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中考考点

□1.声音的产生

考点精讲: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气体、液体和固体振动都可以发声,如泉水“叮咚”是泉水振动发声;气球破裂时发出的“爆响”是空气振动发声。

2.转换法: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该物体的各种效应或表现来判断它的存在及性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开(或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精讲:

实验中一般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化实验”,具体过程如下:(1)把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铃声逐渐减小;(2)拧开进气阀,让空气慢慢进入玻璃钟罩,随着罩内空气的增多,听到铃声逐渐增大。根据以上实验现象,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特别提醒:真空不能传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考点精讲: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控制发声体振幅相同,如将钢尺按压在水平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频率的快慢并比较音调的高低。

□4.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考点精讲:

音叉发声时的振幅不容易观察,可以用乒乓球的振动来放大,具体做法如下: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敲击的力量不同,振幅就不同),然后与细线悬吊且静止的乒乓球接触,观察乒乓球的振幅,并比较声音响度的强弱。也可以用钢尺探究: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应注意控制发声体振动频率一定,如将钢尺按压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仅改变拨动力量的大小,观察钢尺的振幅大小并比较响度的强弱。

□5.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精讲:

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

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用笔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甲乙

(2)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重复步骤(1)两次;

(3)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

(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叠,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5)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而引入的“辅助线”,因此法线必须用虚线表示;另外法线既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又与反射面垂直。

的传播路径;

分析:1.现象分析及数据处理:分析步骤(1)和(2)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一直分居于□C 法线的两侧;分析步骤(3)中的三次实验数据会发现:反射角的度数等于或基本等于入射角的度数。步骤(4)中纸板NOF向后或先前折叠后,与纸板NOE不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也不能再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步骤(5)中,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也沿OE的方向射出,说明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实验结论:(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概括为:“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误差分析:本实验测量的三次数据中,可能并非每次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可能某次测量中数据有微小的差异,这是由于量角器不够精确,或我们读数时造成的误差,但趋势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易错点:

(1)分清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将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光线靠进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即反射角也减小,因此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3)“三线”合一: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此时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即“三线合一”,如右图所示,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4)多次实验的目的:本实验中进行了三次测量,目的是广泛收集实验数据,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影响,使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

(5)反射角与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精讲:

1.器材的选用:(1)要注意查看是否有光屏、光具座(或刻度尺)、火柴等;(2)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不能太大或太小,一般5~20cm为宜,因为如果焦距太大,成实像时像与物间的距离太大而不易操作;如果焦距很小,则对应的物距和像距都很小,测量数据时同样不易操作。(3)蜡烛的高度不宜太高,原因是不好调节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在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四种原因:(1)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在同一直线上;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上;

(3)光屏和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

(4)蜡烛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或一倍焦距内。

3.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物距

成像特点像距应用成像示意图

1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f

_____

2 u=2f 倒立、______的实像v=2f 测算焦距

3 _____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幻灯机

4 u=f 不成像测算焦距

5 u

_____

规律一实像都是倒立的,并且物像异侧;虚像都是正立,并且物像同侧。

规律二1倍焦距是实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是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巧记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规律三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近像变大,像距也变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变近像变小。(巧记口诀:物像异侧,物近像大像距大;成虚像时反变化)

规律四物距大于像距照相机物距小于像距投影仪

巧记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大像距远,物远像小像距近;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点精讲:

1.实验器材的选用:(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需要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步骤的设计:一般考查7个方面:(1)如何探究像和物等大?首先将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一支蜡烛立在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它的像;然后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并适当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好像也点燃了。

(2)探究像距等于物距: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3)探究像是虚像?可用光屏探究,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本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5)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不论探究像和物等大还是像距和物距等距,都要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目的是广泛收集实验数据,使结论更科学合理。

(6)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3.实验结论:像与物等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左右相反;像是虚像。总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概括为“虚像与物

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特别提醒: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

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如右图所示。

□8.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考点精讲:

1.实验器材的组装:首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确定放烧杯支架的位置(让外焰加热),再根据温

度计确定挂温度计支架的位置(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且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隔水加热(水浴法)的原因:(1)防止温度升高过快;(2)使固体均匀受热。

3.为了方便测出蜡熔化时的温度,在做蜡的熔化实验前,可先将蜡熔化,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插至

蜡的中心位置,再让蜡凝固。或者将蜡烛切成碎块,然后将温度计插至碎蜡的中心。

□9.探究水的沸腾

考点精讲:

1.实验目的:(1)观察水的沸腾现象;(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避免加热时间过长的方法:(1)用温水,不要用冷水;(2)给烧杯加个盖子,防止热量散失;(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