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版
儿童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儿童猩红热的诊断 03 儿童猩红热的治疗 04 儿童猩红热的护理 05 儿童猩红热的预防 06 儿童猩红热的并发症
01 添 加 章 节 标 题
02
儿童猩红热的 诊断
临床表现
NO.1
发热:通常为高热,伴有寒 战和头痛。
NO.3
口腔症状:杨梅舌、口周苍 白圈等。
添加标题
咽拭子培养:可培养出A组溶血性 链球菌。
添加标题
血清学检查:抗链球菌抗体滴定度 增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鉴别诊断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与其他类似病症的鉴别, 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 强调猩红热特有的杨梅 提及与其他感染性疾病 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如麻疹、风疹等。
添加标题
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 等,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症状。
07
儿童猩红热的 预后
预后因素
病原体类型:不同病原体感 染预后不同
并发症:如中耳炎、肾炎等, 影响预后
治疗方法:早期、足量、规 范治疗预后较好
年龄: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个体差异:免疫状态、营养 状况等也会影响预后
随访观察
综合分析:结合 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确
定诊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3
儿童猩红热的 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 活动,以降低身体消耗和心脏负担。
01
饮食调理:给予清淡、易消化、营 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牛 奶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1 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有与猩红热患者或与扁桃体、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等链球菌感染患者接触史。
1.2 临床表现1.2.1 普通型猩红热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咽峡炎、皮疹。
发热第二天开始发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期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少数患者可见有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
皮肤皱褶处可出现“巴氏线”。
面部充血而无皮疹,同时有“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出现“草莓舌”,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
2d~3d 后白苔开始脱落,成为“杨梅舌”。
2d~5d 后皮疹消退。
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1.2.2 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很轻。
1.2.3 中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出血性皮疹、神志不清等,而咽峡炎不重。
可出现中毒型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
1.2.4 脓毒型42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引起颈淋巴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等,还可引起败血症。
1.2.5 外科型及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1.3 实验室检测1.3.1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1.3.2 A 群链球菌快速检测试验阳性。
1.3.3 细菌培养后镜检,为β溶血性链球菌。
1.3.4 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
1.3.5 生化鉴定为化脓性链球菌。
1.3.6 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经血清学分群,鉴定为A 群β型血性链球菌。
2 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须依据病原学检查。
3 诊断3.1 疑似病例具备1.2 中的临床表现和1.3.1.3.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3.2.1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1.3.2.2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3.2、1.3.3、1.3.4、1.3.5 中的至少一项。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红疹等。
以下是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1. 突发的高热:患者体温通常在38.3摄氏度以上。
2. 咽喉痛:患者常常感到咽喉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和咽部充血。
3. 红疹:猩红热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皮肤上的红色皮疹,常从颈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疹子触摸时具有细砂纸般的质地,患者面部和躯干部位的皮肤可能在疹子周围保持苍白。
4. “草莓舌”:患者的舌头表面可能呈现出红色,并有疱疹般的小溃疡,与舌头的正常粉红色相比,这被形容为“草莓舌”。
5. 皮肤脱屑:猩红热的恢复阶段,通常会出现皮肤脱屑,特别是在腿部和足部。
为了确诊猩红热,医生通常会根据上述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临床评估。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或喉咙培养,以便确认链球菌的存在。
重要提示: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患有猩红热,请立即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猩红热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1
教学要求
1.掌握
①病原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特点。
②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 病变。
③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皮疹特点(舌象改变、脱屑特点)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④实验室检查:血象、细菌培养。
⑤诊断的主要依据。
⑥与猩红热样药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鉴别。
20
临床表现
–线状疹(Pastia线):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摩 擦出血呈紫色线状
–出血性皮疹:见于严重病例 –口周苍白圈:颜面部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
不明显,相对苍白 –草莓舌:舌有白苔,舌乳头红肿突出 –杨梅舌:白苔退去,舌乳头仍红肿突出
21
22
皮疹
23
24
25
26
线 状 疹
27
缓症链球菌感染:表现重,细菌培养鉴别
40
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首选药物:青霉素 –疗程:5-7天。用药24小时后可退热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并发症治疗:对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也要抗生素病原治疗
41
预防
控制传染源:病人6--7天隔离治疗,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到人群密集地,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苄星青霉素预防性肌注。
变态反应性病变: A组链球菌某些型与被感染者的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
