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与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王新;李春阳;苏立平;周阳【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尽管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炎性病变,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Atherosclero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although it is confirmed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inflammatory lesion of arterial wall,but the definite mechanism is still no very unclear so far.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familyhistory,hypercholesterolemia,smoking,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obesity,etc.)ar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mphasis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25)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治疗;综述【作者】王新;李春阳;苏立平;周阳【作者单位】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华校区基础医学实验室;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华校区基础医学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
究进展
尼格热木·阿布力克木;则巴古丽;古丽尼尕尔·吾斯曼;罗东辉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1
【摘要】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进展,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已被证实为胰岛素抵抗的可靠替代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综述旨在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
【总页数】6页(P985-990)
【作者】尼格热木·阿布力克木;则巴古丽;古丽尼尕尔·吾斯曼;罗东辉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新风险评分模型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评估初探
4.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5.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抵抗在氧化应激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在氧化应激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张薇【摘要】氧化应激和炎症是As发生的两个关健环节,同时又是IR发生的主要机制.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疾病,同时可引起氧化应激的增加.IR与氧化应激一炎症相互之间产生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提高其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从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两方面出发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相关疾病.【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5)002【总页数】5页(P184-187,138)【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作者】张薇【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8.5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脂肪条纹形成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这一发展过程的机制研究,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目前有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学说、炎症反应学说、氧化应激学说、斑块破裂学说、血栓形成学说等多学说[1]发病机制。
氧化应激和炎症是As发生的两个关键环节,同时又是IR发生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不仅可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且通过影响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间接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疾病[2]。
IR也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预测因子[3]。
IR与氧化应激-炎症相互之间产生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 氧化应激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多和(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ROS清除不足,导致ROS在体内增多并引起细胞氧化损伤的病理过程[4]。
2_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梁金花1,陈图刚2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湛江524000;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湛江524000[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共病发生率逐年升高。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预后较差,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本文综述了T2DM合并CH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总结了临床相关研究的进展,对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89-05 Research Progres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LIANG Jinhua1, CHEN Tugang2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Abstrac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re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in clinic, and the incidence of their comorbidity increases year by yea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 are generally com⁃plicated by 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increasing disease burden,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 of patient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plans of T2DM with CHD, and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iagnosis, early intervention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disease prognosi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Mechanism; Heal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研究进展王圆圆1综述,侯玉立1,陈烜2审校摘要: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中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抵抗(IR)与脑卒中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提出了一个联合血脂和血糖的IR新指标,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yG指数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治疗及随访至关重要。
