疗组更显著的运动能力提高和生活质量提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疗可以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已有实验研究表明,中草药、针灸和水疗等方法对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更严格的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

同时,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以及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结合的适当方式。

这样才能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中医药在抗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折枝黄芪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常见的药材,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和慢性疲劳等症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折枝黄芪在抗帕金森病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运动功能障碍、震颤、肌肉僵硬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折枝黄芪在抗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一、折枝黄芪的药理学研究折枝黄芪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芪苷和黄芪酰氨基酮等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改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反应,并对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折枝黄芪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候选药物。

二、折枝黄芪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折枝黄芪提取物注入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体内,并观察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折枝黄芪治疗的大鼠在旋转行为测试中表现更正常,运动能力大幅度提高。

此外,折枝黄芪还能减轻大鼠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炎症反应,降低病情的进展。

三、折枝黄芪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随着折枝黄芪在动物实验中的良好表现,人们开始探索其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口服折枝黄芪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肌肉硬度以及生活质量。

此外,折枝黄芪还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四、折枝黄芪对帕金森病治疗机制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折枝黄芪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发挥抗帕金森病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并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此外,折枝黄芪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总结起来,中医药领域的折枝黄芪在抗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非常令人振奋。

通过药理学研究、动物模型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折枝黄芪在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相对较小、缺乏长期随访等。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脑内的多巴胺神经元逐渐减少所导致。

这种疾病会引发肌肉僵硬、震颤、平衡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的药物治疗可以减缓病情,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副作用。

因此,研究发现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许多中药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中一些中药通过影响多巴胺系统,增加多巴胺水平,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例如,某些补益中药可以提高脑内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多巴胺的代谢,从而增加多巴胺水平。

此外,一些中药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可以减少因帕金森病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二、中药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某种中药可以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不良反应。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中药与常规药物组合治疗可以降低用药剂量,减轻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三、中药对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中药对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某种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途径来保护多巴胺神经元。

此外,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减轻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

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药对帕金森病起效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改善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论中药作为一种非常规治疗方法,在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如增加多巴胺水平、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对帕金森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揭示了中药对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肌肉僵硬、震颤及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帕金森病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理念与现代医学存在一定差异。

中医药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注重辨证施治,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等要素。

帕金森病起源于肝肾虚损、筋脉不畅等因素,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强调通过调理全身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状况,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草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中草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夏枯草、枸杞等草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伤,从而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三、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针,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相关症状。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的释放,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运动障碍等症状。

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研究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开展。

研究人员通过将中草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形成复方制剂,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中医药的治疗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五、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与展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整体平衡,治疗病因,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

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

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

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

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患者常常会出现行动不便、失眠、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因其缓解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

在实验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较为广泛,本文将对其中的主要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改善皮肤感知和运动功能等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下面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1. 针灸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增加步态速度、提高步态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针灸还可以促进运动、平衡、姿态控制等方面的改善。

针灸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障碍,如抑郁、失眠等问题。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3. 针灸对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可以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合成、调节胶质细胞极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草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研究。

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水平以及改善线粒体功能等细胞机制,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的症状和生物指标。

1. 补肾中药补肾中药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柿蒂能够抑制多巴胺氧化酶,从而提高多巴胺水平,达到减轻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

此外,秦艽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自由基水平等方面,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2. 清热解毒中药清热解毒中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也具有潜在的作用。

研究表明,异黄酮是清热解毒中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可以通过改善铁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坏死等方面发挥作用。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痰瘀阻等因素有关。

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的失调。

在治疗方法上,中药方剂的应用是重要的一环。

一些经典方剂经过加减化裁,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例如,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对于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补阳还五汤则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脉络瘀阻型的患者,能改善其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症状。

除了传统方剂,一些自拟方也在临床实践中崭露头角。

这些自拟方通常是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帕金森病的独特认识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比如,有的自拟方重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有的侧重于化痰祛瘀、通络开窍。

中药的单体成分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例如,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能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天麻素能够镇静、抗惊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症状可能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等。

电针、艾灸等不同的针灸方法也被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能够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直和运动障碍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蒸、中药敷贴等,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目前,现代医学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而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以及经络阻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脏腑角度来看,主要涉及肝、肾、脾等脏器。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当这些脏腑功能失常时,就容易导致肢体的运动障碍。

气血阴阳的失衡也是帕金森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阴虚阳亢,虚风内动等,都可能引发震颤等症状。

