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
(1)基本方药: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组成基本方药。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基本方药,实现个性化治疗。
(3)用药原则:遵循“剂量适中、疗程合理、用药安全”的原则,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第1篇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方案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治疗原则
1.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体质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治未病:重视预防,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4.综合治疗:结合中药、针灸、推拿、食疗、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多种疗法。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2.针灸治疗
(1)选穴原则: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穴位。
(2)治疗方法:采用毫针、电针、耳针等针灸疗法,每周治疗2-3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进行,确保治疗安全。
3.推拿治疗
(1)手法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推拿手法。
(3)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
(4)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治疗,避免运动损伤。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指在动脉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作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

二、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阳上亢、肝火偏盛等原因所致。

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系,肝脏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肝阳上亢意味着肝脏功能失调,肝火偏盛则代表肝火旺盛,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引发了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医师会通过望诊、问诊、和闻诊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因以及身体状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调理情志:在治疗高血压时,中医非常重视调理患者的情志状态。

情志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情绪,维持身心健康。

中医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以促进血压的稳定。

3.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饮食调理被视为十分重要的一环。

高血压患者应以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为主,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脂和高糖的食物。

同时,中医还强调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压。

4.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是使用中药。

根据个体差异,中医师会为患者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以调理肝脏功能、平衡阴阳、降低血压。

中药的治疗效果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因此患者应按医嘱坚持用药。

四、注意事项1.密切监测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压,对血压升高的情况要及时发现并就医治疗。

2.遵医嘱用药:患者在用中药治疗高血压时,应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加重高血压病情,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4.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语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强调个体化、全面性和综合性。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处方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处方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处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黄帝内经》等古典医学著作。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发病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以下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几种常见处方:1. 平肝潜阳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具有平肝息风、清热潜阳的作用。

2. 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能够滋阴补肾,降火平肝。

3. 健脾化痰法:适用于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白术等,具有健脾化湿、化痰开窍的功效。

4.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血瘀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5. 疏肝理气法:适用于肝气郁结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香附等,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作用。

6. 温阳助阳法:适用于阳虚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干姜等,能够温补阳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7. 养心安神法:适用于心神不宁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等,具有养心安神、镇静催眠的效果。

8. 调和阴阳法:适用于阴阳失调型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知母等,能够清热泻火,调和阴阳。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情和症状,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高血压也强调整体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包括饮食调养、情志调节、适当运动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进行探讨,包括中医理论指导、中药选方、用药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中医理论指导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高血压应遵循“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原则,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主要治疗方向。

二、中药选方1. 肝肾阴虚型症状: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肝益肾。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加减:若头晕头痛明显,可加菊花、钩藤;若五心烦热明显,可加知母、黄柏;若失眠多梦明显,可加酸枣仁、夜交藤。

2. 肝阳上亢型症状: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菊花。

加减:若头痛剧烈,可加川芎、白芷;若口苦咽干明显,可加黄芩、栀子;若烦躁易怒明显,可加丹皮、栀子。

3. 痰湿内阻型症状:头晕重浊,胸闷痰多,肢体沉重,食欲不振,舌胖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浊。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若胸闷痰多明显,可加枳壳、瓜蒌;若肢体沉重明显,可加防己、薏苡仁;若食欲不振明显,可加砂仁、藿香。

4. 气滞血瘀型症状:头痛如刺,胸闷胁痛,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若头痛如刺明显,可加延胡索、郁金;若胸闷胁痛明显,可加香附、郁金;若面色晦暗明显,可加丹参、鸡血藤。

三、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高血压药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药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药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治疗高血压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中医治疗高血压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高血压药方柴胡槐花治高血压【功能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

证见头晕目眩,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组成】柴胡、黄岑、枳实、白芍、郁金、龙骨、牡砺、蒲黄、五灵脂、槐花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病例验证】李某,男,45 岁,证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胁痛,胸痛彻背,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血压22.8/16.2千帕(171/122毫米汞柱),胆固醇8.3mmol/L,谷丙转氨酶293U。