关键词:脑卒中;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association of 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stroke WANG Yuanyuan,HOU Yuli, CHEN Xuan.(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Abstract:Stroke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 and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China. Insulin resistance (IR)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stroke,and in recent years,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 index) has been proposed as a new indicator of IR, which combines blood lipids and blood glucose.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studies in China and globally have shown that TyG index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stroke, and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association between TyG in⁃dex and stroke, so as to achieve the early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stroke.Key words:Stroke;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Atherosclerosis;Insulin resistance脑卒中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第二大死因,在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也高达39.9%,位居全球首位。
胰岛素抵抗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瘫痪的主要病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关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而且,脑卒中即使经过及时的治疗,很多未被识别的危险因素仍在影响着大多数患者的预后。
最近临床证据表明IR是一个的危险因素。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阐述了胰岛素抵抗与脑卒中之间的联系。
标签:胰岛素抵抗脑卒中(―)IR的概述1.IR的概念及发生机制概述1988年Reaven首次提出IR这一概念,IR是一种异常病理状态指机体胰岛素(Insulin, Ins)的靶组织器官(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敬感性降低、受损或丧失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即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
换言之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敬感性降低,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利用及摄取方面受损,胰岛素的主物效应低于预讣正常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升高或正常而糖果耐量降低的一组症状。
IR原因众多,可以简单人为地概括为三大类:①获得性或环境因素(包括多食、高脂膳食、肥胖、吸烟、缺少运动等);②遗传因素;③混合性,即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织。
(二)IR致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IR有关的病理生理学的反应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
1.IR与高血压目前已证明IR对高血压的作用有: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增加血流量。
②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促进儿茶酚胺过多释放,增加血管阻力。
③IR时可使内皮素(ET)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而ET能引起高血压的作用已得到公认。
④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其缺乏时血管对加压素的反应增加。
⑤可使组织生长因子量增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血管壁肥大及增加血管阻力。
⑥Na+-H+交换增加,引起细胞内碱化作用,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增殖,进而使管腔狭窄。
上述过程均能导致高血压,后者成为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6]。
2.IR与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资料亦显示高胰岛素血症能增加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胰岛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险因素 .发现 空腹高胰 岛素血 症为独 立 于糖 耐量异 激 肽 、组胺 对冠 脉的扩 张作用 01。
常、 Ⅱ型糖 尿 病 的冠 心病 危 险因素 【3】。(2)Helsinki 2.2影响 血脂 :高胰 岛素致 AS的另 一个 重要 机 制是
Pohcemen’S Study:调查 了 970例 男性 ,观察 22年 , 导致 血脂异 常 ,尤其 是影 响餐后 血脂代 谢 ,表现 为甘
Honolulu Heart Program:Burchfiel等调 查 了 3562例 脉 合 并 糖 尿病 者 血 浆 内皮 素较 无 糖 尿病 及 健 康 者
日裔 美 国人 .结果 表 明高胰 岛素血症不 但增 加冠心 高 ,胰 岛素促 使 内皮素 分泌增 加 ,而 内皮 素有促 进平
较 91例缺血 性 心脏病 患者与 105例健 康者 .发 现缺 使 小 鼠血甘油 三酯下 降 40%.但 LDL中甘 油三酯 与
血 性 心 脏 病 患 者 空 腹 血 清 胰 岛 素 较 健 康 者 升 高 载 脂 蛋 比下 降 34%,提 示 LDL性 质 发 生 了 改 变 ,
1 8% 嘲。 (4)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LDL中甘 油三 酯花生 四烯 酸含量 增 加 。胰 岛素 也 Study:发 现胰 岛素 敏感性 降 低与 动脉 粥样硬 化在 白 能抑 制血管平 滑肌 的中性胆 固醇 酯水解 酶 .促使 胆
可能 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糖 尿病是 冠心病 的等 危症 .在研 究糖 尿病 与冠 2.1引起血 管 收缩 :胰 岛素 有调 节代 谢 和 血管 活性