此外,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帕金森病时,中医药有着多种方法和手段。

中药方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大定风珠,以滋补肝肾、熄风止颤;对于气血两虚型的患者,则可能会使用八珍汤,以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除了中药方剂,针灸疗法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等。

例如,针刺风池穴可以疏通脑部经络,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针刺足三里穴则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气血生化之源。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通过按摩患者的肌肉和关节,能够缓解肌肉僵直和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许多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例如,震颤减轻、肌肉僵直缓解、运动能力提高等。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包括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以及姿势不稳等问题。

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人体肝肾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痰浊阻塞等有关,因此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

1.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理脏腑、补益气血、祛痰化瘀等方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一般常用的中药有补肾壮阳剂、益气生津剂、活血化瘀剂等。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黄芪、首乌、枸杞子、天麻、钩藤等,这些中药有助于改善肝肾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减轻运动障碍的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神门、大椎、大杼、涌泉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按摩患者的关节和肌肉组织,可以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力量,减轻肢体的僵硬和震颤。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改善脾胃气血不足的问题。

4.中草药熏蒸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采用中草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

首先,选用适合的中草药,如薄荷、丹参、白芷等,加入开水中煮沸,然后让患者将蒸气吸入口鼻,或将蒸气直接对准肌肉组织。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舒筋活络,减轻患者的肌肉僵硬和震颤症状。

5.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密切,因此,饮食调理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患者应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一些豆类、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因人而异,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以肢体僵硬、静止性震颤和运动缓慢等症状为特征。

目前,尽管现代医学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系统,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理论和帕金森病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有关。

根据中医的理论,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是肾精亏损、肝风内动、脑筋火旺等。

因此,在治疗帕金森病时,中医主要从调理肾精、平抑肝风、清热解毒等方面入手。

二、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1. 中药方剂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帕金森病,其中常见的方剂有逍遥散、五子衍宗丸等。

这些方剂的组成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的,具有调理气血、平抑肝风、温肾阳等功效,可以缓解肢体僵硬、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并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的效果。

2. 单味中药治疗除了中药方剂外,中医还常常使用单味中药进行治疗。

如黄芪、川乌、何首乌等,这些中药具有调理气血、补养肝肾等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三、中医对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可以缓解肢体僵硬、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冲、合谷等。

四、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推拿治疗推拿作为中医经典疗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的应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平抑肝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拿等。

五、中医对帕金森病的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中医也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豆腐等,以补充体力消耗。

同时,还可以适量摄入豆类、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身体的微量元素平衡。

六、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运动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外,中医还非常强调运动调理在帕金森病中的重要性。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中医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方法和草药配方,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中医诊断与辨证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中医首先进行全面的诊断,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症状表现。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苔、面色等病征,判断病情所属的中医病证类型,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针灸可以起到舒经活络、调和阴阳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足三里、太冲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三、中药治疗1. 茯苓治法茯苓是中医常用的草药之一,具有利尿消肿、养心安神的功效。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脑神经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茯苓可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2. 巴戟天治法巴戟天是一种具有温补肾阳、强筋骨的中药材。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肌肉肌力下降和肢体僵硬,巴戟天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这些症状。

3. 五味子治法五味子可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合成,提高神经传导的效率,减轻震颤和肌肉僵直。

它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的作用。

四、中医养生调理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和整体调理,因此,在治疗帕金森病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生。

例如,适当食用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黄豆。

避免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适度的运动等。

五、中医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可以与西医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物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诊断与辨证、针灸疗法、中药治疗、中医养生调理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

虽然中医无法彻底治愈帕金森病,但它可以显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探索.优秀精选PPT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探索.优秀精选PPT