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

以上方加减化裁,服药后诸症逐渐消失,血压21.8/12.8千帕(164/96毫米汞柱),胆固醇4. 5 mmol/L,谷丙转氨酶175U。

三草二明汤治高血压【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病。

证见面赤头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组成】夏枯草30克、尸莶草30克、益母草10克、决明子25克、石决明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病例验证】某女,42岁,自诉患高血压病,曾服降压灵、利血平、益寿宁等,病情时好时差,因事不如愿,血压升至25.3/14. 7千帕(190/110毫米汞柱),3个月来,头晕、目眩、烦躁、口苦、失眠,舌红,苔薄白略黄,脉弦数。

上方加远志、酸枣仁、夜交藤,制成5剂,日服1 剂,服3剂即头晕目眩失眠诸症大减,遂减去运志、酸枣仁、夜交藤,守方连服40剂,血压稳定在17.3~18.7/12.0千帕(130~140/90毫米汞柱),随访1年未复发。

花生苗治高血压【功能主治】清热益血。

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作用,对治疗高血压病有较理想的功效。

高血压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疗高血压,也被称为“健康的沉默杀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肝阳上亢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中医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独特而有效,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疗的要点。

一、中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脉象观察: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到血压的高低和阶段。

高血压患者脉象多见沉紧,脉浮紧而细弦。

2. 面色观察: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面色多为红色或紫红色,有时会有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3. 舌象观察:中医诊断高血压时会观察患者的舌象,以了解其身体的病理变化。

高血压患者舌质多为红色,苔薄而微黄。

4. 症状询问:中医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等,以了解病情的轻重。

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观察和询问,中医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高血压的病情,并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中药治疗高血压中药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药配方,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1. 降压安神汤:该方剂组方灵活,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进行调整。

主要成分包括黄芩、黄连、黄柏、茯苓、泽泻等,具有清热降压、安神定志的作用。

2. 舒肝降压汤:适用于肝郁气滞型高血压患者。

主要成分包括枸杞子、丹参、香附、制何首乌等,能够调节肝气,舒缓心情,降低血压。

3. 脾胃和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高血压患者。

主要成分包括党参、白术、大枣、茯苓等,能够调理脾胃,提升体质,改善高血压症状。

除了以上方剂,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中药配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饮食调理与生活习惯建议中医治疗高血压还强调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油腻,多摄入富含钙、镁、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海鲜等。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本方案旨在结合现代中医治疗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个专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标本兼顾: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缓解血压升高,也要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

3. 整体调理: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配合中医治疗,达到身心平衡。

4.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现代医学方法,以提高疗效。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处方用药1. 基础方剂:珍珠母、菊花、钩藤、生地黄、白芍、川芎、甘草等。

2.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进行药物加减。

用药方法- 煎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

- 丸剂或散剂:对于不便煎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丸剂或散剂。

2. 针灸治疗选穴1.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

2. 配穴:肝阳上亢加肝俞、肾阴虚加肾俞、痰湿阻滞加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 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按摩1. 头部按摩:按揉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2. 背部按摩:按揉肝俞、肾俞等穴位,每次按摩10-15分钟。

3. 四肢按摩:按揉太冲、曲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4. 生活方式调理1.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监测与评估1. 定期检测血压: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观察症状变化: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3. 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结语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备受。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致。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内阻、瘀血内阻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对不同的证型,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医生会开具平肝潜阳的中药方剂;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医生会开具滋补肝肾的中药方剂。

2、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具有方便、快捷、易于携带等优点。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针对高血压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丸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证型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3、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高血压也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等。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

4、中药浴治疗中药浴是一种利用中药煎汤洗浴的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血压。

常用的中药浴配方包括川芎、丹参、钩藤等。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浴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注意事项1、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4、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12个经验妙方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12个经验妙方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12个经验妙方当前,我国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威胁大众健康,随着对高血压的研究逐步深入,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出现较多新进展,西医降血压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氢氯噻嗪等利尿剂,美托洛尔等β阻剂及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是首选药物,但西药毒性和副作用较大,长期大量应用氢氯噻嗪会影响电解质、尿酸、血脂,美托洛尔对哮喘、心率过慢(<55次/min)等高血压患者有不良影响,硝苯地平可能引起下肢水肿、头晕等,西药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

中医药治疗可有效保护靶器官,与西药合还可减少副作用,中药对于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及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较好,降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粘稠程度,改善肾功能。