心病 的关 系时 发现 高胰 岛素血症是 独立 于高血糖 外 的双重 作用 ,高 胰岛素 血症增 加交感 神经 活性 ,诱 导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研究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研究引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被广泛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病理基础。
SGLT2抑制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其已证明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SGLT2抑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1. 降低血糖水平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降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排泄量,降低血糖水平。
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素,SGLT2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 促进尿酸排泄与抑制肾小管上其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不同,SGLT2抑制剂减少了尿酸的重吸收,增加了尿酸的排泄量。
高尿酸血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SGLT2抑制剂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减少了尿酸积累,从而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 减轻体重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尿液中热量和钠的排泄,可导致排尿频率增加和多尿现象。
这一过程不仅排除了多余热量,还减少了体重。
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SGLT2抑制剂通过减轻体重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降低血压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尿液中钠的排泄,降低体液容量,进而降低血浆容量,最终导致血压下降。
高血压则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SGLT2抑制剂通过降低血压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SGLT2抑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1. 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炎症反应紧密相关。
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2. 通过AMPK激活抑制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动脉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它是由于血管内皮受损,脂质在血管壁中逐渐积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和僵硬,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近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以下是一些具有重要意义和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1.造血干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通过干细胞移植或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实验,证明了造血干细胞参与了斑块形成和炎症反应的调控。
2.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并且炎症反应在斑块形成和破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特定代谢物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引发炎症反应,并参与破裂的发生。
抑制炎症因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生物信息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信息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正常人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基因和途径,如转录因子NF-κB、IL-6信号通路等,这些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4.免疫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也引起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关注。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斑块形成和破裂相关的炎症反应,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向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炎细胞因子和特定抗体的研究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5.纳米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疾病早期检测和斑块稳定性改善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被动或主动靶向斑块,将药物递送到斑块区域,减少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了解高胰岛素血症对身体的影响吗赶紧来了解一下
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 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 素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 惯,避免高糖、高 脂肪、高盐的食物
坚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跑步、游 泳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和治疗高胰 岛素血症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高胰岛素 血症,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血 糖水平
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血管紧 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肾素-血 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 压升高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交感神 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PART THREE
高胰岛素血症对 代谢的影响
血脂异常:胰岛素 抵抗导致血脂代谢 异常,可能出现高 血脂
血压升高:胰岛素 抵抗可能导致血压 升高
肥胖:胰岛素抵抗 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尤其是腹部肥胖
晚期症状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导致血糖升高,引发
糖尿病
肥胖:胰岛素抵抗导 致脂肪堆积,引发肥
胖
心血管疾病:胰岛素 抵抗导致血脂异常,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肥胖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之一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疾病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胰岛素血症 的重要措施
2型糖尿病