状核、蓝斑
Clinical
每天3杯,重在熄风止颤。
1 延髓:舌咽、迷走神
biomarkers
经运动背核和(或)
嗅球、嗅束
0 胃 Meissner和 Auerbach神经丛
4 Braak H, et al. Neurobiol Aging 2003;24:197–211.
帕金森病的中医认识
中医病名(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中西医结合趋势) 颤病 拘病 震颤 颤拘病
改良Hoehn&Yahr分级1.5~3级患者采用龟羚帕安胶囊加左 旋多巴,总体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安慰剂加左旋多巴组;
中药龟羚帕安胶囊能够改善运动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龟羚帕安胶囊和左旋多巴制剂合用可减少左旋多巴制剂
用量。
【赵国华,孟庆刚,于向东,等.龟羚帕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 ,29(7):590-594.】。
5
帕金森病的中医认识
【发病机制】气血不足 和肝肾亏虚引起的内风、痰、火、 瘀等的改变,从而导致经脉肢体失控、心神失主等症状。
【辨证分型】
(1)痰热风动型 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2)血虚不足型 益气养血、平肝熄风 人参养荣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3)气滞血瘀型 理气活血、通络熄风 血府逐瘀汤合天麻钩藤饮 (4)肝肾阴虚型 培补肝肾、滋阴熄风 大定风珠加减
一2B4组侧2口例震服帕颤中金针药森对龟病侧羚患顶帕者颞安按前胶照斜囊未线或服,安左双慰旋侧剂多震胶巴颤囊(针A;组双2侧8例顶,颞B前组斜2线5例。)和已服2 左旋延髓多巴髓中(C、缝组桥核75脑、例,被巨D盖细组7:胞9例延 网,E组19例,F组16例)分为两大组,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素注射液,每次0.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 日1次,2周为1疗程。适用于拘紧少动,肌张力增高为主者。

刺五加和葛根素注射液能够使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27
口服中成药

松龄血脉康 每次2粒,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 内动证。 全天麻胶囊 每次2粒,每日3次。适用于风阳内动证。


帕病1号方(科研方)
22
一 、对症状与体征的认识

震颤为主 ------中医认为“阴虚风动”
本病的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可以波及四肢、下颌、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 度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

阴虚风动 养阴熄风 帕病2号方


23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医治疗

30
帕金森病人的中医辨证调护
饮茶


天麻茶:天麻5,绿茶2。每天3杯,重在熄风止颤。 乌梅茶:乌梅5,绿茶2。每天3杯,重在养肝柔筋。
运动 每天2小时 因人而异 步行最好 坚持规范治疗 早期中医药治疗: 中晚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般每3~6月入院2~3周调整用药方案。 如有病情变化随时入院调整用药方案。
33
谢 谢!
34
成效。
19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特色——分病论治

分期论治 早期—纯中医治疗 中期—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晚期—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分型论治 僵直少动型,养血柔筋,帕病1号 震颤型—养血熄风,帕病2号

分类论治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便秘、尿失禁、忧郁、低血压症
20
分期论治为纲
早期一单纯中医药治疗
中期一中西医结合治疗 晚期一全方位治疗。病久阴损及阳,宜阴阳双补。
2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
• • • • 运动迟缓 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 姿势平衡障碍
•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 路易小体形成
3
帕金森病Braak病理分级
5,6 新皮质 4 前脑皮层、颞叶中间 皮质(扣带回、海马 旁回) 中脑:豆状核、前脑 基底部的大细胞核团、 黑质致密部 延髓、桥脑被盖:延 髓中缝核、巨细胞网 状核、蓝斑 延髓:舌咽、迷走神 经运动背核和(或) 嗅球、嗅束 胃 Meissner和 Auerbach神经丛
6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


中医药物
中医针灸 中医推拿

功能锻炼
7
研究内容(赵国华等国家十五科技项目)

对龟羚帕安胶囊(主要成分有龟版、羚羊角等)进行临床试验. 河南、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10家医院开展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分组、分层、 对照的临床研究。

24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未服左旋多巴(A组28例,B组25例)和已服左旋多巴(C组75例,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120例帕 金森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补肾活血颗粒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基础西 药治疗方案:美多巴375-1000mg/d,口服,3-4次/d;

补肾活血颗粒组在基础西药治疗方案上加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由山茱
萸10g、何首乌15g、当归10g等中药组成),1剂/d,分2次口服;
D组79例,E组19例,F组16例)分为两大组,A、B组口服中药龟羚帕安胶囊或安慰剂胶
囊;

对已服左旋多巴组,按照改良Hoehn&Yahr分级1.5~3级为一层(C组,D组),4级为一
层(E组,F组),

分别接受中药龟羚帕安胶囊加左旋多巴或安慰剂加左旋多巴治疗; 疗程均为ehn&Yahr分级1.5~3级患者采用龟羚帕安胶囊加左旋多巴, 总体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安慰剂加左旋多巴组;