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从具体病证出发,用辩证论证方法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脑、肾。

以下简要科普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其12个治疗的经验妙方。

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临床上所说的高血压并不仅是达到高血压值,血压明显高于自己年轻时的血压,有明显症状者,也需就医进行诊断。

当前,高血压已是一种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视力障碍、心绞痛等并发症,使患者部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

高血压病发因素有家族遗传,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患者常有恶心、头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脏、肾脏、大脑等靶器官受损,患者需积极接受治疗并遵医嘱调节生活习惯,需遵循医嘱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各个方面进行调理。

二、高血压分类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高血压并非由其它疾病所导致,肥胖、有家族史人群发病率也较高,原发性高血压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改善生活习惯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有本质区别,比如患嗜铬细胞瘤后,表现出高血压,治疗继发性高血压要明确原发疾病病因,最常见的如嗜铬细胞瘤,治好继发疾病,高血压就能痊愈。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危害。

传统中医学中,高血压被称为“痹证”或“痿证”。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对高血压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绪不稳定、肥胖、饮食不当等。

而中医将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归结为阴阳失调、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等方面。

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分型,中医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型等。

这些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脉象等综合判断而得出的。

二、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进行治疗。

比如针对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柴胡、黄芩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则可以选用丹参、麦冬等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的效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

另外,针灸疗法也是辨证论治高血压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内关、合谷、太冲等,具体的穴位选择需要根据辨证分型来确定。

三、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辨证分型。

高血压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因此辨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脉象、舌像、症状等多方面信息,确保准确辨证。

其次,要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拥有丰富的治疗方法,但并非每种方法对每个患者都适用。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中药方剂或针灸穴位。

另外,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中医讲究顾全大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并配合医生的指导。

四、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效果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比较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比较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比较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在调理整体、平衡阴阳、改善体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医药角度讨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并对不同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一、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疗法之一,对高血压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缓解症状的效果。

针灸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交感神经活动和抑制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调节心脏功能和心脑血管张力。

2. 促进外周组织氧供:针灸对血液的循环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微循环,改善外周组织氧供。

3. 调整心脑血管张力:针灸可以通过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紊乱情况,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二、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药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改善体质,调节阴阳平衡以及清除体内湿气等途径发挥功效。

不同的中药方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1. 降压方剂:秘制颗粒、黄连素片等方剂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减弱心脏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等途径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2. 调理体质方剂:益气养阴、清肝明目滋肾等方剂可通过调理人体气虚、阴虚、阳虚等体质,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3. 祛湿利水方剂:五苓散、茯苓丸等方剂可以清除体内湿气,并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患者消除浮肿等症状。

三、配伍中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治疗方法通过合理选择中药方剂和药物,并在监测下进行调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中药加味降压药:将现代降压药与中草药相结合,对高血压患者同时起到降低血压和改善体质的作用。

相比于单一使用现代降压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缓解降压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

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

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与情志调理密切相关。

情志调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一些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

一、平和心情,舒缓压力情志急躁、压抑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情对于调理高血压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舒缓情绪:1. 调整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紧张的生活状态。

2. 参加适当的运动:适当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增加身体的代谢活动,减轻血管压力。

3. 培养爱好: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阅读等,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4. 学习放松技巧:适当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二、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生活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对于高血压的调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医建议的作息规律:1. 早睡早起:保持每天规律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前起床。

2. 饮食规律: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

3. 适量运动:每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活络经络、降压平稳。

4. 规律工作:保持工作时间的规律,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或过度劳累。

三、食疗调理,合理膳食中医认为,食疗对于调理高血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食疗调理方法:1. 多吃蔬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2. 限制盐摄入: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量,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在6克以下。

3. 选择低脂食物: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鱼类、豆制品等低脂食物的摄入。

4. 合理搭配食材:尽量多食用含有镁、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黑木耳、豆类、绿叶蔬菜等。

四、中药调理,辅助治疗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 丹参调理: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高血压,即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中医药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阴阳失衡、气机不畅所致。

下面将介绍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分型,一般可以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蕴、气阴两虚等几个类型。

1. 肝阳上亢型特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耳鸣、情绪烦躁、易怒、睡眠差、大便干燥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清热疏肝、降逆平肝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真武丹、龙胆泻肝丸等。