底膜的抗原相似,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或抗原抗体复合 物沉积而致免疫损伤
12
主要病理损害
中毒性病变: 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引起全身毒血症---发热、头痛、
皮疹。 红疹毒素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出现高热、咽喉痛、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喉部炎症:患者的咽喉黏膜充血,咽红、扁桃体肿胀,可能有灰白色苔膜覆盖。
咽部和扁桃体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
3. 猩红热皮疹:患者体表出现特征性的皮疹。
皮疹起初呈红色且比较小,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与皮肤摩擦后可见明显的皮疹。
皮疹通常在躯干开始扩散,然后向四肢和面部蔓延。
它们可以被类似于“桔子皮”的纹理所取代,一般不会影响手掌、脚掌和嘴唇。
4. 舌苔现象:舌头上通常会出现丰富的白色苔膜,但苔膜下的舌头可能呈现出亮红色。
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做出猩红热的诊断。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进行喉拭子检查或抗链球菌溶血素验血来确认诊断。
猩红热临床诊断标准
猩红热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一、诊断原则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
二、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伏期内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
2.症状体征1)普通型猩红热: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
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
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
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圈。
2~5d后皮疹消退。
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3)中毒性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
4)脓毒型猩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
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
咽部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临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5)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皮疹常在伤口周围首先出现且明显,然后遍及全身,常无咽峡炎。
3.实验室检查3.1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3.2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菌。
4.病例分类4.1疑似病例:发热,猩红热样皮疹+3.1。
4.2临床诊断病例:具备4.1+2.中任何一项。
4.3确诊病例:具备4.2+3.2。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污染用具、玩具、饮料等间接传播。
也可经皮肤创伤或产道感染。
【消毒】对热、干燥及普通消毒剂敏感。
56℃30分钟即可杀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并且在幼儿园和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更容易传播。
病症通常在感染后的2-5天内开始出现,包括高热、咽喉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此外,病患往往有猩红色或深红色的皮疹,通常首先在颈部和胸部出现,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诊断猩红热的方法猩红热的诊断主要基于医生的临床判断,包括症状和体征检查。
这些诊断方法包括:1. 病史医生需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特别是对于是否感染了链球菌或曾经患有猩红热等病情有所了解。
2. 全身症状医生会检查病人是否出现了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3. 咽部检查医生会检查病人的咽部,包括扁桃体、腺体和喉部,看是否有炎症和增生情况。
4. 皮疹病人的皮肤症状是诊断猩红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医生会检查病人是否有红斑、皮疹、斑丘疹或红疹,这些症状可能最早出现在颈部和胸部。
5. 血液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确定病人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帮助诊断猩红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猩红热的症状和皮肤病变与其他很多疾病相似,因此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与猩红热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1.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可以引起皮肤瘙痒和红斑。
荨麻疹的症状和猩红热非常相似,但荨麻疹的皮疹往往更严重和更长时间,并且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通常在幼儿时期出现。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口腔和手脚的红疹。
虽然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皮疹很相似,但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集中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等腔体黏膜。
3. 风疹风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人中流行。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身体不适、喉部痛、淋巴结肿大等。
虽然风疹也可能会出现皮疹,但风疹的皮疹往往比猩红热较轻。
4.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过敏反应会引起皮肤瘙痒和红斑,从而与猩红热的皮疹相似。
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可能多样化,需要从患者的病史中排除这种可能性。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猩红热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咽喉痛、红斑疹和舌苔脱落。
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咽喉痛和咽部充血。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舌苔会有明显的白色覆盖物,随后脱落后呈猩红色。
此外,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小而细腻的红色斑点,可在颈部、胸部和腹部扩散。
二、实验室检查。
对于猩红热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咽拭子培养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培养分离出的链球菌可以确定病原体。
此外,血液检查也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病理改变。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出现高热、咽喉痛、红斑疹和舌苔脱落等典型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咽拭子培养或血液检查阳性,发现A群链球菌感染。
3. 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猩红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高热、咽喉痛和皮疹的疾病,如麻疹、风疹等。
综上所述,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性,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猩红热的诊断标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儿科中医-猩红热
外 科 型 猩 红 热