添加 标题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添加 标题
糖代谢异常: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
添加 标题
脂肪代谢异常: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导致内皮功能障 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脂异常,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918:29:15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306.1724.012GLP 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柯志强1,2,马倩倩2,李 丹3,赵辛元4,刘 超1,苏正定2(1.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医学院,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咸宁 437100;2.湖北工业大学工业发酵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 430068;3.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4.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医学院,国家级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咸宁 437100)doi:10.12360/CPB202209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3-0426-05中国图书分类号:R322 11;R341 6;R587 1;R54;R977 6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 likepeptide 1,GLP 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
GLP 1受体激动剂(GLP 1receptoragonists,GLP 1RAs)促进葡萄糖相关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GLP 1RAs还能抑制胃排空、食物摄入和限收稿日期:2023-10-21,修回日期:2024-01-10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NoB2021224);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NoZY2023F149)作者简介:柯志强(1985-),男,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药理,E mail:kezhiqiang86@163.com;苏正定(196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和结构生物学、糖尿病和癌症靶向药物设计及甾体生物转化新技术,通信作者,E mail:zhengdingsu@hbut.edu.cn;刘 超(1973-),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药理,通信作者,E mail:liuchao@mail.hbust.edu.cn制体质量增加。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研究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研究戈吉祥;高华;孙萍;姚萱【摘要】Objective Ohserving parameter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 Fasting plasma insulin ( FINS )the status of insulin resistance was assessed by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 ) and homeostasis mode assessment -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 );Our aim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 parameter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 , Fasting plasma insulin ( FIINS )in 19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l ), 15 non-ST-segment elevated mv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T ).18 unstable angina( UAP ),16 stable angina ( SAP )and20 normal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 Results The parameters of FINS ,ISI,HOMA-IR in groups of STEMT ,NSTEMT ,UAP, SAP were higher than the groups of controls( P <0.05 ). Conclusion There is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more sev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more obvious insulin resistance.%目的通过监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并根据这两项结果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方法收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1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各组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抽取清晨安静平卧状态下的空腹肘静脉血,其中留取血清标本测定FPG、FINS.结果FINS、ISI、HOMA-IR水平在STEMT、NSTEMT、UAP、S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15【总页数】3页(P2373-2375)【关键词】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研究【作者】戈吉祥;高华;孙萍;姚萱【作者单位】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北京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587.1近年来,胰岛素抵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内分泌学者和心血管病学者们的重视。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尽管在评定心周脂肪诸多临床研究较少,但是通过双源CT、MRI及心脏超声检查等影像技术,多能证实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相关性。
本文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心周脂肪组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双源CT;MRI;心脏超声检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危害性大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证实,腹腔内脏脂肪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
心周脂肪组织(Perie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包绕于心脏周围的腹腔内脏脂肪,包括心包膜内及心包膜外的全部脂肪含量,具有特有的解剖优势以及代谢活性,能够迅速强化血管粥样硬化效应,表明其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对评定PAT与冠心病研究报道较少,大多是针对心外膜脂肪(EAT)的研究,已有文献记载,PAT与EAT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PAT与EAT体积相比,EAT体积的可重复性较差。