滋补肝肾熄风活血法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使其改善临床症状,提
高生存质量,从而延缓疾病进程和推迟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应用时间。
15
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思路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中医认识 长期服药,辨证加减;(长治法、久治法) 帕金森病是终身疾病,主张长期服药,不求速效, 只要辨病辨证准确,只要近期没有用药不良反应或小 有疗效,就要坚持,不可频频更方。我们多以

28
帕金森病的中医特色治疗

施氏砭术综合疗法
通过初步应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帕金森病患
者的运动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将开展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僵直少动
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29
头针治疗帕金森病研究(和影像科合作开展了头针
治疗帕金森病的fMRI研究)

取穴:震颤取从“前神聪”到“悬厘”连线,此线称“顶颞前斜 线”,针刺此线的上1/5段,主治下肢震颤,中2/5段主治上肢震颤, 下2/5段主治头摇动、唇震颤。一侧震颤针对侧顶颞前斜线,双侧 震颤针双侧顶颞前斜线。肌紧张取从“百会”到“曲鬓”连线,此 线称“顶颞后斜线”。针刺此线的上1/5段主治下肢肌张力高,中 2/5段主治上肢肌张力高,下2/5段主治头项肌张力高。一侧肌张力 高针刺对侧,双侧肌张力高针刺两侧。 操作:可直刺,亦可斜刺进针,如斜刺进针则进针的深度达5分左 右。进针后捻转3~5min,留针5min,再捻转,再留针,如是反复 3次,即可起针,起针时用消毒棉球稍压穴位,以防出血。



并发症治疗积分差值无改善,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4
滋补肝肾熄风活血法治疗60例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滋补肝肾熄风活血法可以明显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静止性震颤、肌 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障碍等临床症状。

滋补肝肾熄风活血法通过改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临床症状,从而
提高了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1
研究内容:任晓明等“补益肝肾法”针刺法和西药同时使


按多中心观察法分3个医院的治疗中心,取180例的大样本、每个中
心各取6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和盲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 组,每组30例。

对照组单用美多巴片,治疗组在口服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 (双侧肝俞、肾俞、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溪、太冲,局部
【任晓明,石炎,宋双临,等.补益肝肾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29(11):2470-2473.】。
13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101例增效减副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帕病1号、帕病3号方治疗前后病人UPDRS评分各部分差值经均数比较: 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差值,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日常活动积分、运动功能积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改善,P<0.05,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

中药龟羚帕安胶囊能够改善运动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龟羚帕安胶囊和左旋多巴制剂合用可减少左旋多巴制剂用量。

【赵国华,孟庆刚,于向东,等.龟羚帕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
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7):590-594.】。
9
研究内容(杨明会等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

环节优势

减少西药的用量 减轻副作用
维持症状稳定
18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优势的主要内容
□ 早期帕金森病的纯中医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有
望延缓病程。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医药治疗,初步显示出
较西医药优越的疗效。例如,便秘、尿失禁、身痛、 忧郁等。
□ 帕金森病中医药增效减负作用的研究已取得初步



21
一 、对症状与体征的认识

运动缓慢、僵直为主 ------中医认为“血不养筋,筋脉肌肉拘紧”
肌强直见于所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表现为锥体外系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明 显。患者随意运动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渐衰减。

血不养筋,筋脉肌肉拘紧 养血濡筋
24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医治疗
唾液增多
皮脂外溢 出汗增多 体温增高
下肢水肿
胃纳差
便秘
精神症状------抑郁症
25
运动波动患者的中医药治疗
□ □ □ □
剂末现象: 开关现象:
不自主异动症:
晨僵:
26
中成药治疗
静脉用药

天麻素注射液 每次0.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 日1次,2周为1疗程。适用于震颤为主者。
皮肤常规消毒,用0.25mm×40mm毫针直刺,平补平泻,针刺得气
后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后经UPDRS3.0版在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治疗并发症和总分方 面评分。
12
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 针刺治疗方法能控制和改善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也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安慰剂组在基础西药治疗方案上加服安慰剂,1剂/d,服药后第1、2、
3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过程中因病例剔除及脱落, 最终完成治疗观察的患者共106例。
10
研究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补肾活血颗粒在降低患者UPDRS的评分,缩短患者起立时间及改善患 者肌张力等方面的疗效更明显。

10米折返运动试验中的折返行走时间及转弯时间,两组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减少,只 是补肾活血颗粒组起立时间在处理前后有明显降低,且补肾活血颗粒组和安慰剂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raak H, et al. Neurobiol Aging 2003;24:197–211. 4
Cognitive sig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