2. 肝肾阴虚型特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舌红少津、尿量多而短赤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滋养肝肾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左归饮、六味地黄丸等。

3. 痰湿内蕴型特征:头昏沉重、胸闷、气短、舌苔厚腻、体形肥胖、腰腹部肥胖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祛痰利湿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茯苓五苓散、脱脂茶等。

4. 气阴两虚型特征:头晕、心悸、口干、咽干、气短、尿量少、舌红少津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人参党参麦冬汤等。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合理选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可缓解症状、调节血压、改善体质。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胃肠道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的食物。

可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的摄入,维持正常体重,并且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3. 运动疗法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有积极作用。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节奏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 心理调节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问题。

通过运用中医养生理论,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调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

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

中医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对症开出一下中药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

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

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高血压与中西医治疗小科普

高血压与中西医治疗小科普

高血压与中西医治疗小科普高血压作为临床慢性病、多发病的一种,在我国呈高发趋势,临床上多见以西药治疗高血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血压降为可控范围,但是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同时会给身体带来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做的效果方面要慢于西医,但是其几乎没有副作用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中药内服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药的调配、根据疾病的症状与患者自身相结合来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为身体阴阳失调、肝肾阴亏、气血失和、风阳上扰所导致,主要辅以调和气血、平肝潜阳、滋养身体的药物治疗高血压。

单味中药,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有降压的效果,临床上证实半夏、白芥子等对于痰湿壅盛类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栀子、夏枯草、丹皮可以清热祛火。

杜仲、天麻、钩藤等,通过复合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在平肝熄风、理气化痰、清热、滋养肝肾等方面。

中药组分是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有效单一成分,因为其安全性相对较高,用量较好把控,多用于合成、半合成药物的调配,渐渐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研究。

其中从天麻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天麻素注射液,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杜仲糖苷、沙苑子总黄酮以及莱菔子成分中的水溶性生物碱、芥子碱盐类均表现出良好的降压效果。

中医治疗中口服中药汤剂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一步研究,除了已经很成熟的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外,许多自拟方案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时也有明显降压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中成药在治疗高血压中也有突出贡献,中成药相比汤剂而言,方便携带且容易服用,受到很多患者选用。

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在临床治疗有广泛应用前景。

虽然有众多的中药都被证实有降压效果,但是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否则可能会出现某种药物别人吃了有较好的效果,自己吃了效果并不明显的现象。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应性也不同,只有结合中医理论,不同患者开具针对性的药方,才能药到病除。

中医对于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高血压与高血脂是现代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隐患。

传统中医学在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高血压的辨证与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一般来说,中医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型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头痛、耳鸣、面色潮红等症状。

中医治疗实证型高血压的原则是清热降压,常采用草药组方如黄芩、连翘、丹参等具有清热降压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适当进行针灸疗法,如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虚证型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畏寒、乏力、气短等症状。

中医治疗虚证型高血压的原则是益气养阴,常采用草药组方如黄耆、麦冬、首乌藤等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常配合中医推拿疗法,如捏脊、揉腰等手法可以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

针对高血压的日常调理,中医也提出了一些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建议。

例如,推荐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及心肺功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二、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以及饮食不节造成的。

对于高血脂的辨证,中医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型高血脂的特点是血脂升高,患者常伴有烦躁、口苦等症状。

中医治疗实证型高血脂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常采用草药组方如柴胡、苦参、郁金等能够疏肝理气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推荐患者进行一些有助于降血脂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虚证型高血脂的特点是血脂升高,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治疗虚证型高血脂的原则是健脾温阳,常采用草药组方如党参、黄精、肉桂等能够健脾温阳的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适当加强锻炼,如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1、针灸推拿:针灸推拿作为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非常适宜,通过针灸推拿,可以使经脉气血畅通,阴阳归于平衡,精神和肌肉得到松弛,从而使血压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适应针灸推拿疗法。

临床上应该根据医师的建议和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具体治疗。

2、中药辨证治疗:这是中医治疗的重点之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分证论治。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三因制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取汤药、丸药、膏药等不同剂型以达燮理阴阳之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就诊,中药汤剂对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气功疗法:气功通过调心、调身、调息三个基本方面协调活动,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秘阴阳,培育元气,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通过练功可以使症状较快缓解,并使精神振作,还能改善睡眠,调节食欲。