二、鉴别诊断 本病与麻疹、风疹、幼儿急疹鉴别
四种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表
鉴别点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病原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疱疹病毒 6 型 A 组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
潜伏期 初期症状
发热与皮 疹的关系 特殊体征
7~21 天
14~21 天
7~14 天
1~7 天
发热,咳嗽,流 涕,泪水汪汪, 麻疹粘膜斑 发热 3~4 天出 疹,出疹时热更
四、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并发症: 心悸(风湿性心脏病) 水肿(急性肾炎) 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等
[病因病机]
1.病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
2.病位:主要在肺胃 ,涉及心、肝、肾 和筋骨关节。
3.主要病机:时邪蕴于肺胃,薰灼咽喉, 内伤血络,外泄肌肤。
猩红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痧毒疫疠之邪 口鼻 肺卫
肺卫失宣 表证
苔糙便秘,咽喉溃烂秽臭,去鲜芦根、鲜 竹叶,加生大黄、芒硝通腑泻火;
若邪毒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等,可 选加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3.疹后阴伤 证候 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 咽部糜烂疼痛亦渐减轻,或有低热,唇口干 燥,皮肤脱屑甚或脱皮,或伴干咳,食欲不 振,舌红少津,脉细数。
本证以低热起伏,唇口干燥,皮肤脱屑, 舌红少津,脉细数为特征。
邪毒炽盛 邪热未尽 余毒未清
气营
毒炽气营 高热烦躁、咽喉肿痛
皮疹如丹、杨梅舌
伤及心气,心失所养
心悸
流窜筋骨,关节不利
痹证
闭塞三焦,水道失畅
水肿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史。 2.起病急骤,高热,咽喉肿痛或腐烂,舌乳头肿 胀,状如杨梅。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一、症状表现1.发热:患者通常出现中等度以上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5天。
2.咽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咽痛,严重者影响吞咽。
3.头痛: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4.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关节疼痛。
5.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6.其他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等。
二、皮疹特点1.皮肤潮红:皮肤表面出现弥漫性潮红,且边界清晰。
2.猩红热样皮疹:皮肤表面出现红色针状丘疹,大小约1-2mm,皮肤皱褶处可出现线状密集皮疹,形成典型的“手帕样”改变。
皮疹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约3-4天。
3.消退后脱皮:在皮疹高峰期后,患者皮肤可能出现脱皮现象,轻者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重者可能出现大片状脱皮。
三、咽部检查1.咽部充血: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
2.脓性分泌物:咽部有脓性分泌物附着。
四、细菌培养1.培养阳性:从患者咽拭子或血液中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猩红热病原体)。
2.培养阴性:患者未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五、炎症指标1.白细胞升高:患者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升高。
2.C反应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猩红热早期可明显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3.血沉加快:猩红热时血沉加快,但并非特异性表现。
六、链球菌抗体检测1.抗链球菌溶素O(ASO)升高:ASO是机体在受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是猩红热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
在发病后1-2周内ASO滴度升高,并在3-5周内达到高峰。
但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3个月内ASO滴度仍持续处于低水平。
2.其他链球菌抗体升高:在猩红热急性期,除ASO外,其他链球菌抗体如抗链球菌激酶(ASK)、抗透明质酸酶(AH)等亦可升高,但这些抗体的特异性不如ASO高。
传染病学指导:猩红热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普通型 潜伏期⼀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
起病急骤,发热,体温⼀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起病时可能产⽣惊厥或谵妄。
患⼉全⾝不适,咽痛明显,影响⾷欲。
咽及扁桃体显著充⾎,亦可见脓性分泌物。
⾆质红,*红肿如草莓,称杨梅⾆。
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有触痛。
⽪疹于24⼩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内迅速蔓延⾄全⾝。
典型⽪疹为弥漫针尖⼤⼩的猩红⾊⼩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寒冷时的鸡⽪样疹。
疹间⽪肤潮红,⽤⼿压可暂时转⽩。
⾯颊部潮红⽆⽪疹,⽽⼝周围⽪肤苍⽩,称⼝周苍⽩圈。
⽪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疹密集,⾊深红,其间有针尖⼤⼩之出⾎点,形成深红⾊“帕⽒征”。
⼝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或出⾎点。
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见于⾯部,次及躯⼲,然后到达肢体与⼿⾜掌。
⾯部脱屑,躯⼲和⼿⾜⼤⽚脱⽪,呈⼿套、袜套状。
脱屑程度与⽪疹轻重有关,⼀般2~4周脱净,不留⾊素沉着。
(⼆)其他类型 1.轻型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出现典型的⽪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
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杨梅⾆。
发病后1~3周⽪肤脱屑或脱⽪。
2.中毒型起病急骤,体温可⾼⾄40.5℃以上。
全⾝中毒症状明显,头痛、惊厥、呕吐、为常见症状。
咽扁桃体炎症严重。
有明显红斑疹。
如合并脓毒症状,甚⾄发⽣休克,危险性很⾼。
3.外科型链球菌经⽪肤或黏膜伤⼝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疹从创⼝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肤。
⽆咽炎和杨梅⾆。
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发热、咽痛,⽪肤出现充⾎红点疹或充⾎粟粒疹。
2.确诊病例 (1)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或杨梅⾆,⼝周苍⽩,⽪肤皱褶处有⽪折红线(巴⽒线)。
(2)发热1—2天内出疹,⽪肤弥漫性充⾎、潮红,其间散布针尖⼤⼩猩红⾊⽪疹,压之退⾊,2~5天后消退。
(3)退疹1周内⽪肤有脱屑或脱⽪。
猩红热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猩红热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如果发现猩红热的症状时还需及早就诊治疗。
猩红热的诊断一、接触史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者,有助于诊断。
二、临床表现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杨莓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为猩红热的特点。
三、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达10~20×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
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
