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送别、思乡、爱国、闺怨诗中考题练习
中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题:送别、思乡、爱国、闺怨诗中考题练习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诗中扮演什么角色?【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答案】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明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不仅要托月寄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意近即可)【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鉴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李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给明月,让明月承载他的思念和牵挂。
这里的“愁心”不仅仅是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更是对友人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而明月作为诗人的知心人,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远方的王昌龄,让友人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谊。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人格化,使得明月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物,更是一个富有情感的象征。
这种奇特的想象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这首诗中,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诗人将明月人格化,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
3.请说说尾联的意思并简析其作用。
【来源】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答案】2.D 3.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解释“歧路”“儿女”两个词语。
(2)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对此联进行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两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染,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探究这两首送别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点)。
5.古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中考古诗词:送别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答: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中考语文 送别诗 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来源学科网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学@科网(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5.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6.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中考真题含答案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1)D(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
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
本项说法错误;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不是送别友人的诗。
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 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ft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 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 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ft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 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ft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 分)【答案】1.(3 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3 分)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四) 移家①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初中语文 送别诗练习题(含答案)
• 送别时:清晨 送别人:作者 远行人:魏万
• 目的地:京城 二人关系:魏万为作者的晚辈朋友
• 远行人的行为:早晨离别,途中听鸿雁哀鸣,过云山
• 情景:微霜渡河——景物萧条、暗示路途艰难 鸿雁——大雁南飞,易引发漂泊之愁 云山——山高路险,行路艰难 关城树色——树叶变黄,景色凄凉 御苑砧声——捣衣为寄给在外的亲人,易勾起思念之情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 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 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结合题目和注释研读诗句,明确送行人、行路人,送行地、要 去地、途经地,送别的时间,去的目的,二人关系等等信息,才 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及表现手法。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把握诗词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句。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里 之人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③ 燕子春社 时飞来,秋社时离去,故称社燕。
初中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送别抒怀诗
初中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送别抒怀诗一、思维导航:二、中考例题:•(2021·四川德阳市·中考真题)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 .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 .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 .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
故选B 。
2.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诗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意思是: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作者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的是伤心离别后的感受。
肖像可以清晰可见,但自己的伤心却难以画出,诗人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衬托手法,写自己独对着好友小像以慰相思,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及自己不忍离别的感伤。
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
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
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一)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一)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2)请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别韦司士①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④沙里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
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
③无那:无奈。
④黄河曲:黄河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颔联“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为实,“春风”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黄河曲”“白马津”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尾联反结“别”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2)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3.古诗歌阅读。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结合诗歌,简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尾联中“怜”的意思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本诗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渲染了的氛围。
(2)第三句中的“愁心”指的情感。
4.古诗鉴赏。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下列诗句中所寄予的情感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最相近的一项是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往往一字传神。
“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20**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题(送别诗)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XXX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答: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XXX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伎俩,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阐发其感化。
(3分)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贴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友人[唐]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XXX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含答案解析)103337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2)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杜少府“之任”的地点是________。
(2)本诗虽是送别诗,却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任选角度,分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句诗写景的特点及作用。
(2)颈联中,“落日”这一意象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A.1B.1C.1D.1(2)A.2B.2C.2D.2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送别题材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
送别诗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
C.唐朝时开始在路旁设置亭舍,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
经文人的诗词吟咏,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长短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
D.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
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此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7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七)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古人认为“秋”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2.第三、四句,诗人用第一人称“我”写送别友人后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给人怎样的感触?(3分)
【答案】1. “秋”字,表面上写时令(1分),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2分)(意思对即可。)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分)
(四)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3分)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3分)
【答案】1. 春光明艳,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六)送魏二
王昌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
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
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
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说明: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3分)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
1、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
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婺江(双溪)八咏楼
2、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1)明卿:作者的好友。
(2)楚:楚地。
(3)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萧瑟、凄凉、迷蒙
2、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
(2分)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3分)
1、秋季冬季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
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
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分)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3分)
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