常用的姿势是坐式,常用诱导思想入静的方法是意念法和随息法,常用的调整呼吸方法为自然呼吸法,已经有明确的证明练气功可以使机体代谢率降低,改善脑微循环功能,增强机体自我调控能力,缓解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不良作用。

4、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个特色,虽然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中西医共同提倡的,但中医的认识远不止与此。

中医讲究“天人和一”,人要顺应天时,食疗和药膳也应如此。

随着四时气候变化,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饮食药膳的配合治疗,也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错的选择。

捶打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稍微留一点空,连续捶打几十次。

【作用】捶打胸部可以驱散心中闷气,缓解自己的情绪。

按压外关穴外关在前臂背侧正中间,手掌背侧皮肤与前臂背侧皮肤交界处向肘关节方向约三横指处。

将一手拇、食指相对立起,拇指点在外关穴上,食指点在对侧相应位置,两指同时用力按压约一分钟,放松十余秒后重复按压,三次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手臂的外关穴。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

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

《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

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

“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

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

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

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

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

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

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

还有房劳不能过多。

安逸过多也不行。

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

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

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

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

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

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治疗高血压——中医有方

治疗高血压——中医有方

造血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虽然对成人影响较小,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种药物的使用会影响小儿血细胞的声场,并引发其血液中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含量下降,不仅会影响小儿正常免疫能力,甚至会引起肝脏细胞损伤,诱发肝中毒现象。

(2)不要太早用药:很多小孩子刚刚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家长就立即给吃上感冒药或者去大医院看病。

结果可能不会影响小孩健康的小感冒,一旦接触医院儿科其他发生感冒的小孩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情况,变成重感冒;或者如果小孩子多喝热水、好好睡一觉就能自愈的小感冒,经过吃药治疗,虽然症状也会消失,但经常用药治疗对孩子免疫力会存在严重的负性影响。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感冒症状,但是没发烧,不影响吃、喝,精神状态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3)尽量别输液: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家长认为,要想好得快,就需要先输液治疗。

输液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但若经常输液治疗,特别是抗生素的输液治疗,小孩机体内病原菌抗性增强,若再出现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出现输液治疗都无法满足理想治疗效果,并且此时小孩免疫能力受到明显影响,特别容易发生相关感染性疾病;同时输液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良反应一般较严重。

所以如果小孩出现感冒症状,并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先采用药物治疗,若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再遵医嘱实施输液治疗。

(4)慎用退热药:发热为小儿感冒常见症状,属于病原菌侵入体内后机体与其对抗时产生的反应,轻微发热对于小儿来说,具有完善其免疫功能的效果,所以如果小儿有发热情况但是温度在38.5℃以下,不用使用退烧药物治疗,可以采用退热贴、温水擦拭躯干、凉水擦拭额头等方式辅助降温;当温度超过38.5℃以上且伴有精神不振情况,才可以使用退热药物。

常见的小儿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相对于阿司匹林等药物而言,安全性更高;建议退热药物使用方式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即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后,若4~6小时后仍未见退烧,则进行另一种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周超凡(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40多年来,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1958年的发病率是5.11%,1991年就上升至11 .88%,2002年约1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成人高血压发病率为8%~18%。

日本、美国发病率较高为17%~22%。

由于发达国家对高血压的宣传教育、防治工作做得较好,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较充分,防治措施比较得力,近年已出现下降的趋势。

2002年10月8日为我国第五届高血压病日,更应做好高血压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工作。

在我国高血压病中,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症状性高血压约占10%,其中包括慢性肾炎、肾血管病变、主动脉缩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症、嗜铬细胞瘤等等。

从发病因素、发病率高低来看;男性比女性高,北方比南方高,城市比农村高,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大量饮酒、膳食偏咸的比不饮酒少饮酒、膳食清淡的高,精神紧张,心理不平衡的比精神放松、心理平衡的高,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比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是以眩晕、头痛为主的,有鉴于此,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比起西医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药降压效果尚不理想,起效也较慢,故需进一步改进用药思路与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