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4、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5、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6、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猩红热的鉴别诊断一、麻疹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
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内疹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
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
退疹时无脱屑。
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
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有用致疹药物史。
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
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
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
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
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
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
猩红热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
随访期间需要注 意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患者应在治疗后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避免接触感染源:患者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患病的人等。
体
细菌培养:从咽 拭子或血液中培
养出链球菌
快速抗原检测: 使用快速抗原检 测试剂盒进行检
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咽喉痛、扁桃体炎等 体征:皮疹、杨梅舌、口周苍白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如感冒、麻疹、风疹等相鉴别
饮食: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 果和蔬菜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 素等,以及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
物理治疗:使用冷敷、热敷等方法缓解 症状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 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 酚、布洛芬等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等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 选用其他抗生素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可达 38-40℃,持续1-
2天
咽喉痛:咽喉部红 肿、疼痛,影响吞
咽
扁桃体炎:扁桃体 肿大、充血,表面 有白色脓性分泌物
淋巴结肿大:颈部、 腋下、腹股沟等处 淋巴结肿大,有压
痛
皮疹:全身皮肤出 现红色斑点或斑丘 疹,从面部开始,
逐渐蔓延至全身
并发症:可引起风 湿热、肾炎、心肌
预防性治疗
抗生素治疗:使 用青霉素、红霉 素等抗生素进行
猩红热如何鉴别诊断?
猩红热如何鉴别诊断?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
性咽喉炎无法区别。
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
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
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
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
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
咽部无炎症。
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
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
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
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
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4)其他细菌感染:金葡菌、C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
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
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 充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 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
流行特点: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为最多见,
特别易发于幼托单位及小学。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5天。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4个类型,
即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 型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 复期(脱皮期)。
猩红热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结膜炎 咽痛
++ ±± ̶̶ ±+
药物疹
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
̶̶ ̶+
麻疹粘 膜斑
+ ̶ ̶ ̶
̶ ̶
出疹时间 皮疹特点
发热3-4天 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 始
发热1-2天 淡红色斑丘疹,由面部 开始
热骤降出 散在,玫瑰色,多位于
疹
躯干
发热1-2天 全身针尖大小红疹,疹 间皮肤充血,口周苍白 圈
预防
1.隔离患者:至少7天,应填报传染病报告 卡,属乙类传染病。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 感儿需检疫一周,对体弱者可服用阿莫西 林或头孢菌素2-3天。
2.减少接触,流行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注意室内通风、维持空气清新。
3.早期、足疗程治疗猩红热,可有效地预防 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重时中性粒细胞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尿常规:如合并肾炎时可有改变。 细菌培养:可用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
培养溶血性链球菌。 血清学检测: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
涂片进行快速诊断。恢复期(感染后2-3 周)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升 高,可持续至病后数月至一年左右。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呼吸道) 伤口或产道传播(少) 细菌污染的日用品、器具、书籍 及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抗体可产生抗菌免 疫和抗毒素免疫。抗菌免疫可抵抗同型菌的侵犯, 但对不同型的链球菌感染无保护作用。由于红疹 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若感染另一 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下列类型:
1.普通型:部分患者呈轻型:起病时无明显症状,或 有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消退较快,脱屑 较轻。
3.脓毒型:咽峡炎很显著,渗出物多,往往形成脓 性假膜,局部粘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附近组织 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还可引起败 血症。