目前可通过MRI、CT及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技术检测PAT的体积、容积、厚度等相关指标。
诸多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双源CT、MRI及心脏超声检查等影像技术,多能证实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相关性,可将PAT视为冠心病的危险标记物及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本文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经验
糖 尿 病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诊 疗 经 验
小竹 英俊
摘要 糖尿 病与 动脉 粥样硬化 及其 并发症 ( 肌梗 死、卒 中和周 围血 管疾病 )高 度相 关。对于 糖尿病 患者 来说 .动 心
作者 单位 :日本 仙 台赤十 字病 院糖尿 病代谢 科
显。既往没有 C 的糖尿病 患者与既往患有心肌 AD
梗 死的非糖尿病 患者 ,再 发心肌梗死 的几率相 等 ; 既往 患有心 肌 梗死 的糖 尿病 患者 心肌 梗死 的再 发
率 比既往 患有 心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高 。此外 ,心
是 导致 下肢 坏疽 和 截肢 的 主要原 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 糖 血 糖控制 目标是尽 可 能把 H b C控 制在 5 A l . 8 以下 ,上 限为 6 5 ( 1 。 % . % 表 )
表 1. 动脉 粥样硬 化诊疗 指 南
① 矫 正 高 血 糖
Hb c的正常化 :目标值为 5. % 以下 ,上限为 6. %。 A1 8 5
脉 粥样硬化 发病机 制 比较 复杂 。 目前 提 出了一些可 以解释 糖尿 病患者 动脉粥样 硬化 风险 因素 。这些风 险 因素 包括 : 高血 糖 、高血 压 、血 脂紊乱 、肥胖 及其他 因素 。很 难 明确地 阐 明导 致糖尿 病患者 动脉 粥样硬 化 的机制 , 因为诸 多 因 素 常常交织在 一起 。因此 ,糖 尿’ 患者动脉 粥样硬 化的治疗 也是一 个比较 复杂的 工作 ,需要结 合饮食 、运动及 药物 病 等治 疗方 法 .以控制 高血糖 、高 血压 和血脂 紊乱 。
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
因素 影 响 , 些 均 可 能 导 致 研 究 结 果 不 尽 相 同 。 这 F nb n eA 研 究 认 为 , S合 并 高 甘 油 三 酯 时 才 与 o to n HI AS的 发 生 呈 正 相 关 。另 有 前 瞻 性 研 究 L 1 证 实 了这 一 结 也
果 。动 物 实 验 发 现 胰 岛 素 可 以抑 制 血 管 内膜 的 增 生 , 有 抗 具
( . 昌大 学研 究生 院 医学部 2 0 1南 0 6级 ; . 西省人 民医院 一部 B区 , 2江 南昌 3 0 0 ) 3 0 6
关键 词 :高胰岛素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现状 中 图分类 号 :R 8 5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0 -89 (081—o 2—0 09 1420 )o 19 2
组 注 射 胰 岛素 的 2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浆 胰 岛素 水平 , 果显 型 结
示 , 患者血浆胰 岛 素水 平明显 高 于对照 组 , 末显 示 A 该 但 S
的增 加 。 由此 可 见 ,研 究 中胰 岛 素 浓 度 的 测 定 方 法 及 入 选 研 究 人 数 上 存 在 差 异 , 体 内和 个 体 间 血 循 环 中胰 岛素 浓 度 个
3 HI S促 进 AS的 可 能 机 制
3 1 HI 脂 质 代 谢 紊 乱 . S与 血脂代谢紊乱是导 致 A S发 生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胰 岛
索 可促 进肝 脏合 成 和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极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 DLc VL 广 )
C D) 立 的危 险 因 素 , V 独 目前 仍 存 在 很 多 争 议 。在 过 去 几 十
年 间 , 于 HI 对 S在 C VD 发 生 中 的 作 用 进 行 了 许 多 临 床 研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心肌梗死、卒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显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Abstract:Type 2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 and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Studies show that factors such as hyperglycemia,hyperinsulinemia,impaire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inflammatory response,adipocytokines,and atherosclerotic dyslipidemia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Key words:Type 2 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genesis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主要發生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其疾病特征为高血糖。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严重危害⼈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年上升,发达国家发病率⾼于落后国家。
动脉硬化⼀般是指⼀组动脉的硬化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中动脉,危害较⼤:动脉中层钙化,⽼年⼈常见,危害较⼩;细动脉硬化,见于⾼⾎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脂⾎症(hyperlipemia): ⾼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浆低密度脂蛋⽩(LDL),极低密度脂蛋⽩(VLDL)⽔平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油三酯亦是本病的独⽴危险因素。
相反,⾼密度脂蛋⽩(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
2.⾼⾎压: ⾼⾎压可引起⾎管内⽪细胞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
另⼀⽅⾯,⾼⾎压时有脂质和胰岛素代谢异常,这些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
3.吸烟: ⼤量吸烟可使⾎液中LDL易于氧化;烟内含有⼀种糖蛋⽩,可引起SMC增⽣;吸烟可使⾎⼩板聚集功能增强,⼉苯酚胺浓度升⾼,但使不饱和脂肪酸及HDL⽔平下降,这些均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4.性别: ⼥性的⾎浆HDL⽔平⾼于男性,⽽LDL⽔平却较男性为低,这是由于雌激素可降低⾎浆胆固醇⽔平的缘故。
5.糖尿病及⾼胰岛素⾎症: 糖尿病患者⾎液中HDL⽔平较低,且⾼⾎糖可致LDL糖基化。
⾼胰岛素⾎症可促进SMC增⽣,⽽且胰岛素⽔平与⾎HDL 含量呈负相关。
6.遗传因素: 冠⼼病的家族聚集现象提⽰遗传因素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性⾼脂蛋⽩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动脉粥样硬化发⽣机制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今尚不明确,主要学说有: 1. 脂源性学说: ⾼脂⾎症可使⾎管内⽪细胞损伤及脱落,管壁透性增⾼,脂蛋⽩进⼊内膜引起巨噬C反应,SMC增⽣并形成斑块。
2. 致突变学说: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为单克隆性,即由⼀个突变的SMC⼦代细胞迁⼊内膜,分裂增殖形成斑块,犹如平滑肌瘤⼀般。
83例糖尿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的观察