经我们多年的探索与临床实践,现提出7个用药思路与方法供同行参考,并望指正。

1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目前,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指导原则,对疗效判定分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高血压分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加上个体差异归纳起来高血压病可能出现以眩晕、头痛为主的有20多个症状。

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而高血压病正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辨证论治。

中医对高血压病症状十分重视,通过辨证论治能很好地改善临床证候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间接达到降压的目的。

过去由于对降压中药的配合应用重视不够,其降压幅度往往不大。

西医十分重视降压作用,对改善症状往往重视不够,通过治疗血压虽降到正常范围内,但患者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生存质量颇受影响。

因此,中西医应取长补短。

高血压病的诊断,还得采用西医的办法,特别是轻度高血压,临床无明显症状,中医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半数高血压患者是体检或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

1.1高血压病诊断标准SBPmmHg DBPmmHg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 130-139 85-89高血压Ⅰ级(轻度) 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高血压Ⅱ级(中度) 160-170 100-109高血压Ⅲ级(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1.2高血压临床分期标准(1)Ⅰ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者。

(2)Ⅱ期高血压:高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室肥大,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限变窄,尿蛋白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06-177mmol/L);超声或X线有动脉粥样斑块。

(3)Ⅲ期高血压: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出现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心: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脑: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伴或不伴视乳头水肿。

肾:血肌酐177mmol/L以上,肾功能衰竭。

血管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疾病。

2中药理论与中药药理、毒理相结合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应当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用药。

对高血压病可能出现的眩晕、头痛等20多个常见症状。

中医称之证侯,如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侯进行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改善证侯作用,并能间接达到降压的目的。

症状、证侯虽得到较好的改善,但血压降得往往不理想。

不少医师不掌握或不熟悉中药降压的科研成果,甚至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用上1~2味升压药,升降抵消事与愿违。

我们应掌握天麻、钩藤、黄芩、黄连、大黄、龙胆草、葛根、丹参、丹皮、川芎、淫羊藿、莱菔子等70多种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尽量避免使用枳实、枳壳、青皮、西红花、白鲜皮、蟾酥等10来种升压中药。

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治疗高血压病及合并症时,应尽量选用既对证又降压的中药,少用只对证不降压的中药,尽量避免使用升压的中药。

降压药配降压药,做到降降结合,防止升降抵消。

还要学会一药多用,如用天麻既治眩晕又降压,可做到一举两得。

用川芎既治头痛又降压、改善微循环做到一举三得。

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选药物更应要安全有效,不能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如青木香、广防己。

虽都有较好的降压作用,由于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性,故应在禁用之列。

久服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3 治疗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病相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要从本质上把握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它是在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的基础上,常伴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由于高血压病90%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缓进型的,急进型只占1%~5%。

由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很长。

初期几乎没有不适或症状。

至少有半数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或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测血压才发现的,其隐蔽性真是害人不浅。

由于高血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尚未做到家喻户晓,不少人缺乏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竟有少数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病并发症,靶器官有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才去就诊,那时已后悔莫及了。

西医治疗高血压强调用药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中医重视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是一致的。

同时,都主张采取综合措施,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都上,以求协同增效,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高血压病降血压是本,改善高血压病出现的症状是标。

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当眩晕影响不能站立时,当头痛难忍,上冲额顶时,当烦躁易怒不可遏制时,当大便艰难、数日不行时,当失眠严重,彻底难眠时……首先要考虑改善危害生命与生存质量的症状,当这些症状改善了,血压也会间接下降,但降的幅度不大。

当症状改善了或不严重了还要重视降压。

血压长期不降维持在较高水平,久而久之,必然损失靶器官的功能,甚至器质,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或并发病。

中药理论与中药降压药理相结合,就是为了既改善症状证侯,又达到降压目的,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真是发挥了中药的多效性和综合作用。

中药的多效性与综合作用,有可能较好地解决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合并病的全面治疗问题。

4 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高血压病疗法很多,药物疗法占主导地位,其他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也应充分发挥作用。

饮食疗法也很重要,要及时纠正高血压病人高盐、高脂、高蛋白、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提倡宝塔型饮食结构。

更要鼓励高血压病人多吃降压食品如芹菜、萝卜、芦笋、海藻、海带、大蒜、洋葱、香蕉、荸荠、白果、山楂等。

节制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降压。

提倡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练气功、太极拳、散步也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如按摩、推拿、药浴、药枕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高血压病人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若条件允许应有短时间的午睡。