4.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易并发心肌炎、肝 脏损害、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病原学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 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但 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 30分钟及一 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自发病前24 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A组乙型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 且不易被重视,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学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可分为A―H和K―V共 20组,而致病的绝大多数是A组,少数是B组。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学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 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M蛋白、致热外毒 素、溶血素、侵袭性酶、脂磷壁酸。 ➢ M蛋白(M protein) 是A组链球菌主要的毒
用药时出 多形性,停药后疹退
疹
发病4-6天 斑疹、丘疹或猩红热样
出疹
斑疹
鉴别诊断
1.麻疹:发病早期有明显的卡他症状及口腔 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发热后三天出疹, 疹间有正常皮肤,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
2.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发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枕后淋 巴结肿大。
发热伴皮疹的诊断思路
发热伴皮疹常是儿科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水痘常见于发热的第一天, 猩红热一般在第二天出疹,天花在病程第三天出 疹,麻疹出疹常见于发热第四天,斑疹伤寒出疹 常在病程第五天,伤寒则在病程第6天左右才出现 玫瑰疹。口诀:水红花麻斑伤
皮疹形态:麻疹为斑丘疹,斑疹伤寒多表现为红 色斑疹,猩红热皮疹是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密布 细小的丘疹,水痘、单纯疱疹等表现为疱疹,流 行性脑脊,皮疹于 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2~3天退尽,但重者可持续一周左右。疹退 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 显,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 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
并发症: 淋巴结炎 中耳炎 败血症 心肌炎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少隔 离7天),强调卧床休息。以免劳累发生变 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青霉素 过敏者可改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也可 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疗 程为7-10日。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 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 急性肾炎处理。
病原学
➢ 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 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伤心脏的作用, 可分为O和S两种溶血素;
➢ 该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5种①链激酶; ②透明质酸酶;③链道酶;④烟酰胺 腺嘌呤二核苷酸酶;⑤血清混浊因子;
➢ 脂磷壁酸,围绕在M蛋白外层,与M蛋 白共同构成A族链球菌的菌毛结构。增 强细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性。
3.幼儿急疹:通常于发热第3-5日出诊,疹 出热退。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亦无 脱皮。通常无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以斑疹、丘 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其主要临床 特点。
鉴别诊断
5.药物疹:有药物史,皮疹为多形性,也可 有猩红热样皮疹,感染中毒症状轻微,无 咽部症状。停药后症状减轻,抗生素治疗 无效,抗过敏和激素治疗有效。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原学
猩红热是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所致。链球菌为 革兰阳氏球菌,可分为三类: ①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常寄居在口
咽腔.呼吸道.肠道,为条件致病菌; ②乙型(ß)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又
分成A、B、C、D等20个组,对人类有致病 性的绝大多数属于A组; ③丙型(r)链球菌:不溶于血,对人无致 病作用。
6.金黄色葡萄菌感染:也可发生猩红热样皮 疹,杨梅舌等,鉴别需依靠细菌学检查。
鉴别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 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 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征。
发病数小时后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 分布不均,多少及大小不等,开始为鲜红 色,以后为紫红色,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 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
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可有压痛。
临床表现
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始 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 身;典型的皮疹呈 弥漫性鲜红色针尖大小 点状疹(鸡皮疹),可有骚痒感。皮疹间 皮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 秒钟后恢复原状(指压痕阳性)。皮肤皱 褶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 皮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称为线状疹 (又称帕氏线)。如颜面潮红,但无皮疹, 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 称为口周苍白圈。
力因子:1.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杀菌作用;2. 可诱发机体的变态反应,与心肌组织有抗原 交叉反应。M蛋白与其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 合物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 病。 ➢ 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该菌能产生A、 B、C、D 四种抗原性不同的致热性外毒素, 其抗体无交叉保护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 样皮疹;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特征性临床表现(急性 发热、咽峡炎、杨梅舌、鸡皮疹、指压痕、 帕氏征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 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咽拭子培养阳性可确
诊。
发热伴皮疹
皮疹是儿科疾病的常见体征,不同疾病的 前驱表现,皮疹形态、分布、出疹和退疹 的演变过程均不相同。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 索,如前驱期长短、发热时间以及出疹时 间,出疹顺序以及伴随情况、皮疹形态以 及演变经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