83例糖尿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的观察
杨敬东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9(021)013
【摘要】高胰岛素血症、血脂的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本文观察血浆基础胰岛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试图探明糖尿病患者血脂改变的内在原因及测定血浆胰岛素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1567)
【作者】杨敬东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石化医院,辽宁,锦州,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四逆散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J], 姜宏
2.联用葛根芩连汤和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效果观察 [J], 杨天智
3.联用阿托伐他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效果观察 [J], 焦春敬;祝英;杨雪
4.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J], 陈毓青;陈毓文
5.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许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内胰岛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体内胰岛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Kim T;Chan KK;Dhaliwall JK;Huynh N;Suen R;Uchino H;夏军辉
【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年(卷),期】2005(13)6
【总页数】1页(P744-744)
【关键词】高胰岛素血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血管细胞生长;血管平滑肌细胞;代谢综合症;胰岛素注射;体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化;胰岛素抵抗
【作者】Kim T;Chan KK;Dhaliwall JK;Huynh N;Suen R;Uchino H;夏军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972
【相关文献】
1.麦胚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体内机制的研究 [J], 于长青;张丽萍;王宪青
2.胰岛素是一种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激素 [J], 丹达纳;黄列军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易感状态中所起的作用 [J], Silvio Zaina;Jan Nilsson;孟晓梅;严晓伟
4.黄须菜籽油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Ⅰ.黄须菜籽油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胡国良;张建业;崔行;毕文祥;王景梓;康鲁东;胡晓燕;庞维秋;李立华;杨铮;步迅
5.睾酮在雄兔体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J], 高倩萍;富路;李元十;金红;李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成熟等方面,参与 As 免 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6]。Rensing 等[7]发现高 胰岛素水平在 As 发生的风险中起重要作用。最新 有研究发现,1 型糖尿病最佳治疗方式是给予胰岛 素治疗,但其可能会造成高胰岛素血症的出现,后者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可能增加了 As 发生 的风险[8]。因此,作者认为在没有胰岛素抵抗的情 况下,HIS 也具有促 As 形成的作用。另外在临床观 察和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厚度明显增厚, 颈动脉内膜下泡沫细胞的数量增多,有早期的粥样 斑块的形 成,且 与 胰 岛 素 抵 抗 密 切 相 关[9-10]。 研 究 发现果糖喂养的大鼠在胰岛素抵抗的环境下,可导 致动脉中膜钙化[11]。 因 此 不 管 是 体 内 还 是 体 外 研 究,均提示胰岛素可能与 As 密切相关。
[收稿日期] 2012-09-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0900707) [作者简介] 涂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E-mail 为 tujing1212@ 126. com。洪涛,博士,主治医 师,研究方向为高胰岛素血症的系统性危害,E-mail 为 hongtao_51@ 163. com。通讯作者文格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 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E-mail 为 gb_wen@ yahoo. com. cn。
80
ISSN 1007-3949 Chin J Arterioscler,Vol 21,No 1,2013
者急性并发症发生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慢性并发 症特别是大血管病变却与日俱增,这提示我们 As 的 发生发展可能与体内胰岛素不适当的增加有一定的 关系。本文将高胰岛素血症作为 As 的一个独立的 危险因素,对 目 前 该 领 域 的 研 究 现 状 和 进 展 进 行 综述。
2 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机制
2. 1 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内皮细胞受损是许多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患者 As 发生的 始动环节。经典的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肌 肉、脂肪细胞等与葡萄糖代谢密切相关的组织细胞。 研究发现,胰岛素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此,当胰岛素水 平升高时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害[12],加剧血管内 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研究发现,胰 岛素可使 内 皮 细 胞 血 管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1 (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 ) 表达增 加,并 可 增 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交互作用,导致血管内皮 炎症 和 As 的 发 生[13]。血 浆 内 皮 素 ( endothelin-1, ET-1) 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分泌合成,具有强烈的收 缩血管作用的激素,是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敏感指 标,在 As 进 展 中 起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Khamaisi 等[14]的研究发现,胰岛素能增加内皮素转化酶 1 的 表达而使 ET-1 生成增加。Markelic 等[15]研究观察 到,通过外源注射胰岛素造成的高胰岛素血症模型, 其能诱 导 内 皮 细 胞 凋 亡。内 皮 细 胞 凋 亡 可 以 造 成血管结构的损伤而加重 As 病变。胰岛素还可 以通过影响 eNOS 基因表达的多态性而影响内皮 功能[16]。另外 Dei 等[17]对 健 康 人 群 血 管 内 皮 细 胞的研究发现,年轻 男 性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数 量 减 少 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以上研究表明胰岛素与 内皮细胞关系密切,在 高 胰 岛 素 血 症 的 情 况 下 通 过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及影响其功能,从而促进 As