据有关报道,午睡能防治高血压病,并有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故值得提倡。

调节情志,防止七情内伤。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从现实社会看,引起心理应激的因素颇多,如:社会变革,竞争激烈,企业破产,职工离岗,就业压力,疾病负担,离婚丧偶,自然灾害等诱发心理应激,若无足够的心理应急能力,将会产生紧张、忧郁、恐惧、悲伤等情绪反应。

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通过情绪中介促使下丘脑-垂体-皮质轴活动加强,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压升高。

音乐疗法也应当提倡。

台湾已录制了治疗高血压病的磁带,我听了以后,心情舒畅,渐渐入静,紧张的情绪也随之消失。

这也许是音乐降压的机理吧。

5中医证候的辨证论治5.1肝火亢盛证主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证: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法。

主方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当归6g、生地10g、柴胡6g、泽泻12g、木通12g、车前子10g、甘草6g心火旺加黄连,相火旺加黄柏,木通用白木通(木通科)或川木通(毛茛科),不用关木通(马兜铃科),慎防马兜铃酸损害肾功能。

5.2阴虚阳亢证主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恶心、烦热次证: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法。

主方:用镇肝息风汤。

怀牛膝30g、生赭石(先煎)30g、生龙骨15g、生牡蛎(先煎)15g、生龟板(先煎)15g、生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麦芽6g、茵陈6g、甘草5g眩晕重加天麻、钩藤,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

失眠加酸枣仁、首乌藤。

5.3痰湿壅盛型主证: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

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法。

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二陈汤合参。

痰多加莱菔子、天南星、天竺黄,脾虚湿困加豆蔻、砂仁、胸闷加瓜蒌、薤白、郁金,头如裹重加薄荷、白芷。

5.4阴阳两虚证主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次证: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方地黄饮子。

熟地15g、巴戟天12g、山萸肉12g、石斛12g、肉苁蓉12g、制附子6g、官桂6g、白茯苓6g、麦冬6g、石菖蒲6g、远志6g、对晚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见阴阳两虚证可加减使用。

眩晕严重加天麻、钩藤,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

夜尿频多加益智仁、桑螵蛸。

6 高血压病主要症状用药方法改善高血压症状,用药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要符合中医随症用药原则,二要尽量选择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三是不使用有升压作用的中药。

现将常见24个症状分述于下。

选用的大多数中药是既对症又降压的;少数是只对症,不降压的,后者用星号“*”标出,以供参考。

6.1 眩晕:天麻、钩藤、罗布麻、菊花、羚羊角、6.2头痛:川芎、延胡索、吴茱萸、白芷*6.3急躁易怒:龙胆草、夏枯草、柴胡、莲子心6.4面红:石膏*、知母*、黄连、黄芩6.5目赤:菊花、决明子、茺蔚子6.6口干:天花粉*、天冬、麦冬、北沙参*6.7口苦:黄连、黄芩、板蓝根、鱼腥草6.8颈项强硬:葛根、白芍、羌活*、地龙6.9心悸:丹参、柏子仁*、酸枣仁6.10失眠:丹参、酸枣仁、五味子、华山参6.11健忘:人参、枸杞子、何首乌*6.12忧郁:柴胡、香附*、郁金*6.13耳鸣:骨碎补、杜仲、蝉蜕*6.14尿赤:黄柏、白木通、川木通、车前子、泽泻6.15便秘:大黄、决明子、厚朴、生地6.16腰膝酸软:独活、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怀牛膝6.17头如裹:苍术、白术、茵陈、茯苓、半夏、薏苡仁6.18胸闷:瓜蒌、薤白、丹参、川芎6.19呕吐痰涎:制南星、天竺黄、莱菔子、半夏6.20气短:人参、黄芪、黄精、白术、刺五加6.21畏寒肢冷:附子、肉桂、淫羊藿、花椒6.22夜尿次多:山萸肉、沙苑子、益智仁、桑螵蛸*6.23舌质紫、有瘀点:丹参、丹皮、三七、虎杖、山楂、水蛭6.24脉结代:苦参、山豆根、黄连7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用药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不熟就谈不上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