CN 43-1262 / R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 年第 21 卷第 1 期
[文章编号] 1007-3949( 2013) 21-01-0079-05
79 ·文献综述·
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与进展
涂 晶,洪 涛,文格波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 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摘 要]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其中大血管病
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 2 型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亡原因,约占 2 型糖尿病死因的 50%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
是目前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本文综述了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
化研究现状与进展,并探讨其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in the Research of Hyperinsulin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TU Jing,HONG Tao,and WEN Ge-Bo (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Hunan 421001,China) [KEY WORDS] Diabetes; Hyperinsulinemia; Vascular Disease; Atherosclerosis [ABSTRACT] Vascular disease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cluding macrovascular disease and microvascular disease. Macrovascular disease ( commonly refers to atherosclerosis) which leads to cardiac-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s a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lthough diabetic macrovascular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hot research in the diabetic complications field,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still far from being completely elucidated. This review describ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concerning hyperinsulin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CN 43-1262 / R 中国期
81
的发生发展。 2. 2 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平滑肌的影响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是构成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之一。在 As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增殖与分化以及细胞外基 质合成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的血管平滑肌 细胞是粥样斑块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胰岛素作为一 种极强的促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裂、增 殖,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发 生、发 展 密 切 相 关[18]。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大量动脉中膜的 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下迁移,这与临床上胰岛素 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多伴有 As 相符。研究 发现经胰岛素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其 DNA 和蛋 白质合成量都明显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血管平 滑肌细胞中,胰岛素是通过胰岛素生长因子 1 结合 蛋白 4 和 5 的不同表达和生物学活性作用而发挥促 增殖作用[19]。另外,有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产生 的生长因子效应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胶原和迁 移,可能是老年血管病的病因[20-21]。张晔等[22]分别 采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高 浓度胰岛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微小 RNA208 表达上调,进而抑制 p21 表达,最终介导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并参与 As。以上实验证实,胰岛素能刺 激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且与胰岛素剂量有关。此结 论与我们目前的实验结论一致,通过对高脂饮食喂 养的 SD 大鼠注射胰岛素后 4 月余,经彩超检测大 鼠腹主动脉观察到: 注射胰岛素组与未注射组及破 坏胰腺组织组相比,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 说明 HIS 可能促进动脉损伤。 2. 3 高胰岛素血症对炎症的影响
但对大血管病变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英国前瞻性糖 尿病研究( UKPDS) 对 T2DM 患者长达 20 年的研究 证明: 严格控制血糖与血压只能减少和 /或减慢微血 管并发症,对大血管并发症及急性心肌梗死作用不 明显。针对糖尿病人群的 ADVANCE、ACCORD 和 VADT 等研究结果也显示: 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并 不能降低患者心 血 管 疾 病 的 发 生 率,甚 至 可 能 会 增加患 者 死 亡 的 风 险[2-3]。 国 内 也 有 研 究 发 现, 糖尿病合 并 As 患 者 体 内 血 脂 明 显 升 高、炎 症 反 应物质 增 多 及 存 在 胰 岛 素 抵 抗 状[4]。 这 些 提 示 我们,糖尿病的防治 重 点 可 能 应 从 单 纯 降 低 血 糖 转移到如何预防和治疗血管病变的终末事件上。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对 As 形成的促 进作用已经得到重 视,但 尚 不 能 完 全 解 释 心 血 管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发 展 。 随 着 胰 岛 素 的 普 遍 使 用 ,患
As 是引起动脉硬化的最常见一类复杂的血管 炎症疾病,其危害巨大。它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对心 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损伤程度严重,可造成组织 或器官缺血坏死; 并且 As 的病因繁多,难以全面控 制。HIS 和 As 常同时存在于 2 型糖尿病、肥胖、高 血压、高酯血症及冠心病等患者中。流行病学及临 床资料显示,HIS 与 As 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其机 制与 HIS 直接致体内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平滑 肌细胞增殖、纤溶活性降低及参与高血压形成和发 展等有关。国内也有研究发现,高浓度胰岛素通过